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精选练习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68610380 上传时间:2022-04-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精选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精选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精选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精选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精选练习(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精选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古诗阅读。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下面加点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阿()谁 冢(zhu)累累B.狗窦(do)雉(zh)C.松柏(bi)舂(chn)D.羹(gng) 贻(y)2下面关于这首诗中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冢(zhng):山顶。B.舂(ch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C.贻(y):送,赠送D.雉:野鸡3这是

2、一首乐府诗,关于乐府诗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汉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艺术上刚健清新,其五言、七言和杂言的诗歌形式,是文人五七言诗歌的先声,是中国诗歌史上宝贵的财富。B.乐府初设于汉代,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C.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D.汉乐府诗常常是选取生活中典型的片断,使矛盾集中在一个焦点上,既避免过多的交代与铺陈,又能反映广阔背景,4“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一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B.拟人C.对仗D.夸张5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A.这是一首抒情诗,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情景,由远及近,逐层描写。B.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C.诗的最后两句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D.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6下面关于这首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B.全诗写尽了人生苦难、社会

4、遭遇,乃至更多人同样的遭遇,对社会发出强烈控诉。C.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段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D.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2. 课内语段赏析。日照_生_,遥看_。_直下_,疑是_。1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歌的题目是,是代诗人写的。3这首诗歌中表现庐山瀑布壮美景象的诗句是_。3. 小古文阅读。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雨宋周邦彦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5、注释耒(li):古代一种像犁的翻土农具。1这两首诗都是写_,都表达了_之情,春夜喜雨中表达出诗人情感的一个字是_。2春夜喜雨中描绘了春雨_和_(A来前 B来时 C来后)的情形;春雨中描绘的是春雨_(A来前 B来时 C来后)的情形,其中后两句中的一个“_”字让人能够想象雨量的充沛。3这两首诗中,杜甫认为春雨好在(_),周邦彦认为春雨好在(_)A春雨默默地滋润万物B春雨水量可观C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D春雨来得及时4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春夜喜雨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如诗句“好雨知时节”;而春雨中采用了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如全诗不见一个“喜”字。(_)(2)春夜喜雨采用

6、了拟人和想象的写法,写出了春雨的润物无声和春雨滋润万物的特点。(_)(3)春雨在写作手法上也采用了想象的写法,写出了春雨把池塘涨满了。(_)4. 课外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解释下面词语和诗句的意思。(1)之:_ (2)若:_ (3)沾:_(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_(5)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_2诗中表达送别的千古名句是:_,_。其中的深刻内涵是什么?_3颈联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_4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理解本诗与普通的送别诗的不同?_5.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石灰吟千锤万凿出

7、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诗中的_既是说石灰_的颜色纯洁,又指人_的情操。现在人们用“_,_”这两句诗来描述志士仁人不畏艰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品格和美好名声。2解释下列词语。吟:_。浑:_。清白:_。等闲:_。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三、四两句描写了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的决心。4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_)千锤万凿,(_)烈火焚身,(_)粉骨碎身,我(_)要留清白在人间。5这首诗体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_6. 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8、。劝学诗(宋)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劝学(唐)孟郊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古人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因此要在学习上不遗余力。B.池塘春草和阶前梧桐,通过意象的变化突出时不我待,进而来劝学。C.击打石头才有火花,是用来类比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的。D.三首诗语言通俗易懂,但是劝人学习的思想却充满着现实的功利性。2三首劝学诗在劝学方面有哪些观点?请简要概括。_7.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

9、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这首诗作者是_代诗人_。2“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意思是_,这个字形象地写出了_。3从瓜洲到诗人的家乡钟山,可以说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说是“一水”“只隔”呢?_8. 古诗阅读。冬夜读书示子聿文/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1透过“少壮”和“老”,你感受到了什么?_2“无遗力”表现出古人怎样的一种学习精神?_3为什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_4“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我们学习最重要的是什么?_9. 课内阅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10、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_代的_。体裁是_,“卜算子”_,“送鲍浩然之浙东”是_。2“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抒写了词人_。这句既写送_,又送_,表达了词人对_的留恋,对_的深情。3“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两句写出了词人_溢于言表,对友人鲍浩然的_也隐藏在词句中。4“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几句中,词人把水比作_, 把山比喻为_,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_。10.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

11、阳。1这首诗是_代诗人_的作品,这是他的“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的心情。2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初闻涕泪满衣裳”中诗人流出的是喜悦的泪、高兴的泪。(_)(2)令杜甫“喜欲狂”的原因是可以回到家乡去了。(_)(3)诗中的“妻子”与现代汉语中的“妻子”意思相同。(_)11. 阅读与理解。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十五夜”指的是_。2诗人写院中的月色,只用了“地白”二字,给人澄澈、空明之感,由此你想到了李白的哪两句诗?_3请你根据古诗内容,把诗人笔下的月上中天时庭院的景色用自己的话

12、描绘出来。_4“不知秋思落谁家”这句诗委婉地表达了游子( )之情。A.喜爱秋天B.热爱祖国C.热爱大自然D.思念家乡和亲人5望月怀远的诗还有很多,请你写出两句。_12.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相关练习。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注释昏:傍晚。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1)一切景语単情语,这首小令前三行写了 9个景物,其中“枯藤”“”“”“”“”“瘦马”最能品读出蕴含于秋色中的无限凄凉悲苦。最绝妙之处在于“马”之前的“瘦”字,由写马之瘦而衬出。(2)马致远年轻时渴求功名,但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

13、无定的生活。在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反复读着“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我的脑海里仿佛出现了这样一个画面:此时诗人也许在想:13. 古诗鉴赏。江南春_,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_。1补全诗句。2这首诗是_代诗人_所著。他与李商隐并称为_,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你还曾学过他的_。3“南朝四百八十寺”一句中,你如何理解“四百八十”这个数量词,作者为什么这么写?_4这首江南春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又表达了诗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请你说一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1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送柴侍御唐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

14、曾是两乡。注释:侍御:官职名。通波:四处水路相通。武冈:县名,在今湖南省西部。离伤:离别的伤感。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1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诗人通过写沅水连接着武冈,给人一种两地比邻之感B.“送君不觉有离伤”说明作者心胸豁达,送别友人之时并没有离愁别绪C.第三、四两句用青山同享、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轻快地写出两人分别后的情景,巧妙地化远为近,化“两乡”为“一乡”,写出了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情谊D.“同”字表面上写与朋友风雨同行,实际上突显了对朋友的牵挂2有人认为,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正说”,而本诗“明月何曾是两乡”则是“反说”。结合全诗,说说你对“反说”的理解。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