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重点归纳(考试必备)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9401523 上传时间:2022-04-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免疫重点归纳(考试必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免疫重点归纳(考试必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免疫重点归纳(考试必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免疫重点归纳(考试必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重点归纳(考试必备)(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免疫: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能识别“自己”和 “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免疫细胞(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免疫分子(分泌型、膜型)免疫系统主要功能及其生理和病理表现:免疫防御:生理表现是抗感染免疫作用,病理表现是超敏反应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免疫监视:生理表现是清除突变细胞(包括肿瘤细胞)、清楚病毒感染细胞,病理表现是发生肿瘤、病毒持续性感染。免疫自稳:生理表现是对自身成分处于耐受状态、对非己抗原产生适度免疫应答、清除衰老或损伤细胞,病理表现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超敏反应

2、性疾病。第二章 抗原(Antigen,Ag):指能与T、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受体特异性结合,诱导其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效应T细胞,并能与相应的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抗原特性:免疫原性、抗原性或免疫反应性。抗原决定基:是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半抗原:只有抗原性,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小分子物质如:多糖、类脂、一些药物等。完全抗原: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的物质。天然的蛋白质抗原都是完全抗原。抗原表位:是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集团,又称抗原决定基。T细胞表位:T细胞(通过TCR)只能识别结合MHC分子提呈的线性表位。B细胞表位:构象表位

3、通常位于抗原分子表面,是B细胞(通过BCR)和抗体识别结合的抗原表位。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即诱导B细胞产生抗体,诱导T细胞分化为效应T细胞的能力。免疫反应性(抗原性):指抗原能与免疫应答产物(相应抗体或效应T细胞)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效应或反应的能力。交叉抗原(共同抗原):含有相同或相似抗原表位的抗原称为交叉抗原或共同抗原。交叉反应:将某种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与具有相同或相似抗原表位的他种抗原发生的反应,称为交叉反应。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Hh细胞协助的抗原。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h细胞协助的抗原,无

4、免疫记忆。丝裂原:又称有丝分裂原,是指能够非特异多克隆刺激T、B淋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的物质。抗原的种类:1根据诱导抗体产生是否需要T细胞参与分类:TD-Ag、TI-Ag;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异嗜性抗原;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分类: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第三章抗体(Ab):是B细胞接受Ag刺激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合成、分泌的球蛋白。主要以球蛋白的形式存在。免疫球蛋白(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分子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通过链间二硫键相连构成的四肽链分子,又称为免疫球

5、蛋白单体。重链(H链):、五种,相应Ig为IgM、IgG、IgA、IgD、IgEJ链血清型IgM、分泌型IgA含有。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片分泌型IgA含有。由黏膜上皮细胞合成。超变区有3个,HVR1、HVR2、HVR3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木瓜蛋白酶水解片段: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片段Fab、一个可结晶片段Fc。胃蛋白酶水解片段:一个大的F(ab)2、若干个小分子pFc.抗体分子的生物学作用:可变区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中和作用、抑制病原体生长恒定区:激活补体系统、调理作用、ADCC效应、介导I型超敏反应、穿过胎盘和黏膜ADCC效应:指IgG与肿瘤或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的抗原表位结合后,通过Fc段与

6、NK表面的IgGFcR(III)结合,增强或触发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破坏作用。自然被动免疫球蛋白:IgG、分泌型IgA成熟B细胞同时表达mIgM、mIgD,mIgD 是B细胞发育分化的标志IgG:主要由脾和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合成分泌,主要分布于血液和其他体液中。血清中含量最多的Ig。半衰期最长,是抗感染及再次应答的主要Ab.出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3-5岁接近成人水平。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发挥自然被动免疫功能。激活补体经典途径(IgG3 IgG1 IgG2)。具有调理作用、ADCC和结合SPA等。参与II型、III型超敏反应,某些自身免疫病的抗体也属IgG。IgM:主要由脾和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合

7、成,当SigA缺乏时,黏膜下固有层中的浆细胞也能合成,临时补充局部抗感染作用。主要存在于血液中。有膜结合型和血清型。分子量最大,又叫巨球蛋白。最早合成。激活补体、调理作用、凝集作用都强于IgG。人体缺乏,可导致致死性败血症。天然的ABO血型抗体、类风湿因子为IgM类抗体。IgA:分为单体的血清型和二聚体的分泌型IgA。分泌型IgA由黏膜下固有层中的浆细胞产生,存在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黏膜表面,也存在于一些外分泌液中,发挥局部抗感染作用。IgD:血清含量很低,半寿期仅3天。血清型IgD生物学功能不清楚。膜型IgD见于成熟B细胞(为其发育成熟的标志)。IgE:血清含量最低。主要由呼吸道、胃

8、肠道粘膜固有层的浆细胞产生。属嗜细胞抗体,可与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表面FcR结合,介导I型超敏反应。单克隆抗体(McAb):由单一克隆杂交瘤细胞产生的只识别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同源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第四章补体:指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与免疫相关的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补体在正常情况下以酶原形式存在。只有D因子具有酶活性。补体的理化性质:主要由肝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为糖蛋白,补体固有成分为球蛋白多数为、少数为或球蛋白;血清中含量相对稳定,但各成分含量不同,C3含量最多,D因子最少;性质不稳定,5630min即可失活;正常生理条件下,以酶原即非活化形式存在;C1q分子量最大,D因子分子量最小。

9、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旁路途径、经典途径、MBL途径补体的主要生物学作用:1.溶菌和溶细胞作用。2.调理作用。3.免疫粘附(清除IC作用)。4.炎症介质作用。5.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第五章细胞因子(CK):是由多种细胞、尤其是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细胞因子的分类:根据来源即按其产生的细胞分类:淋巴因子、单核因子;根据功能即按其主要功能分类: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集落刺激因子CSF、趋化因子、生长因子GF。最早发现的细胞因子:干扰素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理化特性:多为小分子(830kD)多肽或糖蛋白。产生特性:具有多源性、多样性、自限性

10、、可游离于体液,也可表达与细胞表面;作用特性:细胞因子具有局限性。通过与细胞因子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作用高效短暂。细胞因子具有时效性。生物学效应复杂多样性,具有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性、协同性和双向性。细胞因子的网络性,细胞因子间可相互诱生,细胞因子可调节细胞因子受体的表达,细胞因子受体也可调节细胞因子的活性。分泌特性:自分泌、内分泌、旁分泌。第六章MHC:位于某一染色体上的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HLA-I是由链和2微球蛋白组成,3结构域是CD8分子识别结合的部位。HLA-II是由链和链组成,2结构域是CD4分子识别结合的部位。HLA-I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及血小板表面

11、,神经细胞、成熟红细胞、滋养层细胞表面尚未检出。HLA-II分布于专职APC、活化T细胞、胸腺上皮细胞表面。第七章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泌、发育、成熟的主要场所。包括骨髓、胸腺、禽类特有的腔上囊(法氏囊,禽类)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T、B淋巴细胞寄居和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淋巴结、脾、皮肤粘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在骨髓中的发育成熟。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膜表面IgG出现标志T细胞成熟。浅皮质区是B细胞寄居的主要场所。第八章吞噬细胞(巨噬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1.吞噬杀伤清除病原体。2.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3.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4.加工提呈

12、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5.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树突状细胞(DC)分类:未成熟DC:朗格汉斯细胞、间质树突状细胞;成熟DC:并指状树突状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未成熟DC:高表达与吞噬有关的受体:Fc受体、补体受体、甘露糖受体和某些TLR;能表达MHC-/类分子;低表达B7-1/2(CD80/CD86)、ICAM(CD54)、CD40等共刺激分子成熟DC:低表达与吞噬有关的受体;高表达MHC-/类分子和B7-1/2(CD80/CD86)、ICAM(CD54)、CD40等共刺激分子NK细胞杀伤作用的机制:穿孔素/颗粒酶途径。Fas与FasL作用途径。TNF-与TNFR-作用途径。氧依赖性杀

13、菌系统包括反应性氧中间物和反应性氮中间物作用系统。固有免疫应答作用时相:瞬时固有免疫应答阶段(作用:1.屏障作用2.巨噬细胞作用3.补体激活4.中性粒细胞作用)、早期固有免疫应答阶段(作用:1.巨噬细胞募集2.巨噬细胞活化3.B-1细胞活化4.NK细胞、T细胞和NK T细胞的活化)、适应性免疫应答诱导阶段。第九章抗原提呈细胞的作用:抗原摄取:巨噬细胞通过吞噬,吸附,吞饮等途径摄取外源性抗原。抗原加工处理:抗原在巨噬细胞内被降解,暴露免疫原性多肽,后者与APC中产生的HLA-II分子结合成复合物,该复合物被转运至APC表面。抗原提呈:TH细胞的TCR特异性识别HLA-II分子-抗原多肽复合物抗原

14、提呈细胞的种类:专职抗原提呈细胞:主要包括树突状细胞(DC)、巨噬细胞(M)、B细胞;非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包括内皮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T细胞受体(TCR)分子结构由和两条糖肽链借链间二硫键连接组成的TCR异二聚体。B细胞受体分子结构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通过链间二硫键相连构成的四肽链分子。分子CD28是T细胞活化最重要的共刺激分子,与CTLA-4竞争结合B7T细胞亚群按TCR的组成肽链分为T细胞和T细胞;按CD分子分为CD4+T细胞、CD8+T细胞;按活化程度分为初始T细胞、活化T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按效应功能分为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

15、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BCR辅助受体是CD19-CD21-CA81复合体TCR-CD3复合物是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物质基础。双识别:抗原肽和TCR-CD3、MHCII/I与CD4/CD8。抗原提呈细胞(APC):指具有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肽提呈给T淋巴细胞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和参与免疫调节作用的一类免疫细胞。专职抗原提呈细胞:指能够组成性表达MHC-II/I类分子和多种粘附分子,具有摄取加工处理抗原能力,并能向CD+4 T细胞或CD+8T细胞细胞提呈抗原肽的一组异质性细胞。第十章T细胞活化:第一信号:来自T细胞的TCR和CD4或CD8分子同APC提呈的MHC抗原肽复合物的结合。第二信号:

16、T细胞表面的CD28与B7-1和B7-2结合后提呈的MHC抗原肽复合物的结合。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初次应答:指病原体等抗原初次进入机体所引发的体液免疫应答。再次应答指初次应答后,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体液免疫应答。特点:1.抗体所需潜伏期长。2.抗体倍增所需时间长,抗体含量低。3.平台期持续时间较短,抗体水平下降迅速。4.血清抗体重以IgM为主,IgG为辅且出现相对较晚。5.抗体和抗原结合强度较低,为低亲和性抗体。再次应答:时指出此应答后,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产生的体液免疫应答。特征如下:1.诱导抗体产生的潜伏期明显缩短。2.抗体倍增所需时间短,抗体含量迅速大幅上升。3.平台期维

17、持时间较长,抗体水平下降缓慢。4.血清中抗体以GgG为主。5.抗体和抗原结合的强度较高,为高亲和性抗体。抗体的产生可分为潜伏期、对数期、平台期、下降期四个阶段。第十一章免疫耐受: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接受某种抗原作用后所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特点:需经抗原诱导产生、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T、B细胞免疫耐受的特点:高剂量TD抗原能使T、B两种细胞均产生免疫耐受。低剂量TD抗原只能是T细胞长生免疫耐受,不能使B细胞长生免疫耐受高剂量TI抗原只能是B细胞长生免疫耐受,不能使T细胞长生免疫耐受4.低剂量TI抗原既不能使T细胞产生耐受,也不能是B细胞产生耐受。外周耐受:指成熟的T、B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器

18、官中与外源性抗原或自身抗原结合相互作用后形成免疫不应答状态。第十三章 超敏反应: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对抗原发生免疫效应的同时,给机体造成的表现为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破坏的炎症性损伤。型超敏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型超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致敏阶段:变应原进入机体后,诱导产生IgE抗体,IgE以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R结合,使机体处于对该变应原的致敏状态。激发阶段: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后,通过与致敏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IgE特异性结合,使之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效应阶段: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组织和

19、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的过敏反应。临床常见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全身性过敏反应(药物过敏性休克、血清过敏性休克;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消化道过敏反应(过敏性胃肠炎);皮肤过敏反应(荨麻疹、特应性皮炎(湿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常见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输血反应(ABO抗原、Rh抗原、HLA)、新生儿溶血症(Rh抗原、ABO抗原)、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药物性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抗红细胞抗体)、肾小球肾炎(共同抗原)、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抗体刺激型)、重症肌无力临床常见的I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局部免疫复合物病:Art

20、hus反应、类Arthus反应;全身免疫复合物病: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常见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感染(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传染过程中发生的IV型超敏反应(多见于胞内寄生菌感染,如结核、麻风、布氏菌病)、结核菌素试验;接触性迟发型超敏反应:接触性皮炎凝集反应: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载体颗粒结合成致敏颗粒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为凝集反应沉淀反应: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特异性结合出现的沉淀现象。 第十九章免疫学防治人工主动免疫:用抗原性物质免疫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对相应病原产生抵抗作用的措施。人工被动免疫:给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因子等的生物制剂,用以治疗或紧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主要区别区别要点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接种或输入的物质抗原(疫苗、类毒素等)抗体(动物免疫血清)免疫力产生的时间慢,接种后14周产生快,输注后立即产生免疫力维持的时间长,半年至数年短,23周用途主要用于预防治疗或应急预防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