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

上传人:cjc2****371 文档编号:68858809 上传时间:2022-04-05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4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转变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转变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转变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变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转变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潘建国(2006年1月13日)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和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研究部署今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讨论修改“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市领导对这次大会非常重视,沈柏年常务副市长亲自到会,并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并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四点意见。一、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总结了2005年发展改革工作,研究部署了今年工作任务,并讨论修改“十一五”规划纲要。马凯主任作了题为“站在新的起点上,坚持科学发

2、展观,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的报告。(一)关于去年全国的经济形势。去年以来,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一是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有所提高,预计去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4%;二是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有所改善,经济运行呈现高增长低通胀、效益与速度同步提高、消费与投资增速差距缩小等特点;三是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实施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装备国产化项目;四是关键领域的改革取得新突破;五是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六是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初步预测,“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8,人均GDP超过1万元。 (二)关于今年的经济发展环境。总体来看,国内外环境仍有利于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当前经济发展的突

3、出问题:一是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二是钢铁、水泥、汽车等11个行业产能过剩,已经造成效益下滑、库存增加等不良后果。如汽车目前产能已经过剩200万辆,此外还有在建能力220万辆、计划新上能力800万辆;钢铁行业目前生产能力已大于市场需求1.2亿吨,此外还有在建7000万吨、拟建8000万吨;三是进出口贸易不平衡的矛盾突出,预计去年贸易顺差接近1000亿美元,过大的贸易顺差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增加了外汇占款,也加剧了国内资源和环境的矛盾;四是经济运行中一些不稳定因素不容忽视,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偏高,原油价格高位运行,经济运行成本增大;五是社会发展方面的矛盾和问题较多,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差距

4、、教育、医疗、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形势较为严峻。(三)关于今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总体要求,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贸易顺差有所缩小,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为此,将着力做好六方面工作:1、务必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一是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年长期建设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共1154亿元,比去年减少100亿元。重点加强农村、教

5、育、卫生、科技基础研究、环境保护等方面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把好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努力扩大消费需求,落实增加居民收入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预警,做好煤电油运供需衔接,针对突出矛盾,提出对策建议。2、务必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有良好开端。继续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力度,突出做好“水、气、路、电”四件事;加快农村公共事业,重点抓好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设施等工作;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5。3、务必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结构调整上取得明显进展。鼓励和支

6、持自主创新,建设一批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鼓励外资企业研发活动本地化;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研究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软件和新型元器件等基础性核心产业,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四大领域实施若干重大专项。加快推进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新支线飞机工程;促进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选择若干城市开展服务业体制改革与创新试点。产业结构调整要以解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为突破口,力争在23年内取得明显成效。要完善行业规划政策,对已出台的汽车、钢铁等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要强化落实、不断完善,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准入条件、国家命令淘汰的

7、项目和企业,不得提供贷款和土地,环保和安全监管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要严格市场准入,从环境、能耗、安全、技术等方面提高准入门槛,原则上不批准新上钢厂。新建扩建整车生产企业,必须满足自有品牌、自主开发产品等条件。要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技术改造,鼓励大型钢铁集团的重大技改和新产品项目。4、务必在节能降耗、转变增长方式上取得显著成效。制定促进能源节约和资源利用的财税、价格政策,强化集约和节约利用土地,对高耗能行业继续实行差别电价。抓紧起草循环经济法。搞好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推广清洁生产,做好城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提出对中心城市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办法。5、务必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

8、。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搞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继续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6、务必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迈出新步伐。要做好就业、社保和收入分配工作,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体育等事业,搞好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等社会性事件的预防,加快完善应急体系。会议期间,曾培炎副总理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地对国家“十一五”纲要(草案)的修改意见,并要求各地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中着重把握好六个方面:一是切实

9、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二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发挥比较优势,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四是坚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五是切实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六是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做好“四结合”:把市场经济体制与规划调控引导结合起来;把局部规划与整体规划结合起来;把规划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结合起来;把中长期规划与年度计划结合起来。去年12月26日,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确定,今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外贸出口分别增长15、14和10,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左右,城镇登

10、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5左右。二、2005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2005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注重抓好经济运行调节,努力克服电力、土地紧缺等困难,突出重点项目带动作用,经济运行呈现“前低后高,稳步回升”的态势。经济社会发展可以概括为“一平稳、四协调”的特点:一是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111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87.6亿元,增长12.9%,其中,农业增长3.6%;第二产业增长14.9%,第三产业增长11.7%,预计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有望增长13,高于12的年初预期目标。二是投资与消费协调发展。预计全年完成

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57亿元,增长8,其中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80亿元以上,成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望达到13,为1998年以来的最高增速。三是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去年,民营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力量。前11个月全市民营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增长18.2,拉动全市工业增长3.8个百分点;民营企业投资增长20.6,高出全市投资增速11.5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出口增长77,高出全市出口增速52个百分点。外源经济结构继续优化,预计去年广州地区出口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5。四是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我市

12、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其中花都、番禺、增城等农业较为集中的区县经济增长较快。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年市、区(县级市)两级财政共计投入2.3亿元左右用于中心镇建设。农村“五通”工程进展顺利,职业教育扶贫继续扩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左右,增长5.7%。五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市加大了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大学城二期工程和市第二少年宫等一大批项目建成交付使用,显著地改善了社会事业基础设施条件。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取得实效,至去年11月底,全市再就业人数15.8万,就业率71;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2.1。过去一年,我市发展改

13、革系统的同志们为确保经济持续有效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主要概括为五个方面:(一)致力于谋划编制好“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编制好“十一五”规划事关广州长远发展的大局。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职能部门,我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去年月,我委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在充分吸纳26个前期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纲要。这个纲要力求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力求强化现代化大都市的战略取向,力求体现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力求突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这条主线,为市委八届五次全会通过

14、的“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供了依据。目前,我委已形成了“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并于去年底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同意,准备在这次会议上再次征求大家的意见后,抓紧修改报市委讨论,并报请市人大讨论。(二)致力于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去年我市经济运行一度出现了电力、用地等生产要素短缺,经济增速下滑等新情况、新问题。我委及时向市政府提出“电力短缺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潜能的释放,妥善解决这个关键性矛盾,对全面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至关重要”的建议和对策,得到市领导肯定。下半年,经过全市上下共同的努力,我市经济回到平稳较快增长的轨道,我委进一步提出“确保全年经济增长12,力争13”的具体建议。这一

15、系列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策建议,以及期间形成的多份分析报告为市领导的决策提供了依据。同时,我们针对事关发展全局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大量调研,如为缓解电力紧张状况,我委班子成员分头深入到各区县和地方电厂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关于当前电力供应紧张情况的报告和关于补贴地方发电机组的意见,提出了市财政补贴地方电厂发电的方案,事实证明这是缓解去年电力紧张、保证工业生产的重要之举。此外,CEPA框架下我市服务业发展思路研究、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转型,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石油对广州经济影响的初步分析、以中心镇建设为突破口,统筹城乡发展等一系列的调研成果也得到了市领导的重视,对市领导决策起到了重要

16、的“智库”作用。(三)致力于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去年,我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准确把握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和力度,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进一步推进城市建设、生态建设和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全力以赴做好重大项目的审批和前期协调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市重大项目的支持。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规划、南沙港二期工程和广州港出海航道二期工程获得国家批准,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已正式签订落户广州的意向书,广钢180万吨冷轧项目、广钢JFE年产40万吨热镀锌板、广重搬迁项目、广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二是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广州丰田发动机一期项目去年10月建成投

17、产,丰田整车和本田第二工厂今年将投产;东风日产研发中心和发动机项目等一批汽车产业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进一步增强了广州汽车工业的竞争力;地铁二号线调整工程、三号线广州东站至客村段、四号线大学城专线已建成通车,大沙地、九佛和猎德三期等污水厂全面动工建设,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投入试运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第二、第三厂的前期工作已经展开,城市环境日益优化。三是进一步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工作,全面推行社会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登记备案制,加快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推广实施统筹投资建设项目包干责任制。去年全市累计完成重点项目投资38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7%。此外,经与国家、省相关部门协调,申请办理了一批重

18、大项目进口设备免税,免税金额超过4亿元。(四)致力于提升产业竞争力。去年,围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改系统积极推动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提升我市产业竞争力。一是继续推进广州开发区、花都、南沙三大汽车产业基地、中石化广州分公司1300万吨炼油、80万吨乙烯扩建等重大项目的报批及建设工作。二是完成了珠江电厂燃气(LNG)一期和黄阁热电厂一期项目的核准工作,推进恒运230万千瓦机组、增城旺隆等热电厂项目的报批工作,为缓解电力供应紧张局面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是积极推进生物、软件、动漫、电子信息和医药出口五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广州科学城、天河软件园和国际生物岛建设,实现高技术产业集聚式发展。目前, 全

19、市共有9个高技术产业项目被列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7个项目被列为省重点项目。四是提出并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了关于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大力发展广州金融业的意见,明确了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导向,推进广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五)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到去年底,由我委牵头组织的24所示范性高中基本建成。组织制定了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调整与改革实施意见,为创建教育强市打下坚实基础。为落实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卫生事业发展的意见,我们推进了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等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按照关于加快广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完成了市第二少年宫、黄

20、埔军校旧址保护和周边环境项目建设,广州歌剧院、广州新电视塔已动工,广州新图书馆即将奠基。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我们积极推进农村的“五通”工作,去年401个100人以上的自然村实现通水,新增自然村道路100公里。此外,我们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我市农业户口人员到中心镇和城区就业落户的实施意见,推进我市中心镇户籍制度改革。继续扩大职业教育扶贫工程,协同有关部门资助了400名学生就读职业学校;积极协调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去年全市实现农民转移就业5万多人。回顾“十五”发展历程,这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是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五年,是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的五年,是中心城市功能

21、不断强化的五年,是“以人为本”理念充分体现的五年。初步预测,“十五”期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3.8;按户籍人口和现行汇率计算,人均生产总值有望达到8560美元左右,比“九五”末期的4300美元翻了近一番。“十五”期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2,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控制在4以内,累计新增就业人数100万左右;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由“九五”末期的42.6下降到2004年的38.3,已经达到国际公认的小康水平。华南汽车基地的地位已经奠定,汽车年产量由“九五”末期的3.8万辆增加到40万辆,五年间产量增长了10多倍。城市建设取得

22、重大进展,新白云国际机场、南沙港一期、国际会展中心、南沙港快速路等一批事关广州长远发展的枢纽性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轨道交通网基本形成,建成地铁二号线,正在建设地铁三、四号线和机场快速线,目前地铁运营里程已达到58.9公里。城市道路网络不断完善,2004年末全市道路总长度4864公里,城市道路总面积77平方公里,分别是“九五”末期的2.4和2.8倍。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由“九五”末期的26.3、7.8平方米增加到2004年的58.4、10.3平方米。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强化,港口货物吞吐量和机场旅客吞吐量预计将分别由“九五”末期的1.2亿吨、458

23、万人次增加到2005年的2.5亿吨、2363万人次,在校大学生、专利授权量分别由“九五”末期的18.5万人、3182件增加到2004年46万人、5535件。“十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现代化大都市建设,构建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城市的结果。“十五”时期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我市“十一五” 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经市委、市政府同意,我市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出口增长15;外商直接

24、投资增长8;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左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2以内。确定今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为12,主要基于三个考虑:第一,保持12左右的增速是可行的。从国际环境看,今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平稳增长区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世界经济将增长4.3,我市经济发展的外需动力不会有大的减弱。去年美国经济增长受国际油价攀升和飓风影响有所放慢,但随着积极财政政策逐步奏效以及灾后重建投入的增加,国内需求明显回升,今年美国经济将继续保持34的增长。欧元区去年增长2,预计今年仍将保持

25、增长。日本个人消费以及民间投资开始复苏,去年经济增长有望达到1.8,今年预计增长1.7。从国内环境看,全国经济仍处于较快增长期,今年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仍然较强。加之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 中央明确提出要在实行财政、货币“双稳健”政策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又快又好的增长,预期今年全国经济增长8,广东省增长9左右,均与去年计划目标持平。从我市的发展条件看,经过“十五”时期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牢固,三次产业将保持增长。如无大的灾害,预计农业增加值增长3。广州丰田发动机、广州丰田整车、广石化1000万吨炼油改扩建等一批生产力骨干项目将释放较大产能,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

26、3左右。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批发零售、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继续稳步增长,物流、会展、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预计第三产业增加值可增长13左右。从需求来看,今年我市南沙港区二期、轨道交通、广州新图书馆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将进一步加快。随着投资体制改革措施逐步到位,企业自主投资、外资和民间资本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的投资将有所提高,预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同时,全球经济总体处于景气状态,我国经济也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特别是由于近年我市出口商品竞争力、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断增强,预计外贸出口增幅可达15左右。随着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环境改善和现代商业快速发展,汽车、住房等大宗消费升温,将带动

27、消费稳步增长,预期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因此,我市经济实现12的预期增长目标是有基础的。第二,保持12左右的增速是必要的。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的目标。今年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有利于为我市“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目前,国内几个主要兄弟城市的发展势头不减,今年预期增长目标仍然较快,据了解,北京经济增长目标为9、上海为10、天津为12、深圳和苏州分别为13和12。在这种“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发展态势下,只有继续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速,才能进一步巩固我市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才能适应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我市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

28、发展的要求。第三,保持12左右的增长目标是积极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要求我们统筹考虑经济发展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既要把握和利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较快的发展;又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着力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虽然当前我市发展的总体环境是有利的,但也要看到,我市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仍比较突出:一是土地供应的制约。今年国家将继续实施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去年的水平,这对我市新建项目的建设用地会有一定制约。二是电力供应形势仍比较严峻。从电力部门了解的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市的电力缺口预计有100万千瓦左右,尽管下半年将有一批电力项目投产,但

29、全年电力供应仍然偏紧。三是市场形势存在不确定性。去年以来,占我市工业产值比重较大的汽车、钢铁等行业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企业效益出现下滑。今年国家将出台一系列措施对11个产能过剩的行业进行调控,可能对我市相关行业的新项目建设产生一定影响。四是国际原油价格波动、贸易摩擦将对我市出口和总体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今年要实现12的增长,还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需要充分发挥全市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确保完成预期目标。综合以上考虑,市委、市政府把2006年全市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12是比较合适的。四、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一

30、年。确保经济持续有效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对继续发挥我市在全省的龙头带动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的总体部署,全市发展和改革系统要继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 保持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各项重点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开拓性, 着重把握好三个重点:一是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二是着力推动体制创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增强国有经济活力,促进内外源经济的协调发展;三是着力营造“两个适宜”的城市环境,继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 促进社会和谐安定。为此,今年发展改革系统要重点抓好

31、以下六个方面工作:(一)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挥政府规划对产业布局的引导作用,推动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延伸区域内产业链条。继续做大做强汽车、石油化工、电子信息制造业和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高标准建设东部、南部和北部三大汽车产业基地,确保广州丰田整车、广州本田第二工厂等重点工业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加快中船集团南沙造船基地、广石化炼油改造项目等生产力骨干项目建设,促进联众不锈钢、广州本田出口基地等项目产能的释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要以天河软件园高唐新建区和广州科学城为核心,建设好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加快建设中国移动南方研发基地和通信文化产业

32、园。生物产业要以广州国际生物岛和广州科学城为核心,创建广州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要将纳米材料、高性能塑料等作为发展重点,壮大重点企业规模,培育一批拳头产品。推进北部地区发展与空港经济和汽车工业紧密关联的高新技术产业,形成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高钢铁、船舶、机械装备、电力、轻纺等传统优势产业,争取国家尽快批准80万吨乙烯扩建、180万吨冷轧钢板、林纸一体化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和改造,引导工业向“高集聚、高科技、高附加值”转变。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物流、金融、会展和信息服务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业。加快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建设,积极创建

33、保税物流中心,构建以南沙港深水码头为依托的海运,以公路和铁路线网为依托的陆运,以新白云国际机场为依托的空运相结合的全方位物流体系;继续推进银行业、保险业发展;加快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建设,积极吸引金融机构总部或地区总部落户广州,做好配套工作,加强与港澳和珠三角金融合作与联动,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巩固提升广交会、广博会等综合性会展品牌,打造更多具有广州特色的专业会展品牌,拓展广州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的市场覆盖面;高标准建设好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天河基地和黄埔园区,促进网游动漫原创作品、研发产品及衍生产品产业链的壮大。结合老城区产业“退二进三”工程,对污染大、能耗高的企业实行环保搬迁和改造,大力发展与

34、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以设计和技术研发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做强批发、零售业等传统优势行业,加快市场体系建设,重点推进石油产品交易中心和煤炭交易中心等重要原材料交易平台建设。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创造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全面推行节约生产和清洁生产,重点支持资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发展。加强对钢铁、电力、石化、建材等重点行业的能耗考核,开展循环经济试点,重点推广热电冷联供、建筑节能新技术和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建设环保工业园区,建设集中供热和废弃物集中处置中心,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加强经济监测分析和运行调

35、节,继续争取国家、省有关部门的支持,努力缓解电力和土地供应紧张状况,重点是多渠道解决工业项目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加快用地报批审批进度。针对电力供应仍然偏紧的情况,继续争取省电网增加广州用电负荷,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加快恒运230万千瓦机组、珠江电厂235万千瓦LNG机组建设,协调推进已报省的9个电力项目共380多万千瓦机组的核批。(二)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创新型城市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和主要手段,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社会科研机构为依托、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强化提

36、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突出加强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骨干工业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尽快培育一批规模大、自主创新能力强、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推进广州无线电集团和金发科技技术中心创新能力项目,加快天普医药国家一类新药产业化项目建设。提高大型企业集团集成创新能力,推动其成为自主创新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提高中小企业原始创新能力,培育中小型科技企业快速成长,支持中小企业在消化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改造创新。在高科技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挑选若干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良好市场前景的企业,给予电力、土地、配套设施等方面的

37、支持。大力构筑公共创新、资源共享、科技成果转化三个平台。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技术资源合作共享。加快建设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等一批成果中试基地,推进建设一批IT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及新材料产业的公共实验室。围绕产、学、研合作建立技术研究开发战略联盟,加快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和广药国家工程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我市生物技术、工业装备制造、金属材料与制造等领域的创新。加强国际技术合作,着力引进智力、软件、专利技术和关键设备,在引进基础上积极消化、吸收和创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管理体系、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以及人才培养引进体系。积极争取国家和省

38、资金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按照支柱和基础产业优先、核心和关键技术优先的原则,重点扶持软件和集成电路、生物和新医药、重大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与新能源等关键领域的创新;大力引导社会风险投资参与创新,积极探索风险资金有序退出机制,努力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健全以科技咨询、创业孵化、科技风险投资和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为企业创新提供高效服务。(三)进一步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坚持扩大内需,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发展,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投资需求,优化投资结构。发挥重点项目投资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带动作用,今年安排重点项目74个,年度投资计划323亿元;优化投资结构

39、,加大对企业技改、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投入。除继续集中安排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外,计划安排白云区北部四大污水处理系统、“青山绿地”工程等生态环保重点项目3个,年度投资12亿元。安排广州歌剧院、广州新图书馆等社会事业重点项目14个,年度投资46亿元。继续推进投资体制改革,按省的统一部署,出台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投资登记备案制,积极推广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引导和利用好民间资本,消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行政壁垒和歧视性政策,积极探索相关部门的一站式服务;突出我市区域优势、产业优势、环境优势和交易成本优势,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引进新型业

40、态和国际知名企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发挥跨国公司、投资性公司、研发中心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培育和扩大消费热点,改善消费环境,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规范教育、医疗等领域收费,继续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和农贸市场、肉菜市场的升级改造工程,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增强消费意愿;继续完善配套措施,培育汽车、住房、康体、文化等消费热点;提倡节约型消费,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的消费模式。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市属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工作,发

41、展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健全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考核机制。坚持科技兴贸和品牌带动战略,优化外贸出口结构,不断提高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扩大丰田发动机、广州本田出口基地等项目的出口。密切跟踪国际贸易形势,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四)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根据“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城市发展战略,结合城市区划调整,加快珠江新城、广州科学城、南沙地区、萝岗中心区、琶洲等重点区域的建设。抓好2010年亚运会场馆及相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地铁三、四、五号线建设;加快中心城区主干道路网的建设和改造,尽快形成层次分明、功能明确、高

42、效便捷的中心城市交通网络系统。推进新广州客站、新白云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南沙港区二期、武广客运专线、广深港客运线等项目建设,完善以机场、港口、轨道交通为龙头的立体化、智能化交通运输网络,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力。以争创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契机,努力构建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城市生态环境。加快建设广州第二、第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统一规划、建设河涌综合整治工程,争取完成市区81条河涌的截污工作,建成污水处理系统,力争老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100%;继续推进“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和天然气利用工程,为全面建设清洁广州、绿色广州和生态广州奠定坚实基础。(五)进一步加强

43、“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发展中心镇为龙头,加快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快中心镇发展的意见,高标准规划和建设中心镇,落实中心镇建设的税费返还、专项资金扶持、土地开发等方面的配套优惠政策。改革户籍制度,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营造中心镇适宜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增强中心镇土地聚集、产业聚集、人口聚集功能。加强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推进基本农田标准化改造,确保完成12万亩基本农田和3万亩鱼塘的标准化改造任务;继续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建设一批高标准的产业化基地,扩大现代农业园区覆盖范围;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进一步办好四大农产品批发市场

44、,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继续落实中央各项支农政策,巩固农业“零税费”改革成果,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减负。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一人一证”技能培训力度,加强对本地农民的就业服务,提高农民转移就业率;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地区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教育强镇建设和中小学布局调整;加快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加大镇医院和村卫生站的升级改造力度,继续扩大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力争参合率达到80%以上,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促进农村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

45、整洁、管理民主”方针,结合中心镇建设、文明示范村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以改善村容村貌为重点,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紧编制农村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规划,推动农村村级路、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六)进一步发展社会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打好基础继续推进“十项民心工程”。大力推进全民安居工程,加快城乡危破房改造和金沙洲住宅区项目建设;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解决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4050”人员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完善高校毕业生公共服务制度,力争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0万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力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10万人;完善劳动保障年审制度,保障外来工合法权

46、益。适度超前和协调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建设大学城的生活配套设施,营造良好的教学、生活环境。做好二十四所示范性高中的建设收尾工作,力争全部投入使用。调整中小学布局,优化办学结构,提高办学层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全面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密切跟踪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监测,健全公共卫生防治和应急处理机制。加快市第八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市疾控中心、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等医疗项目的建设;抓紧市二医院门诊楼等6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萝岗、南沙等新区一批医疗卫生设施的建设。积极筹办201

47、0年亚运会,塑造“活力广州”形象,推进亚运会场馆、运动员村及相关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加快广州歌剧院、广州新图书馆、新广电中心、广州报业文化广场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规划建设步伐,构建沿珠江都市文化走廊;吸引一批国内、国际知名大师,进一步办好若干具有影响力的文化节庆,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最后,我想强调一下“十一五”规划工作。“十一五”规划是新时期广州全面推进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根据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在各部门、各区县的有力配合下,我委已形成了“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将提交这次会议讨论。今年,我们要继续推进“十一五”规划编制的各项工作

48、:一是做好各项规划的衔接。包括与国家和省规划的衔接、区县与全市规划的衔接以及各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的衔接。通过加强规划衔接,科学安排重大项目,切实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二是做好规划论证和报批工作。目前,我市“十一五”规划已进入论证和审批阶段,各区县和相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工作。三是做好沟通和宣传工作,加深社会各界对规划的了解,使凝聚了全体市民心智的“十一五”规划成为我市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行动指南。四是做好规划的实施工作。待市人大批准规划纲要后,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主要工作,特别是加快推进各项重大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同志们,“十五”期间,广州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上先行一步,无愧排头兵称号;在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十一五”阶段,广州同样要再领风骚,我们对此充满信心。我们要认真领会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全面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开创“十一五”的良好开局!2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