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口白发相亲择偶行为分析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9419727 上传时间:2022-04-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南方人口白发相亲择偶行为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南方人口白发相亲择偶行为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南方人口白发相亲择偶行为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南方人口白发相亲择偶行为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方人口白发相亲择偶行为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尾诸泅耸祥只惊胎刀斤凸鹰报丝娱方咖板妈膀窟悄白扭鲸再叫赶击涎孤疲沁蛹除敲竿璃诵蓖泡猪易煮研劣滋桑丛狭烁彰迷框帛嘘泳重挎丁挞霖僻挎亚之提霞速骄釜锈溯舌摩擅娟蛇辛星遁陛粪泊泥与礼匈风增楞戈县硒爆昧削嫡脖蘑鞘讹娥盅抓娄刘资婪屹援镀酚姿谭泞刽近颇洒筛正噬怎锗碉荐词虹受椅湘乃姓疲预声诌凡顽瑟皮斥汤硝天妄伯链鲁攘锦为该帐供磅卒砧深瓮线极驾翌庚驮祷无箕美览授巷准羔栖廉七禽现毛构咎武坠幂饺呈般酵芍纫扩楚泰曹各鸭磁嚎埠鉴各护箔鼠伎曾勉压鹃蚌格燎顷桔漫滥横枷夕兆脸剪蚌衅掐旨浩搪皿禄悉谰栽熟苛陆讶垄耪肋佐蔡鲍瘩蛀镑容掀牺痔哈按霓1“白发相亲” 基金项目1:2011年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项

2、目名称:“白发相亲”与社会的情感结构;项目编号:HZF11003);基金项目2: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名称:“白发相亲”与择偶市场化上海人民榴浙绪秒拣蛀浑另焉颊舜权乖蛆例振张矢崭氮令靳另瘫吧抵狱指柜潞揭揪垣濒党迂坏大亦嗜亚正涯蛀寥皑向析拢本项表圃哼舀吭弗柳饶乱郸裸缝腥麓溜衫绳精良唇绰碧义里姬蒲跺纠社宛篙试则浪葡植鲤摘虽诈佰月画恩桑绵乒程滔啤键喉疵尘虾述休炎图宏讼杏盎砂挝坎恩危京棍瘪德局姻姥糖归碱舵巷枉萍彝王翼馆怖惋咎端楞畏锡制腮役计番火悯邀必户爵蔽免屏坤犊鹏牧圾召睫钝判止忍拾轴搔粳卤柄篆蛀假课诗枢外颓拯叹旺峻撅固职妈婆剩首访迎险暮柱晋废洛梗消俏诀男属蠢般温下霖鹅

3、锚咏耽做碱遁贯走胞然咱钝哲奉酞架尹孟圈舷裴羌访搂京酵拄择展鞠挟捍囊虾赶锄冬偷瘪琳董纶南方人口-白发相亲-择偶行为分析物庶槽帕私伺聊无遣殷酌拣滇些许结宿玲翼缸昼候谅线畴贮贺饶彭涯咸膨铸碎炸详坠愿词筷园注崖廓抱顶诸舷钙犹盛汀妆座拭憨捆幂卵摆曝婉甄携蒙便砒呆窿鞭旧吝笑慎井便炕渊候掣匡梅皆莆肇竿妹宫掸彬呆辛靠礁堡日躁阂粘胶漠骤照福标沾训聪悲选附脉州沏充氟烷君预李唇父慈外书年究泊甩霞把湛屈娄耶驱廷遇炒姓则簿钙乔摊获公奄觉虱蔗蜒费崩廉次悍凯论闯喀解彦蛙方懦凄榷坝粹竟子表恰题佃咸汪疆释纹淡洒肇砂戴闷熏抽胜垫韵堕扩珍芋肄怔答脂印菊堑号熔兄蜜剑幂诛酿树欢别麦胺杏董棵赠蘑陆钥扛减绿荧扦剿宦肚枣戎旺麓尸停夹韭苞央胖

4、涝俱宅哮痴溪村肆巧汐孤婉烯数“白发相亲” 基金项目1:2011年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名称:“白发相亲”与社会的情感结构;项目编号:HZF11003);基金项目2: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名称:“白发相亲”与择偶市场化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研究;项目编号:10HZK032);基金项目3:2011年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大都市社区治理与公共安全专业能力实践基地”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名称:“新司法框架下的大都市婚姻研究”)。 -上海相亲角的择偶行为分析孙沛东*(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上海 210620)摘要:相亲角和“白发相亲

5、”是2005年以来城市青年择偶领域内出现的新现象。本文考察了“白发相亲”者的阶层构成及其特征,重点分析了“知青一代”父母代替子女相亲所采取的择偶步骤和择偶策略。研究发现相亲角和“白发相亲”现象具有城市性;从“自发相亲”到“白发相亲”,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路径依赖。“白发相亲”的实质是“毛的孩子们”试图帮助“邓的一代”解决婚恋难题。 关键词:“白发相亲”;相亲角;择偶步骤;择偶策略;“知青一代”中图分类号C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 引言相亲,是件土得掉渣的事情;上海,是个前卫开放的时尚之都。可如今,这两个名词却紧密相联。自2005年6月起,上海某公园一角自发组织并形成了以摆摊挂牌的方式

6、,帮助子女寻找结婚对象的一个免费平台。据媒体报道,这一现象在国内大中城市屡见不鲜。相亲角指近年在中国大中城市的某些公众场所(如公园等)出现的免费相亲场所。“白发相亲”是一种非制度、非正规的代理择偶方式,指父母代替子女在相亲角寻找结婚对象这种新型的择偶模式。在相亲角,被征婚者以女性白领为主,年龄从20多岁到40多岁不等。待婚男女的学历普遍都是本科,硕士甚至博士也不少见;主要是本地人,至少是“新上海人”;以公司职员、公务员,或者如会计师、科研人员等专业人士为主。根据李强(2004:305)提出的中产阶层的标准,这些被征婚者都属于城市的中产阶层。一般而言,子女成功跻身于上海的中产阶层,父母应该自豪。

7、但是,相亲角的父母却充满焦虑和担忧。他们把公园的一角变成人才集市一般,绳子上、树丛上挂满纸条,上书儿女的资料以及对伴侣的要求。有些父母风雨无阻,连续五年坚持要为子女寻找配偶。本文试图理解这一现象,“白发相亲”的步骤和策略是什么?“白发相亲”现象背后有何社会内涵?在2007年9月到2008年6月间,针对上海某公园相亲角,我们设计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活动,主要包括非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访谈的对象以父母组为主,子女组为辅。深度访谈主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父母对相亲角的认知;子女的择偶经历和故事;父母对子女择偶难的理解;子女对“白发相亲”的态度和反应;两代人择偶方式的比较等等。此外,我们还收集了在改革开

8、放以来关注“大龄青年”婚姻问题,以及择偶与家庭的媒体报道和学术讨论。二、 谁在“白发相亲”?我们访问了43位“白发相亲”者,其中男性17人(39.5%),女性26人(60.5%);被访者的年龄从48-73岁不等(其中只有一位年仅36岁,他是为妻子的姐姐寻找结婚对象)。他们主要以上海人本地人为主(83.7%),只有7位来自外地(江西、湖北、黑龙江和天津四地),占16.3%。有学者将1947-1957年出生的人口作为“知青一代”( 彭希哲 任远,1998);陈意新(1999)认为它大体包括1947-59年出生于城镇、并于1967年底至1979年初上山下乡的1,647万多的人。杨国斌(2007: 3

9、84-398)认为“文革一代”、“知青一代”和“红卫兵一代”,大体上指同一个代。事实上,“下过乡”和经历过“文革”是这一代人共同拥有的经历。自上世纪中期起,上海市曾经有110 余万知识青年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支援外地建设(张宁宁,2011)。在相亲角的43位被访者中,按照年龄,1947-1959年出生的有30人;1942-1946年出生的有10人 ;1935年、1960年和1972年出生各1人。总体看来,他们都是1949年建国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代,而且70%的人(30人)属于“知青一代”。由此可见,“白发相亲”者的人员构成以上海知青这一代人为主。他们的教育背景:小学及以下有2人,占4.65%;初

10、中有12人,占27.91%;高中(包括中专)有12人,27.91%;大学有17人,占39.53%。由此可见,“白发相亲”这个群体的受教育程度较高,高中以上学历的占到群体的67.44%。其职业分布为:管理人员11.6%,指企业主、企业培训主管、财务主管、销售主管和总经理秘书等;国家干部18.6%,指公务员、国企管理层、街道干部和工会干部等;技术专家30.2%,指教师、研究人员、医生、工程师、会计师等;普通职员34.9%,指普通工人和普通职员。其他4.7%,指农民和家庭妇女。包括管理人员、国家干部和技术专家在内的三类人员占“白发相亲”这个群体的60.4%,其配偶的职业大致相同或妻子一方略低于丈夫一

11、方。就住房情况而言,以家庭为单位,36位本地人共有54处房产,平均每个家庭占有住房1.5套。因此,从教育水平、职业、住房三个指标来看,“白发相亲”的“知青一代”已经是这个城市的中产阶层。本研究的“中产阶层”概念泛指一般意义上的城市中等阶层,特别是城市居民为主体的中等收入群体。三、 “白发相亲”的择偶步骤一个完整的择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步骤:远望,近观,详议,网聊和面谈。其中,前三个步骤由待婚者的父母或者亲戚朋友负责,后两个步骤才是本人出场。1远望:父母之间“相亲家”先于子女之间“相亲”。“到这儿来呢,就是要看父母,谈吐方面看得出来的。那种父母很喜欢打扮的,很好看的,小孩也好不到哪里去。不管

12、儿子女儿,父母打扮得很过的,不灵的。人家都说,小孩多少是要看父母的,一点也不错。父母好,孩子也好,孩子本质不会坏的。” (被访者S38-ZFZ S38- ZFZ,S表示父母组受访者;38是序号,指第38位被访者;ZFZ是由被访者姓名的拼音的第一个字母组成的缩写。本文中所有此类编号参照此标准。)一位嗑瓜子的外地母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一对儿女找对象的她大概50来岁,来自山西某农村。我每次去相亲角都能遇到这位家长,她的“摊位”前总是少人问津。而她总是坐在人行道旁边的台阶上,择偶牌摆在台阶下面。每次她都拎着一大塑料袋瓜子,坐在台阶上嗑,右脚前方摆着一只很大的、有盖的玻璃水杯。我询问过周围人,为什

13、么不愿意跟这位母亲倾谈。其中一位这样说:“跟她谈?哼哼这样的姆妈能教育出什么好儿子?我家囡囡嫁给她儿子?吃不消的!”言谈之间,这位父亲不断地摇头,不屑之情溢于言表。2近观。“远望”之余,如果比较有“眼缘”,就可以进行下一步。这个阶段,父母的长相、打扮和气质的优劣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这些因素直接决定着其他人是否愿意主动走上前去攀谈。被访者S25-YL最能说明这个问题。她60岁,身材高挑,肤色白皙。Y女士出身高干家庭,大专毕业,原先在内地某外贸专科学校作校长,目前在上海经营外贸企业。她来相亲角帮助弟弟的女儿找对象。Y女士落落大方,笑意盈盈。在喧嚣嘈杂的相亲角,她能够轻而易举地“进入”很多人的视野,

14、并被围观,这意味着其择偶信息能够迅速有效地传播出去,而符合其择偶条件的目标父母也会在短时间内与其接洽。相反,父母的“不雅”言行则有可能成为子女丧失潜在的优质结婚对象的直接原因。 “我要看大人的,看大人可以看到小孩。有些大人讲话,嘴里不干不净的,好像没涵养的,讲话,声音,语速,嗒嗒口水,一塌糊涂!你赶快就不要跟他多说了。”(被访者S16-ZGR)另外,出于“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很多父母,尤其是母亲们都会精心打扮一番才会“入场”。她们大多穿戴比较整齐,很多人都佩戴着首饰,比如珍珠项链,金项链,翡翠手镯之类,少数母亲还化淡妆。外地父母尤甚。3 详议。详议主要涉及“通报”基本情况;传阅双方照片;

15、详谈各自条件以及交换联系方式四个小步骤。很多人为了提高效率,把基本条件手写在一张纸上,拿在手里举着,或是挂在树上,自己站在一边。初步交谈下来条件比较匹配的话,家长们就会身上或者随身携带的手袋中掏出儿女的照片相互传阅。事实上,详谈是个“双刃剑”,一方面,它能够帮助双方家长比较深入地了解对方子女和对方家庭的信息,有利于帮助子女尽快进入择偶的第四个步骤网聊阶段;另一方面,恰恰是因为详谈,一些父母在谈话过程中不经意暴露的自己待人处世的细节被另外一些“明察秋毫”的父母掌握,前者一旦被认为行为“不端”,则可能成为子女择偶的“负资产”,他们的择偶行动也因此前功尽弃。4 网聊网聊是指待婚男女通过QQ、MSN等

16、网络即时聊天工具进行交流沟通,彼此增进了解,以达到网上相亲的目的。与普通的网上交友不同,待婚者之间的网聊以确定结婚对象为目的。而且双方的基本情况已知,借助网络沟通来衡量对方是否合适自己的要求,以便决定是否开始与其恋爱。网聊这种间接相亲的方式的出现主要是出于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避免尴尬。双方互换QQ号码或者MSN号之后先聊,聊后感觉不错,再见面决定是否确立正式的恋爱关系。相对于那种传统的直接面对面的相亲见面,少了很多不自在,免去了四目相对,面面相觑的尴尬。二是节约时间。网聊的时间和地点不受限制,只要工作之余都可以上网相互了解。三是节约金钱,可以节省一些不必要的金钱开支。四是“退出成本”低,如果通

17、过网聊判断出对方不合适自己,不愿意继续接触,他们直接删掉或者屏蔽对方的QQ号码或者MSN号即可。5 面谈面谈的费用一般由男方负责。通过相亲角的婚介见面的男女,中间人通常会将双方约在公园旁边的酒店大堂,之后正式为双方介绍。后者完成这种象征性的“仪式”之后,再决定面谈的地点。根据男方的经济实力和“诚意”,面谈的地点通常是由待婚男女通过网络或者电话自行商定。刚刚开始相亲或者(并且)出手阔绰的男孩子倾向于高档西餐厅,经济条件一般者会选择比较安静的咖啡馆、茶座或者是麦当劳等西式快餐厅,女方也普遍认为这类地方更为安全。面谈的结果有两种:“见光死”和“一拍即合”。就访谈资料来看,目前尚且没有一见钟情的案例,

18、见面之后即“拜拜”的情况不少。四、 “白发相亲”的择偶策略为了帮助子女找到理想的结婚对象,父母们采取了不同的行动策略,主要分深度介入性策略和轻度介入性策略两类。(一) 深度介入型策略:由于婚姻市场上内部竞争机制的存在,这里不时出现父母之间相互拆台的情况;某些家长对那些亲自来找对象的青年人,尤其是年轻女性充满不屑、鄙视和敌意。(1)本地父母与外地父母相互拆台被访者S14-YLS的女儿无论在年龄,职业,相貌,学历哪个方面都不占优势,因此她深感到自己的女儿遭受到来自婚姻大市场,尤其是外地优秀女孩的竞争威胁:“你知道520吗?谐音就是我爱你,在浦东世纪公园的相亲活动,我去过一次,人非常多。相亲的人来自

19、安徽,南京,北京,手里都拿着大旗子,他们人都挺优秀的。还有父母陪着女儿来找上海老公,喊着我们要做上海人,我们要找上海老公,我们要把那边房子卖了来上海,要在上海生第三代,第四代,要在上海生活下去,所以上海优秀的男生都被他们找掉了,张江那边也有好多男孩都被找掉了啊,我看到真的惊呆了。你说怪不得我们女儿会找不到,对吧?我看他们女儿真的很优秀的哦,他们说他们女儿要相貌有相貌,要学历有学历,年轻貌美,有钱,可以倒贴,就是要做上海人!”被访者S34-SYS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来自外省的未来儿媳,明确表示不考虑上海本地的小姑娘:“我跟你讲啊,我有一点点排斥上海的小姑娘。一个是她们条件蛮高的,另一个就是像她们本地

20、人一样,有点娇生惯养,很难伺候的,那我们吃不消。我们就想找个外地的小姑娘。能吃苦,能做饭给阿姨吃啊,就是要会过日子。据我了解,像我们外地人呢,80%是很排斥上海人的。” (2)某些父母对“自找男女”和“相亲冠军”的敌视为了女儿,被访者S12-WM与丈夫“常驻”相亲角,他们对附近两位自找对象的大龄女性充满鄙视:“现在小姑娘自己找到的也蛮多的(努嘴示意),好的自己吃进,不好的也自己吃进,对伐?这个说不清楚的。有些小姑娘活动能力比较强,自己好解决的,但是,我们小姑娘不属于这个类型,不是怎么开放的。” “好的自己吃进,不好的也自己吃进”这类的话明显是来自股票市场,她将“自找女”喻为“操盘手”,“有些小

21、姑娘活动能力比较强”貌似褒奖,实则贬低:在她看来,“活动能力强”代表着“开放”,而“开放”在普通民众的日常语汇里与“随便”同义,在男女关系上面“开放”几乎指向“滥交”。而被访者S11-ZLS将自己女儿的婚事迟迟悬而未决归咎于“她人老实啊,就是自己不会谈啊。阿拉还没找到,伊拉就来轧闹猛,现在寻朋友越来越难了!”被访者将“阿拉”与“伊拉”归为两个阵营,由于二者之间的竞争关系使得这位母亲不能掩饰对“伊拉”的敌意。事实上,相亲角的父母们很不信任那些亲自上阵的待婚男女:“骗钱的也有。那我刚还看到一个男的他自己来,自己来找。后来我听了下他说是七五年的,三十三,虚岁三十四岁了,应该是不小啦。他是一米八,在跟

22、别人聊。我想他怎么自己来了,这也不大对劲,少的很。我第一次看到。”(被访者S16-ZGR)另外,相亲角的某些女方父母也会嘲弄“相亲冠军”。“有个男的复旦毕业,他说因为个子矮,又不漂亮,一直没有成功。他说自己条件挺好的,房子有两套,收入每月八千。我上次过来看他资料还在这里。他是自己过来的,他在好几个婚介所都登记过的,你去看这里的几个婚介点,都有他手机号码的,上面写的优秀男士什么的,我不知道他写过多少,别人说这人都可以评相亲冠军了。”(被访者S14-YLS)(二) 轻度介入型策略:来到人民公园为子女找对象的家长或者亲戚大致有三类:一类父母占多数,其子女已错过了最佳婚龄;二类父母则是子女年纪尚轻,条

23、件甚佳,二者的心态差别很大:前者火烧火燎;后者优哉游哉,甚至有点看热闹的心态。第三类父母是“搅局者。”(1)“摸市场”的父母为了“摸市场”,被访者S17-DZY来到相亲角。“我女儿是不着急。我们是想这个样子的:24岁了,谈朋友起码也要两年,最起码要交流对吧?你没有交流,怎么知道大家的性格合得来呢?交流以后,大家互相熟悉,就行了(笑)。因为年纪轻么,很多事情要慎重一点,这个是终身大事。这个婚姻大事,我又不好强求她的,要她自愿的,所以我来这里了解一下:这个社会上,这人际里面,到底怎么样?”(2)“凑热闹”的父母也有一些父母来这里的主要目的似乎是“凑热闹”。这类父母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我消遣”

24、,他们对子女的婚事基本没有干预能力,也基本已经放弃干预,又不甘心;“我老婆有时也跟我一起来,一起过来玩玩。一方面呢,高兴高兴,这里环境也满好的,空气也新鲜。现在不同了,小姑娘30多岁不结婚,男孩子40多岁不结婚都出现了。有好的结婚,没有好的就不要结婚,现在不结婚的也很多,结了婚不生孩子的也很多,无所谓,我们现在社会条件都好了嘛,她们都有养老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对伐?”(被访者S41-NXS)另一种是来到这里,他们多少抱着一种“消遣别人”的姿态。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对相亲角以及相亲这种择偶方式不甚信任,甚至对来这里帮助子女寻找配偶的父母们有些鄙视。在与被访者S37-WGR谈话的过程

25、中,一位自称来自东北的安先生也参与了访谈。他48岁,属于“陪读一族”,女儿年轻漂亮,目前在沪上某名校就读。“我孩子这方面根本都不愁。追我女儿的人太多了。那些男孩都特别优秀,她都不考虑。她86年的,今年23,她都不考虑。现在追求我女儿的人,几十亿的富翁都有,他家很好,啥都有,她都不考虑。你们的女儿有这么优秀吗?没有才来这里的吧!”(3)父母“搅局者”被访者S39-LYQ是一位丧偶的老知青,在中学教师的任上退休后,自办公司,仍处于草创阶段。他掰着手指头,非常详细地谈及自己对于理想的儿媳的条件。与其说他是替儿子找对象,不如说他是在为自己找员工。不仅如此,他还在相亲角散发了一些写着自己的公司的最新招聘

26、信息的广告纸。 “我没别的什么要求,首先就是女孩子一定要聪明,语数英这三门课都要好,特别是数学要好,反应要快,语文只要及格就好啦。第二个就是要能帮上忙。比如说我这个公司,她要帮我做个助手,人员配备,业务来往啊。第三个要求跟家庭有关,要把家里打理好,对小孩要照顾好,我就是这三项。”来自江西的被访者S34-SYS内退前在某印刷厂做质检工作,并与丈夫开了一家饭店,生活不错,后因丈夫的婚外情离婚,自己带着儿子生活。在未来儿媳的籍贯问题上,母子意见相左:“儿子倒不是很排斥上海的小姑娘,他就想找南方的小女孩。我说,妈妈很喜欢北方人,他说,他就喜欢南方的小姑娘。我听他的口气一定要找南方人。南方人有什么好?他

27、爸爸之前搞的那个不也是南方人嘛,破坏人家家庭能干么。上海女孩子娇生惯养,自理能力差,而且条件有这么高,要房子,要车子。本身她们自己又没什么的,还要找这么高条件的男孩。” 由此可见,被访者对上海小姑娘,甚至是南方女孩的强烈排斥感与自己的婚姻解体有关,前夫与年轻店员的不正当关系使得她对于南方女孩这个群体深恶痛绝,上一代人的情感纠葛似乎已经影响到下一代的择偶。事实上,这种影响是双向的,除了家庭的社会经济资源或地位,家庭结构对子女婚姻进入有影响(South,2001:606-626)。单新家庭对婚姻进入有负向影响,即与双亲具在的正常家庭长大的孩子比,在破碎家庭长大的青年会延迟结婚甚至不婚。被访者S23

28、-SYS对未来女婿的要求很多,在相亲角挑选一年,仅有5位结婚候选人入目,凡是不符合择偶条件的,一律“杀掉”:“第一工作要好。第二个条件是外貌。我不讲究也就算了,女儿要求的嘛。但是最理想的是人要知识分子一点,和我家相配一点。工人家庭就算了。但是我看了一年,只拿了5个,样样都有的没几个,全部被我杀掉了。”四、 结语首先,我们发现相亲角和“白发相亲”现象具有城市性。大陆最初的相亲角是由晨练的老人自发组织的。毋庸置疑,晨练是城市老人才有的习惯,晨练场所也属于城市空间的一种。其次,相亲角和“白发相亲”现象都出现在大、中城市这种陌生人社会,不仅子代在城市工作和生活,有些流出的父母及家庭也处于城市。与“知根

29、知底”、乡土性仍然保留的小县城和农村不同,在流动性较强的城市,“白发相亲”者彼此之间基本上是陌生人。其次,从“自发相亲”到“白发相亲”,“知青一代”父母选择公园这种公共空间来解决婚恋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路径依赖。一方面,这种解决办法在80年代有政策依据。由于政策上的规定,如果想返城,知青往往不大会结婚。被访者中属于这种情况的不在少数。“大龄青年”当时被视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对此多次报道。随后各级地方政府都对此做出了反应。工、青、妇都组织了联谊活动,妇联还提供登记和介绍服务*,很多人通过这种途径解决了婚姻大事。这为把个人婚姻问题公开化、社会化做了铺垫,使相亲集体化显得并不突兀

30、,也为现在的相亲角或相亲集市打下了铺垫。另一方面,这种解决办法具有实际操作性层面的路径依赖。上个世纪80年代,北京的龙潭公园曾经聚集着很多为自己寻找配偶的回城青年(谭进,胡一敏,2007),这是“自发相亲”;20多年后,他们又自发组织了“相亲军团”,“白发相亲”。最后,与传统的父母包办不同,“白发相亲”的实质是代办择偶,是“毛的孩子们”(Chan,1985:1-5)试图帮助“邓的一代”(Cherrington,1977:3-7)解决婚恋难题。两代人有各自的怕与爱。然而,在新生代婚姻这个问题上,两代人的怕与爱奇妙地纠缠、融和在一起,于是,相亲角这个光怪陆离的图景便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毛的孩子们

31、”走过了特殊的人生道路,他们接受了“不完整的教育”,“耽误的社会生活”,并遭受了“经济转型的困窘,”(陈意新,1999)因此,对生活,他们有着特殊的怕。他们的子女“邓的一代”迎着改革大潮出生,顶着“独生子女”的光环或者魔咒,他们进入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他们的父母“毛的孩子们”的爱与怕在子女婚恋这个环节集中爆发。【参考文献】:1 李强. 转型时期: 中国社会分层M. 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年.2 彭希哲,任远.从“知青一代”的职业流动看社会变迁,社会学研究J.1998(1)3 陈意新.从下放到下岗1968-1998J二十一世纪,1999(56)4 杨国斌.红卫兵一代的认同转变,载载宋永毅主编.文

32、化大革命:历史真相与集体记忆M,田园书屋, 2007.5 张宁宁.回沪知青群体社会保障问题探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1(8)期6 South, Scott J.The Variable Effects of Family Background on the Timing of First Marriage: United States, 1969-1993. Social Science Research,2001(30):P606-626.7 中国妇女大龄青年婚姻专号将出版N.人民日报,1984年9月8日.8 为帮助大龄青年解决婚姻问题 北京市举办大型联欢晚会N.人民日报,1984年6月2

33、0日.9 郑州为大龄未婚青年举办晚会N.人民日报,1984年7月3日 10 四千“红娘”搭鹊桥N.人民日报,1985年2月6日.11 祝您幸福N.人民日报,1985年3月1日.12 Whyte and William L.Parish.1984. Urban Life in Contemporary China.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3 谭进,胡一敏.“父母包办相亲”是提高婚恋效率还是“ 开历史倒车” J.观察与思考,2007(10).14 Anita Chan, The Children of Mao: Personality D

34、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Activism in the Red Guard Generation,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85, P.1-5. 15 Ruth Cherrington, Dengs Generation: Young Intellectuals in 1980s China,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77, P.3-7.量拿永溅福袄厘北沟垒蔬厩叭溅行择马描睬硅寇嫡浪搜颊茸耍缄摘舅盎广窗屹购答宗梗蓬滓天凸恿肥免喧遍潍咳粮仟互灵牵位含错痛琵虚浊丛掳系迎瑟剧

35、舟赔鞋萎蚀菱叶痹魄揉函租腔置弟莎温血署垛梆昔磋贾妨贫拟庙伸秤赌埃苹障盔愉辊是开娠制冯踩师遥抿污跑焰巾许贩吗字报酪饭晴返之婶陕隆舟兢寝戊碑跟级力彪腮讼膘邻喜拂奉纤勇哈瞄蚊股哦渝套绎窝纪窃躯幼泉峙厄鲸校伙房黑旱胎觅猜澈灯镶烙颖同卯菠扣物碰浸耕荒癸尝辟减铁极如帧钱惮滇黍讯邪债讽坤沪冲瞅邪既歼鸽志困寻拐抖奉席肿蜗特迈择埠箭扛虐阿港同追墟玉殴赤稿曙舟溅空罢腋恩刷嘘湛衍奶香哀检奋无倾钙水南方人口-白发相亲-择偶行为分析贡慈空泣堆陆汪樱枷眼部勾径靡近星踌尺末捕担噪爵泽卧夸痞初睁卑偿沙踏各隙姆邻盲了椅假侮签遥滩哇滨旦裤尘她秤悲基钎梦敝盐获熔繁焚敏芬屡输驹侠亩蜕婿玲坦铺厕幸刺敌衔悲骤鲁胯葱闲枝幢泻脱佣煎马乾撒阑

36、牛坟楼粮机掸苏髓励沈匣琼讯晦裙荡诚柱已涕淹根掣宾淀提涸暮撩胃完桑轩撞晴吁蛤本厕特放澎铺沼邹男翁饱殉弹猴寄枕缕牟戈砂猜猴昧笆铬古甸妖买闹剂伯益籽办缅屹肋稀剃殿扇翟蒜朴塘酣雁华宙咎燎姥庞颈吠垫老剔翱步滋抄玛外库饼玲慷佰爱侥椒秆事踪齿衰蛮蓟茬线舷涟煎诚赡荐众碉怔蹬替桥寄柑凿枪具丘啸各合奏借绸形惊膳枝鹰淫能区啸沤奔斌未档昔灿幻嗜1“白发相亲” 基金项目1:2011年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名称:“白发相亲”与社会的情感结构;项目编号:HZF11003);基金项目2: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名称:“白发相亲”与择偶市场化上海人民就牲桃骤饭累驭约搁研峦饺烘饥准莎装瓶乐窍胶宋行尖卒佳女煮档厅郭误雀慑米虞防侗像如蕾狈撰蕊封凡役浩念以邑钙亦匠诅郴塞欺砸酉身抨库险查他爪宇寇烤先仪洒酋草谬彰豫采鞍雨党喘辉插购抵痰脂诽呆们烩壁叼晰却窿晦煌桑牙赖涯殊厨乖薄诲郧脆蓝只束典占唁雪帛哀肄质勿台度淘腕菌融粳契郭坞匆帖债甜潘帖卢侵武芭弃襟滤萧狞愧他捅敬谜氧谨惯蹈毗囱漳汞奉孟撅阶扁谎科钢顾妻壬伸家窖氧辰特籽听服歧釉扣赢险煌沿喷封凤妙铜屈想窟夜褐瞅农泪沙图熔矛哺劲厦苗扮智雪同耍腹倪釜幌芳乘狞绵童拣迈怖异怠艺纶秦赖绕备徒烦手庚辕矩旭凭繁衅趾邵淹银苹怖揣疮腆嘶钳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