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梁满堂支架技术交底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8604766 上传时间:2022-04-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现浇梁满堂支架技术交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现浇梁满堂支架技术交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现浇梁满堂支架技术交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现浇梁满堂支架技术交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浇梁满堂支架技术交底(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技术交底书编号:工程名称主送单位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十八大街现浇梁悬挂施工队交底人签收人交底内容:连续梁施工连续梁施工技术交底(满堂支架)工程概况:新建郑开城际铁路开封特大桥 DK038+938.660DK039+075.960 ,所在 墩号279#墩282#墩,于开封市十八街处以54 交角上跨十八大街。梁体结 构形式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双线连续箱梁,全长137.2m , 一联三孔(40+56+40 ) m,设计采用悬臂浇注法施工(0号梁段、9号梁段为支架法 施工)。施工前准备工作1. 施工调查施工范围内地形地貌、地基承载力等情况。2. 支架施工范围内道路、管线情况3. 测量放线二、地基处理及支架

2、设计根据计算,地基需换填灰土 1m深,同时基槽每侧应扩大55cm。支 架采用48mm 的碗扣脚手架,搭设面积为 13.2 X9m。开封特大桥跨十 八大街连续梁0号块底板宽5.529米,顶板宽12.2米,节段长8米,总 重量496.4吨;墩顶平面尺寸为8.6 X3.3m,节段长度悬出墩顶每边2.35m。 结合下部结构施工方案,0#块采取满堂支架法施工方案;满堂支架在墩身 底板下方按照60 (纵向)X 60 (横向)cm间距布置,底板翼缘板下方按 照然60 (纵向)X30 (横向)cm间距布置,翼缘板按照60 (纵向)X 90 (横向)cm的间距布置,翼缘板外侧加宽一排支架,按照 60 (纵向)X

3、90 (横向)cm的间距布置。顶托上纵向放置 10 Xl5cm方木,方木上放 置8 X10cm 横向方木间距19cm。4间距30cm1厂一 =护间距90cmX、 !间距60cmi/t1 11L1 ( 1J1Mk 1Stii11ig| jjiy严j间距120cmr、/Hri,-J*X/L/rxX/JjT/X/L j/S.EMMxPP L 仁低01讥 M讥r m IE.T朝门讥 W*20cmC2 混凝土换填1m水泥改良土处理地基三、满堂支架搭设满堂支架采用48mm 的碗扣脚手架,搭设面积为 13.2m X9m。支 架标高的微调通过顶托和顶托丝杆实现。碗扣式钢管支架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立杆间距和水

4、平杆步距应根据支架所承受的荷载通过设计计算确 定,并利于支架安装、拆除作业。1)立杆间距应按30cm的倍数选取,且不得大于120cm。立杆纵 向间距应高呢局梁体高度分段设置;横向间距对应梁体腹板、底板、翼缘 板等不同部位分别设置。2)水平杆步距60cm或120cm选取;立杆地段和顶端的碗扣节点 应设置纵、横向水平杆;底层水平杆兼做扫地杆时,其与底座支承板的高 差不得大于50cm。2每根立杆的底部应设置可调底座,底座螺杆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 得小于15cm,伸出立杆的长度不应大于 15cm。底座下宜设置垫木,垫 木长度应大于三跨。3每根立杆的顶部应设置 U形可调顶托,顶托上设置方木或型钢承 受梁体

5、荷载。严禁采用水平杆直接承受梁体荷载。顶托螺杆插入立杆的长 度不得小于15cm,伸出立杆的长度不得大于 30cm、也不得小于10cm剪刀撑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支架四周及中间纵、横向每隔四排应从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 撑,剪刀撑水平倾角应在4560度之间。2支架高度大于6m时,其顶部和底部应设置水平剪刀撑;水平剪 刀撑设置间距应大于6m。3剪刀撑采用与支架立杆规格相同的钢管,用旋转扣件与立杆扣接; 当剪刀撑不能与立杆扣接时,应与该立杆相邻的水平杆扣接;扣接点距碗 扣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cm。4每根剪刀撑钢管的长度不宜小于 6m ,扣接的立杆和水平杆数量不 得小于4根。5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接长,

6、搭接长度应大于100cm,搭接处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扣紧,扣件边缘至杆端的距离应大于10cm。支架附属设施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支架顶面四周应设置宽度不小于 90cm的作业平台,平台面应满铺 脚手板并在四周设置高度不小于18cm的挡脚板。1)脚手板的长度宜大于2m,并应支承在三根以上水平杆上,且与 水平杆连接固定。2)脚手板铺设宜采用搭接方式,搭接接头应设置在水平杆上,搭接长度应大于20cm,接头伸出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 10cm。3)挡脚板应设置在支架立杆的内侧并固定在立杆上。4) 作业平台的临空面应设置高度不小于 1.2m的防护栏杆,栏杆外 应挂设安全网。栏杆的立柱与支架应连接牢固,立

7、杆顶部和中部内侧应各 设置一道水平杆。2支架应设置人行梯架或坡道,梯架或坡道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 )梯架或坡道应与支架连接固定,宽度不小于90cm。2)梯架或坡道两侧及转弯平台应按作业平台构造的相关要求设置脚手板、防护栏杆和安全网。3)梯架的坡度宜小于1:1 ;坡道的坡度宜小于1:3,坡面应设置防 滑装置。四、支架预压加载预压为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检验支架的稳定性、安全性,并测定支架弹性 变形为设置支架预拱度提供依据,必须对支架实施预压,预压重量等于梁体重 量的120 %。0#块重量496.4t,预压重量为595.68t。预压时仿真混凝土的施工 过程,尽量按混凝土浇筑过程实际荷载分布形式

8、布置;预压材料用袋装砂或水袋,加载采用水平分层的形式,分四次加载即50 %- 100% -120%,分级加载间隔时间为12h,以备观测。加载前,有关技术人员、质检人员应对支架进行专项检查,填写“三检表”。 加载的过程中应有专人值班,如发现支架有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止加载,并采 取加固措施。吊运重物前应对重物质量进行详细统计,严禁超装、超重;吊装 前应仔细检查吊具是否结实,绑扎是否牢固;吊装时,待重物下降到底模的作 业高度时,作业人员才能进行作业。注意吊装平衡和加载重物的摆放,应使重 物间空隙尽量的减小,摆放整齐、牢靠,要保证加载后重物的稳定性,防止重 物滑落。预压结束后,应将底板、现场清理干净。

9、支架预压应符合下列规定:1支架预压应在支架结构检查合格后进行。2地基条件、基础、结构形式相同和高度相近的支架可选择代表性浇筑段进行预压,首次浇筑段的支架必须进行预压。3支架预压完成后,监理单位应组织施工单位进行检查验收。4支架预压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5支架预压应选用重量稳定和抑郁计量、 装卸的材料;当采用砂(土)作加载材料时应防止雨水影响其重量。6支架预压加载和卸载应按照对称、分层、分级的原则进行,严禁集中加载和卸载。沉降观测及数据分析预压过程中必须及时进行沉降观测, 观测点布置见附图。观测时间为加载 前、加载完毕时、卸载前及卸载后,加载期间观测频率为每天观测3次。预压 时两侧要同步进行,观测

10、48h后进行卸载。当试压沉降稳定后,记录各测点的最终沉降值,绘出沉降曲线,推算出底 模各测点的标高,然后卸载。卸完载后,精确测出底模各测点的标高,此标高 减去加载终了时的标高,即为支架支撑的回弹值,余下的沉降值为支架系统不 可恢复的塑性变形值。根据计算结果,对底模标高进行调整,使预留拱度值更 加准确,同时也是对支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检验。观测点6腹板J 袋砂砂呂袋JL0砂圧袋$ 范 身nr腹板袋丄砂跟板11图预压沉降观测平面布置图支架预压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支架预压时应进行竖直和水平位移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基础沉 降变形、支架竖向位移、支架顶面水平位移、近邻结构物变形。2监测断面应设置在

11、预压区域的两端及间隔 1/4长度位置。3每个监测断面的基础及支架顶面应对称混凝土中心线各布置5个以上监测点。4支架加载前,应监测记录各监测点初始值。5每级加载完成1h后进行支架的变形观测,以后间隔 6h监测记录 各监测点的位移量,当相邻两次监测位移平均值之差不大于 2mm时,方 可进行后续加载。6全部预压荷载施加完成后,应间隔6h监测记录各监测点的位移量; 当连续12h监测位移平均值之差不大于2mm时,方可卸除预压荷载。7支架卸载6h后,应监测记录各监测点位移量。五、安全注意事项1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在脚手架 上集中堆放模板、钢筋等物料。2混凝土输送管、布料杆、缆风绳等不得固定在脚手架上。3遇6级及以上大风、雨雪、大雾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架的搭设与 拆除作业。4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擅自拆除架体结构杆件;如需拆除必须经 修改施工方案并报请原方案审批人批准,确定补救措施后方可实施。5严禁在脚手架基础及邻近处进行挖掘作业。6脚手架应与输电线路保持安全距离,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线路架设 及脚手架接地防雷措施等应按标准执行。7搭设脚手架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合格者方 可持证上岗。8搭设脚手架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交底部门:工程部日期:201233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