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三专题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第13课《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学案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69234593 上传时间:2022-04-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9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6-2017年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三专题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第13课《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6-2017年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三专题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第13课《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2016-2017年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三专题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第13课《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年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三专题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第13课《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三专题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第13课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学案一、诗人名片李白入长安前的壮游李白的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自幼涉猎群书,年轻时仗剑任侠、喜纵横术。25岁那年,李白“仗剑去国,群豪远游”。出蜀后,漫游江汉、洞庭、金陵、扬州等。娶故相许圉师之孙女为妻,遂留居湖北安陆。三年后,李白由南阳启程入长安,这时他正好三十岁。李白长安时期李白初入长安为期约三年。他隐居在终南山,广为交游,希望得到王公大臣的荐引,结识了唐玄宗之妹玉真公主,却未能如愿以偿,终于怏怏离去。先后漫游了江夏、洛阳、太原、山东及湘、鄂等地。所到之处,形诸吟咏,诗名远播,震动朝野,最后连

2、天子也被惊动了。天宝元年秋,唐玄宗下诏征李白入京,并待以隆重的礼遇:“降辇步迎御手调羹以饭之”,命李白供奉翰林。李白应召入京时,颇为踌躇满志,有诗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有心做一番事业来报答玄宗的知遇之恩,但很快就遭到了宫廷权贵们的忌恨。一年后就遭到谗毁。天宝三年春,被放还归乡。二、诗词故事斗酒诗百篇一日,宫廷中牡丹花竞相开放,唐玄宗与杨贵妃月夜赏花,又诏令16名最出色的乐工演奏助兴。著名乐师李龟年正准备演唱。玄宗觉得不能再唱旧词,于是命李龟年速召翰林学士李白进宫,填写新词。等来到翰林院,发现李白又喝得烂醉如泥,伏桌睡着了。李龟年推也推不醒,无奈,只得用马驮着李白去见玄宗。李

3、白到了宫中,又折腾了好久,最后被人用清水洒在脸上,才算清醒,醒来忙向玄宗谢罪,并请玄宗赐他美酒。玄宗说你酒醉刚醒,再喝岂不误了填新词之事?李白说:“臣无酒不能写诗,喝斗酒便能做诗百篇,越醉,诗写得越快越好。”玄宗于是用大杯赐美酒,李白一饮而尽,然后奋笔疾书,三首著名的清平调顷刻而成。于是,李白斗酒诗百篇的美谈便传开了。三、文题背景这首诗大约写于天宝三年春,即李林甫、杨国忠权倾朝野之时。李白备受排挤,有志难伸,其孤独与冷落可想而知。原诗共四首,这是第一首。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月既/不解/饮,影

4、徒/随我/。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提示全诗写的是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但诗人不是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来表现的,而是以乐写愁,以闹写寂,以物为友,以群写独,朗读时注意把握这个特点。二、悟读,诗情画境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李白月下独酌,面对明月和影子,似乎在幻觉中形成了三人共饮的画面。在这温暖的春夜,李白边饮酒边歌舞,月与影也紧随他那感情的起伏而起伏,仿佛也在分享他饮酒的欢乐与忧愁。三、品读,鉴赏评析1“独”是诗眼,想一想,诗人是怎

5、样紧扣“独”字来写情抒怀的?答案诗人运用丰富的想像,展现了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的情感历程。寓“独”于不独之中。一、二句点出“独”字,自斟自饮,没有相亲相近之人。三至八句表面上都是写不独的,但我们仍在不独之中,看到了他的无限孤寂。最后诗人发誓,要和明月、影子结拜为永远忘情的朋友,相约在这高远的银河上游乐,这是旷达,但是这种把人生的孤独升华为与天地为友的大欢喜,更能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苦闷。2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独坐敬亭山注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注敬亭山在安徽宣州。该诗写于天宝十二年(753)秋游宣州,此时距他被迫离开长安已有十年。(1)开头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反衬:以动衬静。(答“借景抒情”也可)。这两句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同时也暗示诗人“独坐”观望已久,为下一句“相看两不厌”作铺垫。(2)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答案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写山的“有情”,暗含出人的“无情”,写出了诗人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