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系统课设指导书-野莹莹要点

上传人:z**** 文档编号:68743998 上传时间:2022-04-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自动控制系统课设指导书-野莹莹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自动控制系统课设指导书-野莹莹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自动控制系统课设指导书-野莹莹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系统课设指导书-野莹莹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系统课设指导书-野莹莹要点(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八 、亠前言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是自动化专业的重要课程设计之一; 是在学生完成自动控制系统理论学习后,对相关的各种类型系统所进 行的课程设计;是自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课 程设计,学生将进一步掌握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理论和电力拖动自 动控制系统设计过程,对稳态参数计算以及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的工程 设计方法进行实践运用,并且加深对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结构的了 解。通过实验调试,不仅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 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改革、具 有创造性的开拓精神和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目录课程设计一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与研究

2、3课程设计二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与研究 6课程设计三直流脉宽调速系统设计与研究 8课程设计四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设计与研究 10课程设计五数字控制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与研究 12附录 课程设计论文写作要求 14课程设计一 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与研究一设计目的1掌握晶闸管电动机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结构。2掌握晶闸管电动机系统的稳态设计方法。3掌握晶闸管电动机系统参数及各个环节测定方法。4掌握晶闸管电动机各种系统的稳态性能。二设计已知参数U N 220V I N 1.1AU N 220V I N 0.5A1. 拖 动 设 备 : 直 流 电 动 机 : PN 185Wn 16

3、00r /minN 。2. 负 载 : 直 流 发 电 机 : PN 100W n 1500r /minN 。3. 机组:转动惯量 GD 2 0. 065Nm 2 。设计指标1D=4, s 10% 。2稳态转速 n=1200r/min, 负载电流 0.8A 。四设计内容1参数测试。测试设计所需参数。2主电路设计。设计主电路,选择参数。3反馈及保护电路设计。选择反馈参数,进行反馈电路、过流保护和过压保护电路设计。 4调节器设计(比例调节器) 。设计调节器,并选择参数。5触发电路设计。采用数字集成电路进行触发电路设计。 6调试。(要求包括验证系统稳定性等)7.验证并比较开环系统,有静差单闭环系统,

4、无静差单闭环系统稳态性能。五. 设计要求1. 绘制转速单闭环调速直流调速系统电路图。2提交设计报告(包括设计过程,参数计算,测试过程,调试结果)六. 设计步骤1测试设计所需参数(1) 测定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电阻R(2) 测定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电感L(3) 测定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电磁时间常数TL(4) 测定直流电动机电势常数 Ce和转矩常数CM(5) 测定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机电时间常数TM(6) 测定晶闸管触发及整流装置特性Ud=f (Uc)测试方法及过程见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实验二和实验三。2选择转速反馈参数根据电机额定参数选择转速给定电压,决定反馈系数。Ks3.

5、计算晶闸管触发与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Uc4. 根据稳态调速指标计算闭环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nopind5. 计算调节器电压放大倍数CeKp6. 选择调节器输入电阻和反馈电阻七. 调试调试方法及过程见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实验三。无静差单闭环系统稳八进行开环系统, 有静差单闭环系统,态性能的比较九绘制转速单闭环系统原理图十整理设计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 1参数测试过程及数据。 2系统各个组成电路设计过程。 3稳态参数计算过程调试过程及数据和曲线。 4结论。课程设计二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与研究一设计目的1掌握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结构。2掌握晶闸管电动机系统主电路及控制电路

6、的设计。3掌握直流调速直流调速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4掌握转速电流直流调速双闭环系统的起动性能。5掌握转速电流直流调速双闭环系统的稳态性能。二设计已知参数1. 拖 动 设 备 : 直 流 电动 机 :PN 185WU N220V I N1.1An 1600r /minN ,过载倍数1.5。2 .负载:直流发电 机 : P 100WUNN220V I N0.5An 1500r /minN3 .机组:转动惯量 GD220.065Nm2三.设计指标1. D=4,稳态时无静差。2.稳态转速 n=1200r/min,负载电流 0.8A 。3.电流超调量 i 5% ,空载起动到稳态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n 15

7、% 。四设计内容1主电路设计。设计主电路,并根据已知参数选择电路元件容量。2触发电路设计。利用数字集成电路进行触发电路的设计。3转速调节器设计。根据直流调速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进行转速调节器的设计4电流调节器设计。根据直流调速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进行电流调节器的设计。5反馈及保护电路设计。 根据要求设计反馈电路, 选择反馈参数, 并进行过流保护和过压保护电 路设计。6调试。7验证转速电流直流调速双闭环系统的起动性能是否和理论一致。五设计要求1绘制转速电流直流调速双闭环系统的电路图。2提交设计报告(设计过程,参数计算,测试过程,调试结果) 。六设计步骤1设计主电路,并根据已知参数选择电路元件容量(1

8、) 整流变压器额定参数计算(2) 整流器件的选择(主电路建议采用常用的三相桥式整流电路)(3) 晶闸管的保护(4) 电抗器参数的计算。2设计控制电路 触发电路设计、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设计。3电流反馈电路和转速反馈电路设计4过流、过压保护电路设计七 . 调试根据设计参数,研究突加转速给定时,电动机的起动的动态过程。调试方法及过程参见自动 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实验四。八绘制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原理图九整理设计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1主电路、控制电路、反馈电路和保护电路的设计过程。2调试过程及数据和曲线。课程设计三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设计与研究一设计目的1掌握双闭环可逆直流脉宽调速系统的组成、原

9、理及各主要单元部件的工作原理。2. 熟悉直流PWM专用集成电路 SG3525 SG3524等的组成、功能与工作原理。3. 掌握H型PWM变换器的双极式控制方式的原理与特点。4. 掌握双闭环可逆直流脉宽调速系统的调试步骤、方法及参数的整定。二. 设计已知参数同课程设计二。三. 设计指标1. D=4,稳态时无静差。2. 稳态转速 n=1500r/min, 负载电流 0.8A。3. 电流超调量 i 5% ,空载起动到稳态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 n 15% 。四. 设计内容1. 主电路设计。设计主电路,并根据已知参数选择电路元件容量。2. 直流脉宽控制电路设计。利用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直流脉宽控制电路。3.

10、转速调节器设计。根据直流调速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进行转速调节器的设计。4. 电流调节器设计。根据直流调速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进行电流调节器的设计5. 反馈及保护电路设计。 根据要求设计反馈电路, 选择反馈参数, 并进行过流保护和过压保护电路设计。6. 调试。7. 比较脉宽直流调速系统于晶闸管电动机直流调速系统的性能。五设计要求1绘制脉宽直流调速双闭环系统的电路图。2提交设计报告(设计过程,参数计算,测试过程,调试结果)六设计步骤1设计主电路,并根据已知参数选择电路元件容量。2. 设计直流脉宽控制电路(建议采用SG3525 SG3524等数字集成电路)3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设计。4. 过流保护、过

11、压保护电路设计。七 . 调试根据设计参数,研究突加转速给定时,电动机起动的动态过程。调试方法及过程参见电力 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实验六。八. 绘制直流脉宽调速系统原理图九. 整理设计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1. 主电路、控制电路的设计过程。2. 调试过程及数据和曲线。3. 比较脉宽直流调速系统于晶闸管电动机直流调速系统的性能。4. 结论。课程设计四 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设计与研究一设计目的1掌握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结构。 2掌握逻辑无环流控制器电路的设计。3掌握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制动性能。二设计已知参数同课程设计二。三设计指标同课程设计二。四设计内容1主电路

12、设计。设计主电路,选择主电路参数。 2触发电路设计。利用数字集成电路进行触发器设计。3逻辑无环流控制器设计。 4转速调节器设计。根据直流调速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进行转速调节器的设计 5电流调节器设计。根据直流调速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进行电流调节器的设计。 6反馈及保护电路设计。设计反馈电路,选择反馈系数,进行过压保护和过流保护电路设计。 7调试。8研究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制动性能。五设计要求1绘制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系统的电路图。2提交设计报告(设计过程,测试过程,调试结果)。六设计步骤1设计主电路。2设计逻辑无环流控制器控制电路。3转速调节器、电流调节器的设计七 . 调试根据设计参

13、数,研究突加转速反向给定时,电动机制动的动态过程。调试方法及过程参见自 动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实验五。八绘制逻辑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原理图九整理设计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1系统组成电路的设计过程。2调试过程及数据和曲线。3结论。参考文献:1 陈伯时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4.2 王兆安 . 电力电子技术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3 黄俊 .半导体变流技术 M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4 付文 .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 .5 杨松才 .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图集 .课程设计五 数字控制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与研究一设计目的

14、1 掌握数字控制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结构。2 掌握数字控制双闭环逻辑控制器 590 的调试和设计。3 掌握数字控制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性能。二设计已知参数 (请做数字调速的同学, 自己将实验室中电机铭牌数据填写一下)1. 拖动设备:直流电动机:PNU NI NnN N N2 .负载:直流发电机:Pn三.设计指标同课程设计二。四.设计内容1. 主电路设计。2. 590 硬件端子设计。3. 590 软件设计和调试。4. 研究数字控制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性能。五. 设计要求1. 绘制逻数字控制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电路图。2. 提交设计报告(设计过程,测试过程,调试结果)六设计步骤1设计主电

15、路。2设计数字控制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控制电路。 3数字控制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软件设计。七 . 调试根据设计参数,研究突加转速反向给定时,电动机制动的动态过程。八绘制 数字控制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原理图九整理设计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1系统组成电路的设计过程。2结论。参考文献:1 陈伯时 .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4. 2 王兆安 . 电力电子技术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3 黄俊.半导体变流技术 M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4 付文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 .5 杨松才 .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图集 .附录 课程设计论文

16、写作要求1. 论文书写论文(设计说明书)要求统一使用 Microsoft Word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统一采用A4页面(210 X 297伽)复印纸,单面打印。页眉内容统一为“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采用宋体五号字居中排写。 页码在下边线下居中放置, Times New Roman 小五号字体。摘要、关键词、目录等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I、n)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1、2)编排。字体和字号要求:论文 题目:二号黑体章标题:三号黑体( 1 XXXXX)节标题:四号黑体( 1.1 XXXX)条标题:小四号黑体(1.1.1 XXX)正文:小四号宋体页码:小五号宋体数字和字母:Ti

17、mes New Roman体注:论文装订方式统一规定为左装订。2. 论文前置部分包括:封面、任务书均按学校统一内容和格式填写。3. 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的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 和最终结论等。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和引用,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 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1 )中文摘要“摘要”字样(三号黑体) ,字间空一个字符, “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正文(小四号 宋体)。( 2)关键词 摘要正文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小四号黑体) ,其后为关键词(小四号宋体) ,关 键词是为了便于文献标引从该学位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

18、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 语,关键词一般为35个,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4. 目次页目次页由论文的章、条、款、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目次页置 于摘要后,由另页开始。目录题头用三号黑体字居中排写,隔行书写目录内容。目录采用三级标题,按(1、1.1、)的格式编写,目录中各章题序的 阿拉伯数字用Times New Roman体,第一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余用小四号宋体。5. 论文的主要部分( 1 )引言(或绪论)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 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实验设计、预期结

19、果和意义等。引言(或绪论)不要与摘要雷同,一般教 科书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引言(或绪论)重点应放在有关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应该用 足够的文字叙述,如有必要可单独编成首章。(2)正文1)章节及各章标题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 , 每章应另起一页。每章标题以三号黑体居中打印,章下空一行为节, 以四号黑体左起打印, 换行后以小四号宋体打印正文。 节下空一行为条, 以小四号黑体左起打印, 换行后以小四号宋体打印正文。2)层次 层次以少为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正文层次的编排和代号要求统一。 一级标题: 1 第一层次 ( 章) 题序和标题,用三号黑体字。题序和标题之间空两个字符

20、,不加 标点,下同。二级标题: 1.1 第二层次 (节) 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三级标题: 第三层次 ( 条) 题序和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四级标题: 1、第四层次 ( 款) 题序和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 五级标题:(1)第五层次 ( 项) 题序和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 层次用到哪一层次视需要而定,若节后无需“条”时可直接列“款” 、“项”。3)公式 原则上居中书写。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 、“假定”等) ,文字顶格书写,公式仍居中写。 公式末不加标点。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并在公式后靠页面右边线标注,如第 1 章第一个公式序号 为“( 1.1 )”格式见下例:F = ma( 1.1 )V

21、= S/t(1.2 )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 1.1 )”或“由公式( 1.1 )”。4)表表应有表名、表号或必要的说明,表也应有“自明性” 表格一般采取三线制,不加左、右边线,上、下底为粗实线( 1 磅),中间为细实线( 0.75 磅)。比较复杂的表格,可适当增加横线和竖线。表序按章编排,如第 1 章第一个插表序号为“表 1.1 ”等。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不 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居中排写,采用黑体五号字。表内文字说明用五号宋 体,起行空一格、转行顶格、句末不加标点。5)图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图号按章编排,如第 1 章第一图图号为“图 1.1 ”等。图题置于图

22、 下,图注或其他说明时应置于图与图题之间。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图题用五号黑体字。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插图应编排在正文提及之后,插图处的该 页空白不够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6)结论 结论是学位论文最终的、总体的概括性论述,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如果不可能导 出应有的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面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或 仪器改进的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结论置于正文最后一章之后,由另页开始。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表按专著、论文等分类后顺序列出,置于致谢之后,由另页开始。a 文献标识 论文正文中须标识参考文献编

23、号,按出现顺序用小四号字体标识,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上标)。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中如:XXXXX 1 ; XXXXX 4 , 5 ; XXXXX 6-8。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与正文排齐,如“由文 献8,1014可知”。b 书写格式1 作者一,作者二,作者三等 . 文章题目 J. 期刊名称,出版年,卷号(期号) :起始页码 - 终止页码 .( 小 5 号书宋 )2 作者一,作者二,作者三等。书名 M 。出版地(城市名) :出版社,出版年。例如:1 徐科军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M. 北京 :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2 周 秉 直 , 粱 艳 . 微 小 流 量 大 气 采 样 器 自 动 检 定 装 置 的 研 究 J. 中 国 环 境 监 测,2001,17(01):52-54.其中 M 代表著作, J 代表文献。6. 毕业论文本装订顺序前置部分: 1 、封面 2 、任务书主体部分: 1 、中文摘要 2 、目次页 3 、正文 4 、参考文献 附录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