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音绕梁阅读答案

上传人:彩*** 文档编号:68751061 上传时间:2022-04-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余音绕梁阅读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余音绕梁阅读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余音绕梁阅读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余音绕梁阅读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余音绕梁阅读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余音绕梁阅读答案【篇一:王稚登湖上梅花歌 (其二 )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花湿不分。浑似高楼吹笛罢,半随流水半为云。 【翻译】:山上云雾缭绕,细雨霏霏,一片白色的氤氲,梅花和梅蕊黏在一起分不清彼此。高楼吹笛,笛声悠扬恍若从天际传来。余音绕梁又像流水般流转又如白云般美妙。【赏析】:全诗描写的是一个春雨迷蒙的天气,山上云雾缭绕,细雨霏霏,烟气、雨气和那满山开放的梅花,形成氤氲的白气。梅花和梅蕊粘在一起,也分不出彼此。这样的梅景,朦胧缥缈,轻盈如烟,洁白似云,澄净似水。全诗一个比喻转折三次,用笛声比喻梅景,又用白云流水比喻笛声,曲折婉转,清新隽永。 “浑似高楼吹笛罢,半随流水半为云

2、。 ”笛声悠扬悦耳,陶人肺腑,高楼吹笛,其声恍若天际传来,更能启发人的遐思远想。古人形容音乐的美妙,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而诗人却说半随流水半为云,笛声又转换成春水和白云。古人描写音乐用视觉增加音乐的形象性,这首诗反其意而用之,用音乐的听觉形象,通过通感让读者不仅去想象景象,而且去感受景象。【阅读训练】:1. 诗人采用了什么写法来表达作品的?试结合全诗作简要的分析。( 3 分) 2.请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独特艺术构思。( 2 分)【参考答案】: 1.比喻。全诗描写的是一个春雨迷蒙的天气,山上云雾缭绕,细雨霏霏,烟气、雨气和那满山开放的梅花,形成氤氲的白气。梅花和梅蕊粘在一起,也分不出彼此。这样的梅

3、景,朦胧缥缈,轻盈如烟,洁白似云,澄净似水。全诗一个比喻转折三次,用笛声比喻梅景,又用白云流水比喻笛声,曲折婉转,清新隽永。 2. “浑似高楼吹笛罢,半随流水半为云。 ”笛声悠扬悦耳,陶人肺腑,高楼吹笛,其声恍若天际传来,更能启发人的遐思远想。古人形容音乐的美妙,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而诗人却说半随流水半为云,笛声又转换成春水和白云。古人描写音乐用视觉增加音乐的形象性,这首诗反其意而用之,用音乐的听觉形象,通过通感让读者不仅去想象景象,而且去感受景象。【篇二:成语里的歌声阅读附答案】p class=txt 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你会听到许多成语里飞扬的歌声。这歌声唤出了历史

4、,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支明底蕴和独特的迷人的风采。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于是,便有人用“引亢高歌 ”来描述其情状。歌声亮,传播远,又有人用 “响遏行云 ” 形容赞美这嘹亮的歌声。 “响遏行云 ”这这个成语出自列子 ? 汤问篇,是说秦国有个叫薛谭的人,拜秦青为师学习歌唱。不久他以为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要告辞回家。老师知其想法,未作劝阻,并摆酒为他送行。临别时老师在郊外大路旁,满怀惜别之情高歌一曲,其声音洪亮,震得树林瑟瑟作响,行云驻足不前。薛谭见此大吃一惊,深感自己无知和盲目,于是请求老师留下他继续学习。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

5、,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于是,便产生了 “字正腔圆 ”、“珠圆玉润 ”这两个成语。唱歌既要唱声,又要唱情。 “声情并茂 ”这个成语,就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只有用声情并茂的歌声,恰当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这就要用上 “回肠荡气 ”、“哀感顽艳 ”这两个成语。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这便是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的心理效果。 “余音绕梁 ”这个成语也出自列子 ?汤问篇。说的是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美丽歌女,一次来到齐国临淄城,因带的口粮吃光了,只好在西城门卖唱谋生。她的歌声哀婉悦耳,使人们张大嘴,听得出神。

6、直到韩娥走了很久时间,听者的嘴巴还未闭上。她那优美的歌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过了三天,人们还感觉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古人唱歌还十分讲究节拍韵律。 “一板一眼 ”、“一板三眼 ”、 “有板有眼 ”这三条成语即是。板、眼是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从成语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这便是 “移宫换羽 ”和“引商刻羽 ”两成语播出的音响。 “移宫换羽 ”的意思是先唱原宫调,后再转换唱羽调,相当于现在的 “1”大调转为 “6”小调,这显然是难度较大的艺术歌曲,演唱者需有一定的音乐造诣。而且,从这些文献中,

7、还知道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通俗音乐和高雅音乐两大流派。当时楚国的歌曲中有两首很有名气,那就是阳春和白雪。相传为泰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均属于较高级的音乐。于是,便产生了“阳春白雪 ”、“曲高和寡 ”两个成语,后泛指高雅的文艺作品难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应和。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乎。成语 “高山流水 ”(见于列子 ? 汤问)记载此事,传为美谈: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牙善于弹琴。一个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伯牙乘兴弹起琴来,意境表现高山。曲犹未尽,只听有人赞道: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抬头一看,见迎面走来一人,

8、相貌平常。伯牙未加理会,又弹一曲,意境表现流水。曲音未绝,来人朗声赞道: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十分吃惊,起身施礼,得知此人叫钟子期。伯牙与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知音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几千年前,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弹高山流水,而高山流水并没有因伯牙不弹而失去知音,它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珍品。古人还悟出了音乐在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以歌声迷惑敌人、涣散敌方军心。成语 “四面楚歌 ”的声波将真情传递:楚汉相争时,楚军被围垓下。一天夜里,项羽听到汉军中的楚歌从四面八方传来,觉得楚地全被汉军占领,十分惊恐。 “四面楚歌 ”出自史记 ? 项羽本纪,它为刘邦打败

9、项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这些有关歌唱的成语里,我们能看到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有删改) 1本文谈到了与音乐相关的许多成语,下面对作者的写作目的概括准确的一项是()a说明古代流传下来很多描绘美妙歌声的成语。b说明古代成语中存在很多与音乐有关的美丽传说。c 说明古代成语中展现着古人在音乐上的极高的造诣。d 说明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2下面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者讲 “响遏行云 ”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古人讲究唱歌时歌声亮,传播远。b 作者讲 “余音绕梁 ”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古人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 c作者讲 “阳春白雪 ”的故事是为了说明高

10、雅的文艺作品难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应和。 d 作者讲 “高山流水 ”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古人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3下面情境中四个人使用和音乐有关的成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雪听了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不禁赞叹: “真叫一个 余音绕梁 啊! ”妈妈说:“你听听邓丽君唱的这首歌,那叫一个 回肠荡气 啊! ”b小军在作文里评价千里之外 “周杰伦特有的含混吟唱和费玉清的字正腔圆的演唱,:居然配合得这样完美! ”c 小惠在毕业纪念册上为自己最好的朋友写下这一样一句临别赠言:“世人皆言人生知音难觅,你我相逢共谱高山流水。 ”d小明在日记里写下与同学们到东湖郊游的经历: “走在回荡着编钟音乐的小

11、路上,我们都觉得自己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 ”参考答案: 1d 2 c 3 d【篇三:余音吴韩娴阅读答案】乡青石戏台上上演的一幕幕悲欢离合,只是时光易逝,如水月光下的戏台上只剩下深红浅绿的绰约人影在轻轻晃动,戏子的容颜也已经残缺,如丝的唱腔尚在耳畔呜咽,一切却已遥远而凄迷。 记忆中的大戏台还如昨日般清晰。乡下的戏台是用大石块砌成的,灰白的色调干净而古朴。一旁大榕树的枝桠碰碎了一地的阳光,斑驳的叶影在青石上闪烁着,倒也颇有几分盎然古意。戏台后面是一座红墙黄瓦的小庙,终日香烟缭绕,总有很多孩子在嬉闹,也时常有几个调皮鬼窜到戏台上过过戏瘾。但我是从不上去玩的,总觉得一人多高的戏台是需要仰望的,神秘而奇

12、妙,让人轻易接近不得。 不过那社戏却始终是亲切的 ,着实让人喜欢,唱戏时的热闹更是让我无比神往。每逢农历大节,悠扬的歌声在清凉的夜风里断断续续地传来,轻敲着耳骨钻进心里,一丝一缕地洇成一片浮动着朦胧月色的迷醉时,就马上明白了村民请来的戏班已经开始吊嗓子练唱了,而恍惚中戏子们躲在飘飞水袖后面的羞涩笑靥仿佛就在眼前。于是便万分心急地拉着爷爷去看戏 ? 终于开唱了,师傅们敲着金钹,拉着二胡,好听亲切的曲调就飘了出来,飞到各个角落,让人感到一阵莫名的兴奋。芗剧虽然没有吴侬软语的越剧来得,但是带着闽南方言特有的 ,活泼但不失 ,平易又不乏,向外散发着它古老但不改蓬勃的生命力。只是年纪尚小,听不全那时而飞

13、快时而凝重的戏词,就总是一知半解地连蒙带猜,也分外关注台上戏子的一颦一笑,不必说孩子们最喜欢的滑稽可笑的丑角,即使是面对拖着长腔的老生也舍不得移开眼去。小小年纪竟也会随着剧情不时喟然长叹抑或抚掌大笑。不过黄毛丫头实在无法免俗,最喜花旦与小生。记忆里的小生是由女子反串。那清丽如水的容颜在峨冠博带的映衬下,倒也平添几分英气。雪白的扇骨一滑,书生的倜傥潇洒就在风中徐徐绽放。只是小女子些微的腼腆与羞涩依旧会偶然地在那儒雅的微笑里悄悄显现出来。花旦也是极为标致的女子,掩嘴微笑时会忽然满脸绯红,让双颊上的胭脂生动起来。清甜的歌声在那一低头的温柔里慢慢荡漾开来,搅动得台下人的心就荡起了一圈圈的涟漪。唱到动情

14、处她眉尖一蹙,长长的水袖一摆,自是有说不出的妩媚动人。多年来这一切都让我一直认为戏台上眉分八彩气宇轩昂的俊朗与眉似远山朱唇妙目的俏丽是生活里难以企及的美好,再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拥有那复活瞬间的鲜活和感动。只要插着金步摇的浓丽女子迈着不急不徐的小碎步踏上青石戏台,抿嘴微笑或是皱眉轻嗔,一切就都骤然苏醒,一点儿也不生涩苍老,仿佛从来没有停顿或消失过。匆匆走过的我们都在只属于自己的戏里传承着生命里不论是苦痛还是幸福的全部美好,有无可奈何更有不变永恒,而浓缩了芸芸众生生命轨迹的民间戏曲,更将凭借着它绵长而坚韧的生命力在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季节里,向所有憧憬美好的孩子们一次又一次地讲述一切美丽的故事 ? (选

15、自闽南日报 2006 年 5 月 11 日 有删改) 21 结合语境,揣摩语言。 (1)把下面 4 个词语分别填入恰当的空缺处。(只填序号) a 、庄重 b 、珠圆玉润 c 、 高雅 d 、飞扬热情 芗剧虽然没有吴侬软语的越剧来得,但是带着闽南方言特有的,活泼但不失,平易又不乏,向外散发着它古老但不改蓬勃的生命力。( 2)文中还有许多值得品味的句子,请摘抄一处并赏析。句子: 赏析: 22 结合文章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作者为什么以“语音 ”为题?23 假如有一天 “我”重返故乡, “我”会以怎样的心情去面对昔日的大戏台呢?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富有文采的语言为文章续写一段话。 (不少于 60 字) 24. 综合性学习 (1)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是文艺舞台上一个璀璨的名明珠。除文中提到的芗剧、越剧外,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戏曲,请写出来。(不少于两种) (2)在你看过的戏曲中,你最喜欢哪出戏或哪个人物?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