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干刺激疗法

上传人:每**** 文档编号:68968213 上传时间:2022-04-0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神经干刺激疗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神经干刺激疗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神经干刺激疗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神经干刺激疗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干刺激疗法(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神经干刺激疗法该疗法是通过针刺、电针等方法,直接刺激与疾病有关的神经干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传统针灸疗法与现代神经解剖知识相结合,形成的一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本法是根据经络穴位与解剖结构的关系、脊髓神经的节段性分布特点、周围神经的支配关系、神经系统内部的间接联系等选取刺激点,以传统针刺、电针等为刺激手段,以调节神经反射为作用机理,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而实现相应的治疗作用的疗法。第一节 常用刺激点一 眶上神经点1、定位 眶上缘内1/3与外2/3交界凹陷处。2、解剖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分为鼻睫神经、泪神经、额神经;眶上神经是额神经的一个分支,经眶上

2、切迹(或孔)至额部皮肤。3、主治 前头痛、三叉神经第一支痛、眶上神经痛、面肌痉挛。4、操作取坐位或仰卧位,在上述位置可摸得眶上神经痛,紧贴神经旁进针0.20.3寸。向左右方向拨动针体,当刺激到眶上神经痛时,出现向额部放射的触电感。二 眶下神经点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1、定位 鼻翼外下缘至外眼角连线中点或眶下缘中点下方约1cm处。2、解剖 三叉神经第二支(上颌神经)起自三叉神经节,经圆孔入翼腭窝。其主干向下延续为眶下神经,分布于下睑和上唇之间的皮肤。3、主治 三叉神经第2支痛、面肌痉挛。4、操作取坐位或仰卧位。用手摸到由眶下孔形成的凹陷后,从该凹陷处进针,针尖稍想外上方斜刺0

3、.30.5寸,左右拨动针体,当刺激到眶下神经后,于下眼睑和上唇之间的面部出现触电感。三 面神经点1 定位 耳垂下缘至屏间切迹连线中点与颞浅动脉之间。2、解剖 面神经为混合型的脑神经。运动纤维来自脑桥的面神经核,副交感纤维来自脑桥的上涎核。味觉纤维传入膝神经节上传至孤束核。面神经由脑桥延髓沟的外侧发出,进入内耳门经内耳道入面面神经管,由茎乳孔穿出后入腮腺,在腮腺前缘发出颞之、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五组分支,呈扇形分布于面部表情肌和颈阔肌。3、主治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面瘫、面肌痉挛。4、操作直刺0.20.3寸,向上下方向拨动针体,当刺到面神经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四 枕大

4、神经点1、两乳突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点旁开1.5CM处。2、解剖枕大神经是第二颈神经的后支,在环椎与枢椎之间走出。运动纤维分支到头半棘肌,支配该肌运动。感觉纤维紧贴枕骨上升,与枕动脉伴行,走在枕动脉内侧,分布于枕部皮肤,管理头颅后半部皮肤感觉。3、主治 枕大神经痛、后头痛。4、操作在上述位置垂直进针0.50.8寸,向左右方向拨动针体,当刺到枕 大神经时,出现向枕部放射的触电感。五 颈丛点1、定位 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2、解剖颈丛由第14颈神经前支构成。并和副神经、舌下神经、迷走神经、第五颈神经联络。位于中斜角肌、肩胛提肌的前方,胸锁乳突肌上部深面。由颈丛发出的皮肤感觉支有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

5、经、锁骨上神经,都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出现,分别走向各方,管理枕部、耳后、颈部、锁骨上、下及肩部皮肤的感觉。其运动性肌支,支配颈部深层肌肉;混合性的膈神经(主要来自第4颈神经前支)支配膈肌。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3、主治颈痛、斜颈、落枕、后头痛、头颈震颤、神经性呕吐、神经衰弱、膈肌痉挛。4、操作取坐位,患者头转向对侧,按上述位置刺入皮肤后,针尖向后上方可刺激到枕小神经(触电感向枕部放射);针尖向前上方可刺激到耳大神经(触电感向耳部或耳后放射);针尖向前可刺激到颈横神经(触电感向颈前或咽喉部放射);针尖向后下方可刺激到锁骨上神经(触电感向锁骨上下及肩部放射);针尖向前下方可刺

6、激到膈神经(触电感向胸腔、膈肌部放射)。六 臂丛点1、定位 锁骨中点上一寸。2、解剖臂丛由第58颈神经及第一胸神经前支构成。各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先组成为三干,第5、6颈神经合并成上干;第7颈神经单独成中干;第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组成下干。每干又分为前后两股。上干和中干的前股组成外侧束,下干的前股单独成为内侧束,三干的后股组成后束。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外侧束发出肌皮神经和正中神经的外侧根,内侧束发出尺神经和正中神经内侧根,后束发出挠神经和腋神经等。3、主治 上肢瘫痪、麻木、疼痛、臂丛神经痛、震颤。4、操作 取坐位或仰卧位,患者头转向对侧,按上述位置刺入0.30.5寸即可。针尖

7、向外上方可刺到上干及其分支,针尖向内下方可刺到下干及其分支,直刺可刺到中干及其分支。注意进针不可过深,过深易发生气胸,针尖刚入皮下即可。七 腋神经点1、定位 肱骨头后下凹陷处,相当于肩胛岗中点至三角肌止点连线的中点。2、解剖 腋神经起于臂丛后束,含有第5、6颈神经的纤维。支配小圆肌,三角肌及臂外侧皮肤。3、主治 举臂抬肩障碍、局部麻木、疼痛、腋神经麻痹。4、操作取坐位或侧卧位,上肢外展45,按上述位置进针1.52寸,向上下方向拨动针体,当刺到腋神经时,出现三角肌跳动和向肩部放射的触电感。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八 桡神经点1、定位 肩峰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2、解剖桡神经是

8、臂丛后束的延续,含有第58颈神经和第一胸神经的纤维。沿肱骨后面的桡神经沟呈螺旋形下降,到肘部转向前方,在肱骨外上髁之前分为深浅两支,浅支沿前壁后外侧下行到手背,分成五支指背神经。桡神经的支配范围是臂部及前臂的伸肌群和皮肤,手背桡侧半的皮肤和手关节。3、主治 上肢瘫痪(伸肘、腕、指障碍),桡神经麻痹。4、操作取侧卧位,肘关节半屈曲,掌心朝下,自然放于体侧。按上述位置可摸得桡神经,在其旁进针1寸左右,向前后方向拨动针体,当刺激到桡神经时,出现伸腕、伸指动作和向拇、食、中指放射的触电感。九 肌皮神经点1、定位 胸大肌前下缘抵止于肱骨处,肱二头肌长、短头之间。2、解剖肌皮神经起于臂丛神经的外侧束,含有

9、第57颈神经的纤维。穿过喙肱肌,经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向下外行,至肘窝外上方穿出伸筋膜,成为前臂外侧皮神经。肌皮神经支配臂屈肌群和前臂外侧皮肤。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3、主治肌皮神经麻痹、屈肘无力、前臂外侧感觉障碍、上肢痉挛性瘫痪 (上臂屈肌群肌张力增高)。4、操作取仰卧位,上肢外展45,在上述位置进针0.51寸,向前后方向拨动针体,当刺激到肌皮神经时,出现屈肘动作和前臂外侧放射的触电感。十 正中神经1、定位臂内侧肱二头肌内侧沟上、中1/3交界处。2、解剖正中神经由臂丛的内、外侧束发支合成,含有第6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的纤维。开始于肱动脉外侧下行,至喙肱肌止点处斜跨肱动脉之前

10、面达其内侧,然后沿肱动脉内侧下行到肘窝,向下通过浅指屈肌的深面,在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的沟内下降到腕部,通过腕管分布于手肌及手指皮肤。正中神经的支配范围是,除深指屈肌的尺半侧和尺侧腕屈肌以外的前臂所有屈肌,除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和第1、2蚓状肌,手掌桡侧2/3皮肤及桡侧三个半指掌面和远节指背的皮肤,前臂尺、桡骨及手关节。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3、主治上肢瘫痪(屈腕、屈指障碍)、正中神经麻痹、上肢痉挛性瘫痪(前臂屈肌群肌张力增高)。4、操作取仰卧位,上肢外展45,在上述位置可摸得肱动脉和正中神经,在肱动脉的外侧进针为1.52寸,向前后发向拨动针体,当刺激到正中神经时,出现屈腕、屈

11、指动作和向拇、食、中指放射的触电感。十一 尺神经1、定位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颗之间的尺神经沟内。2、解剖尺神经是臂丛内侧束地延续,含有第7-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的纤维。开始与肱动脉和正中神经伴行,位于股动脉内侧,然后转向后方,在肘部通过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之间的沟(尺神经沟),沿前臂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间,尺动脉内侧下行到手。尺神经的分布范围是尺侧屈腕肌、深指屈肌尺侧半、小鱼际肌拇收肌、第3、4状肌蚓、全部骨间肌、手掌尺侧1/3及尺侧一个半指掌侧的皮肤。3、主治上肢瘫痪(屈腕、屈指障碍、指分开并拢障碍)、尺神经麻痹。4、操作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取仰卧位,在上述位置摸得尺神经

12、后,紧贴其旁边进针0.2-0.4寸,向前后方向拨动针体,当刺激到尺神经时,出现屈髋、屈指和对掌动作,触电感沿前臂尺侧向无名指和小指放射。十二 坐骨神经点1、定位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中、内1/3交界处或臀横纹与腘窝连线的中点。神经阻滞常用点:(坐骨神经出口)侧卧位,健侧在下伸直,患侧在上屈膝屈髋,在骶管裂孔与股骨大转子连线中点进针。2、解剖坐骨神经由骶从发出,含有第4、5腰神经和第1、2骶神经的纤维。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经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中、内1/3交界处,沿股后正中线垂直下降,多在腘窝上角附近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两大支(有人此两支的分支部位较高),坐骨神经在行程中,发出许多分支

13、,主要支配大腿后群肌肉及膝以下的小腿肌肉和皮肤。3、主治下肢瘫痪、麻木、震颤、疼痛、坐骨神经痛、4、操作取仰卧位,在上述位置进针2.5-3寸,左右方向拨动针体,当刺激到坐骨神经时,出现大腿后侧和小腿肌肉跳动及向足放射的触电感。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十三 臀上神经点1、定位坐骨神经点上3寸。2、解剖臀上神经由骶从发出,含有第4、5腰神经和第1骶神经的纤维。通过梨状肌上孔出骨盆,支配臀中、小肌、阔阔筋膜张肌。3、主治下肢瘫痪(外展障碍)。4、操作取俯卧位,在上述位置进针2-2.5寸,左右波动针体,当刺激到臀上神经的纤维时,出现臀肌跳动和触电感。十四 臀下神经点1、定位坐骨神经点

14、内上2寸2、解剖臀下神经点由骶从发出,含有第5腰神经和第1、2骶神经的纤维,通过梨状肌下孔(坐骨神经内侧)出盆腔,支配臀大肌。3、主治臀肌瘫痪4、操作取俯卧位,在上述位置进针2.5-3寸、向左右方向拨动针体,当刺激到臀下神经时,出现臀肌跳动和触电感。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十五 胫神经点1、定位腘窝中点下2寸2、解剖胫神经在腘窝上角处由坐骨神经分出,含有第4、5腰神经和第1、2骶神经的纤维。沿腘窝中央下降,经腓肠肌两头之间进入腓肠肌深面,在比目鱼肌和胫骨后肌之间与胫后动脉伴行而下,至内踝后方分为足底内、外侧神经而终。其支配范围是小腿后肌群、足底肌肉、跟内侧和足底皮肤。3、主治

15、下肢瘫痪(足跖屈内翻障碍)、痉挛性瘫痪(小腿后肌群张力增高)。4. 操作取俯卧位,进针1.5-2寸,向左右方向拨动针体,当刺激到胫神经时,出现小腿后肌群跳动和触电感。十六 腓总神经1、定位腓骨头后下缘2、解剖腓总神经在腘窝上角处由坐骨神经分出,含有第4、5腰神经和第1、2骶神经的纤维。沿股二头肌内侧缘向外下方下降,绕腓骨颈到它地前面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3、主治下肢瘫痪(足背屈外翻障碍及趾伸展障碍)、胆绞痛、腓总神经麻痹。4、操作取健侧卧位,患肢膝关节半屈曲,在腓骨头后下缘摸得腓总神经后,紧贴其旁边进针0.3-0.4寸,由后向前拨动针体,当刺激到腓总神

16、经时,出现足背屈,外翻动作和向足背放射的触电感。十七 腓深神经点1、定位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缘一横指。2、解剖腓深神经在腓骨颈的外侧由腓总神经分出,含有第4、5腰神经的纤维。穿过腓骨长肌和伸趾长肌的起始部,到达胫前动、静脉的外侧,和血管共同通过胫骨前肌和拇长伸肌之间下到足背。支配小腿前肌群、足背肌肉和第1、2趾背皮肤。3、主治下肢瘫痪(足背屈及足趾伸展障碍)、胃肠功能紊乱、腹痛。4、操作取仰卧或坐位,进针1.52寸,向左右方向拨动针体,当刺激到腓深神经时,出现足背屈动作和向足背放射的触电感。十八 腓浅神经点1、定位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腓骨头下2寸2、解剖腓浅神经在腓骨颈外

17、侧由腓总神经分出,含有第4、5腰神经的纤维。经腓骨长、短肌之间沿腓骨外侧下降,至小腿中下1/3交界处穿深筋膜到皮下,继续下降至足背及足趾。支配腓骨长、短肌及足背、足趾皮肤(第1、2趾背皮肤由腓深神经支配)。3、主治下肢瘫痪(足外翻障碍)4、操作取健侧卧位,患肢膝关节半屈曲,在上述位置摸得腓浅神经,紧贴其旁边进针1-1.5寸,向左右方向拨动针体,当刺激到腓浅神经时,出现足外翻动作和向足背外侧放射的触电感。十九 股神经点1、定位腹股沟韧带下1寸,股动脉外侧。2、解剖股神经由腰丛发出,含有第24腰神经的纤维。经腰大肌和髂腰肌之间下降到腹股沟韧带的深面(紧靠股动脉的外侧)下行到大腿。支配髂腰肌、股四头

18、肌、耻骨肌、大腿前内侧皮肤。3、主治下肢疼痛、瘫痪(屈髋、伸膝、抬腿障碍)4、操作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取仰卧位,在上述位置摸得股动脉搏动后,紧贴股动脉外缘进针1寸左右,由外向内拨动针体,当刺激到股神经时,出现大腿前群肌肉和向膝部或足内侧放射的触电感。二十 股外侧皮神经点1、定位髂前上棘内侧缘下1寸。2、解剖股外侧皮神经由腰丛发出,含有第23腰神经的纤维,沿髂肌表面斜向髂前上棘方向下降,在髂前上棘内侧通过腹股沟韧带深面,分布于大腿外侧皮肤。3、主治股外侧皮肤疼痛、麻木。4、操作取仰卧位,在上述位置进针0.51寸,向左右方向拨动针体,当刺激到股外侧皮神经时,出现向大腿外侧放射

19、的触电感。二十一 闭孔神经点1、定位腹股沟韧带内1/5与外4/5交界处下2寸。2、解剖闭孔神经由腰丛发出,含有第24腰神经的纤维,沿腰大肌的内侧缘下降,沿小骨盆腔侧壁向前下行,通过闭膜管出盆腔,到大腿深面分为前、后两支,支配大腿内收肌群和大腿内侧皮肤。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3、主治 大腿内收肌群瘫痪和大腿内侧皮肤疼痛、麻木。4、操作取仰卧位,两腿外展,在上述位置进针11.5寸,向左右方向拨动针体,当刺激到闭孔神经时,出现大腿内侧肌肉跳动和向大腿内侧放射的触电感。二十二 胸神经根点1、定位各胸椎棘突之间旁开1寸。2、解剖胸神经共12对。胸神经出椎间孔后立即分为前后两支,后支分

20、布于背侧部地肌肉和皮肤,前支构成肋间神经分布于腹侧部肌肉和皮肤。3、主治肋间神经痛、胸痛、背痛、神经性呕吐、胆道蛔虫症。4、操作取坐位,胸腰前弯,针尖稍向内斜刺1.52寸(不可过伸,以防发生气胸),当刺激到胸神经时,出现沿肋间放射的触电感。二十三 腰神经根点1、定位各腰椎棘突之间旁开1寸。2、解剖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腰神经共5对。腰神经出椎间孔后,分为前后两支,后支分布于腰部肌肉和皮肤,前支参与腰丛和骶丛,分布于下腹部、臀部和下肢的肌肉和皮肤。3、主治腰痛、坐骨神经痛4、操作取坐位或俯卧位,直刺22.5寸左右,可碰到横突,然后将针尖上提再稍向下或向上斜刺0.5,当刺激到腰

21、神经时,出现向下肢放射的触电感和肌肉跳动。二十四 骶神经点1、定位由两髂后上棘连线距后正中线2.5处一直上1.2为第1骶后孔的位置,由该点向同侧骶骨角外侧缘引一直线,在该线上距第1骶后孔2.5为第2骶后孔,距第2骶后孔2为第3骶后孔,距第3骶后孔1.5为第4骶后孔的位置。2、解剖骶神经共5对,第14骶神经的前支穿骶前孔参加骶丛,其后支穿骶后孔分布于骶区皮肤。第5骶神经和尾神经穿骶管裂孔离开骶管。骶神经与骶交感神经节有联络,由第24骶髓发出的副交感神经纤维,通过盆神经支配盆腔脏器。3、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遗尿症。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4、操作取俯卧位,用上述方法确定骶后孔后,

22、用指尖按压可触及一凹陷,同时患者有明显的酸胀感。针尖稍向外下斜刺,当刺入骶后孔时,手下发紧,同时患者有明显的麻胀感。第二节 刺激方法临床上常用的刺激方法有5种,其中针刺法和弹拨法是最主要的两种方法。一 针刺法1、操作法采用普通的针具和针刺方法,选取相应刺激点,局部消毒后,缓慢进针,当出现较好的针感(放电感和麻木感)时,不深刺,不提插,轻轻颤动几下针体后,即可退针。2、注意事项(1) 进针时不可用力过猛,应缓慢进针。(2)当获得较好的针感后,不可提插或深刺,以免损伤神经。(3)治疗中,针感的好坏会影响疗效。(4)当针感不好时,表示没有刺激到神经干,需要调整好针刺角度、深度和方向后再刺激。二 弹拨

23、法(一)针具选用0.51粗的不锈钢针,做成长度不同的神经干弹拨针。分别为:长10,粗1;长6,粗0.8;长3,粗0.6。每种一根,每套三根。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二)操作方法局部消毒后一边缓慢进针,一边与局部神经干呈垂直方向轻轻划动针体。当患者出现触电感或肌肉跳动时,表示已刺激到了神经干。根据需要在神经上进行弹拨,弹拨后迅速退针,按压针孔片刻。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一个疗程,每个疗程后休息3到5天,进行下一个疗程。(三)刺激强度根据病情、被刺激神经的粗细、机体反应等确定弹拨速度。1、弱刺激有兴奋作用,用于麻木,弛缓性瘫痪等神经兴奋性低、功能减退性疾病、反应敏感者。弹拨5下

24、左右,弹拨时患者有轻微的触电感或肌肉跳动。2、中刺激多用于慢性疼痛性疾病、慢性功能失调性疾病,也用于基本症状控制或好转后的巩固治疗。弹拨10下左右,弹拨时患者有明显的触电感或肌肉跳动。3、强刺激有抑制作用,多用于剧烈的疼痛、痉挛、痉挛性瘫痪、癔症等神经兴奋性增高,功能亢进性疾病,以及反应迟钝的患者。弹拨15下左右,弹拨时患者有强烈的触电感或肌肉跳动。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四)注意事项(1)针尖不可过锐,要光滑、圆钝。(2)动作要轻柔,刺激强度要适宜。(3)刺激点应避开大血管。(4)每次弹拨位置须错开。三 埋线法1、操作方法(略)2、 注意事项(1)严格消毒,防止感染。(2

25、)要避开大血管。(3)每次埋线部位要错开。(4)注意埋线后的反应,有异常情况者应立即处理。四 电针法(与针灸教材同,故略。)五 药物注射法(一) 常用药物1 、维生素类制剂:如维生素B1、B12注射液。2、 中草 药 制剂:如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3 、其它常 用 药:如5%葡萄糖、0.9%生理盐水、强的松龙、利多卡因注射液等。(二)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2、注意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剂量、副作用、配伍禁忌、过敏反应。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3、对神经有强烈刺激或损害作用的药不可选用,如复方氨基比林、氢化考的松、一些中药制剂可使神经变性,引起瘫痪。4、 应缓慢进针,当有触电感时,不可再进针,应稍退针,以免损伤神经。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