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老师解读出塞二首王昌龄

上传人:feng****ing 文档编号:69265933 上传时间:2022-04-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蒙曼老师解读出塞二首王昌龄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蒙曼老师解读出塞二首王昌龄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蒙曼老师解读出塞二首王昌龄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蒙曼老师解读出塞二首王昌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曼老师解读出塞二首王昌龄(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喜马拉雅的朋友,大家好!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今天跟大家分享王昌龄的出塞,“秦 时明月汉时关,万里 长征人未 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本来是汉朝的曲子,相传是汉武帝时期的乐师李延年所作。 可是呢,西京杂记这本书又记载说,汉高祖的宠姬戚夫人当年就擅 长歌唱出塞和入塞,这样 看来大概真正的形成时间还要更早一 些。那在汉乐府里头,出塞属于横吹曲,是军乐。可是呢,根据晋 书的记载,“五胡入华”的时候,名士刘畴(刘畴,字王乔,刘讷子, 彭城人。少有美誉,善谈名理。曾避 乱坞壁,贾胡百

2、数欲害之,畴无惧 色,援笳 而吹之,为出 塞、入塞之声,以动其游客之思。于是 群胡皆垂泣而去之。永嘉中,位至司徒左长史,寻为阎鼎所杀。司空蔡 谟每叹曰:“若使刘王乔得南渡,司徒公之美选也。”又王导初拜司徒, 谓人曰:“刘王乔若过江,我不独拜公也。”其为名流之所推服如此。) 到坞堡中避难,有几百个胡人想要冲击坞堡,危难之际,刘畴镇定自若, 拿出胡笳吹起出塞、入塞这两 首曲子,胡人 听了都勾起了思乡 之情,留着眼泪就离开了,很像是楚汉战争中四面楚歌的作用。那如果 按照这个说法,出塞又应该是胡人的曲调,才能引起胡人的乡愁嘛。 所以说呢,这个曲调应该是有着非常复杂的演进过程。但是无论如何,到唐朝它已经

3、成为一个乐府旧题了,诗人都按照自 己的理解为它添上新词,原本 的曲调就已经不 重要了。唐朝 重军工,战 争不断,写过 出塞曲的诗人也特别多,比方说杜甫“落 日照大旗,马鸣 风萧萧。”(出自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二,“朝进东门营,暮上河 阳桥。落日 照大旗,马鸣 风萧萧。平 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 悬明 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出自王维横吹曲辞. 出塞“暮云空磧时驱马,秋日 平原好射雕。护 羌校尉朝乘障,破虏 将 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都是出塞曲。但是在所有的出塞曲里头,最著名的还是

4、王昌龄这一首。那这一首 好在哪呢?先看第一句一一“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一句呀真是横空出 世,一个最广袤的空间和最辽远的时间同时出现了。大家 知道很多边塞 诗都擅长描写广袤的空间背景,比方 说我们上一期提到的“黄 河远上白 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再比如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 关。”或者是“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都有空间感。但是这首出 塞不一样,它不仅仅有明月、雄关这 样的空间感,他还有秦时汉时这 样的时间感。什么叫“秦时明月汉时关”哪E?很多评论家都认为这句诗不可解呀。 那三国演义卷首词“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作者一一明 朝大诗人杨慎, 在他的升 庵诗话里给了一个解释。他说,这句诗的

5、意思是说呀,秦 朝虽然远征,但是 呢,还没有设立关塞,敌人来了,就在明月照亮的土 地上去跟他打,敌人走了就收兵,不会 超时服役。而到了汉朝呢,在边 疆设立大量关塞,这 样一来,士兵 就被迫常年驻守 边关了,回 家也就遥 遥无期了。什么 意思呢?杨慎他是把“秦 时明月”和“汉时关”都落 到 了实处,认为明月就属于秦朝,关就属于汉朝,是不是这样呢?我个人认为啊,这一句诗的解释,不 能砸得那么实,这其实是一句 互文哪:不是秦朝的明月汉朝的关,而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那为什么写唐朝的边塞一开篇会说到秦汉呢?这里头除了有我们经常 说到的以汉比唐的意味,更有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哪!你想,王昌龄写这 首

6、诗的时候,也就 是彼时彼刻吧,多少 戍边的将士正身处边关、仰望明 月呀,可这明月不仅仅是照耀着他们,也照耀过秦汉时代的戍卒啊;这 边关不仅驻扎着他们,也驻扎过秦汉时代的征人哪。成百上千年之间, 一代代的战士就这么离开故土,远赴 边塞,高高的明月和冷峻的边关曾 经见证过多少 惨烈地厮杀,见证过多少生命的来去呀! 一句“秦时明月 汉时关”,马 上一种苍凉感扑面而来了,唐朝将士的身影就这样被嵌进 了波澜壮阔的历史之中。那第一句写景,第二句该写人了,怎么写呢? “万里长征人未还”, 如果说“秦时明月汉时关”是指时间的辽远,那么“万里长征人未还” 就是写空间的广阔了。在明月之下,边关之上的征人,哪一个不

7、是离家 万里无法回还明4这“万 里长 征人未还”指的 仅仅是当时正在戍守 边疆 的唐朝战士吗?也是也不是。这未还的征人哪,不仅仅包含当时的戍卒, 还包含秦汉以来所有舍命沙场、埋骨边疆的将士。他们 之中有的是“万 里长征人未还”,只 能登上高楼“举 头望明月,低头 思故乡”,还有 的 是万里长征人不还,他们已经化作关下的黄沙了,再也不能回到故土。“秦时明月汉时关”,眼中的景象是何等的壮阔呀!“万里长征人 未还”,心中 的感喟又是何等深沉明E!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一代代将士远 赴边关,乃至 埋骨边关呢?下两句,诗人给出了一个回答:“但是龙城 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阴山,就是今天内蒙古自治区自西向东

8、绵延千里的狼山、大青山等 等山脉,在古代是胡汉之间的重要分界线嘛。那什么又是“龙城飞将” 呢?有人认为指卫青,有人认为指李广,因为卫青曾经打到过匈奴的王 廷所在地一一龙城,而李广呢,则被匈奴人誉为“飞将军”,都是汉匈 战争的英雄啊。那单说龙城,自然是卫青,单说“飞将”应该是李广, 问题是在这首诗里,龙城 飞将是放在一起的,所以 还有人认为,这龙城 飞将是卫青和李广的合称,所谓“但使龙城飞将在”,就是只要卫青和 李广这两个人还在。对不对呢?这样理解并没有错,但还是那个问题,太实了。其实这 个龙城飞将固然用的是卫青、李广两个人的事迹,但并不一定仅指卫青 和李广啊。事实上你要是把它理解成古往今来以卫

9、青和李广为代表的那 些能征善战的将军,马上 这个意思就会变得更加通达,就是只要这些将 军们还在,一定不会让胡人的战马踏过阴山半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既是议论,又是抒 情,声调是真雄壮,弦外之音也是真微妙,那为什么说它是声调雄壮呢? 因为就通过这两句豪迈的宣言,前面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为什么“万 里长征人未还”哪? 因为“不教胡马度阴山”。保 家卫国,这 是每一个 热血男儿的天职,推而广之,从秦 汉时期开始,一代代军人之所以抛妻 别子,舍生 忘死,不 都是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嘛。有了 这句“不教 胡马度阴山”,所 有的牺牲也就都有了意义,前面 的苍凉恰恰衬托出后 面的

10、悲壮,所以说它声调雄壮。那为什么说它有微妙的弦外之音呢?因为“但使龙城飞将在”呀, 在讲将领。中国古代一直主张守卫边疆,在德 不在贤,在将 不在官。如 果能有像卫青、李广那样有勇有谋的将军,能够一战破敌,让边尘不起, 烽火自熄,又何苦让那么多士兵万里出征、眼望明月、不得团圆哪。高 适燕歌行不有一句嘛,“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呀。如果朝廷能选出更有为的将领,如果将领不是尸 位素餐,而是“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出自旧唐书 卷八十三薛仁贵列传薛仁贵,绛州龙门人。贞观末,太宗亲征辽东, 仁贵谒将军张士贵应募,请从行。至安地,有郎将刘君昂为贼所围甚急, 仁贵往

11、救之,跃马径前,手斩贼将,悬其头于马鞍,贼皆慑伏,仁贵遂 知名。寻又领兵击九姓突厥于天山,将行,高宗内出甲,令仁贵试之。 上曰:“古之善射有穿七札者,卿且 射五重。”仁 贵射而洞之,高宗大 惊,更取 坚甲以赐之。时九姓有众十余万,令骁健数十人逆来挑战,仁 贵发三矢,射杀三人,自余一时下马请降。仁贵恐为后患,并坑杀之。 更就磧北安抚余众,擒其伪叶护兄弟三人而还。军中歌曰:“将军三箭 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九姓 自此衰弱,不复 更为边患。),那该 有多好啊!这样一来,这首诗在有意无意之间又有了微妙的讽刺,显得 格外耐人寻味。你看,一首七言绝句,二十八个字,把千年的历史,万里的烽烟, 将士们舍生

12、忘死的豪情,以及对明君良将的渴望融为一体,写得苍凉悲 壮而又意味深长。所以明朝的杨慎、李攀龙(李攀龙(1514年5月12 日一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 东济南)人,明代 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 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 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 人也批评他 的诗歌为“瞎唐诗”。)等等一干大文人都认为,它才是唐朝七言的压 卷之作。那不知道有没有朋友注意到,咱 们前面讲王翰的凉 州词,也说 是压卷之作,这一 首还说 是压卷之作,这 是怎么回事儿啊?老话讲“文 无第一”,或许

13、 我们应该像王翰品评天下文人那样,不排第一名,只排 第一等,这才是最公道的做法。王昌龄现存诗不到二百首,远远比不上 李白、杜甫,但是呢,却号称“七绝圣手”,又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 可见其地位之高啊!但是王昌龄的重要价值绝不仅仅在于七绝,更在于他对边塞诗的贡 献。唐朝写边塞诗的人很多,从数量和质量双重角度排名,前三位就应 该是王昌龄、岑参 和高适。在这三个人里头,王昌 龄年纪最大,写边塞 诗也最早。开元十三年,王昌龄漫游西北边疆,创作了大量边塞诗,这 一年岑参才只有十一岁,而高适呢虽然年纪不小,但是还没有开始他的边塞生活。可以说,盛唐 时代的边 塞诗正是由王昌龄奠定的格局,而且 在这三个人里头,高适和岑参都以歌行见长,只有 王昌龄独善绝句。今 天说的这首出塞只是他那么多漂亮的边塞绝句之一,除此之外,还 有另外一首出 塞(出塞 其二,“骝马新跨白玉鞍,战 罢沙场月 色寒。城头 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和 七首从军行,都 是难得的佳作,虽然没有时间讲,但是非常愿意推荐给大家。再读一遍,“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既然 说到了岑参和高适,下一首就跟大家分享岑参 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