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周练习4.26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68872172 上传时间:2022-04-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9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一语文周练习4.26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语文周练习4.26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语文周练习4.26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周练习4.2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周练习4.26(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梧桐中学高一语文周练习卷(4.26)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讲中国历史,是讲960万平方公里幅员内、由56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国家的历史。中国史前史是中国通史的史前部分。与有文献记载的历史相对,史前史是指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具体来说,中国史前史是指商代以前的历史;同时不限于中原,不限于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凡960万平方公里以内的古人类遗址和原始文化遗存,都属于中国史前史的范畴。史前时代大部分处于原始社会阶段。原始社会史主要内容是讲生产方式、婚姻、家庭形态、社会组织结构,侧重于阐述原始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其他阶段的历史研究亦是如此。按学科分,

2、属于历史唯物主义教程性质。生产方式决定社会运行的机制,这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发展法则,构成历史的核心内容。但除此之外,各国历史有各国的特点,各民族历史有各民族的特点。特点就是差别,主要包括民族和文化传统两方面,其中既有体质特征的差别,也有非体质特征的差别,诸如生活习惯、民族气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于是,我们看到一些国家虽社会性质、发展阶段相同,但政体、文化、生活方式又千差万别,一国一个样,古今都如此。有些文化传统可能随社会性质、生产方式的改变而淡化、消失,或被新形式的传统取代;唯有构成民族特性的传统精神,往往可世代相传,其根源甚至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史前史的史源主要来自史前考古学。考古学所研

3、究的对象是具体的遗址、遗迹、遗物,这些古代物质遗存无疑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但素材不等于历史,依考古文化序列编排出的年表也不等于历史。不要以为考古的工作对象是实物资料,只要加以客观报道,自然而然的就是唯物主义的,就能从中阐发历史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历史规律是客观存在,无时无刻不在运转并制约着人们的活动。但规律又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认识规律不那么容易。不然,为什么自然界的进化经历了亿万年,直到达尔文才提出进化论?对历史的认识也是这样。世界各国出现过许多史学名家,留下不少史学著作,但直到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做出科学概括,使社会历史规律同宇宙运转

4、的自然法则统一起来,把历史学变为科学。对史前史研究的目的即是为此。历史上依次更替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暂时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必然的,因此,对它所发生的时代和条件来说,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同样是要走向衰落和灭亡的。史前史的研究就是要揭示史前时代消亡的原因,由于史料的匮乏,史前史的研究还显得很年轻。1下列关于“中国史前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史前史是一门科学,指文字产生之前的中国历史,是中国通史的史前部分,具体

5、表现为商代以前的历史。B中国史前史的空间范畴广,凡960万平方公里以内的古人类遗址和原始文化遗存,都属于中国史前史的范畴。C史前史的历史时代大部分处于原始社会阶段,但原始社会阶段不能等同于史前时代,史前时代时间跨度更长。D中国史前史的研究目的是把社会历史规律同自然法则相统一,把历史学变为科学;史源主要来自史前考古学。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历史学的主要内容是讲不同历史阶段的生产方式、焙姻、家庭形态、社会组织结构,从而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B.一个民族的某些文化传统可能会随社会性质、生产方式的改变而淡化、消失,但构成民族特性的传统精神非常稳定。C.考古学研究的对

6、象是具体的遗址、遗迹、遗物,以唯物主义的态度对这些历史素材加以客观报道,就能阐发历史规律。D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只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暂时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存在都有其必然的原因,但终将被替代。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类社会一个共同的发展法则就是生产方式决定社会运行机制,同时这也是构成人类历史的核心内容。B.自然规律、社会历史规律是客观存在,但规律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着,因而认识历史规律不容易。C就历史发展的内部而言,低级阶段都不得不让位于高级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研究史前史就显得过时。D文化传统的差异决定了不同国家历史的差别,一些社会性质、发展阶段相同的国

7、家其历史也千差万别。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生命的态度朱良志朱光潜先生在谈到审美态度时,曾以古松作比喻,说人们对待古松有三种态度:古松是什么样的松树,有多少年份了,这属于科学的态度;古松有什么样的用处,这是功利的态度;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古松,发现古松是一种美的形式,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是审美的态度。在审美态度中,古松本身并不具有意义,其意义在于隐喻或表现人的某种情感,是浸染着人的情感倾向的物象,成了表现人的感情的意象或者形象。其实,在中国的美学和艺术观念中,还存在着与以上三种态度都不同的第四种态度,这第四种态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是

8、将世界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生命的态度,它的观照方式是要去除“态度”。人总喜欢站在世界的对岸看世界,世界在我的对面,是被我感知的存在物、被我欣赏的对象。用这样的态度看世界时,人好像不在这世界中,成了世界的控制者、决定者。而“生命的态度”,则是由世界的对岸回到世界中。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与我的生命相关。王维栾家濑诗写道:“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在飒飒的秋雨之中,白鹭自在上下,诗人写的是自己的生命感觉。在这里,没有外在的“物”,没有被观的“景”,没有观照的主体,没有被观的对象。在诗人当下的体验中,人与世界共成一“天”

9、,共同形成一个生命宇宙。这个世界,中国美学将其称为“境”。中国艺术创造的这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世界有一些基本特点。一是它的体验性,它是艺术家在当下的体验中发现的,“境”是体验的真实。像王维辛夷坞过香积寺等小诗,几乎纯粹是山水花木的描写,没有人,甚至看不出有人的感情。其实,人隐在它的后边,这个生机世界是人在瞬间体验中“发现”的。“境”由心起,没有心灵的体验则没有境界,境界是心灵中呈现的事实。二是它的浑全性,人与山水草木等外在世界共同形成一个无分别的圆满世界。像吴历“一带远山衔落日,草亭秋影淡无人”诗中所呈现的那样,无人即有人,落日山影,草亭空阔,与我心浑然一体,没有分别。更无别虑,就是一个圆满的世

10、界。三是它的相互关联的特征,出现在“境”中的人与山水草木是彼此相关的存在。“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凡常的小院,紧闭的院门,阴沉沉的天气里,寂寞的主人就坐在窗前,眼前是密密的小雨,满目的苍苔。在这里,苍苔、小雨、庭草,都成了诗人的对话者,是与自我生命相关的存在者,由这样的存在者共同构成一个意义世界。(摘自生命的态度,有删改)4下列对于“生命的态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生命的态度是要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境界,还世界以生命的本然意义。B生命的态度是回到世界中看世界,不是以世界的控制者和决定者的身份看世界。C.以生命的态度看世界,没有观照的主体,没有被

11、观的对象,其目的是去除态度。D生命的态度是将世界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人与外在世界共成一个生命宇宙。5下列各项中,其性质属于原文所论“生命的态度”的一项是(3分)()A陈设于展览馆内的屏风,通常用红木制作,起到点缀环境和分隔空间的作用。B“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一句,以马的萧萧长鸣表现自己与友人的依依不舍。C爱莲说通过歌颂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D.“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诗人创造了一个与自己彼此往来、密切相关的境界。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不能以生命的态度观照世界,就不会创造出“境”这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世界。B境界是艺术家在当下体验中发现的

12、,是心灵中呈现的事实,没有体验就没有境界。C人与外在世界共同构成意义世界,其中的存在者彼此间体现了相互关联的特征。D文章运用了类比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将深奥的美学观点阐述得通俗易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7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会议开始,小刘被要求首先发言,他没有话说,却又必须发言,只好搜.肠刮肚,讲了五分钟,便草草收场,下台休息去了。如今,我们见到很多学生出现成长危机,都是与错误的家庭教育休戚机.关,而他们的父母往往有着高学历、高职位,有的还收入不菲。他的父亲从不棍棒相向,而是循循善诱,用如春风化雨.般的话语对他讲述为人之道、做事之理,这奠定了他积极向上的

13、生活态度。神舟十一号飞船在太空飞行约30后,于11月18日安全返回,这标志着中国距离建成航天大国又近了一步,真是大快人心。射击比赛开始,小刘第一个上场,他趴在那里,目不.地盯着靶子,不慌不忙,一勾扳机,“叭”的一声,打出了九环的好成绩。艰苦创业时往往能够箪路蓝缕、克勤克俭;一旦天下无事,承平日久,往往就会疏于律己,不再朝乾夕惕,而是用暮气取代朝气。A.B.C.D.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号称第一部CG电影的爵迹,最令人感慨的是它的演员,全部高颜值,即使演员有点儿瑕疵,也成了几近完美的人,被修得几乎看不出。B如今,支付短信验证码、短信余额提醒等都与用户绑定的联系电话相连,手

14、机成了银行和支付机构验证个人身份和保护个人资金的重要手段。C精准选派,就是把贫困村最需要的优秀干部派下去,为的是让他们打通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带领当地群众走出一条脱贫增收的路子。D放眼我国的家庭教育,许多父母对孩子成长的焦虑与日俱增,给予下一代成长的空间不断缩小,生活内容变得愈发单调,似乎只剩下学习了。9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虢国夫人游春图画面共九人,哪个是虢国夫人?目前流行的说法是:第四、第五两位女士梳着“堕马髻”。那可是当时上层社会妇女最流行的发型,她们的服装也异常明艳。靠前的这位脚上还穿着精美的红色丝鞋。可知这两位中有一位是虢国夫人。那么在这两个人

15、中,又如何分辨出哪个是虢国夫人呢?杨仁恺先生说,近距离观察,就会发现第四位贵妇人脸上未施脂粉,与常常素面朝天的虢国夫人的特点相吻合。原来,她就是女主角。A/何况大概会只要这B都而且由此肯定如果/C全并且因而也许/那D统统/所以应该但是这附:时评文章阅读别被标签化思维所累近年来,一些新闻热点事件,常常发生“舆论反转”现象。事件公布的最后真相,往往与此前引发热议的说法大相径庭。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行千里。的确,在舆情的流变过程中,有关部门应急措施不当、舆情反馈不力,是导致舆论不断激化的关键原因。若能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舆情引导,一些传言、谣言就很难有市场。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在各种舆论热

16、点事件形成、发酵和传播过程中,“标签化思维”同样扮演了重要角色。这种标签化思维,是人们习惯以“贴标签”的方式,用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个群体、某类事物的刻板印象,评判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在一系列舆论热点中,许多人在对事实不甚了了的情况下,就草草做出评判,原因在于受非白即黑、以偏概全的标签化思维所累。标签不是舆论的原罪,它是舆论自带的基因。在日常交往中,人们习惯借助各种标签,了解和评估某个对象或某种事态。这些标签包含特定价值和行为判断,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人际交往成本。人们不用为了某个对方不太熟悉的事物多费口舌,只需要用一个彼此熟知的标签,就能让对方茅塞顿开。周恩来总理当年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

17、议时,把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介绍成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下子就让外国友人心领神会。这就是巧用标签的典型事例。页眉内容标签能够辅助认知,但这并不意味着,凡事都应该进行标签化认知、标签化思考,甚至养成一种标签化思维习惯。同时还应当看到,由于舆论的推波助澜,标签化思维正愈益展现出非理性、情绪化的特征,反过来又恶化了舆论生态。标签化思维的形成,分为编码和解码两个过程。不难看出,标签化基本遵循以下编码路径:把个案泛化为普遍现象,把偶发总结为必然结果,把特殊描述为一般情况,把细节论定为事物全貌。比如,官员都是腐败的,城管都是暴力的,路人都是冷漠的,老人都是讹人的标签化思维发挥作用,则是人们对

18、标签化进行解码的过程。当一个标签形成甚至根深蒂固之后,人们就会用这个代表总体印象的标签,对群体中某个具体个体进行评判。比如,一起普通医患纠纷,如果当事者是官员身份,舆论关于官员的所有负面印象,就会立刻被调动起来,压向当事人。事情的本来面貌,反倒鲜有追问。事实是第一性的,舆论是第二性的。客观地说,标签化思维的形成,确有现实基础。比如舆论场上存在的仇官仇富情结,的确是这个群体中的少数人行为不端、引起公愤形成的。问题在于,个别官员、个别富人的为非作歹,最终却要所有官员和富人一起买单。无论从认识论角度,还是从社会效果看,都是有害的。回顾若干起舆论热点的舆情演变,舆论诉诸惯性思维,在事实尚未调查清楚之前

19、,就匆忙评判的现象并不鲜见。各种谣言之所以能够满天飞,恰恰也是因为它们“印证”了标签化思维形成的刻板印象。在舆论效力越来越大的今天,作为舆论参与者,我们每个人恐怕都得冷静思考一下,该如何克服标签化思维,该如何保持冷静、客观、理性。页眉内容高一语文练习答案参考1选A(特别提示:运用“比对范围法”解答。)A项看似与原文相同,实则不同,原文是“史前史是指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而选项则为“文字产生之前的中国历史”,“产生”早于“记载”,把“史前史”的时间范围给扩大了,本题通过比对时间范围即可解答。2.选C(特别提示:本题的C选项信息跨度大,综合性强,需要运用“切片比对分析法”来解答。)C项,第一

20、个逗号前的语句在第三自然段,就比原文语句少了“所”字,表达意思是一样的;第二、三两句在第四自然段的开头句,作者的观点是否定的,选项是肯定的,所以先切片,再运用“四比四看”,就能确定C选项混淆是非了。3选D(特别提示:运用“比对数量法”解答。)D项,语句中的大部分词语出自原文,但表意却不一样。选项的相关信息在文章的第二自然段的后半部分,可通过比对数量来确定选项,原文是“特点就是差别,主要包括民族和文化传统两方面”,其历史差别表现在两方面,选项只说了“文化传统”,并且“文化传统”只是“差别”的表现形式,也不是“决定”“差别”。4选C(特别提示:本题可运用“逻辑推理”初步判断,再运用“比对对象”解答

21、。)题干要求是“对于生命的态度的理解”,既是理解其内涵,A、RD项陈述的都是“生命的态度”,而C选项是“以生命的态度看世界”,属于概念的外延,并且C选项本身就存在逻辑矛盾,既然承认“生命的态度”,怎么能“去除态度”。再比对,原文是“它的观照方式是要去除态度”,去除态度的是近指的“关照方式”,而非远指的“生命的态度”,从而可确定答案为C。5选D(特别提示:本题考查的是“文本观点迁移判断”。)先把握作者对“生命的态度”的观点是达到“境”,另外还有朱光潜先生三种态度,把握这些后,再比对选项,发现A项属于科学和功利态度,B、C选项属于审美态度,D选项已经明确了“境界”。页眉内容6选D文章没有运用类比论

22、证,运用的是对比论证。7. A【解析】搜肠刮肚:比喻绞尽脑汁,苦思苦想。使用正确。休戚相关:指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连。而本句讲的是因果关系,不是忧喜与祸福,应改为“密切相关”。循循善诱: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使用正确。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本句所言不是坏人坏事受到惩罚和打击,所以使用错误。目不交睫:没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盯着耙子”与睡觉无关。朝乾夕惕:乾,乾乾,即自强不息;惕,小心谨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使用正确。(3分)8. C【解析】A项,语序不当。“被修得几乎看不出”应移至“也”和“成了几近完美的人”之间。B项,主语与宾语不对应。“手机”不成为“手段”。D项,中途改换陈述对象,“生活内容”前应该加“孩子们的”。(3分)9. B【解析】A项,处的“大概”用错了。它表推测,与上文“那可是当时上层社会妇女最断的发型”的肯定语气相矛盾。C项,处的“也许”用错了,它表达的是不确定的语气,而根据文意,两个人中必定有一位是虢国夫人,是很确定的语气;处的“那”用错了,它是远指,与翅的“近距离观察”不对应;D项,处的“但是”用错了,它表转折,而处前后并非转折关系。(3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