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叙述视角-倾听人物心声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8770196 上传时间:2022-04-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6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把我叙述视角-倾听人物心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把我叙述视角-倾听人物心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把我叙述视角-倾听人物心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把我叙述视角-倾听人物心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我叙述视角-倾听人物心声(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把握叙述视角, 倾听人物心声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思路 吴含荃 钟峰华专心-专注-专业林黛玉进贾府在红楼梦中具有很特殊的叙事功能。这种叙事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通过林黛玉进贾府, 写出整个贾府的布局和气派; 第二, 通过林黛玉进贾府, 介绍贾府复杂的人际关系;第三, 介绍宝黛的第一次相会。作为一个独立的文本, 林黛玉进贾府运用了三种叙事手法: 第一, “移步换形”。就是读者随着林黛玉一步一步走进贾府, 不断地发现新奇的人物、场景, 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 非常自然, 凸现了故事“动态性”和“现场感”。第二, 人物有限叙述视角的巧妙运用 (即从林黛玉视角写人写事写环

2、境)这是本文最突出的叙事特点。第三, “不写之写”。作者通过林黛玉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热闹喧哗的贾府,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也让我们看到了隐藏在环境背后的东西, 听到了人物发自内心的声音, 但同时, 主人公林黛玉的性情容貌也在叙述过程中一览无余地展现出来。这种写法我国古代文论中叫“不写之写”。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经典篇目, 以往的教学设计, 可归纳为这么几种:一是“出场对比型”, 主要抓住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加以比较来分析人物性格。二是“描写艺术型”, 主要抓住环境和人物的描写来揭示贾府的奢华, 人物的性格, 并品味作者精彩的描写艺术。三是“音乐欣赏、诗词品读

3、型”,教师在课堂上播放红楼梦插曲主题曲, 调动学生的情绪, 提供小说中相关人物的判词, 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应该说, 这些设计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总的来说, 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只抓住文本的某个方面, 有脱离文本肢解文本之嫌。二是不能真正领略课文通过林黛玉为叙述视角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 我认为, 本文的学习有必要找寻一个新的教学突破口, 即教学的最佳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就是“看”和“听”, 通过这样一个教学切入点, 我们不但可以领略课文在 “人物有限叙述视角”作用下所展现的奇妙的叙事艺术, 而且还可以更深刻地把握人物形象以及作品的主题, 收到“一石三鸟”、“以一驭十”之功效。一、教学目标

4、1.欣赏小说采用“人物有限叙述视角”写人物、写场景的妙处。2.透过“人物有限叙述视角”的叙事艺术, 深刻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其中1是教学重点, 2是教学难点。确定1是重点, 是因为教材的“单元提示”明确提出“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小说的阅读和欣赏”。也就是说,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 教师应教会学生怎样阅读怎样欣赏小说。而具体的文本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因而决定了各自不同的读法。对于林黛玉进贾府这样一篇具有鲜明叙述特点的课文, 教师要通过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教会学生欣赏。欣赏什么呢? 当然是欣赏这篇小说最大的叙事特点“随黛玉的行踪, 借玉的视角观察贾府, 聆听人物心声”的表达效果。确定2为难点, 出自两方面

5、的考虑: 一是考虑到人物性格本身的多重性和复杂性。因而我们在把握人物形象时, 需要倾听文本来体会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 有时还要借助某种生活还原以达到发现艺术与生活差距的目的, 更好地多角度地透视人物性格。二是考虑到学生透过林黛玉的视角把握贾府的众人形象可能不太难, 但是学生难于发现在林黛玉观察贾府人物场景的同时凸显了林黛玉自身的个性特征。为什么林黛玉能看出他人之所不能见, 听出他人之所不能听, 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林黛玉的视角反观林黛玉独特的身份立场、文化修养和个性特征。用这种方法来欣赏小说的叙事艺术, 从而把握人物形象, 能够更好地接近小说艺术的本质内涵。而这, 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全新的方法和

6、视角, 在具体的学习中可能会受到以往欣赏小说的惯用思维定势的影响和干扰, 因而我把这一点作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二、教学设计思路按“一理二看三听”的思路,紧紧抓住“林黛玉的视角”展开教学。1.导入课题。师: 有人说, “开谈不讲红楼梦, 纵读诗书也枉然。”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哪些同学听说过红楼梦或读过?请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红楼梦, 一点即可。(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积极参与。学生发言后,教师加以补充。)(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介绍红楼梦的主要目的是: 让读过红楼梦的同学有表现的机会。让不了解或了解不多的同学对红楼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通过师生互动

7、、生生互动,营造一个和谐共享的对话氛围, 凸现学生主体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补充可以弥补学生发言的不足, 让学生对红楼梦这部作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师: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林黛玉的行踪, 走进富贵奢华的贾府, 感受红楼梦里人物的喜怒悲欢。(板书课题)在学习前一篇课文项链的时候, 我们看到作者仿佛是无所不知, 无所不晓。通过作者的叙述, 我们知道了发生的一切事情。我们把这种叙述叫做“全知视角”叙述。这一个知识点, 我们上项链的时候已经掌握了。那么林黛玉进贾府又是如何叙述的呢?还是采用作者的“全知视角”吗? 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初读课文)(设计意图: 在教项链时, 已向学生介绍过关于叙

8、事视角的知识。这里通过将林黛玉进贾府与项链的叙事角度进行对比, 一是承上启下, 自然过渡, 引出教学主题, 二是激发学习兴趣, 形成阅读期待。)2.明确视角, 理清行踪。师: 请结合“正定荣国府的示意图”, 简要说说林黛玉去了哪几处, 见了哪些人? 请你为林黛玉画一幅进贾府的简明行程图。(二读课文)老师巡视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形成如下板书: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扬州金陵贾府贾母处( 史、王、邢、李、三姐妹、王熙凤)贾赦处、贾政处贾母处(宝玉)( 设计意图: 明确本文叙述的独特之处, 形成新的关注点。整体感知,以线串珠, 化繁为简。让学生学会抓过渡句理清思路的方法,“读短小说”。借助板书, 让学生体会小

9、说“移步换形”的叙事特点。)3.品“看”和“听”。师: 让我们再度跟随黛玉的行踪, 重入荣国府。但是, 这次要求大家睁大你的眼睛, 想一想, 林黛玉看到了什么, 看出了什么?针对林黛玉所看到的、所看出的你有什么想法?下面请大家细心品读, “慢慢欣赏”。(学生聚焦于“看”, 三读课文)(补充说明: 这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利用较多的时间, 紧紧抓住“看”( 谁看, 看到什么, 看出什么,读者看出什么, 看与被看) 加以定点爆破、深入赏析, 在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充分的对话。重点品读完“看”后, 教师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要求学生按照“听”( 谁听, 听见什么, 听出什么,

10、 读者听出什么) 的方法自己品读课文, 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设计意图: 一般人读林黛玉进贾府只停留在了解林黛玉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这是非常浅表的阅读。实际上, 小说中存在复杂的“看/被看”的关系。这是我们学习的重点。而解开这个“看/被看”关节的, 还是“林黛玉的视角”。)4. 解读采用 “林黛玉叙述视角”之意义。师: 通过文本细读, 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了作者高超的叙事艺术,可谓“写人写景高人一筹, 绘声绘色入骨三分”。下面我们来进一步探讨: 作者为什么采用“林黛玉视角”而不像项链那样采用“全知视角”? 如果我们给课文换一种叙述视角, 结果会怎样呢?(补充说明: 在这一环节, 学生的深入

11、讨论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教师可以提供 “刘姥姥进大观园”和“冷子兴言说荣国府”两个互文本, 让学生在比较中深化认识, 体悟“林黛玉视角”的无可替代性。在此基础上再请学生任选一个片断,改为“全知视角”或“刘姥姥”的视角来叙事, 比较一下他们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 在比较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 “全知视角”与“人物有限视角”这两种叙述视角的运用是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运用的, 必须服务于特定的叙述需要。选择这样而不选择那样的“叙述视角”主要受制于你想表达什么? 想达到什么样的艺术效果。通过这样的设计, 学生对两种叙述视角的掌握就更深入了。)5.布置作业。要求课外阅读红楼梦, 任选片段, 归

12、纳出几种叙述视角, 并利用叙事视角的知识来鉴赏人物形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网上搜索有关红楼梦的相关知识, 也可以去图书馆借阅如下书籍: 刘心武的红楼三钗之谜, 王蒙的红楼启示录, 叶朗的胸中之竹走向现代之中国美学, 周汝昌的曹雪芹小传、红楼小讲,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三、教学反思小说教学的重要目的, 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小说。我觉得这里关键有两点。一是要有一个适宜的阅读态度。小说是文学作品, 它反映着人与现实之间的一种审美关系, 我们必须以审美的态度来鉴赏小说所写到的人和事, 不能把小说里的人和事作“传记”或“新闻报道”式的分析。二是要教给学生读小说的方法, 才能实现叶圣陶先生所讲的“教是为了不教

13、”的思想。小说教学的这两个目的, 都需要“知识”的支持。过去, 我们反对语文教学中过多的知识教学, 这种主张在“知识陈旧”的情况下是对的, 但语文教学本身并非不需要知识, 恰好相反, 我们的许多教学目的, 都需要通过知识教学这个载体, 以知识教学为渠道来实现。我们不需要陈旧的知识, 但我们却迫切需要新的知识。这新旧之别就在于, 旧知识是客观陈述教学对象的特征, 知识学习就成为一个带领学生走向客体、认识客体对象的过程; 新知识是从学生出发, 帮助学生“阅读”的知识, 帮助学生“的知识。有人称这种知识为“策略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或者叫“实践性知识”, 反正是帮助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是“管用”的知识, 是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知识。在小说教学中, “叙事视角”知识, 就是这样的知识。它教给学生如何读小说。( 吴含荃 系浙江温州五中教师; 钟峰华 系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