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都市发达区与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比较研究以重庆市为例研究总报告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8625483 上传时间:2022-04-03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23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西南都市发达区与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比较研究以重庆市为例研究总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西南都市发达区与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比较研究以重庆市为例研究总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西南都市发达区与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比较研究以重庆市为例研究总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资源描述:

《西南都市发达区与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比较研究以重庆市为例研究总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都市发达区与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比较研究以重庆市为例研究总报告(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西南都市发达区与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比较研究以重庆市为例研究总报告一、序言人类正步入一个以因特网为标志的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社会中极其重要的资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和科技变革的动力之一。为了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社会的需要,教育必须对之作出变革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此,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对教育进行改革,要求培养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视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基础能力,是学生终身有用的能力。中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今信息化时代

2、对教育的迫切要求。我国政府也深刻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为了迎接全球教育信息化的挑战,我国把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项重大的教育决策。1998年11月,教育部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发展与实施纲要草案提出:中小学信息化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对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其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规定:在高中阶段的学校和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2000年11月,教育部又发布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任务、教育目标、教学内容

3、等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2001年5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再次强调: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增设信息技术教育课。2001年7月,教育部在全国教育事业“十五”计划中,提出把“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普及计算机及网络知识教育”作为实现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并明确提出到2005年全国初中以上学校基本上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的目标。2001年11月,教育部做出了“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决定。中小学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

4、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由此看来,国家对加强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信息素养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其它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所以信息素养的培养既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部分,也有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进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

5、、摘要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城市优先的教育发展战略,再加之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市和农村学校在进行信息教育时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这也必将影响着学生的信息素养。基于此,本研究对重庆市都市发达区和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进行了实际调查,并对二者进行比较。调查比较发现:城乡中小学生无论是在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还是在信息道德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城市学生的信息素养总体上好于农村学生。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异,主要有下述原因:1、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足,农村地区的学校的信息基础设施较为落后;2、农村教师较之城市教师教育观念落后,缺乏对信息素养的深刻认识;3、农村教师的信息知识欠缺,

6、信息能力较差;4、缺乏与农村教师信息素养相适应的培训;5、教学内容城市化,农村信息化教学资源匮乏;6、城乡学生在信息条件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针对这种差异,要提升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应做到:1、实行补偿性政策,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信息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强信息化建设;2、采取多种培训形式,提高农村地区教师的信息素养;3、构建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体系,开设信息素养课程;4、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5、开展文献信息教育;6、加强信息道德教育;7、建立综合性的多元评价体系。三、内容结构图内涵类型信息素养内涵与类型教育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国外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状况发展性工具性层次性灵活

7、性整合性国外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的特点教育目标方面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方面课程实施方面课程评价方面对我国的启示研究目的城乡小学生信息素养状况的调查比较研究对象研究工具调查结果研究对象研究工具调查结果城乡中学生信息素养状况的调查比较结论结论西南都市发达区与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调查分析国外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状况及启示教育投入不足,农村学校信息基础设施落后农村教师教育观念落后农村教师的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较差培训不能满足农村教师需要教学内容城市化,信息化教学资源匮乏城乡学生在信息条件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西南都市发达区与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差异的因素分析加大对农村信息设施投入力度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农

8、村地区教师的信息素养构建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体系,开设信息素养课程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开展文献信息教育加强信息道德教育建立综合性的多元评价体系提高农村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路径四、研究问题(一)研究目的1、深化信息素养的内涵,扩大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对象,剖析影响农村地区(尤其是西南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高的因素,拓宽信息素养的教育途径;2、揭示西南农村地区与都市发达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方面的差距,构建适合西南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体系,切实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二)研究意义1、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在于,针对中国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信息素养培养方案,丰富了信息素养教育的

9、内涵,丰富了信息科学、教学理论和教育技术理论。2、本课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第一,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缩小农村地区尤其是西南农村地区与都市发达区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差距,更好促进教育公平,这对重庆这样一个大城市带动大农村、二元结构较为突出的直辖市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对农村地区尤其是西南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三)研究假设本研究认为西南农村地区与都市发达区的中小学生在信息素养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同与差距,但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对策,如调整课程设置以及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等,构建起一套富有特色的、适合西南农村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可以提高西南农村地区中

10、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四)核心概念本研究的核心概念主要有以下几个:都市发达区;农村;中小学生;信息素养五、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素养的概念与内涵。目前我国学者对于信息素养研究的文章有相当一部分涉及到信息素养的概念与内涵。但正如有学者指出,这些文章无一例外地沿袭国外关于信息素养的概念,充其量只是对众多概念进行综合和归纳,对于信息素养概念予以发展和深化的并不多见。二是信息素养的对象。我国学者对于信息素养对象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大学生和教师。认为信息素养是大学生和教师素质结构的基本构成之一,是他们掌握适应信息化社会生活、进行教育教学的必备技能,对于提高他们在信息社会的

11、生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三是信息素养的教育途径。对于如何开展信息素养教育,许多学者都有自己的论述,其中讨论最多的当属开设文献检索课,也有学者对利用图书馆对学生进行培训进行了探讨。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素养概念与内涵的研究。信息素养一词自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提出,三十多年来世界各国诸多专家对它的探索和研究从未间断。如1987年Kalthau在信息社会中的信息技能:一个研究的评论一文中将图书馆技能和计算机技能包括在信息素养的定义中。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下属的“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在其终结报告中

12、将信息素养界定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他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将信息素养划分为三大方面九大技能。此外,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学者也对信息素养进行了诸多研究。二是信息素养标准研究。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为了推进国家公民和在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都制定了国家信息素养标准。如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研究制定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这个标准包括5项标准和22项具体评价指标。三是信息素养教育方法的研究。Lori Arp和Beth S Woodard在“Curiosity

13、 and Creativity as Attribute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一文中主张在信息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以使信息素养教育的效果更为明显。除此之外,西方学者目前讨论得较多的方法是PBL(Problembased Learning),这是通过设计情景和问题(也就是在应用中)来提高学生们信息素养的一种方法。四是注重信息素养教育过程的指导和评估。PISA 2000(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提倡进一步关注信息素养教育过程的指导和评估,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

14、教育过程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学生们在不同层次的阅读方式(尤其是思考式阅读和获取信息式阅读)方面所获得的阅读能力也有极大的差别,将来对信息素养能力的需求包括更为熟练的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而这与对信息需求的思考和对所获信息的评价是分不开的。综上所述,可以发现:第一,国内外学者非常注重对信息素养概念与内涵的研究,但对于信息素养的概念与内涵还存在诸多争议,这方面的研究尚需进一步加强;第二,对于信息素养教育对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学生与教师,而对于中小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生的研究鲜有涉及,需要进一步拓宽研究的对象;第三,对都市发达经济区与农村地区学生信息素养的比较研究更是鲜有人涉及,不利于农村学生信息素养的

15、提高;第四,对于信息素养教育途径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图书馆中的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局限了信息素养的内涵,使得教育途径过于单一;第五,没有提出较为完整的中小学生(尤其是西南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研究缺乏系统性。六、研究程序(一)研究设计在本研究中,整个研究过程分为下述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理论准备阶段,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已有研究理论进行分析,通过整理、分析已有研究,得出一些关于信息素养的基本认识与看法,进而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二个阶段为比较借鉴阶段,本阶段通过对国外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的现状考察,得出对我国信息素养的一些启示;第三阶段为数据调查与分析阶

16、段,本阶段通过调查问卷以及一些访谈,分析城乡中学生以及城乡小学生在信息素养方面的具体差异;第四阶段为对策提出讨论阶段,分析城乡学生在信息素养方面存在差异的基本原因有哪些,针对农村教育的实际,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二)研究对象本研究以重庆市16所学校(其中四所城市小学、四所农村小学、四所城市中学、四所农村中学)学生为研究对象。小学生调查问卷共发放720份,回收问卷679份。在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654份(其中,城市小学生问卷320份,农村小学生问卷334份),无效问卷25份(其中,城市小学生问卷17份,农村小学生问卷8份)。中学生调查问卷共发放680份,回收问卷6

17、31份。在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550份(其中,城市中学生问卷258份,农村中学生问卷292份),无效问卷81份(其中,城市中学生问卷54份,农村中学生问卷27份)。(三)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分析法等方法。文献法即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关于“信息素养”的研究脉络,把握当今的研究动态,从中找出研究的突破点。问卷调查法即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加以调查,以了解其真实想法和动机的一种方式。访谈法即通过拟定访谈提纲,选定访谈主题,与访谈对象进行谈话以了解与信息素养相关信息的一种方式。分析法即通过对查阅到的关于信息素养的相关资料、调查到的相关数据加以整理、研究

18、,得出关于信息素养基本信息的一种方式。比较法即通过对城乡之间调查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发现城乡中小学生信息素养之间的差距的一种方式。(四)技术路线研究问题的展示研究目标与思路确立研究的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国外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状况及启示国外信息素养教育特点启示国外信息素养教育状况城乡小学生信息素养状况调查比较城乡中学生信息素养状况调查比较西南都市发达区与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调查比较西南都市发达区与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差异的因素分析提高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路径选择研究假设理论框架比较研究实证研究对策研究七、研究结论信息素养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变化。

19、从横向上来看,信息素养包含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个方面。其中,信息意识是整个信息素养的前提,指的是人们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认识、观念和需求的总和。它主要包括:(1)认识到信息在信息时代的重要作用,确立尊重知识、终身学习、勇于创新的观念;(2)对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3)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一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它包括信息理论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信息的理论知识包括对信息、信息化的性质、信息化社会及其对人类影响的认识和理解,信息的方法与原则(如信息分析综合法、

20、系统整体优化法等)等。信息技术知识包括信息技术的原理(如计算机原理、网络原理等)、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未来等。信息能力指个体能够有效地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包括直接信息能力和相关信息能力两大类型。直接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的搜集获取能力、分析鉴别能力和综合利用能力。相关信息能力是与信息相关联的,从事其他各项活动的一般能力,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交流能力等。当然,由于受思维发展水平的影响,对小学生而言,直接信息能力主要是搜集获取信息的能力;相关信息能力主要是交流能力。信息道德是指人们在获取、利用信息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思想、原则、手段和途径。它是调节信息加入者、信息传递者及信

21、息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从纵向上来看,可以把信息素养分成三个层次,即:基础性信息素养、应用性信息素养以及创造性信息素养。基础性信息素养是指为了在信息社会中生存,个体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信息素养。它保证了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因此是三个层次中最低的一个层次,也是对个体信息能力要求最低的一个层次,但它却是另两个层次的信息素养的基础。应用性信息素养是指个体为了更好地从事某一职业、承担某一工作或者陶冶自己的情操所应具有的应用信息技术的素养。在三个层次当中,居于中间水平。创造性信息素养是指个体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开发或设计新的信息系统供他人利用,以服务大众和社会为目的的高层次素养。这一层次的信

22、息素养是要求最高、培养难度最大的层次,如计算机系统设计人员、软件开发人员等必须具有创造性信息素养。中小学生所要培养的信息素养更多的属于基础性信息素养。通过对城乡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城乡中小学生在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具体情况如下:(一)重庆市城乡小学生信息素养状况的调查结果分析其一,在信息意识方面调查发现,城乡小学生的信息意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具体如下:在对待信息技术发展与学习关系的看法上,农村小学生比城市小学生表现出了较多的肯定性调查发现,有90.1的农村小学生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对学习带来许多帮助,比城市小学生高出5.7个百分点。有14.4的城市小

23、学生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学习影响不大,比农村小学生高出6.6个百分点。在对待无关信息或与自己年龄不相符合的信息时,农村小学生比城市小学生表现出了更多的好奇性调查数据显示,有53.1的城市小学生从不关心与自己学习、生活无关的信息或与自己年龄不相符合的信息,比农村小学生高出近20个百分点;而对这些信息偶尔关心或感兴趣的城市小学生占46.9,农村小学生则占66.8,后者比前者高出近20个百分点。这可能与农村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较窄,因而具有较强的好奇性有关。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城乡小学生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调查表明(见表1),城市小学生最喜欢用电脑“查资料”、“打游戏”、“上网聊天”,三者所占百分比分别

24、为:83.8、64.7和60.3;农村小学生最喜欢用电脑“查资料”、“写作文”、“打游戏”,三者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7.1、49.4和34.7。由此可见,无论是城市小学生还是农村小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来学习,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不容忽视的是,无论是城市小学生中还是在农村小学生,“打游戏”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需要老师和家长进一步加强引导。在通过“上网查找所需资料”方面,城市小学生的比例高达77.8,而农村小学生则只有36.5,前者比后者高出41.3个百分点,这充分表明了城市小学生较强的独立性以及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表1 城乡小学生信息意识基本情况类目类别百分比城市农村你想用电脑干什么看

25、新闻30.621.0打游戏64.734.7查资料83.867.1写作文33.849.4上网聊天60.322.8其他29.416.8由于学习需要查找资料时,你通常用什么方法?找书10.331.1问父母、老师、同学11.932.3上网查找77.836.5其二,在信息知识方面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城乡小学生的信息知识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信息,并理解信息涵义调查发现,无论是城市学生还是农村学生,绝大部分学生都“听说过信息”(城市和农村均在90以上),并理解“信息的意思”(其中,城市占93.8,农村占78.4)。这一方面固然与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有关(在开设信息技术

26、课程中,城市学校达到了96.9,农村学校达到了81.4,二者还存在较大差距),但也可能与当今信息社会中其他媒介的快速发展不无关系。无论是在信息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在信息技术知识方面,城乡学生均存在很大差距调查表明,无论是对互联网、电子邮箱、“黑客”的了解,还是在基本的操作技能方面,城乡学生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如“知道什么是互联网”的学生,城市学生占81.3,农村学生仅占56.9,二者相差24.4个百分点;“知道什么是电子邮箱”的学生,城市学生占92.2,农村学生仅占74.6,二者相差17.6个百分点;“知道什么是网上黑客”的学生中,城市学生占68.8,农村学生仅占36.8,二者相差32个百分点。而

27、在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方面,城乡学生差别也较大,具体情况请见表2:表2 城乡小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基本情况类目类别百分比城市农村你会以下哪些技能?画图78.872.8Word文字输入与编辑63.129.6动画制作63.823.4其他63.838.9你知道如何从网上下载和保存资料吗?知道87.544.0不知道12.256.0其三,在信息能力方面由于受思维发展水平的影响,对小学生而言,直接信息能力主要是搜集获取信息的能力;相关信息能力主要是交流能力。调查表明,无论是直接信息能力,还是相关信息能力,城乡小学生均存在着差异。在直接信息能力方面,城市小学生的信息搜集获取能力远比农村小学生强调查发现,有50

28、.9的城市小学生会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而农村小学生的此项比例则只有7.8,远远低于城市小学生。在城市,有44.1的小学生会简单搜索,不会在网上搜索资料的只有5.0;与此相应,在农村,有58.1的小学生会简单搜索,不会在网上搜索资料则高达34.1。在相关信息能力方面,城市小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也远比农村小学生强要在网上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首先必须会上网;其次,还应拥有一定的工具,如电子邮箱。调查数据表明,在城市,有95.3的小学生会上网,有69.7的学生有自己的电子邮箱,分别比农村小学生高出33.9个百分点和45.1个百分点。城乡小学生之所以存在这么大的差距,一方面可能确实与他们个体的信息能力有

29、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城乡小学生信息条件不对称有关。其四,在信息道德方面信息技术在为人们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与传统伦理道德相悖的现象。如电脑黑客、网络信息共享与版权、电脑病毒等。这就对人们的道德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种道德环境,城乡小学生的道德水平如何呢?以下是调查结果:表3 城乡小学生信息道德基本情况类目类别百分比城市农村如果在网上看到或遇到一些不道德、不健康的内容,你会怎么样?只当没看见,不理睬49.453.9随便看看6.96.9直接在网上回击,进行批评17.518.6告诉老师、家长,并向有关部门举报26.320.7对于盗版软件,你的态度是便宜,常购买5.02.7偶尔会买10

30、.66.6反对盗版,绝不购买84.490.7是否会随意偷换鼠标和键盘会3.11.5闹着玩时会3.11.8不会93.896.7你认为网上的消息可靠吗可靠8.418.6有的真有的假85.376.3不可靠6.35.1你对于上网聊天时撒谎的态度是赞同6.39.0说不清50.937.7不赞同42.853.3你是否认为在网上想干什么就可干什么?是6.94.2不是71.987.1说不清21.38.7你认为网上“黑客”是“侠客”、“能人”5.06.6违法者84.182.0说不清10.910.8由上表可以看出,在对待“不道德、不健康的网上内容”、“盗版软件”、“偷换鼠标和键盘”、以及“网上黑客”的态度上,城乡小

31、学生不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在认为“网上信息的可靠性”方面,18.6的农村小学生认为可靠,而只有8.4的城市小学生认为可靠,前者比后者多出10.2个百分点;76.3的农村小学生认为网上信息有真有假,而持此观点的城市小学生则占85.3,前者比后者低了9个百分点。这一方面说明了城市小学生比农村小学生具有更高的信息鉴别力,另一方面恐怕也与二者对待上网的态度有关。如有53.3的农村小学生不赞同上网撒谎,而城市小学生中持此观点的则只有42.8,前者比后者高出10.5个百分点。有87.1的农村小学生认为并非可以在网上随意而为,持此观点的城市小学生只有71.9,前者比后者高出15.2个百分点。但不管如何,从总体

32、而言,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小学生的道德水平总体上是好的、健康的。当然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对学生进一步加强信息道德教育,促进道德规范内化为道德良心,形成道德规范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以使他们具备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4、调查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认为:1.城乡小学生对信息均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2.无论是在信息知识方面,还是在信息能力、信息条件方面,城市小学生均比农村小学生表现出了较大的优势性。3.在信息意识方面,在“对待信息技术发展与学习关系”以及“在对待无关信息或与自己年龄不相符合信息”的态度上,农村小学生比城市小学生表现出了更多的肯定性和好奇性。4.在信息道德方面,城市小学生比农

33、村小学生表现出了更高的信息鉴别力。城乡小学生的信息道德总体上是好的、健康的,但也存在着一些需要加以注意的问题。(二)重庆市城乡中学生信息素养状况的调查结果分析其一,在信息意识方面调查发现,城乡中学生的信息意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结果如下: 在对待信息技术发展与学习关系的看法上,农村中学生比城市中学生表现出了更多的肯定性调查表明,82.2的农村学生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对学习带来许多帮助,比城市中学生高出了16.7个百分点。29.1的城市学生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学习影响不大,比农村中学生高出了15.7个百分点。85.3的农村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可以帮助解决许多问题,比城市中学生高出了6.6个百分点。此外

34、,还有15.5的城市学生认为信息技术与日常的学习没有太大关系,比农村学生高出了5.9个百分点。在对信息的交流与感受方面,农村学生表现出了比城市学生更多的积极性调查显示,有56.5的农村学生上网后,“想进一步了解社会,发表看法,与人交流”,比城市学生高出了15.8个百分点。当在网上找到所需信息后,高达83.6的农村学生有成功的喜悦,比城市学生高出了26.2个百分点。之所以会如此,笔者以为,这与农村学生平时上网的机会较少不无关系。由于上网机会较少,因而农村学生表现出了新鲜感以及与人交流的愿望。其二,在信息知识方面根据对城乡中学生的调查分析,城乡中学生的信息知识具体情况如下:大部分学生都知道信息,获

35、取信息的渠道较为广泛调查发现,无论是城市学生还是农村学生,大部分学生都了解信息(城市和农村的比例分别为66.3和58.6),而对信息仅仅“知道一点”或“不知道”的学生占少数(城市和农村的比例分别为33.8和41.4)。这一方面固然与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有关,但也与当今社会中其他信息媒介的快速发展不无关系。调查发现,无论是城市学生还是农村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主要是电视广播、报纸书刊以及网络。其中,尤以网络的影响最大,这可能与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关。在信息技术知识方面,城乡学生存在很大差距调查表明,在信息技术知识方面,农村学生大多不如城市学生(具体情况请见下表)。表4 城乡中学生信息技术知

36、识基本情况类目类别百分比城市农村对于预防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活动非常懂7.46.5比较懂25.623.3懂得一点46.136.6不懂20.933.6对于电脑故障的排除能非常熟练地排除8.55.5能比较熟练地排除18.617.5基本能够排除47.740.4不会排除25.236.6会使用的软件Word77.163.0Excel31.829.8Powerpoint44.225.3SPSS6.217.8Photoshop57.828.8Flash61.631.8Firework11.215.4其他47.744.2对多媒体和网络的操作非常熟练地操作15.911.6比较熟练地操作38.031.2会一

37、些基本操作43.855.8不会操作2.31.4由上表可清晰看出,除了在使用软件方面,会使用SPSS和Firework这两种软件的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多(分别高出11.6和4.2个百分点,这可能与农村学生并不了解什么是SPSS和Firework有关,但实际上他们未必真正会用)以外,在其他方面,农村学生均不及城市学生。其三,信息能力方面通过调查比较,城乡中学生的信息能力表现如下:在直接信息能力方面,城市中学生的信息搜集获取、分析鉴别以及利用能力比农村中学生强调查显示,91.5的城市中学生使用过搜索引擎,比农村中学生高出了14.1个百分点。45.0的城市学生经常从网上下载资料,而只有14.7的农村学生

38、进行此类活动。对于所收集到的信息,38.8的城市学生能“进行评价、筛选、判断、分类、存储并表达信息”,36.3的农村学生可进行此类活动,二者差别不大。但大部分学生尚不知如何筛选或筛选效果不理想,需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指导。有48.1的城市学生能比较容易从搜集到的信息中总结中心思想,比农村学生高出了4.2个百分点。“能经常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的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的比例分别为41.4和37.7,二者相差2.7个百分点。在相关信息能力方面,城市中学生的信息展示与交流能力较农村中学生强,但在合作态度方面较农村学生弱调查表明,对于较为熟练的运用“PPT、Photoshop、Flash展示自己的作品或

39、学习成果”方面,城市和农村学生的比例分别为38和24.6,二者相差约13个百分点。虽然城市学生的比例比农村高出许多,但二者比例均不过半,说明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在运用信息技术展示自己的成果方面均需加强。在信息交流方面,63.2的城市学生能较为熟练的使用电子邮箱,比农村学生高出了22.1个百分点。有48.8的城市学生经常在网上与同学或朋友聊天,比农村学生高出了30.6个百分点。但在合作学习方面,有65的农村学生觉得“需要”或“非常需要”与同学或朋友合作查找信息,有此感觉的城市学生比例为48.1,二者相差近17个百分点。这一方面固然可以说明农村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强,但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城市学生的

40、独立性以及对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较强。其四,在信息道德方面前已述及,信息技术在为人们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与传统伦理道德相悖的现象。面对电脑黑客、电脑病毒等这些与传统伦理道德相悖的现象,城乡学生的道德水平如何呢?调查表明:在对待公共信息技术设备的态度方面,城乡学生的差异不大通过调查发现,对于学校的公共信息技术设备,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遵守公共道德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不会随意破坏或偷换,表现出了较高的公共道德性(具体情况请见下表)。表5 城乡中学生对待公共信息技术设备态度基本情况类目类别百分比城市农村对于学校公用机房的计算机不随意删除系统软件,篡改计算机的设置87.682.9不故意删除、修改

41、他人保存在计算机上的文件84.583.2不给计算机加设个人密码83.368.8不制造不传播黄色的、反动信息84.972.9主动抵制黄、赌、毒、反动等不良信息的入侵69.455.8是否会随意偷换鼠标和键盘会4.32.4闹着玩时会5.04.1不会89.192.1在对待日常信息现象方面,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表现出了较高的道德性如在对待盗版软件方面,只有3.4的农村学生认为“便宜,常购买”,比城市学生低了10.6个百分点。75.0的农村学生“反对盗版,绝不购买”,高出城市学生35.9个百分点,将近一倍。对于“制造和传播病毒者”,7.8的城市学生认为是“英雄,心中的偶像”,而只有2.1的农村学生对此表示赞

42、同;56.6的城市学生认为是“违法者”,持此观点的农村学生比例为62.0。对于“上网聊天撒谎”,有28.3的城市学生“不赞同”,更多的城市学生则“说不清”(比例为62.4),农村学生持上述态度的比例分别为46.6和41.8。对于个人在网上的行为,76.0的城市学生认为不能随心所欲,比农村学生低了11.7个百分点。对于网上“黑客”,有8.5的城市学生认为是“侠客”、“能人”,有3.1的农村学生对此持赞同态度;有48.8的城市学生认为是“违法者”,而持此种观点的农村学生比例则高达69.9。当在“网上看到或遇到一些不道德、不健康的内容”时,大多数城市学生(比例为65.9)主张“不予理睬”,而近一半(

43、比例为42.5%)的农村学生则主张“告诉老师、家长,并向有关部门举报”。通过本次调查,我们认为:1.城乡中学生对信息均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获取信息的渠道较为广泛。2.在信息意识方面,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表现出了更多的肯定性与积极性。3.从整体而言,城市学生在信息知识、信息能力方面比农村学生强。但在个别信息知识(如SPSS和Firework两种软件的使用上)以及合作学习方面,农村学生表现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4.在信息道德方面,城乡中学生的信息道德总体上是好的、健康的。在对待日常信息现象方面,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表现出了较高的道德性。此外,在信息道德方面也还存在着一些需要加以注意和引导的问题。4、调

44、查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认为:1.城乡中学生对信息均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获取信息的渠道较为广泛。2.在信息意识方面,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表现出了更多的肯定性与积极性。3.从整体而言,城市学生在信息知识、信息能力方面比农村学生强。但在个别信息知识(如SPSS和Firework两种软件的使用上)以及合作学习方面,农村学生表现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4.在信息道德方面,城乡中学生的信息道德总体上是好的、健康的。在对待日常信息现象方面,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表现出了较高的道德性。此外,在信息道德方面也还存在着一些需要加以注意和引导的问题。八、分析和讨论上述调查表明,城乡学生信息素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城市学生的

45、信息素养总体上好于农村学生。之所以存在上述情况,大体有下述原因:(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足,农村地区的学校信息基础设施较为落后长期以来,我们国家走的是一条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快速发展工业化国家的道路。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有一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和城市一起加入到富裕的地区行列当中,一部分农民也率先进入了富裕者行列,但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无论是在教育投入还是在基本的办学条件、师资等方面均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8统计显示,2007年,全国普通小学生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为2231.11元,而农村地区平均为2099.65元;全国初中生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为2731.64元,而农村地区平均为2

46、465.46元。由于投入不足,许多城市的学校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而在偏远贫困地区的很多学校校舍不足,设备短缺,农村学校的信息基础设施远远落后于城市学校。如有人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在计算机设备数与在校学生数的比例上,县级高中3.3%,初中3.0%,小学2.7%;乡镇高中为3.7%,初中2.0%,小学3.5%;村小的比例数为3.2%(含中心校)。农村中小学计算机的拥有量平均在33人一台左右。拥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所占比例情况是:高中45.6%,初中13.8%,小学1.5%;拥有校园网的学校所占比例情况分别为:高中28.1%,初中8.0%,小学0.9%。农村高中多媒体教室和校园网的拥有量远远低于城

47、市的学校,小学的拥有量几乎为0。解月光,姜玉莲.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分析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4,(9).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7中的统计显示:2007年,全国城市小学共17535所,农村小学共271584所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7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54.;但城市小学拥有的计算机数为1350318台,农村小学拥有的计算机数为1715488台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7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68.。换句话说,全国城市小学校均拥有计算机77.01台,而农村小学平均只有6.32台,城市小学是农村小学的12倍多

48、。2007年,全国城市初中共7607所,农村初中33042所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7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26.;但城市初中拥有的计算机数为833276台,农村初中拥有的计算机数为1344362台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7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48.。即,城市初中校均拥有计算机109.54台,农村初中校均拥有计算机40.69台,城市初中是农村初中的2倍多。农村中小学大多没有建立网络,无法满足教师利用现代教育信息的要求,制约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在信息基础设施落后的条件下,教师缺乏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物质环境支持,影响了其利用信息技

49、术进行教学的积极性。不少农村学校在进行信息素养课程方面的教学时,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设施,往往是照着书本念,学生缺乏上机实践操作,甚而有些农村学校则干脆不开设信息素养方面的课程。(二)农村教师较之城市教师教育观念落后,缺乏对信息素养的深刻认识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农村教育长期以“面向城市”、“升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目标,通过升学跳出农门,变成城里人,是农村孩子追求的最大人生价值目标。在这种背景下,农村教师肩负着比城市教师更重的教学压力,很多教师认为只要把学生的成绩提上去了,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学校领导在评价教师教学成绩时,也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标准。大多数农村教师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提

50、高信息素养的意识。如我们调查发现,城乡教师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一,在认识信息技术与教学关系的看法以及对信息资源的使用上,城市教师比农村教师表现出了更多的肯定性和积极性调查数据表明,有98.1的城市教师认为网络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持此观点的农村教师只有82.5,二者相差约16个百分点。有50.6%的城市教师认为网络资源对于教学作用很大,持此观点的农村教师只有23.1,前者比后者高出一倍多。由于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不同,直接导致了城乡教师在使用信息资源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有45.1的城市教师经常使用资源库,而仅有19.4的农村教师有此行为。60.5的城市教师经常在

51、上课时使用课件,而农村教师的这一比例仅为8.8。笔者分析,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除了与城乡教师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有关外,还与城乡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和信息技术能力以及所在学校的信息技术条件不无关系。其二,在对信息感受方面,城市教师表现出了比农村教师更多的肯定性调查显示,有71.6的城市教师在从网上找到所需信息后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有此感觉的农村教师比例为68.1,二者相差3.5个百分点。之所以出现差距,一方面与城乡教师的上网目的不同有关。如调查数据表明,85.2的城市教师上网是为了查找资料,而仅有60.0的农村教师持此目的上网。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城乡教师所具备的信息条件不同有关。如有95.7

52、的城市教师家里配有电脑,而农村教师家有电脑的比例为63.1。仅有3.1的城市教师不上网,而农村教师的这一比例则高达17.5。92.6的城市教师拥有电子邮箱,拥有电子邮箱的农村教师比例则为68.1。由于城市教师的信息条件明显优于农村,他们更容易知道如何获取信息,因而也更容易体会到获取信息的成功感觉。(三)农村教师的信息知识欠缺,信息能力较差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农村中小学缺乏专门的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许多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教师都是“半路出家”。与城市教师相比,即使是这些“半路出家”的教师,其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其一,在信息知识方面无论是在信息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在信息技术知识方

53、面,城乡教师均存在差异。在信息理论知识方面,大部分城乡教师都了解信息和信息素养教育,但城乡教师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城乡教师(城市教师的比例为93.8,农村教师的比例为91.3)都知道什么是信息。对于“信息素养教育”,有24.1的城市教师“早就知道”,59.9的城市教师“听说过,但不太清楚”,还有15.4的城市教师则表示“根本不知道”。与此相应,农村教师所占比例分别为16.9、63.8和19.4。由此看来,由于学校所处位置的不同,人们对信息的了解也不同。尤其是农村,接近五分之一的教师根本不知道“信息素养教育”。由此看来,有关这方面的宣传与教育尚需加强。在信息技术知识方面,城乡教师也

54、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调查发现,只有16.0的城市教师对于计算机病毒和其他犯罪活动“一点不懂”,远远小于农村教师的这一比例(比例为30.0);对于电脑故障,只有26.5的城市教师不能排除,而农村教师的这一比例则过半(比例为51.3);只有0.6的城市教师不会使用多媒体和网络,远远低于农村教师的这一比例(比例为8.1)。而在一些常用软件的使用上,农村教师也大多不如城市教师(具体情况请见下表):类目类别百分比城市农村会使用的软件Word97.589.4Excel81.564.4Powerpoint91.438.8SPSS3.71.9Photoshop42.619.4Flash28.427.5Firewo

55、rk4.35.0其他17.317.5由上表可清晰看出,除了在使用软件方面,会使用Firework软件的农村教师比例比城市教师比例略高(高出0.7个百分点)以外,在其他方面,农村教师均不及城市教师。其二,在信息能力方面与前类似,无论是在直接信息能力方面,还是在相关信息能力方面,农村教师都不如城市教师。在直接信息能力方面,城市教师的操纵信息工具以及信息搜集获取、分析鉴别和利用能力比农村教师强调查显示,有87.1的城市教师能使用Word类文字处理软件对文字进行编辑处理,而农村教师具备这一能力的比例为63.1,前者比后者高出24个百分点。有71.6的城市教师能比较熟练的使用Powerpoint,而农村

56、教师这一比例仅为25.0%,前者比后者高出近两倍。对于“制作网页”,有11.1的城市教师对此较为熟悉,农村教师的这一比例为8.1。由此看来,绝大部分城乡教师都不会制作网页。有89.5的城市教师能比较熟练的操作google、baidu等搜索引擎,而农村教师能比较熟练操作上述搜索引擎工具的比例为58.7,二者相差约30个百分点。在信息搜集获取、分析鉴别和利用方面,有86.5的城市教师在备课时经常从网上查找资料,农村教师有此行为的比例为47.5,二者相差39个百分点。有59.9的城市教师经常从网上下载文件,而仅有33.8的农村教师做到这一点。当收集到所需信息后,有66.7的教师将收集到的信息变为自己

57、的信息后再用,比农村教师(农村教师这一比例为51.3)高出15.4个百分点。在相关信息能力方面,城市教师的信息交流、信息展示以及信息判断能力较农村教师强调查表明,有74.1的城市教师经常通过电子邮件、QQ、MSN等与他人进行交流,仅有50的农村教师能做到这一点,前者约比后者高出三分之一。有25.9的城市教师经常通过网络与其他教师或专家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有22.5的农村教师经常如此,二者相差不是很大;但数据也显示,有16.0的城市教师“从未如此”,而农村教师的这一比例则高达34.4,后者是前者的一倍多。在信息展示方面,有22.2的城市教师经常通过网络发布自己的教学心得以及学生的作品情况,农村教

58、师有此做法的比例仅为6.2;更有将近一半的农村教师(比例为44.4)从未通过网络发布自己的教学心得以及学生的作品,远远大于城市教师的比例(比例为18.5)。有14.9的城市教师经常通过校园网或网络电子教室在线授课,有12.6的农村教师经常如此,二者均相差不大;无论城市还是农村,超过半数的教师(城市和农村比例分别为:52.5、53.1)从未通过校园网或网络电子教室在线授课。在信息判断方面,有50的城市教师能独立对网络信息的正确性、科学性、权威性及潜在价值作出判断,而仅有29.4的农村教师作出这一判断。有研究者还发现,县(或县级市)的中小学中,只有小学的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略高出低水平

59、线,高中、初中的专业课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都低于低水平线;而乡镇和村小的专业课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都远远低于低水平线。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普遍较低。解月光,姜玉莲.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分析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4,(9).(四)缺乏与农村教师信息素养相适应的培训提高在职教师的信息素养,培训是一条必经之路。但现实中,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信息素养培训的机会较少,培训内容大多局限于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多媒体、网络等计算机技能方面的知识,缺乏相应的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知识。培训方式一般是“一刀切”的模式,教师不能结合自己的学科进行有效的学习。培训的结果是教师在实践中不能很好

60、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能与学科课程很好地整合起来。学校在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后也没有形成相应的评价制度,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得不到激励。如通过调查表明,对于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城市教师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次为“学科针对性不强”(比例为68.5)、“理论讲授多,操作机会少”(比例为61.7)、“参与培训的机会太少”(比例为54.9)和“培训时间太短”(比例为45.1),农村教师则认为问题主要是“参与培训的机会太少”(比例为82.5)、“理论讲授多,操作机会少”(比例为61.3)、“培训时间太短”(比例为57.5)和“学科针对性不强”(比例为50.0)。(五)教学内容城市化,信

61、息化教学资源匮乏信息素养课程内容没有充分考虑到我国教育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特别是城乡间的巨大差异,以城市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要求为基础制定标准,结果导致:其一,教学内容与农村社会状况脱节。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农村联系不大,学生既不熟悉也不感兴趣,无法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其二,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设置没有考虑到农村初中的办学条件,勉强开课,使许多学生感到学习吃力,成为学业失败者。有研究者指出:“现有义务教育课程内容中事实上存在的城市生活取向,也导致其知识选择与教材编排很少考虑农村的实际需要,严重脱离农村学生的生活,这种课程与教材的城市化倾向更拉大了城乡学生的教育差距。”洪俊.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价

62、值取向兼论农村教育必须坚持为“三农服务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37.由于农村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内容多是与城市生活有关的,导致其对课本内容缺乏感性认识。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可利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却很缺乏,农村教师能够接触到的一些软件多是面对城市的内容和硬件配置,比较贫困的地区由于不具备卫星传播和网络系统等先进的信息传播设备,教师不能及时得到新的教学信息,课堂内容大多局限于传统的教材。如调查发现,农村多数教师能够理解和接受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式,但由于缺乏适合于农村学生学习的信息化学习资源,新课程改革在具体实施时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解月光,姜玉莲.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分析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4,(9).(六)城乡学生在信息条件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城乡学生之所以会在信息素养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城市和农村所能提供给学生学习的信息条件的不同。如我们调查发现,城乡小学生在信息条件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表7 城乡小学生信息条件情况类目类别百分比城市农村信息技术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