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年中央财政花生良种补贴项目推介品种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9237938 上传时间:2022-04-05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2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山东省年中央财政花生良种补贴项目推介品种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山东省年中央财政花生良种补贴项目推介品种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山东省年中央财政花生良种补贴项目推介品种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资源描述:

《山东省年中央财政花生良种补贴项目推介品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年中央财政花生良种补贴项目推介品种(3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附件:山东省2011年中央财政花生良种补贴项目推介品种一.大花生品种(22个)1山花11号审定编号:鲁农审2010025号育种者:山东农业大学。品种来源:常规品种,系(莱宾大豆/7709-2)F1种子经60CO射线2万伦琴辐射后系统选育。特征特性:属中间型大花生品种。荚果普通形,网纹清晰,果腰较浅,籽仁长椭圆形,种皮粉红色,内种皮白色。区域试验结果:春播生育期127天,主茎高48厘米,侧枝长52厘米,总分枝9条;单株结果14个,单株生产力19.2克,百果重209.5克,百仁重87.9克,公斤果数607个,公斤仁数1252个,出米率71.3%;抗病性中等。2007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

2、心(济南)品质分析:蛋白质含量22.3%,脂肪47.3%,油酸40.2%,亚油酸37.1%,O/L值1.1。2007年经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网斑病病情指数60.8,褐斑病病情指数15.2。产量表现:在2007-2008年全省花生品种大粒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荚果337.0公斤、籽仁240.3公斤,分别比对照丰花1号增产6.1%和8.7%;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79.8公斤、籽仁274.4公斤,分别比对照丰花1号增产13.7%和15.9%。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8000-10000穴,每穴2粒;重施有机肥和磷肥,高肥水地块注意防倒伏。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适宜地区:

3、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播大花生品种种植利用。2青花7号审定编号:鲁农审2010026号育种者:青岛农业大学。品种来源:常规品种,系花32与白沙505杂交后系统选育。特征特性:属普通型大花生品种。荚果普通形,网纹清晰,果腰较浅,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内种皮白色。区域试验结果:春播生育期125天,主茎高41厘米,侧枝长45厘米,总分枝9条;单株结果15个,单株生产力20.6克,百果重210.4克,百仁重90.4克,公斤果数573个,公斤仁数1284个,出米率71.5%;抗病性中等。2007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蛋白质含量20.4%,脂肪46.8%,油酸41.2%,亚油

4、酸35.0%,O/L值1.2。2007年经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网斑病病情指数60.8,褐斑病病情指数9.3。产量表现:在2007-2008年全省花生品种大粒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荚果333.0公斤、籽仁238.5公斤,分别比对照丰花1号增产4.6%和7.8%;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69.9公斤、籽仁269.8公斤,分别比对照丰花1号增产10.8%和14.0%。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9000-10000穴,每穴2粒;生长中后期注意防止植株徒长。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适宜地区: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播大花生品种种植利用。3花育33号审定编号:鲁农审2010027号育种者

5、: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品种来源:常规品种,系8606-26-1与9120-5杂交后系统选育。特征特性:属普通型大花生品种。荚果普通形,网纹较深,果腰浅,籽仁长椭圆形,种皮粉红色,内种皮桔黄色。区域试验结果:春播生育期128天,主茎高47厘米,侧枝长50厘米,总分枝8条;单株结果16个,单株生产力20.4克,百果重227.3克,百仁重95.9克,公斤果数544个,公斤仁数1166个,出米率70.1%;抗病性中等。2007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蛋白质含量19.1%,脂肪47.3%,油酸50.2%,亚油酸29.2%,O/L值1.7。2007年经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抗病性鉴定:

6、网斑病病情指数52.6,褐斑病病情指数16.4。产量表现:在2007-2008年全省花生品种大粒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荚果345.6公斤、籽仁242.0公斤,分别比对照丰花1号增产8.8%和9.5%;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70.5公斤、籽仁260.8公斤,分别比对照丰花1号增产10.9%和10.2%。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10000-11000穴,每穴2粒。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适宜地区: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播大花生品种种植利用。4丰花1号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1017号育种单位:山东农业大学选育过程:组合为蓬莱一窝猴/海花1号,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特征特性:该品种

7、为普通型大花生,生长势较强,生育期133天,主茎高44.7厘米,侧枝长49.8厘米,总分枝9.4条,叶倒卵形,连续开花习性,单株结果16.5个,单株生产力24.1克,百果重240.8克,百仁重98.4克,千克果数547.6个,千克仁数1235.8个,出米率71.0%。2000年统一取样测定品质,结果为粗蛋白含量23.0%,粗脂肪含量49.9%,油酸/亚油酸比值1.11。产量表现:该品种在1998-1999年全省大花生组区域试验中,两年21个点次平均亩产荚果384.18千克,籽仁271.62千克,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12.87%和11.68%,均居第一位.2000年生产试验,全省6个点次平均

8、亩产荚果372.35千克,籽仁266.18千克,分别比鲁花11号增产16.82%和16.77%,居第一位。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春播,夏直播盖膜,麦田套种等种植形式。适宜密度7000-10000墩/亩,每墩2株。施肥以磷肥为主,辅以氮肥。后期注意防治叶斑病。因后期保叶性能好,应根据荚果发育进程及时收获。适宜地区:可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普通型大花生品种推广利用。5花育22号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3016号。2003年审定。育种单位:山东省花生研究所选育过程:以8014为母本,60o250Gy辐照海花1号干种子M1代为父本,辐射与杂交相结合,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特征特性:该品种为疏枝型早熟大花生,株型直

9、立,叶色灰绿,结果集中,生育期130天左右,抗病性及抗旱耐涝性中等。主茎高35.6厘米,侧枝长40.0厘米,总分枝9条,单株结果13.8个,单株生产力18.8克。品种属中间型,荚果普通型,果较大,网纹粗,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内种皮金黄色,百果重245.9克,百仁重100.7克,千克果数573个,千克仁数1108个,出米率71.0%。脂肪含量49.2%、蛋白质24.3%、油酸51.73%、亚油酸30.25%,O/L值为1.71。产量表现:该品种在2000-2001年全省花生新品种大粒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荚果330.1千克,籽仁235.4千克,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7.6%和4.9%,20

10、02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72.2千克,籽仁268.9千克,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8.8%和7.5%。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在肥力中等以上排灌方便的沙土种植,种植密度每亩9000-11000穴。其他管理同一般大田。适宜地区: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大花生品种推广利用。6.花育19号审定编号:国审油2002018选育单位: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品种来源:79266莱农13号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于早熟直立大花生,春播生育期130天左右,夏播100天左右。疏枝型,主茎高48.0厘米,侧枝长49.8厘米,总分枝7-9条,结果枝6条左右,单株结果数13.37个,株丛矮且直立,紧凑,节间短,抗倒伏,叶色浓绿,连续

11、开花,开花量大,结实率高,双仁果率一般占70%以上,果柄短,不易落果,荚果普通型,百果重251.4克,百仁重96.36克。出米率70.0%左右。粗脂肪含量45.94%;蛋白质含量22.9%,油酸、亚油酸比值1.68,均与对照鲁花11号相当。对根腐病、黄花叶病毒病、棉铃虫、叶斑病的抗性比对照鲁花11号强。抗倒性强。产量表现:20002001年参加全国北方片区试,平均亩产荚果295.4公斤,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9.0%。籽仁209.7公斤,较对照鲁花11号增产7.7%。200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07.5公斤,籽仁218.6公斤,分别较对照鲁花11号增产8.3%和8.0%。栽培技术要点:1、

12、早播,适时收获,以充分发挥该品种后期绿叶保持时间长、不早衰的特点。2、株型直立,紧凑,分枝少、结果集中,适于密植,春播每亩10000穴,夏播每亩11000-12000穴,每穴均播两粒。3、在施肥上应施足基肥,看苗追肥,确保苗齐壮。4、及时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防旱排涝。5、及时喷药防治虫害。适宜地区:该品种符合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该品种适宜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淮北和江苏北部地区种植。7潍花8号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3014号。2003年审定。育种单位:潍坊市农科院选育过程:以(79266鲁花11号)F1与鲁花11号回交,采用改良系谱法选育而成。特征特性:该品种为疏枝型早熟大花生

13、,株型直立,叶色深绿,结果集中。生育期129天左右,抗旱性较强,抗病性中等,耐涝性一般。主茎高41.3厘米,侧枝长46.6厘米,总分枝7条,单株结果13.8个。品种属中间型,荚果普通型,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内种皮淡黄色,百果重228.3克,百仁重95.9克,千克果数598个,千克仁数1192个,出米率74.1%。脂肪含量47.5%、蛋白质23.2%、油酸50.49%、亚油酸31.53%,O/L值为1.60。产量表现:该品种在2000-2001年全省花生新品种大粒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荚果346.7千克,籽仁256.7千克,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13.0%和14.4%,2002年参加生产试

14、验,平均亩产荚果376.9千克,籽仁281.5千克,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10.2%和12.5%。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在中上等肥力排灌条件良好的生茬地种植。春播、夏直播覆膜、麦田套种均可,春播适宜密度每亩9000穴左右,夏播每亩11000穴左右,注意防治叶斑病。其它管理同一般大田。成熟后及时收获。适宜地区: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大花生品种推广利用。8丰花3号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3013号。2003年审定。育种单位:山东农业大学选育过程:以花17为母本,蓬莱一窝猴为父本杂交,一代(F1)种子经60Co射线2万伦琴辐射选育而成。特征特性:该品种为疏枝型早熟大花生,株型直立紧凑,叶色深绿,生长势强,

15、生育期130天左右,抗病性及抗旱耐涝性中等,适应性广。主茎高42.6厘米,侧枝长48.1厘米,总分枝8条,单株结果14.5个,单株生产力19.3克。品种属中间型,荚果普通型,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内种皮桔黄色,百果重218.3克,百仁重92.95克,千克果数658个,千克仁数1208个,出米率73.4%。统一取样(风干样品)经农业部食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测定品质,脂肪含量48.5%、蛋白质23.8%、油酸51.58%、亚油酸30.32%,O/L值为1.70。产量表现:该品种在2000-2001年全省花生新品种大粒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荚果347.0千克,籽仁254.9千克,分别比对照鲁

16、花11号增产13.0%和13.6%;2002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84.3千克,籽仁283.8千克,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12.5%和13.4%。栽培技术要点:春播、夏直播覆膜、麦田套种均可,适宜密度每亩9000-10000穴。施肥以磷肥为主,辅以氮肥。后期注意防治叶斑病。其它管理同一般大田。适宜地区: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大花生品种推广利用。9.丰花5号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5035号。2005年审定。育种单位:山东农业大学选育过程:以(徐州68-4不结瘤系)F1种子经60Co射线2万伦琴辐射系选而成。特征特性:该品种为早熟直立大花生,生育期129天;株型紧凑,疏枝型,连续开花,主茎

17、高35.5厘米,侧枝长40.9厘米,总分枝9条;单株结果18个,单株生产力21克,荚果普通型,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内种皮淡黄色,百果重217.4克,百仁重92克,千克果数621个,千克仁数1365个,出米率72.9%。区域试验田间调查:较抗枯萎病、病毒病,抗叶斑病、锈病一般,抗旱、耐涝性中等。2003年取样经农业部食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测定品质(干基):蛋白质23.91%,脂肪50.9%,水分5.3%,油酸50%,亚油酸31.13%,O/L比值1.6。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2002-2003年全省花生大粒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46.22千克、籽仁254千克,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

18、产8.32%和9.43%;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24.6千克、籽仁235.5千克,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7.1%和8.9%。栽培技术要点:种植密度每亩8000-10000穴,每穴播两粒。宜重施有机肥和磷肥,加强田间管理,注意化控防倒伏。适宜地区: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播、麦套大花生品种推广利用。10.花育25号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31号育种者: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品种来源:常规品种。为鲁花14号与花选1号杂交后系统选育。特征特性:属普通型大花生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29天,株型紧凑,疏枝型,抗倒伏性一般,主茎高46.5厘米,侧枝长49厘米,总分枝9条;单株结果15个,单株生

19、产力20克,荚果普通型,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百果重239克,百仁重98克,公斤果数571个,公斤仁数1234个,出米率73.5%。种子休眠性强,抗旱性较强,耐涝性中等,中抗叶斑病。2004年取样经农业部食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干基):蛋白质25.2%,脂肪48.6%,水分6%,油酸41.8%,亚油酸38.2%,O/L比值1.09。产量表现:在2004-2005年全省大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亩产荚果319.8公斤、籽仁232.5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7.3%和9.4%;在2006年生产试验中,亩产荚果327.6公斤,籽仁240.9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10.9%和

20、12.2%。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10000-12000穴,每穴播两粒。注意化控防倒伏。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适宜地区: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直播或麦田套种大花生品种推广利用。11.临花6号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32号育种者:山东省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山东省种子总公司。品种来源:常规品种。为花32与白沙505杂交后系统选育。特征特性:属普通型大花生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29天,株型紧凑,疏枝型,连续开花,较抗倒伏,主茎高38.5厘米,侧枝长44.2厘米,总分枝10条;单株结果16个,单株生产力20.5克,荚果普通型,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百果重235.5克,百仁重94.1克,公

21、斤果数555个,公斤仁数1211个,出米率73.7%。种子休眠性强,抗旱性中等,耐涝性一般,中抗叶斑病。2004年取样经农业部食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干基):蛋白质24.9%,脂肪51.3%,水分5.6%,油酸43.7%,亚油酸36.33%,O/L比值1.2。产量表现:在2004-2005年全省大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亩产荚果319.4公斤、籽仁232.2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7.2%和9.3%;在2006年生产试验中,亩产荚果323.7公斤、籽仁238.9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9.6%和11.3%。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8000-10000穴,每穴播两粒。其

22、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适宜地区: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直播或麦田套种大花生品种推广利用。12.山花7号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30号育种者: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品种来源:常规品种。为(海花1号/A596)F1经168Gy 60Co射线辐照处理选育。特征特性:属普通型大花生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29天,株型紧凑,疏枝型,连续开花,抗倒伏性一般,主茎高39厘米,侧枝长43.4米,总分枝9条;单株结果15个,单株生产力20.6克,荚果普通型,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内种皮淡黄色,百果重236.3克,百仁重97.6克,公斤果数627个,公斤仁数1258个,出米率73.4%。种子休眠性强,抗旱性强

23、,耐涝性中等,中抗叶斑病。2004年取样经农业部食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干基):蛋白质24.6%,肪肪50.3%,水分5.2%,油酸45.3%,亚油酸32.7%,O/L比值1.47。产量表现:在2004-2005年全省大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亩产荚果329.5公斤、籽仁237.9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10.5%和12.0%;在2006年生产试验中,亩产荚果329.8公斤、籽仁241.0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11.7%和12.3%。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8000-10000穴,每穴播两粒。注意化控防倒伏。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适宜地区: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直播

24、或麦田套种花生品种推广利用。13.山花9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35号育种者: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品种来源:常规品种。(海花1号/花17)F1种子经60Co 射线2万伦琴辐射后系统选育。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127天,主茎高32.9厘米,侧枝长36.9厘米,总分枝8条;单株结果12个,单株生产力21克;荚果普通型,网纹清晰,果腰较粗,果壳较硬,籽仁长椭圆形,种皮粉红色,内种皮桔黄色,百果重207.4克,百仁重84.0克,公斤果数585个,公斤仁数1381个,出米率69.6%。抗旱及耐涝性中等。2007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蛋白质含量29.4%,脂肪50.7%,

25、水分5.0%,油酸40.8%,亚油酸39.2%,O/L值1.04。经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网斑病病情指数41.8,褐斑病病情指数14.7。产量表现:在2006-2007全省花生品种大粒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荚果337.3公斤、籽仁236.6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13.0%和12.2%;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40.5公斤、籽仁244.0公斤,分别比对照丰花1号增产10.2%和11.9%。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800010000万墩,每墩播2粒。施足氮肥,重施有机肥和磷肥,盛花至结荚期注意防旱灌溉。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适宜地区: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播大花生品种推广利

26、用。14.花育31号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36号育种者: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品种来源:常规品种。以栽培种四粒红为母本,花生不亲和野生种Arachis glabrata Benth为父本杂交,经果针离体培养获得可育杂种,选取F2优良单株与栽培品系8122回交后系统选育。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129天,主茎高50.7厘米,侧枝长55.0厘米,总分枝9条;单株结果16个,单株生产力20克;荚果普通型,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内种皮金黄色。百果重220克,百仁重91.2克,公斤果数599个,公斤仁数1441个,出米率72.9%。抗旱及耐涝性中等。2007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

27、析:蛋白质25.0%,脂肪51.2%,水分5.2%,油酸43.1%,亚油酸37.4%,O/L值1.15。经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网斑病病情指数43.2,褐斑病病情指数17.7。产量表现:在2005-2006全省花生品种大粒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荚果341.7公斤、籽仁249.0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8.2%和9.3%;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15.3公斤、籽仁226.1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3.3%和3.2%;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31.1公斤、籽仁243.7公斤,分别比对照丰花1号增产7.2%和11.8%。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沙质土壤或壤土。密度每亩

28、10000墩,每墩播2粒。施足基肥,生育期间注意防治病虫草害,后期注意防涝,适时收获。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适宜地区: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播大花生品种推广利用。15.花育30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37号育种者: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品种来源:常规品种。094-9/95-1与9629-1-0杂交后系统选育。094-9/95-1引自美国,9629-1-0选自8130/79266的杂交后代。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126天,主茎高32.31厘米,侧枝长37.4厘米,总分枝8条;单株结果13个,单株生产力21克;荚果普通型,网纹浅,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无油斑,无裂纹;百果重199克,百仁重77.

29、8克,公斤果数623个,公斤仁数1459个,出米率67.6%。抗旱及耐涝性中等。2007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蛋白质23.8%,脂肪49.7%,水分5.2%,油酸51.8%,亚油酸30.0%,O/L值1.73。经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网斑病病情指数46.4,褐斑病病情指数8.6。产量表现:在2006-2007全省花生品种大粒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荚果338.7公斤、籽仁234.1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13.5%和11.1%;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38.6公斤、籽仁239.9公斤,分别比对照丰花1号增产9.6%和10.0%。栽培技术要点:

30、适宜沙质土壤或壤土。高产栽培每亩10000墩,山岭薄地或重茬地每亩10000-11000墩,每墩播2粒。施足基肥,生育期间注意防治病虫草害,后期注意防涝,适时收获。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适宜地区: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播大花生品种推广利用。16.临花5号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38号育种者:山东省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品种来源:常规品种。辐8707与徐州68-4杂交后系统选育。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126天,主茎高35.5厘米,侧枝长37.9厘米,总分枝8条;单株结果12个,单株生产力22克;荚果普通型,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无油斑,无裂纹;百果重198克,百仁重82.4克,公斤果数641个,公斤仁

31、数1402个,出米率71.0%。抗旱及耐涝性中等。2007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蛋白质26.1%,脂肪49.9%,水分3.9%,油酸40.0%,亚油酸40.14%,O/L值1.11。经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网斑病病情指数53.6,褐斑病病情指数7.3。产量表现:在2006-2007全省花生品种大粒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荚果316.9公斤、籽仁229.9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6.2%和9.1%;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22.5、籽仁236.0公斤,分别比对照丰花1号增产4.4%和8.3%。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沙质土壤或壤土。适宜密度每亩900

32、0墩左右,每墩播2粒。施足基肥,足商播种,生育期间注意防治病虫草害,注意化控防倒伏。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适宜地区: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播大花生品种推广利用。17.潍花10号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39号育种者: 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品种来源:常规品种。95-3与潍1365杂交后系统选育。特征特性: 春播生育期124天,主茎高33.8厘米,侧枝长38.5厘米,总分枝7条;单株结果13个,单株生产力21克;荚果普通型,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内种皮金黄色,无油斑,无裂纹;百果重204.0克,百仁重79.6克,公斤果数632个,公斤仁数1486个,出米率67.0%。抗旱及耐涝性中等。2007

33、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蛋白质23.5%,脂肪50.9%,水分5.32%,油酸51.1%,亚油酸30.4%,O/L值1.68。经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网斑病病情指数57.2,褐斑病病情指数15.2。产量表现:在2006-2007全省花生品种大粒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荚果337.4公斤、籽仁234.7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13.1%和11.4%;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26.2公斤、籽仁233.9公斤,分别比对照丰花1号增产5.6%和7.3%。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沙质土壤或壤土。适宜密度每亩10000墩,每墩播2粒。施足基肥,重施有机肥和磷肥,

34、盛花至结荚期注意防旱灌溉,生育期间注意防治病虫草害。成熟后及时收刨。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适宜地区: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播大花生品种推广利用。18.日花1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8030号。育种者:日照市东港花生研究所。品种来源:常规品种。系鲁花3号与花选1号杂交后系统选育。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130天,株型紧凑,疏枝型,连续开花,主茎高39.4厘米,侧枝长44.1厘米,总分枝10条;单株结果16个,单株生产力20克,荚果普通型,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百果重253.6克,百仁重101.3克,公斤果数522个,公斤仁数1126个,出米率73.2%。抗旱及耐涝性中等。2005年经农业部食品质

35、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蛋白质25.6%,脂肪50.5%,油酸41.2%,亚油酸37.6%,O/L比值1.11。2007年经农业部油料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抗病性鉴定:高抗青枯病,经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网斑病病情指数47.7%,褐斑病病情指数14.3%。产量表现:在2005-2006年全省花生品种大粒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荚果325.4公斤、籽仁238.0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3.0%和4.4%;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14.6公斤、籽仁225.5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3.1%和2.9%。栽培技术要点:中上肥力沙壤土种植。施足基肥、配方施肥,

36、覆膜种植,亩播8500-9000墩,每墩播2粒。高肥水条件适当化控。中后期防治花生叶斑病2-3次。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适宜地区: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播大花生品种推广利用。19.科花1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8031号。育种者:莒南县科源花生研究所。品种来源:常规品种。系徐州68-4变异株系统选育。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134天,株型紧凑,疏枝型,连续开花,主茎高51.8厘米,侧枝长56.1米,总分枝12条;单株结果14个,单株生产力21克,荚果普通型,籽仁长椭圆形,种皮浅红色,百果重290克,百仁重107.3克,公斤果数455个,公斤仁数1063个,荚果较大,出米率67.9%。抗旱及耐涝性

37、中等。2005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蛋白质含量25.9%,脂肪51.2%,油酸41.7%,亚油酸38.2%,O/L比值1.09。2007年经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网斑病病情指数45.1%,褐斑病病情指数20.2%。产量表现:在2005-2006年全省花生品种大粒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荚果340.8公斤、籽仁231.5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7.9%和1.6%; 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33.88公斤、籽仁233.5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9.4%和6.6%。栽培技术要点:适合中等以上肥力的沙壤或壤土地块春播,大垄双行地膜覆盖,亩播65

38、00-7500墩,每墩播2粒。重施有机肥和磷肥,中后期适时防治花生病虫害,搞好叶面追肥。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适宜地区: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播大花生品种推广利用。20.花育24号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5034号。2005年审定。育种单位:山东省花生研究所选育过程:以832812作母本,鲁花11号作父本,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特征特性:该品种为早熟直立大花生,生育期129天;株型紧凑,疏枝型,主茎高39.9厘米,侧枝长44.4厘米,总分枝9条;单株结果17个,单株生产力21克,荚果普通型,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内种皮淡黄色,百果重236.6克,百仁重96.6克,公斤果数558个,公斤仁

39、数1266个,出米率73.4%。区域试验田间调查:较抗枯萎病、病毒病,抗叶斑病、锈病一般,抗旱、耐涝性中等。2003年取样经农业部食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测定品质(干基):蛋白质22.72%,脂肪50.0%,水分5.4%,油酸51.75%,亚油酸30.54%,O/L比值1.69。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20022003年全省花生大粒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37.48公斤、籽仁247.92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5.58%和6.81%;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31.5公斤、籽仁238.6公斤,分别对照比鲁花11号增产9.4%和10.4%。栽培技术要点:起垄覆膜,每亩100001

40、2000穴,每穴播两粒。施足基肥,看苗追肥。加强田间管理,防止徒长。适宜地区: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播、麦套大花生品种推广利用。21.鲁花10号审定编号:鲁种审字第0084号。1988年审定。育种单位:栖霞县种子站、李博士夼农科队选育过程:从花17变异株中系统选育而成。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熟疏枝直立大花生,生育期133天,比花17早熟1天。连续开花习性,生长势、整齐度好于对照花17,分枝较少,适于密植,抗枯萎病,品质好。省商检局化验,油酸、亚油酸比值1.58,含油率49.42%,蛋白质含量24.45%,17种氨基酸含量21.3%,果糖、葡萄糖4.12%,耐贮性强,营养丰富,具有香、脆、甜、酥等特

41、点。产量表现:1986-1987年参加省花生中熟组区域试验。两年26点次平均亩产荚果242.79公斤、籽仁173.17公斤,比对照花17分别增产5.44%、5.54%,其中1987年平均亩产荚果270.36公斤,籽仁191.08公斤,比对照花17增产7.59%和12.18%。栽培要点:适宜二年三作春播或麦田套种。播种时注意合理密植。成熟后要及时收获,以保持种皮鲜艳。该品种对土壤地力、质地要求不严格,在肥沃的沙壤土地及良好的排灌条件下,可以发挥其较大的增产潜力。适宜地区:烟台、临沂大花生出口地区,其它地区示范种植22.花育16号审定编号:鲁种审字第0265号。1999年审定。育种单位:山东省农业

42、科学院花生研究所选育过程:以8223为母本,鲁花10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特征特性:属普通型中熟大花生,生长势较强,整齐。生育期136天,株型直立,株高38厘米左右,侧枝长41.1厘米,叶片椭圆形,连续开花习性,总分枝8.1条,结果枝6.2条,结果集中,单株结果14.6个,单株生产力18.9克,百果重215.5克,百仁重96.3克,公斤果数645.2个,公斤仁数1349.8个,出米率73.6%。抗病性一般,抗旱性较强。脂肪含量47.4%,油酸/亚油酸比值0.97。产量表现:在1996-1997年全省花生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荚果264.3公斤,籽仁194.5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12

43、.6%和14.1%,均居第一位。199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22.2公斤,籽仁236.0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10.7%和13.20%。适宜地区:在全省推广利用。二.小花生品种(12个)23青花6号审定编号:鲁农审2010028号育种者:青岛农业大学。品种来源:常规品种,系白沙1016与99D1杂交后系统选育。特征特性:属珍珠豆型小花生品种。荚果蚕茧形,网纹清晰,后室大于前室,果腰不明显,籽仁桃圆形,种皮浅粉红色,内种皮白色。区域试验结果:春播生育期121天,主茎高37厘米,侧枝长41厘米,总分枝9条;单株结果16个,单株生产力16.0克,百果重161克,百仁重67克,公斤果数7

44、53个,公斤仁数1682个,出米率75.4%;抗病性中等。2007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蛋白质含量22.3%,脂肪45.9%,油酸40.0%,亚油酸34.0%,O/L值1.2。2007年经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网斑病病情指数43.6,褐斑病病情指数17.3。产量表现:在2007-2008年全省花生品种小粒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荚果299.4公斤、籽仁226.3公斤,分别比对照花育20号增产8.6%和11.9%;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26.0公斤、籽仁251.9公斤,分别比对照花育20号增产11.9%和14.7%。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90

45、00-11000穴,每穴2粒;生长中后期注意防止植株徒长。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适宜地区: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播小花生品种种植利用。24花育34号审定编号:鲁农审2010029号育种者: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品种来源:常规品种,系R1-3-5与8816-12511杂交后系统选育。特征特性:属普通型小花生品种。荚果普通形,网纹较浅,果腰浅,籽仁椭圆形,种皮浅粉红色,内种皮桔黄色。区域试验结果:春播生育期124天,主茎高45厘米,侧枝长49厘米,总分枝8条;单株结果18个,单株生产力15.9克,百果重139.9克,百仁重61克,公斤果数895个,公斤仁数1893个,出米率73.1%;抗病性中等。20

46、07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蛋白质含量20.9%,脂肪47.8%,油酸48.8%,亚油酸30.4%,O/L值1.6。2007年经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网斑病病情指数38.1,褐斑病病情指数24.6。产量表现:在2007-2008年全省花生品种小粒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荚果305.9公斤、籽仁224.5公斤,均比对照花育20号增产11.0%;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26.8公斤、籽仁244.9公斤,分别比对照花育20号增产12.2%和11.6%。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11000-12000穴,每穴2粒。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适宜地区:在全省适

47、宜地区作为春播小花生品种种植利用。25山花12号审定编号:鲁农审2010030号育种者:山东农业大学。品种来源:常规品种,系98H013与97H017杂交后系统选育。特征特性:属普通型小花生品种。荚果普通形,网纹粗浅,果腰浅,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内种皮桔红色。区域试验结果:春播生育期122天,主茎高46厘米,侧枝长49厘米,总分枝8条;单株结果15个,单株生产力16.9克,百果重158.9克,百仁重68.2克,公斤果数819个,公斤仁数1743个,出米率73.1%;抗病性中等。2007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蛋白质含量23.8%,脂肪46.5%,油酸39.2%,

48、亚油酸36.6%,O/L值1.1。2007年经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网斑病病情指数47.6,褐斑病病情指数8.1。产量表现:在2007-2008年全省花生品种小粒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荚果305.7公斤、籽仁222.5公斤,均比对照花育20号增产10.9%;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30.1公斤、籽仁244.7公斤,分别比对照花育20号增产13.4%和11.5%。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10000-11000穴,每穴2粒。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适宜地区: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播小花生品种种植利用。26.丰花2号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1019号。2001年审定。育种单位:山

49、东农业大学选育过程:组合为白沙1016/荔蒲大花生(从广西引进的种质),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特征特性:该品种为珍珠豆型小花生,生育期128天,主茎高40.4厘米,侧枝长45.6厘米,总分枝7.7条,株形紧凑,单株结果19.5个,单株生产力18.1克,百果重172.5克,百仁重73.3克,公斤果数785.0个,公斤仁数1640.6个,出米率73.7%。2000年统一取样测定品质,结果为:粗蛋白含量25.8%,粗脂肪含量49.9%,油酸/亚油酸比值1.12。产量表现:在1998-1999年全省小花生组区域试验中,两年21个点次平均亩产荚果315.51公斤,籽仁231.5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2

50、号增产9.57%和9.42%,均居第一位。2000年生产试验,全省6个点次平均亩产荚果284.69公斤,籽仁207.99公斤,分别比鲁花12号增产12.5%和13.4%,居第一位。栽培要点:适宜春播、夏直播盖膜,麦田套种等种植形式。最适宜夏播。适宜密度9000-10000墩/亩,每墩2株。施肥以磷肥为主,辅以氮肥。后期注意防治叶斑病。适宜地区:可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珍珠豆型品种推广利用。27.花育32号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40号育种者: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品种来源:常规品种。S17与SP1098杂交后系统选育。S17系引自印度抗蚜植株,SP1098系79266辐射突变体。特征特性: 春播生育

51、期120天,主茎高36.0厘米,侧枝长39.4厘米,总分枝8条;单株结果12个,单株生产力21克,荚果普通型,百果重173.0克,百仁重67克,公斤果数775个,公斤仁数1602个,出米率71.3%。抗旱及耐涝性中等。2007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蛋白质含量26.3%,脂肪50.7%,水分3.9%,油酸77.8%,亚油酸6.3%,O/L值12.3。经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网斑病病情指数36.7,褐斑病病情指数26.4。产量表现:在2006-2007全省花生品种小粒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荚果273.9公斤、籽仁196.5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2号增产4.5

52、%和4.0%;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286.1公斤、籽仁211.41公斤,分别比对照花育20号增产11.3%和10.9%。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沙质土壤或壤土。适宜密度每亩10000-11000墩,每墩播2粒。生育期间注意防治病虫草害,注意排灌。成熟时及时收晒。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适宜地区: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播小花生品种推广利用。28.山花10号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41号育种者: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品种来源:常规品种。(如皋西洋生/白沙1016)F1种子经60Co 射线2万伦琴辐射后系统选育。特征特性: 春播生育期115天,主茎高37.0厘米,侧枝长40.8厘米,总分枝9条;单

53、株结果14个,单株生产力21克;荚果蚕茧型,网纹粗浅,果腰中粗,籽仁圆形,种皮粉红色,有光泽,内种皮淡黄色,无油斑,无裂纹;百果重150克,百仁重61克,公斤果数859个,公斤仁数1809个,出米率71.7%。2007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蛋白质26.2%,脂肪51.1%,水分4.9%,油酸41.4%,亚油酸38.8%,O/L值1.07。经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网斑病病情指数50.4,褐斑病病情指数4.7。产量表现:在2006-2007全省花生品种小粒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荚果298.0公斤、籽仁216.0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2号增产13.7%和14.

54、3%;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286.1公斤、籽仁211.4公斤,分别比对照花育20号增产11.3%和10.9%。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沙质土壤或壤土。适宜密度每亩10000-11000墩,每墩播2粒。施足氮肥,宜重施有机肥和磷肥,盛花至结荚期注意防旱灌溉。成熟时及时收晒。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适宜地区: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播小花生品种推广利用。29.花育28号审定编号:鲁农审2008032号。育种者: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品种来源:常规品种。系鲁花12号与超早1号杂交后系统选育。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126天,疏枝型,连续开花,主茎高39.4厘米,侧枝长43.9厘米,总分枝8条;单株结果15个

55、,单株生产力16克,荚果斧头形,籽仁三角形,种皮粉红色,百果重193克,百仁重81克,公斤果数714个,公斤仁数1478个,出米率74.5%。抗旱及耐涝性中等。2005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蛋白质含量26.2%,脂肪52.4%,油酸42.9%,亚油酸36.7%,O/L比值1.17。2007年经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网斑病病情指数46.3%,褐斑病病情指数13.7%。产量表现:在2005-2006年全省花生品种小粒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荚果311.4公斤、籽仁233.5公斤,比对照鲁花12号增产12.9%和15.8%,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288.

56、1公斤、籽仁207.8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2增产26.4%和26.7%。栽培技术要点:种植密度每亩10000-11000墩,每墩播2粒。施足基肥,看苗追肥,及时加强田间管理。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适宜地区: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播小花生品种推广利用。30.潍花9号审定编号:鲁农审2008034号。育种者:潍坊市农业科学院。品种来源:常规品种。系鲁花13号与潍1561杂交后系统选育。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120天,株型直立,连续开花,主茎高34.3厘米,侧枝长37.9厘米,总分枝6.3条;荚果蚕茧形,籽仁桃形,种皮粉红色,百果重184.2克,百仁重76.6克,公斤果数750个,公斤仁数1718

57、个,出米率75%。抗旱及耐涝性中等。2008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蛋白质含量24.0%,脂肪47.9%,油酸41.4%,亚油酸36.8%,O/L比值1.13。2007年经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网斑病病情指数50.3%,褐斑病病情指数19.4%。产量表现:在2003-2004年国家(北方区)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荚果243.8公斤、籽仁178.4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2号增产16.0和17.2%;在2007年全省花生品种小粒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荚果273.0公斤,籽仁196.5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2号增产19.7%和19.9%。栽培技术要点:春播

58、种植密度每亩11000墩,宜重施有机肥和花生专用肥。适宜地区: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播小花生品种推广利用。31.山花8号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33号育种者: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品种来源:常规品种。为(白沙1016/NC6)F1经168Gy 60Co射线辐照处理选育。特征特性:属珍珠豆型小花生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25天,株型紧凑,疏枝型,连续开花,抗倒伏性较强,主茎高42.7厘米,侧枝长46.5厘米,总分枝7条;单株结果15个,单株生产力17克,荚果蚕茧型,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内种皮淡黄色,百果重178克,百仁重73克,公斤果数904个,公斤仁数1718个,出米率73.7%。种子休

59、眠性中等,抗旱性耐涝性中等,中抗叶斑病。2004年取样经农业部食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干基):蛋白质28.5%,脂肪47.9%,水分5.7%,油酸44%,亚油酸37%,O/L比值1.18。产量表现:在2004-2005年全省小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亩产荚果289.9公斤、籽仁210.7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2号增产14.1%和13.7%;在2006年生产试验中,亩产荚果280.6公斤、籽仁207.2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2号增产12.2%和12.7%。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10000-11000穴,每穴播两粒。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适宜地区: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直播或麦田套

60、种小花生品种推广利用。32.花育23号审定编号: 鲁农审字2004013号。2004年审定。育种单位: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花生研究所选育过程: 以ICGS37 (ROBERT33-1/A.glagrata后代组培)作母本,R1(选自8124-19-1/兰娜)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疏枝型小花生,生育期129天,田间长势整齐,株型直立、紧凑。主茎高37厘米左右,侧枝长约43厘米,总分枝约8条,单株平均结果17.7个,单株平均生产力17.2克,荚果茧形偏长,籽仁桃圆形,种皮粉红色,内种皮淡黄色,百果重153.7克,百仁重64.2克,公斤果数870.9个,公斤仁数1930.6个,出米

61、率74.5%。抗病性及抗旱耐涝性中等。4点取样混合由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检验:粗蛋白22.85%、粗脂肪53.1%、油酸49.3%、亚油酸31.92%,O/L值1.54。产量表现: 在2002-2003年全省小花生组区试中,两年平均亩产荚果312.6公斤、籽仁234.0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2号增产13.5%和16.0%。在2003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荚果281.5公斤、籽仁211.7公斤,比对照鲁花12号分别增产21.5%和24.8%。栽培要点: 适于覆膜栽培,春播每亩10000-11000穴,夏播每亩11000-12000穴,每穴播两粒。施肥上应施足基肥,看苗追肥。适宜

62、地区: 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小花生品种推广利用。33.丰花4号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3017号。2003年审定。育种单位:山东农业大学选育过程:以白沙1016与A596杂交一代(F1)种子,经60CO射线2万伦琴辐射选育而成。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疏枝早熟珍珠豆型小花生,株型直立,叶色浅绿,结果集中,生育期124天,抗病性及抗旱耐涝性中等。主茎高36.7厘米,侧枝长41.4厘米,总分枝8条,单株结果14.3个,单株生产力15.9克。品种属中间型,荚果茧形,籽仁桃圆形,种皮粉红色,内种皮浅黄色,百果重175.8克,百仁重71.5克,公斤果数799个,公斤仁数1592个,出米率73.2%。脂肪含量47

63、.0%、蛋白质26.7%、油酸42.64%、亚油酸38.32%,O/L值为1.11。栽培要点:适宜密度每亩900010000穴,每穴两株。施肥以磷肥为主,辅以氮肥。后期注意防治叶斑病。适宜地区: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小花生品种推广利用。34花育20号审定编号:国审油2002015。2002年审定。选育单位: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品种来源:86446优早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于早熟直立“旭日型”出口小花生品种,夏播生育期114天左右。疏枝型,主茎高36.6厘米,侧枝长40.5厘米,总分枝79条,结果枝6条左右,单株结果数10.3个,株丛矮且直立,紧凑,节间短,抗倒伏,叶色浓绿,连续开花,开花量大,结实率高,

64、双仁果率一般占95%以上,果柄短,不易落果,荚果普通型,百果重173.8克,百仁重68.6克,出米率73.3%。脂肪含量50.01%;油酸亚油酸比值1.08。对根腐病、黄花叶病毒病、叶斑病的抗性比对照白沙1016高,抗倒性强。产量表现:2000-2001年在全国(北方片)夏播出口小花生组品种区试中,平均亩产荚果224.76千克,较对照白沙1016增产15.18%;籽仁164.21千克,籽仁比对照1016增产19.71%。200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258.12千克,籽仁188.63千克,分别较对照增产15.16%和15.29%。栽培技术要点:1、早播,适时收获,以充分发挥该品种后期绿叶保持时间长、不早衰的特点。2、株型直立,紧凑、分枝少、结果集中,适于密植,夏播每亩11000-12000穴,每穴均播两粒。3、在施肥上应施足基肥,看苗追肥,确保苗齐苗壮。4、及时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防旱排涝。5、及时喷药防治虫害。全国品审会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该品种适于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辽宁、江苏等小花生产区种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