第五六单元课堂教学导学稿

上传人:清*** 文档编号:70045299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7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五六单元课堂教学导学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五六单元课堂教学导学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五六单元课堂教学导学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第五六单元课堂教学导学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六单元课堂教学导学稿(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数学学科第六册第五单元课堂教学导学稿设计者:参与者:本组成员 教学时间:导学内容1、口算乘法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扩大学生口算和估算的范围上进行的。导学目标基础知识目标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203,2003),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每位乘积不满十)(432),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基本技能目标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品德素养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口算的习惯和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口

2、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教学准备口算卡片等。教学时数3课时第 1课时(口算乘法)导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修改一、回顾学过的口算方法二、探究新知三、巩固练习四、 教师小结口算下面各题:404 605 303 3007 2008124 242 133 323 115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1、提出问题(1)仔细观察例1图(2)请学生提出问题。(3)从学生回答中选择例1的两个问题: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2、探讨口算方法。(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30010 30030(2)小组讨论:怎样

3、想出得数?(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4)评价。3、尝试解决问题。(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2)组织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1)出示:4210 2330 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么算?(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1、完成做一做的8道题。(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2、独立完成练习十四12。3、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十四34。口算说出方法回答为新课作铺垫创设情景把乘法口算置入具体的生活情景中

4、。运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技能,学习新技能。自主性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估算) 教学时间: 导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修改一、复习旧知:二、探究新知三、巩固练习四、课堂小结1、口算下面各题:4010 6020 3040 30070 2008012400 2402 1303 303 1150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32 18 687 295 358 42选择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3、估算:1984 3056 4853 1825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1、提出问题:(1)出示例2图:请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大会

5、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2、探讨估算方法。(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1822 2218(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方法一:1820 2220 2020 = 400方法二:1820 2220 = 440方法三:2220 1820 = 360 (4)比较、评价。3、尝试解决问题。(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2)组织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1、 完成练习十四的第7题

6、:(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2)集体订正,讲讲估算的方法。2、练习十四第8题:(1)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2)“已经种了的93棵树苗是几行?”这块地有几个93呢?(3)请独立列出算式并进行估算。略口答思考汇报探究讨论汇报解决问题交流练习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如何分析问题通过比较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加深理解。自主性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三课时(口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四的相关练习) 教学时间: 导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过性修改一、基本练习二、解决问题三、综合练习四、复习总结1、学生回顾上两节课学习的内容。2、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

7、算练习:5010 7020 4040 50070 6008012300 2402 1302 903 1130选择一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3、听算练习:4010 3020 3050 30010 300802240 3302 1203 306 10504、估算:4211 6810 3247 4517 2618 3621四人小组互相说说是怎样估算的?有多少种估算的方法?1、养一张蚕需要桑叶约600千克,可产茧约50千克。(1)小明家养了4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2)张村共养40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并弄明白两个问题的不同

8、。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讲评。2、果园里有28行橘子树,每行32棵。果园里大约有多少棵果树?先列出算式,想一想,是求近似值还是准确的值?该怎样解决?学生独立完成。1、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5、6题,比一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得最好。2、分组进行“夺红旗”比赛(练习十四第9题)3、合作完成练习十四第10、12题。集体讲评。思考口答听算口答说方法思考讨论列式解答练习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决,并确定其正确方法。进一步巩固加深理解。自主性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数学学科第六册第五单元课堂教学导学稿设计者:参与者:本组成员 教学时间:导学内容2、笔算乘法(63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五

9、1、2题。)教材分析教材主要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方法。导学目标基础知识目标教学目标:计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基本技能目标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品德素养目标培养认真审题,书写整洁、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不进位)。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时数1课时第 1课时导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修改一、提出问题。二、探讨计算方法三、练习四、总结呈现例1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用完整的话把这幅图的内容、问题说一说。请学生说一说

10、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2412。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2412。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2、组织交流。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方法一:2410 = 240242 = 48240 + 48 = 288方法二: 2 4 1 2 48 242的积 2 4 2410的积(个位的0不写) 2 8 83、师生评议。(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3)重点评议笔算。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1、尝试练习。用竖式计算63页“做一做”的8道题。请几名学生上黑板板演,讲评。2、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11、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听思考汇报交流书写方法听思考练习听记忆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讨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新知识。通过不断的比较,让学生对其计算方法能更好的掌握。练习加深巩固。自主性作业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笔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五的相关练习)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修改 一、基本练习二、解决问题三、综合练习:四、学习总结:1、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2、口算练习:6020 8020 6040 30070 308

12、01240 3302 2402 603 33303、笔算:练习十五第2题:3911 3131 2333 2224 1241 2132请6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他学生每题都做。讲评。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该注意什么?4、正误辩析:教师用小黑板出示4道计算出现错误的笔算式题,让学生判断正误,并进行改正。1、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1)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2)同桌互相说:把图上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3)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笔算。(4)集体讲评。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完成学案相应的练习。思考回答计算说判断练习由旧知引入新知。通过练习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加以更清楚的掌握和理解。自主性作业板

13、书设计课后反思第三课时(65页例2、做一做,练习十六1、2题) 教学时间: 导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修改一、提出问题。二、探讨计算方法三、练习呈现下围棋的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放大棋盘,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接着,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2、组织交流。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3、师生评议。(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14、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3)重点评议笔算。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1、尝试练习。用竖式计算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2、完成练习十六第1、2题。四、总结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听思考汇报讨论交流汇报听记忆练习通过提问来引出课题。通过讨论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思路更清楚,学习方法更明确。对新知进行练习,达到巩固加深理解的作用

15、。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四课时(笔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六的相关练习) 教学时间:导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修改一、基本练习二、解决问题三、综合练习四、学习总结1、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2、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4020 6020 8040 40070 12301240 4420 2302 703 114003、笔算练习(进位与不进位的对比):2331 3331 4312 11252334 5413 3927 1728(1)学生笔算。(2)请学生观察比较:上行的题目和下行的题目有什么异同?(3)学生讨论交流: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上行的题目计算时没有进位,而下

16、一行的题目需要进位。(4)说说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4、正误辩析:教师用小黑板出示6道计算出现错误的笔算式题,让学生判断正误,并进行改正。练习十六第3题:(1)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2)同桌互相说:把图上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3)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笔算。(4)集体讲评。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第8题。第8题:在解决这道题时,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用上?为什么“每套12张”用不上?这样的题目给了你什么启示?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5、6、7题。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思考、口答练习比较讨论听练习思考口答通过回顾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学生能在比较中得到更进上步的笔算方法和

17、培养教育运算速度。 数学学科第六册第五单元课堂教学导学稿设计者:参与者:本级成员 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教材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导学目标基本技能目标把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概括的能力。基本知识目标能较快地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品德素养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做事认真的优良品质。导学重点、难点进一步弄清算理和提高运算的速度。导学准备练习卡等导学时数1课时第1课时导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修改一、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二、练习三、学习总结:1请学生把书本从58页看到69页 ,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2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

18、己的想法,互相补充。3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1、口算练习:2060 9030 8080 152070030 8040 5070 40020说说你是怎么口算的。2、估算练习:4218 3911 5728 4212 6347你是怎么估算的?能有几种方法?3、笔算:(练习十七第2题)4、解决问题:练习十七(3、4)(1)读题后学生独立思考,这两道题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2)小组讨论: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3)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4)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把题目的意思弄明白在去做。1、在这一单元中你学会了什么?2、给自己这个单元的学习态度和收获作个评

19、价。看书思考讨论汇报练习口答算法练习思考口答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清理,让学生形成一个知识系统。通过练习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自主性作业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数学学科第六册第六单元课堂教学导学稿设计者:参与者:本组成员 教学时间:教学内容面积(教科书第7174页)教材分析教材是在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导学目标基本知识目标1、理解面积的意义。2、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基本技能目标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

20、面积的大小。品德素养目标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导学重点、难点形成正确的“面积单位”概念。导学准备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导学时数八课时第一课时(例1)导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修改 一、建立面积概念二、认识面积单位三、小结四、巩固练习1、物体表面的大小(1)(出示大作文本、生字本)谁能摸一摸他们的面在哪?本的封面、本的底面,他们都是本的面。大作文本和生字本的封面那个大?你怎么知道?(2)(出示两片叶子)谁能摸摸他们的面在哪?比一比,那片叶子的面比较大?你怎么比的?(板书 观察、重叠)(3)请同学们摸摸自己课桌的面。课桌与刚才那些面比,谁的面的?谁的面小?(4)课桌面、作业

21、本面、树叶面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谁还能举例说说那是物体的表面?(5)物体表面有的有小,物体表面比较大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大,物体表面比较小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小。2 、平面图形的大小(1)(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他们的大小指的是他们的那部分?(指名学生摸)(2)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封闭图形的面积。3、概括面积意义谁能说说什么是面积?阅读课本概念。(板书课题: 面积)1、设疑(1)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面积相同),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他们的大小。(2)数格比较大小 (将两个长方形背面展示出来,他们的背面画有相同的方格数)谁的面积大?为什么?(3)同一格

22、子标准 (指名三生,发给每人一个画好各自的长方形,让他们各自背着同学数出格子数,并告诉大家格子个数)谁手里的长方形面积大?为什么?(出示各自手中图形)你们发现了什么?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国际上规定好的方块叫做面积单位。(板书 面积单位)(4)认识面积单位带着问题自学课本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5)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形成大小概念。各自比比,那个手指甲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同桌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出示1平方米的纸,估计一下能站上多少个同学?找一找,在我们周围那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这节

23、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1、完成课本第74页“做一做”2、完成课本练习十八第1、2题3、设计比赛(回家完成)你还能拼摆出更多、更新颖有趣的图形吗?要求:(1)图案面积都是5平方厘米。(2)给自己设计的图案起个名字。摸看想比较读思考记忆思考观察比较思考练习通过摸、看、想、比较得出面积的概念,符合小学生对新知的认知规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能从中对面积单位有更清楚的认识和理解,为后面的使用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通过设疑、比较,得出物体表面有大有小,对面积的概念也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通过练习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自主性作业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对

24、比) 教学时间导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修改一、复习旧知二、探究新知三、巩固练习四、全课小结(1)说出下面两个图形的名称,分别指出各自的周长,面积。(2)计算周长常用哪些单位?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1分米、1米各有多长。正方形、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叫做它们的周长。厘米、分米、米都是计算长度用的单位,叫长度单位。(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多了“平方”两字,但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计量单位。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观察、比较课本第74页例1图形,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汇报,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体验

25、1厘米是指线段的长度,1平方厘米是指图形表面的大小,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请生自己先在纸上画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然后比较,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3、谁能说说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区别?请生用手势比划1米和1平方米。1、(出示物体或图形)正确选择用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1)测量这根绳子有多长用什么单位?(2)测量这个长方形有多大用什么单位?测量它的宽呢?测量它的周长呢?(3)测量教室地面有多大用什么做单位?(4)测量讲台桌有多高用什么单位?2、选择合适单位填空课本第76页第4题。3、估一估、摆一摆:课本第75第2题4、课本第76第3题(独立完成后交流,跟小

26、组同学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知识?思考口答记忆动手比划比较思考说说练习思考口答口答通过对旧行复习,让学生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有更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对各个不同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进行比较,让学生能很清楚地认识到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两个完成不同的单位,在运用时一定要观察清楚要求的是什么,该使用什么的单位。通过练习达到巩固加深的目的。自主性作业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课本第7778页(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时间: 导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修改一、复习二、新课三、巩固练习四、全课小结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出示长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边长3厘米的正方

27、形)(1)这两个分别是什么图形?为什么?(2)动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2、面积和面积单位(1)什么是面积?请生摸摸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是什么?(2)同桌合作,动手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在桌子上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有次序地将长方形和正方形摆满)(3)汇报结果1、导入上面用面积单位测量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但要测量黑板、草场或更大的地面面积,使用面积单位一排一排的实际测量行吗?今天就寻找一个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规律,推导出计算公式。2、猜想请仔细观察刚才摆的面积单位,沿长边摆了几个?长是多少?沿宽边摆了几个?宽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汇报3

28、、验证同桌合作,完成课本第77页例2的(2)观察比较,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4、概括(1)长方形的面积等于要用公式计算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2)想一想:同桌讨论正方形的面积=_、完成课本第做一做、完成课本第页、这节课我们学习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等与长乘宽,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应该注意的是计算面积单位一定要用面积单位,不要与长度单位混淆。认识长方形的特征。动手操作思考口答思考操作讨论观察比较思考口答练习思考口答回忆上节课所学的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猜想、验证让学生能对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进行了解和总结。通过练习,达到对新知

29、识巩固掌握。自主性作业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第四课时(课本第78页例3,第80、81页练习。) 教学时间:导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修改一、复习二、新课三、综合练习四、小结1、用红色涂下面图形的面积,用蓝色涂出周长。2、长方形周长=- 正方形周长=-长方形面积=- 正方形面积=-3、给第1题的长方形、正方形各边标出长度,让学生计算面积和周长。1、出示例3(1)学生尝试完成。(2)交流方法你从题里发现那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求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其实就是求什么?2、练习(1)摸摸数学课本的面积,请你估计一下它的面积是多少?(2)摸摸数学课本的周长,请你估计一下它的周长是多少?(3)

30、请测量并计算它的面积和周长。3、讨论交流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1)意义不同(2)计量单位不同(3)计算方法不同1、课本81页10学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后独立完成启发学生看表发现,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越接近,周长就越短,当长和宽相等时,周长最短。2、学生按题目要求,自己准备图形剪一剪,观察、计算、比较三种不同减法,剩下部分的面积相同,周长不等。第一种情况周长与原正方形周长相等,后两种情况的周昌都比原正方形长,增加了哪几断?课本第80页6、7、8、9涂色口答练习读题思考列式解答练习讨论口答练习通过涂色,让学生对周长和面积有更进一步的区分。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解题的能力。交流把周长和面积作更进一步

31、的认识和理解。练习对新知进行了巩固。自主性作业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五课时(课本第82、83页,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时间: 导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修改一、复习二、新课三、综合练习四、总结1、填空3米=( )分米 ( )厘米=5分米米、分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2、引入新课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1)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2)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形?面积是多少?(3)你发现了什么?(4)阅读课本第83页,书空。交流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2、讨论,1平方米=多少平方分米?你是怎么想的?仿照课本

32、,把思考过程也写下来。板书: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3、小结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是多少?4、换算3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5平方分米300平方分米=( )平方米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强调:换算面积单位名数时,需要先弄清两个面积单位那个大。1、选择正确的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1)正方形边长40厘米,它的面积是( )。A、 160平方厘米 B、1600平方厘米 C、 16平方分米(2)长方形长2米,宽4分米,面积是( )A、48平方米 B、80米 C、80平方分米2、课本第85页第1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口答记忆比较思考读书讨论思考口答练习复习旧知,引入新

33、知。通过比较,让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进率进行了认识,同时加以记忆。练习对新进行了巩固和进一步掌握。自主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六课时(课本第84页,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时间:导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修改设计一、复习二、新课三、练习四、小结。五、作业1、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2、 用手势表示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1、引入同学们都到过我们美丽的南宁民歌广场吗?你们估计一下,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同学们会朝很大的数量去猜想)告诉学生:它的面积约是229000平方米,这个数量很大。所以在测量土地面积时,常常要用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2、体验(1)阅读课本知识,同

34、桌交流自己的收获。汇报强调: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边长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干米。(2)实际感受到操场量出边长时10米的正方形土地,让同学们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说明,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100个1公顷就是1平方千米。3、了解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四人小组先了解课本中的“生活中的数学”,再互相说说你在那见过1公顷、1平方千米。4、换算(生独立完成,交流自己的想法)5平方千米=( )公顷 800公顷=( )平方米1、课本85页第2题2、课本第86页第4题1、课外知识有条件的学生收集有关计算土地面积的资料。1、课本第85页第3题。思考动手操作思考听阅读感受

35、小组合作口答练习口答回顾旧知加深印象。通过猜想、体验让学生对大面积的面积单位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掌握。练习巩固加深新知学习。自主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七课时(课本第86、87页,综合练习) 教学时间: 导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过性修改一、复习二、新课三、学习总结1、整理本单元学了那些知识?2、板书1、填空3米=( )分米 3平方米=( )平方分米900平方分米=( )平方米1块塑料布长3米,宽2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1块正方形木板,边长5分米,它的面积是( )。2、判断(1)、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相等。( )(2)、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面积相等,周长也一定相等。( )(3)、一个长方形宽40米,长30米,它的周长是70米。( )(4)用8分米长的铁丝围成的正方形,要比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大。( )(5)、用2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8分米。( )3、课本第86页5、6、7题学生独立完成,讲评,交流自己的想法。4、完成课本第87页8、9题。这节课你学会了些什么知识?独立整理口答思考口答练习通过整理让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通过练习让学生对知识作更进一步的掌握。作业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