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9895235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第一章 声现象考点及知识点考点一、声音的产生(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2)振动可以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到;如果物体不振动,是决不会发出声音的。(3)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考点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2)真空不能传声考点三、声速(1)影响因素:声音的速度与传播声音的介质和温度有关。(2)规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原因是:介质不同,其传播声音的性质、方式也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最慢;同

2、一种介质,当它温度改变时,传播声音的速度也有差异。(3)15时,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考点四、声音的三要素声音的三要素是指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项目音调响度音色概念声音的高低声音的大小(或强弱)声音的特征影响因素频率振幅和距离发声体本身、如材料、发音方式等描述尖细或低沉响亮或微弱改变方法改变发声体的松紧、长短、粗细等改变力的大小改变发声体的振动方式等描述如尖锐刺耳如震耳欲聋如“闻其声知其人”说明1、频率:是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2、振幅:是指物体振动时偏离中心位置最大距离误区警示:人们常根据声音来判定发声体有没有问题,如挑碗时

3、用小石块敲一下来听声音,人们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调和音色,但主要依据是音调。考点五、噪声的来源、危害和控制(1)噪声与乐音的区别和联系:概念人的听觉环保角度物理学角度噪声难听、刺耳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工作和生活,或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振动没有规律,杂乱无章乐音好听、悦耳符合人们的需要,有益于人们的工作、学习或生活振动有规律说明:噪声与乐音并没有绝对的界线,乐音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会变成噪声。如商店为促销而播放的歌曲,从物理学角度来分析是乐音,而对一个正在学习的学生来说,则是噪声。(2)等级和危害:划分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是分贝,用符号“dB”表示,人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是0 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4、是3040 dB,超过50 dB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突然暴露在150 dB的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会完全失去听力。(3)噪声的防治:一般情况下,防止噪声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措施或方法举例在声源处减弱如摩托车安装消音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公路两旁植树造林或安装隔音板在人耳处减弱如佩戴耳塞或捂住耳朵考点六、听不到的声音由于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在这个范围内的声音称为可听声音。人们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做超声波。如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使人

5、恶心,有的次声波会致人死亡。考点七、声音的利用声音在社会、科技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般可以概括为两类作用实例利用声音传递信息通过听广播来了解国家大事;利用回声定位可以判断物体的位置,探测海洋的深度;利用“B超”成像诊断病情利用声音传递能量可以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利用超声波振动去除体内结石第二章 光现象考点及知识点考点1、光源概念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分类人造光源如电灯、点燃的火把、油灯、燃烧的蜡烛等自然光源太阳、水母、萤火虫、恒星说明注意光源指的是自身能发光的物体,不包括反射光的情况。如月亮是靠反射太阳的光,自行车的尾灯、公路上的交通标志牌及放电影时的银幕是靠反射射向它们的光以引起路人

6、或观众的注意,它们本身并不能发光,因此不是光源考点2、光的直线传播重点掌握以下三点:(1)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同一种均匀介质。光只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能沿直线传播,如果介质不均匀,即使在同一种介质中,光的传播路线也会发生弯曲。如地球周围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太阳光进入大气层后,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弯曲,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它了。(2)光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的直线叫光线,一般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光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非作歹形象、直观的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方便研究光学现象而假设虚构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3)常见的现象: 激光准直。12

7、3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考点3、光速 光是宇宙中最快的使者,在真空中的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规律总结:光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考点4、光的反射现象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

8、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2、概念:入射点: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入射光线:射向反射面的光线反射光线:从反射面反射出去的光线法线:经过入射点所做的反射面的垂线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误区警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是有方向的,当用字母表示时,应沿光线的传播方向叙述字母,如入射光线为AO,反射光线为OB。法线是为了科学准确地描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而引入的一条“辅助线”,本身并没有具体的物理意义。反射角与入射角都是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与反射面的夹角。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

9、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关于该定律的几点拓展:A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时,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即三线合一。此时,入射角、反射角均为0度。B光路可逆原理误区警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逻辑关系:因为先有入射光线,然后才有反射光线;同样的道理,先有入射角,然后才有反射角,也就是说,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入射角的大小决定反射角的大小,所以,在光的反射定律中,我们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分类: 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 平滑。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

10、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考点5、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 1、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物大小相等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2、“正立”“等大”“虚象”“像、物关于镜面对 称 3、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4、作 用:成像、 改变光路5、实像和虚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6、平面镜成像的作图问题一般分为两类:已知平面镜、物体和像的三者

11、中的两者的位置关系,求剩余一项的位置。此种类型的问题,我们可以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作图求可见范围,此种类型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作图。规律总结:作图的方法有两种: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规律,具体用哪种方法,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图,先要确定像的位置;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先要画出法线。考点6、光的折射现象(1)定义: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光线的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一部分光线返回原来的介质,发生反射现象,另一部分进入另一种介质中发生折射现象。因此光的折射现象就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

12、发生变化的现象。(2)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3)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4)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海市蜃楼(5)光的折射定律与光的反射定律的异同: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不同点1介质方面反射学线和入射光线在同种介质中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不同介质中(或同种不均匀

13、介质中)2角度方面反射角始终等于对应的入射角折射角与对应的入射角一般不相等相同点1三线共面反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对应的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分居于法线两侧反射光线、折射光线都与对应的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测3两角关系反射角和折射角都随对应的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4可逆性光的反射光路和折射光路都是可逆的误区警示:因为先有入射光线、入射角决定折射光线、折射角,所以在叙述折射规律时,应注意两者的因果关系,考点7、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现象:当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时,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复色光不同的单色光偏折的程度不同,红光最小,紫光最大。(2)物

14、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的其它颜色的光消失,只能留下红色,说明其它色光都被红玻璃吸收了,只能让红光通过。如果放置一块蓝玻璃,则白屏上呈现蓝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不到彩色光带,只有被红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如果把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只有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规律总结:如果物体是不透明的,黑色的物体会吸收所有色光,白色物体会反射所有色光,其他颜色的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考点8、不可见光(1)红外线定义:在光谱的红光以外

15、的部分叫做红外线特性:A 热作用强。一切物体都在不断的发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多,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吸收红外线。B 穿透能力强:可穿透云雾。作用:加热物品、红外遥感技术、遥控装置(2)紫外线定义:光谱中紫外光以外的部分叫紫外线特性A 化学作用强:能使相机底片感光,能促进人体内维生素的吸收B 生理作用强:能杀死微生物,可用来杀菌C 荧光作用强: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用来验钞,进行防伪等。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考点及知识点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

16、大(两角不等)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垂直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 浅 是因为光从 水中斜射向 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

17、于入射角。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 光的反射 而形成的 虚像 ,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 虚像 。二、透镜1、 名词: 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2、 典型光路FFFF3、 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1:(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

18、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2:(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3:图3图2图1 名称又名眼镜实物形状光学符号光学性质凸透镜会聚透镜老化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发散透镜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4、分类:5、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

19、、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蜡烛在焦点以内;烛焰在焦点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实像小,虚像大。具体见下表: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倒立缩小实像fv2f照相机u=2f倒立等大实像v=2ffu2f幻灯机u=f不成像uu放大镜、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

20、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增大)像距增大(减小)像变大(变小)成虚像时:物距减小(增大)像距减小(增大)像变小(变大)四、眼睛和眼镜1、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2、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需戴凹透镜调节;3

21、、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需戴凸透镜调节;五、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

22、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第四章物态变化考点及知识点第一节:温度计一、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二、温度计: 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摄氏温度的规定: 0: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的温度为0摄氏度 100: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3.温度计的种类:(如图甲、乙、丙。)4.温度计的使用: 量程 分度值三、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2.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读数时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

23、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5.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物态变化关系图第二节:熔化和凝固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海波:晶体温度上升到熔点时才开始熔化,晶体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2.石蜡:非晶体吸热时先变软后变稀,最后变为液体,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 3.熔化和凝固图象三、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例如:萘、海波、食盐、冰、石英、各种金属)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非晶体: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例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 4凝固点:晶体

24、凝固时的温度。 5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没 有熔点和凝固点。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任何物质熔化都要吸收热量,凝固都要放出热量。第三节:汽化和液化:一、汽化和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沸腾汽化 蒸发二、沸腾: 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1.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2.沸腾时的特点: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水继续吸热,但只能不断地变成水蒸气,它的温度却保持不变沸点。3.沸腾的条件:需要达到一定温度,并不断吸热三、蒸发:1.概念: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的汽化现象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蒸 发沸 腾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收热量。不同点特点1.只发生在液体表面2.缓慢平和3.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1.同时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2.剧烈3.只在一定温度(沸点)发生影响因素1.液体温度的高低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3.液体表面气流的快慢沸点受气压的影响(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四、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放出热量。1.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2.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制冷剂:氟利昂)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升华需要吸热。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凝华需要放热。- 10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