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地理人教版必修3课堂演练: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8616005 上传时间:2022-04-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9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金版学案】地理人教版必修3课堂演练: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金版学案】地理人教版必修3课堂演练: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金版学案】地理人教版必修3课堂演练: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金版学案】地理人教版必修3课堂演练: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学案】地理人教版必修3课堂演练: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9学年地理教学精品资料 2019.5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材第17页活动答案:从图2.3可以看出,植被、降水、径流、气候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整体,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发生变化,尤其是地面植被遭到破坏,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植被覆盖减少后,水的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从而导致地面变干燥,而地面变干燥后,植被恢复更困难。植被减少不仅引起地表水的变化,还会引起气候的变化。由于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小,降水减少,也会导致地面变干燥,陷于恶性循环之中。教材第2021页活动答案:1.萨赫勒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南缘,气候具有从

2、沙漠气候向草原气候过渡的特征,降水量少且季节分配不均,特别是雨季前有一段高温时期,风大干旱,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种气候条件下,植被较差,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风沙活动准备了物质条件。气候上的过渡性必然导致植被的过渡性,沙漠与草原交错分布,为典型的荒漠草原,植被遭破坏后,极易沙化。2萨赫勒地区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从图中可以看出,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给牧场带来的环境影响有三个方面:(1)牲畜品种多样性转变为单一性后,由于牲畜食草的单一性,会引起个别草类的严重破坏,从而造成草场生物资源的破坏。(2)分散的小规模经营被集中的规模经营取代后,必然造成牲畜数目

3、的增加,造成整个草原的过牧,引起草原退化,出现荒漠化。(3)由季节游牧变为掘井定居后,会造成水井周围草原的超载放牧,出现荒漠化圈,若继续发展会造成整个草原的毁灭。草场被破坏后,地表水减少、气候干旱、沙尘暴频发,人类生存的环境极度恶化,会出现“沙逼人退”的局面。3由萨赫勒地区所处的位置可以断定,越往北气候越干旱,越不利于发展旱作农业。若在这些沙区边缘发展旱作农业,在缺少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土壤极易遭受风蚀,形成流沙地。人类的这一行为必然会加速荒漠化的发展和草场生态环境的恶化。从图2.9中可以看出,农作侵入牧区对草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导致牧场进一步超载;二是牧场向环境脆弱地区转移,其结果

4、都会造成荒漠化的发展。4图2.10表示了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加剧之间的因果关系。人口问题是造成环境、资源、贫困等问题的根源。人口过快的增长,致使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需求大量增加,因社会不能满足需求而出现贫困饥荒。人们为了解决必需的生活用品而过度开垦与过度放牧,造成草场资源的破坏,荒漠化加剧。因土地不断退化、风蚀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从而使作物产量逐年降低,载畜量不断减少,人们陷入更为严重的贫困饥荒。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办法可以寻根溯源,即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与资源利用相适应,能有效地控制这种恶性循环继续发展下去。读我国西北地区某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示意图,回答

5、12题。1该流域最可能产生的生态问题是()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土地盐碱化 D地面沉降2有关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沙尘暴强度和频率降低B气温日较差增大C城镇面积增长幅度最大D河流流量增大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耕地大幅度增加,而水体大幅度减少,在我国干旱的西北地区,水体的减少最有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产生。第2题,该地区林地、草地和水体的减少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干旱加剧,气候的大陆性增强,气温日较差增大。答案:1.A2.B呼伦贝尔草原是亚洲较为肥美的草原。近年来,该地斑点状荒漠化不断发展,呼伦湖水位不断下降,面积不断缩减,湖水变咸。图示为呼伦贝尔地区及周边区域图。读图,回答3

6、4题。3图中沙地形成的人为原因包括()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过度樵采ABCD4呼伦贝尔地区的发展方向是()A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B退耕还草,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和发展畜牧产品深加工业C保护天然林,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D建设自然保护区,变畜牧业为旅游业解析:第3题,图中沙地为呼伦贝尔沙地。近年来,过度放牧和过度农垦导致该地区荒漠化加剧;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是沙地形成的自然原因;过度樵采主要发生在西北干旱的绿洲地区。第4题,呼伦贝尔地区位于东北地区西部,为草原牧区,该地区应该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发展畜牧产品深加工业,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答案:3.A4.B下图为我国部分生

7、态问题的分布区图。读图,回答57题。5下列关于图示地区主要生态问题的搭配,不正确的是()A丙地区土地荒漠化B乙地区水土流失C丁地区土壤盐碱化D甲地区土地石漠化6我国不同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不尽相同,这体现了区域的()A整体性 B联系性C开放性 D差异性7目前治理丙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不包括()A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体系B调整农、林、牧用地比重C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以防为主,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整治D跨流域调水,扩大棉花种植面积解析:第5题,丙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其主要生态问题表现为土地荒漠化;乙地区为黄土高原,其主要生态问题表现为水土流失;丁地

8、区为长江流域,其主要生态问题表现为水土流失;甲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土地石漠化问题严重。第6题,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不同体现出区域的差异性。第7题,丙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而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不利于土地荒漠化的治理。答案:5.C6.D7.D82014年1月14日人民日报报道:据最新统计,2013年宁夏沙化土地面积为1 718.9万亩,比10年前减少61.1万亩,已基本逆转土地沙漠化。读宁夏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Q、R两地的荒漠化类型分别为_、_。(2)分析两地荒漠化出现差异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荒漠化的类型、成因。Q、R两地都处于西北地区,R地土地沙漠化现

9、象严重,是受地形、水源等因素的影响,Q地灌溉农业发达,大水漫灌导致了土地次生盐渍化的产生。答案:(1)土地次生盐渍化土地沙漠化(2)Q地地处宁夏平原,西侧的贺兰山地阻挡了西北方向的寒流风沙;农业生产中由于大水漫灌和干旱的气候特征导致了土地次生盐渍化的发生。由于没有山脉的阻挡,R地能够受到西北风沙的影响,因而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2014年3月11日,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内蒙古等地区出现了今年第一次沙尘暴天气。下图是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读图,回答12题。1图示反映出()A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B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C在植被覆盖度为10%20%时,风速对输

10、沙率影响较小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2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A合理利用水资源 B小流域综合治理C设置沙障固沙 D恢复植被解析:第1题,由图中可以看出,在相同的风速条件下,植被覆盖度越高,输沙率越低。第2题,植被覆盖度越高,输沙率越低,所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恢复植被。答案:1.A2.D非洲的萨赫勒地带(下图)是世界上最贫瘠的地区之一。作为半干旱草原地区,萨赫勒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特别是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大片圈租土地,种植经济作物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原本不多的可耕地越来越少。据此完成34题。3在萨赫勒地区大片圈地租地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可能是()A土壤污染 B水土流失C

11、湿地萎缩 D土地沙化4当地采取收获后留茬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该措施的目的是()减小风的侵蚀力增加土壤肥力保持土壤水分减轻流水冲刷A BC D解析:第3题,萨赫勒地区位于非洲北部,位于半干旱草原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不适合发展耕种业,大片圈地租地进行不合理耕作容易导致土地沙化,故D项正确。第4题,收获后留茬的方法可以减少风力侵蚀,增加土壤肥力,保持土壤水分(类似于我国宁夏中卫的草方格沙障),故A项正确。当地降水较少,流水的冲刷作用并不明显。答案:3.D4.A5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A调整农作物熟制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C广泛建

12、设人工水域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解析:蒙古国降水少,风沙危害比较严重,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有利于解决该地环境问题,D项正确。调整农作物熟制与当地生态环境无直接联系,A项错误;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广泛建设人工水域是在降水多的区域实施的措施,B、C项错误。答案:D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超载放牧,每年以大约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原进行了放牧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的影响,以及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科尔沁草原的变化不同放牧强度下植被密度的变化(1)说出图中所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2)分析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解析:(1)根据科尔沁草原的变化可知,19802008年草原退化程度逐渐加重,重度退化和荒漠的比例增大,说明该地存在草地退化问题;草地退化,生产力下降,加剧荒漠化进程。(2)分析不同放牧强度下植被密度的变化可知,放牧强度越大,植被密度变化越大;随着时间的变化,放牧强度越大,植被密度越小,说明过度放牧是导致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答案:(1)土地(草地)退化。危害:草原的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沙化面积扩大,导致荒漠化。(2)由于人口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增大,超载放牧,引起草原退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