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上传人:m**** 文档编号:69346167 上传时间:2022-04-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题 g.K 诱咖W奘 仲藻 一元生仆节 第第教学目标匕匕厶冃与力知生 较 仇 比, 探 系 主 关 自 类 察 境人 观乩 环与 验匕匕 活 和 。头#t 册仆 I甸 1W1W灿1W咖 卸 対 対 们巒 是 综 蕨蕨邙绿行 和和适种维 标卄鲜卄鲜相各思 目苔苔r中散 学、环圈发 教 *2 *2 估物生 、 藻藻主生学 一 述出 W 注养 概说体关培 1 .2 物 3 4订法过究 探 组 分 思 察 观度见 态帥 感確 育 /V合 综 较比 探主 自察力 观轉 验菊物圈 同在 着 植 ” 藻 出柿 突基占小 难物圈 同在 着 植 ” 藻 出柿 突基教学策略论 讨 和 考 思导

2、 弓 法 学思 察 观类 藻 种 各2源用 资利 程发 课开教学设计引言:教师先用PPT课件展示一组多种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海带、紫菜、葫芦藓、墙藓、 铁线蕨,肾蕨、油松、侧柏、小麦、樱花及其生活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你认识图片中的哪些植物?比较它们的形态和生活环境,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小组对提出的问题讨论后,达成共识:生物圈中的经色植物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各异。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发现 问题的能力。教师因势利导:“根据植物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将它们分为四个主要类 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正是这些绿色植物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植物界,也正是它们 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

3、为它们的好朋友吗?那就让我们走近它们,进一步了解它们吧。”一、探究藻类植物先让学生表朗读课文中的优美诗句展开想像的翅膀想像诗句中的景象,再通过水绵、海带 等藻类植物的图片让学生介绍这些植物的生活环境,最后课件展示衣藻、水绵、海带等及其生 活环境的录像片段,加深学生对藻类植物生活环境的感性认识。“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有什么 特点呢?”学生总结:生活在水中(海水、淡水中)。教师加以补充: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 中,少数生活陆地的阴湿处。此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力,也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外实 践活动的积极必一。“关于藻类植物你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将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小 组归类后用实物影仪展示:“

4、大多数的藻类植物终生生活在水中,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呢?”“藻类植物的形态与其他的陆生植物有什么区别吗?”“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起什么作用?与人类 有什么关系呢?”等等,此环节既为学生提供了发散思维、提出问题的空间,又引发了学生进 一步探究藻类植物的形态特点等的欲望。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寻找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的答案,同时,教师进一步启发:“藻类植物是单细胞的还是多细胞的?”“它们有专门的根、茎、叶等器官吗?”“它们的形 态结构是如何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通过观察、讨论,学生们概括出:藻类植物有,也有多 细胞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这种结构特点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藻类植物整个身体都 在水中

5、,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和无机盐,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不需要有专门的吸收水分和无机 盐的根、起运输作用的茎以及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的分化。教师通过媒体展示资料“藻类植物比陆地上的植物分布范围大、数量多;藻类植物通过光 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占空气中氧气的95%, ”,激起了学生进一步探究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关系的兴趣。教师提供有关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及与人类关系的部分图片, 为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创设了情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关于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 与人类的关系,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对藻 类植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

6、绿色植物的情感。“绿色植物的植物体一定是绿色的吗?为什么”“赤湖现象常引起鱼体大量死亡,为什么?”等问题作为课外研究性学习课题布置下云,旨在初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二、探究苔藓植物“根据平观察,谈谈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苔藓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相比,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吗?”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已见教师适时以课件同时展示部分藻类植物、苔藓植 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并及时对学生的发以肯定、鼓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使学生对 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教师用媒体 展示资料“苔藓植物分布极广,它们广泛分布在森林、沼泽和其他阴湿的地方,在适宜的环境 中

7、可以大片地生长”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为学生更好地了解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 作用做了铺垫。接着,教师提问,“从形态上看,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有区别吗?有哪些主要区别呢?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吗?”以此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仔细观察、深入探究苔藓 植物形态结构的兴趣。教师以媒体出示探究提示:“葫芦藓的形态和颜色是怎样的?植株的高 度是多少、如何测量?葫芦藓的茎、 叶、假根特点?葫芦藓的形态结构特点是如何与生活环境 相适应的?除此之外,你还想探究些什么?请自行设计。”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探究材料、用 具进行充分的观察、讨论,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求答案。各组同学对探究的结果进行 分析、记

8、录,由各组代表公布本组的结果,最终由教师点评,总结出: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 叶。但茎细弱;叶绿色、小而薄、无叶脉,推断茎和叶里都没有输导组织;假根纤细,结构简 单,只起固着作用,故要靠叶片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以上特点决定了苔藓植物吸水和保水能力 都较弱,植株也矮小(约 13厘米),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在过程中,学生们人人动手 参与观察、实验、探究,并分工合作,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使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实 验探究能力、全作与交流的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课件展示苔藓植物成片生长的生态图片,“在什么样的地方能够见到画面中的景象?”“成片生长的苔藓植物对自然界有什么意义? ”“如果在这样的地区

9、修建一座燃煤的火力发电厂, 几年以后,这里的许多绿茸茸的苔藓植物还会有吗?为什么? ”通过学生对以上问题的讨论, 既进一步了解了苔藓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如:蓄积水分、保持水土、作为监测量空气污染程 度的指示植物等),又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保护绿色植物、保 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三、探究蕨类植物课件同时展示部分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及其生态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通过 两幅图片的对比,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提出来与同学交流。”学生观察、讨论后达成共识:蕨 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有相似之处,都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但蕨类植物的植株比苔藓 植物高大的多。紧接着学会会质凝:“

10、为什么两类植物生活环境相似而形态差别很大呢?”“蕨类植物在结构上又有什么特点呢?”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也 激发了学生主动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教师展示实验:提供盆栽的铁线蕨及其他实验用具,伴随以下问题一步一步地介绍蕨类植 物的特点:“铁线蕨的地上部分是什么?它的茎长在哪?”“地下部分有什么特点?”“取叶,对光看一下叶的厚薄怎样?有无叶脉?”“用手折一折它的地下茎和叶柄,有无柔韧的感觉? 分析一下是否有输导组织?”经过一系列的观察探究活动及学生们的讨论交流,学生们自己得 出结论:铁线蕨的地上部分是叶,茎长在地下,茎和叶中都有输导组织。对于学生难以观察和 理解的问题,教师

11、予以适当的补充拓宽:蕨类植物的根里也有输导组织,具有吸收的功能。另 外,蕨类植物的根、茎、叶中还有机械组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师的适时点拨、指导, 使学生在明确了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的基础上 理解了植株比苔藓植物高大的原因,同时也使学生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动手实 践、与人合作的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教师课件展示带抱子囊群的蕨类植物,通过观察,使学生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是 不结种子而靠孢子繁殖的植物”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也为下节讲“种子植物”打下基 础。课件展示有关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的图片,展示曾经繁盛的古代蕨

12、类 植物的生态图,“蕨类植物有什么经济意义呢?”“现在的蕨类植物还能形成大片的森林吗?”学生经观察、讨论后发表看法,并将课前查阅、搜集的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提高了学了发散思维、逻辑推理、资料分析、表达交流的能力。四、课后小结播放有关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录像,通过观看、回顾,使学生对这三类 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生活环境以及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 全面的认识,同是地加深了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五、达标检测设计一种比较方式 ,比较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等方面的异同,让学生自主完成并从中领略到植物进化所遵循的规律。六、课外活动通

13、过查阅、搜集资料和实地考察,关注本地区这三大植物类群的生存状况,强化与生物圈 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增进环保意识,并尝试向有关部门提出环保建议,培养自己的社会责 任感。教学反思: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这节课讲解主要围绕着形态特征、生活环境和与人类的关系三者, 对于生活环境学生都比较能理解掌握。而对于形态结构来说,又主要围绕着植物的根、茎、叶 来讲解,这个是重点和难点。在讲根的时候,学生总认为根是吸收营养的。比如一开始介绍藻 类植物时,学生也有这个定式思维,这个很好解释,只要让学生思考海带全身都是在水中的, 那么营养的吸收是靠根状物还是叶状物,两者吸收程度哪个才能满足藻类的生长发育。这样学 生很容易得出根状物是固定作用,叶状物是吸收作用。在讲解茎、叶是否有输导组织,只需让 学生自己触摸苔藓和蕨类实物并折折植株的茎和叶,就能清晰地得出结论。不足之处在于与人 类关系的讲解比较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