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六单元第13讲课时跟踪练 含解析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9752944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六单元第13讲课时跟踪练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六单元第13讲课时跟踪练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六单元第13讲课时跟踪练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六单元第13讲课时跟踪练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六单元第13讲课时跟踪练 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9学年度2020年编精选历史备考资料2019学年度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洛阳模拟)秦律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都有具体的规定,如果铁器损失,必须根据情况分别处理。秦律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并规定厩苑所饲养的牛必须达到一定的繁殖率,完不成任务的要受处罚。这些规定()A促使秦律形成了完整体系B推动了精耕细作的深化C推动了秦代冶金业的发展 D说明铁犁牛耕技术普及解析:材料“秦律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都有具体的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并规定厩苑所饲养的牛必须达到一定的繁殖率”,秦律对铁器耕牛的重视,有利于精耕

2、细作农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答案:B2(2017济宁模拟)下图为清朝前期人口与人均田亩数变化示意图。下列对该图信息的分析最合理的是()A人口激增导致清代耕地面积减少B清代前期传统农耕经济不断发展C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依附关系增强D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发生根本转变解析:根据材料中人口增长,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可能是高产作物的引进等解决了人地矛盾问题,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人口和人均田亩数量的变化,不是耕地面积的减少,故A项错误;材料中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是逐步减弱的,不是加强,故C项错误;我国古代基本是铁犁牛耕,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故D项错误。答案:B3(2017河

3、南部分重点高中联考)下表是根据东汉四民月令统计的田庄内商业贸易(部分月份)状况。材料可以说明东汉()二月可粜粟、黍、大小豆、麻、麦子,收薪炭三月可粜粟,买布四月可粜穰及大麦,收敝絮五月可粜大小豆、胡麻,籴大小麦,收敝絮及布帛A.土地兼并现象盛行B地方经济独立性强C田庄自给自足特征 D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东汉田庄进行各类粮食及农副产品买卖的情况,地主田庄的多种经营,保证了各类生活资料基本上都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依赖外界供应,故C项正确。答案:C4(2017淄博模拟)下图为汉代画像砖的拓片,它反映了()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C农民生活的殷实富足 D棉纺织技术日

4、渐成熟解析:春秋战国以来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模式,与材料相符,故B项正确;从秦汉以来中国建立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而不是小国寡民,材料呈现的不是国,而是家庭状态,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的典型特征是自给自足,达不到殷实富足的程度,故C项错误;棉花的传入是宋末元初,在汉代并不存在棉花,故D项错误。答案:B5(2017邢台质检)西汉后期贡禹、东汉张林都曾主张废止钱币,国家租税皆征布帛及谷。在后汉书中,征收“租调”“调取谷帛”等记载屡见不鲜。这()A进一步固化了小农经济 B反映出社会动荡不安C说明田庄影响国家税收 D说明商品经济的萎缩解析:材料中“废止钱币”不利于商业,而“国家租税皆征布帛及谷”直

5、接征收布帛及谷,强化了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农业,故A项正确。答案:A6(2017太原模拟)明清时期,由于小农经营的制约、人口的增多、经营规模的缩小、农牧矛盾的发展等因素,牛耕的普及程度逊于前代,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型(投入大量劳动力)”的轨道上滑行。这表明明清时期()A农业劳动生产率出现停滞或下降B国家在大力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不断松弛D找到了彻底解决人地矛盾的办法解析:依据材料中明清时期人口的增多、农牧矛盾的发展等原因,使牛耕较前代减少,而在有限的土地上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可见农业劳动生产率出现了停滞或下降,故A项正确。答案:A7(2017梅州质检)“夫农,衣食之所由出

6、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材料反映出()A“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工商业发展B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C农业是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D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解析:依据材料“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可得,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工商业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故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故D项错误。答案:C8(2018石家庄模拟)考工记中提到:“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田车之轮六尺有三寸,乘车之轮六尺有六寸。六尺有六寸之轮,轵崇(车轴端)三尺有三寸也。加轸(车厢

7、底部的横木)与轐(车厢与车轴间的木块)焉,四尺也。人长八尺,登下以为节(即方便上下车)。”这表明在当时手工业生产过程中()A社会发展推动了行业内部分工B为满足市场需求采取定制生产B冶铁技术进步促进了工艺发展D采用标准化生产并兼顾人性化解析:材料中制车有着严格的尺寸,采用标准化生产,“登下以为节(即方便上下车)”,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当时制车过程中的行业内部分工,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制车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制车与冶铁技术进步的关系,故C项错误。答案:D9(2017郑州模拟)“物勒工名(将工匠的名字刻在所生产的器物上)”本是官营手工作坊为

8、保证产品质量而采取的一种制度,宋代以后有些匠人或私有作坊主也多仿效此形式,将自己的名字或商号标注在生产的商品上。这反映了()A私营手工产品大多假冒官营产品B私营手工业与官营争夺市场激烈C私营手工业注重提高自身知名度D官营手工业已落后于私营手工业解析:材料私营手工产品形式上借鉴官营产品,是为了促进自身保证产品质量,故C项正确;材料私营手工产品形式上借鉴官营产品,并不是假冒官营产品本身,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此举对私营与官营手工业关系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此举对私营与官营手工业地位的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C10(2017江淮十校联考)康熙江西志对景德镇御窑的生产有如下记载,“工匠

9、自洗补至入窑,必看坯胎堪否,然后盖匣封固,起火烧造。如绘画中小器,亦须细看,上下四周,有无疵缪,必体质完美,方可入窑。不然,则徒劳罔功矣。”该记载内容主要反映出()A制瓷工匠工作异常辛苦,常徒劳罔功 B景德镇瓷器工艺先进,产品精湛完美C瓷器烧制过程工序复杂,技术难操控 D工匠制作瓷器时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烧制瓷器艰难,工匠需要十分精心,才能烧制成功,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答案:D11(2017衡阳模拟)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使民间技术的传习也成为顽固的传统。直至当今各地仍有所谓“祖传秘方”的说法。产生这种传习方式的原因是()A

10、为避免技术竞争而采取的保护措施B手工业发展促使专利保护意识增强C商品流通领域形成了市场垄断现象D政府引导社会力量重视工商业发展解析:“民间技术的传习也成为顽固的传统。直至当今各地仍有所谓祖传秘方的说法”这样做可以减少对自己的竞争,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故A项正确;古代没有专利技术,故B项错误;这种自我保护不全是因为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其目的是显示政府的优越,不是重视经济效益,故D项错误。答案:A12(2017洛阳模拟)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明代中叶以来()A

11、江南经济地位日益重要 B货币制度趋于规范C手工业领域发生新变化D农产品商品化加速解析: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与明朝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的大量产品进入市场,特别是江南丝织业的迅速发展有关,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C两项不合题意,排除。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其中,第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2017佛山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在贫困救助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礼记礼运篇所谓“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中国传统社会救济理念的一种经典表述。汉律规

12、定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救助。在两宋,社会互助观念业已产生。社会互助始于宗族,这是以范仲淹的义庄为滥觞。这些义庄义田,是利用其田租以赡族人。清代汪志伊在荒政辑要中将贫困者分为极贫、次贫,对不同程度的贫困者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材料二进入近代以后,中国的贫困救助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在与西方社会的不断接触和交流中意识到“盖养之者,饱暖一时;教之者,饱暖终身也!”1907年,晚清政府民政部针对从前各种善堂、善局重养轻教的弊端,明确责成地方官绅体察情形,在各种养济院、清节堂中附设工艺所,“兴养立教”。1943年,国民政府社会部次长洪兰友参与了社会救济法的制定,他表示:在现代社会,“人民之于

13、国家,休戚相关,患难与共,其于救济事业,自当视为政府对于人民应尽之责任”。晚清创办工艺局,其收养对象仍根据道德要求分别上下差等:“身家清白,穷无所归者为上;本有行业,造难流离者次之;平日懒惰成性,兼有嗜好者又次之;甘心下流,近于邪僻者为下。”民国以后,则规定“年龄在8至16周岁而贫苦无依或性行不良者”均符合入所条件。岳宗福近代中国社会救济的理念嬗变与立法诉求(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贫困救助的特点并分析实行贫困救助的原因。(12分)(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贫困救助方面有哪些变化,并给予简要评价。(1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的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

14、原因”,在于当时的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民众容易处于贫困的状态;这样救济从根本目的上来说是为了维护统治,缓和社会矛盾;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儒家的仁政理念。第(2)问,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信息概括回答;第二小问“评价”,从积极和局限两个角度评价。答案:(1)特点:以养为主;政府主导;具有救苦济贫理念;民间宗族与国家相配合;差别救济;经验丰富。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小农经济条件下,民众容易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古代仁政思想的体现。(2)变化:改变重养的局面,注重养教并重;制定法律保证;提出救助是国家义务与责任;对救助对象有道德要求变为不再附设道德要求。评价:有助于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

15、,稳定社会;体现了平等、公平的理念;推动社会救助走向现代化;停留在理论与法律层面,实际效果并不明显。14(12分)(2017黄冈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画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面是某地古代的孔子圣迹(周游列国)图中的子路问津:有人说,这幅画创作于汉代;也有人说,这幅画再现了春秋时期历史风貌,你同意这些说法吗?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解析:首先摆明态度,关于这两种说法是持肯定或否定,很显然通过画的内容和史实判断是:这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然后说明理由,第一种理由针对“这幅画创作于汉代”纠正为“这幅画创作于唐代以后”理由可以从图中的犁耕入手,图中是曲辕犁,结合所学可知道是唐时出现,针对第二种说法“再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风貌”可纠正为“此画虽然依据孔子周游列国的历史所做,但不符合史实”理由可从一人拉犁、曲辕犁入手去证明。答案:这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1)此画应创作于唐代以后而不是汉代的作品。理由:春秋时期虽出现了牛耕但当时的耕犁是直犁,画中的曲辕犁在唐代才发明,因而此画创作不早于曲辕犁普及以后的唐代。(2)此画虽然依据孔子周游列国的历史所做,但不符合史实。理由:尽管牛耕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但当时的牛耕使用的是多牛和直犁,东汉后才出现一牛拉犁,唐代才出现此画中的曲辕犁,因而此画带有明显的主观臆造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