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汇报之隧道施工汇报材料

上传人:彩*** 文档编号:69904057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工作汇报之隧道施工汇报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工作汇报之隧道施工汇报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工作汇报之隧道施工汇报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工作汇报之隧道施工汇报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汇报之隧道施工汇报材料(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隧道施工汇报材料【篇一:隧道施工汇报材料】一、工程概况xx 工程主要为翔安岸端隧道工程及翔安岸部分接线工程:右线隧道起讫里程为 yk9+700 yk12+610 ,长 2910m ,其中明洞长 140m ,暗洞 2770m (其中陆域地段长 250m ,海域地段长 2520m );通风竖井一座(中心桩号 yk11+300 ),井深约 52m ;砂层段地下连续墙三期共 625m (沿线路纵向);左、右线接线路基均为挖方路基(其中右线长 745m ,左线长 755m ),土方开挖数量约为100 万 m3 。原合同造价4.03 亿,合同工期35.5 个月( 2005 年 9 月 15 日2008 年

2、 8 月 31 日)。2006 年业主委托施工接线路基b 标,起讫里程为yk13+355yk14+790,线路全长约1.4km ,主要包括西滨互通式立体交叉主线路基、路面及防护工程。二、工程特点、难点(一)工程特点(1) “v形”剖面,下坡施工,施工过程容易积水,施工排水量大,。(2)地质复杂,本标段隧道需要穿越陆域浅埋段、富水砂层和 f2 、f3风化槽, v 级围岩所占比例达到 50% 以上。(3) 断面大,工法多,工期紧。主隧道按三车道设计,最大开挖断面达 170.7m2 ,施工中根据隧道区域地质条件,主要采用crd 法、双侧壁导坑法、上下台阶法、中导洞等多种方法进行施工。由于地质情况比较

3、复杂,施工进度达不到原施组要求,造成工期比较紧张。(4) 隧道结构防腐、抗渗要求高,本工程使用年限按100 年设计,陆域隧道二衬为 c45 防腐砼,抗渗等级为 s8 ,海域隧道二衬为 c45 高性能防腐砼,抗渗等级为 s12 ,初期支护要达到不渗不漏,二次衬砌达到级防水即无湿迹。(5) 施工风险大。地下水是海底隧道施工中的最大风险,稍有不慎,很可能在施工中发生涌水、突水和突泥,造成隧道持续坍塌或严重进水,将对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造成极大威胁,甚至导致工程报废,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二)工程难点隧道穿越陆域浅埋全风化层段施工浅埋段处于全风化地段,埋深浅,岩体强度极低,围岩自稳能力极差,且隧道处于地

4、下水位以下。在浅埋区施工,其不良地质问题是渗水和围岩变形,如果施工措施不当,可能导致隧道坍塌和冒顶。隧道穿越砂砾层段施工浅滩隧道约 290m 穿越砂层,由于砂层为良好的含水层且与海水连通,透水性强,稳定性差,易发生涌水、涌砂和坍塌。隧道穿越海底风化槽段施工隧道通过海底f2 、f3 风化槽时,岩层破碎,隧道顶部高水压( 0.7mpa )容易将隧道覆盖层击穿,从而发生坍塌,突水。三、工程进展情况截止 2007 年 7 月 13 日本标段完成的主要工程形象进度如下:2、为砂层段地表地下连续墙和深井降水三期连续墙全部完工。四、主要施工方案 (一)陆域浅埋段1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洞口约 250m 为陆域浅

5、埋段(以海堤为分界线),地表为风化剥蚀残丘地貌,沟塘较多。表层依次为残积粘土、亚粘土,全强风化花岗岩,局部存在孤石。土体渗透性较差 。隧道埋深 49m ,隧道开挖面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属于浅埋隧道,综合评价为 v 级围岩。该工程地下水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及全强风化基岩裂隙水。总体上富水性弱,渗透性较差,属于弱或微含水层。主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就近向低洼地段排泄,总体上属于潜水。22施工方案在超前长管棚或超前小导管的预支护下采用法进行开挖,采用工字钢钢拱架网喷混凝土进行联合支护。(1) 超前支护(2) 开挖采用 crd 法预留核心土进行开挖,循环进尺、部先后顺序进行开挖,各部间距控制在0.51.0m

6、,按照、10m 左右。(3) 初期支护初期支护采用工字钢拱架加网喷混凝土进行联合支护,永久侧采用20b 工字钢,间距 50cm ,双层钢筋网, 30cmc25 喷射混凝土;临时侧采用 18 工字钢,单层钢筋网, 20cmc25 喷射混凝土。在每榀钢拱架的落地拱脚处均打设2 根锁脚导管,永久侧长3m ,临时侧 2.5m 。 初期支护完成后均进行补偿回填注浆,在初期支护与围岩之间注单液浆。(4)其他辅助措施在鱼塘地段,采用三重管高压旋喷桩(水泥用量300kg/m) 在地表对隧道的开挖轮廓线以外3m 范围内进行加固(见图4);在隧道的两侧设置降水井进行降水,降水井间距5m ,两侧梅花形布置,孔径30

7、0mm ,井底伸入仰拱下5m (见图 5);3图 1 洞口超前长管棚图 2 超前小导管图 3 crd 法开挖示意图4图 4 高压旋喷桩加固图图 5 降水井布置图(二)富水砂层段5【篇二:隧道施工汇报材料】隧道施工汇报材料隧道施工汇报材料一、 工程概况由中铁五局集团承建的ac05 合同段明垭子出口段左线长2475m设计级围岩605m, 级围岩 940m ,级围岩925m, 、级占75.64%; 右线长 2495m, 设计级围岩410m, 级围岩 960m ,级围岩 1120m, 、级占83.57%. 隧道穿越一条一级断层和两条二级断层,左线穿越最大断层670m ,右线 780m 。二、 工程进展

8、情况(一 )进度:,项目经理部于2008 年 7 月下旬组建、 8 月下旬、 9 月初左右洞相继进洞开挖,截止2009 年 5 月 10 日左线上部开挖317m ,下部开挖305m, 仰拱及填充305m ,二衬 175m; 右线上部开挖315m ,下部290m ,仰拱及填充274m, 二衬 142m. 目前级围岩月进尺达到62.5m,1 米进尺循环时间控制到13 小时左右。(二 )安全和质量:自 2008 年 8 月底进洞施工至今 ,未发生一期机械、人员伤亡事件。工程质量除地质原因导致的初支混凝土开裂掉块,钢拱架扭曲变形甚至拉裂,最终出现局部断面侵限等质量问题外,取决于人为因素的质量处于受控状

9、态,基本做到工艺规范,无任何偷工减料现象。面对如此复杂地质情况,后续施工中大的安全、质量隐患仍然存在,需要我们在施工及管理过程中要倍加谨慎,做到万无一失,确保施工稳中求快。三、 目前进度滞后原因与总体进行分析(一 ) 目前进度滞后原因:1、从 2008 年 12 月份经理部管理出现问题,造成管理脱节,工序不能很好的衔接,计划的落实出现了问题, 2009 年 1 月份开始调整领导班子,更换施工队伍,影响了两个月的正常施工时间。2、隧道围岩地质复杂,自稳能力极差,设计的级围岩与实际情况相比变更率达 81% ,开挖过程中小的坍塌、掉块频频发生,大部分段落在增强两级支护的情况下初支完成后仍然变形严重,

10、钢拱架扭曲甚至有拉裂的现象,为了确保安全,锁脚、注浆、背拱、圆木支撑措施随时采取,严重影响正常掘进。另外,变形速率特别反常,最大的收敛每天达 13cm 之多,给遏制变形的应对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造成部分断面侵限、二衬不能紧跟、变形范围继续扩大的恶性循环局面,最后被-迫停止掘进施工。(二 ) 工期分析:目前明垭子右洞剩余2190m ,其中级410m, ,级 760m ,级1010m 。按正常水平级 150m/ 月, 级 90m/ 月 , 级 60m/ 月计算,单口掘进共需 28.12 个月,在围岩无变化、 09 年 10 月份能进入侧洞开挖正洞的情况下, 2010 年 9 月底理论可以贯通。左洞

11、剩余 2158m, 其中级 605m, 级 723m ,级 830m ,共需 25.89+1 个月 (一个月为右洞横穿左洞的时间 ),理论计算可在 2010年9月5日前贯通。以上进度分析是在围岩与设计相符,没有大的变形影响正常施工的情况下进行的。四、 存在困难及建议(一 ) 存在困难1、根据目前开挖后所暴露的围岩与设计存在较大差异的实际情况看,不排除剩余工程仍存在设计与实际不符的可能性,如有差异,实现 2010 年 9 月底通车目标非常困难。2、在后续施工中如何遏制变形,使施工单位集中精力投入正常的开挖及支护施工,请各位专家指点迷津,帮助解决。3、钢拱架沿隧道轴线方向严重扭曲甚至拉裂,其原因我

12、们无力判断,请各位专家帮助分析,并评估其对隧道施工及后期运营安全的影响程度。4、由于明垭子隧道工期压力大,目前施工状态为 24 小时连轴转,为了确保施工不停、不返、不窝,监理必须做到全程监管服务,对工艺不规范、工序衔接不紧凑以及安全隐患等问题予以及时纠正,目前合同配置一个洞口只有一名监理工程师,根本没有正常的休息时间,这样的劳动强度支撑十天半月还可以,但长期下去是无法承受的。(二 )建议 :1、对明垭子隧道开挖前实行地质雷达全程预报,为确定开挖支护参数提供依据。2、对目前开挖的围岩及后续类似围岩增加初期支护仰拱封闭,并将侧墙由原设计的直墙改为曲墙,以有效遏制周边收敛。3、将单层钢筋网片变为双层

13、,调整钢拱架纵向连接筋间距,使得初支混凝土不易被拉裂,从而增强初支结构的整体抗变形能力。4、由于原设计的砂浆锚杆施做时缩孔严重,锚固剂不能填塞饱满,影响锚固效果,建议将上、中导锁脚锚杆改为自进式锚杆。5、建议对明垭子隧道地质情况做补充勘探。6、施工采用三台阶短进尺同步推进,仰拱、填充及二衬紧跟。7、管理处应针对明垭子隧道建立有效的奖罚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所有参建人员的生产、管理潜能,以实现尽可能缩小实际工期与理论工期差距的目标。以上建议请各位领导、专家指正。【篇三:隧道工程汇报材料】二郎山隧道工程例会汇报材料榆林市广大建设有限公司绥德县城过境段二级公路工程二郎山隧道项目经理部二零一二年五月二十五

14、日一、工程概况g307 绥德县城过境段二级公路工程有利于加快绥德县新城区的开发建设步伐,推进城东新区开发建设。实施 307 国道绥德县城过境段二级公路工程,可以将 307 国道与绥德县城规划区和老城区分离,使过境交通、特别是重型运输车辆绕避县城区域,改善和提升公路通行能力,为县城规划建设和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道路设施支持。另外,对于 210 国道来说,也可以利用拟建项目中无定河大桥绕行河流东岸,为规划中的东新区发展拉开框架,对于优化区域路线布局、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第 s-1 合同段二郎山隧道工程起讫里程为 k3+870 k4+633 ,全长 763m ,设计高程 83

15、6.984 837.654m, 设计纵坡进口段 0.856% ,出口段 -0.5% ,隧道最大深埋 95m 。拟建隧道出口可由机耕道到达,交通较便利。洞门形式为端墙式。隧道内设高压钠灯照明,机械通风,监控身背及灭火器进行消防。 二、施工进展情况自 4 月 18 日施工人员进场至 5 月 25 日施工进展情况1、隧道工程(1)完成隧道贯通地表测量工作。(2)完成隧道出口边仰坡开挖、挂钢筋网片、喷锚防护工作。(3) 完成隧道出口 k4+623k4+625 段套拱工程。(4)完成隧道洞口段超前支护工作。(5)完成隧道 k4+623k4+621 段上导洞身开挖及初期支护工作。2、临时建设(2)搅拌站:

16、搅拌站场地已全部硬化,硬化面积600m2 ,并配有15m2 的值班室。( 3)加工场:由于地面较低,隧道开挖后弃土对加工场造成影响,采用临时加工场, 2 个月后隧道弃土将地面垫高后再重新修建,现临时加工场面积达 288m2 。(4)房建: 25m2 砖砌结构配电房一座,安装630kv 变压器一台;45m2 彩钢瓦空压机房一座,安装三台24m3 空压机; 78m2 彩钢瓦房会议室、库房、值班室一座。三、施工计划未完成的原因1、处于进场前期施工准备工作不足,材料准备不充分,材料进场比较困难,施工人员对工作环境不适应。2、机械设备在进场前检查安装均满足施工要求,但在正式施工时出现故障,需从厂家发货,

17、耽误施工时间,使原计划 5 月 19 日洞身开挖工程进度推迟。3、项目组建施工、施工队组建等各方面协调配合存在一些问题。四、工程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情况在超前大管棚施工时左副第四孔超前钢管送入 20 多米便无法送入,经监理单位要求。我部立即组织施工人员开展安全施工会议,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技术人员指导施工方法。会后施工人员将管拔出,重新安装,达到设计要求,监理检查合格。五、工程质量情况1、健全了质量保证体系,强化内部管理,对技术。试验、质检人员明确分工,分工点各负其责,进一步规范质量控制程序和试验检测程序,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检验程序控制施工,本月质量控制程序运行正常良好,原材料的质量以及质量完全

18、处于受控制状态。2、我们建立了完善的质量自检体系,分工点划分质量责任区,技术、试验,质检人员明确分工,落实质量责任制,各道工序及时组织验收,坚决杜绝不合格的工序流入下道工序,以合格的工序质量来保证总体质量。3、试验方面,严格按照监理细则,试验规程的要求,各项到场材料都能做到及时取样,报检。六、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情况1、本月规范了安全内业管理,健全了安全资料,同时加大安全文明施工投入,完善了各施工现场安全标识和安全警戒线,悬挂了各种安全生产警示牌及施工材料标示牌。2、在分部组织施工队全体人员参加了安全学习。组织各施工队负责人召开安全文明施工专题会议,明确了各施工队安全文明施工的义务及责任。3 、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劳保卫生、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教育,提高意识,落实责任区、定期检查考核,实行奖罚制度。七、六月份施工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