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备考地球运动考点例题解析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8985891 上传时间:2022-04-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三地理备考地球运动考点例题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地理备考地球运动考点例题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地理备考地球运动考点例题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备考地球运动考点例题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备考地球运动考点例题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三地理备考:地球运动考点例题解析一.考试要求1.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2.时区的划分。区时的应用。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二.命题规律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黄赤交角;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时间计算等知识。2.从对知识的能力要求上看,更侧重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明显提高。3.从考核形式上看,有两大规律:一是直接以日照图或区域图来考查,二是以一些重大地理事件、自然地理现象或某些现实生活情景作材料来考查。4.从考试内容来看,本部分知识在各省市考试题中都属于每年必考的内容。5.从题型看,近几年较多地在选择题中以组团形式出现,分值常常达到8到12分。三.近几年命题

2、趋向1.地球运动、太阳光照图、(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等是近几年高考中较稳定的考核方向,表明本部分知识的考查方式基本趋于稳定,其变化多出现在示意图的表现方式的差异,试题更加注重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深入理解程度和对光照图原理的理解和想象。2.联系实际,利用社会热点和生活常识作为背景材料,提供隐性信息,综合考查学生对地球日照图、经纬网、太阳直射点、晨昏线、季节与时间计算等核心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四.主要概念、规律、原理及其应用(一)公转轨道及二分二至点复习时要注意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扁率很小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同学们不要简单地记忆公转示意图,要结合示意图及其相关内容理解图示中

3、的地理原理。图示中的原理包括:1.公转过程中,地轴的方向保持不变,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附近;2.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同自西向东;3.公转到A时,位在远日点(七月初),公转的速度较慢,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并且正在向南移动;公转到C时,位在近日点(一月初),公转的速度较快,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并且正在向北移;4.注意题干及图中是否有相应的提示,一定按照提示判读A或C两点是远日点七月初(或近日点一月初)还是夏至日6月22日(或冬至日12月22日)。正确地把握上述原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复习和学习。(二)晨昏线、昼夜现象、昼夜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地球是一颗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因此,面向太阳的部

4、分是白天(昼半球),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夜半球)。晨昏线的运转(晨昏线本身是固定不动的,只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而晨昏线看起来由东向西转动)是理解昼夜交替的关键性知识。难点的解决,可用地球仪套上一个线圈演示,应注意强调的是仔细观察箍在地球仪上的线圈(代表晨昏线圈)变化。因为地球不停地自转与公转,那么,昼半球与夜半球就在不断地相互交替,这样,在地球上呈现:不同地点在同一时间内有空间上的昼半球与夜半球之分;同一地点在不同时间内有白昼与黑夜之别。晨昏线(圈) 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圈)。晨昏线(圈)本身是固定不动的,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人们看起来,晨昏线(圈)相应地是从东向西移

5、动的。晨昏线(圈)分为晨线和昏线:晨线(日出线)从右图中看出: 西边(昼半球的西部边缘)的晨昏线(是晨昏圈的一半)所经过的地区,如C地,太阳正在从地平线上升起,故将这半个圆称为晨线,如线。因此,昼夜更替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转运动。由于晨昏线是与太阳光照垂直的,因此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不断变化,导致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因此说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公转引起的。要注意的是,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度数等于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的度数;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度数=极昼、极夜出现的纬度度数。例题:图中圆心为北极点,A、B两点分别是晨线、昏线与30纬线圈的交点。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6、1.该日可能是( )A.3月21日左右B.6月22日左右C.9月23日左右D.12月22日左右2.该日,开罗的昼长约为( )A.10小时 B.12小时C.14小时 D.16小时解析:此题难点在于对示意图的解读和分析,特别是图中的15夹角容易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困惑,实际在解决此题的过程中,坚持按照解题步骤,首先通过题干和示意图的已知条件,进行分析并在图中画出来,此题的难度并不是很大。因为该图是以北极为中心,先画出地球自转方向(逆时针),又知道A点位于晨线、B点位于昏线上,可以分析出AB之间的劣弧为昼弧,因此判断出北纬30度地区昼短夜长,判断出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如果同学知道开罗的纬度约为30N,

7、显然开罗的昼长应选A。这时就可以明白,图中的15夹角应该是在北纬30度线上的A点与180经线之间的经度差,或北纬30度线上的B点与0经线之间的经度差。这样也可以计算出此时北纬30度的昼长为10个小时。答案:1.D 2.A(三)地方时、日界线的计算方法1.地方时的计算是学习和复习中的难点,学习时注意三点:地方时的概念因经度而不同的钟表时刻,称为地方时。在同一瞬时,经度不同的世界各地时刻都不同。根据两地地方时之差,换算两地经度差。地方时的计算公式为:所求地的时刻=已知地方的时刻4分钟经度差说明第一、式中号使用方法是:所求地在已知地之东,取“+”号;在已知地之西,用“-”号。第二、4分钟经度差:是将

8、两地的经度差换算成时间差(每4分钟转1)。第三、求经度差的方法两地的经度同是东经或西经,经度差=甲地经度数-乙地经度数(大数减小数)两地在0经线两侧,一为东经,一为西经,两地经度差=甲地经度数+乙地经度数两地在180经线两侧,一为东经,一为西经,两地经度差=(180-甲地经度数)+(180-乙地经度数)另外,为了保证区时计算的正确,建议同学学习、复习时采用画图的方法。15o15o180o0oAB例题:读巴黎(采用东一区区时)六月二十二日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 图1我国一旅游团从北京机场乘坐8点航班飞往巴黎,途中飞行13个小时,巴黎的经度是多少度?。抵达巴黎时当地气温在通常情况下( )

9、A.是一天中的最低值 B.是一天中的最高值C.继续升高 D.已开始下降解析:此题有两问,关键是正确解决第一问,根据题意和图示内容可以读出巴黎采用15E为中央经线的东一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但是当巴黎时间为12点时正午太阳高度不是最大,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 东一区的区时为12:50,显然,巴黎所在的经度位于东经十五度西侧,这样可以画辅助线进行计算, 通过画图A很容易计算出巴黎在15E 西侧,时间晚50分钟,因此,其经度为230E。 图2同理,通过图B画辅助线解决第二问也变得很容易,已知北京时间为东八区时间8点,也就是120E的地方时,要解决飞机到达巴黎时气温的状况只要算出飞机到达巴黎时当地的地

10、方时即可。在辅助线上分别标注出经度,已知120E为8点,巴黎在其西侧差11730,两地时差为7小时50分钟,飞机到达巴黎时当地的地方时为8点-7小时50分钟+13小时=13:10,因此正确答案为C。(四)昼夜长短的计算及应用晨昏线与经线斜交,推算昼长夜长时数1.公式法:(白昼所占经度数15)2=某地昼长说明:(1)先求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差180经线数(若图面上有7条经线,只用6条计算)(2)求白昼所占经度数,指“正当中午12时的那条经线度数”与“所求地的经线度数”二者之差。(3)白昼所占经度数15 因经度差15,时间相差1小时。(4)(2) 从正面图中计算出来的昼长时数是指12时日落(或日出1

11、2时),可是背面的日出12时(或正午12时日落)的白昼时间也应计算在内,故乘以2。2.确定日出日落时刻时,首先要明确三点:一是同一经线上各地时刻相同,但日出日落时刻不一定相同;二是位于同一晨昏线上各地一定同时看到日出或日落,但日出日落的时刻不一定相同;三是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同一经线上各地可以同时看到日出或日落。3.日照图上某点日出日落时刻,可根据昼长或夜长来确定:因午夜为0点,日出时刻为下半夜长度,上、下半夜长度相等,则:日出时刻=夜长2;日落时刻=24时-夜长2(或日出时刻+昼长)。4.通过学习可以总结出下列原理:某地日出到地方时正午12点的时间长度等于正午12点至日落的时

12、间长度;南半球某地的昼长等于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在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通过两极点并与经线重合。因此,只有这两天,各条经线上的日出时间和日落时刻是相同的。即都是地方时的6点日出,18点日落。其他时间时,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的经线为6点,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的经线为18点。 图3(五)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复习时注意区别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大于0,即太阳在地平线之上;在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等于0,即太阳刚好位于地平线上;在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小于0,即太阳位于地平线之下。正午太阳高度是指某一条经线上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这一时刻是该经线上地方时的12点。其数值由直射点的90向南北两侧递减。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可以采用画示意图的方法进行,具体方法以6月22日直射北回归线时计算北京正午太阳高度为例说明:要计算6月22日直射北回归线时北京正午太阳高度H,只要知道角就能得出结果,因为地球表面的地理纬度是指某地与赤道的角度距离,而角等于北京地理纬度与直射点之间的纬度距离,即=40-2326=1634,利用互余原理H=90-1634=732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