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地球化学实验指导书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9316182 上传时间:2022-04-0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6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实验地球化学实验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实验地球化学实验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实验地球化学实验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资源描述:

《实验地球化学实验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地球化学实验指导书(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实验一、岩石氯仿沥青“A”的测定一、基本原理和试剂使用技术规范1基本原理:利用氯仿对岩石中沥青物质的溶解性,能溶解于氯仿中的必为非极性的有机质类化合物。在78的水浴中被加热的氯仿变为蒸气后,经冷凝管冷却在样品的顶端形成液体从样品粉末上淋过,使其中的有机质类溶解于氯仿中。溶有样品的氯仿现被加热成为蒸气。不断循环往复的蒸淋,使样品中的有机质完全溶解在氯仿中。最后以质量法求出从固体样品中被氯仿溶解出的有机物的含量。2本方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51181995 岩石中氯仿沥青的测定脂肪抽提法为依据,结合实验室具体条件制定的检测方案。二、适用样品及样品的处理1样品种类:岩心、岩

2、屑、土壤、植物等干燥后的固体样品。2样品用量:泥岩200g;灰岩500g;煤或油页岩:15-50g。3核对样品:按样品分析通知单核对样品的编号、井号、井段、层位、岩性描述、样品量、样品外观质量(重点察看是否有污染)、分析项目。4净化样品:对样品表面有污染的,应进行切削等净化处理。使样品保持原始面目。 5样品干燥:样品粉粹前在4045干燥4小时以上。6样品粉粹:样品在不超过50的条件下粉粹至粒径为0.18mm(6080目)以下,并保持样品的干燥。三、试剂与仪器设备1试剂:(所有有机试剂需经脱水、蒸馏、无酸性反应,色谱检查合格。)铜片:铜含量应大于99;使用前用细砂纸磨去表面氧化物,并用氯仿清洗干

3、净。医用脱脂棉:使用前用氯仿抽提至不发荧光。平底烧瓶:500ml、1000ml。量筒:250ml、500ml。锥形瓶:50 ml。氯仿;乙醇;氯化钙;盐酸;大张滤纸;2仪器设备:电热恒温水浴,四孔,量程:37100;电子分析天平:量程:0200g,感量:0.1mg;托盘天平:量程:0200g,分辨率0.1g;索氏脂肪抽提器:500ml、1000ml;电热鼓风干燥箱:量程:50250,分辨率1;试剂蒸馏提纯装置;分样检验筛;旋转蒸发器。四、实验条件电源: 22010V 50Hz。分析间温度:室温。称量瓶恒重的条件:称量瓶在常温下放入干燥器中干燥后称量,两次称量之差不得超过0.2mg。分析间保持清

4、洁。有良好的抽风设备。抽提设备必须有循环冷却水。五、分析步骤1称取粉碎后样品(泥岩和灰岩100200 g);煤和油页岩(550g)装入经抽提过的滤纸筒中。2在500ml的平底烧瓶内加350ml400ml的氯仿,另加数块铜片用于脱硫,然后将装有样品的抽提器和烧瓶安装在支架上。3打开冷却水,调节水的流量,在满足冷却冷凝管的前提下使冷却水流量尽量小;接通电源,使水浴锅里的水温稳定在80左右。4从第一次溶液回流开始计算有效抽提时间:灰岩48小时;泥岩72小时;煤100小时。待抽提完成后,关闭电源停止加热待烧瓶内抽提液的温度降至室温后,取下抽提器,自然挥发或用旋转蒸发器浓缩抽提液至1030ml。5取短颈

5、漏斗一支,用抽提过的棉花过滤抽提液于100ml的锥形瓶中,用氯仿冲洗烧瓶和棉花,滤液收集在100ml的锥形瓶中。将锥形瓶中的滤液浓缩至35ml后,转移到已恒重好的称量瓶中。6将称量瓶中的溶剂在不超过40的条件下挥发至近干并放入干燥器中。7载物称量瓶置于干燥器中冷却30min,称量,记录载物称量瓶重量。重复上述条件操作两次。空白称量瓶两次质量之差0.0010g。8每批样品要做一空白值。9结束分析,关好水、电、仪器设备等。 六、检测结果的计算和质量要求1氯仿沥青含量的计算公式: 式中:X:氯仿沥青的百分含量,;G2:称量瓶加氯仿沥青“A”的质量,g(或mg);G1:称量瓶的质量,g(或mg);G3

6、:氯仿沥青“A”空白值,g(或mg);m :样品质量,g(或mg)。 所得结果应修约到四位小数。 2质量要求: 样品平行分析结果的误差应符合行业标准SY/T 51181995岩石中氯仿沥青的测定脂肪抽提法的规定;具体标准如下。 样品平行分析结果允许误差氯仿沥青含量范围(%)允许双差(%)氯仿沥青含量范围(%)允许双差(%)0.50000.02000.05000.01000.00500.50000.10000.01000.01000.00200.10000.05000.0075双差:D=A-B,其中A为第一次测定值,B为第二次测定值。3每批样品按10进行平行测定,如果有80%的平行测定样品超差,

7、则整批样品需重新测定,如果80%的平行测定样品超差,则超差样品重新取样测定。七、注意事项1检测前仪器设备检查 检查冷却水管、接头有无滴漏;水浴锅加热是否正常;抽提器、冷凝管和平底烧瓶的磨口是否密封不漏气;检查天平的状态、零点等。2分析样品登记、分析样品编号。3检测中仪器设备检查 检查冷却水是否流畅;水浴的加热温度是否稳定,是否要补充氯仿;脱硫是否完全(如果铜片完全变黑应再加一些铜片)等。4检测后仪器设备检查 关好水龙头;关闭水浴电源;关闭天平电源。5检测后的剩余样品、氯仿沥青“A”、 抽提后的残渣退回调度。6平行检测结果超差时,应立即查找原因,重新取样分析。7如因操作不当、玻璃仪器损坏或偶然发

8、生的污染等,造成样品失真,应重新取样分析。8在抽提过程中,如果中途停电、停水,应立即关好电源和水龙头,等来电、水后继续抽提,且应加上因停电、停水所耽误的时间。载物称量瓶恒重样品接收、检查、登记、编号、样品清洗、样品及粉粹称样,包装样品,装入脂肪抽提器连续抽提取下样品,并回收氯仿过滤,转移抽提液,挥发溶剂载物称量瓶+样品恒重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检查检测数据,审核结果,发出检测报告交还未测试原样,氯仿沥青及抽提后岩样残渣八、检测流程框图实验二、岩石可溶有机物和原油族组分分离一、基本原理和使用技术规范1基本原理:根据液 固吸附平衡的原理,被分离的混合组分预先吸附在柱内的固定相(氧化铝或硅胶)上,然后用

9、不同极性的溶剂按被分离组分极性的大小顺序,依次从固定相上洗脱下来,定量收集淋洗液后即便得到不同种类的馏分。2本方法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5119-1995岩石可溶有机物和原油族组分柱层析分析方法,作为岩石可溶有机物和原油族组份分离方法的技术标准。二、适用样品和样品的处理1本方法适用于岩石可溶有机物和原油的族组份柱层析分离。2原油或其它液体有机样品均要先经干燥脱水处理后方可进行后续分析步骤。三、试剂及仪器设备1试剂和材料:试剂:所用试剂均需精馏纯化,并用色谱或紫外光(200400nm)检测器检查无杂质方可使用。其中正已烷与3060石油醚可互换。 正已烷:分析纯; 3060

10、石油醚:分析纯; 二氯甲烷:分析纯; 无水乙醇:分析纯; 氯仿:分析纯。硅胶:筛取粒径为0.1770.149mm(80100目)的层析硅胶,用氯仿抽提至不发荧光,烘干后在140150电热干燥箱中活化8小时,在干燥器中冷却后装入磨口瓶中备用。使用前再活化4小时。氧化铝:筛取粒径为0.1490.074mm(100200目)的中性层析氧化铝,在400450马福炉中活化4小时,取出稍冷,移入干燥器中冷却后装入磨口瓶中,置于干燥器中保存备用。脱脂棉:经氯仿抽提至不发荧光。层析柱:玻璃柱,内径712mm,长400500mm。2仪器设备:分析天平:量程:081 mg,感量0.01mg。电热干燥箱: 1020

11、0,分辨率1。真空干燥箱:量程20300,分辨率1。真空度:1.33Pa。马福炉;旋转蒸发器。四、实验条件1分析室内温度:1030;相对湿度:65%。室内避光。2分别用洗液、蒸馏水洗净层析柱,烘干。使用前用二氯甲烷清洗两遍。3用洗液和蒸馏水洗净称量瓶,烘干、以二氯甲烷清洗后编号,(每个样品须用4个称量瓶)。4称量瓶在40、真空度0.04MPa下的真空干燥箱中保持30min,取出放入干燥器中30min后称量,两次称量之差不得超过0.20mg。五、分析步骤1称取0.02g0.05g样品于编好号的50ml具塞三角瓶中,在不断摇荡下加入30ml左右正已烷(或3060石油醚),放置12小时,沉淀沥青质。

12、2用塞有脱脂棉的短颈漏斗过滤沥青质,用100ml三角瓶承接滤液,以正已烷(或3060石油醚)洗涤三角瓶及脱脂棉至滤液无色为止。滤液用旋转蒸发器蒸馏浓缩35ml。3换上恒重的称量瓶,用氯仿溶解三角瓶及漏斗中脱脂棉上的沥青质,洗涤至滤液无色,挥干溶剂。4层析柱应安装在1030的通风柜中,在层析柱底部填塞少量脱脂棉,先加入3g硅胶,再加入2g氧化铝,轻击柱壁,使吸附剂填充均匀,并立即加入6ml正已烷(或3060石油醚)润湿柱子。5润湿柱子的正已烷(或3060石油醚)液面接近氧化铝层顶部界面时,将样品浓缩液(35ml)转入层析柱,以每次5ml正已烷或3060石油醚共6次淋洗饱和烃,用恒重好的称量瓶承接

13、饱和烃馏分。6当最后一次5ml正已烷(或3060石油醚)淋洗液液面接近氧化铝层顶部界面时,以每次5mL 2:1的二氯甲烷:正已烷(或3060石油醚)混合溶剂共4次淋洗芳香烃。当第一次5ml二氯甲烷与正已烷(或3060石油醚)混合溶剂流进柱内3ml时(原油样为2ml),取下承接饱和烃的称量瓶,换上承接芳香烃的称量瓶。7在最后一次5ml二氯甲烷与正已烷(或3060石油醚)混合溶剂液面接近氧化铝层顶部界面时,先用10ml无水乙醇,后用10ml氯仿淋洗非烃。当无水乙醇流进柱内3ml时,取下承接芳香烃的称量瓶,换上承接非烃的称量瓶。8将载物称量瓶中的溶剂在不超过40的条件下挥发至近干。9载物称量瓶置于在

14、真空干燥箱40、真空度0.04MPa下保持30min后,取出置于干燥器中30min,称量,记录载物称量瓶量。重复上述条件操作23次,取最后的称量值。10每批样品要做一空白值。11结束分析,关好水、电、仪器设备等。 六、检测结果的计算及质量要求1检测结果的计算(1)各组分相对百分含量的计算公式: 式中:CA:组分A(饱和烃、芳香烃、非烃或沥青质)的百分含量,;GA:分离所得组分A(饱和烃、芳香烃、非烃或沥青质)的质量。m:用于分离的氯仿沥青“A”或原油样品的质量,g(或mg);(2)族组份分离回收率计算公式: 式中: M:族组份分离的回收率,%;G饱、G芳、G非和G沥:经分离得到的组分饱和烃、芳

15、香烃、非烃和沥青质的质量,g(或mg);m:氯仿沥青“A”或原油样品的质量,g(或mg); 所得结果应修约到四位小数。 2质量要求:(1) 各组份要分离完全,以保证其它分析的顺利进行。(2) 样品中饱和烃、芳香烃、非烃和沥青质4个组分总收率要达到85.00%105.00%,低于上述规定应作平行样分析。(3) 样品平行分析结果允许误差D应符合表2规定。表2 样品平行分析允许误差组分含量范围(%)允许误差值(%)组分含量范围(%)允许误差值(%)10.0030.000.801.5030.0050.0050.0070.0070.003.504.505.00双差:D=A-B,其中A为第一次测定值,B为

16、第二次测定值。七、注意事项1在淋洗每一组份时,淋洗剂要少量多次地倒入柱内,每一次加淋洗液时要等前一次所加液体刚流至吸咐剂表面后才能倒入。2经活化后的硅胶和氧化铝保存期不能超过两周。3组份收集瓶切换时不能让液滴遗洒在收集瓶外。4用于分离的样品量少于20mg时,柱填料及淋洗剂要适当减少。沥 青 质沉 淀 物交还未测试原样样品接收、检查登记称20-50mg样品滤 液蒸至3-5ml过滤Al2O3 2g硅胶3g饱和烃石油醚30ml芳 烃非 烃二氯甲烷:石油醚(20mL 2:1)乙醇10ml氯仿10ml氯仿样品+称量瓶衡重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检查数据,审核结果发出检测报告沉淀沥青质30ml正已烷八、检测流程

17、图实验三、岩石氯仿抽提物和原油中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一、基本原理和使用标准规范1基本原理:饱和烃样品注入进样器蒸发,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后,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不断地反复地进行分配。由于不同的化合物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随着反复分配次数增加,最终各组分从色谱柱出口流出的时间就不一样,从而达到对饱和烃样品中各正、异构组分进行分离的目的。2该分析方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5120-1997岩石氯仿抽提物及原油中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方法为依据,结合实验室具体条件制定的检测方案。二、适用样品和样品的处理1该方法适用于岩石(或土壤)氯仿抽提物、原油或其它可溶有机物中饱和烃的正构烷烃

18、、姥鲛烷、植烷的分离和分析。2样品经正已烷溶解,用微量注射器定量抽取直接注入气相色谱系统进行分离和分析。三、试剂及仪器设备1试剂和材料:正己烷,分析纯。 高纯氮气:纯度99.9 以上。氢气:氢气发生器纯度99.9 以上。压缩空气:经过滤器净化,干燥。除去固体污染物及有机质。色谱标样:nC18、nC17、nC8nC44或经分析鉴定过的样品。2日本岛津 GC-17A气相色谱仪,CLASS-GC10色谱工作站。技术指标:量程:09999mV,相对误差:840%;注射器:1mL、1L注射器。色谱柱 25m0.25mm0.25m SE-54弹性石英毛细柱。四、实验条件1工作环境:电源:22010V,50

19、Hz。温度:室温;室内清洁无尘。2检测仪器条件:毛细柱色谱;分流进样系统;分流比:50:1。进样温度:300。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温度:300。柱温:初温100,恒温1min,以4/min的升温速率升至300,恒定1520min。检测所用气体:高纯氦气或高纯氮气(99.9998%),柱内流速1.5mL/min。助燃气:空气,300mL/min;燃烧气:氢气,50 mL/min。五、分析步骤1检测前样品检查:对照样品分析通知单检查样品的编号、井号、井段、层位、岩性描述、样品量、样品外观质量(重点是是否有污染)、分析项目。样品内有无杂质,溶剂是否挥发干净等。分析样品登记、编号。2

20、检测前仪器设备检查:操作前检查气路、设置条件、稳定仪器,排除漏、堵,然后按最佳操作条件调好仪器。3样品检测:(1) 一定要在仪器“ready”指示灯亮时方可进样。(2) 用清洁的微量注射器将样品注入汽化室后,迅速按下主机的Start键(数据采集器会自动进行数据采集),仪器自动记录分析结果,分析流程见流程图。(3) 分析结束后仪器的检查检查仪器条件是否正常,各气路气体流量是否正常,在仪器记录簿上对当天的分析检测过程进行登记。(4) 检测后样品检查对照原始记录检查样品编号、数量、描述及样品量。检测过的样品送交样品室保管。(5) 待当天的样品做完后,依次关闭主机、计算机电源、最后关闭所有气源开关。六

21、、检测结果的计算及质量要求1结果计算:(1) 定性:利用色谱标样(nC18、nC17、nC8nC44或经分析鉴定过的样品)的保留时间对样品中的组分进行定性.(2) 定量计算: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某正构烷烃各组分和姥鲛烷、植烷的质量分数:Ci:正构烷烃某组分、姥鲛烷、植烷的质量分数,%Ai:正构烷烃某组分、姥鲛烷、植烷的峰面积;fi:正构烷烃某组分、姥鲛烷、植烷的质量校正因子。因正构烷烃各组分、姥鲛烷和植烷的质量校正因子接近于1,故上式可简化为:2质量要求:(1) 色谱图:a) 要求出峰范围包括C13C40的正、异构烷烃,并且正构烷烃的色谱峰形对称;b) 最高峰的高度应占记录纸高度的60%90%

22、(特殊样品除外);c) nC17烷与姥鲛烷的峰高分离度不应小于90%(以低峰高度为准)。 (2) 准确度:色谱标样三次重复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应符合下表规定。质量分数范围相对误差1.005.00155.0010相对误差的计算公式:式中:Ri:相对误差,%;Si:标样中某组分质量分数;Ai:实测标样中某组分质量分数的平均值。(3) 精密度:同一样品平行测定结果的重复性应符合下表规定。质量分数范围相对偏差0.10.5400.51.00201.005.00155.0010.001010.008按下式计算相对偏差:式中:d:相对偏差,%x:实测值;A:平均值。七、注意事项1一定要在“Ready”指示灯灭

23、时方可进样。2注射样品前要用二氯甲烷清洗注射器数十次,以保证不受残留物质的影响,杜绝交叉污染。3注射样品前先将针头用滤纸擦净,注射器插入进样器时速度要快,之后迅速按下主机的启动键。4芳烃样品应放置于冰箱内保存,防止易挥发组分损失。5在仪器运行过程中,要经常检查仪器及数据采集系统次,以保证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6结果超差时,首先检查样品有无污染或其它不符合检测的情况;其次重新检查仪器和实验条件,及时纠正错误。待检查完毕后,再重新检测。7在仪器运行过程中如突然停电,应先关机后关气,来电后重新验测。8如果仪器受到意外损坏时,应马上关机、关气,及时向实验室老师汇报,再作详细的检查和维修。GC-17A主机

24、设定分析条件接受样品开电源,开机,开气Class-GC10工作站联机设定分析程序样品制备烷烃、芳烃样品检查不合格交还调度进 样色谱气化室分 流毛细管柱分离检测器检测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校核报告发出检测报告样品返还调度、资料归档八、检测流程图实验四、岩石氯仿抽提物和原油中芳香烃的气相色谱分析一、基本原理和使用标准规范1基本原理:经预分离后的芳香烃样品注入进样器,汽化并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后,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不断地反复地进行分配。由于不同的化合物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随着反复分配次数增加,最终各组分从色谱柱出口流出的时间就不一样,从而达到对芳烃样品中各组分进行分离的目的。2该分析方法以中华人民

25、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6196-1996岩石氯仿抽提物和原油芳烃气相色谱分析方法为依据,结合实验室具体条件制定的检测方案。二、适用样品及样品的处理1该方法适用于岩石(或土壤)氯仿抽提物、原油或其它可溶有机物中芳香烃的萘、甲基萘、菲、甲基菲、二甲基菲及屈系列化合物的分离和分析。2样品经二氯甲烷溶解,用微量注射器定量抽取直接注入气相色谱系统进行分离和分析。三、试剂及仪器设备1试剂和材料:二氯甲烷,分析纯。 高纯氮气:纯度99.9 以上。氢气:氢气发生器纯度99.9 以上。压缩空气:经过滤器净化,干燥。除去固体污染物及有机质。色谱标样:萘、菲、蒽、屈系列标准或经分析鉴定过的样品。2日本岛

26、津 GC-17A气相色谱仪,CLASS-GC10色谱工作站。技术指标:量程:09999mV,分辩率:1mV,相对误差:1018%;注射器:1mL、1L注射器。色谱柱 30m0.25mm0.25m,DB-5弹性石英毛细柱。四、实验条件1工作环境:电源:22010V,50Hz。温度:室温;室内清洁无尘。2检测仪器条件:毛细柱色谱;分流进样系统;分流比:50:1。进样温度:300。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温度:300。柱温:初温100,恒温1min,以3/min的升温速率升至300,恒定1520min。检测所用气体:高纯氦气或高纯氮气(99.9998%),柱内流速1.5mL/min

27、;助燃气:空气,300mL/min;燃烧气:氢气,50 mL/min。五、分析步骤1检测前样品检查:对照样品分析通知单检查样品的编号、井号、井段、层位、岩性描述、样品量、样品外观质量(重点检查是否有污染)、分析项目。样品内有无杂质,溶剂是否挥发干净等。芳烃样品量不应少于1mg。2检测前仪器设备检查:操作前检查气路、设置条件、排除堵漏、仪器待稳定后按最佳操作条件调节好仪器。程序升温色谱基线稳定。 3样品检测(1) 一定要“ready”批示灯亮时方可进样。(2) 用清洁的微量注射器将样品注入汽化室后,迅速按下主机的Start键(数据采集器会自动进行数据采集),仪器自动记录分析结果,分析流程见流程图

28、。4检测后仪器检查:检查仪器条件是否正常。5待当天的样品做完后,关主机,其次关计算机,切断电源,最后关闭所有气源开关。六、检测结果计算和质量要求1定性判断:一般根据菲、3-甲基菲、2-甲基菲、9-甲基菲、1-甲基菲的特征峰确定菲与二甲基菲。2定量计算:依照 SY/T 61961996 9第9条。3质量要求:按照SY/T 61961996岩石氯仿抽提物和原油芳烃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第10条:七、注意事项1一定要在“Ready”指示灯灭时方可进样。2注射样品前要用二氯甲烷清洗注射器数十次,以保证不产生样品的交叉污染及残留物质的影响。3用清洁的微量注射器将样品注入汽化室后,迅速按下主机的Start键(数

29、据采集器会自动进行数据采集),仪器自动记录分析结果,分析流程见流程图。4芳烃样品应放置于冰箱内保存,防止易挥发组分损失。5在仪器运行过程中,要时刻检查仪器及数据采集系统若干次,以保证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6结果超差时,首先检查样品有无污染或其它不符合检测的情况;其次重新检查仪器和实验条件,及时纠正错误。待检查完毕后,再重新检测。7在仪器运行过程中如突然停电,应先关机后关气,来电后重新验测。8如果仪器受到意外损坏时,应马上关机、关气,并向及时向实验室老师接受样品开电源,开机,开气GC-17A主机设定分析条件Class-GC10工作站联机设定分析程序样品制备芳 烃样品检查不合格交还调度进 样色谱气化

30、室分 流毛细管柱分离检测器检测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校核报告发出检测报告样品返还调度、资料归档八、检测流程框图实验五、岩石可溶有机物和原油棒薄层色谱分析一、基本原理和使用标准规范1基本原理:棒状薄层色谱仪的基本构成原理,是将以往的板薄层变成棒薄层,即将担体按一定厚度涂在圆柱体表面上,形成薄层棒(见图1)作为组份分离工具,与气相色谱常用的氢火焰离子化检测(见图2)技术相组合。将常温下不挥发,在火焰中燃烧可溶性的有机样品,用溶剂稀释后点到涂有硅胶氧化铝吸附的薄层棒上,除去溶剂后放入相应的展开槽中,由溶剂作为流动相在一定的饱和蒸气压的环境条件下携带样品自下而上地移动,进行展开分离。由于不同组分在硅胶表面的

31、吸附分配系数不同而造成移动速度的差异。致使在玻璃棒的不同位置处有不同组分。经过展开后的薄层棒按顺序进入到氢火焰检测器中,选择一定的扫描速度,进行燃烧离化后得到对应的组份离子流图。2该分析方法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63381997岩石可溶有机物和原油族组分棒薄层火焰离子化分析方法为依据,结合实验室具体条件制定的检测方案。二、适用样品及样品的处理1适用样品:用于各类生油岩、储集岩中可溶有机物及原油的族组分分析,不适用于凝析油的分析。2样品的处理:样品为生油岩、储集岩中可溶有机物和原油。三、试剂及仪器设备1 试剂:正己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异戊醇(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2

32、仪器设备:IATROSCAN MK-5型 TLC/FID棒色谱仪:灵敏度:0.01g以下,稳定时间5min,使用环境温度:540;电源:240V,5060Hz;IATROCODER TC-21 型积分记录仪:使用环境温度:540;电源:90260V,50/60Hz;Chromard-S型色谱棒:使用环境温度540;使用环境湿度65%,重复使用次数50100次;空气流量计:仪器附件 量程3003000mL/min,误差:5mL/min;氢气流量计:量程0 mL/min200 mL/min,误差:1.3mL/min;微量点样器:5.0L、1.0L 层析缸、恒湿缸:相对湿度保持在65%;氢气发生器。

33、四、实验条件1实验环境:电源电压允许范围 220/240V,50/60Hz。室温:20-30,相对湿度:65%。2分析条件:空气流量:2000mL/min。氢气流量:180 mL/min。扫描速度:30s/次。五、分析步骤1实验前准备恒湿缸:称45.60g NaOH于烧杯中,加入155mL的蒸馏水,待完全溶解后,转入恒湿缸内。恒湿缸内的湿度均匀,其相对湿度为65%。层析棒的准备:新开包的色谱棒使用前在氢火焰上灼烧至基线平稳。使用过的色谱棒使用前也要在氢火焰上灼烧至基线平稳,如果不能达到要求,色谱棒要在20%的铬酸溶液中浸泡8小时以上,冲洗干净后,继续检查基线,如果此时基线仍不合要求,说明色谱棒

34、需要更换。2棒色谱分析仪操作步骤(1)仪器设备的检查:开机前应先检查气路,排除漏堵,然后按最佳分析条件调节好仪器。然后打开氢气瓶主阀和仪器面板上氢气开关,调节氢气流量,点火。打开稳压电源,待电压稳定后依次打开记录仪、主机,调节空气、氢气流量。(2)样品棒薄层分离:a取一定量的岩石可溶有机物或原油(210以上)样品,用三氯甲烷溶解,并配制成浓度为1020mgmL的溶液。b用微量点样器抽取l.0L的样液,分56次点到活化过的硅胶层析棒离末端约0.5cm处。c硅胶层析棒置于恒湿缸内保持10min。d将该硅胶层析棒放入第1个层析缸内,用正己烷展开,使溶剂上升10cm。e在室温下放置2min,挥发溶剂。

35、f硅胶层析棒于恒湿缸内保持10min。g再放入第2个层析缸内,用正己烷:二氯甲烷(1:1 V/V)二元溶剂展开,使溶剂上升5cm。h依次重复e和f分析步骤。i最后在第3个层析缸内,用正己烷:异戊醇(90:10 V/V)的二元溶剂展开,使溶剂上升2.0cm。j已分离好的硅胶层析棒在室温下放置510min,挥发溶剂。k将已分离好的硅胶层析棒放入仪器内检测。分析结果由计算机记录仪给出。(2) 样品色谱分析a打开棒薄层火焰离子化分析仪的电源总开关和其他开关,并调节该仪器的各个部件。b将已分离好样品的硅胶层析棒放入仪器内检测。分析结果由记录仪或数据处理机给出。(3) 待样品分析完以后,先关氢气,至氢火焰

36、自动熄灭后再依次关计算机数据处理仪、主机、稳压电源,并填写仪器设备运转记录。六、检测结果计算和质量要求1试样中各组分的含量按下列各公式计算:式中:(S)饱和烃的百分含量; As饱和烃的峰面积; (A)芳烃的百分含量; AA芳烃的峰面积; (N)非烃的百分含量; AN非烃的峰面积; (B)沥青质的百分含量; AB沥青质的峰面积; FS饱和烃的质量校正系数; FA芳烃的质量校正系数; FN非烃的质量校正系数; FB沥青质的质量校正系数;3质量要求:样品平行分析结果允许双差D值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样品平等分析允许双差D值表质量分数范围双差D值52520320505508 双差:D=A-B,其中A为第一

37、次测定值,B为第二次测定值。七、注意事项1将色谱棒放置在主机扫描架上时应注意不要碰到检测器,以免触电和弄污检测器。2进样前一定要用二氯甲烷清洗点样器(至少5次),以保证不受残留物质的影响。3自配管理样品在每批样品分析前,都要分析验证,如果发现结果与配制浓度不符,要检查原因后重新分析。否则,不得进行样品分析。4组份含量不同的样品,展开高度应有区别。与含量高的组份相邻的组份要远离含量高的组份。5要及时观察仪器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汇报或维修。样品制备开 机设定分析条件点 样色谱棒活化溶剂展开检 测 器Iatroscan MK-5主机TC-21 数据处理仪样品检查联机设定分析程序数据采集、处理打印分

38、析报告残样返回调度、资料上缴归档八、检测流程框图实验六、沉积岩中总有机碳的测定一、基本原理和使用标准规范1将样品磨碎至粒径小于0.2mm(80目),用稀盐酸溶解完全去除样品中的无机碳化合物。然后将样品在高温氧气流中燃烧,使所有有机碳化合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再经热导检测器检测,所得结果即为总有机碳的含量。2本实施细则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9145-2003沉积岩中总有机碳含量的测定。二、适用样品及样品的处理1样品类型:岩芯、岩屑等固体样品。2样品制备:固体样品粉碎后过筛。用1:7(体积比)盐酸在不超过80时浸泡2小时以上,用以去除无机碳元素。待反应完成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于恒温干

39、燥箱内在7080的温度下将样品烘干,便可用有机碳分析仪器进行总有机碳的测定。三、试剂及仪器设备1试剂和材料盐酸溶液:用分析纯盐酸按1:7(体积比)配制。无水高氯酸镁(分析纯),碱石棉,玻璃纤维,脱硫棉,铂硅胶;铁屑助熔剂(C0.002%,S0.002%),钨粒助熔剂(C0.001%,S0.100.30150.300.50100.501.0081.003.0053.003七、注意事项1当燃烧管内壁喷溅物太厚时要进行清洗。2洗涤样品时将手洗净,以免污染样品。3气路中的过氯酸镁、碱石棉结块时要及时更换。4仪器发生报警后,必须分析查找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分析样品。5严禁将分析过程中产生的废酸液倒入下水

40、道,废液由实验室统一收集交科研处实验科处理。八、检测流程框图样 品 前 处 理CO+CO2加热释放CO2样品接收、登记编号高 频 感 应 炉净 化 催 化分子筛U形管吸收CO2CO2热 导 检 测打印、校核结果发出检测报告剩余样品交还调度实验七、油气层评价仪分析方法实施细则一、基本原理和使用标准规范本实实验执行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GB/T186022001,为此标准的仪器操作部分的细化或补充。二、适用样品及样品的处理本方法适用泥岩、碳酸盐岩及砂岩中的气态烃、液态烃、热解烃、最高热解温度和残余碳的测定,也适用于其它岩石热解分析。三、试剂及仪器设备1试剂氢气:纯度:99.99%,工作压力0.200.

41、30MPa;压缩空气:工作压力0.300.40MPa;氦气:纯度:99.99%,工作压力0.200.30MPa;无水硫酸钙、变色硅胶、二氧化碳吸附剂、二氧化硫吸附剂。2仪器设备OGE -II油气评价工作站、电子天平,0.0001g。四、实验条件1工作环境交流电:220V10%,50Hz3Hz。室温:10-30。湿度:相对湿度RH80%以下。仪器应安装在平稳的工作台上,同时尽量减少仪器间的灰尘。2程序升温速率:50/min。热解初温为90。热解终温为600。五、分析步骤1检测步骤:(1) 打开总电源开关。(2) 开空气压缩机开关,将工作压力调至0.300.40MPa。(3) 开氢气发生器开关,将

42、工作压力调至0.200.30MPa。(4) 开氦气钢瓶上的气阀,将工作压力调至0.3MPa。(5) 依次打开主机、计算机、打印机电源开关,仪器进入人机对话状态。(6) 输入指令,仪器预热5min。(7) 标样分析:称100mg标样,输入指令,进行标样分析,且S2响应值的双差必须符合SY/T 51171996标准规定的范围。方可做样品测定。(8) 空白分析:输入指令做空白分析,仪器的S3、S4空白双差应符合SY/T 51171996标准规定的范围。仪器的S4空白双差不超过15%。(9) 用标样标定仪器:开机后先校验仪器,根据所分析岩样的热解烃(S2)含量(mg烃/g岩石)选定国家二级标准物质“岩

43、石热解标准物质”GBW(E)070037GBW(E)070039三个标准物质之一作为校验标样。称取5100mg标准物质,连续作两次重复分析。标准物质两次重复分析的S2峰相对双差和S2峰峰顶温度Tmx()的绝对偏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岩石热解分析方法标准的重复分析相对双差和绝对偏差范围。如超差,则需再重要分析第三次,直到符合标准规定双差及偏差范围,方能进行样品测定。2样品检测完成后,关机程序:(1) 关主机电源。(2) 关氦气钢瓶开关。(3) 关空气压缩机开关。(4) 关氢气发生器开关。(5) 关计算机开关、打印机电源。(6) 关总电源开关。六、检测结果计算及质量标准1结果计算:

44、分析结果由测试时仪器直接给出。2样品、标样检测结果必须达到质量标准。质量标准:岩石热解分析方法质量标准按照GB/T186022001国家标准执行,平行样品的分析结果S2、S3、S4和Tmax值应符合下表规定,S1不规定。S2质量标准S2,量mg/g相对双差,%3101-3200.5-1300.1-0.550小于0.1不规定双差范围S4质量标准S4,量mg/g相对双差,%20不规定10-20103-10153不规定Tmax质量标准Tmax,相对偏差,45024505S20.5mg/g不规定Tmax值的偏差范围七、注意事项1严禁烘烤样品。2称样时,手指不要直接接触专用坩埚,防止样品污染。3结果超差

45、时,查找原因后,重新取样分析,使结果符合标准规定。4如遇停电,应立即关闭总电源、主机、计算机、空气发生器和氢气发生器电源开关。5仪器突然出现异常、如电路、气路有问题。应马上查找原因,更换受损部件,或请老师处理。实验八 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一技术标准及适用范围1本方法执行GB/T 18606-2001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沉积物和原油中生物标志物标准。适用于现代沉积物、岩石、煤可溶有机质和原油中甾烷、萜烷等生物标志物的常规分析和鉴定。二样品样品为现代沉积物、岩石、煤可溶有机质和原油中饱和烃组份。三检测仪器、设备和工作环境1仪器设备美国Agilent公司5975N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及计算机数据

46、处理系统;质量范围为1-1050amu;准确度为12小时质量偏移不大于0.15amu,分辨率为全质量范围1amu;色谱仪具有程序升温及气路电子压力控制装置。色谱柱:HP-5MS 60m0.25mm0.25mm微量注射器:SGE 10 L微量注射器。密封垫:石墨垫或耐针刺、使用温度大于350的低流失硅橡胶垫。2工作环境本仪器安装环境要求无震动,无灰尘,温度在1030,相对湿度在80%,电源电压稳定在200V240V AC ,47.563Hz。四试剂正已烷:优级纯;二氯甲烷:分析纯,重蒸馏;氦气:纯度99.995%以上;五分析操作1流程框图见图。2按仪器操作规程启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计算机。按

47、仪器操作规程对质谱仪进行调谐,使其达到最佳工作状态。3按仪器操作规程设定最佳分析条件,进样、采集数据。4按仪器操作规程提取谱图,定性、定量、发报告。5按仪器操作规程关机。六注意事项1一定要在质谱仪稳定2小时以上后,方可进行调谐(Tune)。2调谐参数达不到要求时,不能进行样品分析。3进样前要用正已烷清洗注射器若干次,保证其无残留物。4手动进样时,进样后迅速按下“START”键。七检测结果1提取谱图总离子谱图TIC、萜烷m/z 191质量色谱图、甾烷m/z 217质量色谱图。2定性定量分析依据质谱图或质量色谱图保留时间与标准图对比定性,分别提供萜、甾烷的定性结果。(1) 提供萜烷m/z 191质量色谱图中各峰峰面积定量结果表。(2)提供甾烷m/z 217质量色谱图中各峰峰面积定量结果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