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储能公司供应链管理

上传人:ma****y 文档编号:69499509 上传时间:2022-04-05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7.7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电化学储能公司供应链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电化学储能公司供应链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电化学储能公司供应链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资源描述:

《电化学储能公司供应链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化学储能公司供应链管理(5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电化学储能公司供应链管理目录第一章 供应链管理3一、 供应链的特征与类别3二、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8三、 国际物流发展趋势12四、 物流领域若干新观点15五、 供应链协调与管理杠杆19六、 供应链失调与牛鞭效应26第二章 项目背景分析30一、 成熟商业模式支撑稳健发展32第三章 项目简介34一、 项目单位34二、 项目建设地点34三、 建设规模34四、 项目建设进度34五、 项目提出的理由34六、 建设投资估算36七、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6第四章 公司概况39一、 公司基本信息39二、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39第五章 进度规划方案41一、 项目进度安排41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42第六章

2、 投资计划方案43一、 投资估算的编制说明43二、 建设投资估算43三、 建设期利息45四、 流动资金46五、 项目总投资48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49第一章 供应链管理一、 供应链的特征与类别(一)供应链的特征第一,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受不同外部环境、不同行业、不同生产技术和不同产品的影响,会产生不同形态结构、不同行为主体构成和采用不同控制方式的供应链。另外,同一供应链上的各种行为主体,如制造商、供应商、零售商等,可能具有不同甚至是相互冲撞的目标。由此,对于某一企业来说,若要找到最优的供应链发展战略,其本身就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第二,供应链上的供需匹配是一个持续的难题。供应链上

3、的消费需求和生产供应,始终存在时间差和空间分隔。通常,在实现产品销售的数周或数月之前,制造商必须先期决定生产的款式和数量。这一策略直接影响到供应链系统的生产、仓储、配送等功能的容量设定,以及相关的各种成本构成。因而,供应链上供需匹配隐含着巨大的财务和供应风险。第三,供应链系统的动态变化。消费需求在不断变化,即使制造商和销售商能够较准地得到某些消费信息,如通过各种合同与订单,还需要面对消费季节性波动、消费趋势、广告、促销、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成本构成和计划的制定。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既要满足消费需求,又要实现系统成本最小化。然而,消费需求和成本结构参数都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

4、这增大了供应链管理的难度。另外,还受行业竞争的制约。最后,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物流者和销售商等合作伙伴的组成结构和行为方式,也需要不断优化组合。第四,供应链上不断出现新的人们所不熟悉的课题。许多产品生命周期有不断缩短的趋势。某些产品生命周期只有几个月,生产和销售厂商可能只有一次订单或生产机会,没有历史数据可供制造商用于判断和分析消费需求。此外,在这些行业中,产品获利性高,使得消费需求变得更为难以判断,许多产品上市以后,采用撤油定价策略,产品价格不断下降,价格和消费成为互动的博弈关系。其实,无论传统生产与流通,或现代生产与流通,都有原材料供应、制造加工和分销等一般过程。因此,供应链现象是一种客

5、观存在。关键在于人们是否主动地去关心供应链问题,并将供应链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采取措施,消除传统供应链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浪费,重构和改善供应链的运作方式,以此提高竞争优势。(二)供应链的类别1.按主要功能划分按供应链的主要功能,即物理功能和市场功能划分,可以把供应链划分为两种类型,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1)有效性供应链,以实现供应链的物理性能为主要目标,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在制品和成品,并最终运送至消费者手中。有效性供应链面对的市场需求、提供的产品和技术具有相对稳定性。因而,供应链上的各类企业可以关注与获取规模经济效益,提高设备利用率,以有效降低产品的成

6、本。(2)反应性供应链,以实现供应链的市场功能为主要目标,即对市场需求变化作出快速反应。这类供应链所提供的产品,其市场需求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或者产品本身技术发展很快,产品生命周期较短,或者产品价格随着季节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对于这类供应链,需要保持较高的市场应变能力,实现柔性生产,从而减少产品过时和失效的风险。2.按供求关系划分供应链按总体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以及供应与销售的市场界面的设定,可以大体分为生产推动型和需求拉动型两种类型。(1)生产推动型系统,主要根据长期预测或销售订单进行生产决策,其主要形式为面向成品库存生产。(2)需求拉动型系统,按照实际消费需求,开展计划和组织协调生产,其主

7、要形式为面向订单生产。3.按产品划分供应链按产品划分可以分为消费品供应链与生产物品供应链。消费品是最终用户为了使用而购买,并直接用于消费的商品。生产物品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而购入的物品,生产物流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转移,并成为最终产品内在的一部分。通常消费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为个人、家庭或团体。消费者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选择和决定购买某种消费品。在购买消费品的过程中,消费者不仅考虑物品的性能价格比,而且涉及较多的个人偏好和心理方面的要求。另外,最终消费群体的分布与人口的居住分布直接相关,面广量大,较为分散。而生产物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为厂商或企业。生产物品与消费品相比,不仅购买和消费的目的不同,而且购

8、买方式和数量方面也有较大的差异。生产物品的用户和该产品的功能效用与相关产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用户群体较为稳定,远不如消费品用户那样面广量大。消费者选购某种商品,并不一定是有关该商品的技术内行,这与生产物品的采购有较大区别。在消费品的购买中,消费者既有计划购买又有即兴购买。生产物品的购买者,往往是具有该产品专门知识的专家。在采购生产物品的过程中,要求掌握生产物品用户的具体技术要求,以及了解其采购和审核决策部门的运作方式。而且,销售人员应该掌握商品性能、价格、技术参数、性能指标等必需的知识。消费品供应链和生产物品供应链这两种类型供应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流转物品、消费特征、需求变化、供应链运营形式和

9、增值效应五个方面。若将直接与消费者接触的供应链下游处,即消费品的分销渠道,称为供应链的前端,消费品供应链具有明显“前端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分销渠道特征和销售商重要作用两个方面。分销渠道有多种形式,通常有直销(零级渠道)、一级渠道、二级渠道、三级渠道等。例如,在三级渠道中,从制造商开始,通过一级批发商、中间商(又称专业批发商)、零售商,将消费品送至消费者手中。消费品的分销渠道呈现多渠道、多种企业参与和多种形式等特征。生产物品的分销渠道则相对简单。因此,销售商可以通过销售网点的合理布局、商品分拣、再包装、配送等提供各种增值,可以通过改善店铺新产品的导入、商品陈列、广告宣传和售后服务,吸引和刺激消费

10、。另外,销售商通过零售网点的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即时和动态的消费需求信息,以需求带动生产。在市场经济环境处于买方市场的状况下,消费品供应链“前端特殊性”的表现则,更为明显。“前端特殊性”的存在,是销售商有可能成为整个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主要原因之一。二、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一)供应链的概念对于供应链的概念,有许多解释,到目前为止尚未有统一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将供应链定义为: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美国供应链协会对供应链的定义为:供应链涵盖了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消费者的消费者,自

11、生产至制成品交货的各种工作努力。这些工作努力可以用计划、寻找资源、制造、交货和退回五种基本流程来表述。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协会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自原材料供应直至最终产品消费,联系跨越供应商与用户的整个流程;供应链涵盖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项功能,这些功能形成了向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价值链。对上述概念进行整理,可以归纳出供应链概念的以下“共性”:(1)供应链上存在不同行为主体,如消费者、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及原材料供应商。(2)供应链是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门之间的互动与合作。(3)供应链具有特定的功能,以及某种结构特征,呈现出网状结构等。(4)供应链的业务过程和操作,可以从工作流、实物流、信

12、息流和资金流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供应链上的工作流也有研究称为商流,是指业务规则、交易规则及其操作流程;实物流也即物流,是指从供应链上游到下游直至客户手中的物质转换流程和产品流;信息流包括产,品需求、订单传递、交货状态、交易条件和库存等信息;资金流包括信用条件、支付方式以及委托与所有权契约等。供应链从简单到复杂可以分为基本供应链、段落供应链、最终供应链及全球供应链。1.基本供应链基本供应链由一家企业、该企业的直接供货商和直接客户组成,包括了供需的最小循环。它是供应链的最基本模式,每一个企业都是一个基本供应链的组成部分。2.段落供应链每个段落供应链均由若干基本供应链组成,每个段落供应链皆提供不同的部

13、件或服务,为产品增加附加值。3.最终供应链各个段落供应链联合起来则成为一条最终供应链,每一个最终消费者享用的产品或服务都由一条最终供应链所提供。4.全球供应链顾名思义,全球供应链是在全球范围内组合供应链。全球供应链概念是随着企业需要在世界各地选取最有竞争力的合作伙伴,结成全球供应链网络,以实现该段供应链的最优化而形成的。全球供应链不是为全球化而全球化,而是以放眼全球的眼光,根据不同产品特性和经营环境将供应、生产、市场置于最适合的地方。(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每一条供应链的目标都是使供应链整体价值最大化。一条供应链所创造的价值,就是最终产品对于顾客的价值与供应链为满足顾客的需求所付出的成本之间的差

14、额,即所谓“供应链盈利”。根据整条供应链的盈利性确定供应链的成功性,因此,寻找“供应链收入”与“供应链成本”的来源是供应链管理的主要任务。对于任何一条供应链来说,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最终顾客,只有顾客能带来正的现金流。另外,所有工作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都将增加整条供应链的成本。因此,如何合理地管理好工作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是供应链取得成功的关键。这样,可以将供应链管理定义为:对供应链各环节内部和各环节之间,的工作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管理,以实现供应链整体利润最大化。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原则;贸易伙伴之间密切合作、共享盈利和共担风险的原则;促进信息充分流动的

15、原则。应用计算机与信息网络技术,按信息充分流动的原则,重新组织和安排业务流程,实现集成化管理。(三)供应链管理的特点1.系统观念这是指把供应链看成一个整体,而不是将供应链看成是由采购、制造、分销和销售等构成的一些分离的功能块。为了有助于整体运作,供应链需要有新的业绩评估方法。2.战略决策这是指为满足消费者需求和偏好,基于最终消费者对成本、质量、交货速度、快速反应等多种要求,以及重要性排序,建立整个供应链的共同目标和行动方案。3.动态管理这是指对供应链的价值增值过程和合作伙伴关系开展动态管理。供应链管理对库存有不同的看法,从某种角度来看,库存不一定是必需的,库存只是起平衡作用的最后工具。4.建立

16、新型的企业伙伴关系,这是指通过仔细地选择业务伙伴,减少供应商数目,将过去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敌对关系改变为紧密合作的业务伙伴。新型企业关系表现为信息共享,有共同解决问题的协调机制等。5.开发核心竞争能力这是指供应链上的企业努力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即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企业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有助于保持和强化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关系。三、 国际物流发展趋势21世纪全球经济将进一步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将不可抑制,伴随着经济增长的全球物流将会得到极大发展,发展中国家的物流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根据国内外物流的发展情况,可以将21世纪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归纳为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

17、柔性化、标准化、社会化,下面对部分趋势进行介绍。1.信息化现代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物流的信息化是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必然需求。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因此,条形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及快速反应、有效的顾客回应、电子标签、物联网等技术与观念已经在物流中得到普遍采用。信息化是一切的基础,没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装备都不可能用于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企业物流的面貌。2.自动化,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自动化的核

18、心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其效果是省力化。另外,物流自动化的效果还有: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物流自动化的设施非常多,如条码/语音/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这些设施在发达国家已经普遍使用于物流配送中心中,在我国,这些自动化技术的普遍应用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3.网络化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这里指的网络化趋势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靠计算机网络通信,比如物流配送中心向供应商提出订单这

19、个过程,在未来就会使用计算机通信方式,借助于增值网上的电子订货系统(EOS)和电子数据交换(EDI)来自动实现,物流配送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下游客户的订货的过程也可自动进行。二是组织的网络化,比如,我国台湾的计算机业在20世纪90年代创造出了“全球运筹式产销模式”,这种模式是按客户订单组织生产,生产采取分散形式,即将全世界的计算机制造资源都利用起来,采取外包的形式将一台计算机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芯片外包给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去生产,然后通过全球的物流网络将这些零部件、元器件、芯片发往同一个物流配送中心进行组装,由该物流配送中心将组装的计算机迅速发送给订户。这一过程需要有高效的物流网络支持,当然

20、物流网络的基础是信息、计算机网络。物流的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结果,当今世界互联网等全球网络资源的可用性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为物流的网络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物流的网络化势不可挡。4.智能化这是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涉及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问题都需要借助大量的知识才能解决。在物流的自动化进程中,物流的智能化已经成为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5.柔性化柔性化本来是生产领域提出来的,但需要真正做到柔性化,即真正能根据消费需求的变化来灵活调整生产工艺,没有配套的

21、柔性化的物流系统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20世纪90年代,国际生产领域纷纷推出弹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制造资源系统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技术,这些概念和技术的实质是要将生产、流通进行集成,根据需求端的需求组织生产、安排物流活动。因此物流的柔性化正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趋势。这就要求企业要根据消费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色,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此外,物流设施、设备及商品包装的标准化,物流的社会化和共同化等也都是今后物流,发展的方向。四、 物流领域若干新观点1.黑大陆和物流冰山说德鲁克认为“流通是经济领域里的黑暗大陆”。这里,德鲁克是泛指流通。

22、但是,由于流通领域中物流活动的模糊性尤其突出;是流通领域中人们更认识不清的领域。所以,“黑大陆”说法现在主要针对物流。“黑大陆”说法主要是指尚未认识、尚未了解的领域,如果理论研究和时间探索照亮了这块黑大陆,那么摆在人们面前的可能是一片不毛之地,也可能是一片宝藏之地。“黑大陆”说是对20世纪中在经济界存在的愚昧的一种反对和批判;指出在当时资本主义繁荣和发达的状况下,科学技术也好,经济发展也好都远未有止境。“黑大陆”说也是对物流本身的正确评价:这个领域未知的东西还很多,理论和实践皆不成熟。所以,“黑大陆”说是一种未来学的研究结论,是战略分析的结论,带有很强的哲学的抽象性,这一学说对研究物流领域起到

23、了启迪和动员作用。“物流冰山”是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提出来的,他在专门研究物流成本时发现,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都不可能掌握物流费用的实际情况,因而人们对物流费用的了解是一片空白,甚至有很大的虚假性,他把这种情况比作“物流冰山”。冰山的特点,是大部分沉在水面之下,而露出水面的仅是冰山的一角。物流便是一座冰山,其中沉在水面以下的是人们看不到的黑色区域,而人们看到的不过是物流的一小部分。西泽修先生用物流成本的具体分析论证了德鲁克的“黑大陆”说,事实证明,物流领域的方方面面对我们而言还是不清楚的,在黑大陆中和冰山的水下部分正是物流尚待开发的领域;也正是物流的潜力所在。2.第三利润源说“

24、第三利润源”的说法主要出自日本。“第三利润源”,是对物流潜力及效益的描述。经过半个世纪的探索,人们已肯定这“黑大陆”虽不清楚,但绝不是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富饶之源。尤其是在经受了1973年石油危机的考验之后,物流已牢牢树立了自己的地位,今后的问题就是进一步开发了。从历史发展来看,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两个大量提供利润的领域。第一个是资源领域,第二个是人力领域。资源领域起初是廉价原材料、燃料的掠夺式获取,其后则是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节约消耗、综合利用、回收再用乃至大量人工合成资源而获取高额利润,人们习惯称之为“第一个利润源”。人力领域最初是廉价劳动,其后则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力消耗或采

25、用机械化、自动化来降低劳动耗用从而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这个领域被习惯称作“第二利润源”。在前两个利润源潜力越来越小、利润开拓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物流领域的潜力逐渐被人们重视,按时间序列成为“第三利润源”。这三个利润源分别侧重于生产力的不同要素:第一个利润源的挖掘对象是生产力中的劳动对象,第二个利润源的对象则是生产力中的劳动者,第三个利润源则主要挖掘生产力要素中劳动工具的潜力,与此同时又挖掘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潜力,因而更具有全面性。“第三利润源”理论的最初认识是基于两个前提条件:第一,物流是可以完全从流通中分化出来、自成一个独立运行的、有本身目标的系统,因而能对其进行独立的总体判断;第二,物流和

26、其他独立的经营活动一样,它不是总体的成本构成因素,而是单独的盈利因素,物流可以成为“利润中心”型的独立系统。“第三利润源”的理论反映了日本人对物流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活动,反映了他们与欧洲人、美国人的差异。一般而言,美国人对物流的主体认识可以概括为“服务中心”型,而欧洲人的认识可以概括成“成本中心”型。显然,“服务中心”和“成本中心”的认识与“利润中心”的差异很大。“服务中心”和“成本中心”主张的是总体效益或间接效益,而“第三利润源”的“利润中心”主张的是直接效益。但是如果从广义的角度理解“第三利润源”,不只把“第三利润源”看成直接牟利的手段,而特别强调它的战略意义,特别强调它是经济领域中潜力将尽

27、的情况下的新发现,是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也许会对今后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正如同曾经廉价原材料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一样。这恐怕是现在学术界中更多人的认识,“第三利润源”的真正价值开始从直接利润延伸到战略意义了。五、 供应链协调与管理杠杆作为一名管理者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实现供应链的协调?有助于提高供应链总利润、缓解牛鞭效应的管理杠杆有以下几个:使激励措施和目标一致,提高信息的准确度,提高运营业绩,设计定价策略以稳定订单规模,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信任机制。1.使激励措施和目标一致首先必须有协调各部门的激励机制。企业内部要实现决策协调,就必须保证每个部门用于评估决策的目标与企业总体目标相

28、吻合。所有的设施、运输、信息和库存决策,都应该按照它们对供应链盈利能力的影响,而不是对总成本甚至局部成本的影响进行评估。其次是协调定价。如果零售商和管理者需为每一次订购支付大量的固定成本,那么管理者可以通过批量折扣来实现最终消费品供应链的协调。如果公司对产品具有市场控制力,则管理者可以通过关税和总量折扣的手段,来实现供应链协调。在需求不确定的条件下,制造商应通过回购合同和弹性数量合同,促使零售商提供能够实现供应链利润最大化的产品供给水平。最后是将销售人员的激励依据由购入量变为售出量。如果能够减少那些会诱导销售人员将产品推销给零售商的激励机制,就可以降低牛鞭效应。如果对销售人员的激励以滚动周期内

29、的销售量为衡量标准,那么将产品推销给零售商的动机就会减弱,从而有助于减少超前采购量及由此引发的订单规模波动。此外,管理人员还可以采取另一种措施,即把销售人员的激励与零售商售出的产品结合起来,而不是与推销给零售商的销量挂钩。这一措施消除了销售人员鼓励超前购买的动机,从而有助于减少订单流的波动。2.提高信息的准确度首先必须共享销售量数据。实际上,供应链唯一需要满足的需求就是来自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如果零售商能够与其他供应链阶段共享销售量数据,则所有供应链阶段都能够以顾客需求为依据,来预测未来的需求。由于所有阶段都对同样的顾客需求作出反应,销售量数据的共享就会降低牛鞭效应。恰当的信息系统(如POS系统

30、等)的选用会有利于该数据的共享。其次是联合进行预测和规划。一旦销售量数据得以共享,要实现完全的协调,供应链的不同阶段必须联合进行预测和规划。如果不能联合制定规划,销售量数据就不能够保证供应链协调。例如,由于零售商的促销活动,而导致一月份需求量大增,但如果下个月不打算,做促销,则即使零售商与制造商都有销售量的历史数据,两者的预测也会有所出入。为了实现协调,制造商必须了解零售商的促销计划。关键就是要确保整条供应链按照共同的需求预测运营。最后是设计单阶段控制的补给策略。设计一条供应链,由其中的一个阶段来控制整条供应链的补给决策,会有助于弱化牛鞭效应。如前所述,牛鞭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供应链的每一阶

31、段将上一阶段的订单作为产品的历史需求记录。因此,每一阶段都将自己定位为下一阶段发出订单的补给者。而实际上,零售商是最关键的补给者,因为零售商直接与最终消费者打交道。一旦有一个阶段控制整条供应链的补给决策,则多头预测问题得以消除,供应链实现协调。当销售通过零售商实现时,某些行业的实例也证明可以实现补给决策的单阶段控制。在持续补给方案(CRP)中,批发商或制造商以销售量数据管理为基础有规律地补给货物给零售商。持续补给方案的主体可能是批发商、分销商或第三方。在大多数情况下,持续补给方案系统由零售商仓库的实际库存提货记录而不是一般销售量数据来控制。将持续补给方案系统与仓库提货记录联系在一起,易于系统的

32、实施。零售商对在这一水平上共享数据信息常常会更满意。持续补给方案系统将整个供应链联为一体,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是持续补给方案实施的基础。在供应商管理库存(VIM)方案中,分销商或制造商调控并管理批发商或零售商的库存,从而把针对所有零售商的补给决策集中在上游分销商或制造商处。3.提高运营业绩提高运营业绩,并设计合适的产品配给方案,可以防止出现商品短缺,缓解牛鞭效应。为此,首先必须缩短补给周期。通过缩短补给供货期,管理者能够减少供货期需求的不确定性。补给供货期的缩短对于季节性商品尤为有利,因为供货期的缩短使得多数订单能在销售季节内发出,极大地提高了预测的准确度。补给供货期的缩短,还减少了潜在

33、需求的不确定性,极大地缓解了牛鞭效应。管理者能在供应链的不同阶段采取各种措施,来缩短补给供货期。电子数据交换(EDI)及其他电子交流形式可以大大缩短供货期。由于需求的稳定及生产计划的改进,牛鞭效应的缓解又进一步缩短了供货期。在生产多种产品时,这一点尤为正确。预先通知送货时间(ASN)也可以缩短供货期,减少相关接收成本。还可以采用对接仓储运输,来缩短与供应链阶段之间产品流动相关的供货期。其次是减少批量规模。管理者可通过减少批量规模,提高运营业绩,来缓解牛鞭效应。减少批量规模可以降低需求波动的幅度(这种波动在供应链各阶段之间能产生累积效应),缓解牛鞭效应。为减少批量规模,管理者必须采取措施降低与订

34、购、运输、接收相关的固定成本。计算机自助订单(CAO),就是用计算机取代零售订购服务员来制作订单。计算机汇集了大量关于产品销售、影响需求的市场因素、库存水平、产品数据以及理想服务水平等信息。计算机自助订单与电子数据交换有助于降低发送每一张订单产生的固定订购成本。目前,许多公司利用计算机在网上的订购发展迅猛,通过网上订购,降低了顾客的订购成本及公司完成订单的成本,从而便利了小批量订购。与此同时,B2B网络交易的增长也降低了订购成本。在运输方面,满载与非满载卡车运输的价差很大,从而极大地刺激了大批量满载运输业的发展。实际上,人们已尽力降低了订单的管理成本,运输成本目前成为大多数供应商实现小批量订购

35、的主要障碍。管理者可以通过在一辆卡车上装满各种小批量产品来降低批量规模而不增加运输成本。管理者也可以用一辆卡车,采用“送奶路线”,为几个零售商联合送货,以降低批量规模。在大多数情况下,第三方承运商提供卡车组合运输服务,以竞得零售业的送货业务,从而大大降低每位零售商的固定运输成本,并允许每一位零售商小批量送货。此外,管理者还可以通过多家供应商使用同一辆卡车的联合运输来降低批量规模。由于小批量订购和送货,接收工作的压力和成本显著增大。因此,管理者必须运用先进技术来简化接收程序,降低接收成本。例如,运用预先通知运货时间电子系统来识别运输内容、数量和送达时间,从而有助于缩短卸货时间,提高对接交货的效率

36、。预先通知运货时间电子系统通过电子记录库存,从而大大降低了接收成本。货盘条码也加快了货物的接收和送达。运用RFID技术,可以确保库存记录随产品数量的变动而更新。以上各种技术都有助于简化小批量、多品种、复杂化的订单货物的装载、运输和接收,从而有助于减少批量规模,削减牛鞭效应。最后是以前期销售量为基础进行配置,限制投机,实现信息共享。为了缓解牛鞭效应,管理者可以通过设计配给方案,从而避免零售商在短缺情况下,人为地扩大订单规模。可以运用周转盈利方案,按照零售商的前期销售量而不是当期销售量,为零售商配给产品。将配给与前期销售量相结合,避免了零售商人为地扩大订单规模的行为,从而缓解了牛鞭效应。实际上,在

37、低需求期,“周转盈利”方案促进零售商千方百计地售出更多的产品,以增加其在短缺时期得到的产品配给量。有几家公司,包括通用汽车公司,就一直沿用“周转盈利”方案以实现短缺时期的产品配给。其他一些公司,如惠普公司,过去一直以零售商订单为依据,安排短缺时期的产品配给,现在也已经转向以前期销售量为基础的产品配给。还有一些公司努力实现供应链各阶段之间的信息共享,以避免短缺情况的出现。这些公司向大客户提供激励,鼓励他们至少将全年订购量的一部分提前订购,这有助于该公司提高其预测准确度,并据此配置生产能力。一旦将生产能力适当地配置给不同的产品,短缺情况就不太可能会出现,从而缓解牛鞭效应。此外,弹性生产能力在这方面

38、也有帮助,因为它能轻易地实现以下转换:让生产实际需求低于预期需求产品的那部分设施,转而生产实际需求高于预期需求的产品。4.设计定价策略以稳定订单规模管理者可以通过设计定价策略,鼓励零售商小批量订购,减少超前购买,来缓解牛鞭效应。首先是数量折扣由批量折扣转为总量折扣。在以批量为基础的数量折扣策略下,零售商扩大其批量规模,以充分利用折扣的优惠;在以总量为基础的数量折扣策略下,消除零售商扩大批量规模的动机,因为这种折扣方式考虑的是某一特定时期(如1年)的购买总量,而不是某一笔交易的购买量。以总量为基础的数量折扣导致小批量订购,从而降低了供应链订单的变动性。但设有固定结束期限的总量折扣,会导致促销末期

39、出现大批量订购,而以滚动时期销售量为依据的总量折扣则可以缓解这种效应。其次是稳定价格。管理者可以通过消除促销、实施每日最低限价的定价策略,来缓解牛鞭效应。消除促销也就是消除零售商的超前购买行为,使得订单能够反映顾客的真实需求。管理者可以限制促销期间的可能购买量,来减少超前购买量。这种限制应该针对具体的零售商,并且与该零售商的历史销售量挂钩。另一种方案就是,将提供给零售商的折扣优惠与最终销售量而不是零售商的采购量挂钩。因此,零售商不能从超前购买中获利,而不得不视售出量决定购入量。以最终销售量为依据的促销明显缓解了牛鞭效应。5.构建战略伙伴关系与信任机制。一旦在供应链内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与信任机制

40、,管理者便更容易采用上述杠杆来缓解牛鞭效应,实现供应链协调。各阶段之间相互信任,共享准确信息,有助于降低,成本。综上所述,有助于实现供应链内良好协调的管理杠杆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行为导向杠杆,包括信息共享、激励机制的调整、运行水平的提高及稳定价格等;二是关系导向杠杆,包括在供应链内构建合作伙伴关系和信任机制。六、 供应链失调与牛鞭效应(一)供应链失调如果供应链上的企业只是追求自身目标的最优化,而未考虑对整条供应链的影响,就会导致失调,从而使供应链总利润低于协调时可以达到的水平。供应链上每一个企业在追求自身目标最优化的过程中所采取的行动,最终会损害整条供应链的运营业绩。供应链的失调有两种可能

41、的原因:一种是由于供应链上不同企业的目标发生冲突;另一种则是由于信息在不同企业与部门传递过程中发生扭曲,产生牛鞭效应。(二)牛鞭效应供应链内发生的信息扭曲会导致失调。这种信息的扭曲导致了牛鞭效应的产生,即由零售商到批发商、制造商、供应商,订购量的波动幅度递增。牛鞭效应扭曲了供应链内的需求信息,链上不同阶段的企业对需求状况有着截然不同的估计,其结果导致供应链失调。宝洁公司第一个注意到婴儿尿布供应链内的牛鞭效应。公司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给供应商的原材料订单波动幅度很大,但一旦到供应链的下游零售商销售这个阶段,这种波动幅度尽管存在,但已经很小。由此推测,到达尿布消费者这一供应链的最终阶段,需求量几

42、乎没有波动。尽管最终产品的消费是稳定的,但原材料订单规模高度变动,使得成本增加,难以在供应链内实现供需平衡。1.生产成本牛鞭效应增加了供应链中产品的生产成本。由于这种效应,宝洁公司及其供应商须尽力满足顾客更具有变动性的需求订单流。为了应付这种增大的变动性,宝洁公司要么扩大生产能力,要么增加库存,但这两种做法都会加大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2.库存成本牛鞭效应增加了供应链的库存成本。为了应付增大了的需求性变动,宝洁公司不得不保有比牛鞭效应不存在时还要高的库存水平。因此,供应链的库存成本增加。高水平的库存还增加了必备的仓储空间,从而产生了库存成本。3.补给供货期牛鞭效应延长了供应链的补给供货期。由于牛

43、鞭效应增加了需求的变动性,与水平需求相比,宝洁公司及其供应商的生产计划更加难以安排,往往会出现当前生产能力和库存不能满足订单需求的情况,从而导致供应链内宝洁公司及其供应商的补给供货期延长。4.运输成本牛鞭效应提高了供应链的运输成本。宝洁公司及其供应商在不同时期的运输需求与订单的完成密切相关,由于牛鞭效应的存在,运输需求将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剧烈波动。因此,需要保持剩余的运力来满足高峰期的需求,从而使运输成本提高。5.送货和进货的劳动力成本牛鞭效应提高了供应链内与送货和进货相关的劳动力成本。宝洁公司及其供应商的劳动力需求将随着订单的波动而波动,分销商和零售商进货的劳动力需求也存在类似的波动。为了应

44、付这种订单的波动,供应链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选择,或者保有剩余的劳动量,或者变动劳动量,但无论是哪种选择,都会增加劳动力总成本。6.产品的供给水平牛鞭效应降低了供应链的供给水平,导致更多的货源不足现象发生。订单大幅波动时的宝洁公司无法及时向所有的分销商和零售商供货,从而导致零售商出现货源不足的频率增大,供应链销售额减少。7.供应链中的各种关系牛鞭效应给供应链每个阶段的运营都带来负面影响,从而破坏了供应链不同阶段之间的关系。但是,供应链内的每一个阶段都认为自己做得尽善尽美,而将这一责任归咎于其他阶段。于是,牛鞭效应就导致供应链不同阶段之间的互不信任,从而使潜在的协调努力变得更加困难。综上所述,牛鞭

45、效应及其引发的失调对供应链的运营业绩有较大的负面影响。牛鞭效应增加了成本,降低了反应能力,从而导致供应链利润下滑。第二章 项目背景分析(一)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深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资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不断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二)加快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体部署,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

46、产业有序衔接、竞相发力,构建多支柱产业体系,不断增加有效供给。以市场化、法制化方式加快化解过剩产能,盘活“僵尸企业”和空壳公司资产,积极稳妥去除无效供给。(三)推动制造业开放发展。发挥我市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接点功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重点区域的引领带动作用,提高利用内外资水平,深化国际产业合作,推动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完善国际物流通道,吸引全球要素集聚我市,促进本地产品分销全球,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新优势。(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完善智能制造支撑体系,推进

47、制造过程智能化,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五)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统称“四基”)等工业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症结所在。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汽车、智能终端、机器人等重点产品,注重需求侧激励,统筹好、引导好、发挥好整机企业与基础企业双方积极性,加快破解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六)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提高企业质量控制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夯实质量发展基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制造业质量大幅提升。鼓励企业追求卓越品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

48、权的名牌产品,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重庆制造整体形象。(七)深入推进绿色制造。强化生态约束,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八)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推动制造业整体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九)提高园区发展水平。工业园区(含各类开发区中的工业集聚区)是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关键和核心载体。加大特色产业引进培育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园区集群

49、智能绿色发展和产城融合发展。一、 成熟商业模式支撑稳健发展政策只能作为行业初步发展的推动力,储能参与主体应当借助政策与市场机制改革之风,探索建立成熟商业模式, 实现真正的主体独立性并在储能服务市场中取得议价权才能保障行业稳健发展。当前,我国储能企业已在发电侧、输配侧、用户侧开拓多种盈利模式,主要有削峰填谷收益、调峰调频等电网辅助服务、配套储能租赁、共享储能、能源合同管理等模式。对比英国电力市场,国内储能收益来源较单一。英国电力市场自由化程度高,这为储能获得更多收益提供了可能性。从收益渠道来看,英国电力市场的储能收益来源广泛,包括从价值相对较高的调频服务市场及备用市场,到价值相对不高的能量市场,

50、储能可获得的收益来源超过 10 种。目前国内多数大型储能电站主要参与调频服务或调峰服务,用户侧储能主要开展峰谷套利服务,收益来源较为单一。储能在建立稳定商业模式同时,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可参与多个细分市场实现效益叠加。第三章 项目简介一、 项目单位项目单位:xxx集团有限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占地面积约48.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 建设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32000.00(折合约48.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61617.05。其中:主体工程40846.85,仓储工程9370.

51、37,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7009.43,公共工程4390.40。四、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x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五、 项目提出的理由2021年8月24日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1和2021年9月24日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2的出台,将促进形成储能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的管理体系,为储能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2021年12月2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新版“两个细则”3,新增新型储能为市场主体;新增转动惯量、爬坡、调相等辅助服务品种

52、;分摊机制由并网电厂内分摊变为发电企业与电力用户共同分摊,进一步优化现有电力辅助服务补偿与分摊机制,为储能开拓了市场获益空间。(一)不断提升技术研发实力是巩固行业地位的必要措施公司长期积累已取得了较丰富的研发成果。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公司产品不断往精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投资项目的建设,将支持公司在相关领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一步提升公司研发实力,加快产品开发速度,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满足行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求,巩固并增强公司在行业内的优势竞争地位,为建设国际一流的研发平台提供充实保障。(二)公司行业地位突出,项目具备实施基础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专注于行业领域,已形成了包括自主研发

53、、品牌、质量、管理等在内的一系列核心竞争优势,行业地位突出,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生产方面,公司拥有良好生产管理基础,并且拥有国际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并与科研院所、高校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已形成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创新机制,具备进一步升级改造的条件;在营销网络建设方面,公司通过多年发展已建立了良好的营销服务体系,营销网络拓展具备可复制性。六、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6995.2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9826.33万元,占项目总

54、投资的73.44%;建设期利息526.9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5%;流动资金6641.9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4.60%。(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9826.33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7786.82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633.64万元,预备费405.87万元。七、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586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48913.99万元,纳税总额4779.46万元,净利润7069.81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8.50%,财务净现值4335.73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35年

55、。(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32000.00约48.00亩1.1总建筑面积61617.05容积率1.931.2基底面积17920.00建筑系数56.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410.622总投资万元26995.272.1建设投资万元19826.332.1.1工程费用万元17786.82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1633.642.1.3预备费万元405.872.2建设期利息万元526.972.3流动资金万元6641.973资金筹措万元26995.273.1自筹资金万元16240.643.2银行贷款万元10754.634营业收入万元58600.

56、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48913.996利润总额万元9426.417净利润万元7069.818所得税万元2356.609增值税万元2163.2610税金及附加万元259.6011纳税总额万元4779.4612工业增加值万元16337.8513盈亏平衡点万元24955.34产值14回收期年6.35含建设期24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18.50%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4335.73所得税后第四章 公司概况一、 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2、法定代表人:孙xx3、注册资本:148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

57、成立日期:2014-2-207、营业期限:2014-2-20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表格题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资产总额9618.027694.427213.52负债总额3839.523071.622879.64股东权益合计5778.504622.804333.88表格题目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43069.7934455.8332302.34营业利润9947.907958.327460.92利润总额8935.417148.336701.56净利润67

58、01.565227.224825.1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701.565227.224825.12第五章 进度规划方案一、 项目进度安排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x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表格题目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单位:月序号工作内容246810121416182022241可行性研究及环评2项目立项3工程勘察建筑设计4施工图设计5项目招标及采购6土建施工7设备订购及运输8设备安装和调试9新增职工培训10项目竣工验收11项目试运行12正式投入运营二、 项目

59、实施保障措施本期项目计划在获得土地使用权后动工建设。为了确保项目按进度计划顺利进行,同时为了节约项目建设时间,根据该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特点,项目建设单位拟采用以下具体保障措施:1、项目建设单位要合理安排设计、采购和设备安装的时间,在工作上交叉进行,最大限度缩短建设周期。将投资密度比较大的部分工程尽量押后施工,诸如其它配套工程等。2、将整个项目分期、分段建设,进行项目分解、工期目标分解,按项目的适应性安排施工,各主体工程的施工期叉开实施。3、在技术交流谈判同时,提前进行设计工作。对于制造周期长的设备,提前设计,提前定货。融资计划应比资金投入计划超前,时间及资金数量需有余地。4、项目建设单位组建一个

60、投资控制小组,负责各期投资目标管理跟踪,各阶段实际投资与计划对比,进行投资计划调整,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确保该项目建设目标如期完成。第六章 投资计划方案一、 投资估算的编制说明(一)投资估算的依据本期项目其投资估算范围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估算的主要依据包括: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3、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审规程4、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深度规定5、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6、企业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7、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二)项目费用与效益范围界定本期项目费用界定为工程费用和项目运营期所发生的各项费用;项目效益界定为

61、运营期所产生的各项收益,并严格遵循财务评价过程中费用与效益计算范围相一致性的原则。二、 建设投资估算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9826.33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三个部分。(一)工程费用工程费用包括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等;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建设管理费、勘察设计费、生产准备费、其他前期工作费用,合计17786.82万元。1、建筑工程费估算根据估算,本期项目建筑工程费为7740.02万元。2、设备购置费估算设备购置费的估算是根据国内外制造厂家(商)报价和类似工程设备价格,同时参照机电产品报价手册和建设项目概算编制办法及各项概算指标规定的相应要求进行,并考虑必要的运杂费进行估算。本期项目设备购置费为9493.44万元。3、安装工程费估算本期项目安装工程费为553.36万元。(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本期项目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1633.64万元。(三)预备费本期项目预备费为405.87万元。表格题目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建筑工程设备购置安装工程其他费用合计1工程费用7740.029493.44553.3617786.821.1建筑工程费7740.027740.021.2设备购置费9493.449493.441.3安装工程费553.3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