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六个单元文言文与诗词练习题(学生版)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9400638 上传时间:2022-04-05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8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七年级下册六个单元文言文与诗词练习题(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七年级下册六个单元文言文与诗词练习题(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七年级下册六个单元文言文与诗词练习题(学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六个单元文言文与诗词练习题(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六个单元文言文与诗词练习题(学生版)(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仿照例句,在续写两个句子。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_,_ _;冬天的雪,_,_;2、按要求默写。(每题1分,共5分)(1)在这四年里,我_,_,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2) _,但余钟磬音。(3) 曲径通幽处,_。(4) 鲁迅先生对敌人是“横眉冷对千夫指”,读了阿累的回忆录一面,我们更体会到鲁迅先生“_”的一面。(5)假日的清晨,人们游览湖光山色,清清的潭水倒映着山影,翩飞的群鸟十分欢欣,人的心灵也变得空明纯洁,你压抑不住心中的惊喜,轻轻地吟诵唐朝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诗:“_”2、阅读理

2、解 (一)阅读杜甫的登岳阳楼。回答问题。(4分)登岳阳楼(唐)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A、 说到洞庭湖,我们都会想起唐诗中写得最好的两个名句:一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请你对这两句加以赏析,并回答另一句是什么?_。(二)阅读古文赵普,完成914题。(共16分)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教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

3、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9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普少习吏事( ) 读之竟日( ) 普颜色不变( ) 他日补缀旧纸( )10下列句中“以”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以虫蚁为兽 B太祖常劝以读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跪而拾之以归以刀劈狼首 D普又以其人奏何不试之以足11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12下面典故与赵普有关的一项是( )(2分)A闭门读书 B半部论语

4、治天下 C凿壁借光 D闻鸡起舞13“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补缀旧纸”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根据语境,续写两个分句,使之构成一个语意相关的排比句。(2分) 美是游荡在蓝天上的几缕白云,美是偎依在山冈上的几点残雪,。7默写。(每题1分,共6分) (1)但愿人长久,_。 (2)戎马关山北,_。 (3)_,老病有孤舟。 (4)西江月里描写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的句子是:_。(5) _,冷露无霜湿桂花。(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物以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诗句是:_。(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0一11题。(共4分)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

5、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10这首诗最后一联似乎是矛盾的,请你从表现手法和诗人内心旨趣两方面谈谈你的看法。(2分)_。11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潭影空人心”一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2分)_。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一15题。(11分)【甲】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

6、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日:“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世说新语) 注释:东渡:公元316年,西晋在异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至建康(今南京)的西晋旧臣拥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1)及其日中如探汤( ) (2)元帝异之(

7、 )13下列与例句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而能以天下事为已任 A明帝问何以致泣 B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跪而拾之以归14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4分)(1)孰为汝多知乎?_。(2)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_。15【甲】段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_。【乙】段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_,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_的特点。(3分)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5根据文义揣摩第(2)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以“我喜欢”开头,再仿写两个句子,使之形成排比。(2分) (1)我喜欢“书山漫步”,收获颇多:我在赵帅秀约客不来闲敲棋子的声声韵律中感受到他悠闲的

8、心情;我在琦君芳香醇美的春洒里品尝到乡愁思乡的滋味;我在鲁滨孙流落荒岛历尽艰险的经历中感受到他顽强开拓的精神 (2)我热爱那些字字珠玑的文字,也喜欢这些风骨独具的文人。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常是:“人比黄花瘦”,也有高歌“不肯过江东”的豪情;_。6默写。(5分) (1)油蛉在这里低唱,_(2)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_,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3)_何首鸟有拥肿的根。(4)日初出沧沧凉凉,_,_?(5)古代诗词中,描写春雨的句子很多,请你默写出两句:_。(所写的句子中须含有“雨”字)二、阅读理解(舍7一19题,共39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题。(共3分)次北固

9、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清从艺术表现手法角度赏析此诗的颔联。_。(二)阅读文言文黄鹤楼。完成812题。(共13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 (1)州城西南隅( )(2)遂以名楼( ) (3)高标巃嵸( ) (4)观其耸构巍峨( )9下列句中“以”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我以日

10、始出时去人近贻以金钗 B以幽阴深邃奇普又以其人奏 C跪而拾之以归俱以假山显 D遂以名楼则以钳搏之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重檐翼馆,四闼霞敞。_(2)坐窥井邑,俯拍云烟。_11“费祎登仙”本属虚无,但整理却旁征博引神仙传、述异记证明事实不虚,请说明整理这样写的目的。(2分) 12、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上文,回答下面的问题。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两文都提到“仙人乘鹤”这个美丽的传说,但抒发的情结却不同,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5用一句话

11、概括从下面材料中得到的启迪。(2分)猫头鹰的样子不招人喜欢,叫声凄厉,被人视作“不祥鸟”,然而它是益鸟;蝴蝶艳丽多姿,翩翩起舞,招人喜欢,然而,它是害虫。这则材料给我们的启迪_。6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宽容,就像一缕和煦的阳光,能融化心灵的坚冰;宽容,就像一段舒缓的音乐,能抚慰心灵的痛伤;宽容,_,_。 7、默写。(每题一分,共6分) (1)_,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2)纤纤擢素手,_。迢迢牵牛星(3),_老病有孤舟。登岳阳楼(4)晴空一鹤排云上,_。秋词(5)杜甫孤雁中用反衬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爱憎之情的诗句是:_。(6)虞世南蝉中借蝉抒怀,表达

12、品格高洁者,不许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的诗句:_。二、阅读理解(含822题,共41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8题。(共4分)鹧鸪(唐) 郑谷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8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鸱鸪的啼声哀怨凄切,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句活最能体现这种感情?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 。 (二)阅读【甲】【乙】两文,完成9-13题。(共13分)【甲】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呜,虎大骇,

13、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乙】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 “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郁离子注释:于:向。道:道理。田:同“畋tin”,打猎。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使:让。引:拉。虞(y)人:古代管山泽

14、的小官吏。起:赶起。发:跑出来。交:交错。鹄(h):天鹅。旃(zhn):赤鱼的曲柄旗。垂云:低垂下来的云。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注,附着。荞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1)蔽林间窥之( ) (2)稍出近之( ) (3)以为且噬已也( ) (4)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10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读之竟日至之市 B放之山下事列神仙之传 C臣之射也是吾剑之所从坠 D心之所向方为秋田之害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2)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12成语“黔驴之技、黔驴技穷、庞然大

15、物”均是由【甲】中演化出来的成语,请运用三个成语,简洁地概括【甲】文的故事内容。(3分)。13【乙】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5在横线上,仿照前两个分句,续写一个分句。(2分) 例句:如果你能使一朵花儿快乐,不用自己的手随意折毁它,那么鲜花也会使你快乐,在你苦闷烦恼时为你送上一束醉人的温馨;如果你能使一条小溪快乐,不把生活的污秽抛向它,那么小溪也会使你快乐,在你口干舌燥时为你送来一捧甜蜜的甘露;_。6、默写。(每题一分,共6分)(1)乱入池中看不见,_。(2)鹧鸪中用典故点染出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的诗句是:_。(3)无情有恨无人觉?_。(4)_,卷舒开合任天真。(5)蝉

16、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句子是:_。(6)爱莲说揭示全文中心的一句是:_。二、阅读理解(含725题,共44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题。(共4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呜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7请从诗歌的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赏析本诗的颔联。(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814题。(共14分)【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费者也;

17、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 氲氲(yn y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瑞:吉,善。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 (1)亭亭净植( )(2)陶后鲜有闻( ) (3)而名之不可( )(4)莫能肖也( )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

18、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2分)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lO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 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比较效果。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2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擅长绘画的人因

19、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13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香味:莲_;兰-氲氲无所。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_。14【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整理_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_的品性。(2分)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5请为下面一首题为“门”的小诗补全诗句。(4分)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打开了_飞雪把冬天的门打开了我说:星辰把黑夜的门打开了坚韧把苦难的门打开了_6、默写

20、。(每题一分,共5分)(1)黄鹤一去不复返,_。(2)晨兴理荒秽,_。(3)_,飞雪迎春到。(4)再别康桥一诗中,呼应第一节,反复表露诗人对康桥依恋之情的句子是:_。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5)观刈麦中表现劳动人民冒着酷暑辛勤劳动的句子是:_,_。二、阅读理解(含722题,共43分) (一)阅读沁园春雪,完成78题。(共4分)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21、。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7“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2分)-。8整理在诗中列举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有什么用意?(2分)-。【二】阅读古文木兰诗,完成913题。(共12分)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原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

22、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9、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2分)(1)但闻黄河流水呜溅溅( ) (2)朔气传金柝( ) (3)赏赐百千强( ) (4)双兔傍地走( )10照例子,根据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写现代汉语语句,用上该词。(4分)

23、 例如: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愿你一生平安。 木兰当户织 旦辞爷娘去 当:_ 旦:_11、请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2分) 不 闻 爷 娘 唤 女 声,但 闻 燕 山 胡 骑 鸣 啾 啾。12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A、比喻 对偶 反复 夸张 B对偶 对偶 排比 对偶 c借代 反复 排比 对偶 D对偶 反复 对偶 比喻13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2分)-。归类复习卷1文言文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通假字。(共6分)1小麦覆陇

24、黄 _2出门看火伴 _3对镜帖花黄 _4孰为汝多知乎 _5止有剩骨 _6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 _二、解释下列旬中加点字的古今异义。(共1 4分) 1不闻机杼声今义: 古义:2旦辞爷娘去 今义: 古义:3.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今义: 古义:4.双兔傍地走今义: 古义:5赏赐百千强今义: 古义:6.普明日复奏其人今义: 古义:7普颜色不变今义: 古义:8、处决如流今义: 古义:9因跳踉大今义: 古义:lO以为且噬己也 今义: 古义:11稍出近之今义: 古义:1 2策勋十二转今义: 古义:13、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今义: 古义:14及其日中如探汤今义: 古义: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25、。(共16分)1遂以名楼 名: 2重檐翼馆 翼:3富人于五所园也 园: 4葆生叔同知瓜洲 同知:5驴不胜怒,蹄之 蹄: 6断其喉 断:7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船: 8非显者刺 刺:9稍近益狎 近: lO尽其肉 尽:11愿为市鞍马 市: 12不蔓不枝: 蔓: 枝:13香远益清:远 14孔子东游:东15而日中时远也:远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共28分) 1寡学术( ) 及为相( ) 2晚年手不释卷( ) 阖户启箧取书( ) 3返憩于此( ) 读之竟日( ) 4既甍( )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 5慭慭然( ) 太祖乃悟( ) 6卒用其人( ) 州城西南隅( ) 7遂以名楼( ) 颓然碧窈( )

26、 8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 主人处处款之( ) 9缘坡植牡丹( ) 俱以假山显( ) 10远遁( ) 以为且噬己也( ) 11益习其声( ) 稍近益狎( ) 12驴不胜怒( ) 可爱者甚蕃( ) 13亭亭净植( ) 陶后鲜有闻( ) 14濯清涟而不妖(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五、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20分)1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_。2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_。3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_。4蔽林间窥之。_。5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_。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7中通外直,不蔓不

27、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9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_lO孰为汝多知乎?_六、解释下列常用虚词的意思。(共6分) 1主人处处款之_ 事列神仙之传_2以为神_ 以为且噬己也_3因跳踉大_ 虎因喜_ 七、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共l O分)学 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使弈秋诲二人弈_ (2)非然也_ (3)思援弓缴而射之_ (4)为是其智弗若与_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

28、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3翻译文言句子。(2分) 惟弈秋之为听_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2分)归类复习卷2默 写按要求默写下列诗词。(每空1分,共100分)1.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万籁此俱寂,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清晨人古寺,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4昔闻洞庭水,_。(杜甫登岳阳楼5_,流响出疏桐。(虞世南蝉)6谁怜一片影,_? (杜甫孤雁)7、_,呜噪自纷纷。(杜甫孤雁)8. 相呼相应湘江阔,_。(郑谷鹧鸪)9.望长城内外,_;大河上下,_。(毛泽东沁园春雪)1

29、0当窗理云鬓,_ 。出门看火伴,_(北朝民歌木兰诗)11不闻爷娘唤女声,_。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_。(北朝民歌木兰诗)12.万里赴戎机,_。朔气传金柝,_。将军百战死,_(北朝民歌木兰诗)13.妇姑荷箪食,_。_,左臂悬敝筐。(白居易观刈麦)14、_,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15、大漠孤烟直,_。(王维使至塞上)16、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17黄鹤一去不复返,_。(崔颢黄鹤楼)18_,但使愿无违。(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19、大自然的风光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常建的诗句“_,_”写出了清幽的环境对人的影响;面对北国的雪景,诗人毛泽东也畅想着祖国的妖娆美景,

30、正如其诗中所写“须晴日,_,_。20登岳阳楼中诗人眼观浩荡烟波,想到自己举目无亲,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为家的两句诗是_,_。看到国家因战乱未平,多灾多难,诗人不禁老泪纵横的诗句是_,_。21蝉一诗中借蝉抒怀的句子是:_,_。22孤雁是执著念群的,孤雁一诗中“_,_。“写出了其执著的行为,而“_,_。”则写出了其念群深切的心理。23鹧鸪的叫声悲切,催人泪下,正如诗中所写“_,_。”“_,_”两句让人仿佛置身湖边古庙,聆听鹧鸪声声哀怨。(郑谷鹧鸪)24莲花是美的!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曾这样描述其姿态:“_,_,_,_,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李商隐的诗句“此花此叶长相映,_”写尽了莲花与莲叶相映之美,

31、郑谷的诗句“_,_”写出了莲叶的香美;莲花之果莲子更是清香诱人,苏轼有诗为证:“_,_。”而陆龟蒙的诗句“_?_”则写出了白莲的情态美。“_,_。”更成为莲花洁身自好的美好品质的象征。25沁园春雪一词中化静为动的诗句是_,_。主旨句是_。26梅花是美的,美在其精神。陆游笔下的寒梅敢于傲霜斗雪,却是寂寞而又饱受摧残的,正如其诗中所写:“_,_。_,_。”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却是坚强不屈的,“_,_。”27木兰虽是一个女子,在征战生涯中,却屡建奇功,“_,_。”则是她赫赫战功的侧面表现。但她不图功名利禄,毅然辞官还乡,“_,_。”就是她高尚品格的体现。28木兰诗中用比喻赞美木兰机智的诗句是_,_;_

32、,_?29古代农民的生活是艰苦的,观刈麦一诗中“_,_”直接写出了麦收时节农民的辛苦;“_,_”则是通过农民的反常心理来表现他们所受的煎熬。30辛弃疾破阵子中表现整理收复中原,完成统一大业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_,_;表现将士们身手矫健,英勇杀敌的句子是_,_。反映整理壮志难酬,点明全词主旨的句子是_。31康河边的草木是美的,那河畔的柳树,在夕阳的照射下,真是美艳无比的,诗人徐志摩写道:“_,_;_,_。”32使至塞上中诗人自比,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情感的诗句是_,_。33马致远曲中咏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崔颢名诗黄鹤楼中云:“_,_。”与其意境相仿。34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流连忘返;幸福是陶渊明“_,_”的悠闲自得;幸福是苏苏轼“_,_”的美好祝愿。35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的壮阔之美,杜甫诗登岳阳楼中的“_,_。”与孟浩然的诗有异衄同工之妙。36有的干部常用“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来掩饰自己的错误,对此我们可以用周敦颐的一句名言“_,_。”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反驳。37塞外的荒漠,开阔鲜明,气势雄浑,王维的诗句“_,_。“正是这一特征的最好写照。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26 / 2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