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系统课程设计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9137617 上传时间:2022-04-0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0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物流管理系统课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物流管理系统课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物流管理系统课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物流管理系统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管理系统课程设计(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 配送中心设施选址 3应用精确重心法对配送中心设施进行选址规划 3该配送中心在地图上的标注结果 4第二章组织结构设计 5该物流配送中心的组织结构图 5按职责划分的岗位组织结构 5定义各部门职能 5按职责划分的岗位设置及其职能 5第三章作业流程设计 6配送中心各作业区流程图 7第四章总体布局规戈V 9依据SLP分析方法,定义本中心的对应关系的逻辑条件 9SLP的简介 9SLP的设计程序模式图 9配送本中心职能部门和区域的对应关系的逻辑条件 10确定各职能部门和区域的关系,并进行作业对关系分析 10平面布置图 10配送中心物流量从至表 10物流强度等级划分 11配送中心单位物流原始相关表

2、 13物流作业相关表 14接近程度排序表 15配送中心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 15综合分析 17配送中心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 20配送中心作业单位平面布置图 21参考文献22第一章配送中心设施地址一、应用精准重心法对配送中心设施进行选址规划区域资料:某配送中心拟向内10个零售商提供配送服务表1.1各零售商的空间位置及需求调查分析图客户XY每2小时需求量(吨)A311.5B920.8C1531.2D13.560.9E15101.4F12111.5G6102.0H1.581.8I4.541.2J971.5已知各零售商需求量为wj (j=1,2,3,4,5,6,7,8,9,10),零售商各自的坐标为(

3、xi,yj )j(j=1,2,3,4,5,6,7,8,9,10), 配送中心到各零售商的运费率是aj(j=1,2,3,4,5,6,7,8,9,10),在此处运费率均相等。公式_ nnx =迟 ajwjxj /迟 ajwjj仝_ nny =送 ajwjyjajwjjwj仝-3 1.5 9 0.8 15 1.2 13.5 0.9 15 1.4 12 1.5 6 2.0 1.5 1.8 4.5 1.2 9 1.5 X =1.5+0.8+1.2 +0.9+ 1.4+1.5+ 2.0+1.8+ 1.2+1.5=114.45/13.8= 8.29-1 1.5 2 0.8 3 1.2 6 0.9 10 1.

4、4 11 1.5 10 2.0 8 1.8 4 1.2 7 1.5 Y =1.5 +0.8 +1.2+0.9+1.4+ 1,5+2.0+1.8+ 1.2+1.5= 92.3/13.8-6.69所以,配送中心的坐标为(8.29,6.69 )使用数值法对重心法所求得的坐标进行优化n+Wd -yj2公式 TC 八 ajWjdj,dj j =0令其偏倒数使二 ofxd%=0成立的Xd,yd即为所求的物流中心的最佳位置.x HjWjXj/dj其中jzOnnx :jWjyj/djj卫yd n/ mwj/djj=o计算得到:Xd =8.48 Yd=6.95/ LjWj/djj卫总运费T仁75.28,又因为T

5、仁:T ,继续迭代得到:x2 -8.62,yd -7.00总运费T2 =75.18,又因为T2 : T1 : T ,继续迭代得到:x; =8.72,yd =7.02总运费 T3 = 75.12,又因为 T3 : T2 : T1 : T,继续迭代得到:x: =8.79,yd =7.02总运费 T4 = 75.09,又因为 T4:T3 : T2 : T1 : T ,继续迭代得到:x5 =8.83,yd = 7.01总运费 T5=7507 ,又因为 T5:T4:T3:T2:T1 :汀,继续迭代得到:x; =8.95 , y; =7.07总运费T6 =75.08,这是T6 T5则说明x; =8.95

6、, y; =7.07是最优解,即为配送中心 的坐标。二、改配送中心在地图上的标注结果经过相关计算可得其选址在坐标(8.95,7.07 ),在地图上表示出来:图1-1配送中心的市交通井字型道路地图显示结果121 .10J8J64M2*369121518图1.1城市交通井字型道路A C dQ e f cg h 0 J O 000 O配送中心第二章组织结构设计一、该物流配送中心的组织结构图由所给资料,依据配送中心的职能和目标,绘制了组织结构图2.1(一)按职责划分的岗位组织结构配送中心主任安全部(经理安全员订单处理部经理配送部经理仓管人员搬运人员运送人员图2.1配送中心组织结构图二、定义各部门职能(

7、一)按职责划分的岗位设置及其职能1、配送中心主任:负责统筹管理配送中心内外事宜2、安全部经理:负责进出配送中心货物安全检查以及货物在配送中心内的安全;负责检查 进出配送中心人员,排除不安全隐患;配送中心防护、防盗等安全工作的负责。3、配送部经理:接到订单后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在货物出仓4、订单处理部经理:拣货,安排出货进货的订单,并发给配送部经理,对货物进行流水记 录,并对货物的进出进行监督。5、仓管人员:在入仓时按订单清点实物,进行货物验收,负责指导、监督装卸人员按标准 进行堆放。6、搬运人员:负责按要求进行产品搬运装卸7、运送人员:负责对货物进行运送。第三章作业流程设计、配送中心各作业区流程图

8、配送中心一般作业流1进货区:2、储存区:3、包装加工区:要求1要求2要求3出货检查4、发货区:7、配送中心内部区域结构(1)入库暂存检验区、出库暂存区主要负责商品的进货核单、验收、商品的保存、 托盘的整理、组盘及托盘的打包等作业;(2)宽通道货架区宽通道货架区分为 3个存放区,分别为家电存放区、 办公用品存放区、日用化工用 品存放区;中央通道为6米、巷道宽为3。2米,货架采用横梁式货架, 每层高1.5米, 共六层。13层为出库拣选区,46层为存货区,使用高位拣选车厢下补货(3)搬运装卸设备搬运装卸设备为高位拣选车 8台,叉车5台,托盘搬运车10台。(4)批量商品平置区批量商品平置区以托盘堆码垛

9、和单品码垛的方式存放库存,家电的洗衣机、冰箱等;垛与垛之间的通道宽度为 6米,装卸搬运设备为 2台电动平衡叉车入出库作业。(5)包装加工区行业物流需要更多的流通加工任务,如贴标签、贴价签、 更换包装,促销礼品包装(6)阁楼存货区阁楼存货区主要存放小件物品、 采用重力货架,货架分为三层,采用电子标签系统, 以利提高效率,降低拣选差错率。配送中心内部结构图第四章总体布局规划一、依据SLP分析方法,定义本中心职能部门该配送本中心区域的逻辑条件(一)SLP的简介系统布置设计(SLP)是一种条理性很强、物流分析与作业单位关系密切程度分析相结 合、求得合理布置的技术,因此在布置设计领域获得及其广泛的运用。

10、传统的系统布置设置 SLP法将研究设施布局问题的依据和切入点归纳为P-产品、Q-产-量、R-工艺过程、S-辅助部门、T-时间5个基本要素。采用 SLP法进行企业总平面布置的 首要工作是对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出分析,包括物流和非物流的相互关系,经过综合得到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然后,根据相互关系表中作业单位之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 决定各作业单位之间距离的远近,安排各作业单位的位置,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将各作业单位实际占地面积与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结合起来,形成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通过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的修正和调整,得到数个可行的布置方案,然后采用加权因素对各方案进行评价择优,并对每个因素

11、进行量化,以得分更多的布置方案组委最佳布置方案。(二)SLP的设计程序模式图,如图所示:7修正因素万案Z8.实际条件限制(三)配送本中心职能部门和区域的对应关系的逻辑条件一般在系统布置设计时,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规划的要求收集物流对象P、物流量Q物流作业路线R、辅助服务部门S、物流作业技术水平 T等方面的原始资料,同时要对这些 基本要素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对作业单元进行划分,得到最佳的作业单元划分方案。 在此案例中,配送中心按作业分区包括以下单元:入库暂存检验区、出库暂存区;分拣区、 加工区、理货区;批量平面存置区、宽通道存货区、阁楼货架区、冷冻存储区、冷藏存储区 等;办公区;消防设施存放

12、区;满足叉车运作的基本通道。二、确定各职能部门和区域的关系,并进行作业对关系分析通过上一步的分析可以知道该配送中心主要的职能部门有入库暂存检验区、出库 暂存区;分拣区、理货区;批量平面存置区、宽通道存货区、阁楼货架区、冷冻存储区、冷 藏存储区等;办公区;消防设施存放区;满足叉车运作的基本通道。由配送中心的规划可以大致分为入库区、存储区、包装加工区、设备存储与办公区等极大区域。其中入库区可以包括入库暂存检验区、分拣区、加工区、理货区;储存区有批量平面存置区、宽通道存货区、阁楼货架区、冷冻存储区、冷藏存货区等。三、以各作业流程设计为基础,应用网格坐标法,进行布局分析和调整,绘制配送中心的平面布置图

13、(一)配送中心物流量从至表物流系统分析是指从对象系统整体最优出发,在优先系统目标,确定系统准则的基础上,根据物流的目标要求,分析构成系统各级子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以及系统同环境的相互影响,寻求实现系统目标的最佳途径。物流系统分析时要运用科学的分析工具和计算方法, 对系统的目的、功能、结构、环境、费用和效益等,进行充分、细致的调查研究,收集、比较、分析和处理有关数据,建立若干个拟定方案,比较和评价物流结果,寻求系统整体效益最佳和有限资源配备最佳方案,为决策者最后抉择提供科学依据。系统分析首先要对现有系统进行详细调查,包括调查现有系统的工作方法、业务流程、信息数量和频率、各业务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

14、,在对现有系统从时间和空间上对信息的状态 作详细调查基础上,分析现有系统的优缺点,并了解其功能。物流分析包括确定物料在生产过程中每个必须的工序之间移动的最有效顺序及其移动的强度和数量。当产品品种很多,产量很小且零件,物料数量又很大时, 可以用从至表来表示各作业单 位之间的物料移动方向和物流量,本配送中心物流从至表所示:至 从入库 检 验 区(1)理 货 区(2)补 货 区(3)常 温 区 (4)低温 区 5)阁楼 区 批量区拣货区:8)(加工区;9)区出:库:佥验处 :区(10)w止理(11)入库检验区(1)20理货区(2)5补货区(3)1P8 :2常温区(4)10低温区(5)5阁楼区(6)2

15、批量区(7)2拣货区(8)315 1加工区(9)15出库检验区(10)退货处理区(11)2表3-2从至表(二)物流强度等级划分由于直接分析大量物流数据比较困难且没有必要,SLP中将物流强度转化为五个等级,分别用符号A、E、I、O U来表示,其物流强度逐渐减小,对应着超高物流强度、特高物流 强度、较大物流强度、一般物流强度和可忽略搬运五种物流强度。作业单位对或称为物流路线的物流强度等级,应按物流路线比例或承担的物流量比例来确定。以下是物流强度等级比例划分表。物流强度等级比例划分表物流强度等级符号物流路线比例(%承担的物流量比例(%超高物流强度A1040特咼物流强度E2030较大物流强度I3020

16、一般物流强度O4010可忽略U依据物流从至表及物流强度划分等级标准表可得:序 号作业 单位 对强 度 值物流强度累计 路线路线 累计 比例物 流 强 度 比 例强 度 等 级2 4 6 8 10 12 14 16 182011-220114.2%39%A28-9152A39-1015321.4%36%E44-8104E53-485E62-35628.6%17%I75-857I88-438I93-529I106-821035.8%8%O117-8211O1211-10112O138-10113O143-2114O总计90没有物流关系的路径其搬运可忽视,且均定义为U级。(三)配送中心单位物流原始相

17、关表在行与列的相互方格中填入行作业单位与列作业单位间的物流强度等级,得出物流原始相关表:从二入库检验 区(1)理货 区 (2:补货 区(3)常温 区 (4)低温区 (5)阁楼区(6)批量区(7)拣:货:区(8)加工 区 (9)出:库:检区退 货 验处 区(10)入库检验区(1)| AUUJ UUU 1J UU理货区(2)UIU UUU 1J UUU补货区(3)U O)E、UU 1J UUU常温区(4)U 11 UJ S UUE 1J UU低温区(5)U 11 UUUUI UUU阁楼区(6)U 11 UUUU0、.J UU批量区(7)U 11 UUU 10 J x UU拣货区(8)U 11 UI

18、J UUA0U加工区(9)U 11 UUU 1丿UUEU出库检验区(10)U 11 UUU 1丿UUU退货处理区(11)U 11 UUU 1丿UUU UJ(11)卜理表4-4(四)物流作业相关表通过物流原始相关表,可以进一步的分析出该配送中心的各个部门物流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清楚地理解各个作业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而对配送中心进行规划布置。进而得出SLP中著名的物流相关表:入库检脸区出库检验区退货处理区理贺区补货区常温区低温区阁楼区北量区拣贺区包装加工区表4-5物流相关表(五)接近程度排序表根据物流原始相关表计算各单位物流强度分值TCR根据各作业单位刀TCR大小对作业单位的接近程度进行排序,绘制

19、接近程度排序表,如表4-6所示:八至1 入 库检验区理货:区1 (补总温兀区3)(4常去温L区)(5)低.楼:区(6)哥扌量区(7):匕拣货 区(8)加工区(9)出库检验 区区(1(退货 处理)(11)入库检验区(1)5/A1/U1/U 1/U 1/1J 1/U1/U1/U 1/J 1/U理货区(2)1/U3/I 、1/U 1/U 1/U1/U1/U 1/U 1/11 1/U补货区(3)1/U 2/04/E 3/| 1/U1/U1/U 1/U 1/U1/U常温区(4)1/U 1/U 1/J1/U 1/iJ 1/U4/E1/U 1/J 1/U低温区(5)1/U 1/U 1/J 1/U1/1J 1

20、/U3/I 1/U 1/11 1/U阁楼区(6)1/U 1/U 1/J 1/U1/U1/U2/01/U 1/U 1/U批量区(7)1/U 1/U 1/J 1/U1/U 1/U2/01/U 1/U 1/U拣货区(8)1/U 1/U 1/J 3/I1/U 1/U 1/U5/A 2/CIt)1/U加工区(9)1/U 1/U 1/J 1/U1/U 1/U 1/1J 1/U4/E 1/U出库检验区(10)1/U 1/U 1/J 1/U1/U 1/U 1/1J 1/U1/U1/U退货处理区(11)1/U 1/U 1/J 1/U1/U 1/U 1/1J 1/U1/U :2/0刀TCR10 15 1215 1

21、2 1()1017 14 1510排序8 263 79 10 15 411表4-6物流等级分值:A=5, E=4, 1=3 , 0=2, U=1(六)配送中心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在设施布置中,各设施间除了通过物流联系外,还有人际、工作事务、行政事务等活动,尤其是在行政、服务、事业等各种单位中,都存在人和工作的联系。这些联系都可 以表示为各种单位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称为非物流关系。通过单位之间活动的频繁程度可以说明单位之间关系是密切或者疏远。这种对单位之间密切程度的分析称为作业单位相互关系 分析。根据单位之间关系密切程度来布置设施和设备,是除去用物流外决定设施布置的另一个重要原则。缪斯首先提出了这

22、一方法及其工具,采用一种“密切程度”代码来反映不同单位之间的不同关系,“密切程度”代码如表 4-7所示。此外还要用一种理由代码来说明达到此种密切程度的理由,如表4-8所示。密切程度代码关系密切程度作业单位配对比例A绝对必要靠近1%-3%E特别重要靠近2%-5%I重要3%-8%O一般5%-15%U不重要20%-85%X不希望靠近0%-10%表4-7 “密切程度”代码理由代码理由理由代码理由1连续性5共用设施设备2运输距离6联系3搬运7零件流动4管理方便8清洁表4-8 “密切程度”理由代码通过对该配送中心得作业单位及其相应之间的联系,结合影响因素最终得出配送中心的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其中入库检验区

23、为1,理货区为2,补货区为3,常温区为4,低温区为5,阁楼区为6,批量区为 乙拣货区为8,加工区为9,出库检验区为10,退货检验区为 11,入库区12,冷藏区为13,运输工具存放区为 14,消防设备存放区为15 ,办公区为16) 如表4-9所示:各作业单位之间非物流相互关系表A12 AO 亠力 A oL)1/4A10 Xt ak x; u表4-13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单位:12 -1 456 789,0 11 12 13 1415161A/5i 1/3U/1U/1J/1U/1U/1U/11J/1U/1X/0U/1U/1J/1L/12 /5、曰.IU/1Ur1 U/1U/U/1U/1U/1U/

24、1U/iu/1urIU/1U/13 I/3E/4丿/1J/11J/1 1J/11J/1 IJ/11J/1 IJ/1J/11J/111/1 JJ/1 1L/14U/1U/1E/4 0-2 0/20/2 E/40f2 U/1 U/1U/1 J/1U/1 L/1U/15 U/1U/1 I/30/:2 1U/1U/1I/3 U/1l/:3 U/1U/1 U/1 U/1U/1 U/16U/1U/1C/20/2U/1 -U/1 C/2U/1 C)/2 I)/1U/1 UI/1U/1 LI/1U/17 U/1U/1 C/20/2 U/1U/10/2u/10/2:U/1U/IMU/iu/1U/(18U/1U/

25、1C/2E/4/3 C)/2C)/2A/5i I/3U/1U/1J/1U/1U/1U/19 U/1U/1 C/20/2 U/1U/1 J/1A5E/4U/1U/1U/1U/1U/1U/110U/1 iU/1U/1U/1/3 C)/2C)/2 I3E/4/35 2!2 19 19 292426171415 15 15 15排486 1479 10 253 11 16 12! 13i 1415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八)配送中心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根据配送中心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找到中心放置“拣货区”,然后依次按照等级关系A E、I、OU X (最后重点调整 X级作业单位对之间的相对位置,尽量远离)进行布

26、置。最终得出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如图4-2图4-2(九)配送中心作业单位平面布置图根据配送中心的单位位置相关图画出该配送中心的面积相关图9WIU :4那入口I. 4 山KAK+n参考文献:1吴清一 陈梅君现代物流概论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2吴清一 物流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3陆庄.毛华扬.erp原理与应用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4赵涛.物流经营管理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5胡思继.综合运输工程学m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20066方仲民.现代物流规划与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郑彬.物流客户服务学习指导与练习I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赵一萍.物流客户服务I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9李雅芬.物流客户服务业务管理模板与岗位操作流程m中国经济出版.200710华中生.物流服务运作管理j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冯耕中.物流信息系统j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2宋伯慧.现代物流必读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13杨长春.第三方物流m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