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胱抑素C测定的临床意义及方法学进展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9149648 上传时间:2022-04-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1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血清胱抑素C测定的临床意义及方法学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血清胱抑素C测定的临床意义及方法学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血清胱抑素C测定的临床意义及方法学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血清胱抑素C测定的临床意义及方法学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清胱抑素C测定的临床意义及方法学进展(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血清胱抑素C测定的临床意义及方法学进展在肾小球滤过功能试验中,血清肌酐、尿素及内生肌酐清除率是最常用的指标。由于以上指标尚存诸多不足,故人们一直在寻找新的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指标。胱抑素C是一种低分子量蛋白质,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可由机体所有有核细胞产生,产生率恒定。循环中的胱抑素C仅经肾小球滤过而被清除,是一种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理想的内源性标志物。血清胱抑素C浓度在作为肾功能试验时优于血清肌酐浓度。至于胱抑素C测定的方法学,已有快速、简便且可自动化的“颗粒加强免疫比浊法”的最新报道,使血清胱抑素C测定的广泛临床应用成为

2、可能。胱抑素C(Cystatin c)由Grubb等首先报道其血清浓度与GFR密切相关,可作为肾小球滤过功能指标1。近年来有关胱抑素C测定的临床应用及方法报道日渐增多,本文就胱抑素C的结构与功能,作为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内源性标志物及方法学进展作一综述。1 胱抑素C的结构与功能胱抑素C,以前也被称为-微量蛋白及-后球蛋白,是一种低分子量、碱性非糖化蛋白质,分子量为13KDa,由12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是一种分泌性蛋白质。细胞先合成一个带信号肽的前体蛋白,编码胱抑素C的基因位于人类第20号染色体,大约为4.3Kb,包含3个外显子,基因上游45-50核苷酸处为“TATA盒样”序列(ATAAAA)。

3、胱抑素C基因5-侧翼区GC含量较高,转录起始位点上游400bp序列的G+C70%,富含GC的“岛”也包括外显子1及内含子1、5侧的一部分,整个富含GC“岛”约900bp,G+C含量为73%。此区域CpG/GpC比值接近于1,因此此区CpG是非甲基化的。在胱抑素C基因5侧翼1Kb序列中发现了2个“GC盒”(GGGCGG),此区也发现了增强子核心样序列(GTGGAAGG)。由以上可见,胱抑素C基因5侧翼序列与“看家基因”的启动子区具有相同的特性,即缺乏典型的“CAAT盒”、富含GC、有与转录因子Spl结合的“GC盒”。故可将胱抑素C基因看作是“看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即

4、此基因在所有组织恒定持续地转录及表达。Northernx印迹也发现胱抑素C基因在所有的被观察的组织均表达,包括肾、肝、胰、肠、胃、肺及胎盘2。由于胱抑素C是一种分泌性蛋白质,故广泛地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如脑脊液、血液、唾液、精浆等。至于胱抑素C的确切生物学功能目前还了解不多,研究发现胱抑素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超家族的成员之一,是目前发现的对组织蛋白酶B抑制作用最强的抑制物,对木瓜蛋白酶、无花果蛋白酶、组织蛋白酶H及L也有抑制作用,故胱抑素C的一个生理学功能可能是调节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活性。胱抑素C基因突变可导致遗传性胱抑素C淀粉样血管病(HCCAA),可发生脑动脉血管破裂,这是目前发现的直接与

5、胱抑素C相关的临床疾病。2 胱抑素C作为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内源性标志物由于胱抑素C基因属“看家基因”,能在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表达,无组织学特异性,故机体胱抑素C产生率相当恒定。因胱抑素C是一种低分子量蛋白质,可经肾小球自由滤过,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并降解,肾脏是清除循环中胱抑素C的唯一器官,所以血清胱抑素C浓度主要由GFR决定,由此可见胱抑素C是一种理想的反映GFR变化的内源性标志物。grubb及Simonsen等1首先研究了血中低分子量蛋白质(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浓度与GFR(51Cr-EDTA清除率)的相关性,发现血清胱抑素C、2-微球蛋白及视黄醇结合蛋白浓度的倒数与G

6、F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0.70及0.39,血清肌酐浓度倒数与GFR的相关系数为0.73。可见胱抑素C是低分子量蛋白质中与GFR最相关的内源性标志物,甚至优于血清肌酐。血清2-微球蛋白浓度由于在炎症、肿瘤及免疫疾病时也可升高,故不是理想的GFR内源性标志物,视黄醇结合蛋白的代谢十分复杂,且部分与前白蛋白结合,不能自由经肾小球滤过,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浓度的倒数与GFR相关性最差,不能作为GFR的内源性标志物。胱抑素C即使在炎症状态下,其产生率也不会改变,血清浓度受年龄、性别、疾病的病情变化的影响较小。Pergande等用99mTc-DTPA清除率作为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金标准”(1.36m

7、l/s为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分析了胱抑素C、2-微球蛋白及肌酐的血清浓度的诊断敏感性,结果发现它们诊断肾功能异常的敏感性分别为88.2%、64.7%及52.93,4。随后Newman报道5血清胱抑素C、肌酐浓度诊断异常GFR的敏感性分别为78.1%及57.1%,各自浓度倒数与GFR(51Cr-EDTA清除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50。Kyhse andersen6及Filley7的最近临床应用也表明血清胱抑素C浓度与GFR的相关性优于血清肌酐浓度。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作图分析发现,通过改变“分割限”(cutoff limit)

8、使胱抑素C的诊断敏感性下降至70%时,其诊断特异性仍可达75%;而通过改变血清肌酐浓度的“分割限”,使其诊断敏感性下降至50%时,才能获得100%的特异性,使敏感性增加至100%时,其特异性接近于零。各自ROC曲线下面积相差显著(P0.001),说明胱抑素C的诊断准确性明显优于血清肌酐。表1 各种测定方法比较方 法检测限g/LCV%测定时 间参考范围xSD(范围),mg/L分析样品 数RID3001138h1.30.26(0.721.7)46EIA3010 1216h1.10.42(0.632.5)30RIA1.3n.d.1621h0.960.20(0.61.7)100FIA1n.d.lor3

9、hn.d.EIAn.d.n.d.4.5h1.10.1520EIA1.9455h0.750.65(20岁)851.340.95(20岁)189EIA0.195481.5h1.250.22(0.861.7)50EIA0.9392h1.780.26(女)332.140.31(男)33PETIAm1502.03.27min(0.611.21)27PETIA27355min1.25PENIA170356min(0.641.04)303 血清胱抑素C测定的方法学由于血清中胱抑素C浓度较低,故其测定方法需较高的分析灵敏度及特异性。Lofberg等首先用单向免疫扩散法(RID)及酶免疫测定法(EIA)对胱抑素

10、C含量进行测定,按照目前的标准,当时报道的这两种方法不仅费时,而且检测限也差(分别为300、30g/L)。随后,又有较简单且更灵敏的放射、荧光及各种酶免疫测定(RIA、FIA及EIA)的方法报道,以改善胱抑素C测定的可靠性。 1993年Pergande等3报道了一种夹心酶免疫测定方法,其检测限虽然很低(0.9g/L),但测定时间仍较长,无法常规应用,更无法用于急诊测定。以上各种测定方法均属非均相测定方法,很难自动化,因此限制了胱抑素C的广泛临床应用。胶乳免疫测定是一种均相测定方法,在胶乳颗粒上包被抗体,与抗原结合时颗粒发生凝集,此方法很容易自动化。Kabanda等于1994年报道的测定胱抑素C

11、的胶乳颗粒凝集法是一种颗粒计数免疫测定法8。Kyhse andersen等6于同年报道了一种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particle-enhanced turbidimetric immunoassay, PETIA),使胱抑素C测定的时间缩短至5min左右,且可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使胱抑素C测定的常规应用成为可能。随后,Newman等也报道了类似方法9。1997年,Finney等报道了一种能快速自动测定胱抑素C的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particle-enhanced nephelometric immunoassay, PENIA),其测定结果与PETIA法相关性良好10。各种胱抑素

12、C测定方法的比较见表1。从表1可见,单纯就检测灵敏度而言,RID法最差,而EIA、RIA及FIA法1114均优于PETIA及PENIA法。由于RIA法存在放射性污染,FIA法需昂贵的仪器,以及RIA、FIA、EIA法测定时间长,且不能全自动化,无法用于临床大批量标本的测定。PETIA及PENIA法虽然检测灵敏度差些,但仍可达150g/L左右,远远低于健康人血清胱抑素C浓度的下限值,可满足临床需要;这两种测定方法基本上不受血红蛋白、胆红素、类风湿因子、甘油三酯的影响,回收率可达95%109%,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均较小(4.5%);加上这两种方法可全自动化,故在血清胱抑素C测定的常规临床应用中可首

13、选PETIA或PENIA法。各位研究者所报道的血清胱抑素C浓度的参考范围有一定的差异,这一方面是由测定方法不同所致,另一方面与所用胱抑素C标准品的来源不同有关,现应用的胱抑素C标准品有3种类型:从人尿中纯化的胱抑素C;纯化的人类胱抑素C,并用重组胱抑素C定值;重组胱抑素C,并溶于马血清。Pergande等用一种尿蛋白标准品,发现血清胱抑素C浓度存在性别差异,其它研究者利用其它标准品时未发现性别差异。因此,应制定有关标准品制备的统一标准,以便进行方法比较及参考范围的建立。4 小结在肾脏疾病治疗中已涌现出许多新方法,如抗炎药物、肾移植及透析等。在应用这些方法的过程中,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监测及肾毒性药物肾毒性监测等。均需一种快速、简单且能准确地反映GFR变化的指标15。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血清胱抑素C的测定均优于血清肌酐的测定,加上能自动化的检测的PETIA及PENIA方法的建立,已使胱抑素C的广泛临床应用成为可能。在今后的实践中,应注意测定方法的标准化问题;观察血清胱抑素C浓度在不同肾脏疾病状态下的变化规律;应在更大的人群内测定血清胱抑素C浓度,以分析是否存在年龄及性别相关的差异;从而最终确定胱抑素C的敏感性及特异性。3 / 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