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的梯度性

上传人:精****料 文档编号:68991600 上传时间:2022-04-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作文教学的梯度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作文教学的梯度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作文教学的梯度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小学作文教学的梯度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作文教学的梯度性(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作文教学的梯度性 三堡寄宿制小学 卜发英学生怕作文,尤其农村学生更怕作文,城市小学生与农村小学生在习作水平上的差距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农村学生相较于城里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稀少,社交能力更无法与城里孩子相比;他们眼界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对于这些困境和现状,相信每一个在农村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人都会有更多的体会。笔者在农村小学担任语文教师已有三十多年的时间,在作文教学中花了不少心智,可谓煞费苦心却收效平平。从前每次在学生作文前,从选题到开头结尾,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每个环节都指导得有板有眼,滴水不漏,可最后换来的还是学生干巴巴、令人沮丧的文字。在一次次失望和无可适从中我开始

2、反思我所运用的指导方法是否最适合我指导的对象,其得到的答案也是否定的,一般的作文训练方法,运用在农村学生身上,必然要碰壁的。那么如何做到既能够立足现有作文教学理论和成功方法的同时,又能够在这些理论和方法中寻求突破,走出一条更有助于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训练方法,这就是笔者多年来一直努力探询的作文教学中的“循规”与“寻变”,在此将本人的思路和经验提出与大家交流。一、先说后写,连句成段“儿童心理发展之研究表明,一般三岁至八岁期间是儿童智力和语言发展之最佳期”(吕敬先)。小学 一、二年级正是最佳期之最后两个年龄段。在这个时期,小学生之智慧潜力和语言潜力很大。他们经常表现 出多嘴多舌,问长问短,爱看爱

3、听。我们根据儿童这种心理特点,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说话写话课,把发展儿 童形象思维和口头语言放在首位。让小学生从模仿听话说话、看图说话到学会说话,从用词造句到 连句成段,发展学生口头语言,为过渡到书面语言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和说话训练 遵循感知认识表达”这样一个认知规律。二、仿导结合,循序渐进学龄儿童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学生的说话和作文模仿能力需要教师正确引导。从模仿开始到独立说话到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理发展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自然引起一种内在动因,使儿童在 原作文水平上不断引起“逐级而上”的新需要,促进儿童作文的心理发展。在这个整体设计中,从说到写, 始终

4、贯穿了“仿导结合、循序渐进”之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根据每个训练方案的教学目标提供范 文外,还对每年级提出一个具体的教学分类目标,例如:三年级作文教学分类目标是这样: (一)写作要素:要 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过程、结果. (二)词汇应用: 会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重叠 词、象声词、成语等。 (三)修辞运用: 会用比喻、拟人、排比等。 (四)标点符号: 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三观察周围事物,积累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时无话可说,最令人头疼。怎样才能使作文有话可写呢?其中学会观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是最重要的途径。生活中有许多看似很不起眼的小事,就是很

5、好的作文素材。平时可以带孩子多出去走走,让他开开眼界,写作文时就有东西可写。生活中和孩子多进行一些语言交流,看到什么事让他说一说,口头表达能力强了,写作文也会有进步。四、从段到篇,整体设计连句成段是对低年级说话教学的训练要求,这是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之基础。连段成篇则是作文教 学之目的,也是高年级作文的主要任务。随着学生识字量增多,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作文知识丰富和视 野不断扩大,认知领域不断拓宽,学生从简单的连句成段到连段成篇的心理能力逐渐成熟,从低年级对事物简 单认识的口述到内容丰富、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的作文能力也逐渐成熟。在心理能力和作文能力趋向成熟的作 文训练期中仍然像低年级说话训练

6、一样,需要有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整体设计,使学生顺应自己的心理定势, 在整个训练过程变化中像“滚雪球”那样由小(连句成段)变大(连段成篇)。因此,这套设计整体性在 每个系列中体现出来,如记事方面:先同学之间的事、父母之间的事、师生之间的事,然后是学校里的事、家 庭里的事、社会上的事,最后是难忘之事、有意义之事等。这样,使学生随着自己认知范围的扩大和视野的拓 展,不断满足心理欲望,学生不仅作文兴趣盎然,而且作文能力也不断提高。 五、从易到难,全程训练从说话、写话到写完整作文是一个从易到难的全程训练。如果从全程来分析难易,应该是“说”之容易 “作”之难。具体到说话教学,用词造句容易,连句成段难;作文

7、教学,连句成段容易,连段成篇难。为了“ 由易到难”之“难度”适中、适度,我们将教学中的难点分布在全程训练中。(一)按句、段、篇,从易到难 。万丈高楼是由块块砖瓦垒起来的,一篇文章是由一句话一句话组成的。“一句话”就是作文的基本单位。 从一年级进行说一句完整的话起步,发展到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件事,继而发展到用几句话、一段话说一件事 或一个人,然后要求学生写某一事物片断或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最后使学生写成篇文章。(二)按作文内容 ,从易到难。无论是说话、写话,还是作文,学生写亲人容易写别人难,写熟人容易写陌生人难;在写景状物方面 ,学生写静物容易写动物难,写身临其境容易写联想景物难,写小场景容易写大

8、场景难。在按照这个 难易程度设计训练方案的同时,给学生观察的机会,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观察,使学生有“物”可写。这样,使作文教学从易到难在全程训练中呈现出 科学的、有序 的、合理的梯度,教师教起来容易,学生做起来也不难。小学作文教学方法注重生活积累小学生常把作文当作负担,每逢看到题目,便愁眉苦脸,迟迟不能下笔。柏成信息网揭秘:造成学生作文难的主要原因是命题缺少生活素材,以致学生提起笔来感到无话可写。鉴于这种情况,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拟定文章题目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收集作文素材,学生感到有事可写,有话可说。三年级是小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作文的要求比低年级的写话高了,很多孩子会对作文产生畏

9、惧心理。如何在起始阶段培养孩子写作的兴趣,家长们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方法/步骤 1、让孩子观察周围事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时,无话可说,最令人头疼。怎样才能使作文有话可写呢?其中学会观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是最重要的途径。生活中有许多看似很不起眼的小事,就是很好的作文素材。平时可以带孩子多出去走走,让他开开眼界,写作文时就有东西可写。生活中和孩子多进行一些语言交流,看到什么事让他说一说,口头表达能力强了,写作文也会有进步。2、课外阅读中注意积累多看课外书其实对写作很有帮助。平时,作为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在空余时间多看课外书,摘录一些课外书中的好词好句,不断丰富词汇和语言。作文只能靠

10、平时日积月累,才能逐步提高。1. 33、不要给孩子心理压力许多家长生怕孩子写不好,入不了门,买了很多的作文书,常常嘱咐孩子:“三年级要写作文了,写好作文可难了,要认真学习写啊。”其实,家长心态要平和,不要在语言和行动上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要采取恰当的方法引导孩子喜欢写作。4、学会欣赏孩子的习作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三年级习作教学目标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自信心。家长不要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孩子的习作,要记住他们才上三年级。孩子学写的作文往往出现错别字多,语句不通,条理不清楚等现象,我们要多一些欣赏,少一些指责,要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这样才会激发孩子的兴趣。 5、恰当地指导孩子写作有的家长看

11、到孩子写的作文,往往会指出这儿不行,那儿不行,在缺乏耐心的情况下,自己说一句,孩子写一句,把大人的想法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其实,这种做法不但不尊重孩子,而且,孩子会渐渐地养成依赖于家长的习惯。孩子在写作上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科学地给以帮助,不要包办。6、尊重孩子的劳动成果有的家长觉得孩子的习作不好,干脆让孩子擦去甚至撕去重写。其实,将心比心,很少有孩子愿意重写作文,在家长面前,即使重写,也是带着情绪在写,时间长了,孩子会对写作产生兴趣吗?我们要尊重孩子,不管写得好不好,都是孩子一句一句写出来的,不要全盘否定孩子的习作。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这篇文章该如何写,指出优点和不足,适当给他一些词汇,帮助他调

12、整一些语句,再让他自己去修改。小学作文教学方法 学生怕作文,尤其农村学生更怕作文,城市小学生与农村小学生在习作水平上的差距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农村学生相较于城里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稀少,社交能力更无法与城里孩子相比;他们眼界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对于这些困境和现状,相信每一个在农村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人都会有更多的体会。笔者在农村小学担任语文教师已有六七年的时间,在作文教学中花了不少心智,可谓煞费苦心而收效平平。从前每次在学生作文前,从选题到开头结尾,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每个环节都指导得有板有眼,滴水不漏,可最后换来的还是学生干巴巴、令人沮丧的文字。在一次次失望和无可适从中我开

13、始反思我所运用的指导方法是否最适合我指导的对象,其得到的答案也是肯定的,一般的作文训练方法,运用在农村学生身上,必然要碰壁的。那么如何做到,既能够立足现有作文教学理论和成功方法的同时,又能够在这些理论和方法中寻求突破,走出一条更有助于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训练方法,这就是笔者多年来一直努力探询的作文教学中的“循规”与“寻变”,在此将本人的思路和经验提出与大家交流。一、长篇短章,词汇先行“词汇积累作文训练的基石。” 引导学生积累词汇,让学生在习作时能做到腹中有物,以此提高作文水平,这点对于无论是城里还是乡下的语文教师,已不是什么新鲜的做法。但同样的“积累词汇”,其实施过程城里乡下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14、。对于城区的小学生,老师要想让学生积累词汇,可能只要简单的布置和适时的检查这么简单,然而在农村,那可要费些心思和体力的。首先,学生从哪儿获得词汇的积累?农村孩子手中可供阅读的书籍少之甚少。本人所在学校,初步调查发现每个学生手上平均没有一本象样的课外读物,在这种状况下让学生去阅读,去积累词汇,不是纸上谈兵是什么?为此,我在班级中增设了“班级图书角”,把学校闲置的旧书架拿来放在班级教室的一角,让学生尽可能地把个人的藏书拿到这里来,此外在每年的寒暑假我都将给学生布置一道特殊的作业,那就是让家长给自己买一两本有意的课外书籍,甚至还推荐性地开出书目,从而使家长们由没有习惯为孩子买书变成一种自觉的习惯。通

15、过几个学期的坚持,图书角里的图书已经相当可观了,极大地克服了农村孩子可供阅读的书籍少的不足。其次,对于积累的词汇的理解、分类、优化和运用能力,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也有很大差距。由于城市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较高,他们在这项工作中充当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农村孩子在积累词汇的过程中几乎失去家长的作用,如果老师在这当中又缺少科学合理的指导和监督力度,那么词汇积累只能变成徒有形式的做法。因此我找到了几个行之有效的办法。第一,专门开设阅读课,临场指导阅读;第二,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每星期、每月评出“阅读之星”、“词汇大王”等,同时注意遏制学生积累中的片面贪多求次情况;第三,积累的词语佳句要让学生尽量理

16、解,平时通过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词义,用自己的感情朗读词汇等做法,强化了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培养了语感。二、题材拓展,农村娃也可写城市事,国家事笔者在网上曾研读过一篇题为农村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出路一文,作者提出的作文题材出路就是:写农村景色、写农村语言、写农村生活、写农村变化。乍看上去,似乎是些不错的点子,可仔细想来,难道农村学生的作文只要把农村的一切写好就大功告成了吗?现阶段在整个教材普遍带有城市化倾向的形势下,必然要求农村孩子的作文也能写、会写除农村以外的事物。可农村孩子生活中接触的新鲜事物少,眼界狭小的的客观事实,成为阻碍学生作文题材丰富性,多样性的最大颈瓶。怎么办?思来想去,

17、农村孩子最热衷的事情莫过于就是看电视,电视成为他们了解外界的唯一窗口,而新闻的价值也许正是我所寻求的拓宽学生作文题材的最好出路,并且笔者也的的确确为这个所谓的“新闻引路”构思摸索了近四年时间。首先,培养学生关注新闻的热情。经常利用班会,自习课等时间,开展“会声会色说新闻”、“新闻小博士”等活动,而到了高年级后期,还增加了带有评议性质的“今日新闻之我见”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密切了新闻和学生间的联系,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视野。其次,老师参与其中,事半功倍。学生对于新闻的搜集不免有着方方面面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搜集渠道单一;新闻素材有些大而不着边际,有些小而索然无味。要克服这些不足,这时教师就有必要

18、参与其中。我经常从报刊、电视、网络中搜捕一些生活气息强的新人新事,然后与学生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以新闻的方式拓展题材的做法,已经小有硕果,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在笔下写出新鲜事物,这让笔者尤感欣慰。三、模仿入门,例文作文教学法有人提出,作文训练应当经历“掌握作文特点掌握写作方法不断练习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阶段,本人对此非常赞同。那么如何做到“掌握作文特点”“掌握写作方法”呢,这就要发挥例文的强大作用。在长期的工作中,笔者总结了一套尤其适合农村小学生的例文作文教学法,现用一具体实例来谈谈。有个“人二三事”的作文习作,在指导前我在网上一下找了23个各具特色的同类型的例文,然后运用“农远”的多媒体资源,在电脑中将它们逐一出示,对每篇例文条分缕析,层层驳茧,重点放在讲解例文特点,分析作者如何围绕人物选事,最后把所有例文概括成四类结构类型。由以上例文的讲解指导,从而生成建设性的指导方案:这种例文作文教学方法看似老套而又缺少创造性,而它在小学作文训练的初、中期却非常有效,它可以运用在每次作文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上手,但这种方法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智慧。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它有着固有的原理和方法可循。作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在作文教学这方面我很庆幸自己在“循规”中不忘“寻变”,从而找出一种适合自己教育对象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