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3区县级智慧城市雪亮工程项目解决方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9126430 上传时间:2022-04-05 格式:DOCX 页数:160 大小:11.4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80623区县级智慧城市雪亮工程项目解决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0页
20180623区县级智慧城市雪亮工程项目解决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0页
20180623区县级智慧城市雪亮工程项目解决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0页
资源描述:

《20180623区县级智慧城市雪亮工程项目解决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0623区县级智慧城市雪亮工程项目解决方案(16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目 录1、项目概况61.1、项目概况61.2、系统概述71.3、设计原则81.4、设计标准92、总体设计112.1联网架构112.1.1总体架构112.1.2、联网平台与共享平台对接122.1.3、联网平台对接1322、软件架构13221、软件概述132.2.2、软件架构1523、平台模块化设计182.3.1、管理服务182.3.2、流媒体服务192.3.3、WEB/应用服务192.3.4、安全服务192.3.5、SIP服务202.3.6、GIS服务202.3.7、数据库服务202.3.8、中心代理服务202.3.9、报警服务2023.10、存储服务202.3.11、解码上墙服务212.3.1

2、2、图片管理服务213、系统前段设备设计与施工213.1、前端摄像机的选取213.1.1 前端设备技术要求213.1.2 前端监控点的选择223.1.2.1 技防网高清点位摄像机223.1.2.2 卡口抓拍单元233.1.2.3 全景摄像机243.1.3 网络模式优势253.2 传输设计263.2.1 传输方式的类型263.2.2 电源传输273.2.2.1、市电供电273.2.2.2、UPS集中供电273.3 子系统施工方案283.3.1 摄像机安装及管线铺设283.3.2 PVC管的敷设293.3.3 电缆的敷设要求333.3.4 光缆的敷设要求343.3.5 系统供电353.3.6 防雷

3、353.3.6.1电源防雷373.3.6.2信号避雷373.3.7 接地系统373.3.7.1等电位处理及屏蔽383.3.7.2人工接地网设计383.3.8 管线敷设403.3.9 布管工艺要求414、后端监管平台详细设计424.1、系统概述424.1.1、概述424.1.2、系统特色434.2 架构设计444.2.1、系统组成454.2.2、系统架构474.2.2.1单平台方式474.2.2.2平台级联方式484.3、平台组成494.3.1、中心管理服务器494.3.1.1、视频管理服务器494.3.1.2数据库服务器504.3.2 基础服务器504.3.2.1存储管理服务器504.3.2.

4、2网络存储服务器504.3.2.3报警服务器524.3.2.4流媒体服务器524.3.2.5云镜管理服务器(选配)534.3.2.6、网管服务器534.3.3客户端544.3.3.1、C/S客户端544.3.3.2 、B/S客户端554.3.3 智能视频监控技术555、平台功能625.1 中心管理服务器625.1.1 组织资源625.1.2 用户管理655.1.3 报警管理675.1.4 录像管理695.1.6网络管理705.1.7 电子地图管理(加入电子地图)715.1.8 智能管理725.1.9 系统参数725.2 C/S客户端735.2.1 实时预览735.2.2 录像回放755.2.3

5、 电子地图765.2.4 报警管理775.2.5 日志管理785.2.6 网络对讲795.2.7 系统管理796、云存储系统816.1存储架构设计816.1.1、系统总体构架816.1.2、系统存储架构846.1.3、其他技术架构876.1.3.1、云存储数据的存取876.1.3.2、流媒体直写技术906.2、系统功能设计906.2.1、非结构化文件存储916.2.2、结构化文件存储916.2.3、系统管理功能926.2.4、视图管理功能926.2.5、海量存储能力936.2.6、存储空间管理936.2.7、数据恢复机制936.2.8、动态负载均衡946.2.9、在线扩容956.2.10、磁盘

6、热插拔和漂移956.2.11、高速并发访问956.2.12、云存储对接接口966.3、云存储容量计算1006.4、云存储系统技术要求1036.5、部署方式1036.6、云存储设备介绍1046、主要设备介绍1066.1高清点位摄像机1066.2卡口抓拍单元1066.2.1、一体化卡口抓拍单元1066.2.2、镜头1076.2.3、智能交通终端管理设备1076.2.3.1、监控接入设备1076.2.3.2、工业级嵌入式微控制器1096.2.4、智能闪光灯1106.2.4.1、闪光灯-11106.2.4.2、闪光灯-21116.2.5、LED频闪灯1136.2.6、车辆检测器1146.3正方向全景摄

7、像机1158、施工组织计划方案1218.1 概述1218.1.1、整合管理1218.1.2、范围管理1228.1.3、时间管理1228.1.4、成本管理1238.1.5、质量管理1238.1.6、人力资源管理1238.1.7、沟通管理1248.1.8、风险管理1248.1.9、采购管理1258.2 项目管理1258.2.1、项目启动1258.2.2、项目规划期的人力资源配置1268.2.3、项目执行1288.2.4、项目收尾1448.2.4.1项目验收测试1448.2.4.2系统验收1448.2.4.3项目总结1468.2.4.4项目绩效考核1469、配置清单1471、项目概况1.1、项目概况

8、本次项目在辖区内共建设高清定点监控摄像机2091个,同时建设共计30处电子卡口,建设传输网络采用光纤网络,所有前端视频监控点、卡口全景摄像机、卡口抓牌单元的数据集中传输到IDC集中存储机房进行统一存储,其中视频存储时间不低于30天;卡口信息存储时间满足技防网的相关标准要求。同时视频监控系统将有效联入技防网进行统一登录,具备“一点登陆、全网漫游”的技术功能。预计整体项目投入使用后将大幅提升某区治安水平,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系统规划设计的总体目标是同步实现系统架构领先与视频深度应用,真正将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成为预防与打击犯罪、应急联动指挥、侦查破案、创新社会管理、为本地经济发展、为社会安定保

9、驾护航的强有力工具。实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前端点位建设清单:序号类别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技防网高清点位2091个路口高清摄像机台186030天路段高清摄像机台23130天2卡口30处卡口抓拍单元套134正方向全景摄像机个681.2、系统概述根据陕西省*市对辖区内管理功能需求以及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视基础建设的原则,本次设计、建设范围如下:A 视频图像资料存储采用云存储集中存储模式(视频存储时间标准为30天);其他信息按照甲方要求分类存储。序号类别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视频监控录像路30天2过车图片幅90天3车辆存储信息条1年4布/撤控信息及报警信息条3年B *在该区搭建视频监控分中心,即时调阅、

10、巡查所有前端点位;C 所有前端摄像机(及其他传感器)立杆就近接入中国移动网络; 1.3、设计原则针对辖区内各监管点涉及面广、地域分散等特点,对各监管点情况复杂。本次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可行性和适应性:根据系统的实质要求,系统设计采用安防领域成熟的专业设备和设计,软、硬件上都采用商业化、通用化和模块结构并在其他工程中都有较成功的应用和较好的质量表现的设备。 先进性和成熟性:系统设计中在保证可行性、经济性和实用性的前提下,采用目前较先进的设备和器件,更重要的是设计从系统的架构、软件的功能,以及系统的集成上体现系统的先进性。系统设计中采用了大量工业监控领域的技术,如组态、联动、设备驱动等技术,使系统

11、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并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 开放性和标准性:本次系统中具有多个子系统,因此系统的集成性某种程度上反映其开放性。设计中采用的所有设备都具有与网络的标准接口,能实现各子系统的功能,通过各系统的有机结合达到数据共享和系统间联动,使系统发挥出综合效能,提升系统的使用价值。 可靠性和稳定性:本次设计系统采用了多项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措施,如在设计中采用模块化结构、现场总线等先进技术,并在设备性能、系统管理、技术支持和维护能力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 安全性和保密性:在系统中设置多层管理权限和访问权限。系统采用高可靠性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好的系统安全和保密能力。 可扩展

12、性和易维护性:考虑到系统的需求会进一步提升,同时长时间的运行对系统的稳定性也是一个考验,系统设计中充分考虑今后系统扩容,一方面,在经济性的原则下保留一定的设备接口余量;另一方面,由于各系统都采用模块化结构,使系统具有较高的可扩展性。另外,在设计中也充分考虑其易维护性,不仅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和工程设计文件,还引入模块化、可插拔器件,使维护工作较为方便。1.4、设计标准本方案建设范围内的活动均遵守国家现行的规范与标准,对我国未制定的规范,则参照相应的国际标准执行。1.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GA/T832-20142. 机动车号牌图像自动识别技术规范GA/T833-20093. 公路

13、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7-20094. 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工程建设通用程序和要求GA/T651-20065. 公安交通管理外场设备基础施工通用要求GA/T652-20066.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7. 报警图像信号有线传输装置GB/T 16677-19968. 公路交通安全实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9.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 F71-200610. 机动车测速仪GB/T21255-200711. 民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12.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199913. 建筑物

14、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1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199415.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16.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17.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200018. 邮电通信网光纤数据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范19. 公安部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3111”试点工程实施方案20. 公安部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框架21.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视频取证设备技术规范GA/T995-201222. 机动车区间测速技术规范GAT959-201123. 交通技术监控成像补光装置通用技术规范 GAT12

15、02-201424. 遵循国家现行的其他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1602、 总体设计2.1联网架构2.1.1总体架构系统建设在公安信息网和视频专网上,系统总体架构如图所示:图:社会图像信息共享系统总体架构示意图联网平台建设:如上图所示,以公安信息网为承载网建设符合国标的联网平台,整合公安信息网内图像资源,并通过边界安全设备汇接视频专网图像资源,同时依托公安信息网纵向级联。共享平台建设:以视频专网为承载网建设符合国标的共享平台,共享平台用于汇聚并管理视频专网图像资源和社会图像资源,并与同级联网平台实现对接。安全边界接入:视频专网的图像信息接入公安信息网,必须遵从公安信息通信网边界接入平台安全规范(试行

16、)视频接入部分等技术规范要求,采用边界接入平台,以保证公安信息网联网平台及其它应用系统的数据安全。要求在市级和有条件的区县级公安机关建设边界接入平台,对暂时没有条件建设边界接入平台的区县级公安机关,视频图像信息从共享平台到联网平台的接入将通过市级公安机关间接接入。2.1.2、联网平台与共享平台对接联网平台与本级共享平台的对接需要通过边界安全接入平台,采用联网网关服务实现联网平台与共享平台间的标准化联网。联网平台与共享平台的对接如下图所示:图:联网平台与共享平台对接示意图联网平台与共享平台的对接同样应满足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 28181-2011)全国公

17、安机关图像信息联网总体技术方案的标准强制项要求。2.1.3、联网平台对接市、区县两级联网平台依托公安信息网实现纵向级联,推荐采用标准联网网关服务实现上下级平台间标准化联网。上下级平台的联网对接应满足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 28181-2011)全国公安机关图像信息联网总体技术方案的标准强制项要求。22、软件架构221、软件概述建设视频数据共享基础平台,用来整合接入所有设备。基础平台负责数据的汇聚、整理、分析,把人、车、物统一纳入监管;在此基础上实现GIS的统一展现,拓展应急指挥,安保巡检等的挂图应用,在实现时遵循如下设计思路:l 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根据

18、高内聚,低耦合的方式定义系统、逻辑管理、标准接入、物理资源的联系。数据与应用相对独立,应用与控制参数相对独立,以便于系统的调整与升级,适应不断发展的管理需求。保证各项技术可以不断的更新和升级以维持系统的先进性,使系统软件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l 标准是平台整合的基础。主要体现在统一编码的强制标准性、应用开放接口及中间逻辑层的强制标准。此外标准还涉及制度和规章。l 强化物理层。根据设计的需要追加相应的设备投入,保证系统的应用强度。l 强化平台管理。重点是建立全网统一、分级分域权限管理、流控和调度系统。建立协调交互支撑系统。l 强化应用。系统将建立统一的、标准的、开放的调用接口,供各应用系统调用,同

19、时将建立预案视频监控支撑系统和警视联动系统等应用。l 平台软件采用模块化开发,各功能模块可以分布式安装,以服务方式运行;平台软件支持SSL协议等加密方式进行传输,并支持公安部统一使用的USB密钥PKI认证方式,保证身份认证的安全性。l 平台软件设计采用SOA面向服务体系架构的设计思想,WEB服务应基于Web2.0技术和XML协议标准,使监控软件能方便被上层B/S架构业务系统集成。l 系统平台兼容主流的嵌入式DVR、DVS,IP摄像机等数字编解码设备以及磁盘阵列等集中存储设备,并充分考虑与原有前端设备的兼容性,实现对所有设备的管理功能;l 系统平台支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网闸同时使用,可以通过技术手

20、段提高视频接入网络的带宽;l 系统平台各服务系统支持热备或互备部署方式,防止单点故障,提升系统可靠性。系统平台应支持平滑扩容升级,扩容升级不影响现有业务。2.2.2、软件架构平台软件系统采用B/S模式设计,支持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平台采用先进的APP应用框架,应用了组件化、模块化、动态加载等技术,模块显示直观,业务划分明晰,操作便捷,一步到位。同时,界面整体风格采用蓝色基调,与公安的主流基调符合。采用全图形化界面、操作简单,符合用户常用的操作习惯。平台软件系统符合GB/T 28181标准,架构设计上,通过分离、分层、分级、分域、热备、负载均衡、云存储技术,从架构上保障了系统的稳

21、定性、易扩展、易维护、易融合。 分离:媒体流和控制管理分离,根据数据量不同的特点定制开发,控制和数据处理独立,支持超大规模应用和灵活扩展; 分层:分为接入层、流媒体层、管理控制层、业务应用层,层与层之间通过标准协议通信,每层实现技术可独立演进,方便系统升级、扩展和新业务引入; 负载均衡:通过智能动态负载均衡算法,可在故障时快速有效承接。总体框架应该包括设备接入层、转发存储层、中间件层、业务应用层、用户界面层五个层次,如下所示:图:平台系统架构设备接入层:主要负责与外场设备、中心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完成采集图片/数据的入库存储、数据协议转换、数据预处理及控制信息发送功能;转发存储层:主要负责业务数

22、据以及录像文件的存储和管理,负责实时视频图像的转发和历史图像的存储,数据库软件采用ORACLE, 采用磁盘阵列作为存储介质,采用负载均衡的策略将转发、存储、比对、查询任务分配到多台服务器上。中间件层:是支撑业务应用中间件服务层,主要负责数据检索引擎、数据共享服务和GIS访问等功能;业务应用层:是基于中间件层之上进行的各种业务处理、运算和管理服务层,包括实时监控、录像追踪、报警、信息导入、GIS应用、查询统计、报警联动、系统对时等业务处理功能,同时提供丰富的系统配置管理功能;用户界面层:提供友好、易用的人机交互界面。大华视频监控中心管理系统是一个融合传统的图像监控业务和新兴的报警管理业务的集成管

23、理平台,在整个平台的设计开发过程中,我们尽可能追踪了目前业界主流的技术框架和技术方法:首先,我们采用了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技术进行主体架构设计,以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特性,通过定义良好的服务接口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松耦合,使平台既可以包容现有的应用又能满足未来新的应用需求,实现信息的高度集成。其次采用了基于Web Service的面向服务集成框架,实现了各个子系统平台之间的应用、服务的集成,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统一的面向服务的应用集成管理界面。23、平台模块化设计视频共享平台部署于公安视频专网,设计完全遵循GAT_669.7-20

24、08_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_技术标准,共部署10大类逻辑服务器,满足管理平台的监控管理、报警管理、存储管理、GIS/电子地图管理、集成业务管理、网络与设备管理、用户管理、日志管理、人机交互、移动/无线监控业务,并针对项目建设需要部署解码上墙和图片管理相关服务,有效提升平台整体功能应用。2.3.1、管理服务实时监测、获取下属各注册单元状态,当前端设备发起注册请求时,根据当前各注册单元状态动态分配注册单元给前端设备,均衡完成前端设备注册工作,保证各注册单元高效、有序工作。管理服务负责管理流媒体服务器或集群,实时监测、获取下属各流转发单元状态,当视频资源管理及应用平台客户端发起视频连接请求时,根据当

25、前各流转发单元状态动态分配流转发单元来转发所需视频,均衡完成视频转发工作,保证各流转发单元高效、有序工作。在获取了所有前端注册上来设备的实时状态后,根据项目需求可以在管理单元中增加应用层管理功能,实现用户对设备访问的权限控制等。设备管理服务负责设备管理,向设备执行查询配置命令,向设备发送操作命令,收集设备网管信息,收集报警信息并执行报警联动策略。2.3.2、流媒体服务流媒体服务实现多级流媒体之间的转发,分散访问压力,提高系统稳定性。在多用户并发访问同一个图像资源时,能提供视频分发服务。设定启动视频分发服务的触发条件(如并发连接数),当满足触发条件时,视频分发模块与视频编码设备建立单路连接,然后

26、视频分发模块将图像分发给请求服务的设备(视频解码设备和客户端)。支持所有流媒体服务器组成集群在管理单元的统一分配下协同完成对前端设备的视频转发工作,并实时向管理单元反馈自身的工作状况信息。2.3.3、WEB/应用服务WEB应用模块是基于B/S模式构建的视频业务系统的应用功能统一化的展示聚合界面的集合,通过动态化的插件技术和基于ActiveX的控件技术的结合,不仅实现了应用功能的动态扩展和部署,还实现了实时预览、录像回放视频基础功能的Web化集成。2.3.4、安全服务根据管理平台的安全设计,提供身份认证、密钥管理、证书管理等服务。支持用户密码加密,在数据库中保存为密文,使用户密码安全性大大提高。

27、2.3.5、SIP服务完成SIP协议层的通讯和管理。提供SIP设备的寻址和会话,负责SIP协议层的设备管理。2.3.6、GIS服务向用户提供集成平台网络的地图表示服务,提供地图更新服务。2.3.7、数据库服务存储用户信息、本地设备信息、历史视频数据目录和报警信息、GIS数据、系统配置信息等,向客户提供数据管理服务;管理平台采用分级设置时,数据库服务器支持分布式数据的同步。2.3.8、中心代理服务负责不支持SIP的监控资源和管理平台之间的通讯,主要完成协议的转换和媒体的处理。2.3.9、报警服务负责报警信息的处理分发。23.10、存储服务通过流媒体转发服务向设备获取视音频数据,存储在第三方存储介

28、质上,支持标准的NFS、SAMBA、ISCSI等文件协议,支持大华云存储。支持中心存储、回放,支持设备端录像的查询、回放、下载等操作。执行存储计划。支持标准的流媒体协议。2.3.11、解码上墙服务上墙解码,上墙配置。上墙功能可以单路上墙,也可以设置多路图像上一同墙,并提供视频巡检预案功能。2.3.12、图片管理服务负责从前端设备接收来自卡口抓拍图片及信息,同时将接收到的图片存储在第三方存储介质上,支持标准的NFS、SAMBA、ISCSI等文件协议,支持流行的DAS、NAS、IP-SAN、FC-SAN存储方案;图片数据保存在IPSAN系统中,与图片相关的信息保存在数据库服务器上,以供客户端进行实

29、时图片监控和查询使用。3、系统前段设备设计与施工3.1、前端摄像机的选取3.1.1 前端设备技术要求前端摄像机是整个视频监控系统的原始信号源,主要负责各个监控点现场视频信号的采集,并将其传输给视频处理设备。监控前端的设计将结合实际监控需要选择合适的产品和技术方法,保障视频监控的效果。作为监控系统的视频源头,摄像机对整套监控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摄像机的基本要求是:图像清晰真实、适应复杂环境、安装调试简便。1、图像真实清晰摄像机种类很多,其本源是内部核心部件“图像传感器+数字处理芯片”,针对不同的行业有完全不同的优化方案。比如:广播电视系统的图像处理偏艳丽,这是符合观众的视觉需求。相对而言,

30、视频监控系统对图像的要求是真实还原,尤其是图像的色彩应与现场一致,比如:人的肤色、衣着颜色、车辆颜色等。此外镜头倍数也将影响用户捕获图像的景深,广角取景能获取全景概况,长焦取景能获取人脸面部特征,因此,用户对图像要求与使用场景密切相关。当然,在特殊场景下还需要特殊功能进行匹配,比如:超低照度、宽动态等等。2、适应复杂环境与NVR、阵列柜、交换机所处环境不同,摄像机一般都置于风吹日晒的环境下,天气变化都会影响摄像机的工作。耐高温、抗雷击、防水防尘等应达到相关指标,摄像机应该能在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有些环境下室外摄像机护罩内应该有加热、除湿等装置,防水防尘级别应该达到IP66,内部电路应该具备防浪

31、涌保护设计,抗3000V雷击。3、安装调试简便摄像机多安装于难以摘取的位置,因此使用过程中的再度调试是较麻烦的,增加维护成本。摄像机应该提供OSD操作菜单供用户远程调试及参数修改。此外,建议为摄像机由UPS集中供电以保证电源洁净,防止串扰。3.1.2 前端监控点的选择3.1.2.1 技防网高清点位摄像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社会民生、治安问题一直是各地政府重点关注的内容。建设平安城市,提升城市居民的安全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新建视频监控镜头选择的基本原则要以满足实际业务应用为目标,结合监控现场和目标范围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摄像机种类。(1)案件高发地点、公共复杂场所、易发生群体性事件的重

32、点敏感区域、主要路段、人流密集区和重要警卫目标等宜采用高清摄像机;(2)在重点部位、重点单位周边、公园、广场、景点区域和交通路段等监控点,如果既需要监控大范围区域和整体场景,又需要通过镜头变倍和云台控制辨识人员面部特征、车辆车牌和局部现场情况,宜采用高速快球摄像机或云台枪机;(3)在背街小巷、偏离路段、治安盲区等区域,人员车辆经过少、同时需要监控的部位多、角度多,宜采用带预置点巡航、花样扫描等功能的智能快球摄像机;(4)对夜间环境照明条件比较差,又不适合采用白炽灯补光的监控点,宜采用红外摄像机。3.1.2.2 卡口抓拍单元高清卡口系统,对经过的所有车辆进行抓拍,获得车辆图像,并自动实时地识别车

33、牌字符,记录下车辆经过的时间、地点、车牌号、行驶方向等数据,并全部汇入网络传输子系统,传输至中心管理平台。平台可实时将前端上传的图片与黑名单库比对,发现布控车辆后通过软件界面、声音、短信等方式报警;系统可按车牌、地点、车道、时间等信息,进行单条件查询、组合查询和模糊查询等;系统可按日、周、月、年等时间段,统计不同点位、不同设备的车辆信息,并以报表、曲线图、柱状图等各种直观的方式显示出来。为满足辖区内卡口监控的要求,本次选择900万像素的卡口摄像机系统。3.1.2.3 全景摄像机根据监控点的具体安装位置和情况,此次工程需要根据安装点实际安装环境进行摄像机型匹配,选取机型最合适的摄像机安装。本次全

34、景摄像机建议选取如下:图:四目4K全景网络摄像机系列图:四目4K全景摄像机拍摄效果3.1.3 网络模式优势1) 前端采用高清网络摄像机,图像效果有显著提高。传统的标清分辨率的图像对于多数的监控场景,基本上无法对细节进行分辨。而当发生案件时,从录像资料中很难对监控现场涉案的人员、物品准确认定,不具备很好的对侦破工作的指导性和法律质证能力。采用高清摄像机获取高清晰度的监控画面,更能清楚地呈现监控原貌2)采用网络传输,质量更可靠,施工更方便本视频监控系统以网络为平台,采用全新的设计理念,以IP地址来识别所有的监控设备,采用统一的TCP/IP协议来进行图像、声音和数据采集传输。网络数字视频监控采用了网

35、络数字传输信号,没有线缆长度和信号衰减的限制,而网络自身又不受地理区域的限制,因此可实现更广阔区域的监控布局。3)系统扩展更方便在一个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只要在技术上采用统一的标准,对于应用的扩展而言,只是增加相同的设备和增加管理上的IP地址而已,对管理而言,增加设备站点只是意味着IP地址的扩充;将型号从模拟转换到数字,在采用统一的协议在网络上传输,对网络解决方案上的用户而言,监看视频画面、录制视频资料、控制传统云台镜头,仅仅是网络在线连接这么简单。3.2 传输设计3.2.1 传输方式的类型视频监控系统中,视频信号的传输是整个系统非常重要的一环,这部分的造价虽然所占比重不大,但关系到整个视频安

36、防监控系统的图像质量和使用效果,因此要选择合理的传输方式。目前,在高清监控系统中最常用的传输介质是双绞线、光纤等方式。1) 视频双绞线传输视频双绞线基带传输是用5类以上的双绞线,利用平衡传输和差分放大原理。这种传输方式的优点是线缆和设备价格便宜,传输距离相对较远。2) 光缆传输光缆传输技术是远距离传输最有效的方式,传输效果也都公认的好,适于几公里到几十公里以上的远距离视频传输。具体实施是通过光缆把视频编码信号传输到监控中心的汇聚交换机上进行监控和存储;控制信号通过汇聚交换机传输到前端设备,完成对前端高清摄像机的控制。根据两种传输方式的特性,在本案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当中,两种传输方式比较如下:1

37、) 图像质量光纤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2) 传输距离:光纤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3) 布线成本:光纤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本次项目中所建的监控点位采用运营商的光纤链路组网,就近接入视频专网中。3.2.2 电源传输本次辖区内的前端监控点可根据监控点的实际安装条件选择供电方式,分为市电供电和UPS集中供电两种方式,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3.2.2.1、市电供电与辖区内的供电公司协商,将监控集中的区域就近报装电表,给前端设备供电。3.2.2.2、UPS集中供电前端摄像机建议采用UPS统一供电,UPS供电线路部署到每个监控立杆内的弱电监控箱内,通过变压后输出给前端摄像机,直流供电线路采用RVV3*1.5。

38、UPS供电可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加装。(可根据实际需求配置)3.3 子系统施工方案3.3.1 摄像机安装及管线铺设根据部位与要求选择摄像机安装方式,可采用借用其它杆件(如路灯杆通讯杆)或单独立杆或壁装的方式。a) 采用借杆的方式,在保证不影响被借杆正常使用的前提下进行。在被借杆上安装的设备应尽量与被借杆颜色保持一致。设备的安装高度不低于4000mm。b) 采用立杆安装方式时,除特殊情况外,摄像机离地面高度一般不低于4000mm,立杆下端管径应在220 mm10mm、上端管径应在120 mm5mm,管壁厚度应6mm,挑臂长度应3000mm,立杆应做灌筑基础,基础深度应不小于1500mm,底部直径应

39、不小于1000mm。c) 前端应设置设备机箱,机箱中能放置相关设备,采取底部进线,机箱和立杆统一接地。d) 应具备接地防雷装置,防雷接地电阻4。e) 前端电源应有过流过压保护装置。严格按规定及设计要求进行导线、线管的检验和施工。确保线管具有良好的防火、防鼠性能。线缆敷设之前检查线缆通道完好,线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尽量避免交叉,线缆敷设完毕,在电缆端头留有适当备用长度后切断,每敷设一根应及时两头作好标记,作到配线整齐、美观且绝缘良好。3.3.2 PVC管的敷设 管弯曲在敷设管时应尽量减少弯头。每根管的弯头不应超过3个,直角弯头不应超过2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弯头过多,将造成穿线困难,对于较大截面

40、的电缆不允许有弯头。当实际施工中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内径较大的管子或在适当部位设置拉线盒,以利线缆的穿设。的弯曲一般都用弹簧器进行,把弹簧放入管内按预制长度用手工进行,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要求:明配时,般不小于管外径的6倍,只有一个弯时,可不小于管外径的4倍,整排管在转弯外,宜弯成同心圆的弯儿。暗配时,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敷衍设于地下或混凝土楼板内时,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为了穿线方便,水平敷设的管路超过下列长度,或弯曲过多时,中间应增设拉线盒或接线盒,否则应选择大一级的管径。l 管子无弯曲时,长度可达45M;l 管子有1个弯时,直线长度可达30M;l 管子有2个弯时,直线长度可达20M;

41、l 管子有3个弯时,直线长度可达12M;l 当管子直径超过50M时,可作弯管机或热煨法;暗管管口应光滑,并加有绝缘套管,管口伸出部位应为2550MM。l PVC管的连接PVC管连接应牢固,密封应良好,两管口应对准。套接的短套管管接着的长度,不应小于PVC管外径的2.2倍。PVC管的连接采用短套接时,施工简单方便。PVC管进入箱盒内采用PVC锁扣连接,施工方便。引至设备PVC管管口位置,应便于线缆连接。并列敷设的PVC管管口应排列有序,便于识别。 PVC管的暗设应符合下列要求预埋在墙体中间的PVC管内径不宜50MM,楼板中的管径为1525MM,直线布管30M处设置暗线盒。敷设在混凝土、水泥时的P

42、VC管,其地基应坚实、平整、不应有沉陷,以保证敷设后的线缆安全运行。PVC管连接时,管孔应对准,缝应严密,不得有水和泥浆渗入。管孔应对准无错位,经免影响管路的有效管理,保证敷设线缆时穿高顺利。建筑群之间PVC管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7M;在人行道下面敷设时,不应小于0.5M。PVC管的两端应有标记,表示建筑物、楼层、房间和长度。PVC管内应安置牵引线或拉线。 PVC管明敷时应符合下列要求PVC管应用卡子固定。这种固定方式较为美观,且在需要拆卸时方便拆卸。当有要求时,PVC管的支持点间距,应按照规定设计。无设计要求时,不应超过3M在距接线盒0.3M处,要用管卡将管子固定。在弯头的地方,弯头两边也

43、应用管卡固定。光缆与电缆同管敷设时,应在金属管内预置塑料管。将光缆敷设在子管内,使光缆和电缆分开布放,子管的内径应为光缆外径的2.5倍。线槽安装要求安装线槽应在土建工基本结束后,与其他管道同步进行,也可比其他管道稍迟一段时间安装。但应尽量避免在装潢工程结束后才安装线槽,以免造成敷设线缆的困难。安装线槽应符合下列要求:线槽安装应符合施工图规定,左右偏差视环境而定,最大不就超过50MM。线槽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3MM。垂直线槽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线槽与节间用接头连接板拼接,螺钉应拧紧。两线槽拼接处水平偏差不应超过2MM。当直线段桥超过30M或跨越建成筑物时,

44、应有伸缩逢。其连接宜采用伸缩连接板。当直线转弯半径不应小于其槽内的线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的最大者。盖板应紧固。支吊架应保持垂直、整齐牢固、无歪斜现象。为了防止电磁干扰,宜用瓣式铜带把线槽连接到它经过的设备间,或楼层配线间的接地装置上,并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水平子系统线缆敷设支撑保护(1)、预埋PVC线槽可为不同的尺寸,按一层或二层设置,应至少预埋两层以上,线槽截面高度不宜超过25MM。线槽直埋长度超过15MM或在线槽由交接处、转弯等设置拉线盒,以便布放线缆和维护。拉线盒能开启,并与地面齐平,盒盖处应采取防水措施。线槽宜采用PVC管引入分线盒内。(2)、设置线槽支撑保护要求水平敷设时,支撑间距一般

45、不超过1.5-3M,垂直敷设时间固定在建筑物构件上的间距宜小于2M;PVC线槽敷设时,在下列情况下设置支架或吊架。A-线槽接头处B-间距3MC-离开线槽两端0.5处D-线槽走向改变或转弯处吊装线槽的吊杆直径不应小于6MM。在活动地板下敷设线缆时,活动地板内净空不应小于150MM。如果活动地板内作为通风系统的风道使用时,地板内净高不应小于300MM。采用公用立柱作为吊顶支撑柱时,可在立柱中布放线槽线缆,立柱支撑点宜避开沟槽和线槽位置,支撑应牢固。 在工作区的信息点位置和线缆敷设方式未定的情况下,或在工作区采用地毯下布放线缆时,在工作区宜设置交换箱,每个交接箱的服务面积约为80平方米。不同种类的线

46、缆布放在PVC线槽内,应同槽分室布放。(用PVC板隔开) 干线子系统线缆敷设支撑保护。 干线通道间应沟通。 弱电是间线缆空过每层楼板孔洞为方形或圆形。长方形孔尺寸不宜小于300MMX100MM,圆形孔洞处应至少安装三根圆形钢管,管径不宜小于100MM。建筑群子系统线缆敷设支撑保护应符合设计要求。其他敷设要求采用吊顶支承柱在顶棚内敷设高线缆时,每根支承柱范围内的线缆可以部设置线槽,但应分束绑扎进行布放。线缆护套应阻燃,线缆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在弱电间可采用镀锌钢管和线槽等方式敷设线缆。建筑群干线子系统所采用架空、管道、直埋、墙壁及暗埋线槽敷设线缆的施工技术要求,应参照邮电部市内电话线路工程施工及

47、验收技术规范、移动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定的相关规定执行。3.3.3 电缆的敷设要求1) 线缆在敷设前,应做外观和导通检查,并用500V 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电阻值不应小于5M。2) 敷设线缆要合理安排,不宜交叉,敷设时防止电缆之间及电缆与其他硬物体之间的摩擦,固定时,松紧要适度。3) 在同一线槽内的不同信号、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应分类布置,最好不要将强电线路敷设在同一线槽内。4) 电线穿管前应清扫管路,穿线时不应损伤导线。5) 信号线路、供电线路、连锁线路以及有特殊要求的仪表信号线路,应分别采用各自的线管。6) 控制盘内端子板两端的线路,均应按施工图纸编号。7) 每个接线

48、端子最多可以接两根导线。8) 导线与端子板、仪表、电气设备等连接时,应留有适当余量。3.3.4 光缆的敷设要求1) 光缆施工要严格按照施工的规范进行;2) 光缆转弯时,其转弯半径要大于光缆自身直径的15-20倍,如架空光缆在上下杆塔时,应当尽量减小弯曲的角度,同时给光缆盘施加助力,减少光缆的防线张力;3) 光缆布放前,应对施工及相关人员就施工应注意的事项进行适当的培训,如放线方法要领和安全等内容,并确保施工人员服从指挥;4) 应安排相关人员分布在光缆盘放线处、穿越障碍点、地形拐弯处等处,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控制放线中的速度,并减小放线盘的张力;5) 光缆布放过程如遇到障碍,应停止拖放,

49、及时排除。不能用大力拖过,否则会造成光缆损伤;6) 光缆放线时,张力要稳定,不能超过光缆标准的要求拉力。7) 光缆在受到大张力,以小角度通过弯曲半径很小的滑轮或有棱角的坚硬表面时,会使光缆局部受到远大于额定值的侧压力,使光缆内部结构受到破坏,严重时造成断纤。3.3.5 系统供电系统供电应采用220V,50Hz单向交流供电。并应配置专门的配电箱。当电压波动超出范围的5%10%时,应设稳压电源装置,稳压装置的标称功率不得小于系统使用功率的1.5倍。辅助供电设备:稳压装置-交流稳压器在电网电压波动大或电网电压季节性变化大的地区使用,可使各类负载、仪器、仪表、电器等正常工作,众所周知,过高电压会烧损坏

50、用电设备。而用电设备在电压过低时就难以启动,无法工作。通电而不启动,或勉强启动而电压都会使用电设备运行不正常或烧毁。因此电压不正常的场合,必须使用交流稳压电源。稳压器选型需注意的性能指标:输入电压范围:应满足电压波动范围。输出电压:符合用电设备输入电压范围。标称功率:应大于系统使用功率的1.5倍。由于系统设备中闪光灯是瞬态大电流设备,所以计算总功率时,应按系统的最大电流来先计算。工作环境温度:符合实现工作环境温度范围(必要时,可在设备箱增加温控装置来调节工作环境温度,来满足现在应用环境)。3.3.6 防雷众所周知,雷电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其电压高达数百万伏,瞬间电流可高达数十万安培。雷击所造成的

51、破坏性后果体现于下列三种层次:设备损坏,人员伤亡;设备或元器件寿命降低;传输或储存的信号、数据(模拟或数字)受到干扰或丢失,甚至使电子设备产生误动作而暂时瘫痪或整个系统停顿。系统设备遭受雷击的主要原因除单位直接遭受雷击以外,还有外传输线路引入的感应雷和1 公里范围内发生雷击时内部线路直接感应的感应雷。根据国内外对雷击的研究,95%以上的雷击是发生在云对云的放电,此时的雷击对地面设备的影响则全部是通过感应雷发生作用的。当不论那一种雷击发生时,通讯线路和网络线路仍然会感应到大约10%的感应雷击能量,因此这部分的防雷也是非常关键的。为了防止雷电产生的感应过电压和过电流,在系统设备的电源线入口、信号线

52、连接的设备均安装相应的避雷器。3.3.6.1电源防雷根据系统前端设备取电特点,本系统须做好IEC 防雷规范中的电源第三级防雷。防护范围:从市电220V接入线路的雷电过电压防护保护器采用标准的35mm轨道安装;保护器采用2.5-3.5mm的铜质导线联接,导线长度不得超过500mm;接地线采用4.0-4.5mm双色导线,利用随机接线头连接。3.3.6.2信号避雷摄像机的信号传输包括视频信号与控制信号的数据传输。这些数据传输系统都是工作电压较低的弱电设备,耐过压能力低,传输信号易被干扰。因此,必须安装防雷器进行保护。如在摄像头到视频信号接收机及摄像头到控制信号接收机这段传输线,易感应上雷电流,应在摄

53、像机后端安装防雷器进行保护,防止系统信号受干扰和中断。根据IEC防雷要求,在信号防雷器选择上选用性能参数好的产品。3.3.7 接地系统防雷器件首先起到的作用是对雷电流的吸收和泄放作用,同时也是一种“等电位连接器“。所有的防雷产品器件的防护原理均是在雷击发生的瞬间内,迅速启动响应,保证设备、大地之间搭接构成一等电位体,从而避免过电压的损坏。3.3.7.1等电位处理及屏蔽 将工作地(交、直流工作地)、设备保护地、防雷保护地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均压等电位体,其目的是消除各地网之间的电位差,保证设备不因雷电的反击而损坏。 3.3.7.2人工接地网设计接地电阻4一个良好的接地系统是保护人身、设备安全、系

54、统稳定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防雷系统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在强雷区,一个合理的接地系统能更快地泄放雷电流,降低残压,防止地电位反击事故,有效地降低雷害威胁。为使地网稳定、使用周期长,减少后续维护费用。垂直接地体(泄放通道)地网垂直接地体采用2米长的L505W50H2000热镀锌角钢水平接地体采用404热镀锌扁钢地网设计在摄像机立杆四周,距离金属立杆2米外,挖一400*800mm长约9米的地沟,地沟可以是一长条型,也可以是口字型。在地沟内采用2米长的L50W50H2000热镀锌角钢沿地表直接打入,角钢之间的距离为23米宽。角钢埋入地沟的深度为2米。用40*4热镀锌扁钢将角钢焊接连通成一整体。垂直接地体

55、与水平接地体的连接采用双面焊接,水平接地体与水平接地体的搭接采用双面焊接,焊接长度不小于100,焊接处刷红丹或沥青油做防腐处理。接地线用404的热镀锌扁钢,通过铜铁转换头预留接地测试点。(单位为mm) 接地电阻要求必须4 若摄像机立杆附近土壤电阻率地高,可在地网中使用高效防腐型降阻剂,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要求。备注:为确保雷电流快速泄放,垂直接地体数量2个 非金属接地体(泄放通道)地网MIGJD-A-1非金属接地体是一种以非金属材料为主的接地体,它由导电性、稳定性较好的非金属矿物和电解物质组成,可用作建筑物(构筑物)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以及其它目的的接地体

56、。特点:l 耐腐蚀、无毒害、使用寿命长、安装方便;l 能吸湿保温、接地电阻低,要比相同尺寸的钢管接地体低22%-40%;l 大电流冲击后阴值不增大,也无变硬、发脆、断裂现象;l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域接地,能有效地降低接地电阻;l 接电阻受季节影响小,阻值能保护长期稳定。安装方法请参照非金属接地体使用说明3.3.8 管线敷设管径选择: 对线管管径,一般根据所穿导线总的直径大小来确定管径的大小,在选取线管时,应保证管内所穿线的总直径不得大于管径的70。线管材料选取 对线管材料,一般根据布线环境来选择不同的管材,常用管材为:a) PVC线管: PVC线管主要用于不承受机械载荷和有腐蚀环境下的暗敷或明敷

57、走线,是车辆智能监测系统走线的主线管b) 钢管:钢管主要用于承受机械载荷的暗敷或明敷走线和有防火,防电磁波和抗高频信号干扰的场所。如走线需穿过有重载车辆通过的道路。传输、控制部分的线路应采用直埋敷设方式,当条件不允许时,可采用通信管道或架空方式。采用通信管道或架空方式时,应注意传输线缆与其它线路的最小间距和与其它线路共杆架设的最小垂直间距。比如与220V交流配电线的最小间距为0.5米,与通讯电缆的最小间距为0.1米,与110KV电力线的最小垂直间距为2.5米,与1KV以下电力线的最小垂直间距为1.5米,与广播线的最小垂直间距为1.0米,与通信线的最小垂直间距为0.6米等等。从防雷角度看,直埋敷

58、设方式防雷效果较好,而架空线比较容易感应雷击。3.3.9 布管工艺要求a) 室内暗埋PVC管的深度一般埋于防护层下约30mm处,而室外暗埋PVC管深度则为400mm,且接口处用PVC胶水粘合,防线管内进水。b) 电源线与控制信号线、视频信号线应分别穿在不同的线管内,而不应二者同时穿在同一线管内,且电源线线管与各控制、信号线线管尽量不要平行布置,如不可避免时,二者的的距离应大于15公分。c) 为了穿线和今后维修方便起见 应尽量避免线管转弯,如不可避免,则其转弯半径应大于90度,并应尽可能大;在方便的同时,建议在各线管内同时穿12号铁丝,以便于今后的维修。4、后端监管平台详细设计4.1、系统概述4

59、.1.1、概述结合本项目对前端监控区域管理的需求,我方采用集中监控管理平台,基于SOA系统架构设计的联网集成管理平台。平台集成了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等安防系统,秉持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的理念,采用先进的软硬件开发技术,实现各安防系统的集中管理、多级联网、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多业务融合等功能。系统可以管理从几十到上万路规模的视频监控,具备良好的伸缩性;可以对多厂家的模拟、模数混合、纯网络等多种架构系统进行管理,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可以部署在各种网络环境下,从局域网到广域网,从有线到无线网络,具备广泛的适应性;监控平台平台主要实现系统设备接入管理、实时监控、录像存储、检索回放、智能分析、报警

60、联动等功能。其通过开放的体系架构,全面、丰富的产品支持,为用户提供随需应变的整体解决方案。4.1.2、系统特色 统一的管理平台平台同时提供了编解码设备管理、存储管理、网络管理、报警管理等基础设备管控功能。通过优化系统架构,提高系统的整体效能,使平台对视频监控、入侵报警等系统的管理更灵活、更人性化,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开放的体系架构平台基于SOA架构设计,并通过Web Service提供基础服务,方便与第三方业务系统相互集成;同时,系统采用了基于J2EE的重点路段业务中间件技术,方便对接第三方厂商的设备。 高可靠性平台满足大规模、大并发量的监控应用。关键核心模块支持双机热备,存储系统支

61、持N+1的热备模式,并采用错误自动发现及恢复技术,保证系统的不间断服务,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可扩展特性平台采用多级架构来支持平台系统自身规模的扩展,同时其承载大容量业务接入的核心服务器、分发、编解码等网元均支持灵活扩展、平滑扩容,并提供可开放、可共享的接口。 全面的安全性平台提供统一的认证、授权管理机制;信令协议支持SSL加密传输,音视频流传输支持AES加密,全方位保护信息安全;视频流内嵌水印支持,防篡改,为系统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安全保护。 支持高清监控平台全方位支持高清图像的前端采集、编码传输、录像存储、解码回放,在各个环节都体现了高清处理,实现了真正的高清监控。4.2 架构设计随着视频监控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依靠传统技术实现各安防应用的融合、海量视频数据的存储、智能分析技术的应用开始显现一些不可逾越的障碍。平台从新的思路出发,整合网络、存储、音视频、智能分析,从架构角度上对监控系统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和规划设计,借鉴IT软件领域成熟的软件开发模式,支持分布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