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经典文言文10篇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69688623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升初经典文言文1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升初经典文言文1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升初经典文言文1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小升初经典文言文1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经典文言文10篇(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 酒以成礼 【原文】 钟毓(y)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托:假装。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寝:睡觉。因:趁机。时:当时。何以:为什么。觉:醒。值:当.时。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 释“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

2、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 1解释 寝:睡觉。 因:趁机。 时:当时。 何以:为什么 2翻译: 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2整理为word格式常羊学射

3、【原文】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 【注释】于:向。道:道理。田:同“畋”,打猎。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使:让。引:拉。虞(y)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起:赶起。发:跑出来。交:交错。鹄(h):天鹅。旃(zhn):赤鱼的曲柄旗。垂云:低垂下来的云。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注,附着。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置:放。 【参考

4、译文】 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阅读理解】 1解释: 于:向。 道:道理。 之:代“禽”。 射:射箭时。 2翻译: 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译文: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译文:如果放上十

5、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3整理为word格式次非杀蛟 【原文】 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注释】荆(jng):古代楚国的别称。 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反:同“返”,回,归。中流:江中心。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

6、种凶猛动物。舟人:驾船人,水手。跟下面的“船人”同义。尝:曾经。攘(rng)臂祛(q)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余奚爱焉: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 【参考译文】 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干(hn)遂买到一把宝剑。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次非问摇船人:“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摇船人回答:“没有看见过。”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

7、住了性命。 【阅读理解】 1解释: 于:在; 反:同“返”,回,归; 全:保全; 复:又。 2翻译: 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 译文:你曾经见过两条蛟缠住了木船,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 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译文: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 3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 答: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4整理为word格式大脖子病人 【原文】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

8、乎哉?”终莫知其为丑。(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 【注释】秦蜀:陕西、四川一带。其:那里的。病瘿(yng):得大脖子病。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异:奇怪。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累然:形容臃肿的样子。 【参考译文】 南岐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水很甜,但是水质不好,常年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没有不得大脖子病的。有一天,山外来了一个人,小孩妇人就一起来围观,笑话那人说:“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外地人听了,笑着说:“你们的脖子臃肿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南岐人说:“我们全

9、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为什么要医治呢?”始终不知道是自己丑。 1.解释: 其:代词,那里的; 辄:就; 异:奇怪; 然:这样。 2翻译: 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译文:所以那里的百姓没有一个不得大脖病的。 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译文: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 3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答:闭关自守会使人孤陋寡闻,目光短浅,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5整理为word格式高阳应造屋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

10、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选自吕氏春秋 卷二十五 别类) 【注释】室家:房屋,房舍。匠:古代专指木工。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涂:泥。挠(no):弯曲。败:毁坏。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缘,顺着,按照。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益:更加,越发。枯:干。劲:坚固有力。任:担负。果果然,果真。 【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

11、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1解释: 为:造; 以:用; 善:好; 益:更加。 2翻译: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匠人没有话可以回答他,只好听从他的吩咐来造屋。 3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 答:善于诡辩却不顾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6.竭泽而渔 【原文】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吕氏春秋整理为word格式卷十四义赏) 【注释】竭:使干涸。渔:捕鱼。明年:第二年。焚:烧毁。薮(su):

12、指野草。田:通“畋”,打猎 【文言知识】 释“竭” 上文“竭泽而渔”中的“竭”,指“干涸”,这里是使动用法,句意为使池水干涸而捕鱼。又,“地震,山崩川竭”,意为因为地震,山崩塌,河流干涸。它还指“尽”,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力竭而毙”,意为精力用尽而倒下。 【参考译文】 抽干湖水来捕鱼,怎么可能捕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怎么可能打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1解释: 竭:使干涸; 渔:捕鱼; 明年:第二年; 焚:烧毁。 2翻译: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欺骗和作假的

13、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3成语“竭泽而渔”的比喻意义是: 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7.功名 【原文】 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其所以归。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强令之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 【注释】归:归顺,归附。务:致力。 【参考译文】 水泉很深,鱼鳖就会游向那里,树木繁盛,飞鸟就会飞向那里,百草茂密,禽兽就会奔向那里,君主贤明,豪杰就会归依他。所以,圣明的君主不勉强使人们归依,而是尽力创造使人们归依的条件。强制出来的笑不快乐,强制出来的哭不悲哀,强制

14、命令这种作法只可以成就虚名,而不能成就大业。 1解释: 整理为word格式则:那么; 盛:茂盛; 所以:的原因; 令:让,叫。 2翻译: 人主贤则豪杰归之。 君主贤明,那么豪杰就归附他。 3上文开头三句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说明生物生存和繁衍必须要有基本的生存环境条件作保障,同时也说明了自然界各生物间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8.目贵明 【原文】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并进,则明不可塞。 (选自管子九守) 【注释】贵:以为贵。明:聪明,这里指明查(则明不可塞。)聪:听力好。智:思维敏捷。辐辏:车轮的辐条。进

15、:这里指向中间集中。塞:受蒙蔽。 【文言知识】 释“并”:上文“辐辏并进”中的“并”,指“全都”、“一起”、“一齐”、“一同”句意为车轮的轴条一起向车轮中心的圆木集中,比喻目、耳、心一起使用。又,“万箭并发,城中如雨”,意为一万支箭一齐发射,城内如同下雨。又,“五人并行”,意为五个人一同行走。又,“德才并佳,人主任之”,意为品德与才能都好,国君就任用他。 【参考译文】 眼睛贵在明辨事物,耳朵贵在听觉灵敏,心思贵在思维敏捷。(若能)用天下人的眼睛观察事物,就能没什么看不见;用天下人的耳朵探听消息,就能没有什么事不知道;用天下人的心思思考问题,就能没有什么事情不知道。情报来源丰富,像车轮的辐条一样

16、向中间集中,(君主)就能明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1解释 整理为word格式贵:以为贵; 聪:听力好; 智:思维敏捷; 塞:受蒙蔽。 2翻译: 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译文:用天下人的心智思考问题,就能无所不知。 3与引文内容相关的成语是:耳聪目明,其意思是听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感觉灵敏。9.自知之明 【原文】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选自荀子荣辱) 【注释】自知者:有自知之明的人。怨:埋怨。知命:懂得命运。穷:走投无路。无志:没有见识。失:过失,过错。反:反而。岂:难道。迂:拘泥守旧,不合时宜。 【文言

17、知识】 释“君子”与“小人” “君子”与“小人”在西周及春秋时期是指贵族统治者和被统治的劳动百姓。国语上说:“君子务治,小人务力。”意为君子致力于统治,小人致力于苦力。到了春秋末期及以后,“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卑劣的人。古语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为君子心胸宽阔,小人时常忧愁。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为君子懂得仁义,小人只懂得利益。成语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为用小人的心思猜度君子的思想。 【参考译文】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别人,懂得命运的人不埋怨老天;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错误在自己身上,却反而去责求别人,

18、难道不是不合时宜了吗?所以君子从来是淡定自若而不惊恐,小人则是常常惊咋而不镇定。 【阅读训练】 1解释 整理为word格式知:认识; 岂:难道; 道:遵循; 怪:异端。 2翻译: 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 3荀子在上文中的主要观点是:人应该有自知之明。10.对牛弹琴 【原文】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为:给。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伏:趴着。故:从前。耳:耳朵听。鸣:鸣叫声,作名词。掉:摇摆。奋:竖直。蹀躞(di xi):

19、小步走。 【参考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阅读训练】 1解释: 为:给; 如故:像先前一样; 鸣:叫声; 奋:竖起。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译文: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1、陈元方侯袁公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

20、,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注释:候,拜访,问候。履行,实践,做。绥,安,安抚。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师,学习。【方言证古】老父:对父亲的敬称。老,表示敬称的词头。泉老爸(父亲)、老母(母亲)。家君(对他人父亲的尊称)。君(对他的尊称)【诗词鉴赏】袁公比较自负,问题刁钻。如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稍微不慎则颜面尽失,想是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谁学了谁,而是有意为难陈元方。元方机智应变。如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

21、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想袁公听了,定会暗暗点头称奇。【编者简介】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编者刘义庆(403444年),南朝宋彭城(现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本是宋武帝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儿子,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规,因此袭封为临川王。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聪敏过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备受礼遇。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此书不仅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22、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戏剧、小说如关汉卿的杂剧玉镜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也常常从中寻找素材。当然,因为刘义庆当时人在扬州,听说了不少当地的人物故事、民间传说,所以在世说新语中,也记载了一些发生在当时扬州的故事。如我们熟悉的成语“咄咄怪事”,就是源自于曾担任建武将军、扬州刺史的中军将军殷浩被废为平民后,从来不说一句抱怨的话,每天只是用手指在空中写写画画。扬州的吏民顺着他的笔划暗中观察,看出他仅仅是在写“咄咄怪事”四个字而已。大家这才知道,他是借这种方法来表示心中的不平。整理为word格式可惜的是,世说一书刚刚撰成,刘义庆就因病离开扬州,回到京城不久

23、便英年早逝,时年仅41岁,宋文帝哀痛不已,赠其谥号为“康王”。2.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注释:舍: 家.嬉: 游戏. 所以: 用来. 处子: 安顿儿子的地方. 墓间之事: 指埋葬, 祭扫私人一类的事. 贾人: 商贩. 衒卖:沿街叫卖.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揖让进退:打拱作揖,进退庙堂等礼节.3.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24、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13)益,而又害之。(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注释闵(m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ng)生长,成长。 揠(y)拔。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其人他家里的人。 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趋快走。 往去,到.去。 槁(go)草木干枯。耘苗:给苗锄草 非徒非但。徒,只是。 (13)益:好处。4。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

25、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用法】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近义词】徒劳无功、多此一举【反义词】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注释整理为word格式祠(c)春祭。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卮(zh)古代盛酒的器具。相谓互相商量。引酒拿过酒杯。引,取过来。且将要。固本来。子对人的尊称。安怎么。遂就。亡失去。翻译:楚国有一家人,祭过了祖宗之後,

26、便将一壶祭祀时用的酒,留给办事人员喝。办事人员很多,仅仅一壶酒,到底给谁喝呢?有人提议让每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画得好,就把这壶酒给他。大家都认为这办法很好。有一个人很快就把蛇画好了。这壶酒就归他所得。这时,他回头看别人,都没有画好,就得意扬扬地说:“你们画得好慢呀,等我再画上几只脚吧。”正在他画蛇脚的时候,另一个人已经把蛇画好了。那人把酒壶夺了过去说:“蛇是没有脚的,你怎麽画上了脚?”说罢,就喝起酒来。英文: 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 to itruin the effect by adding sth.superfluous 蛇本来没有脚有人却给它加上脚,故事

27、见战国策齐策二。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坏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不节外生技。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5.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选自缘箩山人集)注释 :1.并:连同。2.去:去除。3.欲:想要。4.坐:因为,由于。5.或:有的人。6.而:却。7.曰:说。8.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9.北

28、人:北方人。10.以:用来。11.强(qing):本文中指“勉强”。 12.仕:(仕途)在做官。13.啖:吃。14.并壳:连同皮壳一起吞下。15.食:食用。16.何:哪里。17.识:见过,见识翻译:北方有个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当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什么地方没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寓意:其寓意是讽刺那些不懂装懂的人。告诫人们: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省略成分:我非不知。并壳者,(我)欲以(其)清热也。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整理为word格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