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北京交通大学)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69168964 上传时间:2022-04-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0年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北京交通大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0年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北京交通大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0年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北京交通大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2010年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北京交通大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北京交通大学)(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着力“两个推进,两个强化” ,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2010年,学校在整体推进质量工程及其教学内涵建设的基础上,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两个推进,两个强化”,即:推进三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强化实践平台建设,强化教风学风建设,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整体谋划,逐项推进,砥砺奋进,进一步增强了本科教育对经济社会的适应性,开拓本科教育工作新局面。一、推进研究型、工程型和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满足国家迫切需求以各级各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载体,探索与实践研究型、工程型和复合型三类创新人才培

2、养,全面提升学生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实施“轨道交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大力培养工程型创新人才。建立组织机构,细化工作职责,启动2010级7个试点班,建立了轨道交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管理运行机制;制订北京交通大学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主干课程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北京交通大学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指导性意见等相关指导性文件,推进了相关主干课程和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设立4个校级重点教改立项建设项目,重点解决校企实体合作问题,切实落实实习环节、实践课程和双导师制。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进一步探索工程型拔尖人才培养。实施导师制,建立各学科的导师工作组,制订导师制工作流程,完成了本科阶段第一轮“3

3、+1”培养模式试点,学生均已在导师指导下参与到导师包括科技部8+8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中,并顺利完成了本科毕业设计;形成了7门课程组成的轨道交通系统工程专题课程群。 实施“厚数博理,倡导探索”,进一步探索研究型创新人才培养。多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进一步修订培养方案,突显牢固的数学基础;实验区网站更新,突出导师和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功能和个性化指导,突出学生科技和竞赛成果展示;完善“思源班”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发挥导师指导作用,使集体导师制学业指导模式更加精细化、专题项目导师制的指导模式更加规范化;强化数学分析、几何代数、大学物理3门重要公共基础课程和8门专业主干课程建设全面推

4、进研究性教学模式;建设“思源班”科研训练平台,营造“探索与研究”学习氛围,开展“思源班科技创新日”成果展示活动,全国第十一届“挑战杯”二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论文等14组作品进行了展示。06级思源班深造率为87%(高于05级的82%),17%的参加“2+2”合作办学交流项目,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取得成效。实施“做中学、研中学”,探索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化创业型工程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围绕工业工程培养目标能力大纲反复进行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建立课程之间的基于项目的关联,突出了工业工程的培养目标,拓宽了学生从事基于项目的学习和自我发展空间;与美国著名高校伍

5、斯特理工学院(WPI)合作开展了国际合作项目CDIO综合训练,积极探索项目训练培养模式。6门课程实施了基于项目的“做中学、研中学”研究性教学模式。新获批的北京市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项目-“引导服务型、自主合作式”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构建了“2+1+5”&“融合提升”培养模式,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形成了由计算机专业课程和7门管理与创新创业类课程,以及5类实践训练环节组成的课程体系;启动09级试点班,制定了管理运行工作方案、管理机制、导师制和评价体系等相关文件或方案。二、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以“探索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研究为龙头,顶层

6、设计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和实践,着力4项推进,加快人才培养国际化进程,不断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推进与国外大学的联合培养,探索试办国际班。积极开展“探索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研究,顶层设计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与体系,完成了2011年国际试点班的工作方案和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工作和4个试点班启动工作,开展了国际交流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和实践。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国际班积极探索与比利时鲁汶工程大学国际联合培养模式,制定了管理实施方案、2010级国际班培养计划;组建外教与校内教师相结合的主干课程教学团队,几何与代数、计算机系统、

7、交流与沟通三门课程用全英文授课;启动国际班网站和网络资源建设。软件工程国际班:制定了基于“0+4”和“2+2”两种模式的中英文培养方案;组建了由外教、有海外高校经验的教师、校内教师、研究生助教组成的教学队伍,2010级国际班第一学期的微积分、计算机系统集成、程序设计基础等课程采取全英文授课,并为留学生开设了汉语课程。推进相关制度建设,规范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管理。制定北京交通大学关于推进本科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指导性意见、北京交通大学关于来华留学本科生培养的管理办法,修订北京交通大学本科生参加国际及港澳台交流项目的管理办法,重点指导学院建设多元化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环境,建立健全中外交流合作机制,形成规范

8、管理与服务体系;加强对学生参加交流项目的指导和服务;制订切实可行的学籍管理办法,在转专业、保研等政策上鼓励本科生参加交流项目。加强相关基础性工作,建立条件保障。组织召开本科教学国际化专题研讨会,推广各个学院国际交流项目管理经验;组织完成1217门课程的英文课程简介编写工作,完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的相关课程学分互认办法;网站设置国际交流项目专题栏目。推进双语课程建设,着力教学内容国际化。以立项方式推进主干课程的双语教学建设。设立了2个双语教学系列课程建设校重点项目,探索与研究双语教学模式和方法,实施系列课程双语教学;加强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建设,在全校层面组织了双语教学建设情况教学专题研讨会,数字电

9、子技术、大学物理两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进行了交流。双语课程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2010年春季和秋季学期全校7个学院开设了56门双语课程,共计92个课堂,4920人堂学生受益;全校有23个专业实现了专业主干课程中有1-2门双语课程的建设目标。推进英语平台建设,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果。进一步深化英语课程分级教学改革,修订并完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在原有分类、分级、分课型、分模块的基础上,细化了各级教学与考评指标;调整大学英语学分要求和教学安排,采用“集中学习,强化训练”;配合英语课程分级教学改革目标,形成了大学英语平台课程建设方案,学生可以选修课程方式、选择不同模式和类型的英语平台课程完成学分

10、要求。完成了11门平台课程的网络教学系统建设,完成了8门平台课程的机考试题库建设,完成了9类外语教学平台证书和竞赛获奖学分认定。三、强化实践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校企联合工程型创新人才培养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探索行业高校产学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和机制”为龙头,积极探索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与方法,三力齐下,为工程型创新人才培养构筑高水平实践创新平台,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强化高水平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依托“探索行业高校产学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和机制”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着力探索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与方法。顶层设计了产学联合人才培养的总体方案,初步构建了产学联合人才培养体系,确立了试点基

11、地;开展产学联合工程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制订了北京交通大学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指导性意见、北京交通大学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完善了相关企业实习指导文件、实习管理文件和运作流程,建立了一批校企结合的实习指导队伍;建立北京交通大学校外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评价指标体系,树立了三个校外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标杆,拉动整体建设。铁路交通及控制专业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以及物流与交通运输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获批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教育部简报2010第228期单篇报道了我校积极创建实践创新平台推进工程型创新人才培养。强化高水平校内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投入建设经费共计1113万元,重点推动国家和市级实验中心

12、建设,进行设备更新、升级,数字化实验室和环境营造,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和数字化运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服务外包实验教学中心获批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对4个国家和8个北京市级实验中心开展了校级模拟验收评估。开展优秀实验项目评选,评出优秀实验项目15项;8个国家级、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开与完善实验项目131个。继续推进实验室对本科生开放,开设主要实验室科技专题案例等三门开放性课程共21440人时数。交通运输实验中心、计算机实验中心、土木工程实验中心与企业共建实验室,接受企业捐赠设备或软件83套,价值86万元。深化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建设,促进教师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和高水平实验仪器设备、

13、软件和其他教学资源,自行开发实验教学系统软件11项,其中4项获专利。强化大学生科研训练体系实施。一是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全校1090名学生完成了2009年立项的近300个大学生创新性计划项目,256个项目通过结题验收工作;新批准立项309个项目,比往年增加近30%;其中60个项目列入国家级,30个项目列入北京市级;积极举办和参与学生科技作品展示与交流活动,承办“首届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成果展示与经验交流会”,在中心展区共展出我校20件实物作品,分展区106项实物成果;组织参加“第七届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展出5件大学生创新科技作品;

14、组织参加第三届大学生创新论坛,2个项目入选参展与论文交流。二是进一步建设校、市省部和国家级三级学科竞赛平台。完善级别认定办法,鼓励组织更多校内学科竞赛,鼓励参与更多高级别竞赛,构建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分层选拔的运作模式,探索优秀拔尖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和实践教学新途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营造浓厚的创新教育氛围。2010年共组织举办、承办与参加70项学科竞赛;在 24项国际和国家级别的竞赛中,共计获奖数311项,比去年多81项,学科竞赛获奖成绩普遍好于往年,尤其在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连续4年进入全球总决赛,在第34届荣获排名第36位好成绩。四、强化师德学风建设,促进学生全面成

15、长制定和落实关于在教学工作中强化教风学风建设几点意见文件,以三件实事为抓手,以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需求特性为导向,以树立典型和榜样,推动严谨、认真、奉献的教风学风形成,确保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严格教学秩序,强化教学过程检查与管理。开展教案和教学日历检查。学校层面重点抽查了44位新教师或开新课教师的教案与教学日历,学院层面做了专项普查,通过检查与交流反馈,促进了教师教学基本文件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逐步提高。开展考试试卷检查。重点抽查61门专业主干课程和全校性重要基础课程,规范教师阅卷和试卷分析。开展毕业设计检查。包括阶段性检查、中期答辩抽查和论文答辩跟踪。总体来看,毕业设计总体质量良好,全校33

16、98份毕业设计(论文),优秀率14.4%,良好率40.2%。开展教学秩序大检查。学校教务处、学生处和各教学单位合作,联合组织进行了4次全校教学秩序大检查。通过检查加强学生纪律观念、行为规范的教育,严格教师教学规范,对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教风和学风起到了促进作用。加强课程建设,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加强专业导论课程建设。开展专业导论课程检查, 考核课程开设、教师教案和学生四年学习规划制定情况,促进专业导论课程达到预设教学目标要求,使专业导论课程真正成为“引领课”。着力研究方法论课程建设。设立了8个方法论专题教改项目,拉动研究方法论课程建设;2010年全校共开设出15门研究方法论课程,

17、覆盖18个大类专业,这些课程以问题研究为核心,突出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的训练,成为学生步入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的“研训课”,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深化重要公共基础课程实施因材施教。大学数学类课程尝试了“面向问题”的教学模式,引入数学软件包进行数值计算和数值分析,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建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能力;开设数学方法类系列课程,通过训练、巩固、提高,帮助学生在竞赛中发挥水平。计算机基础课程建立三层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和实验时数一般达到1:1,甚至1:2;创建以能力为主导的课程考试机制,检验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全面推进专业主干课程中研究性教学。开展“优秀研究性教学教案”、“优秀

18、研究性教学训练载体”、“优秀研究性教学学生作品”的评选工作,以专项检查和评优激励为手段进一步推动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全面开展专业主干课程考试改革。加大学生平时考核比例,而非期末考试一锤定音,逐步建立起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与学习效果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对秋季学期91门主干课程的考核方式调查表明,共有54门课程采取各种形式的开卷考核方式,占比为59.3%。息化水平树立教风标兵,推进高水平教师上讲台。开展课堂教学教风标兵评选。通过对课程优秀主讲教师近5年学生评教、督导听课数据分析、专家讨论、会议审议等程序,评出10名教师为“北京交通大学课堂教学教风标兵”,鼓励和表彰长期为本科生授课,

19、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严谨治学、学生评教一贯优异的教师,对以严谨求实、锐意创新的教风带动优良学风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推进高水平教师上讲台。积极采取措施,鼓励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以严谨治学、刻苦钻研科研的风范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主干课程教授上课率进一步提升,全年平均为75.4%,比去年提高3.3%。完善课堂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渠道。在学校和学院两个层面都定期开展了关于课堂教学状况的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会,广泛听取意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务处和各学院都设立了专门的接待日并建立专门邮箱,用于收集、了解、阐释和解决相关的教学问题。通畅的课堂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渠道,对于减少学生疑惑,提高教学管理与

20、服务水平,从管理层面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2010年,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化,进一步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形成了包括获得25项国家级和市级质量工程项目立项在内的一批重要建设成果;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7948人次参加各级学科竞赛70项,获省部级以上奖422项,国际和国家级竞赛获奖数比去年多81项,学生公开发表科研论文205 篇,获得专利6项;2010级学生就业率97.7%,深造率42.3% 。主要体会有三:一是做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年度推进计划,包括学校一号文件和学校年度目标任务书,加强全面领导和宏观调控;二是项目拉动,强化过程管理,切实抓好关键节点的控制;三是推进校院两级管理,完善评价体系。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探索和实施校企联合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深化学分制改革,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管理机制,促进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