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课标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资料word版第四章第4讲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8871481 上传时间:2022-04-05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6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人教课标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资料word版第四章第4讲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新人教课标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资料word版第四章第4讲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新人教课标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资料word版第四章第4讲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资源描述:

《新人教课标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资料word版第四章第4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课标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资料word版第四章第4讲(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4讲氮及其化合物考纲要求1.了解NO、NO2的性质。2.掌握硝酸的性质和用途,结合金属与HNO3的反应,掌握守恒法的计算技巧。3.了解氮的氧化物及含磷洗涤剂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4.了解氨气、铵盐的性质及用途;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5.掌握铵根离子的检验。考点一氮气及其氧化物1氮气(1)氮的固定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氮的过程。(2)氮气的性质物理性质纯净的N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约占总体积的4/5。化学性质通常情况下,N2化学性质很稳定,只在高温、放电、催化剂等条件下才能发生一些化学反应。a与H2反应:N23H22NH3。b与O2反应:N2O22NO。2氮的氧化

2、物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N2O、NO、N2O3、NO2、N2O4、N2O5等。完成NO和NO2的比较表:NONO2物理性质颜色无色红棕色毒性有毒有毒溶解性不溶能溶化学性质与O2反应2NOO2=2NO2与H2O反应3NO2H2O=2HNO3NO与人体、环境的关系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1 / 39转化成NO2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特别提醒(1)氮的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2)空气中NO2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3)空气中NO、NO2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汽车尾气、硝酸工厂等。(4)N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氧化性为主。NO2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深度思考1根

3、据氮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氮元素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为什么氮气很稳定?答案氮气的性质不仅与原子结构有关,还与氮分子的构成有关;氮气分子中的NN键,键能很大,分子结构稳定,故氮气很稳定。2俗话说“雷雨发庄稼”,这说明雷雨中含有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化合态的氮,请同学们写出三个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答案N2O2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3如何鉴别NO2与溴蒸气?答案由于NO2和Br2在性质上有不少相似性:均具有氧化性;溶于水均有酸生成;均可与碱反应;均为红棕色等。所以不能用淀粉KI试纸、pH试纸、NaOH溶液来鉴别,但二者性质又有差别,可以用下列方法鉴别:AgN

4、O3溶液;CCl4溶液;用水洗法。题组一NO、NO2的性质及对环境的影响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BNO可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CNO2通入FeSO4溶液中始终无明显现象D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NO、CO和N2答案B解析NO易被氧化为NO2,N2不是污染物,NO2通入溶液中生成HNO3,能把Fe2氧化成Fe3,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棕黄色。2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NO2,NO2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在日光照射下,NO2发生一系列光化学烟雾的循环反应,从而不断产生O3,加重空气污染。反应过程为2NO22NO2O,2NOO22NO2,OO2O

5、3。下列对该反应过程及产物叙述正确的是()ANO2起催化剂作用 BNO起催化剂作用CNO2只起氧化剂作用 DO3与O2为同分异构体答案A解析反应过程得O22O,OO2O3,NO2起催化剂作用,反应过程中NO2作氧化剂,A项正确,B、C项错误;O3与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不相同,不是同分异构体,属同素异形体,D项错误。3N2O俗称“笑气”,曾用作可吸入性麻醉剂。以下反应能产生N2O:3CO2NO23CO2N2O。下列关于N2O的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 mol N2O,消耗1.5 mol COB等物质的量的N2O和CO2含有相等的电子数CN2O只具有氧化性,无还原性DN2O会迅速与人体血

6、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答案B解析由方程式知,生成1 mol N2O时消耗3 mol CO,A错误;1 mol N2O与1 mol CO2都含有22 mol电子,B正确;N2O中氮元素为1价,是氮元素的中间价态,所以N2O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C错误。题组二有关氮的氧化物计算类试题4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气体是()A可能是N2与NO2的混合气体B只能是O2与NO2的混合气体C可能是NO与NO2的混合气体D

7、只能是NO2一种气体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两点:(1)明确氮气不溶于水,且常温下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2)NO2可与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NO,NO2和NO与氧气按适当的比例被水完全吸收。5将容积为50 mL的量筒充满二氧化氮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将量筒倒置在盛满水的水槽里,一段时间后,量筒里剩余气体体积为5 mL。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体积比可能是_或_。答案187437解析NO或NO2与O2混合气体与水的反应计算关系式可由下列化学方程式推导出来。2NOO2=2NO23NO2H2O=2HNO3NO由2得4NO2O22H2O=4HNO3由324NO3O22H2O=4HNO3、两式就是

8、平时计算经常用到的关系式。设剩余的5 mL气体为O2,则参加反应的NO2和O2的总体积为50 mL5 mL45 mL则原混合气体里,NO2的体积为45 mL4/536 mLO2的体积为50 mL36 mL14 mL即NO2与O2的体积比为3614187。设剩余的5 mL气体为NO,由式得过量的NO2体积为15 mL,则发生反应的NO2和O2的总体积为50 mL15 mL35 mL则原混合气体里,O2的体积为35 mL1/57 mL,NO2的体积为50 mL7 mL43 mL即NO2与O2的体积比为437。NOx和O2混合型计算题的规律总结1关系式法(1)NO和O2混合气体通入水中由2NOO2=

9、2NO2和3NO2H2O=2HNO3NO得总反应为4NO3O22H2O=4HNO3(2)NO2和O2混合气体通入水中由3NO2H2O=2HNO3NO和2NOO2=2NO2得总反应为4NO2O22H2O=4HNO3(3)NO、NO2和O2三种混合气体通入水中先按3NO2H2O=2HNO3NO计算出生成的NO体积,再加上原来混合气体中NO体积,再按(1)计算。2电子守恒法当NOx转化为硝酸时要失去电子,如果是NOx与O2混合,则反应中O2得到的电子数与NOx失去的电子数相等。考点二硝酸1物理性质硝酸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2化学性质(1)不稳定性反应:4HNO32H2O4NO2O2。(2

10、)强氧化性硝酸无论浓、稀都有强氧化性,而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按要求完成下列反应的方程式:与金属反应:稀硝酸与铜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浓硝酸与铜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与非金属反应:如浓硝酸与C的反应为C4HNO3(浓)CO24NO22H2O;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硝酸可氧化H2S、SO2、Na2SO3、HI、Fe2等还原性物质。如稀硝酸与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4HNO=3Fe3NO2H2O。(3)与有机物反应硝化反应(与C6H6反应):C6H6HNO3C6H5NO2H2O;颜色反应:蛋白质遇到浓硝

11、酸时变黄色。深度思考1久置的硝酸呈黄色,如何除去?怎样保存硝酸?答案硝酸显黄色是由于硝酸见光或受热发生分解,生成的NO2溶于浓硝酸所致,所以消除的方法是通入O2(或空气),使其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保存时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凉处。2常温下,铝和铁在浓硝酸中“钝化”是化学变化吗?答案是化学变化,钝化是在铁、铝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了金属与硝酸的进一步反应。题组一硝酸性质的多重性1在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AFeO和HNO3 BAl(OH)3与HNO3CH2S和HNO3 DCH3与HNO3答案A解析硝酸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

12、典型特征是反应中既有硝酸盐的生成又有氮元素较低价化合物的生成。对照四个选项。A符合题意;B只起酸的作用;C只起氧化剂的作用;D只作为反应物。2取三张蓝色石蕊试纸置于表面皿上,然后按顺序滴加65%的硝酸,98.3%的硫酸和新制氯水,三张试纸最终呈现的颜色是()A白 红 白 B红 黑 红 C红 红 红 D白 黑 白答案D解析因上述两酸均为浓酸,均具有强氧化性,新制氯水中含强氧化性的次氯酸,浓硫酸还表现出脱水性,所以应选D。题组二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计算3在标准状况下将1.92 g铜粉投入一定量浓HNO3中,随着铜粉的溶解,反应生成的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当铜粉完全溶解后共收集到由NO2和NO组成的混合气体

13、1.12 L,则混合气体中NO的体积为()A112 mL B1 008 mLC224 mL D448 mL答案A解析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1.12 L22.4 Lmol10.05 mol,1.92 g铜粉的物质的量为0.03 mol。设NO的物质的量为n1 mol,则NO2的物质的量为(0.05n1)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3n1(0.05n1)10.032,解得n10.005,V(NO)0.005 mol22.4 Lmol10.112 L112 mL。4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5.6 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

14、被水吸收生成硝酸。则消耗铜的质量为()A16 g B32 g C64 g D无法计算答案B解析该题氮元素变化为硝酸氮的氧化物硝酸,所以题目中的反应可以看成是铜与氧气的反应,其中硝酸为“催化剂”,所以铜的物质的量为20.5 mol,即32 g。5有一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酸,其中H2SO4和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4 molL1和2 molL1,取10 mL此混合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待反应结束后,可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的体积为(设反应中HNO3被还原成NO)()A0.448 L B0.672 LC0.896 L D0.224 L答案B解析金属和混酸反应通过离子方程式计算比较简便,3Fe8

15、H2NO=3Fe22NO4H2O(铁过量,产物为Fe2),反应中Fe和H过量,生成的NO的量以NO为准来计算,共得NO 0.448 L,若只考虑到这一步反应,得答案A是错误的,因为过量的铁还可以和溶液中过量的H反应产生H2,即有Fe2H=Fe2H2,生成的H2为0.224 L,气体体积共计0.672 L,应选B。1涉及HNO3的离子反应常见的易错问题(1)忽视NO在酸性条件下的强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NO不能与Fe2、I、SO、S2、Br等还原性较强的离子大量共存。(2)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忽视HNO3的强氧化性,将氧化还原反应简单的写成复分解反应。2金属与硝酸反应计算题(1)思维模型(2)计算

16、中的守恒思想的应用原子守恒法HNO3与金属反应时,一部分HNO3起酸的作用,以NO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一部分作为氧化剂转化为还原产物,这两部分中氮原子的总物质的量等于反应消耗的HNO3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得失电子守恒法HNO3与金属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HNO3中氮原子得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金属失电子的物质的量。电荷守恒法HNO3过量时反应后溶液中(不考虑OH)则有:c(NO)c(H)nc(Mn)(Mn代表金属离子)。离子方程式计算法金属与H2SO4、HNO3的混合酸反应时,由于硝酸盐中NO在H2SO4提供H的条件下能继续与金属反应,因此此类题目应用离子方程式来计算,先作过量判断,然后根据完全

17、反应的金属或H或NO进行相关计算,且溶液中要符合电荷守恒。题组三有关硝酸氧化性的实验探究6如图是用浓硝酸、铜片、水等试剂探究浓、稀硝酸的强氧化性并观察还原产物的实验装置。.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实验 将铜片置于具支试管的底部,在分液漏斗中加入约5 mL浓硝 酸,往具支试管中放入约2 mL浓硝酸,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1)具支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实验中观察到能证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的现象_。.稀硝酸的强氧化性实验(3)上述反应完成后,欲进一步证明稀硝酸也具有强氧化性,紧接的简便、合理的实验操作是_。(4)能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产生NO的实验现象是_(填写序号)。Ac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18、Bc中收集到的无色气体接触空气后变为红棕色Cb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接触空气后变为红棕色.实验反思(5)利用该装置先进行铜与浓硝酸反应,再进行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其好处是_。.问题讨论用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的浓硝酸、稀硝酸(硝酸均过量)反应时,发现反应后所得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对此有两种看法:两者颜色不同的原因是因为Cu2浓度差异引起的。前者溶液呈绿色,是因为生成的红棕色NO2溶解于溶液中引起的。(6)你认为上述看法_(填“”或“”)合理。若是合理,说明理由,若是合理,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_。答案(1)Cu4HNO3(浓)=Cu(NO3)22NO22H2O(2)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蓝,放

19、出红棕色气体(3)往分液漏斗中加水稀释浓硝酸,打开活塞,放入稀硝酸(4)C(5)利用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NO2排出具支试管中的空气,有利于观察Cu与稀硝酸的反应产物(6)往蓝色溶液中通入NO2,溶液变成绿色(或加热绿色溶液,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溶液变成蓝色)解析.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实验中具支试管中溶液变蓝,且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向试管中加水将浓硝酸稀释后,可以继续进行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这样可以利用Cu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NO2排出具支试管中的空气,有利于观察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产物。.由于硝酸均过量,铜的质量相同,溶液的体积相同,

20、所以铜无论是与稀硝酸反应,还是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Cu2的浓度是相同的,看法是不合理的,可通过向蓝色溶液中通入NO2看溶液是否变绿,或加热绿色溶液看是否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来证明。1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模板(1)探索性实验方案的设计程序为物质实验事实科学抽象结论(2)验证性质实验方案设计程序为物质性质推测实验验证结论。2现象描述答题模板(1)全面描述现象的程序“海、陆、空”“海”溶液有什么变化;“陆”固体有什么变化;“空”气体有什么变化。(2)规范描述现象的答题模板如颜色:由(具体颜色)变为(具体颜色)气体:溶液中产生(颜色)的气泡,(或)在固体表面产生(颜色)气泡。沉淀:在(颜色)溶液中产生(颜色

21、)的沉淀(浑浊)考点三氨和铵盐1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1)物理性质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液化可作制冷剂,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可溶解700体积的氨气。(2)分子结构电子式:。(3)氨的化学性质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NHOH,氨气溶于水得氨水,氨水中含有的粒子有NH3H2O、NH3、H2O、NH、OH、H。氨水为可溶性一元弱碱,易挥发,不稳定,易分解:NH3H2ONH3H2O。氨气与酸反应a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有白烟生成,将浓盐酸改为浓硝酸,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化学方程式为HClNH3=NH4Cl、NH3HNO3=NH4NO3。b.与CO2等

22、酸性氧化物反应:NH3CO2H2O=NH4HCO3或2NH3CO2H2O=(NH4)2CO3。NH3的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4NH35O24NO6H2O。与盐溶液反应将氨水加入下列溶液,完成下表:被滴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FeCl3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Fe33NH3H2O=Fe(OH)33NHAlCl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Al33NH3H2O=Al(OH)33NH(4)实验室制取氨气的三种方法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其他方法方法化学方程式(或原理)气体发生装置加热浓氨水NH3H2ONH3H2O浓氨水固体NaOHNaOH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且OH浓度的增大有利于NH3的生成浓

23、氨水固体CaOCaO与水反应,使溶剂(水)减少;反应放热,促使氨水分解。化学方程式为NH3H2OCaO=NH3Ca(OH)22.铵盐及NH的检验(1)铵盐的物理性质铵盐都是白色固体,均易溶于水。(2)铵盐的化学性质(3)NH的检验未知液呈碱性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则证明含NH。深度思考1液氨和氨水有哪些区别?完成下列表格。液氨氨水形成物质分类混合物微粒种类NH3、NH3H2O、H、H2O、NH、OH存在条件常温常压下不能存在常温常压下可存在答案氨气液化氨气溶于水纯净物NH32固态NH4Cl受热变成气体,气体遇冷又变为固态NH4Cl;固态碘受热变成蒸气,蒸气遇冷又变成固态碘,这两种现象的本质

24、是否相同?答案不相同,NH4Cl固体受热分解成NH3和HCl,发生了化学变化;固态碘受热升华成为碘蒸气,是物理变化。题组一氨及铵盐的性质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说明理由。氨气溶于水能导电,所以氨气是电解质。实验室用浓氨水与NaOH固体制取氨气。氨与酸反应生成铵盐,与挥发性酸相遇时能形成白烟。某晶体与NaOH共热放出一种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晶体中含有NH。氨水中含氮微粒中最多的微粒是NH。把NH3通入稀HNO3中,当溶液的pH等于7时,溶液中NH3和HNO3等物质的量反应。液氨作为清洁能源的反应原理是4NH35O24NO6H2O。氨水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3H2O(

25、除水)。在1 molL1氨水中,NH3H2O、NH、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为1 molL1。答案正确。不正确,NH3本身不导电,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NH3H2ONH3H2ONHOH而导电,故NH3不是电解质;不正确,氨水中存在大量的NH3H2O和少量的NH;不正确,NH3和HNO3等物质的量反应时,得到NH4NO3溶液,NH水解使溶液显酸性,pH7;不正确,产生的NO是污染气体。2下列反应中说明NH3既有还原性,又有碱性的是()A4NH35O24NO6H2OBNH3HNO3=NH4NO3C8NH33Cl2=N26NH4ClD2NH33CuO3CuN23H2O答案C解析在A、D两项中,参加反应

26、的NH3全部被氧化,NH3只体现还原性;B项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NH3只体现碱性;C项中参加反应的8 mol NH3有2 mol被氧化,NH3既体现碱性又体现还原性。3氯化铵和氯化钠可用下列哪一种方法分离()A加入氢氧化钠 B加入AgNO3溶液C加热法 D加入一种合适的酸答案C解析分离可根据物理性质用物理方法进行分离,比如根据各组分的溶解性不同,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根据各组分的沸点不同,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根据各组分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结晶的方法分离。也可根据各组分的化学性质不同,加入某些试剂,采取一定的化学方法进行分离。根据以上分析,题目所给NaCl和NH4Cl只能用化学方法分离,又因

27、为两种物质中都含Cl,所以加AgNO3或加酸都起不到分离的作用,加入NaOH,只能鉴别NH4Cl和NaCl,而达不到分离的目的。利用铵盐的不稳定性及NH3的化学性质,可以选用加热法。题组二氨气及铵盐的性质实验4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如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率的实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下列关于物质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B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C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D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答案C解析A项中浓H2SO4不是挥发性酸,不会产生白色烟环;B、C、D三项中由于NH3的摩尔质量小,扩散速度快,所以离白色烟环远的甲为浓氨水,故C正确。5如

28、下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现象解释A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NH3与浓盐酸反应产生了NH4Cl固体B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C氯化物溶液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AlCl3溶液D干燥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是一种可溶性碱答案A解析NH3能与HCl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H4Cl白色固体,NH3也能与H2SO4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H4)2SO4;NH3与氯化物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物沉淀,该氯化物可以是氯化铝、氯化镁等;NH3溶于水生成NH3H2O,NH3H2O

29、是一种可溶性碱,NH3是氢化物。6右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BNH3(H2O中含酚酞)/红色喷泉CH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答案A解析CO2在NaHCO3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因此不能形成喷泉;NH3极易溶于水生成NH3H2O,NH3H2O发生电离生成OH,遇酚酞使之显红色;H2S和CuSO4反应生成CuS黑色沉淀;HCl极易溶于水,且和AgNO3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因此A不正确。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装置探究氨气的还

30、原性。(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2)若实验时通入氨气的速率过快,在烧瓶中会出现白烟,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3)该小组同学以氨气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备碳酸氢铵。甲同学先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充分溶解后,再通入氨气;乙同学先将氨气通入水中,充分溶解后,再通入二氧化碳。请选择合适的方案并说明原因。答案(1)4NH35O24NO6H2O(2)NH4NO3(3)乙同学方案正确;CO2在水中溶解度小,先通CO2再通NH3生成的NH4HCO3的量少,而且易生成(NH4)2CO3,先通NH3至饱和再通CO2至过量,保证产物量大,且全部是NH4HCO3溶液。喷泉实验的形成原理1形成喷泉的原理形成喷泉最根本

31、的原因是瓶内外存在压强差。当烧瓶内气体溶于液体或与之反应时,瓶内气体大量减少,压强降低,外界的大气压将液体压入烧瓶内,如此持续,最后液体将充满烧瓶。2常见喷泉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两类(1)极易溶于水的气体(NH3、HCl、SO2等)与水可形成喷泉;(2)酸性气体(HCl、SO2、NO2、CO2、H2S等)与NaOH(aq)也能形成喷泉。3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1)盛气体的烧瓶必须干燥;(2)气体要充满烧瓶;(3)烧瓶不能漏气(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4)所用气体能大量溶于所用液体或气体与液体快速反应。4常见的喷泉实验装置喷泉实验的本质是形成压强差而引发液体上喷,为此可设计多种不同的装置和采用

32、不同的操作(如使气体溶于水、热敷、生成气体、发生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等)来使喷泉产生。装置:挤压气球,即可使少量的溶液沿导管进入烧瓶中,导致大量的NH3溶解,烧瓶内形成负压而产生喷泉。装置:去掉了胶头滴管。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捂热烧瓶,氨气受热膨胀,使氨气通过导管与水接触,即产生喷泉。(开放性问题,或用浸冰水的毛巾“冷敷”烧瓶,使水进入烧瓶,烧瓶内氨气溶于水)装置:在锥形瓶中加入能产生气体的物质,使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明显增大,将液体压入烧瓶而产生喷泉。装置:在水槽中加入使水温度升高的物质,致使锥形瓶内酒精因升温而挥发,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而产生喷泉。装置:烧瓶中通入H2S(或SO2),

33、然后通入SO2(或H2S),现象为有淡黄色粉末状物质生成,瓶内壁附有水珠,NaOH溶液喷到烧瓶内。题组三氨气的实验室制法8下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_。答案(1)(3)解析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方法有:铵盐与碱加热制取氨,常用固体NH4Cl与Ca(OH)2反应,试管口向下倾斜;在浓氨水中加CaO,因为在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NH3H2ONHOH,加入CaO,平衡向左移,同时又放热促进氨水分解为氨气;加热浓氨水,加快氨水分解为氨气。(1)错在直接加热氯化铵(NH4Cl分解生成的NH3和HCl在试管口又冷凝成NH4Cl);(3)错在试管口向上倾斜。9某研究小组要快速制取

34、干燥的氨气,提供的药品有:浓氨水、氯化铵固体、氢氧化钠固体、蒸馏水、碱石灰,提供的仪器如下所示(必要的塞子、玻璃导管、橡胶管、固定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略去)。(1)需选择的药品是_,该小组选择的药品混合后快速放氨气的原因_,选择的仪器是_。(2)若用下图甲装置收集NH3,如何判断烧瓶中已收集满NH3?_。(3)图乙中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答案(1)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NaOH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放氨气,且c(OH)增大,使NH3H2ONH3H2ONHOH平衡左移,有利于NH3放出或(2)漏斗下端边沿与水面接触时溶液颜色变为红色(3)气球逐渐变大10有甲、乙两位同学想利用

35、下列装置及化学试剂,对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的实验进行改进。化学试剂:NH4Cl固体、浓氨水、固体NaOH(1)甲同学想方便快速制取少量氨气,应选择的装置是_(填序号),选用试剂是_(填序号)。选用上述试剂制氨气的理由是_,实验过程中,制气时的实验操作是_。(2)乙同学建议,把教材中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收集装置由大试管改为集气瓶且瓶口向上收集氨气,并确保不污染环境,请你根据其设想回答:若用排气法收集氨气,请在方框内画出其气体收集装置和尾气吸收装置,标出所用试剂(自选)名称。若用排液集气法收集NH3,可选用的试剂是_(填序号)。AH2O B浓H2SO4CCCl4 D饱和NaCl溶液答案(1)BNaOH

36、固体遇水放热,使氨气的溶解度降低,同时可使溶液中c(OH)增大,促使NHOHNH3H2ONH3H2O平衡向右移动,从而使氨气逸出将浓氨水逐滴滴加到NaOH固体上(2)如图C解析实验室快速制取氨气可以用浓氨水和生石灰或固体NaOH,可以选用装置B,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集气瓶口向上时进气管应较短一些,这样可以使密度较大的空气排出,为了防止氨气污染环境可以进行尾气吸收,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需要防止倒吸。考点四氨及其重要化合物转化关系的综合应用注意箭头指出可体现物质的性质,指向可寻找该物质的制备方法。题组一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1(2010重庆理综,27)某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探究氨的催化氧化。(1)氨

37、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2)加热玻璃管2一段时间后,挤压1中打气球鼓入空气,观察到2中物质呈红热状态;停止加热后仍能保持红热,该反应是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3)为保证在装置4中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装置3应装入_;若取消3,在4中仅观察到大量白烟,原因是_。(4)为实现氨催化氧化,也可用装置5替换装置_(填装置代号);化合物X为_(只写一种),Na2O2的作用是_。答案(1)4NH35O24NO6H2O(2)放热(3)浓H2SO4生成的NO与O2反应生成NO2,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NH3与HNO3反应生成了NH4NO3(4)1NH4Cl与HCl反应生成氧气(答案合理均可)解

38、析(2)由停止加热后仍能保持红热,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3)保证在装置4中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装置3应把产物中的水蒸气、氨气除去,所以3中应装浓H2SO4,若没有3,生成的NO与O2在4中反应生成NO2,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HNO3与NH3反应生成NH4NO3白色固体小颗粒白烟,不会有红棕色气体生成。由5的特点可知5为气体制取装置;用5代替1,若X为NH4Cl,在加热时NH4ClNH3HCl,4HCl2Na2O2=4NaClO22H2O,既可以提供NH3,又可以制得O2。2A、B、C、D是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四种气体单质。E、F均为气体,且F为红棕色。有关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均已略

39、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D的化学式为_。(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3)Y和E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B和Z,这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反应,可消除E对环境的污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0.1 molL1的X溶液和0.1 molL1的Y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呈_性(填“酸”、“碱”或“中”),原因是_(用离子方程式说明)。答案(1)H2(2)3NO2H2O=2H2NONO(3)4NH36NO=5N26H2O(4)酸NHH2ONH3H2OH解析(1)本框图突破口之一是“白烟”,是挥发性酸和氨气相遇后的产物,由此可推知D是H2,突破口之二是“红棕色气体”,F应为NO2,反推可知E为NO,C为

40、O2,Z为H2O,Y为NH3,X为HCl,G为HNO3。(3)中涉及反应的名称为氨催化氧化反应,其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归中反应。(4)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NH4Cl,铵根离子水解而使溶液显酸性。(1)有关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推断题常以产生白烟、红棕色气体、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变为红棕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等特殊现象为突破口。(2)含氮物质的化合价变化及规律氮元素间的歧化和归中歧化同一元素的化合价在同一反应中既升高又降低。归中同一元素高价态和低价态生成中间价态。歧化:3NO2H2O=2HNO3NO归中:6NO4NH3=5N26H2O含氮物质的连续氧化NH3NONO2HNO3N2NONO2HN

41、O3题组二“一图多变”综合考查非金属元素3已知A、B、C、D是中学化学的常见物质,且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中的H2O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A可用于自来水消毒,D是生产、生活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金属单质,加热蒸干B的溶液不能得到B,则B的化学式可能是_;工业上制取A的离子方程式为_。(2)若A是一种碱性气体,常用作制冷剂,B是汽车尾气之一,遇空气会变色,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若D是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之一,B有两性,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4)若A、C、D都是常见气体,C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42、某同学将搜集到的一定量的酸雨保存在密闭容器中,每隔一定时间测酸雨的pH,发现在起始一段时间内,酸雨的pH呈减小趋势,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_。答案(1)FeCl32Cl2H2O2OHCl2H2(2)4NH35O24NO6H2O(3)Al(OH)3OH=AlO2H2O(4)2H2SSO2=3S2H2O2H2SO3O2=4H2SO解析(1)氯气常用于自来水消毒,则A为Cl2;铁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单质,D是铁,则B为FeCl3、C是FeCl2。(2)碱性气体为NH3,汽车尾气中遇空气变色的气体是NO。(3)常见的两性物质是Al2O3和Al(OH)3,D、C分别为NaOH和NaAlO2,故B为Al(O

43、H)3。(4)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是SO2,A与SO2均含有硫元素,且二者反应生成硫单质,故A为H2S。酸雨的主要成分是H2SO3,在放置过程中被氧化为H2SO4,酸性增强。同一个转化关系图,角度不同可以得到四类不同的转化。故在复习时对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关系图中相似的转化关系,应加强联系,并关注其中某些物质的特征差异,以便明确具体物质。具有特殊颜色的气体:黄绿色气体是Cl2,红棕色气体为NO2;具有特殊性质的气体:氨气是中学阶段需掌握的唯一碱性气体,具有特殊气味的气体: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是H2S。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用浓HNO3与Cu反应制备NO2 ()(2012广东理

44、综,9C)(2)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2012广东理综,10C)解析其原理为N23H22NH3。(3)实验室用NH4Cl和Ca(OH)2制备NH3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2012广东理综,10D)解析原理为2NH4ClCa(OH)22NH3CaCl22H2O,非氧化还原反应。(4)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是因为HNO3分解生成了NO2 ()(2011四川理综,11A)解析其原理为3Fe2NO4H=3Fe3NO2H2O,2NOO2=2NO2。(5)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色,是因为浓氨水呈碱性

45、()(2011安徽理综,10D)(6)可用氨水除去试管内壁上的银镜 ()(2012海南,4A)解析浓氨水不和Ag反应,应用稀硝酸。(7)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有一氧化氮生成 ()(2012重庆理综,7C)(8)白磷在空气中加热到一定温度能转化为红磷 ()(2012重庆理综,7D)解析需隔绝空气加强热。(9)将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2012山东理综,12D)2(2012福建理综,11)下列物质与水作用形成的溶液能与NH4Cl反应生成NH3的是()A二氧化氮 B钠 C硫酸镁 D二氧化硅答案B解析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二氧化氮溶于水形成硝酸溶液,

46、硫酸镁溶于水形成硫酸镁溶液,这两者都不能与NH4Cl反应;钠溶于水形成的NaOH溶液能与NH4Cl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NH3。3(2012上海,16)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A是氨气发生装置 B是氨气发生装置C是氨气吸收装置 D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答案B解析装置中NH4Cl受热易分解生成NH3和HCl,但在试管口附近两者又能结合生成NH4Cl,选项A错误;装置中的漏斗放置过低,不能防止倒吸,选项C错误;装置中的试管口应放一团干燥的棉花,选项D错误。4(2012上海,11)工业上将氨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铂铑合金网发生氨氧化反应,若有标准状况下V L氨气完全反应,并转

47、移n个电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可表示为()A. B. C. D. 答案D解析氨催化氧化的反应为4NH35O24NO6H2O,标准状况下V L氨气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5NAn,则NA。52012海南,13(1)(2)氮元素的氢化物和氧化物在工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中都有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1)氮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为_;(2)NH3与NaClO反应可得到肼(N2H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1)5(2)2NH3NaClO=N2H4NaClH2O解析(1)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其中L层电子数为5。(2)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反应中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48、NH3NaClO=N2H4NaClH2O。6(2011重庆理综,27)固态化合物A由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可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甲组同学用下图装置(夹持装置略)对其进行探究实验。(1)仪器B的名称是_。(2)实验中,中的试纸变蓝,中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并有M生成,则中的试剂为_;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V中的试剂为_。(3)乙组同学进行同样实验,但装置连接顺序为,此时中现象为_,原因是_。(4)经上述反应,2.5 g化合物A理论上可得0.56 L(标准状况)M;则A的化学式为 _。答案(1)分液漏斗(2)碱石灰3CuO2NH33CuN23H2O浓H2SO4(3)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uO与氨气反

49、应生成的水和未反应的氨气生成氨水,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4)Mg3N2解析(1)仪器B是分液漏斗。(2)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在中学中所学过的只有NH3,因此化合物A中一定含有N元素,由于干燥后的NH3在加热情况下可以与CuO反应,因此中干燥管内干燥剂为碱石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uO2NH3,3CuN23H2O;中的试剂为浓H2SO4,用来干燥和洗气。(3)乙组同学将装置放在装置之前,由于CuO与NH3反应产生H2O,H2O与未反应的NH3反应生成NH3H2O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4)设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3Ny,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X3NyN21 1讨论:y只能取正整数,若

50、y1,x12,无解。若y2,x24,符合,则化合物A为Mg3N2。7(2011安徽理综,28)地下水中硝酸盐造成的氮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文献报道某课题组模拟地下水脱氮过程,利用Fe粉和KNO3溶液反应,探究脱氮原理及相关因素对脱氮速率的影响。(1)实验前:先用0.1 molL1H2SO4洗涤Fe粉,其目的是_,然后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将KNO3溶液的pH调至2.5;为防止空气中的O2对脱氮的影响,应向KNO3溶液中通入_(写化学式)。(2)右图表示足量Fe粉还原上述KNO3溶液过程中,测出的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pH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部分副反应产物曲线略去)。请根据图中信息写出t1时

51、刻前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t1时刻后,该反应仍在进行,溶液中NH的浓度在增大,Fe2的浓度却没有增大,可能的原因是_。(3)该课题组对影响脱氮速率的因素提出了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假设一:溶液的pH;假设二:_;假设三:_;(4)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写出实验步骤及结论。(已知:溶液中的NO浓度可用离子色谱仪测定)实验步骤及结论: 答案(1)去除铁粉表面的氧化物等杂质N2(2)4FeNO10H=4Fe2NH3H2O生成的Fe2水解(或与溶液中的OH结合)(3)温度铁粉颗粒大小(4)实验步骤及结论:分别取等体积、等浓度的KNO3溶液于不同的试管中;调节溶液呈酸性且pH各不相同,并通入N2;分别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等质量的同种铁粉;用离子色谱仪测定相同反应时间时各溶液中NO的浓度。若pH不同的KNO3溶液中,测出的NO浓度不同,表明pH对脱氮速率有影响,否则无影响。(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解析(1)用稀H2SO4洗涤Fe粉的目的是去除Fe粉表面的氧化物等杂质,中为防止空气中的O2对脱氮的影响,向KNO3溶液中通入N2。(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