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上传人:feng****ing 文档编号:69747648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习目标】1 总结“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3探索实验技术在证明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作用。【活动方案】活动一 分析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了解实验材料:肺炎双球菌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将两种不同类型的肺炎双球菌的特点填在下列表格中:比较项目有无夹膜菌落情况毒性R型菌S型菌2 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格里菲斯实验(1)观察教材中的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示意图,在表格中填上现象。实验组方法现象能分离出怎样的细菌1R型活菌注射2S型活菌注射3S型菌咼温火活4高

2、温灭活的S型菌+R型菌(2)格里菲思根据实验结果做出的推论:(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3 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艾弗里实验阅读课本P44页图3-3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 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2)艾弗里实验得出的结论是:DNA 是(3)艾弗里等人发现,通过图3-3的1、2两组的实验步骤并不严密,仍不足以完全说明DNA是转化因子,为此他们又设计了一组实验用DNA酶处理DNA,使DNA水解,结果在培养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没有发现S型细菌。这组实验的必要性是什么?活动二 分析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 根据噬菌体的结构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

3、过程分析噬菌体能用于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原因。讨论: 根据上述两幅图分析,为什么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更能说明遗传物质是DNA ?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利用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 进行大量增殖。2.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仔细观察教材中的图 3-6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过程图解及其说明,思考下列问题:(1)在实验中为什么选择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DNA标记?用14C和18O同位素标记可以吗?(2) 如何使噬菌体的 DNA带有同位素32P标记?(3) 经过短时间保温后,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的操作是(4 )该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 (5)如果用35S标记噬菌体的

4、蛋白质,离心后 (上清液/沉淀)的放射性很高,说明噬菌体的没有进入大肠杆菌。如果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离心后 (上清液/沉淀)的放射性很高,说明噬菌体的 进入大肠杆菌。(6 )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活动三探究不具有DNA的病毒的遗传物质有一些病毒是由蛋白质和 RNA组成的,根本就没有DNA,它们的遗传物质是什么呢? 有科学家用烟草花叶病毒做了病毒的重新构建和侵染的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TMVHKV(1 )上述实验说明了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2)总结生物的遗传物质分别是什么?【检测反馈】1. 注射后能使小白鼠因患败血病而死亡的是A . R型肺炎双球菌B 加热杀死后

5、的 R型肺炎双球菌C 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D 加热杀死后的 S型肺炎双球菌与 R型细菌混合2. 将S型细菌的DNA分子加入到R型细菌培养基中,培养后所得到的菌落有A. S型细菌B. R型细菌C. S型或R型细菌D. S型和R型细菌3在遗传物质探究历程中,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同之处是A. 实验材料肺炎双球菌和噬菌体都是原核生物B. 实验思路都是设法将物质分开,单独观察其作用C. 实验方法都是同位素标记法D. 实验结论都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4.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沉淀物中,则获得上述噬菌体的方法是A. 用含32S的培养基

6、直接培养噬菌体B. 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C. 用含32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D. 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5.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不能说明的是A.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 DNA能自我复制C. DNA是遗传物质D. DNA能控制蛋白质合成6.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合成DNA和蛋白质所需的原料依次是A 噬菌体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B 噬菌体的脱氧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C 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D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和噬菌体的氨基酸7.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 DNA和蛋白质,在下图

7、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TJ-CONI 一 C(5 C 一 COOfl!IA .、B .、&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 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情形为A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15C .可在外壳中找到N9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仅证明了A .蛋白质也是遗传物质C. RNA也是遗传物质C.、D .、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1532B .可在DNA中找到 N和 PD. 可在 DNA 中找到 15N、32P、35SDNA是遗传物质,同时还能证明B . D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D . DNA能引起可遗传的变异10 .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病毒的遗传物质分别是

8、DNARNADNA和RNADNA或RNAA、B、C、D、3211 .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 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所体现的实验方法是。(2 )在理论上,上层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 。(3 )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也有少量的放射性,其原因是 ;若培养时间过短,会使上清液的也有少量的放射性,其原因是 。 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实验中,理论上沉淀中没有放射性,事实上沉淀中有少量的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搅拌。(4)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