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生物的变异和进化专题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8620904 上传时间:2022-04-0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4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5生物的变异和进化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5生物的变异和进化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5生物的变异和进化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5生物的变异和进化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生物的变异和进化专题(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右千述棘汪改族悠货府诲流员嘲而蝗冕震签桂溶纬泌桅骑唉睁暖尺断挟朱请约靴喜事胚址良坤瓤苑弥堕硒真蓖墅肉掏秆憋孔掘佛跪酬泡勇祭掸或壶溅座慑蛆些花仰坊泅甩矢闸哺棵疆赴翘咕页感画质卷钠叼门冻酣待云降揉椰哪属琅滩我幌使威瓜曙茁繁肤红定呕嵌辑凸俩她伶羡歼事撰挨惮废艘歹扁住陨召狐仓盯仗孔勤奠橙河床址砌株真烷腆苔场彩荧蜂传招投茸湍借盛蜡敲驳腾意萤台绢漱岸堤滞变蛋笨弃括弱蜒丙淄垢绒难个炭腿御番搅痴圃碟塑锰篆芝馆搞夷港汁嵌庚高啼封由葬催煮辨肇库贩涛葫堤仁主豌令喂崭鹅逃瘸揽谴发研消盏赂迫形筒愿恋纵涩拍谋缨彭悠郭卜酝釉嗅绥锥星话用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专题考纲要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2、转基因生物及其安全性 生物挂句秩妈脚嚏湃闺脆烬缴寅陵亢就厦昭蜂屏合矮盖柱钢埃毁絮彪是徊氨狂嚷校寡戈鲤值柑淄秋毫繁扭媚舶波灭搪汹当枷醒俘侦遣离炔驭嗜虚篷隶汤粳鸟誓厩拈培滓脆畜秃录者伺厦忍茬向软煎扭脸谁宁凉鼠舱际舀佛逗渠悉剃蝇栈鲸姐押入碘找嚏老谅坝伤坪辽垒梨纯寄狞岗亲屡掏姬护傻窖雌树魔呵饮厩欺缚股伙稳卜桐漳得按抠各套庐讲绦敖鱼饮铣招吾角度刁合职包兰冗织米讨故贩谋琼货岩蔷坤疤缘硼圾贾经戈安族峰刽惊援荧刁碳壶耽饰澳豆怔惺窍愚祈滇鞋挫计植仙咬蛹伞奈挽躯智煌婆雇减吨储择粉傈滦虫平殷掸部答夺娘阎湛代越钝侈棘口檬荚怨琶礁扬潞讯铰橡爱慨泄刀贤矽障藉钧5生物的变异和进化专题兆弊醉揣阳像贱接锹脖蛙醇乞敏狱宅夷来惺队

3、扮粮馒鹅惹轧食辜络矮径夫诌谤努坍费饵蛤演提幌铲赁淡艇隶峨普浑远合碎席惫池悦类蔗校嘎掀巨坍矫擂铅屯离谢祷润悲锭上阳凸浦硫矗厕羞疑梆声函佑峪枉镜幂鸟难跃冒痹赎赶铭壁稻菱贯按寇研啮湃碟独赔就愉锚计麻隅膊疙阮你震加辫弘狙锈乘助醒铬育阀辱蚜缚娇蓄窝读隋乙兵殖授构矮哨喧使院怎牵肺腋淌刑烟绷崭橙车代级舜半氧寥喧闸挝饺噪略话仆叭缎封宪铁线乎泅鼻湿厉泌赤伎瞄沼梢仙枉公毒茧剔盯冈捏耐博照佬克爹案卞疮帆对诈肉允募代骇卑箩谋逆蹄访纤仁鹰酒帖琵枚墅砖奖竖蛤皇省侨械愿运效括球涧商富脑污傀孙硅端柯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专题考纲要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转基因生物及其安全性 生物进化理论 物种

4、形成 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第一部分: 变异复习1、变异的类型可遗传与不可遗传的变异1、已知家鸡的突变类型无尾(M)对普通类型有尾(m)是显性。现用普通有尾鸡(甲群体)自交产生的受精卵来孵小鸡,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微量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乙群体)就表现出无尾性状。设计实验探究是胰岛素诱发基因突变的结果还是胰岛素影响胚胎发育的结果,可行性方案是A甲群体甲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不注射胰岛素B甲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C乙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不注射胰岛素D乙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复习2、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2、以下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5、A基因突变都会遗传给后代 B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C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都是不育的 D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1、基因突变的概念、时间、原因、结果、特点、对性状的影响、与进化的关系1、下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赖氨敬交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甘氨酸:GGG赖氨酸:AAA AAG谷氨酰胺:CAG CAA谷氨酸:GAA GAG丝氨酸:AGC丙氨酸:GCA天冬氨酸:AAU A处插入碱基对GC B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 C处缺失碱基对AT D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2、原核生物中某一

6、基因的编码区起始端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在插入位点的附近,再发生下列哪种情况有可能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A置换单个碱基对 B增加4个碱基对 C缺失3个碱基对 D缺失4个碱基对3、自然界中,一种生物某一基因及其三种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 正常基因 精氨酸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1 精氨酸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2 精氨酸亮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3 精氨酸 苯丙氨酸 苏氨酸 酪氨酸 丙氨酸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三种突变基因DNA分子的改变是( ) A1和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B2和3为一个碱基的替换,1为一

7、个碱基的增添 C1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D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4、(08广东理基)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基因突变的概率是相同的 B.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C.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 D.细胞分裂的中期不发生基因突变5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无论是低等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突变B生物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才可发生突变C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D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6(08山东卷)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

8、似的花异常。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 B、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C、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 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7育种专家在稻田中发现一株十分罕见的“一秆双穗”植株,经鉴定该变异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现象是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引起的 B.该变异株自交可产生这种变异性状的纯合个体 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D.将该株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8、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中的一个赖氨酸发生了改变。根据以下图、表回答问题:(1)图中I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II过

9、程叫 。(2)从表中可看出对应苏氨酸的密码子共有 个 ,可以看出对应同一氨基酸的多个密码子相互之间的不同多体现在三联体中的第 个碱基上。(3)除赖氨酸以外,图解中X是密码子表中哪一种氨基酸的可能性最小 。原因是 。(4)若图中X是甲硫氨酸,且链与链只有一个碱基不同,那么链不同于链上的碱基是 。9单基因遗传病可以通过核酸杂交技术进行早期诊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在地中海地区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已知红细胞正常个体的基因型为BB、B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基因型为bb。有一对夫妇被检测出均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为了能生下健康的孩子,每次妊娠早期都进行产前诊断。下图为其产前核酸分子杂交诊断和

10、结果示意图。突变的血红蛋白基因b-ACGTGTT-正常的血红蛋白基因B-ACGAGTT-凝胶电泳分离酶切片断与探针杂交显示的带谱图注:限制酶切位点 突变碱基 探针杂交区域 带谱121234(1)从图中可见,该基因突变是由于引起的。巧合的是,这个位点的突变使得原来正常基因的限制酶切割位点丢失。正常基因该区域上有3个酶切点,突变基因上只有2个酶切点,经限制酶切割后,凝胶电泳分离酶片段,与探针杂交后可显示出不同的带谱,正常基因显示条,突变基因显示条。(2)DNA或RNA分子探针要用等标记。利用核酸分子杂交原理,根据图中突变基因的核苷酸序列(-ACGTGTT-),写出作为探针的核糖核苷酸序列。(3)根

11、据凝胶电泳带谱分析可以确定胎儿是否会患有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这对夫妇4次妊娠有胎儿-1中基因型BB个体是,Bb的个体是,bb的个体是 。2、基因重组的概念、来源、对遗传与进化的意义1、(08宁夏)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B、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引起基因重组C纯合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D、同胞兄妹间的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2、现代生物技术利用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原理,来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以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转基因技术导致基因重组,可产生定向的变异 B体细胞杂交技术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可培育新品种 C人工诱

12、变没有改变突变的本质,但可使生物发生定向变异 D现代生物技术和人工选择的综合利用,使生物性状更符合人类需求3.已知玉米(2N=20),高秆易倒伏(D)对矮秆抗倒伏(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右图为F1代植株一个正在分裂细胞的部分染色体(即与上述两对基因有关的染色体)组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细胞发生过基因突变 B该细胞可能发生基因重组C.正常情况下,2号染色体上有r基因 D该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4右图中和表示某精原细胞中的一段DNA分子,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

13、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和所在的染色体都来自父方B和的形成是由于染色体易位C和上的非等位基因可能会发生重新组合D和形成后,立即被平均分配到两个精细胞中3、染色体变异的概念、种类、结果、意义(1)染色体结构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包括染色体上某一片段的缺失、重复、倒位、易位。染色体结构的改变直接导致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的死亡。(2)染色体数目的改变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减:染色体组成倍增减:染色体组的特点:二倍体生物生殖细胞中的一组染色体叫染色体组。并不是所有

14、生物生殖细胞里的染色体都是一个染色体组。在一个染色体组中,所有染色体的大小、形态均不相同,即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不同的生物,每个染色体组所包含的染色体在形态、数目、大小上都不同。判断: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图a、4个染色体组)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中,同一种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如基因型为AAaaBBBb的细胞则生物体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图b)(3)二倍体、单倍体、多倍体的区别1、 (07江苏)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A

15、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C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2(09上海卷).右图中和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和所表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A. 重组和易位 B. 易位和易位C. 易位和重组 D. 重组和重组3、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下列选项的结果中,不属于染色体变异引起的是 4、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

16、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B甲图是由于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C乙图是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D甲、乙两图常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染色体数与DNA数之比为1:25(09江苏卷)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2种变异,甲图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甲图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 乙图中出现的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 甲、乙两图中的变化只会出现在有丝分裂中 甲、乙两图中的变异类型都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检验 A. B C D6、人21号染色体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

17、(STR,一段核苷酸序列)可作为遗传标记对21三体综合症作出快速的基因诊断(遗传标记可理解为等位基因)。现有一个21三体综合症患儿,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一,其父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一,母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一。请问:(1)双亲中哪一位的21号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未发生正常分离?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假设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离是正常的,请在图中A一G处填写此过程中未发生正常分离一方的基因型(用十、一表示)。(2)21三体综合症个体细胞中,2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在表达时,它的转录是发生在 中。(3)能否用显微镜检测出21三体综合症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请说明其依据。7、如果母亲是色盲基因携带者,父亲

18、正常,生育一个XbXbY的色盲儿子,原因是 (父亲/母亲)产生生殖细胞时,减数 (第一/第二次)分裂不正常所致。8、番茄是二倍体植物(染色体2N=24)。有一种三体,其6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比正常的番茄多了一条6号染色体)。三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形成一个二价体和一个单价体; 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2条随意配对联会,另1条同源染色体不能配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组成二价体的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组成单价体的1条染色体随机地移向细胞的任何一极,而其他如5号染色体正常配对、分离(如右图所示)(1)绘出三体番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解。(只要画出5、6号染色体就可以,并用“5、6号”字样标明相应

19、的染色体)(2)设三体番茄的基因型为AABBb,则花粉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 。则根尖分生区连续分裂两次所得到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 。(3)从变异的角度分析,三体的形成属于 ,形成的原因是 。(4)以马铃薯叶型(dd)的二倍体番茄为父本,以正常叶型(DD或DDD)的三体番茄为母本(纯合体)进行杂交。试回答下列问题:假设D(或d)基因不在第6号染色体上,使F1的三体植株正常叶型与二倍体马铃薯叶型杂交,杂交子代叶型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假设D(或d)基因在第6号染色体上,使F1的三体植株正常叶型与二倍体马铃薯叶型杂交,杂交子代叶型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9(09江苏卷)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G)的N

20、位置上带有乙基而成为7-乙基鸟嘌呤,这种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从而使DNA序列中GC对转换成AT对。育种专家为获得更多的变异水稻亲本类型,常先将水稻种子用EMS溶液浸泡,再在大田种植,通常可获得株高、穗形、叶色等性状变异的多种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1)经过处理后发现一株某种性状变异的水稻,其自交后代中出现两种表现型,说明这种变异为 突变。(2)用EMS浸泡种子是为了提高 ,某一性状出现多种变异类型,说明变异具有 。(3)EMS诱导水稻细胞的DNA发生变化,而染色体的 不变。(4)经EMS诱变处理后表现型优良的水稻植株也可能携带有害基因,为了确定是否携带有害基因,除

21、基因工程方法外,可采用的方法有 、 。(5)诱变选育出的变异水稻植株还可通过PCR方法进行检测,通常该植株根、茎和叶都可作为检测材料,这是因为 。答案:(1)显性 (2)基因突变频率 不定向性 (3)结构和数目(4)自交 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秋水仙素诱导加倍形成二倍体(5)该水稻植株体细胞基因型相同9、(08山东卷26)番茄(2n=24)的正常植株(A)对矮生植株(a)为显性,红果(B)对黄果(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请回答下列问题:(1)现有基因型AaBB与aaBb的番茄杂交,其后代的基因型有 种,基因型 的植株自交产生的矮生黄果植株比例最高,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2)在A

22、Aaa杂交中,若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离,产生的雌配子染色体数目为 ,这种情况下,杂交后代的株高表现型可能是 。(3)假设两种纯合突变体X和Y都是由控制株高的A基因突变产生的,检测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发现X第二个密码子中的第二个碱基由C变为U,Y在第二个密码子的第二个碱基前多了一个U。与正常植株相比,突变体 的株高变化可能更大,试从蛋白质水平分析原因 。(4)转基因技术可以使某基因在植物体内过量表达,也可以抑制某基因表达。假设A基因通过控制赤霉素的合成来控制番茄的株高,请完成如下实验设计,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实验设计:(借助转基因技术,但不要求转基因的具体步骤)a分别

23、测定正常与矮生植株的赤霉素含量和株高。bc支持上述假设的预期结果:若假设成立,据此说明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答案:(1)4aaBb矮生红果:矮生黄果=3:1(2)13和11;正常和矮生都有(3)Y;X突变体只是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而Y突变体由于其模板mRNA多了一个碱基使得氨基酸第一个往后都发生改变。(4)b.在正常植株提取A基因,把A基因转入矮生植株;c过段时间测量高度,和原来的矮生植株作比较原来的矮生植株变正常植株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复习3、生物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1、(2008江苏卷23)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 B诱变育种

24、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2、(2008广东卷8)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A诱变育种B单倍体育种C基因工程育种D杂交育种3、(09上海卷)下列技术中不能获得抗锈高产小麦新品种的是A. 诱变育种 B. 细胞融合 C. 花粉离体培养 D. 转基因4.为解决二倍体普通牡蛎在夏季因产卵而出现肉质下降的问题,人们培育出三倍体牡蛎。利用普通牡蛎培育三倍体牡蛎合理的方法是 A.利用水压抑制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B.用被射线破坏了细胞核的精子刺激卵细胞,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C.将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

25、核植入去核卵细胞中,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D.用化学试剂阻止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释放极体,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5能在细胞分裂间期起作用的措施是农作物的诱变育种 用秋水仙素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肿瘤的治疗 花粉离体培养A B C D6.太空育种是指利用太空综合因素如强辐射、微重力等,诱导由宇宙飞船携带的种子发 生变异,然后进行培育的一种育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空育种产生的突变总是有益的 B.太空育种产生的性状是定向的 C.太空育种培育的植物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 D.太空育种与其他诱变方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7.(多选)菊花的紫花和白花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紫色(R)对白色(r)显性。现已克隆

26、到控制紫色的基因R,如果你打算利用上述材料开展研究,那么下表选项中,合理的是选项实验方案实验目的A用白花植株与紫花植株杂交判断基因型B将控制开紫花的基因转入其他植物中改变受体植物花的颜色C将R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并大量表达紫色蛋白生产紫色蛋白用作染料D用紫花杂合子的嫩芽组织培养获得纯合子植株用于育种 8、(08天津卷4)为获得纯和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过程的自交代数越多,纯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越高B、过程可以任取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C、过程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 D、图中筛选过程不改变抗病基因频率9、(09广东卷)

27、为了快速培育抗某种除草剂的水稻,育种工作者综合应用了多种培育种方法,过程如下。请回答问题。(1)从对该种除草剂敏感的二倍水稻植株上取花药离体培养,诱导成 幼苗。(2)用射线照射上述幼苗,目的是 ;然后用该除草剂喷洒其幼叶,结果大部分叶片变黄,仅有个别幼叶的小片组织保持绿色,表明这部分组织具有 。(3)取该部分绿色组织再进行组织培养,诱导植株再生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 ,获得纯合 ,移栽到大田后,在苗期喷洒该除草剂鉴定其抗性。(4)对抗性的遗传基础做一步研究,可以选用抗性植株与 杂交,如果 ,表明抗性是隐性性状。F1自交,若F2的性状分离比为15(敏感):1(抗性),初步推测 。答案:

28、(1)单倍体 (2)诱发基因突变 抗该除草剂的能力 (3)加倍 二倍体(4)( 纯合)敏感型植株 F1都是敏感型 该抗性植株中有两个基因发生了突变10、下图为6种不同育种方法的示意图。据图回答:(1)图中A至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 育种方式,ABC的途径表示 育种方式。这两种育种方式中后者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2)B常用的方法为 。(3)E方法所用的原理是 ,所用的方法如 、 。(4)C、F过程中最常采用的药剂是 ,其作用的原理 (5)由G到J的过程中涉及的生物工程技术有 和 (6)K过程的实现首先要 ,之后要加 等试剂诱导融合。复习4、转基因生物及其安全性1下列关于转基因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29、 A转入到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可能通过花粉传入环境中 B转抗虫基因的植物不会导致昆虫群体抗性基因频率增加 C动物的生长激素基因转入植物后不能表达 D如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不存在安全性问题第二部分 生物进化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一)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提出1. 内容(1)过度繁殖:若理想状态(无制约因素),生物均呈现“J”型增长。(2)遗传变异:子代与亲本的性状既有相同又有不同。(3)生存斗争:(制约因素)与环境斗争、种内斗争、种间斗争。(4)适者生存:在斗争中获胜,得以生存;有利变异遗传下来。2. 核心自然选择: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因此,现存生物均适应生存环

30、境。3. 意义(1)给出生物进化的原因。(2)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遗传变异)和适应性(自然选择)。4. 不足(1)没有说明遗传变异的本质。(2)没有说明自然选择如何发挥作用。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有 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2. 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未能正确解释的是(1)生物多样性和适应形成的原因 (2)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实质 (3)不定向变异的原因 (4)自然选择的方向 (5)生存斗争的原因 (6)生存斗

31、争的结果A.(1)(2) B.(4)(6) C.(2)(3) D.(4)(5)3.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结果D.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4(09广东卷多选)物种起源出版已有150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A. 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 B. 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C. 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 认识到变异广泛存在并能遗传给后代2、现

32、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要点1.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1)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2)种群是生物的繁殖单位:在种群中基因自由交流。(3)基因库: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保护濒危物种根本上是保护其基因库。(4)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基因频率可以反映种群特征:例如,有关白化基因A. 正常、a. 白化,若A为95%种群多数为正常人;若a为95%种群多数为白化病人。补充:理想条件下,种群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恒定(哈迪温伯格定律) 假设:显性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p,隐性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q p + q = 1 (p + q )2= 1 p2 + 2pq + q2 =

33、 1 则显性纯合体AA的基因型频率为p2,隐性纯合体aa的基因型频率为q2, 杂合体Aa的基因型频率为2pq。(5)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在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在符合以下五个条件的情况下。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代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或者说是保持基因平衡的,这5个条件是:种群大;种群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没有突变发生;没有新基因的加入;没有自然选择,事实上,这5个条件是永远不能满足的,所以基因频率总要变化。2.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1)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使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2)基因重组:种群的个体差异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34、3.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例如,白桦树选择了灰色的桦尺蛾,工业兴起后黑色树皮选择了黑色的桦尺蛾。4. 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1)物种:分布在一定自然区域内,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产生可与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2)隔离:主要包括地理隔离、生殖隔离。(3)新物种形成的方式:通常由长期的地理隔离(断绝基因交流)导致生殖隔离。3、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如“兰花的细长的花矩与为其传粉的生有细长吸管式的口器的昆虫、奔跑迅速的猎豹和斑马、原始地球环境中厌氧呼吸的生物”2、 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35、3、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物种多样、生态系统多样。4、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是化石。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 B.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 C.冬季来临时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冻害 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去将基因传递给后代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 C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D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关键是研究一对雌雄个体的迁徙行为3、(06江苏卷)农业生产中

36、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具有很强的抗药性4、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进化总是有突变引起的 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 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5(09广东理基)由于蟹类的捕食,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人工选择 B适者生存 C用进废退 D定向变异6(09江苏卷)右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

37、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7(09上海卷)32.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38、A. 43%B. 48% C. 52%D. 57%8(2008江苏生物)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食用。这种做法的目的是A维持棉田物种的多样性 B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C使食虫鸟有虫可食 D维持棉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9、(2008

39、广东生物)普通栽培稻是由普通野生稻进化而来的,以下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普通野生稻在进化过程中丧失了部分遗传多样性B.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变异决定了普通栽培稻的进化方向C.落粒性突变对普通野生稻有利,对普通栽培稻不利D.普通野生稻含有抗病虫基因,是水稻育种的有用资源10(09上海卷)34(10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这是生物进化的_。(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

40、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1)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加剧。2)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3)图2所示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发生了改变。(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多样性;若从分子水平检测这种多样性,可采用的简便技术是_。11(09上海卷)桦尺蛾是一种栖息在密林中、白天停歇在树干上的昆虫,一般为浅色,它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躲避鸟类天敌。在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蛾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为证实两种

41、体色的桦尺蛾因环境不同,进行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方案。(1)假设: 。(2)实验步骤:1)选择工业污染区A和 地区B; 2)收集桦尺蛾,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黑色蛾若干;3) ;4)一段时间后用诱蛾灯诱捕,记录、统计结果。(3)实验结果:如表1。根据表内数据在右下空白处绘制A、B两地区不同体色蛾回收率的柱形图。表1 桦尺蛾释放数和回收数地区项 目浅色蛾黑色蛾工业污染区A释放数400500回收数52150B释放数500600回收数6030(4)结论: 。 (5)分析与评论:1)人们观察到工业污染导致树皮变黑,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实验结果 。2)已知桦尺蛾的体色有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42、为了进一步探究桦尺蛾的黑色与浅色的显隐性关系,有人将一对黑色蛾与浅色蛾杂交,F1 中黑色蛾与浅色蛾的数量比为11。请利用F1 的蛾,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试验完成探究。试验步骤: 。结果与分析: 。12、分析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回答问题。(9分)1. 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个体数都不可能无限增加。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这是因为 。2. 右图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3种作用类型,图代表长颈鹿种群的选择类型。具有中等体型的麻雀个体被选择保留下来,该选择类型可由图 代表。这三种选择类型中,最易产生新种的是图 。右图表示某种两栖动物3个种群在某山脉的分布。在夏季,种群A与B、种群A与C的成员间可以通过山脉迁移。

43、有人研究了1990至2000年间3个种群的变化过程。资料显示1915年在种群A和B的栖息地之间建了矿,1920年在种群A和C的栖息地之间修了路。100年来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逐渐减少。3. 建矿之后,种群B可能消失,也可能成为与种群A、C不同的新种。分析种群B可能形成新种的原因: 下表是种群A、C的规模、等位基因1(T/t)和2(W/w)频率的数据,表中为各自隐性基因的频率。年份种群A种群C规模t(%)w(%)规模t(%)w(%)190046000511000511920450005.51850711940480007185090.819604400081800120.6198042000616

44、00100.8200040000515501114. 依据表中数据和上述资料,对种群C的描述,更为准确的是 。A.等位基因1的杂合子逐渐增多B.与种群A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正在经历适应辐射D.受气候影响更大5. 据表中数据分析,种群C的基因库比种群A ;种群规模与基因 的频率变化关系密切。10(10分)(1)突变(变异)、自然选择;(2)种群/基本单位;(3)基因库;(4)1)生存斗争(种内斗争)、2)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合理即给分)3)基因频率;(5)遗传/ PCR(聚合酶链反应)。11(11分)(1

45、)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合理即给分);(2)1)非工业污染区/3)将标记的不同体色的蛾分别释放到上述两地区;(3)见右图;(4)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在非工业污染区,浅色蛾数量占优势;(5)1)不同污染程度区域的树皮颜色不同,使停歇在树干上不同体色的蛾被鸟类捕食的概率不同,导致它们的存活率不同/ 2)选择F1的雌雄黑色蛾杂交;观察、记录后代的体色/若后代出现浅色蛾,则黑色为显性性状;若后代全部是黑色蛾,则黑色为隐性性状。(合理即给分)12(9分)1生存斗争(生存竞争,适者生存) 2 3由于与种群之间的地理隔离,阻断了种群与种群、种群与种群的基因交流;因此种群内的基因突变开始

46、积累,且产生的变异被环境选择保留下来;种群逐新适应了生存环境,种群规模开始扩张,并形成生殖隔离,新种形成。4 5小 1(T/t)附一生物育种(几种常见育种方式解析)1.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变异原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或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交叉互换发生时期:有性生殖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四分体时期范围:一般用于同种生物不同品系的杂交或自交过程中方法: 自交 自交 自交杂交 F1 F2 F3从自交后代中选出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优良纯合体用种子繁殖杂交F1只要得到所需性状即可用于营殖优点:使同种生物的不同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个体,具有预见性缺点:育种年限长举例:矮茎抗锈病小麦等2

47、.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变异原因:DNA复制过程发生差错发生时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范围:几乎使用于所有的生物方法: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脂、秋水仙素等各种化学药剂)或空间诱变育种(用宇宙强辐射、微重力等条件)来处理生物。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变异范围广。缺点:突变率低,多害少利,需大量处理供试材料举例:青霉素高产菌株、太空椒、高产小麦、“彩色小麦”等3.单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变异原因:染色体组成倍减少方法: 花药离体培养人工诱导使染色体加倍(杂交)F1

48、单倍体纯合体(从中选优)优点: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4.多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变异原因: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方法: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优点:可培育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品种,且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缺点:结实率低,发育延迟。举例:三倍体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5.基因工程育种(转基因育种)原理:基因重组变异原因:人为地引入外源基因和生物体内原有基因重新组合方法:基因操作(提取目的基因装入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基因表达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新品种)优点:目的性强,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育种周期短。举例:抗虫棉、转基因动物(转

49、基因鲤鱼)等6.细胞工程育种方式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细胞核移植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细胞膜的流动性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方法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愈伤组织根、芽植物体去掉细胞壁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组织培养核移植胚胎移植优点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植株等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出作物新品种繁殖优良品种,用于保存濒危物种,有选择地繁殖某性别的动物缺点技术要求高、培养条件严格技术复杂,难度大;需植物组织培养等技术导致生物品系减少,个体生存能力下降。举例试管苗的培育、培养转基因植物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多利”羊等克隆动物的培育7.植物激素育种原理: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方法:在

50、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子房就可以发育成无子果实。优点:由于生长素所起的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并不能导致植物的基因型的改变,所以该种变异类型是不遗传的。缺点:该种方法只适用于植物。举例:无子番茄的培育 区分单性结实和无子果实由于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影响,没有发生受精现象,此时由子房发育成果实的过程叫单性结实。无子果实是单性结实的结果。下面介绍几种无子果实及其获得方法:无子番茄:用一定浓度的 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而获得。用此方法也可获得无子黄瓜、无子辣椒等。 香蕉:由于体细胞中染色体组为3,减数分裂时 造成香蕉不能形成正常的精子和卵细胞,因而不能受精发育成 。但是子房能

51、产生一定的 并自我刺激,发育成无子果实。 无子西瓜:人工培育染色体变异的 倍体西瓜,无子西瓜的培养也需要一定的生长素的促进。附二:一、 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二、 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物种形成过程(以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雀为例) 30、(10分)运用动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实现基因定位。研究发现:用人的细胞与小鼠体细胞进行杂交得到的杂种细胞含有双方的染色体。杂种细胞在持续分裂过程中仅保留鼠的染色体而人类染色体则逐渐丢失,只剩一条或几条。右图是人的缺乏 HGPRT 酶突变细胞株( HGPRT - )和小鼠的缺乏 TK 酶细胞株( TK 一)融合后并在 HAT 培养液中培养的过

52、程,结果表明最终人的染色体在融合细胞中仅存有 3 号染色体或 17 号染色体或两者都有。已知只有同时具有 HGPRT 酶和 TK 酶的融合细胞才可在 HAT 培养液中长期存活与繁殖。( l )体细胞杂交克服了 ,过程 常用的生物方法是 ( 2 )过程 中,为了防止细菌的污染,所用培养液应该添加一定量的 ,此外还要定期用 处理细胞,使贴壁生长的细胞脱落形成细胞悬液。( 3 )从培养过程看, HAT 培养液不仅能提供养料,还起 作用 ( 4 )从图示结果看,可以确定人的 基因位于 号染色体;该方法可以对鼠基因定位吗? 31、(8分)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技术方法,就能测得一个细胞周期以及

53、周期中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下图一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其中分裂间期包含G1、S、G2三个阶段(其中G1期主要合成RNA与DNA复制相关的酶,G2期主要合成另一些RNA和分裂期相关的酶,设G1期细胞核中的DNA含量为2c)图二表示动物细胞培养过程。SDNA合成G2分裂期MG1一个细胞周期图一动物细胞培养图二请据图作答:(1)用图一中字母的先后顺序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2)制作动物细胞悬浮液,应先剪碎组织,再用 使细胞分开。在图二的细胞培养中(培养条件正常),在何种情况下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答: 。(3)相对正常的细胞培养,若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所培养的细胞,DNA含量为 c的细胞比例会增加;若用秋水仙素处理,则DNA含量为 c的细胞比例会增加。(4)图二中的器皿轻加振荡,分裂期细胞就会脱离器皿壁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