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1 静力公里与受力分析

上传人:努力****83 文档编号:69086883 上传时间:2022-04-05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3.1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工程力学:1 静力公里与受力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工程力学:1 静力公里与受力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工程力学:1 静力公里与受力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资源描述:

《工程力学:1 静力公里与受力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力学:1 静力公里与受力分析(5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2引引 言言静力学是研究作用于物体上静力学是研究作用于物体上力系力系的的平衡平衡规律的科学。规律的科学。力系力系:是指作用于物体上的一群力:是指作用于物体上的一群力。平衡:物体相对平衡:物体相对惯性参考系惯性参考系或或 作作匀速的直线运动匀速的直线运动。F1AiFnF2F1A2AinA静力学主要研究: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主要研究:物体的受力分析; 各力系的简化与合成;各力系的简化与合成; 各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各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惯性参考系:惯性参考系:在这门课中指在这门课中指地面地面。3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11 刚体和力的概念刚体

2、和力的概念 12 静力学公理静力学公理 13 约束与约束反力约束与约束反力 14 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4一、刚体的概念一、刚体的概念 实际上,物体的受力是要变形的,只是这种变形在实际上,物体的受力是要变形的,只是这种变形在所讨论的问题中是可以忽略的。所讨论的问题中是可以忽略的。 刚体的定义刚体的定义:受力而不变形的物体;受力而不变形的物体;或:受力后,任意两点之间距离不变的物体受力后,任意两点之间距离不变的物体。APBBAPABC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

3、受力分析1-1 1-1 刚体和力的概念刚体和力的概念 刚体是实际刚体是实际物体被抽象化了物体被抽象化了的力系模型的力系模型。 5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二、力的概念二、力的概念 a ) 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1定义定义:力是力是物体之间相互物体之间相互的的机械作用机械作用。2力的作用效应力的作用效应: b ) 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外效应)(内效应)移动转动移动转动力的产生:a 力场b 物体之间相互接触。重力场,万有引力场。这种作用产生两种效果这种作用产生两种效果BAPCD理理力力所所研研究究的的内内容

4、容这给我们分析力,找力提出了依据。一、刚体的概念一、刚体的概念1-1 1-1 刚体和力的概念刚体和力的概念61-1 1-1 刚体和力的概念刚体和力的概念 3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大小大小,方向方向和和作用点作用点;1定义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相互的机械作用。2力的作用效应力的作用效应:大小: 物体之间相互机械作用强弱的程度。内效应,外效应。BAPCD国际制单位:N (牛顿)kN (千牛顿)方向:方位与指向;水平向左、水平向右。作用点:物体之间相互接触的部位。接触的部位小,可称为集中力。接触的部位大,可称为分布力。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二、力的概

5、念二、力的概念一、刚体的概念一、刚体的概念7 分布力:分布线力、分布面力、分布体力。AB ABQ( a )( b )力的矢量表示:在图中用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FCFAABCBF,AF,BF,CF.Q作用点:用有向线段的起点或端点表示。在受力图中,线段的长短没有关系。用带箭头字符表示: 在图解法中,线段的长短与力的大小是成比例的。1-1 1-1 刚体和力的概念刚体和力的概念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1. 力的定义 2. 力的作用效应 3. 力的三要素84、力系、力系: 作用在物体上一群力的总称。平衡力系:使运动状态不变的力系。平衡力:平衡力系中

6、任一力相对其它力而言,这个力是平衡力。等效力系:F1AiFnF2F1A2AinA分别作用同一物体。),( , ),(321CBAnFFFFFFF例如:FAACFBCBF等效。与),(),(321CBAnFFFFFFF若运动效果相同,则),(321nFFFF作用效果相同两个力系分别作用于同一物体其效应相同,则这两个力系等效。1-1 1-1 刚体和力的概念刚体和力的概念 1. 力的定义 2. 力的作用效应 3. 力的三要素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9力系的简化:以一个简单力系等效代替一复杂的力系。),( , ),(321CBAnFFFFFFFF1Ai

7、FnF2F1A2AinAFAACFBCBF作用效果相同O作用效果相同R),(),(321CBAnFFFFFFF 等效的合力。是),(321nFFFFR的合力。是),(CBAFFFRRFFFFFFFCBAn 等效等效若),(),(321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10小 结F1AiFnF2F1A2AinA1、刚体刚体:受力而不变形的物体。受力而不变形的物体。2、力力:力是物体之间相互的机械作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的机械作用。力的作用效应力的作用效应: 力的外效应(理论力学所研究的内容)力的外效应(理论力学所研究的内容)力的内效应(材料力学所研究的内容)

8、力的内效应(材料力学所研究的内容)力系力系: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321nFFFF平衡力系平衡力系:使物体的运动不变的力系。使物体的运动不变的力系。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矢量表示力的矢量表示:PQFFA,1力系的简化力系的简化:用一简单的力系等效的代替一用一简单的力系等效的代替一 复杂的力系。复杂的力系。BAPCD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111-2 1-2 静力学公理静力学公理公理公理:是人类经过长期实践和经验而得到的结论,它被反复的实践所验证是人类经过长期实践和经验而

9、得到的结论,它被反复的实践所验证,是无须证明而为人们所公认的结论。,是无须证明而为人们所公认的结论。公理公理 1 1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合成一个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合成一个合力,此合力也作用于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合力,此合力也作用于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以原两力矢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向由以原两力矢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对角线来表示。只求合力的大小时,可用力的三角法法则只求合力的大小时,可用力的三角法法则2121FFFFFRR或此公理表明了最简单力系合成规律,它是复杂力系合成的基础。此公理表明了最简单力系合成规律,

10、它是复杂力系合成的基础。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12公理公理 2 2 二力平衡条件二力平衡条件说明:说明: 对刚体来说,上面的条件是充要条件对刚体来说,上面的条件是充要条件 对变形体来说,上面的条件只是必要条件(或多体中)对变形体来说,上面的条件只是必要条件(或多体中)此公理是讨论力系平衡的基础此公理是讨论力系平衡的基础。 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 这两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方向相反 作用线共线作用线共线,作用于同一个物体上,作用于同一个物体上。|2

11、1FF 21FF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13 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一个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一个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推论推论1 1:力的可传性:力的可传性。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到同一刚体内的任一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到同一刚体内的任一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效应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效应。公理公理 3 3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加减平衡力系原理因此,对刚体来说,力作用三要素为因此,对刚体来说,力作用三要素为:大小,方向,作用线。大小,方向,作用线。第一章第一章 静

12、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14 刚体受三力作用而平衡刚体受三力作用而平衡,若其中两力作用若其中两力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另一力的作用线必汇交于同线汇交于一点,则另一力的作用线必汇交于同一点,且三力的作用线共面。一点,且三力的作用线共面。(必共面,在特必共面,在特殊情况下,力在无穷远处汇交殊情况下,力在无穷远处汇交平行力系。平行力系。) 推论推论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使用的地方:在一个平衡的物体上受三个力,已知二个力的方向,第使用的地方:在一个平衡的物体上受三个力,已知二个力的方向,第三个力的的方向可由推论三个力的的方向可由推论2来确定。来确定。AB

13、CDFCNFCDAAN分析分析ADAD杆的受力杆的受力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15证证 为平衡力系,为平衡力系, 也为平衡力系。也为平衡力系。 又又 二力平衡必等值、反向、共线,二力平衡必等值、反向、共线, 三力三力 必汇交,且共面必汇交,且共面。321 , , FFF321 , , FFF3 , FR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推论推论2 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21FFR16公理公理4 4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总是同时存

14、在,存在,两力的两力的大小大小相等、相等、方方向相反向相反,沿沿着着同一直线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两个分别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此公理概括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此公理概括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表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表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成对出现,并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成对出现,并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例例 吊灯重吊灯重P,试分析,试分析 反作用力及平衡力反作用力及平衡力。 PPT是重力 的平衡力 PT地球的反作用力是PP 也 是绳给灯的力 TT 灯给绳的力 P地球对灯的引力 17公理公理5

15、5 刚化原理刚化原理 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如将此变形体变成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如将此变形体变成刚体(刚化为刚体),则平衡状态保持不变。刚体(刚化为刚体),则平衡状态保持不变。 公理公理5告诉我们:处于平衡告诉我们:处于平衡状态的变形体,可用刚体静状态的变形体,可用刚体静力学的平衡理论。力学的平衡理论。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公理公理1 力的平等四边形规则力的平等四边形规则 公理公理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平衡条件 公理公理3加减平衡力系原理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公理公理4作用与反作用力定理推作用与反作用力定理推论论1:力的可传性原

16、理:力的可传性原理 公理公理5刚化原理刚化原理推论推论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三力平衡汇交定理小小 结结181-3 1-3 约束与约束反力约束与约束反力一、概念一、概念自由体:自由体:位移不受限制的物体叫位移不受限制的物体叫自由体自由体。非自由体:非自由体:位移受到某种限制的物体叫位移受到某种限制的物体叫非自由体非自由体。约束:约束:对非自由体的某些位移起限制作用的对非自由体的某些位移起限制作用的周围物体周围物体,称为此,称为此 非自由体非自由体的的约束约束。 在空间飞着的鸟、飞机。在空间飞着的鸟、飞机。G例:图中园轮。例:图中园轮。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园轮园轮受到地面与墙壁的作用,受到地面与墙

17、壁的作用,运动受到限制。运动受到限制。所以,地面与墙壁就构成了园轮的约束所以,地面与墙壁就构成了园轮的约束。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19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公理公理1 力的平等四边形规则力的平等四边形规则 公理公理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平衡条件 公理公理3加减平衡力系原理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公理公理4作用与反作用力定理推作用与反作用力定理推论论1:力的可传性原理:力的可传性原理 公理公理5刚化原理刚化原理推论推论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三力平衡汇交定理复习:1、理论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科

18、学、理论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2、理论力学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理论力学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3、静力学研究物体的平衡规律,力的一般性质及合、静力学研究物体的平衡规律,力的一般性质及合成成 物体的受力分析是基础1-11-1、刚体和力的概念、刚体和力的概念1-21-2、静力学公理、静力学公理刚体:受力而不变形的物体。刚体:受力而不变形的物体。力:物体之间的相互的机械力:物体之间的相互的机械 作用作用20在空间飞着的鸟、飞机。在空间飞着的鸟、飞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园轮园轮受到地面与墙壁的作用,受到地面与墙壁的作用,运动受到限制运动受到限制。1-3 1-3 约束与约束反力约

19、束与约束反力一、概念一、概念自由体:自由体:位移不受限制的物体叫位移不受限制的物体叫自由体自由体。非自由体:非自由体:位移受到某种限制的物体叫位移受到某种限制的物体叫非自由体非自由体。约束:约束:对非自由体的某些位移起限制作用的对非自由体的某些位移起限制作用的周围物体周围物体,称为此称为此 非自由体非自由体的的约束约束。 G例:图中园轮例:图中园轮。所以,地面与墙壁就构成了园轮的约束所以,地面与墙壁就构成了园轮的约束。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21 既然约束阻碍着物体的位移,也就是约束能够起到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既然约束阻碍着物体的位移,也就是约束

20、能够起到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作用,所以约束对物体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力,这种力称为作用,所以约束对物体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力,这种力称为约束反力约束反力。 约束反力:约束反力:约束给被约束物体的力叫约束反力约束给被约束物体的力叫约束反力。 简称:反力简称:反力约束反力的方向:约束反力的方向:G与约束所能够阻碍的位移方向相反与约束所能够阻碍的位移方向相反。G所能够阻止所能够阻止的运动方向的运动方向GN1N2非自由体的约束反力。是约束施加给21, NN主动力主动力被动力被动力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22大小常常是未知的;大小常常是未知的;方向总是与约束限

21、制的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反;方向总是与约束限制的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反;作用点在物体与约束相接触的那一点。作用点在物体与约束相接触的那一点。约束反力特点:约束反力特点:GGN1N2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23二、约束类型和确定约束反力方向的方法二、约束类型和确定约束反力方向的方法约束反力方向约束反力方向沿公法线,指向受力物体沿公法线,指向受力物体,约束反力约束反力作用在接触点处作用在接触点处.1. 具有光滑接触表面的约束具有光滑接触表面的约束 (光滑指摩擦不计光滑指摩擦不计)NPNANB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

22、受力分析NFPG24受力特点:受力特点: 绳索类绳索类只能承受拉力只能承受拉力。2. 由柔软的绳索、链条或皮带构成的约束由柔软的绳索、链条或皮带构成的约束S1S1S2S2 注:注:约束反力是画在被约束的物体上约束反力是画在被约束的物体上。AFBF绳绳AB约束反力方向:约束反力方向:沿绳索背离被约束的物体沿绳索背离被约束的物体。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PPT253 光滑圆柱铰链约束光滑圆柱铰链约束 用销钉连接两个钻有相同大小孔径的构件构成铰链约束用销钉连接两个钻有相同大小孔径的构件构成铰链约束。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

23、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铰链约束限制物体沿径向的位移,铰链约束限制物体沿径向的位移,故其故其约束力在垂直于销钉轴线的约束力在垂直于销钉轴线的平面内并通过销钉中心平面内并通过销钉中心。由于该由于该约束接触点位置不能予先确定,约束接触点位置不能予先确定,约束力方向约束力方向也不能确定,也不能确定,常以两个正常以两个正交分量来表交分量来表示。示。AXFAYF263 光滑圆柱铰链约束光滑圆柱铰链约束 用销钉连接两个钻有相同大小孔径的构件构成铰链约束。用销钉连接两个钻有相同大小孔径的构件构成铰链约束。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EABOCD 1)固定铰支座)固

24、定铰支座AXFAYF27固定铰支座固定铰支座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282)活动铰支座(辊轴支座)活动铰支座(辊轴支座)在可动铰支座的接在可动铰支座的接触面的切线方位是触面的切线方位是不受约束的。不受约束的。因此,在不受约束方向上是不受力的因此,在不受约束方向上是不受力的。约束反力的方向约束反力的方向:沿着接触面的公法线方位,指向不定:沿着接触面的公法线方位,指向不定。BN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APBBN不受约束的方向。不受约束的方向。292)活动铰支座(辊轴支座)活动铰支座(辊轴支座)活动铰

25、支座(辊轴支座)的简化图形活动铰支座(辊轴支座)的简化图形活动铰支座反力方位活动铰支座反力方位:沿接触面的公法线方位;沿接触面的公法线方位;指向不定;可指向不定;可假定一个指假定一个指向向。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ABAAAA30滑槽与销钉(双面约束)滑槽与销钉(双面约束)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HEBDCA45E销钉销钉H固定在横杆固定在横杆AH上,并上,并且销钉也压在斜杆的滑槽上。且销钉也压在斜杆的滑槽上。EEN31APBCDDCAPB4. 二力构件(二力杆二力构件(二力杆)第一章第一章 静

26、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CDCDDCDC二力构件:仅二端受力的构件。二力构件:仅二端受力的构件。CD构件:二端是铰链约束,中间构件:二端是铰链约束,中间没有其它的力作用(重力等),没有其它的力作用(重力等),由二力平衡条构件由二力平衡条构件C、D 二点处的二点处的约束反力应大小约束反力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等、方向相反、共线。共线。约束反力方向约束反力方向: 沿着两端点的沿着两端点的连线,指向不定。连线,指向不定。FF325 球形铰链约束球形铰链约束 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AXFAYFAZFA6止推轴承约束

27、止推轴承约束 此类轴承除限制轴的径向位移外,还限制其轴向位移。约束力由图示三个正交分量表出。AXFAYFAZF33约束与约束反力小结约束与约束反力小结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约束反力的方向约束反力的方向约束类型约束类型1光滑接触面约束光滑接触面约束 沿接触面的公法线方向指向被约束的物体。沿接触面的公法线方向指向被约束的物体。2柔性体约束柔性体约束 沿着柔性体的中心线背离被约束的物体沿着柔性体的中心线背离被约束的物体。3光滑园柱铰链光滑园柱铰链 约束反力方向不定,分解为约束反力方向不定,分解为 固定固定铰链支座铰链支座 同上。同上。 可动可动铰链

28、支座铰链支座 沿接触面的公法线方位,指向不定沿接触面的公法线方位,指向不定。 滑槽约束滑槽约束 沿接触面的公法线方位沿接触面的公法线方位。4二力构件二力构件 方位沿着两端的连线,指向不定方位沿着两端的连线,指向不定。5球型铰链球型铰链 分解为分解为 。6止推轴承止推轴承 分解为分解为 而而 是确定的是确定的。AYAXFF,AZAYAXFFF,AZAYAXFFFAZF34一、受力分析一、受力分析 解决力学问题时,首先需要确定研究的物体,即确定解决力学问题时,首先需要确定研究的物体,即确定研研究对象究对象;然后根据已知条件,约束类型并结合基本概念和公然后根据已知条件,约束类型并结合基本概念和公理分

29、析它的受力情况,这个过程称为物体的理分析它的受力情况,这个过程称为物体的受力分析受力分析。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有: 一类是:主动力一类是:主动力, ,如重力如重力, ,风力风力, ,气体压力。气体压力。 二类是:被动力,即约束反力。二类是:被动力,即约束反力。 1-4 1-4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35画物体受力图主要步骤为画物体受力图主要步骤为: 选研究对象;选研究对象; 取分离体;取分离体; 先画上主动力;先画上主动力; 根据约束类型,画出约束反力。根据约束类型,画出约束反力。

30、二、受力图二、受力图受力图就是画出受力图就是画出所研究的对象所研究的对象受受几个力的作用几个力的作用,作用力方作用力方向向,作用点作用点。那些是主动力,那些是约束反力那些是主动力,那些是约束反力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36解:解:1杆杆 AB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画物体受力图主要步骤为画物体受力图主要步骤为: 选研究对象;选研究对象; 取分离体;取分离体; 先画主动力;先画主动力; 后画约束反力。后画约束反力。例例1 试分析杆试分析杆AB的受力的受力。APBABPBNAN2) 主动力主动力P3

31、) B点的约束反力点的约束反力BN根据三力平衡汇交原理确定根据三力平衡汇交原理确定A的反力的反力4)A点的约束反力点的约束反力ANABPBN5)A点的约束反力也可以用两个分力点的约束反力也可以用两个分力 表示表示 。AXFAYFAYAXFF,注:作业的书写格式注:作业的书写格式 。37 例例2 试分析园轮试分析园轮O与杆与杆AB的受力。的受力。ENDNWODE2、杆、杆AB解:解:1、园轮、园轮ODBABTDNAYAXDBABTDNAR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画物体受力图主要步骤为画物体受力图主要步骤为: 选研究对象;选研究对象; 取分离体;取

32、分离体; 先画主动力;先画主动力; 后画约束反力。后画约束反力。38例例3 画出下列各构件的受力图,DE杆放在BC杆上。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解:解:1 1)折杆)折杆 ABABABAB为二力杆为二力杆A A、B B两点的约束反力沿两点的连线两点的约束反力沿两点的连线。2 2)杆)杆 DEDE3 3)杆)杆 BCDBCDa a杆杆 DEDE,先画重力,先画重力b b由杆水平面来决定由杆水平面来决定D D点的力点的力c c最后画最后画E E点的力点的力BABNANEDQDNDNBCDDNBNCNBCDDNBNCYCX39例例4 尖点问题尖点问题

33、应去掉约束应去掉约束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QCNANBNABCD40例例5 画出下列各构件的受力图画出下列各构件的受力图QAOBCDE分析:一个重物,两个滑轮,分析:一个重物,两个滑轮, 二根杆,销钉二根杆,销钉C C。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解:解:1.1.重物重物2.2.滑轮滑轮O OQTO1T2TON3.3.滑轮滑轮 C CC1TTCN41QAOBCDE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4.4.杆杆ACAC5.5.杆杆BCBC确定确定B B点力点力

34、的方向。的方向。CEBENBN2CN42QAOBCDE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6.6.销钉销钉 C C43QAOBCDE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6.6.销钉销钉 C C5.5.杆杆BCBC解:解:1.1.重物重物2.2.滑轮滑轮O O3.3.滑轮滑轮C C例例5 画出下列各构件的受力图画出下列各构件的受力图4.4.杆杆ACAC44QAOBCDE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解:解:1.1.重物重物例例5 画出此构件的整体的受力图画出此构件的整体的受力图

35、ANBNQBADOEOXFOYFC2TQBADOEBXFBYFAN2TOXFOYF45例例6 画出下列各构件的受力图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46例例6 画出整体构件的受力图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AYFAXFDYFDXFBT整体的受力图中有六个力:整体的受力图中有六个力:.,DYDXAYAXBFFFFTW47三、画受力图应注意的问题三、画受力图应注意的问题除重力、电磁力外,物体之间只有通过接触除重力、电磁力外,物体之间只有通过接触才有相互机械作用力,要分清研究对象(受才有相互机械作用力,要分清研

36、究对象(受力体)都与周围哪些物体(施力体)相接触,力体)都与周围哪些物体(施力体)相接触,接触处必有力,力的方向由约束类型而定。接触处必有力,力的方向由约束类型而定。2、不要多画力、不要多画力要注意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机械作用。因此对要注意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机械作用。因此对于受力体所受的每一个力,都应能明确地指出于受力体所受的每一个力,都应能明确地指出它是哪一个施力体施加的。它是哪一个施力体施加的。1、不要漏画力、不要漏画力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48约束反力的方向必须严格地按照约束的类型来画,不约束反力的方向必须严格地按照约束的类型来画,不能单

37、凭直观或根据主动力的方向来简单推想。在分析能单凭直观或根据主动力的方向来简单推想。在分析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要注意,作用力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要注意,作用力的方向一旦确定,反作用力的方向一定要与之相反,的方向一旦确定,反作用力的方向一定要与之相反,不要把箭头方向画错。不要把箭头方向画错。3、不要画错力的方向、不要画错力的方向4、受力图上不能再带约束。、受力图上不能再带约束。 即受力图一定要画在分离体上。即受力图一定要画在分离体上。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49一个力,属于外力还是内力,因研究对象的不同,有一个力,属于外力还

38、是内力,因研究对象的不同,有可能不同。当物体系统拆开来分析时,原系统的部分可能不同。当物体系统拆开来分析时,原系统的部分内力,就成为新研究对象的外力。内力,就成为新研究对象的外力。对于某一处的约束反力的方向一旦设定,在整体、局对于某一处的约束反力的方向一旦设定,在整体、局部或单个物体的受力图上要与之保持一致。部或单个物体的受力图上要与之保持一致。 5、受力图上只画外力,不画内力。、受力图上只画外力,不画内力。 6 、同一系统各研究对象的受力图必须整体与局部一致,相、同一系统各研究对象的受力图必须整体与局部一致,相 互协调,不能相互矛盾。互协调,不能相互矛盾。7 、正确判断二力构件、正确判断二力构件。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50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1-1 1-1 e. f. g. l. n 1-2 a. e. f. m 1-2 a. e. f. m 5152第一章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基本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P2、杆ABA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