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下的产品质量问题研究厂商博弈和政府管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8965731 上传时间:2022-04-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3.5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信息不对称下的产品质量问题研究厂商博弈和政府管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信息不对称下的产品质量问题研究厂商博弈和政府管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信息不对称下的产品质量问题研究厂商博弈和政府管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信息不对称下的产品质量问题研究厂商博弈和政府管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不对称下的产品质量问题研究厂商博弈和政府管制(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信息不对称下的产品质量问题研究:厂商博弈和政府管制姓名,经济管理学院摘 要:传统地认为,在柠檬市场上,存在一些解决市场失灵方法。然而在文章的分析当中,存在一些条件,使得这些方法失效。如果市场上仅有分别生产次等品与优等品的两个厂商的话,考虑到每个厂商都试图使自身利益最大化,文章将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描述这两个厂商相的理性选择,得出政府管制以解决上方法失效的思路。另外,对于一些生产次等品,竞争力弱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有帮助。关键词:信息不对称;信用;博弈;政府管制 A research about the problem of product quality under the asymmetric i

2、nformation : Manufacturers game and Government regulationsGuo Haisheng,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Abstract: Traditionally,in the melon market,there is some methods to deal with the ineffectuality of market. However, in the analysis of this paper, there is some conditions where those methods l

3、ose its inefficacy. If there are only two products who produce the superior and the inferior respectably, this article will describe these two firmss reasonable choices in terms of the asymmetric information, considering each manufacturer trys to maximize its own profit,then sum up some way to solve

4、 the question mentioned above. In addition, this essay will also be an inspiration to those who make inferiors and so less of competitiveness.Key words:asymmetric information ; credit; game;Government regulation0一、引言信息不对称是指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呈不均匀、不对称分布的状态,有人获得的信息多一些,而另外一些人会少一点。信息不对称是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阿克罗夫以旧汽车市场交

5、易的模型为分析基础提出来的,阿罗、斯彭斯、赖利、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等经济学家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探究,并且提出了“逆向选择”、“市场信号”以及“委托代理”等各种信息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信息不对称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经济理论中市场完美的结论,成为最近二十年最受关注且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信息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信息的传播是要通过发出、接受和处理三个部分。不同的人对同一信息的发送方式不同、而其他人也不一定全不能接受到所发出的信息,即使接收到了,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原因,人们对同一信息的理解也不同。而且,随着社会的分工变得越来越细致,行业中专业和非专业的人之间的信息差别也越来越来,社会各成员的信息分布也变得

6、不对称。这样,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信息的分布变得不均匀。信息不对称会使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发生几率上升。在一个没有管制的社会中,信息不对称可能就会造成产品质量问题,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会产生劣品驱逐良品的情况。但是信号理论告诉我们,只要提供一个能够让消费者甄别出优品与次品的信号,就可以摆脱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种种问题。这些信号可以是保证书、价格、产品合格证明、广告等。但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如此,那么,星巴克、肯德基、霸王等知名厂商为什么还会有各种质量不合格的情况出现? 二、问题的提出近几年来,产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并且愈演愈烈,以食品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不仅仅是一些不知名的小企业小作

7、坊会出现产品安全问题,那些大企业同样也会出现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产加工阶段的弄虚作假。例如,2008年,三鹿奶粉被发现用三聚氰胺掺入奶粉,接着媒体报道国内其他著名厂商的乳制品中也含有三聚氰胺,继而国内乳业信誉危机。而三鹿集团也因此倒闭。2010年,著名日用化妆品企业“中药世家”霸王集团产品洗发露、首乌黑亮洗发露,以及追风中草药洗发水,被香港媒体报道含有致癌物质的二恶烷。7月14日当天,霸王集团的股价大幅下跌。同年,315晚会曝光了锦湖轮胎的生产过程,记者暗访发现,锦湖轮胎的原料掺假,以返炼胶代替原片胶,严重影响轮胎的质量,给采用其品牌轮胎的汽车带来

8、了安全隐患。2010年,丰田在华两家合资企业广汽丰田、一汽丰田宣布,由于零部件出现缺陷,自8月25日开始,召回部分凯美瑞、雅力士、威驰及卡罗拉轿车,涉及车辆总计688314辆。为此,丰田至今仍深陷“召回门”事件当中。2013年,江淮汽车被指控用普通钢板代替镀锌钢板,事件发生的当天,江淮汽车的股价狂跌。同年,英国华商报报道,英国“挂牛头卖马肉”事件愈演愈烈,英国的餐馆、外卖店出售的肉制品存在严重弄虚作假的现象。第二,政府制定的不完善。2009年,在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年饮料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质量问题严重产品及企业名单中,共有十三家企业“榜上有名”。2012年古井贡酒有限公司被曝出酒精勾兑,

9、然而负责人称符合国家标准。最后国家对白酒制定了GB/T 10346-2006白酒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等母本国标,然而这样的指标仍然与国外先进的指标相差甚远。产品质量问题早已成为当今社会严峻的问题,此等问题严重危害我们身体健康。于是,我们不禁要思考:是什么导致了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应对这个问题?本文将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厂商的行为和决策,研究并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各种逐利的本性会驱使厂商生产次等品以次充好。三、分析 为什么会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其实宏观地来看,不仅仅在产品质量是出现失信的问题,在其他产品市场上,乃至于金融市场上,都会出现

10、失信违约的情况出现。它们背后的道理都是一样的。与其研究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不如推而广之,直接研究产品市场上的失信问题。(一)信息不对称存在的必然性首先一个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真的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产品的销售至少要经过三个流程,即生产加工,到物流运输,销售。在生产加工中由于监管不力,或者因为惩罚措施不严厉可能会引起生产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不负责的情况;而在物流运输中也可能会存在偷换产品的现象;在销售过程中,由于甄别的成本过高或者消费者根本就不会自己鉴别产品优劣,可能会导致生产者产生蒙蔽消费者的侥幸心理。正如很难判断奶粉中是否掺有三聚氰胺一样,消费者和厂商的判断与决策可能会使劣等品充斥市场

11、。种种原因导致了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二)假设首先假设:由于某种原因,市场上仅存在生产同种商品的两个厂商(A厂商生产优质品,而B厂商生产劣等品)和一群难以鉴别产品优劣的消费者。为简化分析,认为厂商一经生产便直接销售给消费者,于是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可以浓缩为厂商和消费者之间、厂商与厂商之间的选择。而本文主要研究厂商与厂商之间的博弈。(三)厂商的收益成本分析1、厂商的一次博弈分析令A厂商生产成本为,B厂商生产成本为(其中)。消费者对优质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为,对劣质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为,由于消费者不能鉴别出商品优劣,所以消费者只愿意以其期望价格来支付其所要购买的商品。如果A厂商不实行差异化策略(

12、以提供保证为例,下文皆用保证来表示)来与B厂商的产品进行区分,那么A厂商仅仅获得的得益,这要小于B厂商所获得的收益,所以,A厂商进行选择:是不提供保证而生产次等品?还是提供保证与厂商B的产品进行区分?首先,如果A厂商不提供保证,那么由于逆向选择的存在,市场上将会充斥次等品。第二,如果A厂商提供保证,在这种情况下,B厂商恰好不提供保证,那么消费者就可以区分出两种产品,从而各厂商获得其各自应得的收益。但是提供保证是有成本的,这可能会导致A厂商的净收益小于B厂商的净收益。这时,A厂商必然也会生产次等品。还有一种可能是A厂商的净收益小于B厂商的净收益,但是在这种情况下,B厂商也同时提供保证会怎么样呢?

13、对于每个产品,假设A、B两厂商提供保证(以流行的方案:该产品在未来年内可以免费维修,或者其他增值服务为例)的成本分别为与。可以得到支付矩阵 。在具体博弈分析中,各厂商的支付矩阵如下:仔细观察这个博弈矩阵,我们会发现A、B厂商都不存在一个占优策略。并且,A、B厂商之间博弈的纳什均衡点取决于与,与,与之间的大小。通过博弈分析,可以发现,存在一种情况,使得B提供保证时A的最优策略是不提供保证。或者存在另一种情况,可能B提供保证不是最优的,然而B提供保证会使在任何情况下A厂商的利润为负,甚至于达到停止营业点。而B厂商可以在挤到A厂商之后独霸市场,获取垄断利润。假设一开始A、B厂商均不提供保证。A提供保

14、证之后,B却不提供保证,这样消费者便有了区分,这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然而具体这种的情况有哪些呢?可以认为条件有两个:第一,如果A提供保证,这时B提供相同的做法不会提高B的收益。第二,如果A提供保证,B提供相同保证时,A的利润不会为负,而且B的利润也不能为负,否则B提供保证将会对双方都是一个下下策。上述文字翻译成数学语言,可以表示为:,,或。进一步地,整理之后,可以写成,且或者。相应地,A提供保证,B也提供保证的条件就是B提供相应的保证会增加其收益,这个收益应该是未来的收益和现在收益的总现值。根据上面的分析,当A提供保证时,B亦提供保证的情况也有两个:B一定会提供保证的情况是满足的时候。然

15、而对于且的时候,目前只能说B有可能会提供保证。至于为什么只能说有可能,下面会有详细的介绍。在这些情况下,B提供保证的策略,可能会使A处于被动状态。所以提供保证并不一定会使A厂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相反,在一定条件下,次等品厂商会提供一些诸如保证之类的差异化策略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比较著名的例子就是美国汽车。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日本汽车侵入美国市场,美国汽车失去了大部分的市场。然而,美国汽车后来又收复了失地,其原因除了美国政府的相关产业保护政策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汽车采用了差异化的策略,提供保证,使美国居民对美国本土汽车更有信心。当然实际情况远非如此。实际上,很难保证B采取某种策略

16、时,A的亏损达到停止营业点。一般优质品与次等品都有其不同的市场定位,所以都有各自的市场。而且,要做到独霸市场也绝非易事。因为这要满足很多条件。实际上,厂商之间的博弈远非一次,真正的博弈是反复多次的,其中还充满了不确定性。比如A被排挤出市场,A会不会伺机待发,重新侵入市场呢?考虑到这一点,作为垄断厂商B就要考虑现在是否该将A排挤在市场之外了。2、进一步的分析假设B满足可以达到垄断的条件,那么B是否该实行垄断呢?这时B就要考虑到未来垄断的获得超额收益的现值能否弥补现在的损失了。简单地说,就是如果能弥补则B可以实行这种策略,如果不能弥补,B就不能实行计划。而A也对未来有预期,A是否会重新进入市场?考

17、虑到上面几点,博弈的过程就变得更加复杂了。为了简化,我们考察一个厂商生命中在两个时期的厂商的决策,第一期代表厂商的现在,第二期代表厂商的未来,B厂商现在的策略会影响到未来的收益,不管A厂商在被挤到之后时候在进入市场,假如第一期的B厂商收入为,第二期收入为,B对未来的收益贴现率为,那么B实行策略后其收益的现值为,而如果其不实行策略,设B第一期收入为,第二期为,那么其收入现值为。比较两种方案的收益现值大小似乎就可以了,实际上,在A被排挤出市场之后,A还有可能会进入市场,那么B在二期的收益会减少,这让B是否采取排挤A的策略变得难以考察。因为这里除了要考虑到各厂商对未来的贴现之外,还要考虑到个厂商对风

18、险的偏好程度。而偏好程度却是一个难以琢磨的东西,作者的水平有限,还需要更深入地学习才能做解答。但是可以简单地得出结论,如果B厂商的领导者对风险的偏好足够强,而A厂商的领导者对风险的偏好又很弱,这将会使B愿意提供保证。如果两个都很强或者两者多很弱,那么很难判断B是否要提供保证。然而不幸的事,企业家一般都是强烈的风险偏好者,所以这使得现实中市场上的行为变得教易于考察。四、结论与政策建议(一)产品质量问题的成因初探根据上面的分析,产品质量问题的成因可以大致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1、信息的不对称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制度还不健全,各项法律体系还不太完善,普通消费者很难通过自身经验分辨出优劣。一般情况下,市场中

19、的消费者和生产者所拥有的信息资源是不同的,生产者对自己产品的质量情况更加了解,而消费者却很难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它们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优等品与次等品的差别难以辨认,消费者不能对商品进行正确的评价,导致优等品的供给减少,课本中提到的解决办法就是要用差异化的策略,然而,在上面的分析中,这种策略似乎不是常常有效。产品质量问题的根源,就是因为市场上缺乏可以有效辨别商品的优劣的消费者和方法。2、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成本过高 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是一个漫长而又成本高昂的过程,往往在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不仅仅是自身成本高昂,还可能会受到因旧技术而得益的势力团体的种种阻挠,种种原因使得使用新技术的优等品成

20、本过高。成本高昂使得次等品采用排挤策略的时候,优等品难以维持经营。还有种情况就是要更有效地鉴别出商品的优劣也需要新技术的研发的应用。3、厂商弄虚作假的成本过低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厂商是否要弄虚作假,以次充好,主要还是取决于其成本和收益的大小。由于我国的信用制度不太完善,法律惩罚体系不太健全,导致很多人钻了法律的空子,或者知法犯法。很多情况法律没有规定,或者法律的惩罚力度小、威慑力不大,甚至于即使有规定、惩罚也严厉但在发现到调查取证的过程十分困难,这些都是;次等品可以打败优等品的原因。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所以才会出现出各种质量问题,甚至于,那些向来有较好声誉的、占据市场份额较大的生产者也会偶尔投机

21、取巧,所以才会有各种名牌企业也会出现质量问题。缩小到食品安全的问题上来看,由于在我国上述原因的的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才会屡禁不止。其实,不仅仅是我国,其他国家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虽然问题的形式都是各种各样的,但是其背后的道理还是不变的。4、声誉 名牌企业也会有产品质量问题?事实告诉我们是这样的,但是理论上,声誉的建立是消除信息不对称的一种手段。然而,即使声誉建立了,信息仍然不对称,因为消费者不知道,企业的下一个产品会不会出现问题。一般的消费者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因为消费者很难辨别,即使可以辨别,也可能会被企业先前的声誉所迷惑,这使得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预期评价就会很高,

22、所以这就使已经建立起声誉的企业有空子可钻,造成以次充好的情况的发生。5、个人因素对于一个企业,其领导者往往决定其道路的选择,所以企业的产品质量也跟其领导人的风险偏好,道德水平,还有其对行业、国家政策未来的预测。这个个人因素往往成为在实际生活中的主导因素。 (二)政府管制的一些手段没有一个良好的监管体制,市场需要约束,在信息不对称下,没有管制市场就无法良好地运行,缺少监管会引发厂商欺骗消费者以谋取暴利的心理。 政府管制的思路,应该是从厂商的成本与收益的角度去考虑的,分为三方面:一是要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信息传播机制,以此来减少信息不对称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二是要降低新技术研发和推广的成本,政府应该建

23、立新技术研发基金,对大学或其他研究机构进行补贴,对专利进行一个合理的保护和推广。三是提高厂商弄虚作假的成本,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对市场中以次充好的现象给以重视,对以次充好的厂商加大惩戒力度。1、要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信息传播机制 食品安全问题,乃至于产品质量问题的原因都可以归咎于信息不对称。所以要消除根源,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信息传播机制。可以是免检标志,给质量和信誉一直很高的商品以免检标志,用以提高消费者的鉴别能力,来让消费者识别出优等品和次等品。当然,在对某企业产品实行免检时,也应该不定期的对其检查。公开透明化企业生产加工以及运输过程,甚至包括财务,控制住信息的传播源头,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信息不

24、对称发生的可能性。推进信用道德深入人心,在信用和道德丧失的社会中,最容易出现尔虞我诈的情况,实际上,相互欺骗往往就是一次博弈中的最优选择。以道德来约束和规范厂商的行为,可以减少质量问题发生的可能性。2、要降低新技术研发和推广的成本优等品往往是由于使用新技术,而新技术成本过高使得生产优等品的企业在博弈中处于劣势。政府应该鼓励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建立一个科技基金以维持新技术的研发,对大学研究所进行补贴,以此来支持创新。要给社会提供一个创新的环境,鼓励企业创新,鼓励引进新技术新管理手段。3、提高厂商弄虚作假的成本正如上文所言,我国的法律体系不完善,对失信的惩戒力度还不够重,有很多甚至于,对失信的惩罚

25、还没有生产者因失信所带来的收益高。这在另外一方面助长了厂商失信的心理。例如,在国内,经常会出现以猪肉代替牛肉来制作牛肉加工品而出售,这似乎习以为常。然而如果是在国外,这种事情往往被定为违法。所以应该加大惩戒力度,并且,要在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严格监督。这是因为,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惩罚力度再高也只是纸老虎。4、道德体系的构建如上面分析所言,个人因素在实际活动中可能会起很大的作用,所以,加强思想道德的建设,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构建一个有效的道德体系势在必行。参考文献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M.上海人民出版社.2哈尔R.范里安.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M.上海人民出版社.3平狄克,鲁宾

26、费尔德.微观经济学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陈通、田红坡.厂商-顾客双向信息不对称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J.学术月刊,2002,115蒋传海.广告信息不对称与消费者行为选择 J.外国经济管理,2003,07.6洪玫; 张大伟.我国信用制度现状及成因分析J.辽宁经济,2002,12.7田国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J.经济研究,2005,02.8仵志忠.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其经济学意义J.经济学动态,1997,01.9路小红.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实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05.10辛琳.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1,03.11周德翼; 杨海娟.食物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与政府监管机制J.中国农村经济,2002,06. 12谢敏; 于永达.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2,01.13徐晓新.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成因、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2,10.14何非.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多视角解决产品质量问题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05.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