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献学第一次小测验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69999845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57.2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医文献学第一次小测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医文献学第一次小测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医文献学第一次小测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中医文献学第一次小测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文献学第一次小测验(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医文献学版本、校勘部分小测验答案一、名词解释1字不成字不成是避讳的一种方法,又叫做缺笔,即将应避讳之字有意省去最末一笔,如“玄”字不书末笔一点,“胤”字不书末笔“ ”之类。2上框抬头是版框型制的一种。有些古籍中,常将与本朝或帝王有关的名词中途另起一行,突出栏线以外,高出正文,呈状。3巾箱本是根据版本大小予装订不同,对在南北朝时,有些写本高广不过3-4寸,字极小,可折叠放置在随身携带的巾箱中随时翻阅的一类书本。医书中也有巾箱本,便于携带翻阅,类似现代的袖珍本。宋代将有些书雕造得很小,大都供考生夹带入试场作弊用。宋宁宗时曾下令焚毁小版。4. 书耳版框外左上角的空格,里面

2、刻有简单的篇名,因为形状象耳朵,所以称书耳。书耳中的题名叫耳题、耳记。5. 聚珍本清代乾隆38年,在筹备印刷辑自永乐大典中散见的秘本时,主管武英殿刻书事宜的金简(朝鲜族)奏请木活字刊印,弘历准奏,但以活字版的名称不雅,改称“聚珍版”。这套书世称“武英殿聚珍本”或“聚珍本”。【简答题】金氏著有聚珍版程式一书,在印刷史上颇有价值。当时雕刻25万个木活字,收字6千余,共印书138种,每书首页第1行下有“武英殿聚珍版”6字,白口,每页18行,每行21字。医书有苏沈良方及小儿药证直诀。6麻沙本是闽本、或称建本,指福建刻本的一种。建阳县所属的麻沙镇、崇安镇一带,书坊林立,所印刻之书世称“麻沙本”。【简答题

3、】福建盛产竹木,多榕树,木质柔软,便于刊刻。叶梦得石林燕语称“福建多以柔木刻之,取其易成而速售,故不能工”。朱熹在嘉禾县学藏书志中称:“建阳麻沙版本书籍,行四方者,无远不至。”但由于牟利求速,校印粗劣,质量不佳。 7牌记又称“书牌”。是刻书者往往于一书的卷目之后或书尾卷末,刻上刊印者的姓名、堂号、书坊名称与年月等,这些字样用框格围起来,即为“牌记”,亦称 “木记”。【简答题】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元、明多种刊本,元刊本中有: 首页木格内题“庐陵古林书堂”6字牌记者;卷末有“大德甲辰余志安刊于勤有堂”木记者;目录后有“建安丙午年高氏日新堂刊行”12字木记者;有卷末题“建安宗文书堂郑天泽新刊”11字木

4、记者等等。明刊本有:首页木格内题“清江书堂”4字,首卷末有“正统甲子良月吉日三峰川氏广勤堂刊”术记;目录末有“成化二年丙戌孟秋鳌峰熊氏种德堂刊”术记等等。因此,牌记可作为鉴定版本的一种依据。有些书贾因此作伪,把牌记挖改以冒充旧本。 8. 朱丝栏指红色的界格。书页中,行与行间的界线,称为“界格”,亦称“行格”、“解行”。这种界格,乃是简策装之遗风,即表示简与简之间的界限。早期,这种界格用红色的,称“朱丝栏”,黑色的称“乌丝栏”。9. 两节本、三节本是一种版式。指书页横分成二三栏的印本,亦称“两层楼”、“三层楼”。有的上下都是文字,有的一层是图画,一层是文字。【简答题】有的上下都是文字,有的一层是

5、图画,一层是文字。如连环画,多数是民间读物。医书中也有,如清代光绪年间三味堂重刊本草医方合编,上层为增订本草备要,下层为医方集解,均为汪昂作品。前述日本影刊康治本伤寒论亦分两层,下层为伤寒论写本原文,上层为户上重较氏的标注。10.白字有些书中,将某些字刻印成阴文,因字的笔画挖空,印刷出来字形白色不着墨,故又称“白字”。【简答题】作用1.与墨围略同,以引起读者注意。如元刻济生拔萃中,有些方名、药名、穴位名、证名等,均刻成阴文。2.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的正文中有一部分文字刻成阴文,是表示这些文字源自神农本草经经文,与后人所出的文字相区别。3.如沿用写本体例,以朱墨二色来区别,势必增加雕印的困难,而以阴

6、文代之,只要雕造一版即能解决,反映了古人的智慧。 11.墨钉书页文字中,偶而出现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黑块,占据一个字(或数字)的位置,用来表示缺文,称为“墨钉(丁)”、“墨等”。一个墨钉,即表示缺一个字。 12.藩刻本是官刻本的一种,指明代分封至各地的皇室藩王府邸所刻之书籍。如朱元璋第5子朱橚封于开封,称周定王,曾编辑刊印普济方168卷及救荒本草2卷,都是颇有影响的著作。13.百衲本衲是僧人所穿以布块缝缀而成的袈裟,“百衲本”即借用此意,指以不同书版拼合而印成的一部完整书籍。14.局本又称官书局本,指清代同治、光绪年间一些省份设立书局所刊印的书,既有木刻的,也有石印的,数量颇多,较著名的有金陵官书

7、局、浙江官书局、湖北崇文书局、广东广雅书局、粤东书局,以及山东、福建、江苏、湖南、淮南等地的书局。15.监本指各个朝代国子监所刻的书。宋代中央政府刻书由国子监负责,凡一书初刊毕,送复勘官,复勘毕,再送主判馆阁官复审。明代在南京、北京均设国子监,其所刊印之书称“南监本”、“北监本”。【简答题】据有关文献记载,北宋在仁宗嘉祐2年(1057)校正医书局建立以前,曾刊印开宝本草、太平圣惠方、素问、难经集注、诸病源候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简要济众方等;校正医书局成立后,由掌禹锡、林亿、苏颂、高保衡、孙奇、张洞、秦宗古、朱有章等儒臣和太医院医官校勘编印了嘉祐本草、图经本草、伤寒论、金匮玉函经、金匮要略方论

8、、备急千金要方、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脉经、黄帝针灸甲乙经、外台秘要和千金翼方等11种。每一书校勘完毕,皆附有一篇进呈皇帝的表文,叙述校书经过。这些原刻监本的医籍,对于保存唐以前的重要医著并使之定型化,一直流传至今,起了重大的作用。明代在南京、北京均设国子监,其所刊印之书称“南监本”、“北监本”。前者曾刻有脉诀刊误等书,后者刻有珍珠囊等书。 二、问答题1何谓“改字避讳”?请举两个医书实例,并作分析(说明朝代及帝讳)。“避讳”,是指古人在遇到与尊长、本朝帝王名字相同之文字时,不得直用其字,而要设法规避,以表示尊敬。“改字”是指古籍文献中,指用一个同义或近义词来代替需要避讳之字。举例:太素真藏脉形

9、,杨上善注:古本有作“正藏”,当是秦王名正(政),故改为“真”字耳。真、正,同义也。 西方子明堂灸经中有“大训”穴,即“大敦”。可作为此书成书年代之一种佐证。宋光宗名惇,亦避嫌名“敦”字,有以“训”字代之。2. 何谓“缺笔避讳”?请试举两个古医书“缺笔避讳”的例子,并作分析(说明朝代及帝讳)。“避讳”,是指古人在遇到与尊长、本朝帝王名字相同之文字时,不得直用其字,而要设法规避,以表示尊敬。“缺笔”。即将应避讳之字有意省去最末一笔,如“玄”字不书末笔一点,“胤”字不书末笔“ ”之类。这种方法又称作“字不成”。举例:宋版史载之方中有“ ”为避讳宋太宗(宋太宗赵匡义,改名光义,即位第二年又改为赵炅。

10、) 宋刻千金要方一种,其中玄、匡、贞、殷、癥、恒等字俱缺笔,认定是宋英宗时刊本;有一部分书页版心举字数及栏界狭隘,文字紧小,玄、癥等字不缺笔而只有慎字缺笔,则认定为南宋孝宗乾道、淳熙年间所补刊。3. 何谓影刻本? 影刻本与翻刻本有何区别?影刻本又称影刊本。完全按照原刻本摹刻仿刊。甚至连文字的笔画缺损,纸张、墨色等方面,均摹仿原刻,几可乱真。它对保存古籍原貌起了作用,始于明代。根据所依底本的不同,又有影宋本、影元本、影xx本等称谓。翻刻本,又称重刻本。即依照原刻本或其他早期刊本重新刊刻翻印者。两者区别:翻刻本其内容与原刻一致,但版框、行款、字体等可作变动;不必墨守。如文字内容有增删改动的,则称为

11、重订、修订本,应在序跋或凡例中说明。 4何谓“善本”?校勘古医籍为何要精选善本作底本?善本。善本一词,始自宋代。早期是指经过精细校勘之书籍。在后人心目中凡宋、元刊本等已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书本,亦称为善本。清末,张之洞在輶轩语中综合二说,以为“善本之义有三:一、足本,无阙卷,未删削;二、精本,一精校,一精注;三、旧本,一旧刻,一旧抄。”丁丙在善本书室藏书志中,则把善本归纳为旧刻、精本、旧抄、精校四者,其中旧刻是指宋、元本,精本是指明代洪武至嘉靖时刻本,也包括少数“雕刻既工,世鲜传本”的万历以后刻本。 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一般认为:善本当为内容完备,校勘精密,基本上没有错误的精校精刊本;并以为明以

12、前刻本保存至今已颇不易,主张凡是明以前(含明代)刻本均可视为善本。 1978年春,在南京召开会议讨论编辑全国古籍善本书目时,一致认为“善本”应具备“三性”,即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凡校勘精审、错误较少、刻印精工、时代较早、具有一定学术资料价值的足本,均可视为善本。故校勘古医籍要精选善本作底本。5、何谓“对校”?如何运用对校?对校是指用同一种古书的祖本(即现存最早的本子)或别本(其他版本),逐字逐句,一一对照勘比的校勘方法。其旨在校文字异间,不判定是非。 长处在于不参己见,避免主观臆测。不足在于不负责任,不论有无错讹,一一机械地照式记录,令人取舍难定。对校是四校的基础。其作用有二:

13、一是“有非对校决不知其误者,以其文义表面,上无误可疑也”。二是“有知其误,非对校无以知其为何误者”。 先广搜所校书的不同版本,确定其中最好的一种作底本(或称“工作本”);再以其他版本作为校本(其中又有“主校”、“参校”之分);然后逐字与底本对照,有异处一一记录注明。虽有讹误,亦照式录之。 6何谓“理校”?如何运用理校?理校是指在没有古本、别本及与本书相同文字之材料可校之时,或虽有别本,而文字互异,无所适从之时,依据文理、医理及其他事理进行分析判断,予以校勘订正的方法。该法旨在衡之以理,校定是非。其长处在于不依赖别本、他本,据理校勘。善用者可释千古之疑,正历代之误。不足之处在于稍有粗忽不慎,即会

14、以不误为误,使纠纷愈甚。故非通识者不宜轻用。在如下情况可以使用该法:(1)在底本有疑、误,而没有其他本子或与本书相同之文字可校时(即无法使用其他三校),可用理校。 (2)虽有其他本子,而文字互异,无所适从之时,可运用理校, 定其是非。 具体方法:运用文理(包括文字、音韵、训话、古代文化知识、语法知识等)与医理(包括中医基础理论、方药、针灸等知识)分析推断是非,决定取舍。在对校、本校、他校的过程中,确定是非,订正讹舛之时,无不寓理校法于其中,故理校洵可谓四校之“灵魂”。 7森立之本草经考注:“茺蔚子,一名益母”,立之案:“白字绝无治产妇之功,只云明目益精。此物专走血分,故黑字云疗血逆。”何谓“白

15、字”、“黑字”?其与敦煌卷子本草经集注中的“朱墨间书”有何渊源关系?有些书中,将某些字刻印成阴文,因字的笔画挖空,印刷出来字形白色不着墨,故又称“白字”。白字可能指以阴文刻印的内容,即“茺蔚子”,与其相对应的黑字可能就是正常字形黑色刻印内容,即“益母”。其作用在于1.以引起读者注意;2.是表示这些文字源自祖本经文,与后人所出的文字相区别。据北宋掌禹锡等补注神农本草(即嘉祐本草)序文中称:早先的本草写本中“文字有朱墨二色”,“所谓神农本经者,以朱字;名医因神农旧条而有增补者,以墨宇间于朱字;余有增者,皆别立条,并以墨字”。到雕版刊印时,“凡神农所说,以白字别之;名医所传,即以墨字”,这种以阴文表示神农本草经文字的方法,始于北宋初的开宝本草。如沿用写本体例,以朱墨二色来区别,势必增加雕印的困难,而以阴文代之,只要雕造一版即能解决,反映了古人的智慧。 8.日本仿宋刻本经效产宝,小黑口版,左右双边(文武边),黑鱼尾,口题处刻有书名、卷数,下鱼尾下刻有叶数。每半叶十一行,行十八字。 要求:根据上述文字,在下图中描绘具体版式。并标记书名、卷数、叶数。在下图中标示版心、版框、界行、象鼻、耳子、天头、地脚的位置。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