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快哉亭记》学案(答案版)

上传人:z**** 文档编号:68744831 上传时间:2022-04-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黄州快哉亭记》学案(答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黄州快哉亭记》学案(答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黄州快哉亭记》学案(答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黄州快哉亭记》学案(答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州快哉亭记》学案(答案版)(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黄州快哉亭记导学案(教师版)一、问题导学“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其特点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请回忆初中学过的桃花源记岳阳楼记,完成下列填空,并结合课文注释初读黄州快哉亭记,说说你对“快哉”二字的理解:桃花源记作者是陶渊明,该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现实生活的不满之情。岳阳楼记作者是范仲淹,该篇着重描写登岳阳楼所见所闻,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传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乐观精神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黄

2、州快哉亭记作者是苏辙,本篇情、景、事、理浑然一体,“快哉”二字意思为参考:爽快/自在/二、知识储备(一)作者简介苏辙,字子由,晚年因为隐居于颍水之滨,故自号颍滨遗老,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苏辙性格沉静,资禀敦厚,其文平稳朴实,亦如其人,苏轼对苏辙文章风格的评语:“子由之文,词理精确,有不及吾;而体气高妙,吾所不及。”苏辙作品集名为栾城集其人生观深受其父兄影响,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合称三苏,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苏辙被贬官的原因是他用自己的官爵为遭贬官的苏轼赎罪。(二)写作背景: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苏辙上疏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元丰六

3、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了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此三人均遭贬官的命运,但面对挫折却有着极其相似的乐观的处世态度。(三)第二自然段提及“曹孟德、孙仲谋,周瑜、陆逊,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所列举四人史实:(1)曹操:建安元年,迎汉献帝于洛阳,又奉帝迁都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五年,官渡一战,击败袁绍,结束中原二十年之久的战乱。(2)孙权:继其兄孙策据江东六郡。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与刘备合力破曹操于赤壁,从此西联蜀汉、北抗曹魏,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3)周瑜:建安十

4、三年,曹操率兵南下,瑜与刘备合兵,大败操兵于赤壁。(4)陆逊:孙策之婿,曾佐吕蒙败关羽,占荆州,用火攻破刘备四十余营。黄武七年,与魏将曹休战于皖,大败魏师。三、课前预习1、利用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沅(yum)沔(mian)子瞻(zhm)东西一舍(she)风开云阖(he)变化倏(shu)忽舟楫(ji)草木行(heng)列皆可指数(shu)睥(pi)睨(ni)骋(ch和g)骛(wu)飒(sa)然而风何与(yd)3、概括段落大意:第一段:第二段:“快哉亭”上所见景物以及由此产生的历史联想。第三段:第四段:4、本文名文,找出文中七处出现“快”字的句子。答案:而余兄子瞻名(命名)之曰“快哉”。此其

5、之所以为快哉者也;亦足以称快世俗。“快哉,此风!”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乌睹其为快也哉?四、课堂聚焦1、“快”是课文文眼,在文中多次出现,请你说说“快”的含义。作者最欣赏的人生态度是什么?“快”的含义:内心坦然,不以物伤性,自放山水之间,穷耳目之胜以自适,随遇而安的旷达胸怀和人生态度。作者欣赏的人生态度:“自放山水之间”,“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2、人生难免遇到挫折与不快,苏辙在文中传达的人生观对你有何启发?参考答案:文中“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告诉我们,心中坦然则无往不快。生活中总有不如意,我们应该以一种豁达的心境去面对起起落落,并保

6、持积极的心态,不颓废,那么,在逆境中也可以找到合适的生活方式,总能走出阴霾。3、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试分析本文情、景、事、理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第一、二自然段描写江流的宏大和长江昼夜景象,两岸明丽的风光,为全文奠定豁达的基调。第三、四自然段由事及理,情景交融,阐述中心论点。第三自然段引用宋玉的风赋,提出中心论点“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第四自然段以张怀民的具体行为来对“不以物伤性”的人生态度加以肯定,接着又从反面进行论证,人若心事重重,即使有再好的山林美景,心中亦绝无快乐所言。五、课后巩固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江(长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开阔浩大不可阻挡)。南合沅、湘,

7、北合汉沔,其势益张(更加盛大)。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水势浩大),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黄州),即(靠近,就着)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名作动,命名)之曰“快哉”。1、在括号中解释文中加点字词,注明活用类型。2、阅读句子,完成下列填空:“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一句由远及近地描述从西陵到赤壁的江流景象三次变化,分别是“其流奔放肆大”、“其势益张”、“与海相若”(用原文语句回答)3、翻译下列句子: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清河县张梦得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

8、在靠近他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美景。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三十里为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闭合)。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顷刻之间,指时间短),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赏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足够,满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成行成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一一指点):此其所以(的原因)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斜视的样子,引申为傲视),周瑜、陆逊之所骋骛.(纵横驰骋),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1在括号中解释文中加点字词,注明活

9、用类型。2、翻译下列句子。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在白天,船只在亭前来往出没;在夜间,鱼龙在亭下的江水中悲声长啸。丨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如今能够在几案旁边欣赏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足够看了。3、第二自然段介绍了快哉亭命名的哪些缘由?参考:原因一:在这个亭子可以观赏长江的壮阔和昼夜之变,两岸山林的明丽风光。(或“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之所以为快哉者也”)原因二:在此亭子可以凭

10、吊历史遗迹,感染三国英雄战场杀敌之意气风发和其撼动人心的丰功伟绩。(或: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昔楚襄王从.(使跟从、带领)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句式:定语后置),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句式:主谓倒装)!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大概)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机遇好、被重用)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觉得快乐的原因),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假使)其中不自得.(不自在),将何往而非病(怨恨、忧愁)?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

11、不以谪为患,窃(“利用”)会计(征收钱粮的事务)之余功而自放.(纵、放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窗户),无所不快;而况乎濯.(洗涤)长江之清流,揖.(拱手行礼,指面对)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自求安适)也哉!不然,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句式:状语后置)悲伤憔悴而不能胜.(承受,禁得起)者,乌.(哪里)睹其为快也哉?1、在括号中解释文中加点字词,注明活用类型。2、在括号中注明文中划线句句式。3、“所以”一词在现代汉语中表结果,在文言文中则相反,它表示事物发展的原因,可翻译为“的原因”;又表示事物发展的依据、凭

12、借,可译为“用来的”、“的依据”等。请翻译下列带有“所以”句子。(1)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翻译:这就是亭子取名“快哉”的原因了。(2)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翻译:楚王觉得快乐的原因,和百姓感到忧伤的原因,这都是因人而异,与风有什么相干呢?(3)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翻译:这些景象都是引起文人游子悲哀痛苦而不堪忍受的原因。4、找出本段中心句并翻译。中心句:“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翻译:参考答案:士人(读书人)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舒畅,到哪里不会感到忧愁呢?假使心中舒坦,不因外界

13、事物而伤害自己的本性,到哪里不会感到痛快呢?知识梳理一、填空:1、快哉亭位于贬谪之地黄州,快哉亭为张怀民所建,苏轼所命名,苏辙作记,三人均遭贬官的命运,但面对挫折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处世态度。2、文学文化常识:本文选自栾城集苏辙(10391112),字子由,晚年自号颍滨遗老。与其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盖亭之所见(句首语气词)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盖亭之所见(句首语气词)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歹U。1、古今异义:至于赤壁之下(古义: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事)东西一舍(古义:三十里为啥今义:居住的房子:旅,佰窃会计之余功(古义:征

14、收钱粮、管理财务行政等公务今义:财务工作人员)将何往而非病古义:心情悲伤今义:疾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古义:心情舒畅今义:心里平静,无顾虑)2、一词多义:胜以览观江流之胜(米日美景)承受,禁得起))二、字词整理玉之言盖有讽焉(大概)适将何适而非快(往,去)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闲适)与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参与,引申为有何关系与庶人之所以为忧(和)以不以物伤性(因为)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有以”固定结构,有用来办法、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用)地方3、(11)找出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南合沅、湘,北合汉沔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夜,(南,(名,名词

15、作动词,取名。(昼,名词作状语,在白天。名词作状语,在晚上。动,使骇。)名词作状语,在南;北,名词作状语,)在北)动心骇目(动,骇,使动用法,使西望武昌诸山(西,名词作状语,向西。草木行列(行列,名词作动词,排成行列。亦足以称快世俗(称快,使动用法,使称快)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从,使从)将蓬户瓮牖(蓬,瓮,名词作动词,用蓬草编,用破瓮做。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穷,使动用法,使穷尽)三、指出特殊句式的类型并翻译: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而自放山水之间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1、2、3、(被动句。谪,被贬官。)(省略句,“自放”后省略介词“于(省略句,5、6、7、8、9、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16、夜则鱼龙悲啸与其下。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判断句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亦足以称快世俗“玩之”后省略介词“于”(介宾后置)(判断句)(介宾后置)r)“称快”后省略介词“于10、有风飒然至者。11、快哉此风!12、将何适而非快?13、此则人之变也14、而风何与焉?15、将何往而非病?(定语后置,(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何”(判断句(省略句,“有飒然至者风”)(宾语前置,(宾语前置,16、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是动词“适”的宾语。(判断句)“何”是动词“与”“何”是动词“往”(宾语前置,的宾语。的宾语。“自”是动词)“放”的宾语。四、指出固

17、定句式并翻译:乌睹其为快也哉!“乌哉”有“哪里呢”的意思。五、课外链接阅读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倚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注释】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居于黄州(今湖北黄冈)。 平山堂:欧阳修于仁宗庆历年间所建,址在今扬州市瘦西湖蜀冈法静寺内。 兰台公子:战国时期楚国的宋玉,他曾任兰台令。其风赋中有”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

18、雌风之语。(1)词的上片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的胜景,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一: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1分)开头四句实写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后五句虚写作者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虚睹的景致,说明快哉亭上所览之景的亦具有高远空濛的意境(2分)实结合,表现出快哉亭上所览之景的高远空濛(能答到朦胧,幽美,空远等词语都可以。的意境。(2分)(手法1分,分析2分。)(1分)作者由眼前快哉亭之景忆起自己曾在扬答案二:运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孤鸿,若隐若现,若有若无,借此来比拟在快哉亭上所目(2)清代文学家刘熙载

19、在艺概?诗概中评价这首词“其精微超旷,真足以开拓心胸,推倒豪杰”,这句评语中的“超旷”表现在下片哪些方面?答:“超旷”一是表现在景物上,诗人先描写了开阔的江面,碧绿的山峰,又写了一阵狂风,江面倏忽变化,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搏击的紧张场面,展现渔翁豪迈气质。(2分)二是表现在诗人的议论上,诗人由风波浪尖上弄舟的老人,引出对战国时楚国兰台令宋玉所作风赋的议论,“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展现出词人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风貌和豁达豪迈的情怀。(2分)附:武昌九曲亭记(1)苏辙子瞻迁于齐安(2),庐于江上(3)。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4),陂陁蔓延(5),涧谷

20、深密,中有浮图精舍(6),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7),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8),乘渔舟,乱流而南(9)。山中有二三子(10),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11),相携徜徉而上(12)。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13)。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14),不知其久也。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15)。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16),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17),皆效于左右(18)。有废亭焉(19),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

21、20),不可加以斤斧(21)。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22)。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23),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24)。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25)。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26),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27)为悦。方其得意(28),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29),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30),要之一饱(31),而同委于臭腐(32)夫孰知得失之所在(33)?惟其无愧于中(34

22、),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35)。【创作背景】本篇作于元丰五年(1082)。当时作者贬谪筠州,苏轼贬谪黄州【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有人告发他作诗文诽谤朝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政治遭遇不得志,但他们都并不消沉。苏轼贬居黄州的第三个年头,在三国东吴遗迹的废九曲亭旧址上,重建此亭,落成之后,请苏辙写亭记。此文即为苏辙为纪念其兄重建武昌九曲亭而作。【作品注释】(1)武昌九曲亭:据清一统志说:九曲亭在武昌县西九曲岭,为孙吴遗迹,宋苏轼重建,苏辙有记。”武昌,今湖北鄂州市。(2)子瞻:苏轼的字。齐安:古郡名,即黄州,今湖北黄冈。公元1080年(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有人告发他作

23、诗文讪谤朝廷,被贬往黄州,充黄州团练副使。(3)庐于江上:庐:居住。苏轼到黄州的第二年,由定惠院迁居临皋亭,地点靠近江边,所以这样说。(4)江之南武昌诸山:黄州与武昌(今湖北鄂城)隔江相对。武昌诸山,指樊山,又名袁山。苏轼有记樊山,其中说:自余所居临皋亭下,乱流而西,泊于樊山,为樊口。循山而南,至寒溪寺,上有曲山,山顶即位坛、九曲亭,皆孙氏遗迹。”又答秦太虚书: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5)陂陁(potu)不平坦。(6)浮图:梵语,亦作佛图、浮屠,塔的意思。精舍:佛寺。(7)隐蔽松枥:林木丰茂,隐蔽天地。枥(l)i”,同栎”,即柞(zuo)树,落叶乔木,果实叫橡,叶子可喂柞蚕。(8)策:也是

24、杖。杖策:谓扶杖。(9)乱流:横绝江水。(10)二三子:指若干青年儒生;语岀论语,是孔子对他的学生们一种称呼。(11)幅巾:不著冠,但以幅巾束首。幅巾迎笑:表示苏轼与山中的年轻人关系之融洽。(12)徜徉(chdngy印g):自由往来的样子。(13)相劳:相互慰问。(14)居齐安三年:这篇文章作于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苏轼已在黄州住了三年。(15)获小平:得到了一块稍微平缓的地方。小平:一作少平”(16)陵阜:高山。(17)林麓:泛指山中的林木。向背:向阳、背阴。(18)效:呈现。(19)有废亭焉:意思是这个地方有一座荒废的亭子。(20)百围:是说树干的粗细。千尺:是指树的高度。(21)斤

25、:斧子一类的工具。(22)睥睨(pin)侧目斜视,有所打算。(23)斥:开拓。(24)褰(qian裳:提起衣服。先之:走在前面。(25)移日:连续好几天。(26)撷(xi8林卉:摘取山林之中的花草。卉”,草的总称。撷,摘取。(27)适意:合乎自己的心意,表示自得其乐。(28)方其”二句:意思是说,正当苏轼获得一种适意的乐趣时,就以为这是最愉快的享受,天下万物都不能取代这种乐趣。(29)及其”句:意思是等到苏轼对这种乐趣享受够了,他又总是对自己满足于这种乐趣感到吃惊,觉得好笑。厌”,满足。洒然”,吃惊。(30)杂陈:陈列着各种各样食物。(31)要之:总之。委:付,归。(32)委:抛弃。腐臭:腐烂

26、发臭。这句是说,吃饱之后,就把剩下的食物统统丢掉,让它们腐烂发臭。(33)夫孰知”句:没有人能够知道人生乐趣是从哪里获得的,又是在哪里失掉的。也就是说,人生乐趣的得失是无常的。(34)惟其”三句:由于得失无常,因此只能要求自己问心无愧,处世无可责备,而姑且这样地生活在人世。姑”,姑且。寓”,寓世,住在人世。中:内心。责:责备。寓:寄托。(35)是:这,即指适意而言。【白话译文】子瞻被贬到齐安(今黄冈),在长江边上建庐居住。齐安没有岀名的山,而长江南岸武昌(今鄂州)的群山,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山谷幽深寂静,山里面有佛塔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它们背靠山梁,面对山沟,隐蔽在茂密的

27、松树枥(同栎”树丛中,寂寞清静,与世隔绝,见不到车马的喧嚣和来人的足迹。每当风停了,太阳岀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了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因为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过得很久。然而将往西山去时,就要从青松翠柏之间经过,走过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会见到稍微平坦的地方,游览者一定会在

28、此休息。人们倚靠在嶙峋怪石上玩赏,躲在茂密林荫下小憩,向下可俯视滚滚大江,向上可仰望巍巍高山,旁边可扫视小溪幽谷,风云变化和树林山脚正面、反面的种种景象,都在人们身边呈现岀来。平地上有一座破旧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够坐下许多游客。亭子旁有几十棵古木,似都有百围之大、千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砍伐。子瞻每次一到树下,就整天(无可奈何地)斜视着它们。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连根拔倒,子瞻趁机将那倒下老树的地方收拾平整,亭子的地基才得以扩大。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相视而笑,说道:这大概是(老天爷)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事情吧?”于是大家一起重修了一座新亭子。亭子建成后,西山的胜景

29、才算完备了。子瞻对这件事极为高兴。从前我年轻时,跟随着子瞻游览各地。遇山就登山,遇水就泛舟,子瞻都未尝不是带头提起衣服卷起裤脚走在我的前面。有不能到达的地方,子瞻就总是为这事成天不愉快。有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悠闲自在地在泉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拾取着落在山沟中的果子,从溪中舀取水来喝,看到他这样子的人往往把他当成神仙一般的人物。其实天下的乐事无穷无尽,而以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最叫人喜爱。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觉得)万事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又没有不感到吃惊,自我嘲笑的。好比喝酒吃饭,五花八门的菜肴摆在面前,总之是为了一饱肚腹,而吃下去后,那些事物(无论好的还是不好的食物)同样变成了腐臭的东西,有谁还会去管哪道菜对人有益,哪道菜又对人有害呢?只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就不妨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尽情享受它)。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