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咳嗽的预防与冶疗

上传人:z**** 文档编号:69426276 上传时间:2022-04-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年咳嗽的预防与冶疗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年咳嗽的预防与冶疗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年咳嗽的预防与冶疗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中年咳嗽的预防与冶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年咳嗽的预防与冶疗(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小儿五更作咳治宜通里攻下发表者:赵东奇 (访问人次:630)五更时作咳,为食积咳嗽的一种常见证候,多发生于小儿。其病多由饮食不节或脾虚,食积不化,胃失和降,火气上逆冲肺所致。证候特点以咳有定时,多在五更时作咳,胃部、脐部 拒按为特征。治宦消食去积为主,兼清理肺气。代表方剂为:1 .加味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加陈皮、柴胡、杏仁。主治小儿停食,后半夜(多在五更)出现咳嗽气短,汗出,脐腹拒按者。2 加味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加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炒栀子、寸冬。主治食积咳

2、嗽 兼肝气郁滞,寒热,口苦,呕吐者。3 保和丸加减:主治积食停滞,胸脘痞满而咳不止者。4 平胃散加减:主治积食不去,脘腹胀满,湿阻中州而咳者。附案:靳某,男,8岁。门诊号:27693。1960年4月5日初诊:近1周来,每于后半夜咳嗽频作,咳有定时,多在五更时分,同时 兼有气短,汗出,脐腹硬满拒按,大便干结,舌苔黄燥,脉弦滑而微数。诊为食滞肠胃,化 火上冲于肺的大承气汤证。治宜通里攻下,釜底抽薪,兼以清理肺气。处方:枳实3克厚朴3克 大黄2. 5克元明粉1 . 5克(冲服)陈皮4. 5克柴胡2. 5克杏仁3克 1齐水煎服。嘱咐患者,服第一煎后,会出现肚子拧痛,大便稀,日行12次,此为正常反应,应

3、以流食调养。第二煎后,腑气大通,自觉上下通气,身轻气爽,次日五更及以后 咳嗽再未发作。按:此例患者,系因饮食不节,食滞不化,脾胃失运,故脘腹胀满,脐腹拒按,食积既久, 化热上冲于肺,肺失清降,以致咳嗽气短,大便干结,舌苔黄燥,脉滑而数,结合腹满、拒 按等症,大承气汤证的 痞”、满”、燥”、实”、坚”特征兼而备之。故急用大承气汤通腑攻 下,釜底抽薪,以治食积咳嗽之本,加陈皮理气化痰,杏仁止咳平喘,柴胡清降肺热,共成 通腑泄热、清肺化痰止咳之神效。临床常遇咳嗽而喜卧一侧, 翻身则咳益甚,或咳逆倚息不得卧,坐则咳轻,卧则咳重的病证。 李老认为这都是瘀血咳嗽的典型证候,究其原因,多系发生在咳血已愈或未

4、愈之时,由于咳血期间瘀血(离经之血)阻碍气管,影响了正常的呼吸所致。治法宜以去瘀血为主,分别病势之轻重,适当地配合除痰、逐水、降逆气之药,再根据瘀血 存在身体部位左右之不同,分别佐以不同的药物治之。常用方剂:1 血府逐瘀汤加减:症见瘀血咳逆,倚息不得卧者,加葶苈子、苏子;瘀咳侧卧一边,翻 身则咳益甚者,加杏仁、五味子;侧卧左边者,以左边有瘀血,故能左卧不能右卧也,宜加 青皮、鳖甲、莪术以去左边之瘀血;侧卧右边者,以右边有瘀血,故能右卧不能左卧也,宜 加郁金、桑皮、姜黄以去右边之瘀血。2 代抵当丸加茯苓半夏:治瘀咳之重证者。其倚息不得卧或侧卧一边者,可参照上方加减 法治之。阴虚咳嗽多因久咳不愈,

5、肺津耗伤,或肾阴素虚,复感风寒,伤风虽愈,咳久不止者。其症 可见呛咳,无痰或咯痰不利,身体赢瘦,形容憔悴,口干,喉干,虚烦不眠,便燥溺赤,甚 则骨蒸盗汗,颧红,消渴,强中,舌红少苔,脉细而数。凡大热之证,服清凉之药而不效者,即是阴虚。古人所谓寒之不寒是无水也”。看证还需结合具体症状,特别是燥咳无痰或咯痰不利,以及喉干便燥,舌红,脉细数等,不难辨识。治 疗上除滋阴润肺或清肺外,尤当注意外邪的已净或未净,他脏的阴虚,及气、血、精等的亏 虚情况。外邪未净者,滋阴剂中当酌加散邪之品;外邪已净者,应分别肺肾阴虚之主次,以 滋补其阴;有热者,兼清其热;气虚者,兼补其气;血虚者,兼益其血;脾虚者,兼补其脾;

6、 精虚者,兼益其精。如张景岳所言: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阴得阳助而泉源不竭。”阴阳是互根的,不能只强调一而。必须将其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常用方剂:1. 清金丸:主治肺阴虚咳嗽,或多痰,或无痰干咳,或痰红,或纯红等。2 加减清金膏:主治阴虚内热,咳嗽痰血,兼脾胃虚弱,食少泄多等。3 噙化丸:治阴虚火嗽及伤风外邪已解,久不愈者。4 .琼玉膏:主治阴虚兼气虚,虚劳干咳者。5 .麦味地黄丸:治肺肾阴虚咳嗽,黄昏时咳嗽发作者。6 河车大造丸:主治阴虚,虚劳精血大亏,虚火旺盛,咳嗽发热者。7 增液汤:主治肺阴虚津亏之干咳者。&加减复脉汤:主治温病后期,邪热久留不去,阴液亏虚,干咳无痰者。附案:案一周某,

7、男,62岁。门诊号:38297。1961年3月20日初诊:音哑、咽干、咳嗽、食欲不振1年余。近来自觉喉中有异物,舌质红,无苔,脉细数。西医诊断为喉头癌。此为阴虚咳嗽。治宜育阴生津,止咳散结。方用 增液汤加味:桑皮7 5克杏仁9克川贝母6克 元参7 5克桔梗4. 5克射干6克胖大海3枚麦冬6克 生地9克白芍9克鸡内金6克2剂,水煎服。二诊:服上方后,饮食增加,咽干、咳嗽均明显减轻。上方去杏仁,2齐山水煎服。患者经上方随证加减治疗月余,诸症大减,咽喉症状消失,后于某医院复查,喉部组织正常。仍按上方加减,以巩固疗效。随访2年未发病,以后中断联系。按:本例患者之病属典型的阴虚久咳证,长期阴虚,阴亏液耗

8、,瘀热内燥,郁结咽喉,故咽干,音哑,喉中如有异物,干咳不止。故治宜育阴生滓,化痰散结。案二 陈某,男,34岁。门诊号:57142。1962年1 1月14日初诊:近日来咳嗽不止,干咳无痰,咽干,咽痛,口干燥,苔薄白, 脉数。此为阴虚肺燥。治宜滋阴润肺生津。方用加减复脉汤:生白芍7.5克黑芝麻7.5克熟地9克阿胶4.5克(烊化)生龙骨9克 生牡蛎9克 茯神7.5 克 麦冬6克桔梗4 . 5克炙甘草6克2剂,水煎服。2剂而咳止,又续服 3剂而愈。按:本案属于阴虚燥咳。取温病条辨加减复脉汤之地黄、阿胶、白芍、麦冬以滋阴养血 润燥,去火麻仁,加龙骨、牡蛎、茯神以育阴潜阳,敛汗安神,桔梗以利咽,黑芝麻补肝

9、肾 而润五脏以助滋阴润燥之力。诸药合用自能滋阴而潜阳,润燥而止咳。湿痰致咳尤多见二陈底方巧化裁 二陈汤源出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四味组成。原书中记载主治痰饮为患, 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 或因食生冷而脾胃不和等。对此方证,吴崑医方考?痰门有一段精辟论述:湿痰者,痰之源生于湿也。水饮入胃,无非湿化,脾弱不能制,停于膈间,中下二焦之气熏蒸稠粘,稀 则日饮,稠则日痰,痰生于湿,故日痰湿也。是方也,半夏辛热能燥湿,茯苓甘淡能渗湿, 湿去是痰无由以生, 所谓治病必求其本也;陈皮辛温能利气,甘草甘平能益脾,益脾则土足以利湿,利气则痰无能留滞,益脾治其

10、本,利气治其标也。”湿痰之证,多由脾失健运,湿邪凝聚,气机阻滞,郁积而成,故曰脾为生痰之源。二陈汤为治湿痰之祖方,倍受历代医家 之推崇,如医方集解言:治痰通用二陈。”李老对此方亦情有独钟,常将二陈汤作为治疗湿痰、寒痰、痰饮、痰涎诸证之底方。凡疑难杂症有湿痰见症者,多以此方为主,随证加 减化裁以应对复杂证候而每获佳效。李老认为,咳嗽一症,临床上以湿痰所致者十分常见, 究其原因,正如前贤所言: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湿生于脾,藏于肺,痰湿犯肺,故出现咳嗽痰多之症。临床上,李老常用二陈汤加减化裁主治两类咳嗽:1. 痰饮咳嗽:症见咳嗽有痰,痰稀而多,胸腹胀满,呕吐,恶心,头眩,心悸等。2 .风

11、寒咳嗽:无表证而痰多之证。加减应用法则:1加杏仁、白芥子,名六安煎。治外感风寒咳嗽无表证之轻证。2. 面目浮肿者,加桑皮 69克,葶苈子1 . 53克。3 .寒甚者,加细辛,或六安煎去白芥子,加五味子、干姜。4 久嗽不愈,脉不数、不虚,寸脉浮大而滑者,乃风痰不解,多服辛凉所致,加麻黄、杏 仁、前胡、苏子、桔梗。5 子嗽而属于痰饮者,加白术以补脾安胎。6 肺气不利者,加杏仁、苏子、桑皮。7 .咳逆倚息不得卧者,为水饮冲肺,肺不得下降所致,宜加葶苈子、大枣。&火甚者,加瓜蒌霜、黄苓、黄连;火轻者,加寸冬、知母。9 风寒较重者,加柴胡、荆芥、防风。10 .兼血虚、血瘀者,加当归、白芍、丹皮、杏仁。1

12、1 .风痰甚者,加南星、白附子、皂角刺、竹沥。12 .寒痰甚者,加重半夏、姜汁。13 .火痰甚者,加石膏、青黛。14 .湿痰甚者,加苍术、白术。15. 燥痰甚者,加瓜蒌、杏仁。16. 食痰甚者,加焦三仙。17 .老痰、顽痰者,加枳实、海浮石、芒硝。18 .气痰者,加香附、枳壳。19 .胁痰及皮里膜外之痰者,加白芥子。20 .四肢痰者,加竹沥。止嗽散为医学心悟方,由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陈皮、甘草七味组成。李老 认为,本方为治咳之祖方,具有止嗽化痰、解表宣肺、禾U气和中之功效,临床多以其加减化 裁,广泛运用于五脏六腑咳及外感咳嗽之轻证(表证不显著之咳嗽)者。其中咳嗽兼咳血者,温热之邪初犯

13、肺卫 虽用辛凉夹配温散 温热之邪,初入肺卫,治以银翘散时,不可因初起病轻而忽略兼夹。必须详审病情,随症适 当加减,方能见效。如初起恶寒,可将芦根易葱白,或将芥穗适当增量,再辅以防风,酌情 采用。如无恶寒,芥穗即可不用。咳者,牛蒡子、桔梗适当增量。热甚者,又当辨其性质,如燥热甚加石膏、知母;湿热有火则加黄苓之类。温病初起,治宜清凉辛散,最易忽略兼夹 恶寒,须要配以温散的一面。只有细察之,并随症加减,庶几面面周到,用药必然有效,否 则虽不致一下坏事, 但亦能迁延病机,损耗津液,成为以后变证的因素。这是需要引起高度注意的。温病重在辨舌温病化燥伤阴最速,表现在舌的方面最为显著, 通过舌诊可以辨别受邪的

14、浅深, 疾病的轻重, 津液的存亡,所以李老在诊治温病时非常注重辨舌。他认为舌的症状主要表现在舌苔、舌质及舌的感觉等方面,而且辨舌应该结合患者的兼见症状,综合分析辨证,进而提出治法及方剂。现将李老对舌诊的论述总结于下:(一)红舌凡见红舌,均系热证,凡温热病初起,舌质深红者都是伏气温病,因为郁热在里的缘故。1 舌尖红赤起刺,系心火上炎,治宜清凉泻火。2 .舌红中有裂纹如人字形者,系心火内燔,热毒熏蒸。3 .舌红中有红点者系热毒更盛。以上二证均可于清凉泻火中加入解毒药品。4 舌质光红柔嫩,望之似觉潮润,扪之干燥无津者名镜面舌,系津液枯竭的现象,温病后 期多见此舌。5 舌淡红无色,干而不荣者,系心脾气

15、血虚弱,胃津已伤,气不化液之证,用药不可过于 寒凉,可仿炙甘草汤法治之。6 舌四边色红,中心干燥,兼黄白苔者,系上焦气分无形之邪热灼伤津液,切忌早用咸寒 滋腻血分的药品,以免邪不外解,有误病机。7 红舌兼黄白苔者,系上焦气分之邪未尽,不可早用滋腻血分之药。(二)绛舌绛,系红色之深者,舌色由红而绛,乃热邪深入,由营分入血分的主要表现,以苔之有无, 色之深浅、鲜晦,质之燥润、荣枯为辨证的准则。但必须结合其他营分血分的症状方能准确辨证。1 .舌绛而不干燥,兼有黄白苔者系邪入营分血分,而气分之邪未尽,滓液未伤。治宜宣气透营,使邪仍由气分而解,不可单 纯用凉血药,因血药滋腻,易致邪气遏伏,不能外透。2

16、.舌纯绛无苔,色鲜泽者乃舌苔尽化,邪已人营血。治宜清营凉血。若邪入心包络则神昏内闭,治宜清心开窍,轻者 用菖蒲、郁金开之,重者用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芳香开窍;若兼火痰,必致痰火内闭, 更当加西黄、川贝、竹沥、竺黄之类清火豁痰。3 .舌绛,兼有粘腻,似苔非苔现象者乃营分有热,夹秽浊之气也。治宜清泄营热,兼用芳香逐秽之品。4 舌绛,望之若干,扪之有津者乃津液不足,湿热熏蒸,痰浊将要蒙蔽心包。急宜化痰泄浊,清心开窍。5 舌绛而中心干燥者系心胃火燔,劫灼津液也。治宜清营救液。6 .舌绛而光亮如镜者系心营被灼,胃阴亦亡也。治宜急用甘凉濡润之品大剂频服,色转红活者可救,板滞者多不救。(红活、板滞系津液复

17、与否的表现。)7 .舌绛苔少,兼脉虚气弱欲脱者系温邪深入下焦,劫灼真阴,邪少虚多之证。治宜急用大剂咸寒救阴。兼手蠕动者,宜加潜 阳之品以镇摄内风。&舌绛不鲜,舌质干枯而萎者系肾阴将竭之危证。治宜急滋阴液,缓则肾阴涸极,无法挽救。9 .初起舌红绛无苔,经清营透泄治疗后,红绛渐退,苔垢渐生者 乃伏气温病,由营分血分转出气分也。(三) 紫舌紫较绛色更深,舌由绛变紫,系热势更盛之表现,但淡紫、青紫多是寒证。1舌紫而干燥系热结下焦,劫灼肝肾之阴,这是一种坏证,虽兼大便秘结、齿黑、唇焦等里热证,不可攻 下。治宜滋水养阴,佐以清热。2 .舌焦紫起刺,形如杨梅为热邪深入血分,甚则引起痉厥之证。治宜清热凉血,兼

18、痉厥者兼用熄风之药。伴有大便秘 结者,乃大热大毒之证,治宜清热解毒,方用更衣丸,加金汁、人中黄之类大清大解。3 .舌紫而干枯,或如猪肝晦暗无津者 都是肾液已竭难治之症。4 .舌淡紫而带青滑,兼恶寒肢冷、脉微者阳虚有寒也。治宜温运。5.舌紫而瘀暗,扪之润泽,或兼胸胁腹部刺痛者乃胸膈素有瘀血,遇热传营血,二证互结之证。治宜清热散瘀,否则易导致如狂之变证。(一) 舌无苔多系表证。脉诀云:舌上无苔为在表。但必须兼有表证症状,否则为正常现象。 舌无苔而舌质异常也是病象。(二) 白苔1白苔在诊疗方面应注意苔之厚薄和燥润,以及其他_些情况。(1) 薄厚:薄者病在表而势轻,厚者邪多偏里而势重。(2) 润燥:润

19、泽者系津液尚足,干燥者系津液已伤。(3) 湿痰、秽浊:粘腻者多夹湿痰,腐垢者多兼秽浊。(4) 可下、不可下:白苔一般不可下,但白砂苔非下不可。(5) 轻重:白苔病情一般轻浅,但白霉苔病情十分险恶。2 根据白苔的具体表现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类:(1) 舌苔薄白而润,舌质正常者兼恶寒重,发热轻,口中和,小便清白等,为外感风寒的太阳病。治宜辛温解表的方法。(2) 舌苔薄白而滑者兼头身疼重,寒热无汗,胸闷者,为湿温初起。治宜雷氏芳香化浊法”。(3) 舌苔薄白欠润,舌边或舌尖色红者兼开始微恶风寒,继则但发热不恶寒,口干,小便黄,为新感温病或新邪引动伏邪的春温病。 治宜辛凉透解、辛凉解表等方法。(4) 舌

20、苔薄白而干,舌边或舌尖色红者为表未解而肺滓已伤的证候。治宜凉散之中佐以甘凉生津之品。凉散即辛凉解表之法,甘凉生津之品常用生石膏、花粉、玉竹、麦冬、知母之类。注意此时生津之品不宜过用,恐柔润 滞邪。(5) 舌苔白厚而粘腻者或兼吐浊厚涎沫,为温邪夹湿之证。治宜芳香辛散之品如藿香正气散之类。(6) 舌苔白厚而干燥者为胃燥气伤之证。治宜滋润药中加甘草。滋润药用生石膏、麦冬、元参、生地、知母之类,甘草取甘守津还之意。(7) 舌苔白腻而质绛者有两种现象:一系湿遏热伏之证,治宜先辛开苦降以泄湿透热(系化湿法中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湿渐化热或湿遏热伏之证,如小陷胸汤),次用苦辛甘凉,从里透外,使胃气化而津输布,舌

21、虽干燥(这是湿化以后的现象,与标题上的腻并不矛盾),也易转润而热随汗解。二系营分有热兼夹痰浊,脉滑胸闷,须防浊痰蒙闭,形成神志昏迷之证。(8) 舌苔白如碱状者系胃中有宿滞,夹秽浊郁伏之证。治宜急行开泄,以防闭结中湿,不能外达。(9) 舌苔自如粉而滑,舌质四边紫绛者系秽浊壅盛,热邪被其郁闭,不得透达于外,时疫邪入膜原,未归胃腑,多有此苔。治宜急速透解,以防传陷。(10) 舌苔由白变黄燥或变黑色者白而兼黄者,为人气分之征象;变黄燥者,系邪已入胃腑,宜加大黄;变黑色者,病势更甚, 宜承气攻下;一日三变者,其热更剧,更宜急下。(11) 舌苔白干硬如砂皮者名为白砂舌,由于燥热过甚,津液被灼所致。治宜急行

22、攻下,并佐以甘凉救液之品,最忌表散。(白苔主表,一般不可攻下,但此苔非急于攻下不可,这是应该注意的。)(12) 满舌生白衣如霉,或生白点如细碎饭粒,甚者弥漫满舌及唇腭者,叫白霉舌。多见于湿 毒、湿温、伏暑等证,多系胃气败的征象,预后多不良。治宜急用甘淡养胃,待胃气渐复或 可挽救,如口气秽恶,汤水难咽,或糜点拭去旋生,病多危险。(二)黄苔1 .舌苔黄而兼白者为邪在气分而卫分之邪犹未尽也,或系湿遏热伏。治宜辛凉开泄,宣透气分。不可轻投二黄苦泄之品,以免引邪入里。2 .舌苔黄而燥者为邪已入阳明之里,热炽津伤,必大渴引饮。治宜辛凉清热,方用白虎汤之类。3 .舌苔黄厚坚敛或燥起刺,或中有裂纹者症兼腹胀,

23、硬痛拒按,大便秘者,系阳明热燥实之证。治宜攻下之法,以泄热救阴。方用承气汤之类,如增液承气汤。4 .舌苔黄而腻,或黄而浊,光滑不燥者系无形之湿热熏蒸,虽兼脘痛痞胀,慎不可乱投苦泄攻下,宜从开泄为治,轻则用杏、蔻、橘等轻苦微辛之品,以宣通气滞,重则用枳实、黄连、半夏等。5.黄苔兼黑者 为大热伤津也。(四)黑苔 舌苔黑有寒热虚实之别,但温病实热证多,虚寒证少。1黑苔枯燥裂起刺,舌质干涩苍老者 是大热大毒之证,如腹硬痛拒按,脉沉数有力者,为津伤液燥,阳明 腑实,治宜急下存阴,或与增液养阴之剂同用;如热邪尚未结实,腹不拒按者,宜用大剂清 热之剂治之。2 黑苔焦黑干枯者 脉虚数或细数,胸腹不胀满拒按者,

24、系温邪日久不愈, 深入下焦,津枯液竭,真阴衰微,水不制火之证。治宜急用大剂咸寒利水之剂,缓则液涸不 救。此证绝对禁忌攻下!3 黑苔,其黑色不浓或黑中灰滑而润,舌质也不红赤者兼脉微肢冷,便溏不渴等症者,乃虚寒证也。治宜温经回阳,佐以补气血之剂。王孟英云:凡虚寒证,虽见黑苔,其舌必润而紫赤。”4 .温病初起遍舌色黑而润者兼发热胸闷,渴喜热饮,此外无其他险恶症状者,乃胸膈素有伏痰,不必张皇。治宜凉散中佐以辛温或辛滑开泄之品。伏痰一化,黑苔自退。5 温病后期,邪入血分,大量出血,舌质淡白无华,舌苔发黑者乃阴伤气脱之证,其脉必微弱或虚数。治宜独参汤以益气固脱,绝不可拘泥于苔黑而恣意寒 凉。6 苔由黄转黑

25、或黑而燥刺者,系温病大热伤津之证。(五)灰苔舌灰苔系由白苔或黄苔转黑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舌苔,在病势程度上较黑苔稍轻, 诊断方法与黑苔大体相同。1 .灰苔而润或灰腻、灰黄者如始病即见为湿温夹食或夹停饮之证,当随兼证决定治法。2 .灰而白腻,舌色红者兼胸闷烦渴,为伏暑或湿温,湿热交阻,热处湿中之证。治宜苦辛淡渗,行气化湿。3 灰苔清滑者兼四肢逆冷,下利者,乃少阴虚寒之证。治宜温阳祛寒,方用理中、四逆等。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t o 员 b k ogfljirogeifcc, TOpBicnob3 groimio 麻yqeHuicic 码 egoBua Hedo 员冶h

26、biucno 员 B3OBaTbCEb KoMMepqeckux qeiix.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 u r den pers?nlichen f u 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e 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a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a des fins commerciales.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