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备课水平的若干有效方法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8903901 上传时间:2022-04-0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提高备课水平的若干有效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提高备课水平的若干有效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提高备课水平的若干有效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提高备课水平的若干有效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备课水平的若干有效方法(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八章提高备课水平的若干有效方法【问题导入】如何切实提高自身的备课水平,是当前中小学教师普遍关注的焦点话题。对此,加强备课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提高是重要渠道。不仅如此,采用一些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开展有针对性地教研活动,也是有效提高备课水平的对策。就我国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来看,同课异构是十分有效的对策,既可以从教师个人的角度开展研究,也可以从群体的视角进行分析,而专题式校本研究与集体备课则是立足集体的力量在实践中提升备课水平。相比之下,案例知识的积累对于教师个人来说十分重要,备课毕竟是基于原有经验基础之上的一种设计,原有的经验、经历和判断至关重要,教后的反思对于教师再次进行教学案例

2、的设计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也是积累案例知识的重要渠道。第一节同课异构的比较分析提高备课水平的方法很多,既有理论上的,诸如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特别是使用教科书的水平、教学设计的能力,也有实践上的,诸如同课异构、专题式教研、教后反思等等。 当前,在中小学教研活动中,同课异构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一、 同课异构的含义与价值所谓同课异构,就是指针对相同的课题,同一个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设计风格、不同的实施途径,达到同样的效果。这里的“同”是指内容的同,最终效果的同,即起点与终点的同,而这里的“异”是指方法、途径等具体过程的不同。特别地,这里的“异”,即可以是同一位教师采取

3、不同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分析解决同一个教学问题,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也可以是不同的教师面对同一个课题、相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思路、方法和风格各异的教学策略,殊途同归。同课异构是基于帮助教师理解教材、改变教学方式、形成教学风格的教学研究活动。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正是基于帮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教材,改变教学方式,促进所有教师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这种采取比较研究的校本教研方式,能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打开教师的思路,真正体现同伴互助、共同发展的特点,是实在又有实效的教研方式。事实上,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更具开放性,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发课程资源,有利于对话,也有利于实践和探索,因而,“如何创造性地用教材

4、教”赋予教师很大的自主空间,这也给同课异构提供了可能。不仅如此,中小学新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倡导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倡导多元的学习方式,因而,也需要教学设计(教案编写)、教学实施策略的多元化。同课异构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一方面,教师独特个性是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形成一种重要的因素,追求教学的艺术化,形成独具个人魅力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另一方面,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规律需要不断提炼、总结和提升,同课异构有助于在变化的环境下更好地认识教学的基本规律,同时,为教师们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总之,通过同课异

5、构式的教研活动,一方面,可以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选择不同的策略、运用不同的资源建构出不同意义的教学设计,呈现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同课异构确实可以引导教师在互动中比较,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二、 同课异构的操作方法作为一种教研形式,同课异构既可以用于“同唱一首歌”式的课例研究,也可以用于教师个人的行动研究,此时,其基本的流程可以是“方案设计FY课堂行动FY评议反思FY修正方案FY再次行动FY再次评议反思FY撰写反思案例”。不同如此,同课异构既可以用于校本研究,也可以用于校际之间的教研活动。有学者以思品课为例

6、,提出当前中小学开展同课异构研究的几种基本模式,颇有推广价值:(一)坚持“同课异构”教研日制度按“三定三有”( 即定时间、定内容、定执教者; 有计划、有记录、有反思) 的要求,学校教研组每双周的星期四下午、片区中心组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四下午组织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改变过去线性听评课方式, 引进交流探讨机制, 实施参与式评议。首先是上课教师结合课堂教学进行说课,接着是全体听课教师共同议课、评课。评课重在关注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及教法的创新性, 关注教师课堂教学中的生成需要, 对教学缺陷进行分析。听课者要主动把自己摆进去,从“如果我来上这节课会怎么上”的角度去反思; 上课教师要认真

7、比较和研究与自己同上课教师的教学差异,取长补短, 认真听取和对待评议意见, 以研究者的眼光反思和解决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并将教学中的闪光点、感悟与缺憾记录下来形成研究轨迹。(二)开展校内、校际、片际、城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针对校本教研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以及教师、学校发展需要,我们尝试了“片内校际同课异构”和“片际同课异构”联动教研模式。我们把市区学校按区域分为东片、中西片、南片和北片,组成个片区教研中心组, 中心组负责人(片长)负责组织片内校际“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市教研员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片际“同课异构”教研JP+1活动。在形式多样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名校、名师、骨干教师起到

8、了模范带头作用,强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得到展示,弱校的问题转变成了片区协作教研的资源,建立了各校、各片区之间合作攻关、共同提高的新型教研机制,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教研工作的均衡发展。(三)构建“同课异构”教研网络平台这里的教研网络平台,包含三部分:一是借助教科所网站, 开辟了思想品德教研网页;二是设立“同课异构”公共邮箱,“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教案、教学故事、评议、教学反思、案例分析、课件等都要求放进公共邮箱;三是教师通过QQ沟通、交流、传递信息。(四)“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专题化即各片区定期或不定期地围绕教学问题和教研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题教研活动。如针对“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出现的因教师水

9、平差异,双向交流的作用效果不明显, 在对比中形成教师的压力等问题,围绕“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何提高校际、片际教研活动的有效性”等问题进行专题讨论。(五)以课题引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开展课题研究是教科研的核心和龙头。基于对问题即课题的认识,可以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如围绕“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同课异构教学策略实验研究”,有所学校人参加了该课题研究。(六)组建“同课异构”教研指导专家队伍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的参与和引领是“同课异构”教研向深入开展的保障。为此,可以聘请大学教育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以及部分政治学科特级教师为“同课异构”课题技术指导专家。专家引领的形

10、式有学术专题报告、教学现场指导、问题会诊等。(七)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工作例会上,先由各片区负责人汇报本片区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情况,交流经验,提出存在问题,然后由课题专家组成员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会诊, 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八)建立“同课异构”教研激励机制各片区每月进行一次评价反馈, 每学年评出市级“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并进行表彰。三、应用同课异构开展教研活动的典型案例分析当前,中小学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既可以突出由于同一内容的不同设计方案导致的精彩,也可以体现由于不同的教师实施教学导致的殊途同归,下面我们分别以实际案例加以说明。(一)从三位语文教师同上“罗布泊,消逝

11、的仙湖”一节课看同课异构的应用为了说明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开展的实际,我们以2007年浙江省语文名师名课研修会上的一个同课异构的案例加以说明。【案例呈现】“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同课异构前不久,浙江时代教育新闻中心和教师周刊合办了2007年浙江省语文名师名课研修峰会,会议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为题开展了语文骨干教师“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活动。同时,杭州市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特级教师王曜君,结合本次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三堂课,作了精彩细致的点评。课例一:情感震撼,立足对比,给人余味未能久远第一位上课教师是浙江华维外国语学校的余文光。在点评教师王老师看来,余老师的课总的特点是“情感震撼,立足对比,给人余味

12、未能久远”:一是抓住题目引入课文。题目的导入要为下文的设计服务,若仅仅为了引发兴趣,只要一两句就行。而余老师在课前请学生观看过去和现在的罗布泊图片,从视觉上刺激学生,抓住题目中的“消逝”一词,请学生说说消逝是什么意思,消逝的是什么?为什么不用“消失”?最后归结到消逝的是“水”。二是在对比感受中产生情感失落。说一说,说说从课文中读出了有关罗布泊的哪些信息;看一看,视频欣赏,感受罗布泊的变迁;写一写,尝试做回小诗人,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罗布泊的命运。这些安排巧妙地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反差。三是书写表达中增加情感深入度。通过写诗,让学生给现在的罗布泊画面加标题,从而促发人类对自身行为的思考。在评课人看来,

13、任何教学设计不是为了方便教师的教,而是为了凸显学生的学。教师要不断把学生推向台前,自己要默默地站在幕后。教学的动态生成是学生的亮点激活。只有学生自己探究的、学会的才是生成的、动态的、有用的。应该说,余老师的这节课比较好地体现了这个特点。课例二:设计颇具匠心,自然生成,主题揭示仅差一点第二位上课教师是象山实验中学的韦法初老师。在点评人看来,这节课总的特点是“设计颇具匠心,自然生成,主题揭示仅差一点”:在整体感知中解读文本。韦老师在整体感知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采用“罗布泊的自述”来导入,通过对罗布泊的简要介绍,让学生找一找:你知道我过去是什么样子,可是现在,人们对我充满恐惧,称我是“死亡之海”,你知

14、道我现在又成了什么样子吗。这样的设计不会太苍白,而是更容易让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在自主讨论中深入情感。罗布泊消逝是仅仅因为人为改道,“四盲”工程,还是有生态的自然因素呢?在点评人看来,本课文放在“敬畏自然”单元,消逝的原因肯定不是这个“四盲”。若在此作为自主探究的话题,课堂肯定会出现一场高潮迭起的大辩论。在渐进诱导中,紧跟主题。整个教学设计步步推进,环环相扣。但最后的拓展延伸流于形式,根本没有时间得到落实,他的设计是这样的:“看过文本后,罗布泊及胡杨林、塔里木河纷纷指责人类,控诉人类的盲目行径,要求人类及时采取措施,救救他们。”A.结合文本,编写罗布泊及胡杨林、塔里木河与人类的对话;B.结

15、合台词的内容,为角色设计恰当的表情与动作;C.组内预演,活动时间5 分钟左右。点评人不但记录了师生互动教学的过程,而且还把具体环节的时间分配也作了记录。当教师授课到这儿时,只剩下4 分钟的时间了,学生写对话再组内预演岂止5 分钟?何况还要上台表演,时间仓促,教师也只能匆匆走过场。课堂上的学生、听课的教师也听得一头雾水,这样的训练目的到底是什么呢?点评人最后指出,教师是想通过创设活动情景,反思人类的行为,升华感情。设计作业可以简单地用仿句形式,如“救救救救救救我们人类应该”也可以让人类反思自己的行为,向大自然说点什么。做到这样的训练简洁有效,否则拓展延伸设计的问题太大,学生就无从着手,不知所措。

16、点评人在点评中强调,教学的价值在追求有效。有效指的是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为关注课堂活动内容的价值,关注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乐于参与,主动参与。课例三:教学求简,思路清晰,设计定位未能久远第三位上课教师是长兴实验初中的范剑萍老师,在点评人看来,这节课的总特点是“教学求简,思路清晰,设计定位未能久远”:在细微的点拨中,显出教学灵气。三位教师都从解题导入,但范老师却能抓住题目中消逝的是“水”,并及时板书。有水显灵气,没水就没有了生命,并用“绿洲、仙湖”来概括它过去的特点,用“荒漠、死湖”来概括它现在的特点,从而揭示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在周密的预设中,能有效地生成。教

17、师对文本的感情处理由浅入深,最后把自己想象成罗布泊边缘仅存的一棵胡杨树,有许多话要说。学生从看到找到写,感情一步步得到升华。在理性的解读中,显现人间悲情。范老师在解读文本时充满了智慧,但王老师也指出“胡杨林的自述”与前一个环节4 个“救救”的教学可以互换,这样能使教学环节紧紧相扣。问题引发思维,点化学生心灵,呈现课堂教学亮点。“感悟赏拓”是构建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基本思路。在点评人和这个案例的作者看来,这三位教师完成的三节课具有一些共性的特点,即在观念上,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拓展,在课型上,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探索,在方法上,对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方面作了一些努力。特别是,三位教师仍然注

18、重板书,虽然都用到了多媒体,但仅仅是起到了教学的辅助作用,学生的合作、交流比较尊重学生的意愿,在学生觉得需要交流时才交流。(二)从三位数学教师同上“有理数负负得正法则”一节课看同课异构的应用为了了解不同的教学设计结果(教案)对学生的可接受程度,笔者在2006年开展了初中数学教科书中的“有理数乘法法则”不同呈现方式的对比实验,这实际上是典型的“同课异构”。【案例呈现】“有理数负负得正法则”同课异构研究表明,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与教科书中呈现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基本模式相对应,“负负得正法则”的教案设计方式通常有“变号法则模式”、“运动模式”以及“合情推理模式”三种基本模式,而且,分别对应于当前使用

19、率最高的三套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相应版本:设计方式之一:变号模式长春市JDFZ(初中)的LJ老师采用“变号模式”实施了“负负得正法则”的课堂教学。首先,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和质疑的意识;理解并初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及其运算律,会正确运算。其次,将教学环节拟定为如下三个环节:导入:根据乘法的意义,由“正数乘法2+2+2+2=24=8”引入被乘数是负数的乘法,进而提出问题:(2)(4)、2(4)意义何在?得数是多少?新授内容:探究:先给出一组式子:428; 326; 224;122.即正正正。然后,让学生按照规律继续往下写,得出:(4)28; (3

20、)26; (2)24; (1)22. 即负正负。对比两个方阵,得出规律:两数相乘,若其中一个数变成它的相反数,则它的积也变成原来积的相反数。建立模型:在默认有理数乘法满足乘法交换律的前提下,利用上述规律,推出“负负、正负、正0、负0、0正、0负”等几种类型的算式,并结合上面的两个方阵,让学生观察、对比、归纳,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巩固、强化:出示练习,在此基础上得出乘法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同样适用。设计方式之二:合情推理模式长春市JDFZ(初中)的WHJ老师,运用合情推理模式进行负负得正法则的实验教学:首先,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经历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会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运算;掌

21、握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其中,法则的推导过程是教学的重点,而其中“负有理数乘负有理数”则是教学的难点。在导入新课的环节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回忆小学学过的四种类型的乘法,即“正有理数乘正有理数,正有理数乘0,0乘0,0乘正有理数”,从而引导学生讨论引进有理数之后还应该学习哪些类型的乘法,即“负有理数乘负有理数,负有理数乘0,0乘负有理数,正有理数乘负有理数,负有理数乘正有理数”。当学生归纳发现还有以上四种类型的乘法需要研究时,教师很巧妙地引出学习有理数乘法法则的重要意义。在“合情推理的过程”教学环节,任课教师认为,这个环节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求有理数乘法的规律,主要解决“正有理数乘负有理数,0

22、乘负有理数,负有理数乘负有理数,负有理数乘正有理数”等问题。因而,教师通过逐步分析四种新类型的有理数乘法,再加上小学学过的四种类型,也就是把有理数乘法的所有类型都进行了梳理,这就为下一步归纳总结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规律做好铺垫。在“总结规律”的环节中,进行完八种类型的乘法推理之后,顺理成章地得出需要寻找一种更加简便的法则,以便于指导今后的运算,进而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有理数乘法的法则,总结出“确定积的符号与积的绝对值”的要点。在“例题讲解、巩固练习”阶段,教师没有给学生讲解“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这一小规律,而是把乘法交换律加入到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这节课中来。设计方式之三:运动模式长春市JDF

23、Z(初中)的SHB老师,采用运动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对比实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和质疑的意识;理解并初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及其运算律,会正确运算。教学过程包含三个环节: 导入:首先利用一个有关运动的现实情景,借助数轴研究有理数的乘法(+2)(+3)=?,(-2)(+3)=?,(+2)(-3)=?,(-2)(-3)=?四个问题,借助现实意义得出有关的结果(而不是利用有理数乘法的意义得出结果)。 新授内容:* 观察、分析、归纳四个算式(+2)(+3)=+6,(-2)(+3)=-6,(+2)(-3)=-6,(-2)(-3)=+6,进而引出有理数乘法的一般法则:两数相

24、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通过如下例子说明如何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5)(-3);(5)(+4);(3)9;()(-2)* 通过一个登山的实际情景(即“登山”简单应用题),体现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现实性。其中的算式为(6)3 巩固、强化:出示练习,强化训练,内容为:计算:6(-9); (4) 6; (6)(-1);(6)0; (); ()简单应用题(与例题2类似):写出1,-1,等数的倒数。对比实验显示,负负得正法则的不同的教案设计风格,对于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影响显著:“运动模式”从已有的算式出发导出乘法法则,可以减少“硬性规定”的痕迹,增加学生的

25、认同感;同时,重视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法则实际运用的熟练程度;但是,“运动模型”中“负乘负”的实际意义并不能被为数甚多的学生所理解。“合情推理模式”从若干算式中寻找规律,归纳出乘法法则,更容易被程度较好的同学所认同;同时,该模式重视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法则运用的熟练程度。但是,这种模式对于学生的接受能力要求较高,即使在办学水平比较高的城市重点中学的相应班级,仍有超过半数的学生理解有困难。“变号法则模式”关注发展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各类学生的认同率高。但是,在这种模式下,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现实性欠缺,不少学生感到啰嗦甚至枯燥,乏味。从三位实验教师对教科书的课堂教学处理,可以发现,从教科书设计到课堂教学实

26、施,要深入、灵活地进行课堂的创生,尤其是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再创造。对于这个对比实验所涉及的三节课来说,每节课未必都是十分成功的,但是,每一节中反映的问题都有重要参考价值这是以往的教学未积累的重要原始素材,也是很多情况下几乎无法实现的对比实验。作为现代教师,必须拥有研究的意识,客观、务实地分析教科书、利用教科书、研究教科书以及评判教科书。研究教科书,不仅要研究教科书的编写意图,而且要研究教科书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探讨扬长避短的具体措施。具有良好的教科书评判意识,已经演变为当代中小学教师的必备基本功之一。第二节 案例知识的积累提高备课水平的方法很多,案例知识的积累对于教师教学知识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

27、用。一、案例知识及其作用作为教师教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案例知识的多寡对于教师的成长至关重要。在教师的知识构成中,以提高教学水平为目标的教学案例也具有重大的影响力。这里所说的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显然,备课与教师案例知识的积累密切相关,备课的过程其实就是案例形成的主要渠道(虽然有一些案例未必都来自备课活动)。对于教师的日常工作来说,案例的收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在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著名学者顾泠沅教授提出教师专业成长与知识结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28、其中,黄色代表原理知识(即学科的原理、规则,一般教学法知识),橙色代表案例知识(即学科教学的特殊案例、个别经验),红色代表策略知识(即运用原理于案例的策略,核心是反思)。不难看出,专家教师与经验教师的显著差异在于策略知识的丰富性,而经验教师与职初教师的明显差异在于案例知识的多寡。教学案例外显了教师工作中的默会认识,成为造就有经验教师和专家教师的必由之路。二、备课活动中的案例知识在备课活动中,案例知识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学科课程内容中的典型案例1反映学科课程核心目标与学科属性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能够集中体现所在学科的课程属性,能够集中体现学科课程的核心教学目标,如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反映“

29、空间与图形”教学特点的案例,如“折纸中的平行、垂直”体现实验几何的突出特征,反映“数与代数”核心教学目标数感的案例,如“100万有多大”,“数怎么不够用了”。相比之下,语文教学中以“盲婆婆的姻姻”为课题的教案设计就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这位小朋友为什么要送姻蛔给盲婆婆?他平时是怎么对待这位盲婆婆的?他会对盲婆婆说什么呢?盲婆婆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盲婆婆快乐吗?假如你是这位盲婆婆的邻居,你会做些什么?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残疾人,你是怎么帮助他的?这种案例反映的语文课缺语少文,似乎像品德课、像社会课、像自然课,就是不太像语文课。语文课应该立足语文,树立语文本体观,着力于咬文嚼字,阅

30、读感悟,而不是进行空洞的说教或者苍白的表白。2反映对课堂教学不同理解的典型案例例如,笔者曾经针对新课程对学生学习带来的新变化,分析“代数式在哪里”一节课的设计,体现“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的设计理念:【案例呈现】代数式在哪里内蒙古乌海海渤湾区的刘老师,在这节课中,由上节课的一个习题引入,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得出一个规律5n+2,由此引出代数式的概念。在举例时,刘老师指出,“其实,代数式不仅在数学中有用,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老师说几个事实,谁能用代数式表示出来。这些式子除了老师刚才说的事实外,还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吗?”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一个男孩举起了手:“一本书p元,

31、6p可以表示6本书价值是多少”每名学生都受到启发,都在生活中找实例,大家从这节课中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正如刘老师所说的“代数式在生活中”。3反映不同课程教材观下的典型案例平行四边形不同的课程教材观下的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其结果具有很大的差异。对于这些差异,一个典型案例可以胜过一大堆迭迭的说教。以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下平行四边形不同的呈现方式为例:教学大纲下对于平行四边形的设计大都采用如下的呈现方式:罗列学生以前曾经学过关于四边形的一些例子,例如;给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含义)以及有关概念的说明;提供一些旨在复习相关概念的例题和练习。课程标准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设计更倾

32、向于如下的呈现方式:提供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数学的或有现实背景的),或者一个有趣的游戏,可以动手操作的活动(如用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做成的活动衣架)。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必须接触到“平行四边形”,列举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典型实例,提出若干供学生思考、交流的问题,意在帮助学生通过归纳、概括等活动去获得“平行四边形”的关键特征(定义),叙述平行四边形的含义与相关概念。显然,前者是以一种“范本”的形式出现的:直接向学生呈现“平行四边形”的含义(定义),以及相关的概念,一些旨在熟悉这些概念的例题和用于模仿例题的习题;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如何识别平行四边形以及进行

33、有关平行四边形的计算”。这种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是:铺垫有意义学习的情景(有时有,有时无)FY呈现现成的知识FY利用正反的例子说明新内容的应用FY强化训练后者则主要向学生提供了若干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有趣的、需要思考的问题情境,求解的经历,思维空间,概念的本质属性。用意在于:首先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要学习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是怎样产生的”,让通过学生自我活动(动手操纵、归纳与概括,思考与交流等)去获得平行四边形的基本含义,同时,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学习一些认识新事物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能力。这种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是:创设问题情境(将新内容设置成层次鲜明的问题串)FY建立模型FY解释应用FY拓展反思(

34、二)课堂操作的精彩案例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变化:教师讲的少了,学生活动的多了;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多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少了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操作活动”也愈加受到老师们的青睐。大家“深信”,只要学生“动动手活动”一下,就符合课程标准的精神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自主构建新知。其实,反思新课堂,剖析教学的细节,我们就会发觉,并不是所有的操作都是有效的,不少操作活动流于形式。【案例呈现】 操作了就等于经历了吗一位教师执教“圆锥的体积”时,为了让学生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教师可谓是煞费苦心。先由教师演示圆锥与圆柱等底等高的情况,让学生观察、猜测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

35、系(圆柱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3)。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等底等高”学具等方法验证猜测,教师进而归纳推导出体积公式,最后再通过多层次的练习加深对这一结论的认识。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得非常顺利。然而,在练习反馈中,老师出了一道判断题:圆锥的体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学生无一例外地答对了。奇怪!整堂课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不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吗?由此,我们反思:学生操作了是否就真的意味着经历了?我们常说,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必须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上述案例中,教师设计的操作活动,尽管学生一节课忙忙碌碌,而且最终得到了结论,但是,这是否就意味着学生真正“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呢?经过课后的校本

36、研究,我们一致认为,这两者之间还不能画等号。在本节课中,任课教师设计的操作活动,看似操作有序,顺理成章地得出了结论。但是,在活动中,学生只是单纯的行为模仿,缺少仔细的观察、批判性的反思和深层次的思考,也没有获得丰厚的操作体验和感悟。因此,这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经历”。这个案例引发我们思考:有效的操作活动须学生手脑并用,自主探究,有效的教学活动须要引导学生及时反思,有效的教学活动是促成学生对学习行为进行反思的活动。学生的“模仿操作”并非等于“深刻思考”。有效的操作活动需要教师及时的点拨和有价值的引领。仅仅让学生自由“探索”的做法,其实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在学生需要引领时,教师束手无策的局面,

37、只能说明教师的不作为。只有让学生带着积极、主动的心态和良好的情感投入,开展操作活动,真正参与操作活动,向着既定的目标,经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进而发现结论,获得结论,才可谓真正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操作的价值才能真正得以体现。其实,可以用于备课中的案例还包括课堂导入的精彩案例、课堂结束的精彩案例等等,诸如“借学生的嘴说自己想说的话”,“是否每类课堂教学的结束都让学生来小结”等等,作为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有意识地积累各式各样的教学案例,来作为备课的备用材料,是提高自己备课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三、案例知识积累的有效方法案例知识的积累没有统一的方法

38、,但是案例知识的积累确有一些规律性的内容,这就须要了解案例的基本要素以及几类案例的基本途径。(一)案例的基本要素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背景。案例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主题。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这个案例要反映的问题,是说明如何转变后进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细节。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结果。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

39、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等。让读者知道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其对整个教学过程的了解。评析。对于案例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以及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可能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 教学案例的形式与基本结构:案例背景;情景描述;案例分析;反思与研究。写好案例的关键第一,选择复杂的情境:所谓复杂的情境,是指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第二,具有独到的思考: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要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需

40、要有一双“慧眼”。我们比较常用的几种案例写作方法:“说课”型,这种案例写法与传统的说课类似,就是把自己一个课例的各个环节的设计意图和优点、理念表达清楚。属于“自我表扬”型,常用于总结成功的经验,但容易忽略反思和批判;课例片段评析型;专题案例研究型;课程故事型。案例不一定是课例,也可以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经历的、观察到的有价值的教育故事。这种案例的评析通常比较简练,一般与故事的描述融合在一起。(二)积累案例的基本途径案例取材的来源,可以是教师或同事的亲身经验,当前普遍存在的教育方案或问题,描述教育历程相关的儿童读物、教育小说、录音带或影带,取材真实情节的假设性案例等。在日常教学中,保持一双慧眼,用

41、比较的眼光、批判的思维观察已有的教案,都是发现和积累案例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那些发人深醒的故事,配上精彩的点评,就是一篇精彩的案例。其实,案例研究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第三节对教案的教后反思提高备课的水平有很多途径,其中,教后反思与再备课,就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对教案的教后反思,是教师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一个必要环节,既是上一个教学过程的结束,又是下一个教学过程的开始。它能够补充完善教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备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学不断改进和发展。同时,它为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提供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有利于克服教学的单向性,加强师生的交流互动,密切师生关系。因而,对教案的教后反思就构成再备课(或

42、成为二次备课)的核心内容。一、教后反思(再备课)的基本活动项目一般说来,教后反思(再备课)可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反思课堂中问题情境设计的趣味性、典型性与层次性课堂教学中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是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情境和问题解决中实现的。为了使学生积极地进入思维状态并能获得成果,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是典型的、有趣的和具有层次性的,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这些在经历了教学实践后,当然就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更好的改进。此时,再反思和进行教案的改进,就变得更有针对性。(二)反思解题方法、解题结果、问题延伸与突发问题的处理教学时,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往往会迸发出许多思维的火花新颖的观点、巧

43、妙的构思、多样的解法、问题的延伸,也会产生一些认识上的错误,这些往往又是教师始料不及的突发性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珍惜、利用这些思维的火花及认识的错误,因势利导加以探究,教后更应从科学性、严谨性与学科的意义等方面去反思、审视它们,分析学生思维的火花及认识错误形成的原因,总结因势利导的优化方法和处理突发发现问题的灵活技巧,然后加以整理记录(再备课),使以后的教学胸有成竹。(三)反思教学方法和师生情感交流方式是否合理、得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节课的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本课的教法设计和实施,也取决于师生情感交流是否顺畅得当。对某一教学内容,教师采用哪种方法更合适有效是启发讲授还是激励探讨,是讲练

44、结合还是指导自学,是实验演示还是实验操作采用的教法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兴趣,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是否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新课程精神,这些在教后反思中也会得到较为清楚的回答。这样,教师便能总结成功因素,分析失败原因,坚持优良的或改进、改换不当的教法和情感交流方式。二、教后记的基本内容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方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可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后记是活页教案中很不起眼的一小块,写好教后记首先是教师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好形式。教后

45、记其实就是教师在教完课后,对教学预案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将经验、教训等记录下来,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和提炼教育科研课题的资料。它是对已完成教案的完善和补充,是课堂教学的总结和升华,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必须重视并及时写好教后记。教后记的内容主要包括六种内容:(一)记成功做法即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目的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如将形象贴切的比喻,巧妙的导入新课,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激发学生思维的提问等记录下来。有时这可能仅仅是一句话,但它对今后的教学将提供最直接的参考。如教师讲“遗传”第一节时,以一个问题结尾:一对夫妇

46、,男的是单眼皮、小眼睛,女的是双眼皮、大眼睛,假如他们生了一个孩子,孩子应是什么样的眼睛?每当此时,学生的思维就异常活跃,七嘴八舌地开始争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个结尾被任课教师记录下来,并应用到以后的教学实践当中,深受学生的欢迎。 (二)记失败之处记失败之处就是将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方法陈旧、演示失败、指导不力、知识性的错误,教案与实际教学脱节,以及当堂没有处理好的学生的问题等等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应吸取的教训。其实,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即使最成功的教学过程,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把这些“败笔”记录下来,认真反思,仔细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以免重犯,教学必然日臻完

47、善。(三)记教学机智就是把授课过程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下来,供以后参考。课堂教学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当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错误认识时,若教师总是简单地予以否定,则难以令学生信服,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这时如果顺着学生错误的思路,诱导学生自己导出错误结论,学生就会迷途知返。 (四)记学生问题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迷惑点,作业中暴露的欠缺点及在考试中出现的失分点,并力争在短时期内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在上完一节课之后应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倾听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记录下来,这对于改进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五)记学生见解即把学生“智慧的火花”(如独到的见

48、解,好的思路)记下来,为今后教学补充新鲜血液。对于一些错误见解,只要它存在普遍性,当堂剖析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记学习心得即把教参、资料、相关书籍以及老教师的一些教学经验、学法指导以及公开课、观摩课的收获记录下来,写入教后记,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消化、吸收,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特别要指出的是,教后记主要是为教师以后编写教案改进教学,积累素材为教研提供信息作准备,不需要长篇大论,只需用精炼的语言将所思所想记录在教案后。另外,教后记往往是教师在课后用很短的时间完成,语言必须简洁明了,有时一个词、一个记号即可。教后记虽然蕴含了丰富的内容,但仅是反思教学的一小部分,真正要想通过反思教学使自

49、己成为学者型的教师,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第四节一个专题式集体备课的典型案例提高备课水平的方法很多,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个专题式的校本活动的集体备课的典型案例:朗读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过去的语文朗读教学都是以背诵为主,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朗读教学又特别强调学生的体验。面对这样的情况,不少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困惑、甚至束手无策。为此,某小学的小学语文教研组长选定了小学朗读教学,作为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题:首先,全体教师围绕朗读教学,一起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分析研讨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查询有关的资料、信息;在此基础上,教研组的全体成员共同讨论,结合本校实际,确定一个

50、具体的案例,具体分析小学朗读教学究竟如何实施教学才是合适的。最终选定的主题是“浅水洼里的小鱼”这节课。其次,围绕这节课,教研组长组织集体备课,大家共同研讨,制定出一个合适的教案。再次,在开公开课的前一天,教研组长组织大家采取抽签的方式,决定执教教师,并安排两名教师作为课堂观察记录员和学生访谈执行者,负责作课堂实况记录以及课后学生的访谈。最后,在观摩教学进行之前,执教教师必须先说课,说明为什么要这么教,自己预设的教案在哪些方面有调整和改动;而后,进行现场观摩教学,两位协助的教师进入课堂现场,其他观摩教师以及外请的专家现场观摩;课后,马上进行执教教师的自我评课,同伴点评,专家点评;活动结束,由教研

51、组长进行总结,形成文字材料,特别是形成与朗读教学有关的系列案例材料,并拟定下一次活动的主题。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论坛、学术沙龙等,为校本教研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例如,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沙龙”,可以以每期一个专题(如新课程“新”在哪里、新理念在我的课程中:一个成功之例、教学病例诊断等),人人参与,互动研讨,集思广言,以平等的对话,引起心灵的交流,思维的碰撞,理念的升华,还可举办“教师读书与教学资料检索活动”,由教科室与工会来联合启动。【资料卡片】一位一线老教师备课的几招锦囊妙计编者按:如何提高备课的水平,这是只有问题而没有标准答案的话题。备课毕竟是实践性的指示,实践性的活动,只有密切结合自

52、己的教学实际、体现自己的教学特点,潜心揣摩,细心总结、提升,才能切实提高自己的备课水平。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的备课经验,完全可以给自己一点感悟,一点启示。在本书的结束,我们给出一位教龄二十年的语文教师写给青年教师的备课的八招锦囊妙计,这里作了轻微的删减和加工。期望读者从中有所体会,有所感悟。如何才能备出一节高质量的课呢?我觉得,要想把自己的每一节课,都变成学生学习生涯中不可缺少的45分钟,那就必须在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方面下足工夫,做足文章,如此,才算是教师认真准备了自己的课堂,认真探究了教学的真谛,认真触摸了教学的风景。在我看来,

53、备课对于每一个优秀教师来说,都必然地要经过“模仿整合创新形成个性化风格”的发展历程。我将自己在备课中关注的八个问题整理出来,算是一个老教师为年轻教师呈现的八招“锦囊妙计”。妙招之一模仿,甚至抄袭对于教学新人而言,模仿,是备课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最精当的成长路径。妙招之二在整合中博采众长化为己有妙招之三迎合学生的喜好老师备课,自然也就要把握住学生的口味,有目标地安排教学活动。我常使用的“迎合术”是游戏。这种迎合中的游戏,也必须要能直接服务于课堂教学,而不仅是营造氛围。妙招之四胸中有丘壑胸中有丘壑就是说备课时,必须明了即将面对的文本,在全册书中占据着什么样的位置,在全学年中体现着什么样的编排理

54、念,在整个学段中落实着什么样的教学思想。这种认知,是一个成熟教师备课时必须高度重视的内容。妙招之五在文本反复阅读中定位课堂妙招之六心中时时装着学生教师备课的目的,只能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备课中所用的一切手段,都必须以学生能够接受为根本。学生的接受,包括学生的智力水平、理解力、情感价值取向等诸多方面。妙招之七准备的,只是话题语文备课的核心,也就应该是对话话题的设计。话题式的备课,在宏观上属于预设课堂。而在微观上,由于细节操作中的非先在性,就使得学生的课堂活动,随时处在细节的生成之中。妙招之八让每节课都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成分这是一招“无招”之招,或者说是一招最为愚笨、最为扎实的寻常招数,属于武术中的“长拳”,是每一个“练家子”都必须知晓的最基本招数。然而,这招又实实在在地体现着备课的最高境界。用一句话来归结的话,还应该是指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最有价值的那些知识能力与素养学养。遗憾的是,这样的招数,我只能偶尔使出,更多情况下,我的备课中,还存在着很多瑕疵,还有很多的课堂时间,消耗在无价值的伪话题的讨论中,甚至是消耗在了批评训斥学生,以及低级无效的劳作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