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堂知识加深练习题语文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9790545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堂知识加深练习题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堂知识加深练习题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堂知识加深练习题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堂知识加深练习题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堂知识加深练习题语文版(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堂知识加深练习题语文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1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2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3志在春雨,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4志在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不鞭书生王安期作东海郡守,世乱,令曰:夜不得私行。吏系得一夜行人。王问:“自奚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吏日:“鞭乎?”王日:“鞭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治

2、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反家。(注释)系:抓。致:达到。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世乱_云_鞭乎_释之_2以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惊弓之鸟B.君子何之C.置之度外D.久而久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_4这则故事中,王安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_3. 阅读理解。终身食鱼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昔者()(2)有馈鱼于郑相者()(3)嗜鱼()2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子嗜鱼,何故不受?_3郑相为什么不接受别人送来的鱼?(用自己的话回答)

3、_。4.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王冕苦学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注释)蹊:践踏。策:通“册”。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恬:心神安适。韩性:绍兴人,大学者。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

4、今的儒者。被:同“披”。讪笑:讥笑。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窃入学舍(_)(2)暮归,亡其牛(_)(3)琅琅达旦(_)(4)安阳韩性闻而异之(_)2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踏了他们的田地。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手拿着书照着佛像前长明的灯光读书。C.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人待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3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听已辄默记 译句:_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译句:_4本文讲述了王冕的哪些事?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_5.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商鞅立信商鞅令既具

5、,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民信之,卒下令。选自史记(注释)商鞅(yng):战国时期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令:指变法的命令。既具:已经具备。这里指制定完备。未布:尚未公布。恐:恐怕,担心。乃:于是。募(m):广泛征求。徙(x):搬,迁移。予:给予,授予。金;古代货币单位。怪;感到奇怪。辄(zh):立即,就。明:表明。卒:最终。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商鞅令既具(_)(2)乃立三丈之木(_)(3)辄予五十金(_)(4)卒下令(_)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民怪之,莫敢徙。_3从本

6、文看,你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_4你还知道哪些与诚信有关的故事?请写下来。_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学弈(y)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将至,思援弓缴zhu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y?曰:非然也。1文中用_的方法叙述二人对待学弈的态度。2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两个人学下棋时的不同表现。3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写出它的反义词。_4解释画线字的意思,并用“/”画出画横线句子的阅读节奏停顿。一人虽听之思援弓缴zhu而射之7.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一儿曰:

7、“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作者相传是_时期的列子。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3下列对文章主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会不同。B.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C.要善于观察,独立思考,追求真理。D.批评了孔子一类的学术权威的无知。8.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许仲平义不苟取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

8、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尝暑中过河阳_;渴甚_众争取啖之_;或问之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衡独危坐树下自若。_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_3结合本文说说许衡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示。_9. 阅读理解。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释)讴:唱歌穷:尽,完 遂:于是 辞:告辞 弗止:没有劝阻 郊衢(q):城外大道旁 抚节:打着拍节 遏:阻止 谢:道歉 反:通“返”,返

9、回。1给加点的“于”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薛谭学讴于秦青。(_)(2)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_)A往,去,向 B在 C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D于是2文中表现秦青高超歌唱技艺的语句是:_(找出原句)3从“薛谭乃谢求反。”可以看出薛谭是一个_的人。4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一下这个故事,并说说你看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或启示?_10. 小古文阅读,完成小题。楚人隐形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日:“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

10、,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注释自障叶:遮蔽自己的树叶。不:同“否”。 绐(di):哄骗。嘿:同“默”。赍(j):携带。1下列加点字注音及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螳螂执叶伺蝉(s,等待) 遂于树下仰取叶(zh,就)B.扫取数斗归(sh, 好几) 不能复分别(bin,辨别)C.乃厌倦不堪(kn,能忍受) 妻始时恒答言“见”(hng,总是)D.吏遂缚诣县(f,绑)(zh,到去)2借助注释,翻译句子。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_对面取人物。_3“楚人”真的能够自隐其形吗?你认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_11. 文言文阅读。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11、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1解释加点词语。曝书画_谬矣_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只断一处)力 在 角 尾 搐 入 两 股 间1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注)攫:抓。掘株:截断的树桩。1解释字义。园中有榆,其上有蝉。其:_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其:_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举:_其:_2翻译下面的句子。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

12、后有掘株也。_3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上文的大意。_4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_13.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1选段中的两个小儿争论的是:_。2根据提示梳理选段中两小儿辩论的观点、现象和依据,并完成练习。(我发现) 两小儿表达观点的角度不同,小儿甲是以( )为依据说明观点的,小儿乙是依据( )得出结论的。(填序号) A视觉效果 B温度感知3选段主要运用_的方式来展开两小儿

13、辩日的情节。两小儿给我的启示是:_。14. 课内阅读。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这篇文章的题目是“_”,讲的是_时期_和_成为知音的传说。关于二人的故事,古诗中也有提及,如“锺期久已没,_”“故人舍我归黄壤,_”。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志:_太山:_善哉:_巍巍:_若:_少选:_汤汤:_终身:_3把文中最能体现他们是知音的句子画上波浪线。15. 文言文阅读。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这篇短文的作者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_。2请将短文中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3请用“/”划分朗读节奏。思 援 弓 缴 而 射 之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意思。(1)使弈秋诲二人弈。(_)(2)思援弓缴而射之。(_)(3)为是其智弗若与?(_)(4)非然也。(_)5翻译下列句子。(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_(2)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_6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学习,效果却不同?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