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北航-自控实验报告-状态反馈和状态观测器

上传人:z**** 文档编号:69786404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实验六北航-自控实验报告-状态反馈和状态观测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实验六北航-自控实验报告-状态反馈和状态观测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实验六北航-自控实验报告-状态反馈和状态观测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实验六北航-自控实验报告-状态反馈和状态观测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六北航-自控实验报告-状态反馈和状态观测器(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实验六北航-自控实验报告-状 态反馈和状态观测器成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学 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方向_班 级学 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自动控制与测试教学实验中心实验六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器实验时间2015615实验编号 17同组同学无一、实验目的:1. 掌握用状态反馈进行极点配置的方法。2. 了解带有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二、实验原理:1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与系统的特征根密切相关,在状态空间的分析中可 利用状态反馈来配置系统的闭环极点。这种校正手段能提供更多的校正信息, 在形成最优控制率、抑制或消除扰动影响、实现系统解耦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2. 为了实现状态反馈,需要状态变量的测量值

2、,而在工程中,并不是状态 变量都能测量到,而一般只有输出可测,因此希望利用系统的输入输出量构成 对系统状态变量的估计。解决的方法是用计算机构成一个与实际系统具有同样 动态方程的模拟系统,用模拟系统的状态向量作为系统状态向量的估值。3. 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和原系统的状态之间存在着误差,而引起误差的原因 之一是无法使状态观测器的初态等于原系统的初态。引进输出误差的反馈是为 了使状态估计误差尽可能快地衰减到零。4. 若系统是可控可观的,则可按极点配置的需要选择反馈增益阵 k,然后按 观测器的动态要求选择 H , H的选择并不影响配置好的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 因此系统的极点配置和观测器的设计可分开进行,

3、这个原理称为分离定理。三、实验内容:1. 设控制系统如6.1图所示,要求设计状态反馈阵 K,使动态性能指标满 足超调量 % 5%,峰值时间tp 0.5s。1S0.05J+I2. 被控对象传递函数为G(s)1002S 3.945S103.57写成状态方程形式为X AX BuY CX式中010AB103.573.9451 ; C 1000 ;77模拟电路图虚线内表示连续域转换成离散域在计算机中的实现方法:x(k 1) Gx(k) Hu(k)其中G eATTH(t)dt B /+、 Ato,(t) eK 1 2维状态反馈系数矩阵,由计算机算出L 2 1维观测器的反馈矩阵,由计算机算出Kr 为使y(t

4、)跟踪r(t)所乘的比例系数。四、实验数据处理:1.图6-1系统响应0.250.15 -0.1 -,-0.05 -Q 丿 I I I I I I I I I100200300 m W 6D07008009001000根据仿真数据可得:(T =4.76% , tp=0.44s,满足设计要求2.无观测器时系统仿真:3. 有观测器时实测:12o.a0.2030Q90CSOO 7002O10006五、状态观测器配置:1.采样时间计算:由关系zeTs,已知s7.35j7.5, z 0.712j0.22,可以求得:(7.35 j7.5)T7.35Tee(COS7.5Tj sin 7.5T)即采样时间T 0

5、.04s ;2.反馈增益K计算: 利用可控标准型:0103.5713.945c 100 0;设:反馈矩阵k1k2,观测器Hh2特征式:sI (A bK)s103.571s 3.945(3.945 k2)s (103.57 &)由目标极点可得:f(s) s214.7s 110.2725反馈:k110.755,k26.70253. 可控矩阵H计算: 观测器特征式:si (A Hc)s 100*1100h2 103.57 s 3.945s2 (3.945 lOOhJs (103.57 100h2 394.5hJ利用采样时间可得观测器对应目标特征式:f(s) s2 115.13s 3313.69对应方程求解:h 1.11185,h2 27.715 ;六、结果分析:状态反馈器不影响系统的极点,改变状态观测器的极点后,系统的输出并不 改变,可以改变系统的性能。加入带状态观测器的系统的调节时间减小,超调 量减小,稳定性变好。若系统可控,则状态反馈的极点可任意配置,若系统可 测,则状态观测器的极点可任意配置。七、收获与体会本次试验让我们了解并设计了状态反馈和状态观测器。 并且通过此次实验我 们巩固了课上学到的状态反馈的相关知识,并尝试进行设计,对书本知识进行 了应用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