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梯山石窟壁画的艺术风格研究

上传人:奇异 文档编号:69095175 上传时间:2022-04-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2.7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天梯山石窟壁画的艺术风格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天梯山石窟壁画的艺术风格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天梯山石窟壁画的艺术风格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天梯山石窟壁画的艺术风格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梯山石窟壁画的艺术风格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天梯山石窟壁画的艺术风格研究摘 要:天梯山石窟地处河西走廊东段,经过历朝多次修缮扩建,现存许多佛教造像与壁画。作为中国石窟的鼻祖,天梯山石窟对后期云冈、龙门等各大石窟的开凿修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通过对甘肃省博物馆馆藏天梯山石窟壁画和天梯山石窟的实地考察,对其石窟壁画的艺术风格进行分析研究。关键词:天梯山石窟; 壁画 ; 艺术 ; 风格1 引言天梯山石窟地处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东南约 50 千米的中山乡灯山村,又称大佛寺、广善寺。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412439),由北凉王沮渠蒙逊开凿,后在北魏、隋、唐、西夏等各朝修缮扩建,规模日渐宏大。从藏传佛教传入河西地区开始,天梯山石窟寺改宗藏传

2、佛教。1927 年,地震中石窟毁坏严重。现存洞窟3 层,大小共18 处。据工作人员描述,1958 年因兴建黄羊河水库,天梯山石窟群在淹没范围,除十三窟大佛无法移动外,其他各窟塑像、壁画等文物搬迁至甘肃省博物馆和敦煌研究院进行修复和保护。2 天梯山石窟壁画形成的背景凉州地理位置特殊,经济繁荣,人口众多,社会相对稳定。在佛教东渐的过程中,凉州成为佛教传播的重要阵地1 。公元 301 年,前凉汉族人张规被任命为凉州刺史兼护羌校尉 2 。从张规到凉州之时开始,凉州一带佛教兴盛。有文献记载称:“凉州自张规以后世信佛教。” 3 凉州一带地接西域,其实在张规统领凉州之前,佛教已经在凉州一带传播。张规统领之时

3、重视佛经翻译人才,张规之孙张俊统领凉州时期,中原与西域的交往更加密切,西域佛教在凉州的活动更加频繁4 。北凉王沮渠蒙逊统治凉州地区时丝绸之路极其繁荣,凉州地区地处丝绸之路咽喉。北凉王沮渠蒙逊好佛法,他礼遇西行佛教僧人,西行学法僧徒途经凉州之时都会在凉州传法讲经和译经,且会在此地设立译经和禅修等场所,并供奉佛像、绘制壁画。在佛教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过程中,凉州地区佛教达到了鼎盛期。在沮渠蒙逊时期,凉州成为中国佛教文化传播中心,天梯山石窟正是这一时期由沮渠蒙逊主持开凿的。3 天梯山石窟壁画的艺术风格天梯山石窟现存相对完整的是第十三窟,此窟开凿于盛唐时期,为穹隆式敞口窟,窟内共 7 尊石胎泥像佛像。

4、其中主尊大佛高28 米,宽 10 米,右手施无畏印,左手置于膝上。两侧分别为迦叶尊者与阿难尊者、观音菩萨与弥勒菩萨,其中弥勒菩萨可以从手中所持宝瓶来判定,但另一尊菩萨无法辨识,安多政教史中记载此尊为观音菩萨。最外侧为两尊力士像。两侧塑像均高 21 米。原本此窟顶层有释尊的塑像,殿内屋顶绘有佛陀、菩萨、罗汉、护法神等各种画像5 。此窟内现残存壁画有数百平方米,分别在南、北两壁。南壁绘有青龙,周围填充云纹,下方主体部分绘有雄狮、宝象、猛虎、两只鹿和一株较为完整的牡丹花,其余位置填充云纹、花卉等图案。北壁有文献记载绘有双虎 6 ,旁边有青龙,下方主体绘猛虎、风马和两只羚羊,其余位置填充花卉、云纹、山

5、石。从这些壁画的题材与形态中可以看出是属于藏传佛教绘画,这些壁画大致绘制于1718世纪。从天梯山石窟陈列馆中的壁画图片和甘肃省博物馆所存壁画中可以看出,天梯山石窟北凉和北魏时期的壁画受印度绘画风格影响,其中北凉时期还受到克什米尔风格的影响。北凉时期人物身体和脸部都用红色晕染。第四窟残存的北凉时期弥勒菩萨像比较完整,菩萨向左扭腰,上身裸露披飘带,下身着绿色长裙,右手垂至膝盖处持净水瓶。面部短小圆润,鼻梁、眉毛上部和上眼睑都用白色表示高光,使五官更加立体,上眼皮为一条直线,半圆形下眼皮,黑眼球小、眼白多。脸微向左侧,左眼眼角延至脸部以外。另外一尊飞天像形象与此尊弥勒菩萨相像。这种夸张的扭腰姿势和五

6、官的画法以及晕染方式很明显是受到克什米尔艺术风格的影响。北魏时期的人物身色为白色。天梯山石窟一窟中的两身佛像分别侧身向里,佛像两侧分别绘协侍菩萨。佛像着通肩袈裟。协侍菩萨裸露上身披飘带,下身着长裙,受印度艺术风格的影响。这一时期丝绸之路极其繁荣,许多印度僧人和商人在经过此地时长期驻留,所以印度艺术风格可以直接由印度人传入凉州。天梯山石窟虽首创于北凉,但大量石窟属于北魏时期开凿并达到鼎盛时期,对后期各大石窟产生影响。北周中期,周武帝灭法,所以北周时期作品遗存较少。此时期的造像菩萨面部丰满圆润,头部系白色巾带,两边分别在耳朵上方打结,其余垂下至肩部,双肩浑圆,具有北方少数民族人物的特征。中唐开始,

7、天梯山壁画明显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元、明、清时期更甚。十七窟中的吐蕃供养人壁画,说明在吐蕃占领河西后,和对敦煌莫高窟一样,对天梯山石窟亦十分重视7 。十七窟壁画中的中间四身吐蕃供养人,着宽袖翻领长袍,头裹头巾,着长靴,为典型的吐蕃人装束。天梯山石窟在北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明、清时期一直是规模宏大的佛教圣地,藏传佛教传入凉州后改宗为藏传佛教寺院 8 。自唐至清代的壁画都属于藏传佛教与中原汉地佛教相融合的艺术风格。到盛唐时期,经济繁荣,壁画中菩萨也表现出雍容华贵的形象,菩萨像体态丰满,脸型偏胖,体现出盛唐时期人们富足的生活状态。到西夏时期,因海上贸易兴起,河西地区经济衰退,但是由于西

8、夏统治者尊崇藏传佛教,佛教在凉州地区依然盛行。天梯山西夏时期壁画形成了藏传佛教、印度帕拉和汉地佛教相结合的艺术风格。元朝第四窟菩萨像的这种服饰画法延续到明清时期,并且明代这种服饰画法对西藏艺术风格产生了影响,使藏区白居寺壁画和瞿坛寺中开始出现这种从双肩披下宽松飘带的服饰画法,且一直流传到后期。明代,三窟壁画中的观音菩萨以汉地皇冠作为法冠,眼睛为弓形,未佩戴耳饰,绘有胡须,可以看出此尊菩萨为男性形象,在汉地早已女性化的晚期菩萨形象中是很少见的。立佛身着青灰色袈裟,也有同样的胡须,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立佛形象头顶画在肉髻中间的宝石,这块宝石在常见的佛陀形象中一般都是放置在肉髻顶部的,而只有在明代,佛

9、陀头顶的宝石被嵌入肉髻中间,露出一半。第三窟窟顶明代壁画中的五方佛也是如此。西藏贡嘎曲德寺钦则派壁画中的佛陀形象、现藏康马县乃宁寺的明代汉地风格释迦摩尼像唐卡等都是如此。天梯山石窟一窟中北魏时期说法图壁画中佛像头顶的宝石也放置在发髻中间位置,但没有嵌入发髻中间,而是整个露在外面,宝石较小。八窟北魏时期无量寿佛头顶的宝石为一串连珠环绕在发髻中间位置。4 天梯山石窟壁画所产生的影响天梯山石窟可以被看作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端。中原石窟开凿最为活跃期为北魏时期。虽然在开凿时间上莫高窟比天梯山石窟要早,但在北魏时期,莫高窟的规模、知名度和影响力都远不及天梯山石窟。天梯山石窟虽首创于北凉时期,但大部分石窟为

10、北魏畤期开凿。该石窟所形成的“凉州模式”在北魏时期曾影响了中国几大石窟的艺术风格。5 结语天梯山石窟壁画自北凉时期开凿以来,最初直接受到印度犍陀罗和马图拉艺术风格以及克什米尔艺术风格的影响,到北魏时期主要受印度绘画风格影响,后逐渐趋于本土化。唐朝时期吐蕃占领河西地区,天梯山石窟改宗藏传佛教,其艺术风格受藏传佛教影响。西夏、元、明、清时期各朝统治者尊崇藏传佛教,使藏传佛教艺术风格直接影响天梯山壁画风格。参考文献1 高人雄 . 沮渠蒙逊与凉州佛教关系 J. 档案, 2014( 8) .2 张学荣 . 凉州石窟及有关问题 J. 敦煌研究, 1993( 4) .3 (北齐)魏收. 魏书:释老志M. 北京:中华书局, 1974: 3032.4刘堞.天梯山壁画艺术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5智观巴贡却乎丹巴饶吉.安多政教史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82: 139.6 李晓燕. 凉州史话M. 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1 : 103.7 张学荣 . 凉州石窟及有关问题 J. 敦煌研究 .1993 (4) .8 吴生华. 凉州佛光M. 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9: 183.感谢 您的 阅读 ,祝您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