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册书古诗理解和鉴赏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9490043 上传时间:2022-04-0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4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苏教版六册书古诗理解和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苏教版六册书古诗理解和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苏教版六册书古诗理解和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册书古诗理解和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册书古诗理解和鉴赏(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苏教版语文古诗理解及鉴赏七年级(上) 古诗词目录:【一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次北固山下赤壁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三单元】13课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四单元】诵读欣赏古诗词三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秋词 【五单元】诵读欣赏论语八则 【六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迢迢牵牛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主题:诗人离乡远游,乘船夜渡长江,来到北固山下时,一轮红日已浮出江面,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绿的江南春景。又见空中大雁向北飞去,想起鸿

2、雁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传诵的名句;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以归雁传书表达了整理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赤 壁 唐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写兴感的原因,由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

3、深锁二乔”这两句是议论,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浣 溪 沙 北宋 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主题: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体现出整理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2、上阕:写暮春三月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的风光和环境,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3、下阕: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4、“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表达了整理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也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十五夜望

4、月 唐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主题: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幽深、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2、“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写月上中天时庭院的景色。3、“冷露无声湿桂花”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北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

5、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主题:这首词反映了整理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2、上片: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3、下片:写对月怀人。又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蕴涵人生哲理的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示月光转移的句子-转朱阁,低

6、绮户,照无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如画家设色作画,描摹早春特有的景致:细雨蒙蒙,早春乍生,远看有草色,近看却没有,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远胜过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这首诗咏早春,抓住了早春的景色特点,将初春“草色”与满城“烟柳”作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能给读者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草色遥看近却无”。 全诗最精彩的一句。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南宋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上阙重点写晴朗的夜晚。(写晴)

7、词人抓住“明月”、“清风”、“稻花”、“蛙声”的特点,描绘了一个清朗、幽静、丰收在望的夜晚。词人从视觉上以“惊鹊”“别枝”突出月光之明亮;从听觉上以“半夜鸣蝉”反衬夜半清风之煦暖,以“说丰年”渲染“蛙声”之浑厚雄壮热闹;从嗅觉上以“稻花”飘来的芳香给人丰收的想象。2、下阙:由远及近地叙写眼前的惊喜。(写雨)“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从中流露出词人热爱农村生活的思想感情。秋 词 唐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主题:这首诗的可贵之处,在于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前人悲秋的感慨,抒写了

8、奋发进取的豪情。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用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现整理乐观豁达的心境。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而上,表达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反映整理高远爽朗的心情。论语八则学习态度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习方法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想品德修养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

9、得语。1、主题:诗中写的是天上的神话,表达的是人间悲情。有情人难成眷属,是因为有一条难以逾越的天河。这条天河,其实是封建礼教的象征。1、起首两句描写环境 ;中间四句描写织女因思念牛郎而无心织布的场景,刻画织女内心的愁苦;最后四句点名离别的根源和哀怨,是诗人的慨叹(两星现状-织女的相思-分离的痛苦)。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既写出织女娴熟的织布技能,也显示了她美丽动人的姿容。3、“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揭示出现实与相思的尖锐矛盾,景情并生,哀怨动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主题:这是一篇以景传情的怀念友人

10、的诗。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情,借明月以抒发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七年级(下)古诗目录 【一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题破山寺后禅院登岳阳楼【四单元】诵读欣赏古诗词三首:蝉孤雁鹧鸪【六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

11、余钟磬音。1、主题: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整理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2、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1)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2)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3)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基础。3、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1)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2)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后禅院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3

12、)此联描写了清幽寂静的环境。(4)此联描写的环境极静极美,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旨趣。4、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1)两句对仗工整,比兴巧妙。一个“悦”字,高雅了“鸟性”,写活了“山光”。鸟竟犹人,可识、可赏、可悦这山光。一个“空”字,沉寂了“潭影”,淡定了“人心”。潭影幽暗而似空无一物,人心无所求无所欲,空空中而异常的满足。(2)他性情如飞鸟,向往自由;心境如止水,万事皆空。5、尾联两句“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1)以静写动,以动衬静,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2)尾联巧妙的把全诗化为一曲淡雅的乐章。登 岳 阳 楼 唐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

13、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此诗,篇幅虽极短小而气魄非常雄大,它把湖山之胜与诗人心中家国多难的悲哀结合起来抒写,造成了沉雄悲壮的高超艺术境界,在古往今来多如牛毛的登临岳阳楼的诗篇中,它几乎可以说是无人能及的绝唱。2、前四句,写出登临所见之景;后四句,则写登临所生之情。然而并非上四句只写景,与情不相关,下四句只写情,与景不搭界。前后两部分的关系是情因景生,景以衬情,浑然一体,组成有机的抒情感怀意境。3、(1)首联叙事,即揭示登楼的题旨,写自己宿愿终偿的欣喜之情。(2)“昔闻”、“今上”云云,用时间概念联接两个描述诗人行动的句子,使得登临者兴高采烈的情状溢于言表。4、(1)颔联写

14、景,极度夸张地写出登楼所见。(2)被誉为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唱。(3)既是实写,又寓想象,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4)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乐景)5、(1)颈联抒情,因湖山之景而触动身世之悲,写满腹的孤身漂泊之感与万里乡关之思。(2)“亲朋”句承“吴楚”句,“老病”句承“乾坤”句。这是有眼光的。他出峡之后,长期在水上漂泊流浪,所以看到“乾坤日夜浮”的泱泱大水,就跟自己“老病孤舟”的凄惨晚景了解起来了。(3)此处的哀情和上四句的阔景就是如此有机结合的。(4)中间这两联,上联侧重景,下联侧重情,而又连为一体,以景物的阔大和孤身漂泊的痛苦

15、互相映衬,艺术效果极为佳妙。6、(1)尾联仍是登楼时所感,然已由身家及于时事国运,表现了诗人愈在个人不幸之时愈不忘政局国情的高尚品格。(2)当时吐蕃入侵,西北边疆不宁。不为个人身世而哭,而是为国家的危难而哭,这样的结尾使得全篇境界更高,格调更高了。7、此诗的感情是孤苦沉郁的,但描绘的景物却是壮阔无比的。从壮阔无比的景物中可以窥见老杜胸次之高,决不因身世的漂泊就意气消沉。这就是“诗圣”的可敬佩之处。蝉 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1、主题:通过写蝉栖、蝉鸣的特征,表达了诗人对品格高洁的人的赞美,突出歌颂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2、首句“垂緌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

16、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整理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3、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

17、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4、“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1)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2)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3) 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4)借蝉抒怀: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

18、,自能声名远播。孤 雁 唐 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1、 主题: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赞歌,它表现的情感是浓挚的,悲中有壮的。它那样孤单、困苦,同时却还要不断地呼号、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炽烈地燃烧,它甚至连吃喝都可抛弃,更不顾处境的安危;虽命薄却心高,宁愿飞翔在万重云里,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诗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2、“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表现了孤雁思念、追赶同伴的执著精神。3、“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1) 表现了孤雁内心的孤独感。(2)次联境界倏忽开阔。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

19、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的心情该多么惶急、焦虑,又该多么迷茫啊!天高路遥,云海迷漫,将往何处去找失去的伴侣?(3)此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这一问间仿佛打开了一道闸门,诗人胸中情感的泉流滚滚流出:“孤雁儿啊,我不正和你一样凄惶么?天壤茫茫,又有谁来怜惜我呢?”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4、“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1)深切写出失群者的心情,显出诗人对同伴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2)三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迫使它不停地飞鸣。(3)这两句血泪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绝。5、“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以野鸭反衬孤雁,表达了诗人的

20、爱憎之情。野鸦象征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鹧 鸪 唐 郑谷暖戏烟芜锦翼齐, 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 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 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 苦竹丛深日向西。1、主题:通过叙写“鹧鸪”的习性、形貌、鸣叫,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乡思之愁。2、(1)首联写鹧鸪的习性、羽色和形貌特征。(2)通过写其嬉戏活动和与山鸡的比较作了画龙点睛式的勾勒,从而启迪人们丰富的联想。3、(1)颔联写荒江、野庙更着以雨昏、花落,便形成了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消肠断的氛围。(2)“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反复吟咏,似又象游子征人涉足凄迷荒僻之地,聆听鹧鸪的声声哀鸣而黯然伤

21、神。(3)鹧鸪之声和征人之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这二句之妙,在于写出了鹧鸪的神韵。4、(1)颈联诗人选择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蹙眉两个细节,又用“乍”、“才”两个虚词加以强调,有力地烘托出鹧鸪啼声之哀怨。(2)在诗人笔下,鹧鸪的啼鸣竟成了高楼少妇相思曲、天涯游子断肠歌了。在这里,人之哀情和鸟之哀啼,虚实相生,各臻其妙;而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5、(1)最后一联颇富想象。“湘江阔”、“日向西”,使鹧鸪之声越发凄唳,景象也越发幽冷。那些怕冷的鹧鸪忙于在苦竹丛中寻找暖窝,然而在江边踽踽独行的游子,何时才能返回故乡呢?(2)终篇宕出远神,言虽尽而意无穷,透出诗人那沉重的羁旅乡思之愁。木兰诗唧唧复

22、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主题: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品质。2、结构:作品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出征前。第二部分是从军生活。第三部分是立功归来。整理在这三个部分中没有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有详有略,重点在第一和第三部分。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写木兰准备出征,渲染了战争气氛和离家出征前准备工作的紧张。4、“旦辞爷娘去

24、,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1)写木兰离别了父母奔赴战场。(2)显出战事紧迫、木兰马不停蹄地赶去参战。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木兰矫健的雄姿。6、“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1)描写边塞夜景。(2)烘托了战场上雄壮悲凉的气氛。写出战士宿营戒备森严,也点出战地生活的坚苦卓绝。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用互文手法概述了战事频繁,战斗激烈,岁月之漫长。8、“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1)用对偶、夸张手法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2)侧面写出木兰英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观 刈

25、麦 唐 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1、主题:描写农民的艰辛,反映了封建社会繁重的赋税剥削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2、结构:一层:“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交代小麦成熟的季节,以引出以下麦收的忙碌和辛苦。 二层:“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

26、在南冈。”写一家人为抢收小麦而忙。三层:“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实写看到的刈麦场景,并对刈麦者的心理加以刻画,揭示农民为了收割麦子而甘愿吃苦耐劳的美德以及令人同情的艰苦处境。四层:“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突出贫妇怀抱孩子拾遗穗的艰辛。原来是租税剥削太重造成的。五层: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官吏的舒适富裕与农民的辛劳贫困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3、“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农民劳动辛苦。4、“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27、” 刻画观刈麦者的痛苦矛盾心理;吃苦耐劳;艰难处境。5、“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繁重的赋税造成农民贫穷。破阵子 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之 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主题:这首词描写了阅兵练武的壮阔场景,也表现了整理要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的宏大抱负,同时也描绘出一位忠勇的将军的形象。2、结构: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3、“醉里挑灯看剑,”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

28、。4、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整理虽然已经隐居乡间,但心中仍忧国忧民,不忘战斗生涯。6、(1)“八百里分麾下炙”写形,“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声。形声兼写,豪迈热烈的军营氛围逼现眼前(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用对偶,描绘战争爆发前的情状。7、“沙场秋点兵。”既点明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肃杀的气氛。8、“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场景壮观而激烈。9、“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达了整理的雄心壮志。10、“可怜白发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典故:“八百里分麾下炙”:把烤牛肉分给部下。据

29、世说新语载,晋王恺有牛八百里驳,王济指牛作赌注,与王恺比射,王济获胜,杀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使至塞上 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主题:诗人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描绘出大漠雄浑的气势,表达了整理的深切感受,把自己孤独感伤的情绪融化于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2、首联:交待这次出使的任务和到达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3、颔联: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4、颈联:(1)写景描绘了边陲大漠的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为千古名句。(2)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

30、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3)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直”状孤烟之高;“圆”状落日之低。5、名句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段话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那里宽阔无边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下面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那荒漠上没有任何山峦林木,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得用“长”来形容才算准确。另外,落日本来给人

31、是一种凄楚苍凉的印象,而在此处诗人却把它写“圆”了,便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诗人不仅实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还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到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去,正如王国维所评价的那样,这是“千古壮观”的名句。黄 鹤 楼 唐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主题:通过写登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整理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2、结构:诗的前两联写身在黄鹤楼下仰观寥廓天宇所见所感。诗的后四句转换角度,写登上黄鹤楼俯视江汉所见所感。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从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色彩。

32、4、“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寂寞、惆怅之感。5、“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写登楼所见实景。6、“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思乡之情。归 园 田 居 东晋 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主题:本诗写归田园后的劳动生活,表达诗人厌弃官场,喜爱田园的思想感情。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写种豆的地点和豆苗的长势。为下文辛勤耕作作铺垫。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劳动时间之长及劳作之辛勤。3、“带月荷锄归。”美丽的月夜归耕图。4、“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

33、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途中的情景及心理感受。八年级(上)古诗词目录:【二单元】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过零丁洋【三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己亥杂诗 【四单元】诵读欣赏古诗词三首: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六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雁门太守行别云间春 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1、主题: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2、首联:一句以“国破”点明时间,二句点明(季节)。3、颔联:写整理因为(感时伤怀)和(久别思家)而“落泪”“心惊”。4、颈联:中“连三月”写

34、出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此联表达了战乱中(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5、尾联:写头上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住了。泊秦淮 唐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主题:抒发整理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2、首句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3、二句中的“夜泊秦淮”四个字,不但揭示了时间和地点,而且照应了题目。4、三四句是议论,表面是斥责歌女,其实是讽刺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典故: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

35、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以此曲为亡国之音。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南宋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主题:一场暴雨勾起了这位爱国志士对往昔军旅生涯的追忆,表达了诗人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2、首句“僵卧孤村”四个字,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前三句写现实,第四句转入梦境。“风吹雨”三个字照应了题目。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主题:整理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

36、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2、首联:艰苦的生活经历从读书做官开始,以微弱的兵力与元军苦战了四年。3、颔联: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用“风飘絮”来比喻无可挽回的败局,用“雨打萍”比喻整理的政治生涯。4、颈联:去年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而今在零丁洋里悲叹孤苦零丁。用当时的心情和感觉与(地名)暗合。5、尾联: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留得这颗赤诚的心光照史册。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37、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1、主题: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表达了与知己的惜别之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襟)。2、首联:点明(送别之地)和(友人赴任之处),并勾勒出两处的地理形势。一个“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了解起来。3、颔联:从正面写离情变为劝勉。4、颈联: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气象阔大,志趣高远。5、尾联:以幽默的口吻劝慰对方。这首诗一反赠别诗的感伤情调,字里行间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己 亥 杂 诗 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

38、泥更护花。1、主题:抒写了辞官离京时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2、一二句抒写辞官离京时的心境。3、三四句以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整理将(辞官离京)比作(落花离开枝头),但比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思想境界更加高远,“落红”化作春天的泥土,为培育新一代的鲜花发挥作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1、主题:描写望山所见所感,

39、写出了泰山的雄伟气势,显示出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2、全诗紧紧围绕题目中的“望”字,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望,颈联写凝望,尾联写“愿望”。3、颔联中的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割昏晓)三个字则将泰山的高峻绵长夸张到了极致。4、“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主题: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以“春”字为着眼点,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写出了早春美景给人带来的喜悦之

40、情。2、前四句写湖上春光,后四句写湖东景色。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句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两句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5、“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两句,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湖东一带景色的迷恋,又交代了这次春游西湖的终点。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1、主题:表现了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改革的政治抱负。2、鸡鸣日出图,也是诗人美好前程的象征。“浮云”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不畏”二字道出了“身在最高层”的独特感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

41、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最高层”比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1、主题: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名,多些边塞征战之事。行:古诗的一种体裁。2、前四句写日落前情景。“黑云压城城欲摧”以(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甲光向日金鳞开”转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两句,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创造出一种苍凉悲

42、壮的气氛。3、后四句写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两句写将士们潜师夜袭,勇往直前,无所畏惧。“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典故:易水:河名,在今河北省西部。战国时荆轲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荆轲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黄金台:战国时燕昭王所筑,台上置黄金以招贤才。别云间 南明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1、主题:这首诀别故乡之作,表达的不是对生命苦短的慨叹,而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

43、斗争的坚定信念。这首诗风格慷慨悲凉、高亢激越,饱含着爱祖国、爱家乡,为之奋斗而视死如归的精神。典故:南冠:古代南方楚国人戴的帽子,后用为囚犯的代称。语出左传。楚人钟仪被晋国囚禁,晋侯见了问道:“南冠而絷(zh,拘禁)者,谁也?”官吏回答:“郑人所献楚囚也。”此处指被清兵逮捕八年级(下)古诗词目录:【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渔家傲 天净沙 秋思【五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无题 【六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夜雨寄北论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44、,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1、主题:这是一首饯别诗,抒写的就是整理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2、李白的诗,语言朴素,韵味深长,形成独特的“纵逸”风格。这首饯别诗如歌如诉,情感跌宕起伏,充分体现了诗人豪放坦率的性格和怀才不遇却无可奈何的心态。3、“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直抒心中郁结。表现诗人的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4、“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两句借景抒情。“秋”字点明饯别的季节,“酣高楼”点明饯别的地点和方式。5、“蓬莱文章

45、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写登楼引发的感慨。诗人以小谢自比,“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表达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写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7、诗文解释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

46、中来。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典故:弄扁舟:这里是归隐江湖的意思。春秋末年,范蠡辞别越王勾践,“乘扁舟浮于江湖”。这里暗用其意。渔家傲 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主题: 这是一首描写北宋西北边境军旅生活的词,诗中描绘边地奇异的秋景,表现整理慨叹功业未立和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 这首渔

47、家傲绝不是令人消沉斗志之词,它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而更热爱祖国,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2、上片写景,围绕“异”着笔,勾勒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赛下秋景。“塞下秋来风景异”,开头一句先交代所写景象的地域、季节,用“异”字概括总的感受。诗人笔下的西北边境的秋景,多么悲凉奇异;而从“孤城闭”三字中,也隐隐透出军事态势的严重。(描绘荒凉的秋景,以显示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重)3、下片抒情:重在揭示孤城将是内心的苦闷,那种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的抑郁情怀。(整理自抒怀抱,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4、诗文解释: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

48、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山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典故: 燕然未勒:意思是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据后汉书记载,汉和帝永元元年,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勒:刻石记功。 秋 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主题:这首小令选取秋天几个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描绘出一幅秋郊夕照图,创造出一种萧瑟凄凉(苍凉)的意境,用以衬托天涯游子孤寂凄楚的心情。2、诗文解释

49、:枯藤缠绕的老树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孤独的瘦马。夕阳已经朝西落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天涯。3、赏析: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看出整理抒情的动机。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

50、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51、。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背景】: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主题: 抒写诗人长期贬居生活的艰辛和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的表达了内心的不平。但诗人并未因此消沉下去,而是振作精神面向未来。1、开头两句回首往事,抒发感慨。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

52、亲切关系。“弃自身”三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被朝廷长期冷落的感慨。2、三、四句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 表示悼念而已。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诗人以王质自比,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3、五、六句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感到忧伤,却又相当达观。诗人如今已是垂暮之年,但展望未来,沉舟的旁边千帆竟过,病树前面万木向荣。诗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沉浮,表现出豁达的胸怀。4、末两句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 典故:闻笛赋:指晋人向秀所作思旧赋。

53、向秀经过亡友嵇康、吕安旧居,听见邻人吹笛,追思昔日与旧友的交往,作思旧赋。烂柯人:指传说中的人物王质。相传晋人王质进山砍树,遇见几个儿童在下棋、唱歌。王质听了一会儿,发现斧头柄已烂掉。回到村里,认识的人都已死尽,才知道已经过了百年。5、诗文解释: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6、【赏析】: 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

54、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大意是说:你该当遭到不幸,谁叫你的才名那么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未免过分了。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因为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十三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就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接着,诗人很自然地发出感慨道:“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 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

55、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

56、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象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 “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正因为“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

57、中优秀之作。 无 题 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首联: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2、颔联: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3、颈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4、尾联:表达诗人的愿望:有人为他们传递信息。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象征的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暗示爱情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今天赋予新的内涵。 6、虽曰“无题”,本诗却明显是写爱情、写离别相思之情的。诗从别离的痛苦写起,以暮春时节百花凋零予以烘托。继

58、以春蚕和蜡炬为喻,表示诗人相思的热烈和至死不渝的感情。再写对方的相思之态,面容憔悴及自己感受月光的寒冷表示对情人的体贴,一住情深。最后是利用神话传说,表示希望有人传递消息,以慰思渴。全诗构思新颖巧妙,情思深沉绵邈,意境优美动人。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诗题可理解为寄给妻子或寄给住在北方的朋友都可。2、(12句):借凄凉的秋夜雨景抒写客愁旅思。首句:于看似平淡的一问一答中,不仅巧妙地传达出自身的旅愁与归思,更使妻子的一片相思深情跃然纸上,堪称语浅情浓。夫妻间的关怀、惦念、,宦游人的乡愁、歉意,都在诗句中表现出来。第二句借景传情,借

59、凄凉的秋夜雨景抒写客愁旅况。诗人满怀的孤寂与愁苦尽显于绵绵无尽的秋雨中。3、(34句):写想像中他日两人同在长安共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便由眼前孤灯听雨的冷寂之境升发开去,驰骋想象,在对未来无限欢欣的憧憬中收束全篇。但这种神往,更显今宵之苦;而未来对今宵之苦的回味,又会倍增重逢的欢乐。全诗深婉隽永,余韵无穷,朴素无华,细腻含蓄,迥异于其一贯风格,显示出其白描才华。 论 诗 清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1、主题:此诗要旨在于说明文学创新的时代性,而非贬低李杜诗篇的杰出成就。唯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前两句从评论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的诗入手,从读者的审美感

60、受角度说,仍然需要欣赏新的作品。后两句提出整理对文学创作的见解:诗人认为:各个历史时代都会出现杰出的诗人,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作品。赵翼论诗的着眼点在于创新。赏析: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此诗就体现了这一点。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以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惟古人是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广为传诵的名句。 九年级(上)目录【二单元】诵读欣赏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五单元】诵读欣赏 词二首相见欢浣溪沙【六单元】诵

61、读欣赏古诗二首:龟虽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经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主题:河边一个采荇菜的女子,引起一个男子的爱慕。追求没有成功,便日夜思念,想方设法同他亲近。诗歌用细腻生动的笔法描绘了男子对女子的思念,由“一见钟情”到“日夜思念”再到“幻想结合”,求知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被纤毫毕现地表现出来。全诗充满了率真、淳朴、健康向上的情感,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的精神。2、全诗共分五章,可分为三层。第一章为第一层:写河边邂逅,一见钟情。第二、三章为第二层:写朝思暮想,辗转反侧。第四、五章为第三层:写琴瑟钟鼓,欢庆娱乐。3、诗文解释: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配偶。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复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蒹 葭蒹葭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