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科课堂教学规范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8923477 上传时间:2022-04-0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1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学科课堂教学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初中学科课堂教学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初中学科课堂教学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初中学科课堂教学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学科课堂教学规范(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初中学科课堂教学规范(讨论稿)初中学科课堂教学规范以学生“想学、能学、会学”为核心诉求,以“教学设计,匹配一致; 精讲多练,互动生成; 善用媒体,讲究效率; 持续激励,乐学乐教”为教学指导思想,从教学的准备、组织、过程、评价等方面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流程设计做最基本的要求。各学科根据此规范及学科特点,制定本学科课堂教学规范。初中学科课堂教学规范思想品德一、学习课标,领会要求1、通读课程标准,全面把握其整体要求和设计思路,理解本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2、了解道德、心理、法律、国情四大学习模块,并根据它们各自的教学目标和特点,分别确定其相应的教学策略。3、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

2、的生活主题之中,让品德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二、分析教材,明确目标1、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系统框架和主要内容,制定单元教学计划。2、对照课标,解读教材,制定具体、明确、可操作的三维教学目标。3、结合学生实际,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突出重点,切中难点。4、精选案例和素材,整合相应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果。三、了解学情,把握起点1、分析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生活体验。2、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准确定位教学起点。3、了解学生对所要学习知识的关注程度,预测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疑惑点、争议点和课堂意外。4、在整体把握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四、教学

3、设计,力求实效1、活动设计目的要与教学目标相匹配,避免形式化。2、设计方案要科学,并符合教学实际,可操作性强。3、在预测课堂中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或发生的现象的基础上实施相应的课前预设。4、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目的。五、呈现情境,引发思考1、从生活实际中选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从情境冲突中发掘问题,引发学生思维参与。3、问题设计切口小,指向明确,深浅适度,有生活背景和实际意义。六、互动生成,正面引导1、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倡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开展有效合作。2、以学生问题为出发点,以目标生成为落脚点,动态生成教学过程。3、提倡多元思维,

4、注重正面引导,立足终身发展。七、关注过程,促进内化1、注重情感体验,并让学生产生触动,引发思考。2、避免灌输说教,让学生抒发真情实感,不说套话,不说假话。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大胆质疑。八、多元评价,有效激励1、要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即时作出评价,体现评价的时效性。2、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倡导发展性评价,而不是简单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诊断。3、试题命制要体现能力立意,避免误导学生死记硬背概念或理论。4、评价方法和评价主体多元化,综合运用表现性评价和档案袋评价九、注重实践,知行合一1、倡导学生自主反思,在明辨是非中修正自身行为。2、鼓励学生参与道德实践,在实践中内化认知,促进品德的形成

5、与发展。3、引导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初中学科课堂教学规范语文一研读课标,领会要求1明确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2把握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4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建设多元开放的语文课程。二分析教材,确定目标1把握单元教学内容的共性特点和个性差异,制定单元教学计划。2根据阅读课、写作课等不同课型的特点,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3研究课文特点,确立明晰、具体、恰当、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4认识文本教学多元解读特点,突出重点,抓准难点,适度取舍教学内容。三、了解学情,把握起点1通过预

6、习、课堂观察、检测等途径,把握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阅读与表达能力。2.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确定教学起点。3. 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点、疑惑点,准备教学问题与情境设计。4.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开展和实施教学活动,将教学过程设计成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四、创设情境,引导探究1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有助于师生对话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2联系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体验,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3创设的情境应具有主题性、开放性、生成性,使探究具有广度和深度。4营造平等、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引导学

7、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倾听、交流,反思、完善自己的认识。五、关注过程,促进内化1教学的过程应注重完整性、流畅性、层递性,努力达成教学目标。2教学能激活学生的情感、思维,促使学生大胆质疑,发表不同意见,以学生体验和问题为出发点,形成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3.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开展多种形式的体验、交流等活动,培养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过程中自然渗透人文教育,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4.利用和创造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5.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落实并运用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

8、过程中学习与运用语文。六、多元评价,有效激励1.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即时作出评价。对学生积极的学习表现,能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偏离语文学习的表现,能进行正确的引导。2.对学生正确的回答,能及时给予肯定并适当引导促进提升;对错误或不够全面的回答,能给予引导和点拨;对极具个性化的回答,能给予鼓励,并探究其是否合理。3根据学生的课堂习得,运用多元评价,引导学生增加学习的广度与深度。4对学生的评价要有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评价。5课堂评价可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点评等多种方式进行。七、立足文本,拓展迁移1教学中应该依据文本内容和深层含义设

9、计开放性的拓展迁移,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阅读能力。2有效的拓展迁移应立足文本、尊重文本,与文本内容形成有机的联系。3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量适度地拓展迁移,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4拓展迁移应注意合理性、实效性、多样性,具有学科特色。八、精选作业,分层落实1.布置作业要目的明确,精心选题,有较强的针对性,起到巩固和反馈的作用。2.根据学生实际,分层次布置作业,数量与难度应适当。3教师必须认真及时地批改相关作业,指出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不足,并认真记录,及时总结。4遵循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贯彻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原则,作业的布置中可以设置定量的合作探究类的作业项目,激发学生完

10、成作业的兴趣,提高作业的质量。初中学科课堂教学规范数学一、学习课标,明确要求。1学习“前言”,了解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2学习 “课程目标”,明确7-9年级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应达到的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的学段目标。3学习“内容标准”,明确7-9年级学生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要求。4学习“课程实施建议”,明确课程标准对教学和评价的建议。明确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二、分析教材,确定目标。1通读整套、整

11、册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设计思路,教材的知识体系及整体结构。2泛读本章教材,了解本章教材的主要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在整套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3精读本节、本课时教材中的课题引入、新知识形成和例题的分析过程,明确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挖掘可能蕴涵的教育价值。4仔细解答练习和作业中的每一道题,体会其中用到的数学知识、解题方法及蕴涵的数学思想。5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课时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关键。6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确定既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又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三、了解学情,把握起点。1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和个性差

12、异等状况。2了解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所需的前期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相关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的具备情况。3用绝大多数学生熟悉的事例和能理解的问题引入新课;用绝大多数学生能理解和解答的问题作为例题和练习的基础题。4对多数学生理解有困难的问题,通过问题细化、分解等方法作适当铺垫。四、呈现问题,激发思维。1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出发呈现问题,引导学生回忆旧知,探索新知。2从学生实际出发,呈现学生熟悉的、简明的、有利于引向数学实质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3从数学在生产、生活及其他学科中的实际应用出发呈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以致用,探究新知的积极性。4适当通过讲数学故事、设置问题悬念、多媒体动态演示等手

13、段,生动、直观、形象地呈现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冲突和探究的欲望。五、关注过程,促进内化。1设计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规律,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2按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原则,设计数学猜想、探究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公式、法则、定理的探索和发现过程。3在例题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分析题意寻求解题思路的过程,体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4在课堂练习中,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讨论交流,从中辨析概念、剖析思路,找到思路受阻或产生错误的原因,交流问题解决的方法。5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论结果正确与否,要让学生阐述思考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讨论。六、尝试运用,巩固提高。1

14、新知识学习后,让学生及时练习,体验新学知识的应用,掌握解题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2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计知识运用中的易错问题,让学生辨析,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3对例习题作适当变式,让学生练习,尝试举一反三。4选择能直接运用本节课知识解决的数学问题及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让学生练习,提高运用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练习中让学生自己尝试分析题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七、引导反思,归纳提炼。1数学活动后,引导学生反思,归纳和揭示活动中隐含的数学规律。2新知识形成后,引导学生比较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建立新的认知结构。3例题教学后,引导学生归纳其中用到的知识、解

15、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解题的基本步骤和书写规范,形成正确的解题策略。4巩固练习后,引导学生归纳应用新学知识可以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中所用的方法、步骤和要注意的事项。5对用多种方法解决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势和特点,从中择优。6在课堂小结中,引导学生归纳、交流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整理知识、提炼方法、感悟思想、积累经验之目的。八、多元评价,有效激励。1通过课堂观察、课后访谈等,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态度,对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激励,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2运用口头问答、书面测验、活动报告、课

16、内外作业等,了解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肯定成绩,激励进一步发展。3运用有层次的问题,了解和评价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激励学生有差异地发展。4对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学生,适当放低评价起点,允许再次评价,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5当学生回答问题有错或解答不完整时,鼓励学生自己反思解答过程,其他学生评价补充,教师引导激励提高。九、精选作业,分层落实。1精选与本课时内容配套、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实际、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习题作为课内外作业。2适当精选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问题,或适度开放需要多角度思考和表达自己观点的问题,或需要动手实践的问题

17、,以及富有趣味性的问题作为课内外作业。3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布置不同层次要求的作业,既要布置使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完成的必做题,又要布置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适合不同水平发展需求的选做题。4控制作业题量和作业难度,反对机械操练、题海战术。5及时检查、批改作业,指导学生积极反思、自觉订正作业错误。6记录和分析作业中常见的典型错误,及时查漏补缺、改进教学。初中学科课堂教学规范英语一、学习课标,领会要求1学习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明确初中英语教学的任务和要求。2学习课程标准总体目标的内涵,领会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五方面的具体要求。3把握三 五级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要求,分期制定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和

18、教学任务。二、分析教材,确定目标1通读整册教材,了解教材的设计思路、知识体系和整体结构,领会编写意图。2细读本单元(模块)内容,明确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在全册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3研读本节课教材,制定具体、清晰、可实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文化)目标,明确重点难点。4模仿课文录音,确保呈现准确的语音语调,确保使用规范、易懂的教学用语。5提倡集体备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三、了解学情,把握起点1通过预习、检测等途径,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水平、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2通过课堂观察、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3了解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所需的前期知识、学习方法及已有的知识和经

19、验,确定本课教学起点。4布置学生的练习要先做一遍,把握难度,了解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设计解决预案。四、创设情景,引出新知1寻求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创设情景,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以旧出新。2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景,体现情景的趣味性和直接性。3遵循简便、有序、有效的原则,合理运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目的。五、关注过程,促进内化1遵循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设计各项活动,体现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帮助学生有效达成学习目标。2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开展讨论、交流等活动。3立足文本

20、,设置有针对性的活动,既确保教学内容的落实,又有一定的拓展。4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适时、适度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5板书正确、规范,力求整洁、美观,体现教学重难点。 六、及时归纳,巩固提高1围绕核心语言和能力目标,通过各种活动形式,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小结。2运用听说读写等多种语言实践形式,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3关注听说课与读写课功能的差异。不同课型应侧重不同语言能力的培养。七、多元评价,有效激励1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活动。2提倡尊重、理解的教学态度,善于倾听,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3利用问答、练习等形式,及时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进行

21、多种形式的评价。4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适时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用描述性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八、精选作业,分层落实1布置作业要有明确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2精心选编作业,针对学情分层布置作业。作业难度和量适中,减少机械性抄写的作业。3提倡作业形式多样化,有声作业与书面作业相结合,巩固性作业与拓展性作业相结合。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4及时批改、记录和分析作业中常见的典型错误,及时查漏补缺、改进教学。初中学科课堂教学规范科学一、学习课标,领会要求1、阅读课程标准,了解科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2、学习课程目标,明确课程的总

22、目标和分目标(科学探究、知识与技能、态度情感与价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3、学习课程的内容标准,知道课程的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五方面的内容标准,明确科学教学的内容体系。4、学习课程的实施建议,了解课程的教学建议、评价策略。二、分析教材,明确目标1、通读整套教材,了解教材体系,了解相邻年级段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知识结构。2、认真阅读整册教材,熟悉所教年级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结构、重点章节。3、了解考试说明,熟悉初中科学学业考试的要求。4厘清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分析“探究”、“阅读”、“实验”、“活动”等栏目所起的作用,把握本节课的的

23、重点、难点。5、从科学探究、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STS的关系等方面,合理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时教学目标。三、了解学情,把握起点1、了解学生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和方法基础。2、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本课学习的影响。3、了解学生前一堂课学习效果,吸取学生对改进教学的意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本节课教学的起点。4、主动参与集体备课,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按课时为单位编写教案,每个教案内容详实、结构完整、要求恰当,超前备课3教时以上。5、设计科学的教法、学法,精心安排教学程序,体现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6、根据任教学生的实际,确定师生活动,包括探究的指导、提问内容与次数、媒体

24、的使用、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注重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时效性。7、精心准备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四、凸显实验,注重体验1、精心设计实验,包括演示实验、随堂实验、学生实验和课外活动实验等。2、做好实验准备,每个实验都在课前操练一遍,确保课堂实验成功率。3、实验操作要规范。必须对学生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作明确的提醒,排除安全隐患。4、实验中既要重视先进手段和技术的利用,又要重视自制教具“大型化”和“小型化”的开发,使演示实验、随堂实验清晰、明了,体现开放性。5、学生操作前让学生清楚实验目的、主要操作步骤、重要仪器使用规则以及观察要点。鼓励学生创新实验。6、重视学生对实验过程的体验,尊重

25、实验事实,做好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同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环保意识。7、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兴趣实验和其他科学探究活动。五、呈现问题,激发探究1、倡导以贴近生活、联系社会或现代科技等“问题情景”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筛选出对学生的发展有意义而学生又有能力进行探究的问题。3、让学生清楚探究的问题,帮助学生寻找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4、运用多元激励,创造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问题探究氛围。启发学生积极有效思维,为问题的解决出主意、想办法。5、让学生先对确定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

26、。指导学生根据确定的探究课题,设计科学的探究计划和方案。六、重视过程,指导方法1、探究活动的安排要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探究到经历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2、组织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表达机会,要培养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别人的探究成果。3、重视教与学的过程,呈现知识形成过程,结论尽量由学生从悟性中去发现。4、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保障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5、提出的问题指向明确、语言科学,板书设计合理,呈现问题的研究过程。七、归纳反思,建构知识1、运用多种方式,对课堂学习进行小结、归纳反思。2、发

27、挥学生的眼、耳、口、脑、手的作用,增强理解和记忆。3、重视所学知识的结构化,注重研究方法的总结和反思。4、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的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反馈评价要有机地贯穿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八、精选练习,巩固运用1、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运用2、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拟定作业题目。作业应包括动笔、动口、动手等形式。3、布置的作业教师先做一遍。作业要精选,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有分层要求。4、书面作业要提出格式要求,强调书写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5、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批改字迹端正,打上等级或写上评语。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通过面批加以解决。6、对于突出的、有共性的作业错误

28、要及时讲评,并作必要的记载,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初中学科课堂教学规范历史与社会一、分析需要,明确内容1、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把握历史与社会教材知识结构和各知识点间的联系。2、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及生活经历,把握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及个别差异。3、根据历史与社会教材内容与初中学生实际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二、学习标准,确定目标1、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整体把握本学科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2、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总目标与分目标,明确内容标准的学习内容及具体要求。3、综合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并正确叙写三维教学目标。三、设计教学,凸显综合1、强调学科的相互渗透与整合,培养学生从历史、地

29、理或政治等多角度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注重地图、图表等与文字有机结合,采用多样化教学(教学形式、方法、手段多样化)。3、与教学目标相匹配,在充分考虑生成的基础上实现课堂活动预设。预设时应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四、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1创设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和有效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重视问题设置的指向性和价值,设置的问题应体现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性。3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科学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五、引导学习,解决问题1引导学生从历史与社会教科书等相关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获得意义。2引导学生从历史与社会教科书等材料或生活经历中发现、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30、问题。3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自由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以解决问题或生成新的问题。六、清晰讲授,凸击要点1告诉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并为学生提供先行组织者。2缓慢而清楚地讲解(如用举例、图解和示范等方法来解释和澄清),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所学内容。3主要讲授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规律方法、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七、选编习题,归纳总结1精心选择或编制切合历史与社会课标要求的习题,当堂巩固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2认真批改历史与社会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成绩和问题。3集中归纳,开放总结,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愿望。八、多元评价,促进发展1评价主体多元化,鼓励并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

31、。2评价方法多样化,学会课堂观察,尝试档案袋评价。3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调控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学科课堂教学规范体育与健康一、学习课标,领会要求1、正确把握课程性质定位、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2、熟读课程标准,了解课程目标、方面(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的要求,明确这三个层次目标的递进关系。3、明确五个方面目标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要以运动技能目标为核心。二、选择内容,制定计划1、根据课程标准、省定内容,结合本地区和学校实际,编制符合教师和学生具体情况的教学实施方案。2、开学前2周制定好各类计划,每类具体应包括:目标、学情分析、内容安排、评价内容、评价标准。根据目标和学情合理

32、安排省规定内容和自选内容的教学时数比例,确定考核项目。3、考核项目都应在开学前1周编写好单元计划。具体应包括:目标、学情分析、 教与学的重难点、每课时的内容安排、教学目标、教与学的主要策略。4、提前1周完成课时计划。具体应包括:课次、内容、目标、重难点、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手段和方法、组织和要求、练习次数、时间安排、强度等),运动负荷预计、练习密度预计、场地器材安排等。5、严格执行教学进度,教材内容的处理科学、合理,主要教材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与学因素;目标制定清晰具体、切合实际、具有操作性和可检测性;重、难点定位准确,表述清楚具体;教学组织严谨,场地、器材安排合理

33、、科学,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时间安排科学、具体;运动负荷适宜,对各项练习的时间、次数及 强度能做出科学的具体安排。三、了解学情,把握起点1、把握学生身心特点,学生思想、纪律、兴趣爱好以及知识、体能、技能基础等情况, 确定技能教学的起点。2、深入钻研,明确教材性质、作用、特点和纵横关系,分析教材的技术结构。确定教学重难点。3、围绕运动技术的某个环节,找准运动技能教学的突破口,选用合理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投入主要的精力反复学练,使学生更易、更快地掌握运动技能。4、围绕学生最不容易掌握,最容易出错(容易往复)的技术动作环节,选用简单实效的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顺利地掌握运动技能。关注不同层

34、面学生的“层次难点”。5、目标清晰具体、切合实际,尽量用可测量性、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的语言来描述。体现目标的多元化及突现教材的教育功能特点。四、充分热身,激发兴趣1、上课铃响之前在集队地点迎候学生。检查和整理好自己的服装仪表,穿好运动服和运动鞋,仪表端庄、精神饱满。2、根据课时计划课前完成器材和场地的准备、布置,保证场地和器材的充分利用,防止相互干扰。建立学生搬运器材、布置场地的轮流值日制度,做好安全卫生检查工作。3、上课铃响后,体育委员按指定的地点整队集合,检查人数,报告老师;教师跑步进入讲解位置,师生问好,教师做好出勤记录,宣布课的任务和要求;迟到的学生,应向教师报告,说明原因,经教师允许

35、后方可入列,排在最后一排的排尾。整队要求快、静、齐,并且精神饱满。4、处理好见习生(学生因病、伤、女生例病不能正常上课的),由教师安排适当活动,未经教师准许,不得擅自离开。教师应针对不 同的情况安排适当的体育运动和助理工作或见习。5、宣布内容简明扼要,内容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教材,包括教材的重点,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学练时注意的方面,并强调安全要求。6、根据教材内容、任务、特点和教学的需要来选择准备活动,在内容上,既要有一般身体发展的练习,又有专项辅助活动,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素质水平,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具有针对性,富有实效性。五、指导学练,强化技能1、课堂教学结构环环相扣、连贯流畅,

36、组织调动合理、严谨、有序、口令规范。分组练习,应安排学生干部或者相应的学生骨干负责,责任明确、措施到位。2、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与课时目标、教学重难点匹配性强,层次性、梯度性好,符合学生身心、性别等特点。3、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进行集体和个别相结合的指导。抓住教学要点和技术重点,讲解注重启发性,清晰、准确、精炼;示范正确,站位合理;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4、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讲解要抓住技术的重点,由浅入深、深入浅出。讲解注意语言艺术,语调抑扬顿挫,用语简洁明了。5、示范必须明确目的,突出重点。注意示范的方位。采用分解与完整、快与慢、正与误示范相结合等方法。使学生直

37、观、形象地建立动作表象。六、关注过程,提高体能1、根据课的进程调整目标,依据“最近发展区”的原则,适时提示目标(技能水平分层目标),让学生明白努力的方向,享受成功。2、运动负荷适宜,全课练习密度:25%40%,基本教材练习密度20%左右。全课平均心率:120次/分145次/分左右,强度指数1.31.6。3、安全教育始终贯穿在活动、练习的组织和保护帮助过程中。4、准备部分时间约占总时间的20左右;基本部分时间占总时间的70左右;放松部分时间占总时间的10左右。5、即时评价手段多样,多用激励性语言,既要针对技能突破的要点和方向,又要使学生明白自己进步和有所改变的程度。运用时兼顾集体、小组、个体等不

38、同形式 。 七、身心放松,反馈评价1、放松活动形式多样,轻松愉快,有针对性、系统性和实效性,师生共同参与。2、讲评学练情况,提示下次课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外锻炼作业,关注相对困难的学生,专门安排适宜的活动内容,然后进行礼节性道别。3、由值日生负责清点器材,并协助教师收回。下节课继续使用的器材要派专人守护,做好交接手续后,方可离开。4、通过多种形式,主动了解学生对本次课的感受,获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5、及时抓住课堂突出亮点、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可采用课后即兴反思、课余反思手记、案例等形式。八、持续激励,关注发展1、体能测试项目每学年按照全面发展的原则,将速度、耐力、力量、柔韧、弹跳等身体

39、素质项目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分配,每学期不低于2项,具体项目学生可以有一定的选择权。2、技能测试项目根据学期计划安排的考核内容执行,每学期不低于2项,具体项目学生可以有一定的选择权。3、态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出勤与表现、学生在课外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活动的行为表现;情意表现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自信心和意志表现。4、引导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采用书面和口头评价相结合的形式。5、学生学业评价根据评价内容采用综合评价。其中体能测试不低于 40,知识与技能测试不低于40,态度和情意表现不高于20。九、课外拓展,有机整合1、安排学生课间锻炼,做好组织工

40、作,履行监督和辅导职责。2、制定体育锻炼项目和要求,为学生提供器材并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对体育锻炼课进行监督管理,对有需要学生进行指导帮助。3、根据学校情况策划各种体育比赛并对竞赛活动进行管理,对有需要学生进行帮助辅导。4、安排学生进行体质锻炼和测试。辅导学生参加锻炼。5、根据学校情况和有关要求选拔符合条件的学生组成训练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和辅导,以公平公正的原则 参加比赛。初中学科课堂教学规范美术一、研读课标,领会要求1研读美术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领会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设计思路。2分析领会课程总目标和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运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的阶段性要求。3认

41、真阅读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理清教学思路。二、分析教材,明确目标 1通读各年级美术教材,全面掌握教学内容,了解各册教材之间的关系,领会编写思路。2明确教学总目标和学期分目标。3研究每一课的教材和教参,把握各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三、了解学情,制定计划 1了解学生的美术学习心理,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提高和深化学生的学习迁移。2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进度。计划体现出年段、班级、周次、课题、课时数、主要教学内容等,以表格的形式呈现。3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考虑并提出必要的器材配置要求。并可根据学校美术教学设备的情况,对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广度和深度作适当调整。4挖掘

42、当地的美术资源,适时补充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内容。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5同时考虑课外美术活动的安排,让学校美术教育形成整体。四、设计教学,对应统一1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2收集资料。在收集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教材的理解。资料收集注重针对性和直观性。3准备教具。根据课堂教学需要,设计制作范作或步骤图等。4学具准备。课前告知学生上课必须的练习用品,学具要方便、易得。5编写教案。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等,把课堂教学程序及方法步骤写成教案,脉络要清晰,文本的设计上要便于课后反思和补充。五、有效导入,激

43、发兴趣1课堂教学要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课堂上关注每个学生,组织引导有效。活动组织有条不紊,课堂民主开放。2课堂教学导入要便于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并指向本课的教学内容。3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新课导入,导入应能引起学生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4多用实物和图片导入,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分析。六、传授新知,体验过程1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学习中的过程体验。明确重点、难点,并能有效化解重难点。2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3重视提

44、问的梯度,应做到由易而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艺术的新天地。4教师在美术技能层面上要有一定的演示能力,注重美术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5在教学中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影视、游戏、参观、访问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检索美术信息,开阔视野。七、实践探索,交流评价1美术课堂教学要按照教学要求,合理安排练习时间,作业尽量课内完成,针对性强,形式多样,要求明确,符合学生实际技能水平。2学生练习时,教师进行巡回辅导。指导时即要面向全体,又要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鼓励创新。3学生作品可根据实际情况,以采用合理方

45、式展示作品,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对作品进行互评和自评。4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作业采取多样的评价方法,及时评价,要充分肯定学生个性的表达。5教师对每次作业有成绩登记,成绩评定以质性评价为主。八、课外活动,形式多元1美术教师除承担课堂教学外应承担学校美术课外活动的辅导。美术课外活动可以根据学校实际以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组织方式开展。2美术课外活动要事先应做好计划,要有备课,注重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认真组织实施,及时鼓励反馈。3可以尝试多样形式组织课外活动。如美术写生、创作活动、参观考察、作品展览、美术比赛等。4课外活动中,教师要更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要关注在

46、美术上学有专长的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在活动中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初中学科课堂教学规范音乐一、研究课标 把握标准1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基本思路,明确课程性质价值与基本理念。2领会音乐课程标准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明确初中音乐课程改革的方向。3把握音乐课程标准内容标准,明确四大领域的教学要求。4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明确教学和评价中的相关问题。二、分析教材 确定目标1、研读教材,解读音乐文本和音像资料。明确教学内容、单元人文主题和音乐知识体系。2、确定教学目标,融合三维要求,目标表述具体、明确,符合实际。3、根据学生音乐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有效教学流程的预设。4、加强技能备课,教学

47、示范准确,并有一定的表现力。三、组织引发 创设情景1、根据教学内容,有效组织教学。2、选择导课方式,创设音乐氛围。3、联系新旧知识,激发学生思维。四、深入展开 过程体验(一)感受与鉴赏1、继续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象和联想。2、从音响出发,以音乐为本,指导学生学会运用音乐要素,来感受与理解音乐。3、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4、在感受与鉴赏音乐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力求简洁富有启发性。(二)表现与创造1、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掌握正确的演唱、演奏姿势。2、演唱、演奏技能的练习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识谱与演唱、演奏、创造、鉴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

48、3、鼓励全体学生大胆、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4、鼓励学生探索自然音源或运用音乐要素进行即兴创编和创作活动。五、 拓展延伸 总结提升围绕教学主题,进行适度拓展。梳理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总结。六、多元评价 有效激励 1、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还应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2、评价的方式多元,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初中学科课堂教学规范劳动与技术一、研读指南,领会要求 1认真研读 7 9 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理解课程理念,把握课程目标。2了解79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内容的安排、选择,明确内容

49、要求。3理解实施的基本原则,掌握实施中的活动设计及其组织,了解实施中的教师指导以及教学材料、基地和设备的要求。4明确劳动与技术评价的特点和评价方式。二、分析教材,了解学情 1通读整套、整册教材,了解教材的设计思路、知识体系及整体结构。2泛读本单元,了解本单元教材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理清各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3分析本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特点;梳理技术要点,把握本教学内容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4.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5确定体现“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准备器材,亲历实践 1根据本节课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

50、,准备好所需的工具。需要学生自带的要预先通知。 2凡是要求学生动手制作的作品,教师必须亲历实践,先做一遍,估算制作的时间,检验工具材料的实际使用情况, 熟悉制作的全过程,找出制作中的难点及制作的技术关键。 3根据器材特点制订安全操作规程。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操作,制定详细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四、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1围绕教学目标,创设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和有效性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本节课的任务,明确具体的要求。 五、精讲要领,注重实践 1精讲要领,讲解要凸显技术,重点讲解与操作技术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技术要点和操作步骤,要注意技术语言的使用。 2通过规范操作的示范,将操作动

51、作的技术要点清晰地告诉学生。帮助学生突破技术难点和抓住技术要领。示范操作要扩大能见度和提高清晰度。 3教学应体现设计思想,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将设计思想体现在作品中。合理安排实践操作的时间,让学生掌握技术要领,体验操作过程,发展操作技能。 4在学生操作实践时,教师应及时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纠正。 5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反思,促进知识内化。六、培养习惯,确保安全 1落实安全措施,规范学生操作,严格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 2引导学生养成爱护工具、节约材料、讲究质量、安全操作等习惯。3学生操作完毕后应及时检查、清点器材,所有物品恢复原状,地面、台面保持整

52、洁。 七、多元评价,反馈激励 1对学生的操作练习从正确性、速度、协调性等方面及时地进行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对其情意知行等方面予以全面的评价。 2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应围绕教学目标,突出技术要点,进行多元评价。 3评价应注重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形成关注生活的意识,解决技术问题的意识。初中学科课堂教学规范信息技术一、学习纲要,领会要求1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精神,明确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和任务。2通读初中信息技术整套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原则,熟悉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3每学期应制定出科学的教学计划,安排好整个学期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计划中应包

53、括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进度和活动安排等内容。二、分析教材,明确目标1分析本册教材及各单元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把握各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内在联系。2分析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参考教师用书,结合本地实际,明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策略与方法。3撰写教学设计,应包括授课课题、设计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策略与手段、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和板书设计等内容。三、了解学情,把握起点1掌握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心理特点。2根据学情分析,设计多层次的学习任务,并提供有效的学法指导,以落实多级

54、学习目标。3熟悉教学所必需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课件、学习素材等教学资源。 四、激活旧知,凸显结构1根据学生原有基础、认知特点,激活与所学新知识相关的原有知识,把握新旧知识的连贯延续性。2采用设疑、提问等方法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旧知,也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3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使新知识能够在原有知识结构中得到同化与顺应。五、创设情境,聚焦问题1选择合适的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应具有针对性、开放性、延续性等特点。3情境创设可以采用“问题提出”、“现实情景”、“场景模拟”等方式,促进学

55、生主动学习。4教学情境创设应具有延续性,必须考虑前导与后续环节的衔接和过渡。六、呈现新知,展示过程1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理解能力、教学环境及任务类型等方面,采用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2教学过程展开时,应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演示法、WebQuest教学法、范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3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磋商、协调中集思广益,达成教学目标。4在教学过程中,演示操作要规范、细致、熟练,板书要精当合理。 5合理把握课堂教学节奏,教学媒体的运用熟练而有效。七、尝试练习,巡视指导1坚持精讲多练原则,保证学生充分的活动

56、和操作时间,提高上机操作有效性。2加强学生操作期间的巡视指导,关注不同层次学生操作进度,帮助学生解决操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做到个别问题个别指导,共性问题集中指导。3善于收集学生活动和操作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并根据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八、多元评价,有效激励1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成果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恰如其分的评价。2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正面评价,做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有机结合。3选择恰当的时机,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方式开展评价,同时引导学生能正确评价自我和评价他人,正确对待评价结果。4评价应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指向,

57、及时发现、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善于运用准确精炼的话语或恰当的体态语言等方式来激励评价学生。九、精选作业,注重应用1认真研究教材中作业的设计意图,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情况合理设计、选择作业,力求做到典型性、应用性、连贯性。2作业一般要求在课堂中完成,注意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拓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与技术的能力。3课堂作业要注重所学知识与技能在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4学生作业应及时批改与讲评,通过适当方式保存学生的作业,建立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档案十课外活动 彰显特色1课外活动是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课外活动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

58、学生的多元智能。 2.积极开展电脑作品制作、智能机器人教学等信息技术学科竞赛活动,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创新能力。3结合学科课程整合、综合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开展信息技术课外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初中学科课堂教学规范综合实践活动一、学习纲要,明确要求1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把握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和价值追求。2明确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及管理的要求。二、制定规划,设计活动1分析学生的兴趣、需求、能力和经验。2分析现有的和潜在的课程资源。3理清学情和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根据学校总体规划,确定学段目标和学期目标。4设计主题活动,安排好活动进度,设计活动评价策略,制订学期活动

59、规划。三、确定课题,制定方案1设计好每一次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指导方案。2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和探究欲望。3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意见。4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和论证,确定主题活动下的活动课题。5帮助学生明确活动的课题是调查研究类、项目设计类、实验观察类、志愿服务类还是综合性课题,以更好地把握活动过程所需要的方法。6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和他人的活动兴趣、特长和便利性等因素组建活动小组,寻找合适的指导老师。7指导学生把握制定活动方案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格式,引导学生针对活动方式,自主规范地进行相应方案,并论证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60、进一步完善方案。四、实施活动,适度指导1跟踪了解学生的活动进程,观察学生的活动状态。2倾听学生的真实体悟,真诚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建议。3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及时修整活动计划。4指导学生收集处理资料的方法。5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交往。6培养过程记录习惯,保存活动原始资料。7搭建阶段性交流展示的平台,引导学生及时反思。8引导学生活动的继续与深入开展。五、组织整理,形成结果1指导学生对活动所得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归纳、汇总,使之条理化。2依据所获得的资料特点,寻求最佳的成果表达形式。3要指导学生通过反思既关注有形成果,又注意挖掘活动中隐性且有价值的活动体验。4指导学生分工合作,形成一份基本规

61、范的、有个性的小组活动成果报告。 六、成果展示,多元评价1引导各小组确定最佳的成果呈现形式。2协调各小组做好成果展示的内部配合工作。3指导各小组做好成果展示的物质准备工作。4对学生的成果和展示给予积极肯定。5指导各小组做好成果展示过程中的记录工作6指导各小组做好活动的评价工作。7对学生的活动材料及时归档,以备后用。 七、保障安全,维护诚信1各项户外活动前要制定安全预案,进行安全教育。2指导学生正确处理活动中的突发事件。3说明真实填写活动记录表的意义,取得相关的证明和活动证据,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4建立诚信制度,在成果展示中可以进行适当的答辩活动。5与相关教师展开合作与交流,了解其他教师指导经验,取长补短。2008年7月2日3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