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3地图第1课时教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9202898 上传时间:2022-04-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3地图第1课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3地图第1课时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3地图第1课时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3地图第1课时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3地图第1课时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9年精品地理学习资料 2019.4地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3.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教学重点: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2.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教学难点: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2.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课 时: 2课时课 型: 新授课教学过程地图 第一课时途?如何从地图上获取各种信息?这就是我们今

2、天开始学习的内容。板书 第三节 地图讲授新课提出问题 让学生观察课本P13图1.22“台湾岛”或一幅其他地区的地图,思考:你能够在地图上看到什么?你能从这幅图中获得哪些信息?你是如何获取这些信息的?学生讨论 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开展读图及介绍地图所提供的地理信息的比赛,看看哪个小组介绍的信息多。点拨过渡 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发言,给予评价补充后说明地图的概念,并指出地图是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是我们获取地理信息的重要来源,它能帮助我们认识家乡,认识祖国,认识世界。那么,我们要读懂地图,用好地图,就必须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的知识。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地图的比例尺。板书

3、一、地图的基本要素1.比例尺提出问题 1.如何量算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实地距离?2.在台湾岛地图上,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长?实地距离又是多长?如何利用图上给出的条件计算出来?讨论计算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讨论明白第一个问题,需先量出图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再根据图上给出的比例尺进行计算,才能得到两点间的实地距离。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解决第二个问题,并告诉学生图上的这种方式表示的比例尺,叫线段比例尺。提出问题 同学们能否利用地图给出的比例尺,计算出这两座城市的图上距离是它们之间实地距离的多少分之一?写成1厘米/40千米,对不对呢?能说说比例尺的含义吗?点拨说明 学生回答后教师要补充强调以

4、下几点:1.比例尺的本质特征就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即缩小的倍数,所以,比例尺又叫“缩尺”。2.比例尺是个分数,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倍数,因而不带单位,分子通常为1。3.计算过程中分子、分母的单位必须统一。计算结果,图上距离一般用厘米表示;实地距离一般用千米或米表示。4.厘米和千米的换算方法是:厘米减五个0变成千米;千米加五个0变为厘米。米和厘米的换算方法是加减两个0。小结板书 (1)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2)公式:比例尺= 反馈练习 求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求实地距离,各做12题,以达到熟练应用,并让学生总结比例尺公式应用的三种情况:1.已知图上距离和实地

5、距离,求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2.已知比例尺和实地距离,求图上距离: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3.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地距离: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提出问题 根据你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地图上的比例尺除了这种线段式,还能用什么方式表示?组织讨论 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以学习小组讨论推导出比例尺的其他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然后,教师再出示一些比例尺表现形式不同的地图,使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板书小结 以台湾岛地图的比例尺为例,小结板书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见板书设计)后加以说明:由此可见,同一个比例尺有3种表示方式,但表示的内容完全相同,而不是3种比例尺。同一个

6、比例尺的3种表示方式可以互相转换。数字式是最基本的形式,因为只有通过数字才能准确说明图上距缩小的程度。文字式是解释或直接说明数字比例尺的大小。线段式比例尺使用最方便,为了减少换算麻烦,用直尺或两脚规直接在地图上量出两点间的距离。电脑展示 中国地图和北京地图(见课本P23图1.37和图1.38),思考填写下表中的问题:问题中国地图北京地图两幅图的比例尺各用的是哪一种表示方式?(线段式)(线段式)将两幅图的比例尺用数字式表示出来。(180000000或或八千万分之一(14000000或或四百万分之一将两幅图的比例尺用文字式表示出来。(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800千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

7、米)量算两幅图最西端到最东端、最北端到最南端的直线距离。(东西距离5200千米,南北距离5500千米)(东西距离220千米,南北距离192千米)两幅图表示的范围哪个大、哪个小?(大)(小)两幅图表示的北京市的地理事物,哪幅图详细一些;哪幅图简略一些?(简略)(详细)两幅图的比例尺哪个大哪个小?(小)(大)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内容(也可以前4个问题独立完成,后3个问题讨论解决)。提出问题 比较表中后3个问题,请同学们继续讨论归纳:如何衡量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表示范围的大小以及内容的详略是什么关系?归纳板书 根据学生讨论回答的情况给予评价后,边归纳、边板书。

8、强调比例尺是个分式,从分式的比值大小确定比例尺的大小。即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比例尺愈大;反之,分母愈大,比值愈小,比例尺愈小。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以及内容详略的关系:就同一地区地图而言,比例尺越大,图幅越大,内容越详;比例尺越小,图幅越小,内容越略。就图幅相同的地图来说,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讲授新课提出问题 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地图上的方向应该如何辨别呢?地图上的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又应该如何确定呢?启发引导 在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指出在地球仪上用经纬线确定方向的方法,同样在地图上适用。然后让学生说说地平

9、面上有哪八个方向?电脑展示 鼠标点击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然后逐个点击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个方向,使学生进一步确认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读图回答 电脑展示“动物园导游图”让学生读图回答:金丝猴馆在熊猫馆的什么方向?(东南)虎山在熊猫馆的什么方向?(西北)孔雀馆在金丝猴馆的什么方向?(正西)在这幅无经纬线、也无其他指示方向的地图上,你是如何来确定方向的?点拨归纳 在学生议论回答后,教师补充归纳在这种一般地图上确定方向的方法: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此基础上,再确定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方向。读图讨论 电脑展示“某村平面图”,让学生观察该图与刚才的“动物导游图”有什么不同的

10、地方?并以学习小组讨论、分析“想一想”提出的问题和归纳公路方向的变化是根据什么来辨别的。想一想 看右图中公路的方向是怎样变化的?点拨归纳 在组织学生讨论、小组代表发言评价后,教师指出: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箭头指示的北方,再确定其他方向。并以辨别图中公路方向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例,点击鼠标,在原图上加上虚线,指导学生学会用指向标辨别方向的方法,这样就能很快辨别出公路的方向发生的变化:从左向右公路是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延伸,然后转向正东方向延伸。读图回答 电脑展示“经纬线为平行直线的地图”读图回答:A在D的什么方向?D在C的什么方向?B在D的什么方向?点拨归纳 在学生议论回答后,并让12名学生上讲台

11、指图说一说自己的解答思路。然后教师进行点拨归纳:有经纬网的地图,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来确定方向。并具体说明在经纬线为平行直线图上确定方向的思路和方法。第一步,根据经纬度数值的变化规律,辨别图上的经线是东经还是西经,纬线是北纬还是南纬。即经度数值向东逐渐增大的为东经(东大东经),向西逐渐增大的为西经(西大西经);纬度数值向北逐渐增大的为北纬(北大北纬),向南逐渐增大的为南纬(南大南纬)。第二步,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两点在同一条经线上,只有南北方向之分,没有东西方向之别。如图中:A和D的相对位置是正南正北方向,即A在D的北方,D在A的南方。北极是地球上的最北点,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12、,向北极方向为北A,向南极方向为南D。两点在同一条纬线上,只有东西方向之别,没有南北方向之分。如图中:C和D的相对位置是正东正西方向,即C在D的东方,D在C的西方。地球上东西方向是相对的,地球一周360,要选择两点之间经度差不超过180的弧段确定两点的相对位置,沿着地球自转方向,前方的在东C,后方的在西D。1.经纬线特点:经线呈放射状,纬线呈同心圆(或圆弧形)。2.辨别南北极:图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方向的,则中心是北极(如甲图);呈顺时针方向的,则中心是南极(如乙图)。反之,根据图中心是北极,还是南极,也可以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是逆时针,还是顺时针。3.辨别方向:无论经纬线怎样变形,经线指

13、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永远不变。对于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地图(甲图),中心是北极,地球的最北点,它周围的各个方向均为南;地球自转的方向呈逆时针,因而辨别方向的方法可归纳为:内北(D)外南(C),顺西(A)逆东(B)。对于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地图(乙图),中心是南极,地球的最南点,它的外围各个方向均为北;地球自转的方向呈顺时针,因而辨别方向的方法可归纳为:内南(D)外北(C),顺东(A)逆西(B)。课堂小结根据板书提纲进行简单小结,强调重点在于运用。讲授新课提出问题 什么是图例?指导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图1.22中有关图例的文字说明,以及课本P14第3自然段,使学生知道图例是指:地

14、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数字,又称注记。组织活动 1.让学生看课本P14图1.24“一些常用图例”,自己想办法尽快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2.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记忆的好方法。教师给予指导启发,如点状的符号有哪些?分别表示什么地理事物?线状的呢?面状的呢?等等。3.教师可用电脑逐个展示各种图例,让学生辨认,也可用课前准备的“图例卡片”,进行“找朋友”或“对号入座”等游戏。4.组织学生进行绘制自己居住房间平面图的比赛,看谁画的又符合实际又美观,图上要有比例尺、方向以及自己设计的图例等要素。评价点拨 展示若干学生绘制的平面图,点拨评价后说明记住图

15、例固然很好,但地图一般都附有图例,所以也不需去死记硬背,关键是要掌握识图的方法和步骤。结合绘图中的问题,强调在绘图和填图时,图例要规范准确,特别是注记,应该字体清晰匀正,大小合适,排列应“横写自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点状事物不离点,线状事物也是线,面状事物不出面。小结过渡 同学们,比例尺、方向、图例是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阅读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很好地与地图“对话”,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板书 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1.当前人们的哪些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各需要什么样的地图?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你是否知道人们除了利用地图之外,还有哪些方法、手段,能够更加快

16、速和准确地获得有关地表环境状况的信息?讨论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9第1和第3自然段以及阅读材料“地图家族一览”,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列举说明。评价点拨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评价后小结点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地图,如气候分布图、农作物分布图、工业区或工业城市分布图、铁路、公路分布图、旅游景点分布图、商业中心分布图、政区图、军事地图等。根据地图的内容,通常可以划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类。普通地图是反映自然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在地图绘制中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地图,地图家族中新贵族不断涌现,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使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

17、变成了现实,人们能够更快、更准确地传输和获取地理信息,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根据目的和需要,选择和使用地图,查找和获得所需的地理信息,讨论引导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地图在自己学习地理过程中的体会后进一步引导:1.运用地图的方法上课时要做到左图右书,图文结合,养成读图、用图的好习惯。2.运用地图的步骤:看和指在图上找到所学地名,指出它的位置。读和写生疏地名反复读,同音、近形、近义的地名要多写。想和说看到的事物要多动脑想,想好以后要表达出来,能够“看图说话”,把“哑图”变为“活图”。变和画变是指在地图上获取的信息,要善于迁移应用(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画是指要多动手进行画图练习。如照着

18、画、默着画、反着画(如图上画的是南半球某种现象,你就画北半球相反的某种现象)、繁化简、图配文、创新画等。总之,学地理,在脑海里时时、事事都要装有一幅活地图,逐步建立空间概念。反馈练习 1.电脑展示下面三件事,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件事,让各小组去组织分配的活动,看看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地图,为什么?我们组准备到郊外的山地进行越野活动,活动前需要设计好行动方案。 世界地图市区交通图听说印度和巴基斯坦又发生了冲突,我们组想知道这两个国家在哪里? 星期天我们组想去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离学校比较远,我们得想一想怎样乘车?城市旅游图2.各小组再去韩国汉城乘坐地铁,让学生完成课本P21活动2。课堂小结根据以下电脑展示,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地图基本要素的内容,强调养成运用地图的好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