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785215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1891 1946),原名文治,又名知行,安徽歙县人。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1910年入南京金陵大学。1914年留美,次年获伊利诺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同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 究教育,师从杜威、孟禄等教育家。1917年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教育科(教育系)主任。1922年兼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1923年任南京安徽公学校长。同年与朱其慧、晏阳初等在北京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推行平民教育。1927年创办南京晓庄乡村师范学校,开展乡村教育。1930年秋流亡日本。1931年春回国,先后创办山海工学团、晨更工学团、报童工学团、流浪儿童工学团,提倡普及教育。

2、期间,创办生活教育半月刊,并 任生活教育和普及教育周刊主编。1936年组织国难教育社并任理事长,提倡国难教育运动。1938年12月在桂林成立生活教育社,任理事长。1939年在四川合川创办育才学校。1945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被选为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主编民主教育月刊。1946年创办重庆社会大学,任校长。陶行知思想非常丰富。其中以普及教育和生活教育思想最富特色。(一)陶行知的普及教育思想普及大众教育是陶行知毕生大部分精力奋斗的目标。他说:“这十几年来,我有时提倡平民教育,有时提倡乡村教育,有时提倡劳苦大众的教育,不知道的人以为我见异思迁,欢喜翻新花 样,其实我心中只有一个中心问题,这问题便

3、是如何使教育普及,如何使没机会受到教育的人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教育。”陶行知认为,普及教育首先要打破学生关,消除儿童与成人、男子与妇女的界限,让所有 男女老幼都成为普及教育的对象。其次,要打破先生关。他认为普及教育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利 用“小先生制”,发动全国的小学生和识字成人来开展普及大众教育。再次要打破课堂关,普及 教育必须适应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工学结合,时间安排和教学组织应灵活多样,一定不能妨 碍群众生产。第四要攻破课本、纸笔关。他提出:“中国是个穷国,必须用穷的方法去普及穷人所需要的粗茶淡饭的教育,不用浪费的方法去普及穷人所不需要的少爷、小姐、书呆子的教育。”普及教育要从群众经济状况出

4、发,因陋就简,因地制宜。第五要攻破学校关。他认为专靠学校 很难普及教育,因此必须采用自学团、共学团、工学团、空中学校等组织形式,广泛开展普及 教育活动。第六要打破人口关。要普及教育,必须控制人口增长,节制生育,推行避孕、晚婚 和只生二胎的方法,否则很难普及。第七要有立法保证,“劝导与强迫并行”,同时要使一切妨碍别人求学的人都受到法律的制裁。陶行知一生为普及大众教育做了大量工作。1920年夏他在南京高师任教时就举办了暑期学校,带领留校学生教居民、车夫、商贩识字读书。1923年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编写了平民千字文,举办平民读书处和平民学校,教平民读书识字。1926年后致力于乡村教育运动,重点是普及

5、大众教育。1930年担任教育部“教育方案编制委员会”义务教育组主任,与马寅初、朱 经农共同起草了实施义务教育初步计划,成为当时政府推进普及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后又发起普及教育运动。在长期的普及教育实践中,总结了许多适合中国特别农村教育实际的宝贵经验, 为普及教育作出过重要贡献。(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深受杜威的影响,源于对中国教育的反思,形成和完善于长期的办 学实践。所谓生活教育,按照陶行知的解释,就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 教育”。“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 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

6、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 真正的教育。” 一句话,生活教育的实质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生活教育思想包括三个有机联系的部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的本体论。陶行知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他认为“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现代的人,要过现代的生活,就是要受现代的教育。”“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的领域论。陶行知指出:“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涵义是:“教的方法

7、根据学的方法;学动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其基本特征是以“做”为教与学的中心,强调“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三)创造教育思想他指出:“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换言之,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就创造教育而言;“手和脑在一块儿干, 是创造的开始;手脑双全, 是创造教育的目的。”陶行知重视创造教育, 不仅撰写了创造宣言、创造的儿童教育 和创 造的社会教育论纲等创造教育专论,而且在其大多数教育论著中都论及了创造教育问题,尤 其是儿童创造能力的培养;他在育才三方针中规定“向

8、着创造生活前进”是其核心,在致 育才学校全体师生的最后一封信中又以“为科学创造而学习”和大家共勉;他创办重庆社会大学,强 调创造新世界是社会大学“主要的功课”,“社会大学之道”首先要明白人民的四个大德,即:觉悟、联合、解放和创造。凡此可见,创造教育理论在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陶行知强调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即:(1) “治学”能力,即自动、自学和自得的政治学能力;(2)思维能力或认识能力,即观察、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的能力;(3)“治事”能力,即手脑并用,能言能行,善待人,会办事的能力。他主张创造教育应从儿童抓起。他撰写了创 造的儿童教育和民主教育等文章,提出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需要

9、“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 时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发挥出来”。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学合一陶行知现在的人叫在学校做先生的叫教员,叫他所做的事情为教书,叫他所运用的法子为教授法,好像先生是专门教学生书本知识的人,除了教书以外,没有别的事教。而在这种学校里的学生呢,除了受教之外,也没有别的功课。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好象是学的事体都被教的事体打消掉了。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样。这都因为重教太过,那是因为重教 太过,所以在不知不觉中就将教与学分离了。然而教学两者,是实在应当合一的。理由

10、有三: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大凡世界上的先生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儿童来读、记它,把活泼泼的小孩子当作一个书架子、字纸篓。先生就是书架子、字纸篓的制造家,学校就像书架子、字纸篓的制造厂。第二种的先生不是教书,是教学乃是学生;他所注意的中心点,从书本上移到学生到身上来了。 不像从前一样拿学生来配书本,现在是拿书本来配学生了。他不但是要拿书本来配学生,凡是学生需要的,他都拿来给他们。这种办法,果然比第一种好得多,然而学生还是在被动的地位,因为先生不能一处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想将他所有的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尽把天地间奥妙为学生

11、一齐发明?既然为能与学生一齐发明,那他所能给学生的,也是有限的,其余还要学生自己去找出来的。况且事事要先生传授,既有先生,何 必又要学生呢?所以专拿现成的材料来教学生,总归还是不妥当的。那么,先生究竟应该才好?第三种也就是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要把教与学联系起来:一方 面先生要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学生要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教师不要拿现成的解决方法传授给学生,而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 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 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 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得了这种经验理想,学生方才能去

12、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对于世 间的一切真理,就能取之不尽,用之无穷了。这就是孟子所说的“自得”。也就是现今教育家所主张的“自动”。所以要想学生学的自动,必先有教学生学的先生。这是教学应该合一的第一个 理由。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从前的先生,只管自己的意愿教学生, 凡是学生的才能 兴趣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一来先生收效很少,二来学生苦恼 太多,这都是教学不合一的流弊。 如果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那时先生就费力少而成功多,学生方面也就能够乐学了。所以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这是教学应该合一的第二理

13、由。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现在教育界的通病,就是各人拿从前所学的抄袭过来,传给学生。看他书房里所摆设的, 无非是从前读过的几本旧教科书;就是这几本书,也未必去温习,何况在研究新的学问,求新的进步?先生既没有进步,学 生也就难有进步。这也是教学分离的流弊。那好的先生就不这样,他必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 面研究学问。如同、柏林大学包尔孙先生说:“德国大学的教员就是科学家。科学家就是教员。”德国学术发达,大半靠着这教学相长的精神。因为时常研究学问,就能时常找到新理。因为教法 丰富,

14、学生能多得些益处,而且时常有新的材料发表,也是做先生的一件快事体。因为教育界无 限枯寂的生活,那是因为当事的人,封于故步,不能自新所致。孔子说:“学不而不厌,诲人不倦。”真是过来人阅历之谈。因为必定要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否则年年照样葫芦我却 觉得十分的枯燥。所以要想教育英才的快乐, 似乎要把教学合而一。 这是教学应该合一的第三个 理由。总之: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 教一面学。这教学合一的三种理由。第一种和第二种理由是说先生的教应该和学生的学联络第三 种理由是说先生的教应该和先生的学联络。有了这样的联络,然后先生学生都能自得自动,都有机会

15、找那无价的新理了。第一流的教育家评陶行知教学合一编者按:本篇最初发表于 1919 年 4月 21日的时报 ?教育周刊?世界教育新思潮第 9号。 蒋梦麟先生评价说: “陶先生,你讲的一席话,我读了便觉精神提起来。这种话我久不听见了, 可算是教育界的福音。 ”这种话,我们在今天,依旧是久不听见,所以,温故知新,咱们要 努力呀。我们常见的教育家有三种:一种是政客的教育家,他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书生 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一种是经验的教育家,他只会盲行,盲动,闷起头来, 办, 办, 办。第一种不必说了,第二第三种也都不是最高尚的,依我看来,今日的教育家, 必定要在下列两种要素当

16、中得了一种,方才可以算为第一流的人物。一、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我们在教育界做事的人,胆量太小,对于一切新理,小惊大怪。如同小孩子见生人,怕和他 接近。又如同小孩子遇了黑房,怕走进去。究其结果,他的一举一动,不是乞灵古人,就是仿效 外国。也如同一个小孩子吃饭,穿衣,都要母亲帮助,走几步路,也要人扶着,真是可怜。我们 在教育界任事的人,如果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 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 出来。这是何等的魄力,教育界有这种魄力的人,不愧受我们崇拜。二、敢入未开化的边疆 从前的秀才以为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久

17、而久之“不出门”就变做“不敢出门”了。我们现在 的学子,还没有解脱这种风气。试将各学校的同学录拿来一看,毕业生多半是在本地服务,那在 外省服务的,已经不可多得,边疆更不必说了。一般有志办学的人,也专门在有学校的地方凑热 闹,把那边疆和内地的教育,都置在度外。推其原故,只有一个病根,这病根就是怕。怕难,怕 苦,怕孤,怕死, 就好好的埋没了一生。 我们还要进一步看, ? 我们要晓得国家有一块未开化的土地, 有一个未受教育的人民, 都是由于我们没有尽到责任。 责 任明白了,就放大胆量,单身匹马,大刀阔斧,做一个边疆教育的先锋,把那边疆的门户,一扇 一扇的都给它打开。这又是何等的魄力,有这种魄力的人,

18、也不愧受我们崇拜。敢探未发明的新理, 即是创造精神, 敢入未开化的边疆, 即是开辟精神。 创造时, 目光要深; 开辟时,目光要远。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 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大丈夫不能舍身试验室,亦当埋骨 边疆尘,岂宜随便过去!但是这种人才,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出现?究竟要由什么学校造就 ? 究竟要用什么方法养成?可算是我们现在最关心的问题。“陶公的文章可与白居易的诗相媲美,稍有识字,即可畅读无碍。即使目不识丁,听了也可 理解。他难道不会写“高深的”文章吗?他学贯中西,如此为文,就是为了让人读懂,为了贴近 教育生活实际,方便指导人去做事。 读了上面文章我真正懂得这段文字的意义,最近还读张田若的专著 ,就这样的感觉越来越真实 .是的 ,越是学问深者,表述其学问的语言越平实;因为学问大家 思维清晰且将知识融会贯通, 所以善于把高深的道理转化成大众化的语言。 恰恰是那些才学疏浅 者,其语言才令人莫名其妙;因为才学有限,往往自己都没有把要说的道理弄明白,思维混乱,所以只好装腔作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