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我国旅游者安全认知的调查研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8495666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55.7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09我国旅游者安全认知的调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09我国旅游者安全认知的调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09我国旅游者安全认知的调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2009我国旅游者安全认知的调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我国旅游者安全认知的调查研究(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湖南省第八届大学生旅游论坛本 科 论 文题 目: 我国旅游者安全认知的调查研究 学 校: 院 系: 专 业: 姓 名: 指导老师: 二00九年月日目录一、 绪论3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 (二)、国内研究现状4二、 调查研究方法4三、 旅游者安全关注5(一)、旅游者的旅游安全关注度与旅游偏好有关5(二)、旅游者安全关注呈现出个体差异,并与社会人口学特征显著相关6四、旅游者安全认知程度分析9(一)、旅游者对旅游安全活动六环节的安全认知9(二)、旅游者旅游活动担忧10 (三)、对旅游安全事前应对举措10五、旅游者安全意识与安全误区11(一)、旅游者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11(二)、旅游者安全防范

2、意识不够11(三)、旅游者对发生旅游安全问题的环节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误区12六、 旅游者安全认知途径 12(一)、安全认知来自于亲身经历12(二)、安全认知来自于新闻媒体13七、建议13(一)、加强对旅游者的旅游安全认知教育13(二)、用合适方式正确宣传报道旅游安全13(三)、引导旅游安全的规范化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13(四)、明确旅游安全工作责任14(五)、开展对旅游安全认知的调查研究14八、结语14 参考文献15Chinas tourists safe Cognition Research 15 附件1:旅游者安全认知调查问卷16 附件2:作者简介17我国旅游者安全认知的调查研究作者:

3、 指导老师:摘要:早在1843年,马克思就说过: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人的生理需求解决后,安全需求的地位就随之上升。而当旅游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生活方式之一时,旅游安全需求就成为“旅游社会”这一特殊社会现象与形态中的高层次的安全需求。旅游安全也由此成为影响旅游决策和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旅游者安全认知在旅游研究中尚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旅游者旅游过程中的安全关注及担忧现象进行调查,了解旅游者安全认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旅游者安全旅游防控提出建议,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关键字:旅游者、安全认知、关注、旅游发展一、 绪论(一)

4、、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旅游活动中的安全问题日益凸现,旅游安全问题时有报道。目前我国旅游安全现状不容乐观,众多旅游景点(区)、旅游服务设施、旅游环节中存在或潜藏着许多不安全隐患。旅游安全事故令人触目惊心,在旅游者心中产生了负面影响。可以说,安全问题是目前旅游业中比较突出、影响旅游决策、严重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问题之一。由于旅游业的存在和发展是以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存在为基础的,没有安全保障的旅游业的存在和发展是不现实的。旅游者安全认知研究是以旅游安全问题的相关主体旅游者对安全的认知为研究对象,揭示旅游安全认知问题的规律与特征,研究旅游安全防控,不仅能警示旅游者,提高旅游者的安全防控意识,而

5、且能提高旅游企业的安全认知,对旅游企业生产中对安全问题的防控提供借鉴作用。同时,旅游安全研究在将促进旅游安全环境构建以及旅游业的发展。 (二)、国内研究现状 尽管有关于安全方面的庞大文献,但从旅游业发展的角度来研究旅游安全认知的文献相当有限。2001年,华侨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横向合作课题“福建省旅游安全研究”的系列成果问世。2002年,首部旅游安全研究专著旅游安全理论与实践(郑向敏、张进福,香港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出版社,2002)出版2,提出了旅游安全理论体系。直至高萍(2005)基于供求双方的乡村旅游安全认知的研究1,调查显示乡村旅游地对游客的安全是比较关注的,但认为游客的安全意识有待进

6、一步提高,提出了对构建乡村旅游游客安全管理框架机制的一些启示。姚海琴、周玲强(2006)乡村旅游游客安全认知实证3 -经济地理对旅游者安全认知有了进一步阐述。 以上的研究基本含盖了从整体的角度如何去关注旅游安全认知的有关问题,但这些文献更多的是注重从宏观层面、从整体上、从“大”的方面或者是从理论方面去讨论旅游安全认知现象的发展,而忽视一些重要的、基础的旅游者心理安全隐患及旅游企业安全认知服务的细节方面的内容。本研究尝试从旅游者安全认知形态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提高游客旅游安全认知程度来提出促进旅游健康发展的对策和措施,提出了对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建议。二、 调查研究的方法本项调查研究采取问卷调查、

7、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问卷调查于2009年7月11日、7月18日和7月19日三个周末进行,调查地点选择在人群集中,所调查对象曾经外出旅游率比较大的地方:火车站,采取现场填写、现场访谈、现场收回的调查方式。针对某些问题与被调查旅客作深入访谈,并手工纪录被访谈者的原话,后期分析问卷结果时参考了该部分的内容。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94份,回收率为98%,其中有效问卷271份,有效率为92.1%,符合问卷调查回收标准。表1 旅客职业的比例职业党政企业工作人员行政工作人员教师工人商业人员服务业人员个体经营户人数1071025231541比例3.78%2.70%3.78%9.19%8.65%5

8、.41%15.14%职业离退休人员学生军人农民医生其他人数785492310比例2.70%31.35%1.62%3.24%8.65%3.78%三、 旅游者安全关注 旅游者安全认知是旅游者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关注与反应,不同旅游者会因其个体的差异性而对旅游安全表现出不同的认知。 旅游者安全关注是指旅游者对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和认知程度,旅游者安全关注度可以用来反映旅游者安全认知程度。安全关注程度越高,安全认知程度越高。研究调查发现,旅游者的安全关注程度与旅游者的旅游偏好有关,并呈现出旅游者的个体差异性。(一)、旅游者的旅游安全关注度与旅游偏好有关 研究发现,旅游者旅游安全关注度与安全偏好大体呈正相关

9、关系。偏好“恬静舒适”“大众性”与“比较刺激”的旅游者为数较多,分别占出游者的45.0%、21.5%、和25.3%;而偏好“很刺激”的旅游者为数不多,仅占7.6%。从图一中,可以清晰看出,旅游安全关注度较低的旅游者偏向于选择“很刺激”的旅游活动,而旅游安全关注度较高的旅游者偏向于选择恬静舒适、大众性的旅游活动。两者在趋势上具有明显的趋同现象(图二)。这是由于4:1、 的精神享受和求新、求奇、求异的本质决定了旅游者在旅游途中的精神差异,从而表现出其在旅游偏好上的差异;2、 旅游地旅游发展阶段不同产生旅游者成熟度的差异性,因此对旅游的层次要求以及旅游安全的关注及其应对举措也不同;3、 由于旅游行为

10、容易受社会公众影响,因此公众意识的强弱使得旅游者在旅游偏好与旅游安全的关注上存在一定差异;4、 旅游作为资质和体验社会象征意义,使得多数旅游者都以某一次旅游经历为荣。但旅游安全关注度较高的旅游者毕竟为数众多,这使得旅游偏好在很大程度上与旅游安全的关注度趋同。 图一 旅游偏好图 很喜欢冒险喜欢冒险一般不喜欢冒险051015202530354045%很喜欢冒险喜欢冒险一般不喜欢冒险旅游者冒险类型与旅游偏好比较图 图二 旅游者冒险类型与旅游偏好比较图(二)、旅游者安全关注呈现出个体差异,并与社会人口学特征显著相关5。本研究采取对旅游者安全关注采用分级评定法,如选对旅游安全“很关注”给3分,选“比较关

11、注”给2分,选“不关注”给1分,并折算成百分制。则得分越高,表示对旅游安全越关注。采用上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归纳可得表(表2): 表2背景条件条件组得分性别男81.8女82.1年龄20岁以下78.821岁30岁78.231岁40岁88.141岁50岁90.151岁60岁90.5大于60岁100.0学历初中及以下80.6高中或中专81.6大专或本科82.9研究生以上79.51、年龄与安全关注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旅游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更加关注旅游的安全(图三)。这是由于年龄与旅游偏好、旅游者冒险类型关系密切。 图三 旅游者年龄结构从表3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刺激型旅游偏好具有随着年龄递增而递减的规律,大众

12、性随着年龄的递增而相对递增,恬静舒适则表现为两级分化的现象。“冒险”与“不喜欢冒险”也分别有年龄递增和递减的规律。 表3龄与旅游偏好、旅游冒险类型差异表背景条件条件组旅游偏好得分旅游冒险类型得分年龄20岁以下75.462.521岁30岁76.463.731岁40岁70.852.441岁50岁70.453.751岁60岁63.144.0大于60岁56.838.62、学历结构与旅游关注度也有一定关系 旅游者学历水平越高,旅游安全关注度越高,越不喜欢冒险;学历水平越低,安全关注度越低,越喜欢冒险(图四)。 图四 学历与冒险程度关系3、性别与旅游安全关注度也有一定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女性比男性具有更高

13、的旅游安全关注度,男性比女性更倾向冒险。但是,也有例外,有时年轻女性比男性更倾向刺激、冒险型的旅游活动(表4)。 表4旅游者类型很喜欢冒险比较喜欢冒险一般不喜欢冒险样本数男13646224163比例(%)8.039.238.114.8100.0女7506321141比例(%)6.135.444.514.0100.04、职业特征与旅游安全关注度也有一定关系 一般来讲,职业习惯和职业特征会影响旅游安全关注度,如医生、律师就具有较高的旅游安全关注度。 旅游安全关注是旅游者对旅游安全的一种积极态度,客观上对其旅游安全认知与安全经历和旅游决策产生影响。分析发现,旅游者中关注安全的有44.6%发生或者目睹

14、过不同的安全问题,而不关注旅游安全的旅游者发生过不同的安全问题的有52.9%。显然,安全关注不一定能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当然,关注安全的旅游者中有相当部分是在遇到安全问题才开始关注安全的),但不关注安全问题的旅游者发生安全问题的几率明显高于前者。四、 旅游者安全认知程度分析本研究对旅游者安全认知程度通过以下三方面来评估。(一)、旅游者对旅游安全活动六环节的安全认知 调查分析表明,旅游者认为最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的三大环节是旅游交通、景区游览、住宿,分别占50.5%、26.9%、8.8%。而尤其以旅游交通最突出。这与旅游者的实际安全经历基本相符。旅游者发生旅游安全问题的环节多为旅途、景区、住宿(饮食

15、)。 旅游活动六环节中,酒吧、摩托车、汽车、珠宝商店、原始景区被旅游者认为是最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 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社会人口学特征在旅游者对旅游活动环节的安全认知中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二)、旅游者旅游活动担忧在旅游安全表现形态中,旅游者普遍对旅游活动中的犯罪、交通事故表现出极大的担忧(图五)。在犯罪担忧中,尤其以经济犯罪最为突出。旅游者对旅游活动六环节的安全担忧与实际的表现形态基本吻合6(图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旅游活动六环节中安全表现形态的出现频率。性别与安全担忧之间总体而言相关关系并不显著。但由于两性在生理、心理的特征差异,女性对暴力型犯罪表现出极大的担忧,对危及到自身安全

16、问题的诱因和“游人拥挤”等较为敏感;而男性则对偷窃及安全管理表现出担忧。 图五 犯罪构成表 图六 旅游者安全担忧 (三)、对旅游安全事前应对举措旅游安全的事前应对举措是旅游者在安全认知基础上的反应之一,反映了安全认知程度的高低7。1、 分析表明旅游者对旅游安全事前应对举措总体呈现出较为积极的态势 当得知即将前往的旅游地不安全时,94.1%的被调查旅游者选择“取消出行计划”或者是“不取消计划但加强防备”(图七),表明旅游者对旅游安全的积极关注态度,说明旅游者对旅游活动的安全需求。但近一半被调查旅游者表示将“取消出行计划”,也说明了目前旅游者尚未成熟,对安全的反应过于偏激,容易谈虎色变。 图七 旅

17、游者安全应对举措2、旅游者在安全的事前应对举措与性别、年龄、学历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并表现出较大的性别差异 由于旅游者对自身安全应对能力估计不同,从而表现出对安全事前应对举措的差异。当得知某旅游地不大安全时,女性比男性更偏向于“取消出行计划”,年龄越小则越偏向于“无所谓、照常前往”。而学历越高,越趋向于“无所谓,照常前往”,这可能与学历越高,对自我安全应对估计就越高有关8。五、 旅游者安全意识与安全误区 旅游者的安全认知程度与旅游者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认知有着直接的关系9。从旅游者的安全认知调查问卷可见,旅游者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安全认识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误区。(一)、旅游者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 虽

18、然绝大多数旅游者对旅游安全表示关注,但人有5%的被调查的旅游者“不关注”旅游安全。因此,旅游者的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与加强。(二)、旅游者安全防范意识不够 由于旅游本质所决定的旅游者所追求的精神愉悦与放松的特征与目的,导致旅游者容易流连于山水之间而放松防范,使得安全问题得以增加10。调查发现,关注安全问题又不喜欢冒险的被调查的旅游者中仅有4人在外出旅游中出现过安全问题,占该类旅游者总数的36.2%;不关注旅游安全又喜欢冒险的被调查旅游者中,54.4%在旅游过程中出现过安全问题。调查中,出现过旅游安全问题的被调查旅游者当中,22.6%被认为是由于自我防范不够,也即自身对安全问题的疏忽和认识不够

19、导致安全问题的发生。(三)、旅游者对发生旅游安全问题的环节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误区1、游安全内涵存在误区。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旅游安全问题仅仅是生命与财产问题,而对自身名誉、心理安全避而不谈;认为所谓的安全问题仅仅发生在游览、住宿和旅途中,而对旅游活动的其他环节以及旅游安全的其他表现形态存在着认识不足;2、于安全印象来自“亲身经历”的仅占35.3%,而来自于道听途说的占8.4%,旅游者对容易发生旅游安全问题的旅游活动环节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3、谈调查中发现,旅游者容易因曾经遭受到得伤害而片面夸大旅游安全问题所造成的影响,从而使其他旅游者发生安全认识的误区。六、 旅游者安全认知途径(一)、安全认知来

20、自于亲身经历 图八 旅游者对旅游地安全印象认知的来源调查分析表明,35.3%的旅游者的安全认知以及对旅游地的安全印象来自于亲身经历。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安全经历会增加旅游者的安全认知程度。问卷调查显示,曾经有过旅游安全经历即曾经在旅游活动中出现过旅游安全问题的与未曾发生旅游安全问题的旅游者数量大体持平,前者为45.1%,后者为55.0%。 从旅游者所经历的旅游安全类型看,旅游者发生安全问题的环节多为旅途中、住宿、景区、饮食,这与旅游者安全担忧的情况大体吻合。这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旅游交通、旅游娱乐、旅游景区、住宿、饮食是最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的环节,也是旅游者安全认知度较高、旅游中比较关注的安全问题

21、。 安全经历给旅游者造成的影响是比较大的(64%),“亲身经历”也会加快安全问题的负面传播,夸大安全的危害性。(二)、安全认知来自于新闻媒体问卷调查表明,34.8%的旅游者的安全认知以及对旅游地的安全印象来自于新闻媒体(图八)。七、 建议由以上研究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旅游者虽然对旅游安全有所认识并且有相当程度的关注,但由于受年龄、性别、学历等因素的影响其关注程度有差异并且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总体而言,我国旅游者的安全认知比较薄弱。以下从旅游者安全认知的角度提出促进旅游发展的建议:(一)、加强对旅游者的旅游安全认知教育各地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对发生的旅游安全事故及其原因向

22、社会公布,警示从事旅游的单位和人员吸取教训,举一反三。要大力宣传安全第一的观念,介绍旅游安全常识,增强安全风险意识,认清冒险旅游的危害,培养理性出游的习惯,营造全社会关注安全旅游的舆论氛围。(二)、用合适方式正确宣传报道旅游安全 一般情况下,新闻媒体关注或者报道的总是发生的比较严重的旅游安全事件。这样一来,旅游安全在传播过程中极易失真和被扭曲,从而造成潜在旅游者和未出现旅游安全问题的旅游者对旅游安全的极端印象,使这些旅游者或者潜在旅游者“谈安全色变”,给旅游地、旅游景区(点)安全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新闻媒体的宣传除了正常报道发生的安全时间以外,还应该从正面角度对旅游安全问题进行认知方面或科

23、普性方面的宣传,正确引导民众对旅游安全的认识与关注。(三)、引导旅游安全的规范化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11旅游者安全认知大部分来源于其亲身经历,绝大多数经历过旅游安全事故的旅游者都会对旅游安全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但是,对于没有安全经历的旅游者,其对旅游安全仍然不够重视,因此,应当对旅游安全进行规范化管理。如培养旅游从业人员的旅游安全意识、建立旅游安全警预系统、设立旅游紧急援助机构以及购买保险等等,以减少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四)、明确旅游安全工作责任针对旅游安全事故形式多样,而旅游者受学历、年龄、性别等影响,要区分不同类型、不同情况,明确安全工作责任,加大安全管理工作力

24、度。对有组织开放的旅游市场,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加强对旅游的重点地区、重点单位和重点环节的监管监查;对旅行社和景区,要落实企业和单位的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各项安全措施,完善组织接待条件和应急预案,增强安全保障能力;对已经形成规模的旅游项目,要依靠当地政府,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责任体,共同做好安全保障工作,促进旅游业发展。 (五)、开展对旅游安全认知的调查研究目前对于旅游安全认知的文献甚少,应当加快对旅游安全认知这一领域进行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指导旅游者以及从业人员,引导旅游业健康发展。八、 结语(一)、总之,调查显示我国旅游者安全认知有着明显受年龄、学历、性别等影响的

25、特征、安全关注以及安全认知薄弱等不足之处,基于此笔者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及对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安全作为制约旅游发展的重要条件,安全认知也必将要加快提升,才能跟上旅游业发展和要求,而旅游者安全认知作为最主要的旅游安全认知之一,只要相关部门加以正确的引导,加强宣传与教育方面的建设、正确引导、规范管理,旅游业必迎来一个发展的新高。(二)、最后,本次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本文采取随机抽样中的偶遇抽样方法,随机性较大,抽样方法的科学性有待提高;第二,笔者只对旅游者的安全关注、安全认知程度及误区进行分析,由于知识水平的有限,需要今后的研究进一步补充完善。参考文献:1 高萍.基于供求双方的乡村

26、旅游安全认知研究J,2005(2)2 郑向敏.旅游安全学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3 姚海琴.旅游游客安全认知实证-经济地理P.中国:1000-8462.0,2006-S2-0094 张进福.旅游安全现状与对策思考J.旅游科学,2001(3)5肖洪根,对旅游社会学理论体系研究的认识-兼评国外旅游社会学研究动态,旅游学刊2001年第6期6 郑向敏、张进福.旅游安全理论与实践.M.香港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社, 2002.7 PHILIP KOTLERJOHN BOWEN JAMES MAKENS.旅游市场营销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214. 8 Carter,S,(1998),To

27、urists and trvellers social construction of Africa and Asia as risky locations. Tourism Management,19(4). 9.王晓华、郑红霞.浅谈旅游紧急援助服务J.旅游科学,2000(3)10 旅游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二版).44-4411 周三多.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二版).207-208Chinas tourists safe Cognition Research Abstract: As early as 1843, Marx said: In a

28、ccordance with Maslows Needs Theory, peoples physical needs are resolved, the security requirements of the position will rise. When tourism to become one of the more common way of life, tourism and security needs has become travel society, this particular social phenomenon and the patterns of the hi

29、gh-level security requirements. Travel security also became the impact of tourism decision-making and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Safety awareness in the tourism and the tourists are still in the research study, the initial stage.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tourists travel in

30、the process of security concerns and concerns about the phenomenon of investigation into the safety of tourists and causes of cognitive problem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afe trip for tourists to make recommendation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Keywords: tourists, security awaren

31、ess, tourism development,附件1:关于旅游者安全认知的调查问卷亲爱的朋友: 您好!为了了解目前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安全方面的了解、关注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旅游安全服务、提高游客满意度提出有关建议和解决方案,我们组织开展了这次调查。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支持与协助,非常感激您的配合!请您在您认为适合的选项内划上“”1、您的性别:男 女 2、您的年龄 20岁以下 2130岁 31-40岁 41-50岁 51-60岁 61岁以上3、您的文化程度 研究生及以上 大专以及本科 中专以及高中 初中及以下4、您的职业属于下列哪一类? 党政企业工作人员行政工作人员教师工人商业

32、人员服务业人员 个体经营人员离、退休人员学生军人农民医生银行,工商,税务人员其他(请说明)5、您或者您的家人是否有过安全经历: 是 否5、您的旅游偏好 很刺激 比较刺激 大众性 恬静、舒适 其他 6、您的旅游类型 很喜欢冒险 较喜欢冒险 一般 不喜欢冒险 7、您对安全的关注: 很关注 比较关注 不关注 8、您认为最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环节: 饭店 交通部门 旅游景区 旅游商店 旅行社 其他 9、您对旅游有哪些安全担忧 食物中毒 火灾 交通事故 暴力 偷盗 欺诈 犯病 其他10、得知旅游地不大安全时,您对旅游计划的态度是: 取消出行计划 不取消计划但加强防备 无所谓照常前往 其他11、您对旅游地安全印象认知的来源是: 亲身经历 亲友介绍 新闻媒体 道听途说 其他 12、您觉得您对当前旅游安全问题的认识: 非常突出 比较突出 一般 不突出 13、请您谈谈对如何提高旅游过程中旅游者对安全问题的防范、控制与补救措施的见解非常感谢您的配合与支持!1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