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发展的两个模型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9300024 上传时间:2022-04-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肿瘤发展的两个模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肿瘤发展的两个模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肿瘤发展的两个模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肿瘤发展的两个模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肿瘤发展的两个模型(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DTC细胞是指离开原位癌,转移到其他地方的癌细胞。但是,哪个DTC细胞会最终长成明显的转移灶是不可预知的(大多数DTC细胞不会),发生转移所需的分子特性也是未知的。在这种情况下,肿瘤发展的模型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为预测系统治疗的靶细胞提供了线索。比如,目前正应用原位癌细胞的分子特性来预测,DTC细胞对那些针对特定分子机制的药物的反应。癌症的转移有两个基本的模型。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模型认为,肿瘤在原位癌里发展到完全恶性的程度之后,恶性细胞发生转移,形成转移灶。这种模型就认为原位肿瘤细胞可以代表DTC细胞的分子类型。另一种模型认为,肿瘤细胞在获得完

2、全恶性的特征之前就离开原位癌,在别的地方发展。认为DTC很早就从原位癌出来然后相互独立发展,这种模型质疑了原位肿瘤在预测治疗效果中的作用。可惜的是,这两种模型都没有直接的、无可争议的证据。线性发展模型:肿瘤细胞在原位癌的微环境中,连续多次发生,突变和竞争选择。在一定数量的多系突变和选择之后后,肿瘤细胞能以具有竞争能力的速度相对自发的增殖。这些肿瘤细胞壮大,个别癌细胞离开离开原位癌,在第二个位点进行生长。完全恶性的肿瘤细胞克隆的扩张程度与肿瘤的体积相关。直径小于2厘米的肿瘤很少会有TP53(肿瘤抑制基因)突变,但是TP53突变在直径大于5cm的肿瘤中很常见。所以,当肿瘤长到2cm以上,就经常发生

3、TP53突变细胞的扩张。这个发现以及肿瘤大小与高频率转移的相关性是现在常用的TNM分期的基础,也促进了这个概念:只有那些较晚时期从原位癌中分散出来的细胞具有长成肉眼可见的转移灶的能力。但是不排除完全获得恶性特征之后,肿瘤细胞很早分散出来的可能性,这些细胞分离的较早,但也认为其具有大部分与原位癌相类似的特征。转移级联反应。在第一个转移发生后,全身性疾病发展会一直持续到肿瘤长至致死体积大小(1kg,相当于1012-1013个细胞)。所以说,一旦DTC细胞适应了转移位点并形成了肉眼可见的肿瘤,就会发生二次转移,一批致死的转移。因袭,线性转移模型有三个关键以经验为主的方面:一,分散完全恶性的细胞;二,

4、大多在恶性程度较高的癌症中发生;三,允许从转移位发生再次转移。平行发展模型:从1950s开始,有大量的研究关注在肿瘤生长速率。这些研究得出的结论:转移必须在初始症状发生之前或者是原位癌诊断之前很久发生(就是在这之前很早就发生)。因为考虑到他们的生长速率,如果在原位癌发展的晚期才发生转移,那么转移灶长不了那么大。这个模型并不质疑癌症生长的一般机制,比如在原位癌中发生竞争选择,积累基因突变。但是,这个模型并不认为形成转移灶的细胞在原位肿瘤发展的末期才分散(如图2)。而且,分散还在发展的细胞,导致在不同位点选择和扩展那些适应于特定微环境的不同细胞。因此,由于选择压力和肿瘤细胞内在的基因不稳定性,相比

5、于线性发展模型,这个模型认为建立转移的细胞与原位的肿瘤细胞具有更大的差异,并且强调位点特定的遗传和表观遗传改变。这个模型产生三个预测:1, 原位的肿瘤细胞和转移的细胞平行的、相互独立的积累基因和表观遗传改变;2,在向外生长转移的过程中,不同位点的肿瘤细胞是相互平行独立的,各自适应于相应的微环境;3,个体发生相平行的转移细胞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从原位癌分散出来。疾病过程和生长速率:1, TNM分期2, Survival time3, 肿瘤大小与转移或者死亡的有相关性,这一点在所有类型的癌症中得到了证实。比如,对于T1N0M0的乳腺癌病人,其15年生存率能达到90%,但是对于T2N0M0的乳腺癌病人,

6、其15年生存率只能达到70%4, TVDT:肿瘤体积增加一倍所需的时间(X光线照相术)(无创伤,考虑到所有影响肿瘤生长动力学的因素,比如增值速率,新血管生成,凋亡,坏死,免疫系统)。总的来说,不同病人的TVDT差异很大(fig3c),但在原位癌与相应的转移灶,或者不同位点的转移灶之间的差异没有那么大。转移灶与原位癌的TVDT是具有可比性的,前者是后者的两倍(table1)。可惜的是,配对的样品很少,但在这些配对的样品中,转移灶的生长速率与原位癌的生长速率是有关系的。所以,肿瘤生长速率是其起源的内在特性,这一结论得到了另外组织学研究的证实(测定有丝分裂指数,或者用Ki67抗原计算细胞周期数)。F

7、ig3a,TVDT是基于直接的测定,常常表现为固定的指数速率。但是,事实上,当肿瘤长得比较大的时候,其生长速率才可能会稳定下来,表现为S形生长曲线。TVDT在指数生长期进行测定。固定指数生长的假定也得到另外一个方法的证实:计算从发现转移到死亡的时间。在乳腺癌病人中,从发现转移到死亡的时间只受2个因素的影响且与诊断时原位癌的体积大小无关,这说明,诊断初原位癌之前的生长速率是相似的。从转移起始到诊断的时间大概是6年左右。5, 两个生长模型必须能解释这个过程,包括转移灶的生长速率很少是原位癌的两倍以上。6, 线性发展模型:肿瘤体积和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有利于这个模型。在以上的例子中,T2期的肿瘤病人死亡

8、率比T1期的高20%,这可以解释为,从2cm长到5cm的过程中,易转移细胞的产生。在肿瘤长至2cm之前进行手术,使得克隆过程静息,阻止了完全恶性细胞的扩散。通过大量的乳房X线照相术,乳腺癌的生长速率现在弄得比较清楚。年轻人原位癌长得比老年人快。肿瘤花12年左右的时间长到1cm,然后3年不到的时间从1.4cm长到7cm。在线性发展模型中,在术前不久分散转移建立细胞可以导致在6-12年的时间里形成1cm的转移灶。但是这与记录的数据不一致,从切除到转移,T1期肿瘤需要35个月,T3期需要20个月。因此,在手术之前不久,DTC开始新的生长,其TVDT需要是原位癌速度的5倍以上(30个月30轮,12年3

9、0轮)。有两种情况与线性发展模型不兼容:1,在早期癌(T1M1, T2M1)中检测到转移,2,不知道原发癌位置的肿瘤。在T1和T2期乳腺癌病人中,5%的病人在诊断的时候发生了转移,5-10%的病人不知道原发癌的位置。在这些情况下,根据线性发展模型,转移灶的生长速率远超过原发癌的生长速率,但是,没有这一方面的证据。7, 平行发展模型:肿瘤和转移的生长动力学是符合这个模型的。如果乳腺癌原发癌在12年内长到1cm,那么转移灶达到1cm则需要6-12年的时间。这个模型与观测到的数据是相符的,如果把分散转移在肿瘤还未能检测到时即发生,就是诊断出原发癌的几年前的时间(fig2)。在原发癌比较大的时候早期诊

10、断出转移被认为主要是时间效应,就是在从小肿瘤长到大肿瘤的这段时间。在上面的例子中,肿瘤长到7cm比长到1.4cm需要多3年的时间,转移可以在长至大肿瘤的3年前诊断出来,因为,在这模型中,T3期肿瘤的转移灶有3年的时间可以长。但是,如果在肿瘤生长的早期阶段,还未能诊断出来时,就有细胞分散转移出去,那么要如何解释T1期病人的生存率比T2期的高20%?一个尚未得到验证的假说是,原位癌能释放出促进转移灶生长的信号。为了解释肿瘤大小和转移的相关性,这些信号的刺激是与肿瘤大小相关的。这些信号可以诱导分泌生长因袭和细胞因子,重建基质结构,调节基质和骨髓起源的细胞的功能和活性,间接促进转移灶在其微环境中的生长

11、。基因方面的证据:在细胞分散转移之前,选择和晚期克隆扩增,对于线性发展模型来说是很重要的。而对于平行发展模型,在肿瘤发展的早期,基因上不是那么恶性的细胞就考试分散转移了。在病人当中,转移建立细胞是从DTC细胞群中而来的,也就是说,1个或少数的DTC细胞最终会成长为转移灶。,从DTC的基因层次进行分析,可能能对这两种模型有更好的阐明。根据前人的研究,DTC细胞可以在间质器官中检测到,包括骨髓,M1或者M0期病人的淋巴结。上皮的标志物,比如上皮细胞的角蛋白,上皮细胞粘附分子常被用来检测DTC细胞,结果说明DTC细胞是很稀少的细胞类群。用同样的方法,在30%的M0期的癌症种类差不多的病人中,每2百万

12、个骨髓细胞中能检测到1-10个这样的细胞。而且,在上皮癌中,出现角蛋白阳性的DTC细胞预后不良,因此他们被认为是与疾病发展相关的一类细胞。一直到检测单细胞基因组学方法的出现,才有可能在有明显转移前的几年,分析DTC细胞的分子特性。在这个研究中,比较原位癌和DTC的骨髓样品是在手术前收集的。所以,这个基因学分析了癌症同一时期的配对样品。令人惊讶的是,在乳腺癌、前列腺癌和食管癌中,骨髓DTC细胞的基因突变明显比原位癌细胞的少。在乳腺癌病人中,50%的角蛋白阳性细胞有正常的染色体组型,但所有配对的原位肿瘤的染色体组型都是异常的。虽然他们染色体组型正常,但是这些DTC细胞含有小的亚染色体缺失,这在乳腺

13、癌病人中是很典型的,证明了他们的恶性起源也暗示他们在获得基因组不稳定性之前就分散转移了。类似的,原发乳腺癌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8q gain, 13q loss, 16q loss and 17p loss),前列腺癌中最常见的突变(8p loss, 8q gain, 13q and 16q loss)很少在角蛋白异常的DTC细胞中检测到,但其他改变是可以检测到的。在食道癌中,原位癌、从淋巴结和骨髓分离出的DTC细胞,不同位点的DTC细胞中都可以检测到不同种类的染色体重排,转移的细胞为了生存和生长,适应于不同的环境发生了不同的适应性选择。这个并不排除。虽然,ERBB2扩增在淋巴结和骨髓中分离出

14、的DTC细胞中是最频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但是,在同一个病人中,原位癌中不管是ERBB2的获得或缺失,都不能预示DTC细胞中ERBB2的状态。当分析原位肿瘤样品的时候,ERBB2扩增与生存率下降没有关系,虽然所有从骨髓或淋巴结分离出的单个DTC细胞表现为ERBB2扩增的病人都在23个月里死了。只有在DTC细胞中或者是T3/T4期原位癌肿扩增ERBB才是独立的风险因素。这个观察说明了以下几个问题:1,从原位癌分散转移出来的DTC细胞可以发生ERBB2的扩增,2,在分散转移出去DTC细胞后,原位癌可以发生ERBB2的扩增,虽然这些晚期发生ERBB2扩增的原位肿瘤细胞不一定会分散转移,3,从配对的DT

15、C细胞和原位癌细胞独立发生ERBB2的扩增,骨髓和淋巴结ERBB2阳性细胞相对于原位肿瘤ERBB2阳性细胞的预后价值来看,ERBB2在DTC细胞中有重要作用。除了比较DTC和原位肿瘤的数据,也有一些比较原位肿瘤和明显的转移灶的数据,或反对或支持两种模型。从线性发展模型的角度来讲,原位肿瘤和转移灶应该有一些一样的分子特性,但是平行发展模型侧重于他们不一样的分子特性。只有同一个病人的原位癌和转移灶才有分析的价值,所以只有很少的数据是可用的。尽管这样,在分子手段的所有水平,都看到了他们很大程度的不一致性。比如,KRAS在原位癌和转移灶中的突变状态,50%结直肠病人是不一样的,75-80%的肺癌病人是

16、不一样的。并且,75%的肺癌病人中,EGFR在原位癌和转移灶中的突变状态是不一样的。26个病人的146个样品,评估52个微卫星标志的等位基因失衡,发现原位癌中等位基因失衡明显比淋巴结转移显著。不仅原位癌和转移灶的等位基因失衡不一致,同一病人的不同转移灶的等位基因失衡也不一致。许多利用基因组学的研究也提供了许多截然不同的遗传改变。最终发现,共同存在的多种不同的转移灶明显由遗传不相关的肿瘤克隆而来,暗示一些原位肿瘤起源于多种肿瘤细胞。尽管大多数研究聚焦在配对样品的突变不一致性,线性模型预测的突变一致性很少有报导。相比于不同病人的样品而言,配对的原位肿瘤-转移灶的全基因组表达谱更为接近。但是,这样的

17、比较忽略了表达成千上万的基因的完全不一样的遗传背景;很明显,相对于不相关的个体,配对样品更为接近。进一步会所,如果原位癌和柱转移灶影响或产生不依赖于解剖学位置的微环境,协调基因谱会广泛表达。因此,基因表达谱可能不是分析原位肿瘤和转移灶相关性的最佳选择线性发展模型:在手术期,在淋巴结或骨髓检测的肿瘤细胞的遗传学不支持这个模型。令人出乎意料的,那些原位癌中遗传学上表现为很恶性的细胞很少分散转移到骨髓或淋巴结。但这可能是检测分析手段的一种假象。因为这种检测依赖于角蛋白8,角蛋白18,角蛋白19或EPCAM的表达,原位肿瘤细胞都高表达他们。这个发现不排除DTC细胞群存在于那些不表达上皮标志物的细胞中,

18、因此没能检测到他们。大家假定,这些缺失标志物的DTC细胞与那些表达标志物的DTC细胞发生不一样的基因突变,而隐藏了和原位肿瘤细胞一样的基因突变。而缺少这样的不表达标志物的DTC细胞与线性发展模型是不一致的。在原位癌和转移灶中高频率发生不一样的基因突变,同样是与线性发展模型不一致的。最多,配对样品的不一致性可以暗示原位癌中那些未能检测到得克隆发生了转移,但是,即使这样,也说明这个模型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修正。平行发展模型:以上的数据说明,在乳腺癌、前列腺癌、食道癌中,分散转移不是常见的晚期事件(我的理解:分散转移常在早期发生)。者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时候会发生分散转移呢?在自然形成乳腺癌的转基因老鼠

19、模型(MMTV-Erbb2和MMTV-PyMT)中,在原位癌具有侵润性之前,就可以在骨髓和肺组织中检测到DTC细胞。透射电子显微镜发现,侵润前的非典型增生,单个的细胞穿越基底膜。随后在原位导管癌的病人骨髓中检测到角蛋白阳性的细胞,说明肿瘤细胞在乳腺癌发展的早期分散出来。 虽然,原位癌和转移灶之间的不一致性是早期分散转移还在发展中的肿瘤细胞和,特定位点选择压力的预测到的结果,但是,又如何解释原位癌和转移灶之间相类似的地方呢?不一致性不仅依赖于上述因素,也依赖于从原发癌的位置,DTC带来了什么突变,和这些突变限制转移建立细胞突变范围的程度。尽管这样,癌症突变导致“fitter”细胞显然是有限的,并

20、且选择导致独立获得一样的结果。比如,BRAF突变发生在密码子600,KRAS在密码子12,13或者61发生突变,80%的PI3K突变发生在3个热区。相类似,染色体异常也不是随机的。22种癌症类型的6000个CGH分析表明,在大多数的团体中发生类似的突变。这也表现为不同的肿瘤和病人。非随机突变和非随机改变谱增加了这种可能性:在同一个肿瘤和不通为单的不用细胞中,独立发生基因损伤。 因此,有限的遗传改变的出现,没有决定性的说明原位癌和转移灶的无性克隆或者遗传,但是差别说明选择了不同的建立细胞。许多影响肿瘤生长的因素,遗传,表观遗传背景(细胞起源),微环境,被原位和第二位点共享,所以原位癌和转移之间遗

21、传上的相似性说不定反应了趋同进化。Metastasis from metastasis:肿瘤发展的两个模型都认同发生多位点的转移,在平行发展模型中,转移建立细胞平行的在不同位点进行选择并且相互独立的生长。线性发展模型预测转移灶从转移灶发生,这个假定建立在假设转移灶具有和原发癌一样的产生转移灶的能力,它也经过了选择。这个观点从尸检和体内筛选高转移株得到。从970-1980,利用尸体做了很多研究,发现许多癌症类型都会发生转移。 这些研究表明,1,转移的癌症病人平均在2-3个器官发生转移;2,每个病人的转移灶总数是1-13(平均5.6);3,每种癌症有自己偏向于转移的位置,肺、肝、骨最为常见。有些位

22、点,比如,中枢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常在肺癌和肝癌病人中受到影响。直接从原发癌起源,并不能解释这些现象,所以这些结果更支持级联反应模型。作者认为针对于第一个转移位点,或许能有效的阻止其他的转移。线性发展模型:尸检研究支持线性发展模型的假说,即从原位癌发展到转移的级联反应。但是,尽管生长速率和治疗反对从第一个转移位点到第二个的假说。比如,50%的乳腺癌病人从M0期和手术发展到单个转移灶的中值时间,对于肝来说,是最短的,29个月。但,M0期病人术后发展到多转移灶,包括肝,是28个月。从转移灶发生再次转移产生明显的转移灶应该需要更长的时间,但事实却不是这样。尸检说明,起源于肝转移灶的肺转移灶生长时间是31

23、天,这需要其生长速率是原发癌的130倍(fig1,table1),但没有任何报道。 另外,至少一下的两个临床例子反对第一个转移位点反应疾病结果的假说。是淋巴结转移和经trastuzumab治疗内脏转移后增加了脑转移的可能。 乳腺癌中局部淋巴结转移基于假说:通过淋巴结的转移而持续的肿瘤扩张。因为淋巴结的状态是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淋巴结转移可能引起第三个位点的肿瘤生长,临床医生会切除10-12个淋巴结(没有肿瘤)和一个阳性的前哨淋巴结。至少三个随机试验质疑淋巴结作为异地转移的起源。在这些研究中,没有一例切除阴性的淋巴结影响到转移或者生存,虽然,局部控制在全乳切除并接受放疗的病人中显著得到了改善

24、,相对于只做全乳切除的病人而言(暗示,转移在这些位点生长)。相似的,最近的一个由1408个子宫内膜癌病人组成的随机试验,表明没有证据可以说明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可以可以避免复发。 淋巴结转移确实很少引起危及生命的远端转移。但是,是远端转移引起了替他位点的转移?最近利用trastuzumab的临床研究表明这是不太可能的。这个药物很难通过血脑屏障,而且这个药物在血清中的浓度比在脑脊髓液中高400倍以上。这说明这个药物不可能直接作用于脑部的微转移灶和转移灶,使得能用于研究脑转移灶由原发癌或者中枢神经系统外的转移灶而来。如果这个药物降低了肺和肝的转移,任意的脑转移灶减小都可以支持转移级联模型。尽管这个药物

25、延缓了M1期病人的恶化,似乎可以治愈一部分M0期ERBB2阳性的乳腺癌病人,它的作用限制在内脏的转移。事实上,用这个药物治疗,脑转移增加了。但是,由于这些转移灶的形成有延迟,所以认为增加的寿命使得这些转移灶有足够的时间去生长。平行发展模型:这个模型不是那么强调转移级联直接从原来位置发生。偏爱的转移位点反映了特定的肿瘤细胞在给定的微环境中生长的概率和速率。对于这一点,转移病人血液中CTC(循环肿瘤细胞)细胞的预后价值或许支持转移级联反应。对于黑色素瘤、乳腺癌和肺癌病人的研究似乎表明,高数量的CTC细胞和恶性程度及降低的生存率相关。目前并不清楚这是不是因为这些细胞直接由转移灶而来。由于对于阳性病人,生存时间只有2.7个月,说明,转移灶由单个的CTC而来不太可能。或者说,CTC与各个地方活跃生长的转移灶有关,最终形成致死的肿瘤。展望:作者倾向于平行发展模型适应新环境的机制5 / 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