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散记Word

上传人:每**** 文档编号:69639751 上传时间:2022-04-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1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读史散记Word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读史散记Word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读史散记Word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读史散记Word》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史散记Word(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读史散记一、中国人史纲与“酱缸”“史纲”是柏杨先生在九年零二十六天的监狱岁月里埋头整理中国历史而成的一部煌煌巨著,全书近八十万字。他自言“不肯听话”是其性格最大的弱点之一。他的史纲,不同于其时流行的中国传统史学派、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现代西方中国史学派中的任何一派,是平民治史的个例。要论这部作品给人最大的印象,乃是柏杨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持有的鲜明态度,及在评论史实的字里行间所流溢出的文采与忧愤之心。“中国文化是一个大酱缸。” 谁能在这个酱缸里红是红,白是白,黑是黑?二、中国大历史与“大历史观”在述及这本书之前,不得不再一次表达我对大学时教授战略管理与组织理论设计课的刘松博老师的喜爱和仰慕!喜欢

2、他也纯粹是个人旨趣,他在授课中每每重理念及管理后面的“哲学”而次实践,讲事有成者,多是“先有理念,后有实践”。第一次耳闻“大历史观”的说法,就是从他那儿来的,这三年来也一直在断断续续思考“大历史观”,算是目前在史观上最感兴趣的一个了。 “大历史”是由黄仁宇先生创用的,其大历史观在这部作品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黄的治史,是站在长时间、远视角的立场来加以研究,不纠缠于琐碎细节,是从技术的角度看历史,不以道德的角度检讨历史。三、读钱穆国史大纲 钱穆先生此书写得也是十分不错。我在读国史大纲的中间穿插速读了一遍吕思勉先生的白话本国史(现有出版社改其名叫大中国史,内容是完全一致的),二人在很多问题上的观点

3、是一致的,概是钱穆曾授业于吕思勉,然二人之治史还是有区别的,以后再论。钱在著作的前言中所列的那几段话,应俨然已成了其拥趸的必背言辞:“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二、三、” 及紧承其后的十五节“引论”,可对中国史的长河有个轮廓。四、散记1.对钱作“引论二”的批注:此部分引论概括与总结中国近世史学的三大流派,并分别对传统派(或称记诵派)、革新派(或称宣传派)与考订派(或称科学派)进行简要评价。言传统派,主记诵,熟谙典章制度,多识前言往行,间为校勘辑补;言考订派,乃承“以科学方法整理国故”之潮而起,博洽有所不逮,而精密时或过之;言革新派,起于清之季业,为有志功业、急于革新之世所提倡。论之则传统

4、派与考订派同偏于历史资料方面,同于缺乏系统,无意义,乃是一种纯文本的书本文字之学,于当身现实无预;二者相较,传统一派犹因熟谙典章制度,多识前言往行,博洽史实,稍近人事,纵若无补于世,亦将有益于己,而考订派则往往割裂史实,为局部窄狭之追究,以活的是人事,换为死的材料。钱先生对传统派与考订派的分析与评价,基本面上是准确的,也符合人们对其的认识,但一棒子否定其“无意义”,过于压低其价值,我是认为不妥的。钱最主要的史观,在于鉴古知今,这也是如今大多数治史者的共识,但也不能因此认为只有对当下社会有现实的借鉴意义的历史才是可取的,更不应该否定其他流派的价值。许多史观或立场间并不是一种零和状态。我之认为不妥

5、,原因主要有三:一则历史资料乃是一人学习历史的基础,没有传统派的校勘辑补,后人何以更清晰明朗地了解基本史实,尤其是通过校补可能会对某些史实产生关键影响,此正可为传统派之价值一观;二则中国历史悠久亘长,史书汗牛充栋,不乏伪史者存在,考订派则于此价值最甚,又考订派在某些点上工作,又可在微观和细节上丰富人们对某些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认识;三则我们有句老话讲“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传统与考订派的工作纵然“于当身现实无预”,然对后世,犹善莫大焉,况有些历史,其本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们需要传承,不是非得能鉴照当下才是有价值的。单就他们对史料进行校勘辑补,训诂注疏,去伪存真,这中间的琐碎且巨繁的工作,就

6、值得我们抱以温情与敬意。2.神话、传说与历史的关系问题:钱对近人于古史(钱作里的古史,特指我们所言的夏商周三代以前的上古史)的极端怀疑论,做了几番雄辩式的修正,“凡研究古史不可在年历、人物、制度、学术等方面过细推求,因古代文化之演进尚浅,此后世之成熟制式于古史不合,故而以此观去探求也难得真相。”我国存在大量的神话传说,如三皇之伏羲、燧人、神农等。这些神话传说是否真实存在,目前仍不可考,全部认为是真实存在的,显然不对;贸然全盘否定,也不是科学的态度。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通过西方的神话传说来相互“佐证”一下。西方的神话传说主要有两个系统,一是古希腊的神话系统,即目前最流行的源于奥林匹斯山的神话系统

7、;一是古罗马的神话系统,只在神的名字上与古希腊系统有所区别。荷马在其磅礴的史诗中引入了大量的古希腊神话,比如特洛伊战争。历来人们均以其更多是神话的性质而质疑其真实性。19世纪的时候,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在众人的嘲笑下坚持要证实特洛伊城的存在,于1873年成功发掘出了特洛伊遗址,震惊世界。由此可知,在远古时代,人们用神话传说描绘的历史是有其真实性的,或者说,远古时期那些夹杂了神话传说成分的文字资料,里面是有真实历史的可能的。基于此,我们的山海经应是有一定史料价值的。比如正史中极言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在各种“野史”中都有不同的说法,山海经里有“尧幽囚,舜野死”的说法,与竹书纪年里相互印证

8、,韩非子的说疑、李白的远别离,及毛泽东晚年批注二十四史魏书里用了一句“尧幽囚,舜野死”,都可以瞥见,所谓上古禅让制,其真实性是存疑的。钱穆先生对此问题,说法比较隐晦,而吕思勉则从学理的角度直言尧舜禹时的禅让制乃是后人托古伪造的。3.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而致西周覆亡之事,基本可以断定系伪论。4.概览正史“二十五史”的编纂,多是后继朝代修其前朝历史,如唐修隋史,宋修五代史,元修宋、辽、金史,明修元史,清修明史,民国修清史等,这其中难免有出于政治原因或其他实际需要而进行的损益,甚至篡改。与官定的纪传体正史相对的,则是“野史”。正史未必皆可资采信,野史也未必皆不可信,二者应是相互补充吧。至于对同一历史

9、事件的矛盾描述,二者谁更可信?5.司马迁之史记载孔子生平为前551-前479年,而去年底备受国人瞩目的南昌海昏候墓出土的屏风上记载的孔子生年比史记早了15年,若取此文物说法,则孔子终年将由72岁变成87岁,这两个年龄即放在现代也是高寿的。6.荀子分人为四等,谓:大儒先知先觉,小儒后知后觉,众人不知不觉,奸人反动分子。7.秦朝凡3君,国祚14年,前221-前207;西汉凡11君,国祚210年,前202-后8;东汉凡14君,国祚195年,25-220年。8.钱穆有句话我觉得说得超好:“历史的演变,并不依照一定必然的逻辑。因不断有人类的新努力参加,可以摇动逻辑之确定性。”9.“一个贵族家庭,苟无良好

10、教育,至多三、四传,其子孙无不趋于愚昧庸弱。” 家庭教育于子女而言可谓十分重要,曾国藩在此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及于当下中国社会许多父母骄横、傲慢、唯利是图及不仁的行为,我很难想象他们能教出什么样的子女。10.魏晋南北朝尤其是南北朝时期,整个中国就是一锅粥,乱伦、弑父、弑君、篡逆等屡见不鲜,一切乱糟糟。西方历史中,唯有中世纪之混乱可与之比拟。近四百年(189-589)的动乱与分裂,方迎来隋之统一。不久又及变乱。11.佛教之在中国,初期小乘,继而大乘,及于本土化,分为三家: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禅宗,不着言语,不立文字,直指本心,见性成佛。而其后推演愈深,乃至无佛可成,无法可得,无烦恼可除,无涅

11、盘可住,无真无俗,本分为人,呵佛骂祖,得大解脱,如是则入世、出世之界尽泯,佛氏“慈悲”乃与儒家之“仁”,同以一心为应世之宗师。 12.唐朝凡22帝(算武则天与唐殇帝李重茂),国祚289年,618-907年。推究帝王的年谱是饶有兴味的,唐前11帝,自高祖618称帝,至德宗805年崩,共187年,而后11帝则仅102年。安史之乱敉平之后,藩镇四起,各拥兵自重,中央不能节制。藩镇、宦官与皇权,三者之间时起冲突,至后11帝,已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顺宗李诵805年御极,有心裁抑宦官,有“永贞革新”之政,然宦官俱文珍逼其内禅帝位于李纯,是为宪宗,次年顺宗崩,死因有争论,疑为宦官所害;宪宗做了14年皇帝,8

12、20年为宦官所弑;继之穆宗,3年,为宦官所立,亦为宦官所弑;继而敬宗,2年,为宦官所弑;此后文、武、宣、懿、僖、昭宗六帝,皆为宦官所立。僖宗间有王仙芝、黄巢之乱;昭宗为朱全忠所弑。唐哀帝李柷904年被拥立为帝,907年朱全忠取而代之,建后梁,唐朝灭亡,中国自此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次年,朱全忠鸩杀哀帝,年仅17岁。13.隋朝国力是十分富强的,只是活生生被炀帝葬送了前程。隋朝开皇中有户口870万,于大业二年(606)达到极盛,有户890万。太宗贞观初,户不满300万,高宗永徽元年(650)户380万;直到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唐朝户口达到极盛961万,始能与隋可比。14.论及唐时回纥对唐的侵扰与

13、唐的贿赂,钱穆说,“文化不长进的民族,骤与物质上的享受,只是害了他。”这话,也只能是个人治史者才可以说了,官定的应绝然不会用这种措辞,以其妨害民族团结也。15.五代名义上虽上乘唐下起宋,号为王室递禅之正统,但其前后五代,只共54年,而有8姓,13君。五代均在黄河流域,十国除北汉以外,均在长江以南,加起来又是一段乱糟糟的历史。16.看其帝王谱系,宋辽金元之间也有饶有兴味的地方。辽朝916-1125,传9帝,国祚210年,为金所灭;北宋960-1127,传9帝,国祚167年,为金所灭。金朝1115-1234,传9帝,国祚120年,为元(蒙古帝国)所灭;南宋1127-1279,传9帝,国祚153年,

14、为元所灭。元朝1271-1368,传11帝,国祚97年,为明所灭北宋为辽所侵扰时,金尚未起,及金崛起反辽,北宋乃与金联合灭辽,然后金顺道把北宋给灭了;康王赵构免遭被掳之厄运,乃自立为帝,是为南宋,与金时战时和,及蒙古崛起抗金,南宋又与蒙古联合南北夹击金朝而灭之,然后蒙古顺道又来个大迂回把南宋给灭了。想这南宋皇室不思北宋之鉴,也算“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了。17.北宋虽积贫积弱,但其士大夫的精神气象还是值得我们敬仰的,如仁宗时范仲淹主导的“庆历新政”,神宗时王安石主导的“熙宁变法”,虽都流于失败,然士人们的“自觉精神”,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是不容否定的。18.靖康之变(1127),金人掳走徽、钦二宗,

15、赵构建南宋,称宋高宗;土木堡之变(1449),瓦剌也先掳走英宗朱祁镇,郕王朱祁钰代之,是为明代宗(景泰帝)。赵构与朱祁钰二人是否都“别有怀抱”,不愿其皇兄回来?朱祁钰是明显有这种想法的,1450年也先归还英宗,朱祁钰不归还皇位,而且软禁之达7年,就已经说明问题。赵构怕是也有这种想法。19.元朝之武功,即在世界史上也是数一数二的,但在文治上非常差劲,似乎他们以为武力即可保障统治。汉人之在元朝,地位十分低下,元朝的四等人分类:第一等为蒙古人,第二等为色目人,包括西域各部族,第三等为汉人,指黄河流域的中国人,原受金朝统治的汉人,第四等为南人,即长江流域及以南的中国人,原受南宋统治的汉人。四阶级在政治

16、上之待遇,显分优劣。钱穆评其政治,“他们的政治,举要言之,只有两项:一是防制反动,二是征敛赋税。”元朝皇室的更替也是非常不稳,第一位元世祖忽必烈与最后一位元顺帝妥欢帖木儿共在位23+35=58年,另39年国运里有9位皇帝,最可怜的要数天顺帝阿速吉八,1328年登极,紧接着被篡弑,年仅8岁,完完全全只是个小孩子,做了政治的牺牲品。20.除却汉高祖,中国史上由平民直起而为天子的,只有明太祖。然而同样让人奇怪的是,中国历代开国君主大肆杀伐功臣宿将的,也就这两个人做得最狠最绝。其他君主也有过类似的行为,如越王勾践灭吴之后的诛功臣文种,时范蠡明白勾践之为人,劝其及时身退,其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

17、狗烹”也成为后世的名言;宋太祖为防武将专权而用“杯酒释兵权”这种温和的方式消解功将之权,等等,不一而足。洪武十三年(1380),诛丞相胡惟庸,自此废宰相之制,钱穆先生认为废宰相是明朝政治恶化的主因。胡惟庸案株连被杀者凡三万余人,后又有蓝玉之案,株连被杀者一万五千余人。 建文帝后的靖难之役,方孝孺被朱棣夷十族,诛杀八百四十七人。21.明代凡16君,国祚276年。士大夫的地位虽远不如有宋一代,但明朝还是有很多建树的,我个人对明朝也非常感兴趣。查其帝王谱系,明代的君主承继是十分稳定的,虽然也多有大宦官弄权,如英宗时的王振,宪宗时的汪直,武宗时的刘瑾,熹宗时的魏忠贤,但宦官远没有达到像唐朝那样足够废立

18、帝王的政治势力,而且一旦这些宦官激起皇帝不可控的事件,首当其冲被诛杀的都是这些宦官,如王振,刘瑾,魏忠贤都是如此下场。又明朝有很多我们听起来觉得不可思议的皇帝,比如荒诞的武宗朱厚照,崇尚道教的嘉靖帝朱厚熜,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帝朱翊钧,木匠皇帝朱由校。明朝还有一个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只娶了一个老婆的皇帝,明孝宗朱祐樘。成祖时期的疆域是明朝极盛时期,达到997万平方公里。此后的明朝在平稳中行进,有皇帝怠政,总是间或有皇帝来个中兴,如此上下,如孝宗(1487-1505在位)的弘治中兴,世宗(即嘉靖帝,1521-1566年在位)早期的嘉靖中兴,穆宗朱载垕(1566-1572在位)的隆庆新政,神宗朱翊钧(

19、即万历帝1572-1620)的万历中兴(张居正改革)。崇祯帝(1627-1644在位)要算是个悲情皇帝了,曾六次下罪己诏,有心收拾朝局,却已无法挽回衰末的大明王朝。1644年4月25日,崇祯帝自缢于北京煤山(景山),遗旨:“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清朝谥其“庄烈帝”,并官方评价明代“治隆唐宋,远迈汉唐”。值得一提的是,朝鲜李氏王朝(1392-1910)在终清一代,始终未奉清朝的正朔,未用清朝年号(除非逼不得已),一直沿用明崇祯帝的年号,奉明朝为正朔。这应该是感念明万历时出兵,帮助朝鲜打退了日本丰臣秀吉对朝鲜的侵略(朝鲜之役,1592年)。上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百废俱兴,朝鲜金日成想收复

20、南韩,执意开战,我们仍出兵帮助朝鲜,死伤数十万军民,可这个朝鲜却不怎么懂得感恩,尤其是现在的三胖,简直是个小疯子。有论称“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对此暂不置评。22.对待历史,不可为异论而异论,一切史论均需以基本史实为依托,妄以个人或集体的偏好对历史加以审视,难免会生出经不起推敲的结论,失掉治史的基本原则。大家之治史,有其独到的史观,同样也夹杂有他们个人的偏好。我们读史的人,在我而言,应遵从这样一个态度:对于他们的史观,以其独到又不失狂野虚妄而尊重之,投以欣赏的眼光;对于夹杂个人偏见的史论,略之,或聊作闲时的谈资;而尤重者,对自己所感兴趣者,去读基础的史料与别家之言,综合而成自己的意见。读史是一个琐碎的活动,然于琐碎中见真意,见整个历史长河的发源、流动、激变与走向,见人物的臧否毁誉,见各种故事中的人性,对着书页那些活生生的故事,心里说一句,“Hi-story”,也是蛮有一番兴味的乐事。若是遇到同好者,找个合宜的时间,坐下来好好聊聊,那再好不过了。历史笔记是做不好作的,因短时间内难以形成系统,只得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Angel S.K2016.06.03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7 / 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