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神奇的眼睛课时作业含解析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9809093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神奇的眼睛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神奇的眼睛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神奇的眼睛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神奇的眼睛课时作业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神奇的眼睛课时作业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作业(十三)神奇的眼睛(30分钟 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A.正立、缩小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虚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2.(2012厦门中考)小龙发现平时不戴眼镜的陈老师在阅览室看报时却要戴着眼镜才能看清,小龙对陈老师的眼睛及所戴眼镜的判断合理的是()A.远视

2、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3.(2012桂林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A.照相机 B.平面镜C.幻灯机 D.放大镜4.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的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 “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靠

3、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的虚像B.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C.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的虚像D.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5.小翔周末与兴趣小组一起去参加活动,在用手机给同学们拍合影时,发现同学们已经占满手机取景显示画面,但左边的小明没有在画面中完整出现,为了让他也完全拍进照片,应该怎样调整()A.手机远离同学 B.手机靠近同学C.手机适当向左移 D.手机适当向右移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9分)6.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

4、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由甲醛丙烯酸(HEMA)制成的,中心厚度只有0.05mm。近视眼患者戴的HEMA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0.05mm,近视眼对光的会聚能力比正常眼(选填“强”或“弱”)。7.(2012潍坊中考)照相机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透镜;显微镜的目镜是一组透镜,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透镜。在甲、乙两幅示意图中,矫正近视眼的是;矫正远视眼的是。(选填“甲”或“乙”)8.(2012沈阳中考)某物体通过一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为15cm;当物体移至该透镜前20cm处时,能够用光屏承接到的像为立、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5、。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9.(9分)在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时,张璇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模拟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光具座等。(注: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1)她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当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透镜;若撤去放置的透镜,应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2)根

6、据上述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_ 。10.(7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节光具座上依次排列的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当物距为18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2)当物距为15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答案解析1.【解析】选D。本题考查人眼的成像原理。由于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时,在光屏即视网膜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2.【解析】选A。本题考查远视眼的判断和矫正。由题意知

7、,平时不戴眼镜的陈老师在阅览室看报时却要戴着眼镜才能看清,这说明陈老师能够看清远处的物体,但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故陈老师的眼睛是远视眼,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需要佩戴凸透镜矫正。故选A。3.【解析】选A。本题考查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由题图知,物距大于像距,且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故选A。4.【解析】选D。本题考查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图中通过放大镜看到花的正立、放大的虚像,说明物距在一倍焦距之内,放大镜再靠近物体,物距也在一倍焦距之内,应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A、B错;放大镜任何时候都不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C错;放大

8、镜远离物体,物距在二倍焦距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对。5.【解析】选A。本题考查照相机的调节。由题意知,小明没有在画面中完整出现,说明其他同学的像大了,为了让小明也完全拍进照片,应将其他同学的像变小,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的规律,手机应远离同学。6.【解析】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对光的会聚能力强,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方法是佩戴近视镜,近视镜实质就是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而凹透镜是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故HEMA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大于0.05mm。答案:大于强7.【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的应用。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显微

9、镜的目镜成放大的虚像,它相当于凸透镜;矫正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用凸透镜。答案:凸凸乙甲8.【解析】本题考查照相机的原理。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时,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此时成像在二倍焦距之外,故15cm2f,f7.5cm,当物体移至该透镜前20cm处时,在二倍焦距以外,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是照相机。答案:倒缩小照相机9.【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近视眼的成因。由题干实验中“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可知:近视眼的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人眼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曲度会自动

10、变小,而近视眼的人的晶状体已失去自动变小的功能。近视眼相当于焦距变短,物体到眼睛的距离不变的时候,由于焦距变短相当于物距增大,如不佩戴凹透镜,要想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减小像距,即应将光屏靠近水凸透镜。答案:(1)凹靠近(2)晶状体较正常人眼更凸或变厚(或像成在了视网膜之前或晶状体偏折能力太强或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太强)10.【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1)当物距为18cm时,在光屏上得到等大、倒立的实像,由此可知物体在透镜二倍焦距处,因此透镜焦距f=9 cm;(2)物距为15cm时,物体处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答案:(1)9(2)放大投影仪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精 品 文 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